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100459.3

文献号 : CN10160703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鸿龙

申请人 : 青岛海川创新生物天然药物研究中心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的制备原料重量份配比为:牛蒡子70~130份、桑叶70~130份、川贝母15~45份、薄荷40~80份、板蓝根60~120份、荆芥穗40~80份、炒枳壳40~80份、前胡40~80份、紫菀40~120份、甘草20~80份。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薄荷、荆芥穗、炒枳壳、前胡挥发油的提取;b:牛蒡子等提取制备; c:川贝的提取制备; d:成品药的制备。它治疗儿童咳嗽疗效显著、纯度高、副作用小。制备方法提取率高、纯度高、操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活性成分的原料为:牛蒡子70~

130g、桑叶70~130g、川贝母15~45g、薄荷40~80g、板蓝根60~120g、荆芥穗40~

80g、炒枳壳40~80g、前胡40~80g、紫菀40~120g、甘草20~80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制备原料为:牛蒡子

100g、桑叶100g、川贝母33.3g、薄荷66.7g、板蓝根83.3g、荆芥穗66.7g、炒枳壳66.7g、前胡66.7g、紫菀83.3g、甘草50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为药剂学上的口服剂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剂型为糖浆剂。

5.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步骤a-d组成:a:挥发油的提取:薄荷、荆芥穗、炒枳壳、前胡加6倍水,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挥发油4小时,所得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b:牛蒡子等提取制备:步骤a所得药渣与牛蒡子、桑叶、板蓝根、紫苑、甘草五味药材加水10倍、8倍、8倍,煎煮3次,每次2小时、1.5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步骤a水溶液合并,浓缩至60~75℃相对密度为1.10~1.12的清膏,放冷至室温,边搅拌边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75℃相对密度为1.20~1.22的清膏;

c:川贝母的提取制备: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

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约0.84倍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4倍渗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每mL含1g药材的流浸膏,备用;

d:糖浆剂的制备步骤:步骤b所得清膏加入蔗糖液,混合均匀,滤过,滤液与步骤c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含等量挥发油的乙醇溶液,随加随搅拌,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所述每毫升糖浆含牛蒡苷不少于20.0mg。

说明书 :

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小儿(0-14岁)外感咳嗽,主要是指西医所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约占儿科门诊人数的70-80%。西医认为,本病是由病毒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急性炎症反应,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发病急,多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之时或过度劳累之后,幼儿发病率高于成人[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总数为29650万人,据统计每10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咳嗽疾病。积极治疗多于短期内恢复,若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难以治愈。
[0003] 对该病的治疗,西医以对症处理为主,如干咳者使用止咳药,咯痰者使用祛痰剂,发热、身痛者使用解热镇痛药。如有细菌感染,酌用抗生素,而抗生素滥用又可引发耐药性。加之儿童的脏器比较容易受损,故化学止咳药、中西结合止咳药与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对儿童危害较大。而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咳嗽具有明显优势:对患儿进行整体辨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标本兼治,疗效显著,药性缓和,副作用小,药效方面除了治疗功能外还具有调养并促进健康发育的营养功能,深受患儿及其家属喜爱;但是目前小儿外感咳嗽治疗多以自拟方、专方加减治疗或中成药治疗,尚缺少系统基础研究,且其证型复杂,难以准确进行辨证论治。因此,研制专门用于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中药新药是目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 针对上述目前小儿外感咳嗽治疗现状和存在问题,课题组以名老中医经验方为基础,将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辨病相结合,研制出疗效好、副作用少,服用方便、价格经济的小儿咳嗽治疗药物,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治疗儿童咳嗽的西药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一定的副作用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治疗儿童咳嗽疗效显著、纯度高、副作用小。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一种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的制备原料重量份配比为:牛蒡子70~130份、桑叶70~130份、川贝母15~45份、薄荷40~80份、板蓝根60~120份、荆芥穗40~80份、炒枳壳40~80份、前胡40~80份、紫菀40~120份、甘草20~80份。
