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020800.9

文献号 : CN10158091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明弟李长龙初福民孙一民王远成赵中魁李大勇王鲁信

申请人 :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属于铸铁材料领域,主要解决普通无磁合金材料成本高或者机械性能较差的问题,该材料的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碳:3.3%-3.8%,硅:4.0%-5.0%,锰:8.0%-9.5%,稀土:0.01%-0.05%,镁:0.01%-0.05%,铜:1.5%-3.0%,铝:0.5%-1.5%,其余为铁。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通过原材料配制、材料的熔炼、材料的球化处理及孕育与变质处理,然后浇注制得。该材料保留球墨铸铁的优良性能,把高导磁率的球墨铸铁转化成无磁性材料,在防磁、隔磁的电力设备结构类受力较大的部件中,能有效替代铝、铜及其合金节约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 :

1.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其特征是: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碳:3.3%-3.8%,硅:4.0%-5.0%,锰:8.0%-9.5%,稀土:0.01%-0.05%,镁:0.01%-0.05%,铜:1.5%-3.0%,铝:0.5%-1.5%,其余为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通过原材料配制、材料的熔炼、材料的球化处理及孕育与变质处理,然后浇注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350MPa-500MPa,延伸率1%-2%,冲击值15J/cm2-30J/cm2,布氏硬度260HB-290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2h/m,电阻率0.8μΩm-1.2μΩm。

说明书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铁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型的发电机组、感应电炉、变压器、电力输送等设备中都设有防磁、隔磁结构的零件,如果这些零件磁导率高,就会在零件内部产生很大的涡流,使零件温度升高而损坏,因此这些零件需要选用磁导率比较低的金属材料制得,一般要求相对磁导率小于3.5h/m,所以很多生产中使用低磁导率的金属材料如铝、铜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这些有色金属及合金力学性能低,而且其资源少,价格高,导致产品成本较高。因此,国内有很多关于无磁材料的研究,在国内使用的防磁材料锰系无磁铸铁合金材料,虽然它使用的原始材料比较普遍,成本比较低,但是属于普通灰口铸铁范畴,抗拉强度只有150MPa-180MPa,只能作为防磁、隔磁受力条件较小的零件上,在受力较大的大型发电机组的无磁性护环,中频或高频电炉外壳与支撑框架等设备中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锰系无磁铸铁合金材料等其他防磁材料的诸多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该材料的金相组织为:球状石墨+奥氏体+渗碳体(3%-5%),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达到350MPa-500MPa,延伸率1%-2%,冲击值15J/cm2-30J/cm2,布氏硬度260HB-290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2h/m,电阻率0.8μΩm-1.2μΩm,有效满足防磁构件的磁导率需要,而且抗拉强度比较高,适于受力较大的大型发电机组的无磁性护环,中频或高频电炉外壳与支撑框架等设备中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其特征是: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碳:3.3%-3.8%,硅:4.0%-5.0%,锰:8.0%-9.5%,稀土:0.01%-0.05%,镁:0.01%-0.05%,铜:1.5%-3.0%,铝:0.5%-1.5%,其余为铁。
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主要原料是:原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铜、铝、稀土镁球化剂等。
所述的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通过原材料配制、材料的熔炼、材料的球化处理及孕育与变质处理,然后浇注制得。
原材料配制:材料的配比最好根据硅和锰的比例来确定锰与硅的含量,当Mn的含量为8%-9.5%时,Si/Mn=0.48-0.58,也可以在规定的范围内添加锰和硅的含量。该步骤中控制Si的含量在3.2%-4.0%范围内,以保证后续步骤中添加其他含硅材料时不会使硅超标,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原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铜、铝、稀土镁球化剂等。
材料的熔炼:根据上一步骤的材料配比,将这些材料在冲天炉或电炉中进行熔炼,出炉温度控制在1450℃-1550℃范围内,完成材料的合金化过程,达到混合基体(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转变成奥氏体基体的条件。
铁碳合金的磁性与金相组织状态有关,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合金化处理过程,原理就是在铸铁的金相组织中获得奥氏体型的金属基体,从而得到磁导率很低的无磁铸铁;为了使铸铁在常温下得到奥氏体基体,须在铸铁中加入一定量的扩大奥氏体区、稳定奥氏体的合金元素;通过锰的合金化处理技术,扩大了奥氏体区并稳定了奥氏体,结晶条件发生了改变,把高导磁率的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的混合基体组织转变成无磁的奥氏体基体,并使奥氏体金属基体保持到室温,从而得到锰系无磁铸铁材料。
