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终点的间接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088956.0

文献号 : CN10159893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强伟顾里云陈志董钢胡丕俊周卫左永红李亮举蒋学军谭金成

申请人 :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烧结终点的间接控制方法,属于烧结生产过程控制技术领域。首先完成对废气温度的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拟合,横坐标是检测点的位置,纵坐标是该检测点的温度,拟和出一条4次温度曲线;经过测试此4次曲线能够真实的反应温度变化趋势;温度曲线的拐点BRP的判断是分析温度曲线的斜率变化情况,确定拐点BRP的位置;拐点的斜率为0.35~0.45,也就是切线角度为19~24度;在得到准确拐点BRP的基础上;通过对拐点BRP的直接控制,实现对终点BTP的间接控制。减少滞后8~10分钟,稳定生产过程。优点在于,BRP的斜率判断法能够更广泛的适应工况;直接控制BRP进而间接控制BTP,减少了烧结生产的滞后性,提高烧结矿的产量、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烧结终点的间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完成对废气温度的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拟合,横坐标是检测点的位置,纵坐标是该检测点的温度,拟和出一条4次温度曲线;

经过测试此4次温度曲线能够真实的反应温度变化趋势;

4次温度曲线的拐点BRP的判断是分析温度曲线的斜率变化情况,确定拐点BRP的位置;拐点BRP的斜率为0.35~0.45,也就是切线角度为19~24度;

在得到准确拐点BRP的基础上;通过对拐点BRP的直接控制,实现对终点BTP的间接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拐点BRP就是湿料层即将消失,烧结料层即将烧透,燃烧带接近台车篦条,助燃空气被热矿层和燃烧带加热,而没有了湿料层的冷却作用;风箱废气温度出现突然上升的点。

说明书 :