[0008] 优选地,本发明所含的活性成分的制备原料重量份配比为:牛蒡子100份、桑叶100份、川贝母33.3份、薄荷66.7份、板蓝根83.3份、荆芥穗66.7份、炒枳壳66.7份、前胡
66.7份、紫菀83.3份、甘草50份。
[0009] 本发明所述复方药物通常为口服剂型,优选剂型为糖浆剂。
[0010] 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治疗儿童咳嗽的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薄荷、荆芥穗、炒枳壳、前胡挥发油的提取;b:牛蒡子等提取制备;c:川贝的提取制备d:
成品药的制备。
[0011]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挥发油的提取步骤为:薄荷、荆芥穗、炒枳壳、前胡加6倍水,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挥发油4小时,所得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0012]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牛蒡子等提取制备为:a步,所得药渣与牛蒡子等其余五味药材加水10倍、8倍、8倍,煎煮3次,每次2小时、1.5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b步,滤液与a步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60~75℃)的清膏,放冷至室温,边搅拌边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75℃)的清膏。
[0013]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川贝提取步骤为:川贝母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约0.84倍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4倍渗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每mL含1g药材的流浸膏,备用。
[0014] 本发明方法中所述糖浆剂的制备步骤为:所得清膏加入蔗糖液(蔗糖600g,加水300ml,煮沸30分钟,再加入苯甲酸钠1g,溶解),混合均匀,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含等量挥发油的乙醇溶液,随加随搅拌,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0015] 本发明所述每毫升糖浆含牛蒡苷不得少于20.0mg。
[0016] 本发明药物的服药方法为:口服。
[0017] 本发明中,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痈肿疮毒,痄腮喉痹。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肺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昏花,凉血止血。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用于虚劳咳嗽,肺热燥咳,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板蓝根,味苦,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或温毒发斑、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等多种热毒炽盛之症。荆芥,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之功效。用于外感表证,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有表证,吐衄下血。枳壳,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破气除痞,化痰消积之功效。用于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功能散风清热,降气化痰。用于风热咳嗽,痰热喘满,咯痰黄稠。紫菀,甘润苦泄,辛温不燥,主于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逆。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与调和药性之功。《本草正》“甘草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随气药人气随血药人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以上论述表明,上述诸药合用,可有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之风热犯肺证型。
[0018] 本发明针对儿童咳嗽是属风热犯肺者。症状表现为小儿外感咳嗽属风热犯肺者。证见: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方用牛蒡子,桑叶,薄荷,荆芥穗,前胡共奏清热宣肺、止咳化痰之功,紫菀,前胡,桑叶,牛蒡子,川贝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板蓝根,牛蒡子利咽解毒,凉血止痛,佐枳壳于前诸宣发药中,能降肺气,使肺气条达。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条达,则表证解,咳嗽止。本方乃滋而散者,滋而不腻,凉散而不寒遏,正中风热外袭肺卫,内客肺络,灼伤津液而出现的咳嗽,痰白或黄,身热诸症。
[0019] 本发明化裁古方,组合成一种治疗儿童咳嗽的中药新药,配伍精当,作用确切,临床疗效显著。
[0020] 本发明处方较小,生产工艺先进,利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1
[0022] a:挥发油的提取:薄荷80克、荆芥穗80克、炒枳壳80克、前胡80克,加1920mL水,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挥发油4小时,得挥发油约1.6mL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0023] b:牛蒡子等提取制备为:a步所得药渣与牛蒡子130克、桑叶130克、板蓝根120克、紫菀120克、甘草80克五味药材加水9000mL、7200mL、7200mL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1.5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a步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60~75℃)的清膏约964g,放冷至室温,边搅拌边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75℃)的清膏约408g。