材料的球化处理:对合金化的金属液体进行球化处理,采用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加入量为0.5%-0.7%(普通球墨铸铁球化剂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完成基体中石墨形态从片状到球状的转变。
球化处理技术是为了大幅度提高该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采用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进行球化处理,进行灰口铸铁与球墨铸铁的转化处理;锰系无磁球墨铸铁中的石墨呈球状,与片状石墨相比,球状石墨对金属的切口作用大为减少,基本上消除了因石墨而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使得金属基体的强度利用率达到70%-90%,基体的塑性和韧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发挥,锰系无磁球墨铸铁的强度基本上接近钢材(抗拉强度350MPa-500MPa)。
孕育与变质处理:对球化的金属液体进行孕育与变质处理,采用硅铁(75FeSi)进行孕育处理,加入量在1.5%-1.8%,达到控制渗碳体的数量和形态目的;变质剂采用Cu和Al,加入量分别在Cu1.5%-3.0%,Al0.5%-1.5%范围内,改善和消除Mn的偏析与渗碳体的数量与形态。
锰元素合金化可以得到奥氏体金属基体,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的球化处理可以得到球状石墨铸铁材料,但同时多会产生大量渗碳体,渗碳体不仅影响磁导率,而且大大降低了铸铁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因此,以锰为主要元素制备无磁铸铁时,还必须进行有效的孕育与变质处理,才能使锰系无磁铸铁得到完善,达到实用的标准。为了克服锰系无磁铸铁中锰的不利影响,除了采用硅铁(75FeSi)孕育以外,还需要加入Cu、Al等变质元素,可以稳定奥氏体、促进石墨化、降低碳化物的数量、保证低的磁导率、提高力学性能、改善加工工艺性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浇注:浇注以后,须控制在850℃-950℃开箱空冷,避免索氏体或针状组织的产生,确保铸件与试样常温下获得奥氏体基体。
所述的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350MPa-500MPa,延伸率1%-2%,冲击值15J/cm2-30J/cm2,布氏硬度260HB-290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2h/m,电阻率0.8μΩm-1.2μΩ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立足于我国资源特点,以锰为主要合金元素,通过合金化处理、球化处理及孕育与变质处理技术,保留球墨铸铁的优良性能,把高导磁率的球墨铸铁转化成无磁性材料,在防磁、隔磁的电力设备结构类受力较大的部件中,能有效替代铝、铜及其合金节约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材料配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原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铜、铝、稀土镁球化剂等;该步骤选择的配料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Mn8.1%,Si3.2%,C3.3%,其余为铁。
材料的熔炼:根据上一步骤的材料配比,将这些材料在冲天炉或电炉中进行熔炼,其液态金属中硅的含量为3.2%,前期硅含量较少,以保证后续工艺中添加的含硅材料不会超量。出炉温度控制在1450℃,完成材料的合金化过程,达到混合基体(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转变成奥氏体基体的条件。
材料的球化处理:对合金化的金属液体进行球化处理,采用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加入量为0.5%,完成基体中石墨形态从片状到球状的转变。
孕育与变质处理:对球化的金属液体进行孕育与变质处理,采用硅铁(75FeSi)进行孕育处理,加入量在1.8%,达到控制渗碳体的数量和形态目的;变质剂采用Cu和Al,加入量分别在Cu1.5%,Al0.6%,改善和消除Mn的偏析与渗碳体的数量与形态。
浇注:浇注以后,控制在850℃开箱空冷,避免索氏体或针状组织的产生,确保铸件与试样常温下获得奥氏体基体。
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355MPa,延伸率1.15%,冲击值15.2J/cm2,布氏硬度290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1.9h/m,电阻率1.2μΩm。
实施例2:
原材料配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原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铜、铝、稀土镁球化剂等;该步骤选择的配料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Mn8.3%,Si3.3%,C3.4%,其余为铁。
材料的熔炼:根据上一步骤的材料配比,将这些材料在冲天炉或电炉中进行熔炼,其液态金属中硅的含量为3.3%,前期硅含量较少,以保证后续工艺中添加的含硅材料不会超量。出炉温度控制在1450℃,完成材料的合金化过程,达到混合基体(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转变成奥氏体基体的条件。
材料的球化处理:对合金化的金属液体进行球化处理,采用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加入量为0.5%,完成基体中石墨形态从片状到球状的转变。
孕育与变质处理:对球化的金属液体进行孕育与变质处理,采用硅铁(75FeSi)进行孕育处理,加入量在1.8%,达到控制渗碳体的数量和形态目的;变质剂采用Cu和Al,加入量分别在Cu1.8%,Al0.7%,改善和消除Mn的偏析与渗碳体的数量与形态。
浇注:浇注以后,控制在850℃开箱空冷,避免索氏体或针状组织的产生,确保铸件与试样常温下获得奥氏体基体。
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365MPa,延伸率1.2%,冲击值18.4J/cm2,布氏硬度286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1.5h/m,电阻率1.05μΩm。
实施例3:
原材料配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原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铜、铝、稀土镁球化剂等;该步骤选择的配料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Mn8.6%,Si3.4%,C3.5%,其余为铁。
材料的熔炼:根据上一步骤的材料配比,将这些材料在冲天炉或电炉中进行熔炼,其液态金属中硅的含量为3.4%,前期硅含量较少,以保证后续工艺中添加的含硅材料不会超量。出炉温度控制在1500℃,完成材料的合金化过程,达到混合基体(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转变成奥氏体基体的条件。
材料的球化处理:对合金化的金属液体进行球化处理,采用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加入量为0.6%,完成基体中石墨形态从片状到球状的转变。
孕育与变质处理:对球化的金属液体进行孕育与变质处理,采用硅铁(75FeSi)进行孕育处理,加入量在1.7%,达到控制渗碳体的数量和形态目的;变质剂采用Cu和Al,加入量分别在Cu2.2%,Al0.9%,改善和消除Mn的偏析与渗碳体的数量与形态。
浇注:浇注以后,控制在900℃开箱空冷,避免索氏体或针状组织的产生,确保铸件与试样常温下获得奥氏体基体。
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385MPa,延伸率1.35%,冲击值22.5J/cm2,布氏硬度279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1.3h/m,电阻率1.15μΩm。
实施例4:
原材料配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原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铜、铝、稀土镁球化剂等;该步骤选择的配料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Mn8.9%,Si3.6%,C3.6%,其余为铁。
材料的熔炼:根据上一步骤的材料配比,将这些材料在冲天炉或电炉中进行熔炼,其液态金属中硅的含量为3.6%,前期硅含量较少,以保证后续工艺中添加的含硅材料不会超量。出炉温度控制在1500℃,完成材料的合金化过程,达到混合基体(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转变成奥氏体基体的条件。
材料的球化处理:对合金化的金属液体进行球化处理,采用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加入量为0.6%,完成基体中石墨形态从片状到球状的转变。
孕育与变质处理:对球化的金属液体进行孕育与变质处理,采用硅铁(75FeSi)进行孕育处理,加入量在1.6%,达到控制渗碳体的数量和形态目的;变质剂采用Cu和Al,加入量分别在Cu2.4%,Al1.2%,改善和消除Mn的偏析与渗碳体的数量与形态。
浇注:浇注以后,须控制在900℃开箱空冷,避免索氏体或针状组织的产生,确保铸件与试样常温下获得奥氏体基体。
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405MPa,延伸率1.65%,冲击值24.2J/cm2,布氏硬度271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1.0h/m,电阻率0.89μΩm。
实施例5:
原材料配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原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铜、铝、稀土镁球化剂等;该步骤选择的配料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Mn9.2%,Si3.8%,C3.7%,其余为铁。
材料的熔炼:根据上一步骤的材料配比,将这些材料在冲天炉或电炉中进行熔炼,其液态金属中硅的含量为3.8%,前期硅含量较少,以保证后续工艺中添加的含硅材料不会超量。出炉温度控制在1550℃,完成材料的合金化过程,达到混合基体(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转变成奥氏体基体的条件。
材料的球化处理:对合金化的金属液体进行球化处理,采用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加入量为0.7%,完成基体中石墨形态从片状到球状的转变。
孕育与变质处理:对球化的金属液体进行孕育与变质处理,采用硅铁(75FeSi)进行孕育处理,加入量在1.6%,达到控制渗碳体的数量和形态目的;变质剂采用Cu和Al,加入量分别在Cu2.6%,Al1.3%,改善和消除Mn的偏析与渗碳体的数量与形态。
浇注:浇注以后,须控制在950℃开箱空冷,避免索氏体或针状组织的产生,确保铸件与试样常温下获得奥氏体基体。
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425MPa,延伸率1.75%,冲击值28.1J/cm2,布氏硬度262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0.8h/m,电阻率0.85μΩm。
实施例6:
原材料配制: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有:原生铁、废钢、锰铁、硅铁、铜、铝、稀土镁球化剂等;该步骤选择的配料的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Mn9.5%,Si4.0%,C3.8%,其余为铁。
材料的熔炼:根据上一步骤的材料配比,将这些材料在冲天炉或电炉中进行熔炼,其液态金属中硅的含量为4.0%,前期硅含量较少,以保证后续工艺中添加的含硅材料不会超量。出炉温度控制在1550℃,完成材料的合金化过程,达到混合基体(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转变成奥氏体基体的条件。
材料的球化处理:对合金化的金属液体进行球化处理,采用7-8稀土镁球化剂(FeSiMg8RE7),加入量为0.7%,完成基体中石墨形态从片状到球状的转变。
孕育与变质处理:对球化的金属液体进行孕育与变质处理,采用硅铁(75FeSi)进行孕育处理,加入量在1.5%,达到控制渗碳体的数量和形态目的;变质剂采用Cu和Al,加入量分别在Cu3.0%,Al1.5%,改善和消除Mn的偏析与渗碳体的数量与形态。
浇注:浇注以后,须控制在950℃开箱空冷,避免索氏体或针状组织的产生,确保铸件与试样常温下获得奥氏体基体。
Mn系无磁球墨铸铁材料的机械性能为抗拉强度500MPa,延伸率1.98%,冲击值30J/cm2,布氏硬度260HB;物理性能为导磁率达到0.5h/m,电阻率0.8μΩ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