一种烧结终点的间接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烧结生产过程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烧结终点(BTP)的间接控制方法,并且达到稳定生产、减少调节滞后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 BTP是烧结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所谓BTP是指烧结过程结束之点,即烧结料在台车上被点火后,燃烧带逐渐下移到达铺底料及篦条燃烧过程结束之点。如果BTP出现过早,会出现过烧的现象,浪费烧结机的产能或者烧损篦条;如果终点滞后会出现欠烧,质量下降返矿增加;所以合理而稳定控制BTP十分必要。
[0003] 在终点控制方面,常规的方法有一定的缺陷。一般是调整工艺参数,来直接控制BTP;但是生产上有时候可能会没有BTP出现,所以直接控制BTP就更无法实现,对稳定烧结过程造成影响。同时直接控制BTP的问题就是生产调节的滞后性。
[0004]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通过直接控制温度上升点(BRP)来间接控制BTP,同时可以减少生产过程调节的滞后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结终点(BTP)的间接控制方法。首先:提出了BRP的斜率判断法;其次:提出了通过直接控制BRP从而间接控制BTP的方法,减少了生产过程的滞后性,实现稳定生产过程,提高烧结矿产质量。
[0006]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温度上升点(BRP)的斜率判断法。核心技术之二就是通过直接控制BRP进而实现间接控制BTP的目的。
[0007] 所述BRP就是湿料层即将消失,烧结料层即将烧透,燃烧带接近台车篦条,助燃空气被热矿层和燃烧带加热,而没有了湿料层的冷却作用。风箱废气温度出现突然上升的拐点。
[0008] 本发明首先要完成对废气温度的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拟合,横坐标是检测点的位置,纵坐标是该检测点的温度,拟合出一条4次温度曲线;经过测试此4次曲线能够真实的反应温度变化趋势;
[0009] 温度曲线的拐点BRP的判断是分析温度曲线的斜率变化情况,确定拐点BRP的位置;拐点的斜率为0.35~0.45,也就是切线角度为19~24度;具体值根据设备等工况确定。
[0010] 在得到准确拐点BRP的基础上;通过对拐点BRP的直接控制,实现对终点BTP的间接控制;可以提前8~10分钟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这对减少生产的滞后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烧结机大小不同,上述指标会有变化。
[001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BRP的准确判断与控制,减少了烧结生产的滞后性,较直接控制BTP相比,针对一般的烧结机可以提前8~10分钟作出反应,稳定了烧结生产过程,提高烧结矿的产量、质量。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BRP判断的斜率法与常规法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要求:对应具体烧结机,从风箱的中后部开始,每个风箱都安装热电偶。
[0014] 1,废气温度的曲线拟合
[0015] 对检测到的风箱废气温度进行分析。方法是:横坐标是检测点的位置,纵坐标是该检测点的温度,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一条4次温度曲线;经过测试,采用4次曲线能够真实的反应温度变化趋势。
[0016] 曲线拟合的准确为后面进行BRP的判断与控制奠定了基础。
[0017] 2,BRP的斜率判断法
[0018] 在得到温度拟合曲线的基础上,我们采用BRP的斜率判断法,分析曲线的斜率变化,当斜率变化达到一个固定的值时候,斜率为0.35~0.45,也就是切线角度为20~24度,就认为BRP出现了。而现有的对BRP位置判断,大都采用确定一个固定温度参数值,做一条直线与曲线去相交,当废气温度达到这个值的时候就认为BRP出现了。
[0019] 下面以一组具体数据说明两种方法的区别,下表是实际生产数据。
[0020] 表1
[0021]距离(m) 34.5 37 39.5 42.5 45 47 49
温度值B(℃) 128 139 148 194 213 229.5 217.3
温度值C(℃) 148 159 168 214 233 249.6 237.3
[0022] 从表中可以看到C组温度数据比B组温度数据每个都高20℃,这种废气温度的整体变化,属于工况的正常变化。将表1中的数据绘制成两条曲线如图1,很明显两条曲线的拐点BRP是相同的。用斜率去判断两条曲线的BRP都是x1。而常规做法是取一个固定的温度参数,比如说T0,用T=T0的直线与两条曲线去相交得到x1和x11,就两个明显不同的交点,这显然是不对的。
[0023] 从图1可以看出,采用定温度参数的方法进行判断,得到了两个不同的BRP,显然这种方法不能适应温度整体波动的工况。而采用斜率判断方法则能针对复杂工况做出智能判断,够更好的适应复杂工况的变化,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0024] 3,通过控制BRP温度烧结生产过程
[0025] 准确判断BRP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间接反应BTP位置。因为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欠烧,可能没有BTP,但是BRP是一定有的。通过烧结工艺理论和生产实践分析,我们得到BRP的位置与BT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BRP反映BTP的位置,进而为烧结生产的调整做出提前量。
[0026] 实际上控制了BRP的位置,也就是稳定了烧结BTP的位置。
[0027] 通过曲线拟合,对斜率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准确的BRP。综合考虑负压、料层厚度、透气性、风量等因素,因为这些都影响着垂直烧结速度,最终计算出应该调节的机速。通过调整机速,进而到达稳定BRP的目的。公式如下:
[0028]
[0029]
[0030] 其中:speedsp——应调机速m/min;
[0031] BRPaim——目标BRP,即BRP的横坐标m;
[0032] speedk_cur——当前机速k_ave次平均m/min;
[0033] BRPk_cur——当前BRPk_ave次平均m;
[0034] BPUk_cur——当前透气性k_ave次平均;
[0035] BPUave——透气性平均值;
[0036] Kspeed_bpu——机速设定的BPU修正系数;
[0037] Layerk_cur——当前料厚k_ave次平均mm;
[0038] Layerave——料厚平均值(连续n个平均料厚的平均值)mm;
[0039] Kspeed_layer——机速设定的料厚修正系数;
[0040] Flowk_cur——当前主抽风量k_ave次平均m3/h;
[0041] Flowave——主抽风量平均值m3/h;
[0042] Kspeed_flow——机速设定的风门开度修正系数;
[0043] pow_speed_bpu——机速设定的透气性幂指数参数;
[0044] pow_speed_layer——机速设定的料厚幂指数参数;
[0045] pow_speed_flow——机速设定的主抽风量幂指数参数;
[0046] pow_speed_brp——机速设定值的幂指数参数;
[0047] Kspeed——机速设定的修正系数;
[0048] 对于没有BTP的特殊工况,此种方法仍然能够稳定生产过程,减少了烧结生产的滞后性,较直接控制BTP相比,针对一般的烧结机可以提前10分钟左右作出反应,稳定了烧结生产过程,提高烧结矿的产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