[0024] c:川贝母提取步骤为:川贝母45克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约38mL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180mL倍渗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45mL的流浸膏,备用。
[0025] d:糖浆剂的制备步骤为:b所得清膏加入蔗糖液(蔗糖600g,加水300ml,煮沸30分钟,再加入苯甲酸钠1g,溶解),混合均匀,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含等量挥发油的乙醇溶液,随加随搅拌,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0026] 实施例2
[0027] a:挥发油的提取:薄荷40克、荆芥穗40克、炒枳壳40克、前胡40克,加960mL水,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挥发油4小时,得挥发油约0.8mL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0028] b:牛蒡子等提取制备为:a步所得药渣与牛蒡子70克、桑叶70克、板蓝根60克、紫菀40克、甘草20克五味药材加水4200mL、3336mL、3360mL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1.5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a步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
1.12(60~75℃)的清膏约471g,放冷至室温,边搅拌边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75℃)的清膏约199g。
[0029] c:川贝母提取步骤为:川贝母15克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约12.7mL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180mL倍渗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15mL的流浸膏,备用。
[0030] d:糖浆剂的制备步骤为:b所得清膏加入蔗糖液(蔗糖600g,加水300ml,煮沸30分钟,再加入苯甲酸钠1g,溶解),混合均匀,放冷,加入含等量挥发油的乙醇溶液,随加随搅拌,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0031] 实施例3
[0032] a:挥发油的提取:薄荷66.7克、荆芥穗66.7克、炒枳壳66.7克、前胡66.7克,加1920mL水,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挥发油4小时,得挥发油约1.3mL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0033] b:牛蒡子等提取制备为:a步所得药渣与牛蒡子100克、桑叶100克、板蓝根83.3克、紫菀83.3克、甘草50克五味药材加水6834mL、5467mL、5467mL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1.5小时、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a步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2(60~75℃)的清膏约766g,放冷至室温,边搅拌边缓缓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2(60~75℃)的清膏约324g。
[0034] c:川贝母提取步骤为:川贝母33.3克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约28mL初漉液,另器保存,继续渗漉,收集133mL倍渗漉液,浓缩至适量,加入初漉液,混合,继续浓缩至45mL的流浸膏,备用。
[0035] d:糖浆剂的制备步骤为:b所得清膏加入蔗糖液(蔗糖600g,加水300ml,煮沸30分钟,再加入苯甲酸钠1g,溶解),混合均匀,滤过,滤液与川贝母流浸膏混合,放冷,加入含等量挥发油的乙醇溶液,随加随搅拌,加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0036] 实施例4
[0037] 本发明药物的药效学试验结果
[0038] 1试验材料
[0039] 1.1试验动物
[0040] KM小鼠,雌雄兼用;Wistar大鼠,雌雄兼用;青岛市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鲁20030010;
[0041] 豚鼠,雌雄各半,山东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0042] 1.2试验药品
[0043] 受试药:小儿止咳糖浆,由青岛海川创新生物天然药物研究中心提供,批号:050815。
[0044] 阳性对照药:儿童咳液,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批号:4154352。
[0045] 2试验内容
[0046] 2.1小儿止咳糖浆止咳作用研究
[0047] 2.1.1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氨水引咳的影响[1]
[0048] 2.1.1.1动物分组、给药
[0049] 取KM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称重标记,按体重随机分为常水组、儿童咳液组(阳性药)及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给药组按表示1所示剂量灌胃给药,其中,儿童咳液组剂量相当于儿童临床用药量的8倍,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相当于儿童临床用药量的16倍、8倍、4倍;常水组灌胃等量常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各组动物饮食饮水不限。
[0050] 2.1.1.2指标测定
[0051] 于末次给药后1h,将小鼠置于500mL烧杯内,以400mmHg恒压降浓氨水(25-28%,NH3·H2O)均匀的喷入烧杯内,喷雾5s,观察和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2min内的咳嗽次数。
[0052] 2.1.1.3数据处理
[0053]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054] 2.1.1.4试验结果
[0055] 结果见表1。
[0056] 表1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氨水引咳的影响(x±s)
[0057]
[0058]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
[0059]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儿童咳液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小儿止咳糖浆中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小儿止咳糖浆小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鼠咳嗽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060]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剂量对小鼠氨水引咳有较显著的止咳作用,可以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数。
[0061] 2.1.2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二氧化硫引咳的影响[2]
[0062] 2.1.2.1动物分组、给药
[0063] 取KM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称重标记,按体重随机分组、给药(均同2.1.1)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各组动物饮食饮水不限。
[0064] 2.1.2.2指标测定
[0065] 于末次给药后1h,将小鼠置于250mL广口瓶内,注入6mLSO2致咳,观察和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2min内的咳嗽次数。
[0066] 2.1.2.3数据处理
[0067]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068] 2.1.2.4试验结果
[0069] 结果见表2。
[0070] 表2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SO2引咳的影响(x±s)
[0071]* **
[0072]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
[0073]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儿童咳液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小儿止咳糖浆中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小儿止咳糖浆小剂量组小鼠咳嗽次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0074]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SO2引咳有较显著的止咳作用,可以显著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小鼠咳嗽次数。
[0075] 2.2小儿止咳糖浆化痰作用研究[3]
[0076] 2.2.1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0077] 2.2.1.1动物分组、给药
[0078] 取KM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称重标记,按体重随机分组、给药(均同2.1.1)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
[0079] 2.2.1.2指标测定
[0080] 于末次给药前将小鼠禁食16h,末次给药后30min小鼠腹腔注射2.5%酚红生理盐水溶液0.5mL,注射酚红30min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分离支气管,于甲状软骨下处气管软骨间将磨平的7号针头插入气管内约0.3cm,用丝线结扎固定,用1mL注射器如入1mL5%NaHCO3溶液冲洗,然后吸出,再用5%NaHCO3溶液同上冲洗,如此反复三次,每次1mL,合并3次冲洗液,离心取上清液,于545nm下测定吸光度,根据酚红标准曲线计算酚红排泄量。
[0081] 酚红标准曲线:y=0.0273+0.14733x(y为酚红浓度,x为吸光度,R=0.999)[0082] 2.2.1.3数据处理
[0083]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084] 2.2.1.4试验结果
[0085] 结果见表3。
[0086] 表3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x±s)
[0087]
[0088]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
[0089]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儿童咳液、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小儿止咳糖浆中剂量组小鼠酚红排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小儿止咳糖浆小剂量可以显著增加小鼠酚红排泄量(P<0.05)。
[0090]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小剂量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有较好的化痰作用。
[0091] 2.2.2小儿止咳糖浆对大鼠气管痰液分泌的影响[4]
[0092] 2.2.2.1动物分组、给药
[0093] 取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0)g,称重标记,按体重随机分组(同2.1.1),每组8只,各组大鼠按表4所示剂量灌胃给药,其中儿童咳液灌胃剂量相当于临床儿童用药的5倍,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儿童用药的10倍、5倍、2.5倍,常水组灌胃等量常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各组动物饮食饮水不限。
[0094] 2.2.2.2指标测定
[0095] 于末次给药后1h,各组大鼠以戊巴比妥钠(45mg·kg-1)麻醉后仰位固定,解剖分离气管,在甲状软骨下缘正中插入已知重量的毛细管使气管分泌液沿毛细管上升,收集60min内气管分泌痰液量(以100g体重计)。
[0096] 2.2.2.3数据处理
[0097]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098] 2.2.2.4试验结果
[0099] 结果见表4。
[0100] 表4小儿止咳糖浆对大鼠气管痰液分泌的影响(x±s)
[0101]*
[0102]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
[0103]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剂量组大鼠气管痰液分泌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小儿止咳糖浆小剂量组大鼠气管痰液分泌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104]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剂量显著增加大鼠气管痰液分泌量,有较好的化痰作用。
[0105] 2.3小儿止咳糖浆对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的影响[5]
[0106] 2.3.1动物分组、给药
[0107] 挑选体重为150-200g的豚鼠,雌雄兼用,将豚鼠放入喷雾装置内,以0.1%的磷酸组胺,恒压喷雾,每只豚鼠接受喷雾50s,观察2min内豚鼠出现喘息抽搐的潜伏期,挑选潜伏期<150s的豚鼠36只进行实验。
[0108] 将挑选出的合格豚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组为常水组、氨茶碱组、儿童咳液组及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组,按表6所示剂量灌胃给药,其中常水组灌胃等量常水,氨茶碱及儿童咳液均相当于儿童临床剂量5倍,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分别相当于儿童临床剂量10倍、5倍、2.5倍,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各组动物进食进水不限。
[0109] 2.3.2指标测定
[0110] 末次灌胃1h后喷雾引喘,观察并记录豚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抽搐跌倒的潜伏期,分别观察记录各组豚鼠的引喘潜伏期。
[0111] 2.3.3数据处理
[0112]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113] 2.3.4试验结果
[0114] 结果见表5。
[0115] 表5小儿止咳糖浆对豚鼠哮喘的影响(x±s)
[0116]
[0117]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
[0118]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对豚鼠引喘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0119]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对磷酸组胺致豚鼠哮喘无显著平喘作用。
[0120] 2.4小儿止咳糖浆镇痛作用研究
[0121] 2.4.1小儿止咳糖浆对热板致痛小鼠痛阈的影响[6]
[0122] 2.4.1.1动物分组、给药
[0123] 取热板筛选合格雌性KM小鼠(55℃±0.5℃,5s-30s内舔后足者)50只,体重(20±2)g,按体重随机分组(同2.1.1),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前测定热板痛阈值2次,取平均值作为基础痛阈值,每天灌胃给药1次,剂量同2.1.1,连续7天,各组小鼠进食进水不限。
[0124] 2.4.1.2指标测定
[0125] 分别于末次给药后30min、60min、90min测定各组小鼠热板痛阈值1次,痛阈超过60s小鼠迅速取出以免烫伤,痛阈值以60s计。
[0126] 2.4.1.3数据处理
[0127]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128] 2.4.1.4试验结果
[0129] 结果见表6。
[0130] 表6小儿止咳糖浆对热板法致痛小鼠痛阈值的影响(x±s,n=10)
[0131]*
[0132]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
[0133]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儿童咳液组小鼠给药后60min痛阈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给药后90min痛阈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小儿止咳糖浆小剂量组小鼠给药后60min痛阈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0134]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大、小剂量显著延长小鼠热板痛阈值,有较好的镇痛作用。[7]
[0135] 2.4.2小儿止咳糖浆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0136] 2.4.2.1动物分组、给药
[0137] 取KM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体重随机分组(同前),各组小鼠灌胃给药或常水(剂量同前),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各组动物进食进水不限。
[0138] 2.4.2.2指标测定
[0139] 末次给药后30min,各鼠腹腔注射0.6%醋酸0.1mL/10g,即刻观察,记录小鼠出现第1次扭体反应的时间(即扭体潜伏期)及15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
[0140] 2.4.2.3数据处理
[0141]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142] 扭体镇痛率=(常水组平均扭体次数-给药组平均扭体次数)/常水组平均扭体次数×100%
[0143] 2.4.2.4试验结果
[0144] 结果见表7。
[0145] 表7小儿止咳糖浆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x±s)
[0146]
[0147]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
[0148]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儿童咳液组小鼠扭体次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组小鼠扭体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P<0.01)。
[0149]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可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0150] 2.5小儿止咳糖浆抗炎作用试验
[0151] 2.5.1小儿止咳糖浆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8]
[0152] 2.5.1.1动物分组、给药
[0153] 取KM小鼠50只,雄性,体重(20±2)g,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组同前),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剂量同前),常水组灌胃等量常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
[0154] 2.5.1.2指标检测
[0155] 末次灌胃给药或常水1h后,各小鼠右耳前后两面涂布0.02mL二甲苯致炎,4h后处死小鼠剪下双耳以9mm(直径)打孔器分别在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计算肿胀率。
[0156] 肿胀率=(右耳片重-左耳片重)/左耳片重
[0157] 2.5.1.3指标检测
[0158]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159] 肿胀抑制率=(常水组平均耳肿胀率-给药组平均耳肿胀率)/常水组平均耳肿胀率×100%
[0160] 2.5.1.4试验结果
[0161] 结果见表8。
[0162] 表8小儿止咳糖浆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x±s)
[0163]
[0164]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1;与阳性药比较ΔP<0.05。
[0165]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P<0.05);与阳性药组相比,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0166]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0167] 2.5.2小儿止咳糖浆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9]
[0168] 2.5.2.1动物分组、给药
[0169] 取KM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体重随机分组(分组同前),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剂量同前),常水组灌胃等量常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各组小鼠饮食饮水不限。
[0170] 2.5.2.2指标检测
[0171] 末次灌胃后1h,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0.1mL·10g-1(以体重计),-1随即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1mL·10g ,20min后脱颈椎处死,剪开腹部皮肤,用6mL生理盐水分数次洗涤腹腔,收集洗涤液,合并后加生理盐水至10mL,以3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59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0172] 2.5.2.3数据处理
[0173]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174] 抑制率=(常水组平均吸光度值-给药组平均吸光度值)/常水组平均吸光度值×100%
[0175] 2.5.2.4试验结果
[0176] 结果见表9。
[0177] 表9小儿止咳糖浆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x±s)
[0178]
[0179]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
[0180]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儿童咳液组及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组吸光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
[0181]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可明显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减少其炎症渗出。
[0182] 2.5.3小儿止咳糖浆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10]
[0183] 2.5.3.1动物分组、给药
[0184] 取KM小鼠50只,雄性,体重(20±2)g按体重随机分组(同前)。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剂量同前),常水组灌胃等量常水。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各组小鼠饮食饮水不限。
[0185] 2.5.3.2指标检测
[0186] 末次灌胃给药或常水后1h,每只小鼠右后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03mL/只),4h后沿踝关节剪下左右两侧足,称重,计算肿胀率和肿胀抑制率。
[0187] 肿胀度=(右足重-左足重)/左足重
[0188] 2.5.3.3数据处理
[0189] 结果以x±s表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190] 2.5.3.4试验结果
[0191] 结果见表10。
[0192] 表10小儿止咳糖浆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度的影响(x±s)
[0193]* Δ
[0194]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与儿童咳液组比较,P<0.05。
[0195]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小鼠足肿胀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儿童咳液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小鼠足肿胀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0196]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大剂量糖浆可以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
[0197] 2.6小儿止咳糖浆解热作用试验[11]
[0198] 2.6.1小儿止咳糖浆对新鲜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0199] 2.6.1.1动物分组、给药
[0200] 取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g±20)g,每日测体温(肛温)2次,连续3天,选取体温波动不超过0.3℃的大鼠50只,分成5组,10只/组,以实验日测得的大鼠2次体温的均值作为各组大鼠药前基础体温,各组大鼠分组、给药(同2.2.2),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各组大鼠饮食饮水不限。
[0201] 2.6.1.2指标检测
[0202] 给药第7天,药前测量各组大鼠肛温作为基础体温,然后各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0%的新鲜啤酒酵母悬液3mL/kg致热,致热6h后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0.5h、1h、2h、4h、
8h测量各组大鼠的体温1次。
[0203] 2.6.1.3数据处理
[0204]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205] 2.6.1.4试验结果
[0206] 结果见表11。
[0207] 表11小儿止咳糖浆对新鲜啤酒酵母致大鼠发热的影响(x±s,n=10)
[0208]
[0209]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
[0210] 续表11
[0211]
[0212]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阳性药组大鼠给药后0.5h、1h体温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给药后0.5h、1h、4h体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0.05);小儿止咳糖浆中剂量组大鼠给药后0.5h、1h体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小儿止咳糖浆剂量组大鼠给药后1h体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0213]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可以显著抑制10%新鲜啤酒酵母致热大鼠体温升高,有较好解热作用。
[0214] 2.6.2小儿止咳糖浆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的影响[12]
[0215] 2.6.2.1动物分组、给药
[0216] 取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00±20)g,每日测体温(肛温)1次,连续3天,实验日测体温2次,选取体温波动不超过0.3℃的大鼠50只,分成5组,10只/组,给药(分组、给药同2.2.2)。以实验日测得的大鼠2次体温的均值作为各组大鼠药前基础体温。连续灌胃7天,每天1次,各组大鼠饮食饮水不限。
[0217] 2.6.2.2指标检测
[0218] 末次灌胃给药后1h,各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0.15%2,4-二硝基苯酚溶液1mL/100g体重致热,分别于致热后0.5h、1.0h、1.5h、2.0h、2.5h、3h测量各组大鼠的体温。
[0219] 2.6.2.3数据处理
[0220]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221] 2.6.2.4试验结果
[0222] 结果见表12。
[0223] 表12小儿止咳糖浆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的影响(x±s,n=10)[0224]
[0225]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P<0.001。
[0226] 续表12
[0227]
[0228]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中剂量组大鼠致热后1.5h、2.0h体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小儿止咳糖浆小剂量组大鼠致热后1.0h、1.5h、2.0h体温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P<0.01、P<0.001)。
[0229]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中、小剂量可以显著抑制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体温升高。
[0230] 2.7小儿止咳糖浆的抑菌作用[13]
[0231] 2.7.1小儿止咳糖浆的体外抑菌作用
[0232] 2.7.1.1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0233] 2.7.1.1.1药物配制
[0234] 受试药物小儿止咳糖浆制成0.256g/mL(生药含量)的溶液,103.4kpa高压灭菌20min,药液以试管二倍稀释法用营养肉汤和10%小牛血清营养肉汤(培养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稀释为128、64、32、16、8、4、2、1、0.5、0.25mg/mL10个不同浓度的药液各2mL,另取肉汤对照、细菌对照、药液对照,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0235] 2.7.1.1.2原菌液制备
[0236] 分别取各菌株1金耳,接种于2mL的肉汤培养基中(链球菌、肺炎球菌接种于10%小牛血清营养肉汤中),37℃恒温培养24h。
[0237] 2.7.1.1.3MIC测定
[0238] 取各菌株的原菌液以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约为107CFU/mL,分别取各细菌稀释液0.1mL加入各自的10支药液管及细菌阳性对照管中,各管37℃恒温培养24h后,观察细菌的生长状况,培养后培养管呈现澄明,为无菌生长,出现浑浊,为有菌生长,以无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见表13。
[0239] 表13小儿止咳糖浆对细菌的MIC测定
[0240]
[0241] 结果显示,小儿止咳糖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IC为16-32mg·mL-1,MIC90-1 -1为21.41mg·mL ;小儿止咳糖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6-32mg·mL ,MIC90为-1 -1 -1
24.59mg·mL ;小儿止咳糖浆对肺炎球菌的MIC为16-32mg·mL ,MIC90为21.41mg·mL ;
-1 -1
小儿止咳糖浆对绿脓杆菌的MIC为32-64mg·mL ,MIC90为50.91mg·mL 。
[0242]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好的体外抑制作用。
[0243] 2.7.1.1.4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0244] 测出MIC后,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各管培养物分别吸取0.1ml加入2个琼脂营养平皿(乙链球菌、肺炎球菌以血琼脂培养基培养)上,37℃培养18h,计数平皿上平均菌落数小于5个的最小药物浓度即为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见表14;
[0245] 表14小儿止咳糖浆MBC测定
[0246]-1
[0247] 结果显示,小儿止咳糖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MBC为16-32mg·mL ,MBC90-1 -1为24.76mg·mL ;小儿止咳糖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BC为16-64mg·mL ,MBC90为-1 -1 -1
57.68mg·mL ;小儿止咳糖浆对肺炎球菌的MBC为16-32mg·mL ,MBC90为27.47mg·mL ;
-1 -1
小儿止咳糖浆对绿脓杆菌的MBC为32-64mg·mL ,MBC90为58.08mg·mL 。
[0248]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均有较好的体外杀灭作用。[14]
[0249] 2.7.2小儿止咳糖浆的体内抑菌作用
[0250] 2.7.2.1试验菌株
[0251] 本试验共选用临床分离菌株3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均为青岛市市立医院的临床菌株。
[0252] 2.7.2.2预试试验
[0253] 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分别取1金耳接种于各自2mL肉-1 -2 -3汤培养基中,放37℃孵箱增菌18h后,以5%干酵母混悬液10倍倍比稀释为10 、10 、10 、-4 -5
10 、10 等不同的浓度,取KM小鼠,体重20±2g,雌雄兼有,每浓度组5只,每只腹腔注射
0.5mL稀释的菌液,观察4天内小鼠死亡状况,实验治疗选取使小鼠死亡率80-100%的菌液浓度感染。
[0254] 2.7.2.3试验治疗
[0255] 取KM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2g,随机分组,每株细菌设5组,10只/组(分组给药同2.1.1),以预试选定的菌液浓度对小鼠腹腔注射0.5mL菌液感染,于注射细菌前一天灌胃给药,上午、下午各一次,以及注射菌液后1h、6h分别灌胃给药一次,然后观察4天内小鼠的死亡只数,计算死亡率、保护率,组间卡方检验,结果见表15-17;
[0256] 保护率(%)=(常水组死亡率-给药组死亡率)/常水组死亡率×100%
[0257] 表15小儿止咳糖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0258]
[0259]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
[0260]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大、中、小剂量组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
[0261]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小鼠体内感染死亡有显著保护作用。
[0262] 表16小儿止咳糖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0263]
[0264]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
[0265]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0266]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小鼠体内感染死亡有显著保护作用。
[0267] 表17小儿止咳糖浆对肺炎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0268]
[0269]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
[0270] 结果显示,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组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0271]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对肺炎球菌致小鼠体内感染死亡有显著保护作用。
[0272] 2.8小儿止咳糖浆对免疫作用影响试验
[0273] 2.8.1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的影响[15]
[0274] 2.8.1.1动物分组给药
[0275] 取KM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按体重随机分组(同2.1.1),各组小鼠灌胃给药或常水(剂量同2.1.1),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天,各组动物进食进水不限。
[0276] 2.8.1.2指标检测
[0277] 各组小鼠于末次给药后30min,每鼠尾静脉注射10%印度墨汁生理盐水液0.1mL/10g,分别于注射后2min、20min用定量毛细管由小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20μL,滴于
0.1%的碳酸钠溶液中摇匀,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50nm处测吸光度A值,另以0.1%的碳酸钠溶液做空白对照。处死小鼠,分别称肝、脾重量,计算碳粒廓清指数K和校正碳粒廓清指数α。
[0278] K=(log A1-log A2)/(t2-t1),α=K-3×体重/(肝重+脾重)
[0279] 2.8.1.3数据处理
[0280] 数据结果以(x±s)表示,以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比较差异显著性。
[0281] 2.8.1.4试验结果
[0282] 结果见表18。
[0283] 表18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的影响(x±s):
[0284]* **
[0285] 注:与常水组比较,P<0.05,P<0.01。
[0286] 结果表明,与常水组比较,小儿止咳糖浆大组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值和校正廓清指数α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
[0287] 结果表明,小儿止咳糖浆大剂量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及校正廓清指数。[16]
[0288] 2.8.2小儿止咳糖浆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
[0289] 2.8.2.1动物分组、处理、给药
[0290] 取KM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g,随机分为5组(分组、给药同2.1.1),第1天给药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5%生理盐水鸡红细胞混悬液0.2mL进行免疫,继续给药6天,各组动物进食进水不限。
[0291] 2.8.2.2指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