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151775.8

文献号 : CN10162964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野诚一平川尚小野寺康明中川大树

申请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在电动阀中,使转子轴(3)及磁转子(4)对支撑部件(2)的装配作业容易进行。以不同部件构成转子轴和磁转子(42)。在支撑部件的端部形成固定下端限动器(SD1),在支撑部件上形成固定上端限动器(SU1)。在转子轴上形成可动下端限动器(MD1)。在磁转子上形成可动上端限动器(MU1)。用树脂成形支撑部件、转子轴及磁转子。在支撑部件的内螺纹(21a)中拧进转子轴的外螺纹(32a),将转子轴安装在支撑部件上。在可动上端限动器与固定上端限动器不干涉的位置,将磁转子嵌合在转子轴的卡合部(A)而紧固。磁转子做成从与针部(33)相反的一侧可与转子轴的卡合部嵌合的构造。或以安装配件紧固转子轴和磁转子。

权利要求 :

一种电动阀,具备:相对于具有阀口的阀室配置在与该阀口相反的一侧且与该阀口的轴同轴地形成有内螺纹的支撑部;在与该支撑部的内螺纹螺纹结合的外周具有外螺纹的转子轴;固定在该转子轴上并覆盖该支撑部的一部分的磁转子;以及配置在该磁转子的外周的马达部,通过利用该马达部使磁转子及转子轴转动,以该转子轴的螺纹进给作用使具备在该转子轴的端部的阀体部相对于上述阀口进退,从而控制通过阀口的流体的流量,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撑部上在绕轴的一处形成有固定下端限动器,在上述转子轴或上述磁转子上在绕轴的一处形成有可与该固定下端限动器卡合的可动下端限动器,再有,在上述支撑部上,在与上述磁转子的内周相对的该支撑部的外周的一处一体成形有固定上端限动器,在上述磁转子上,可与该固定上端限动器卡合的可动上端限动器一体成形在比该固定上端限动器还靠上述阀口侧的该磁转子的内周的一处,采用以下构成:在以上述转子轴的螺纹进给作用使上述阀体部移动到阀口侧时,使上述可动下端限动器与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卡合而限制该阀体部的下端位置,并且在以该螺纹进给作用使该阀体部移动到与阀口相反的一侧时,使上述可动上端限动器与上述固定上端限动器卡合而限制该阀体部的上端位置,上述磁转子和上述转子轴是不同的部件,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分别形成为,对于该转子轴的与上述阀体部侧相反侧端部可嵌合该磁转子的形状,该磁转子和转子轴通过彼此嵌合紧固而组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磁转子、上述转子轴以及上述支撑部分别经树脂成形而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并且在上述转子轴上在与上述阀体部相反的一 侧的端部形成有可在该转子轴的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多个爪部件,上述爪部件的端部比 上述嵌合孔的直径还向外侧稍微突出。通过使上述转子轴的上述爪部件弹性变形而与上述磁转子的上述嵌合孔嵌合,从而 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并且在上述转子轴上在与上述阀体部相反的一 侧的端部外周形成有槽,通过使上述转子轴的上述端部与上述磁转子的上述嵌合孔嵌合,并且在上述槽中卡合 环状卡具,从而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通过在该嵌合孔中插入与上述阀体部相反的一 侧的端部,并热铆接该端部,从而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并且在上述转子轴上在与上述阀体部相反的一 侧的端部外周形成有在该转子轴的外周半径方向上比上述嵌合孔的直径还稍微突出的突 起部,通过使上述转子轴的上述突起部弹性变形而压入上述磁转子的上述嵌合孔中,从而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并且在上述转子轴上在与上述阀体部相反的一 侧的端部形成有下孔,由比该嵌合孔大的凸缘部和比该下孔大的插入部构成的安装配件,通过将该插入部压 入或者螺纹固定在该下孔中,并且使该凸缘部与该嵌合孔的周围抵接,从而该磁转子和该 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支撑部的上述马达部侧的端部,并且上述可动下端限 动器形成在上述转子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支撑部的上述马达部侧的端部,并且上述可动下端限 动器形成在上述磁转子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支撑部的比上述固定上端限动器还靠上述阀口侧的 位置,并且上述可动下端限动器与上述可动上端限动器形成为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支撑部的内螺纹的端部,上述可动下端限动器形成在 上述转子轴的外螺纹的端部。

说明书 :

电动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冷冻循环的膨胀阀等控制冷媒的流量的电动阀。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在冷冻循环中,在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设有膨胀阀,在处 于制冷模式时,将来自室外热交换器的冷媒用膨胀阀进行膨胀后导向室内热交换器;在处 于制热模式时,将来自室内热交换器的冷媒用膨胀阀进行膨胀后导向室外热交换器。作为 这种膨胀阀,为了应对通常运转、除霜运转、除湿运转等,提出有控制冷媒的流量的各种方 案(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0003] 这种现有的电动阀,通过利用马达部来转动磁转子及转子轴,而以转子轴的螺纹 进给作用使转子轴的端部的针阀(阀体部)相对阀口进退,从而控制通过阀口的流体的流 量。而且,为了限制流量控制范围中的闭阀方向的针阀的最下端位置和开阀方向的针阀的 最上端位置,而具备用于限制转子轴的转动位置的限动机构。
[0004]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47517号公报
[0005]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3310042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1的电动阀,转子60、62及阀支架70装配成一体,构成限动机构的一个 部件即杆150安装在转子60上。另一方面,构成限动机构的另一个限动部件100固定在衬 套90上。而且,在衬套90的内螺纹上螺纹结合有阀支架70的外螺纹。因此,使阀支架70 螺纹结合在衬套90而组装,从而在进行组装时,存在限制上端位置的限动部(上端的抵接 部110)与杆150干涉使得装配螺纹部非常困难之类的问题。
[0007] 此外,专利文献2主要公开了通过对齐螺纹的刻痕起始位置和限动器的突起的位 置而在闭阀位置停止转子的旋转的限动部的制造方法,而对如上所述那样进行装配时在作 业性上尤其成问题的、限制开阀时的上端位置的限动机构未公开。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在通过利用马达部的磁转子和转子轴的螺纹进给作用使阀体部与阀口接 触、分离而控制流体的流量的电动阀中,将能够容易组装限制流量控制范围中的阀体部的 最下端位置和最上端位置的限动机构作为课题。
[0009] 第一方案的电动阀,具备:对于具有阀口的阀室配置在与该阀口相反的一侧且与 该阀口的轴同轴地形成有内螺纹的支撑部;在与该支撑部的内螺纹螺纹结合的外周具有外 螺纹的转子轴;固定在该转子轴上并覆盖该支撑部的一部分的磁转子;以及配置在该磁转 子的外周的马达部,通过利用该马达部使磁转子及转子轴转动,以该转子轴的螺纹进给作 用使具备在该转子轴的端部的阀体部相对于上述阀口进退,从而控制通过阀口的流体的流 量,其特征是,在上述支撑部上在绕轴的一处形成有固定下端限动器,在上述转子轴或上述 磁转子上在绕轴的一处形成有可与该固定下端限动器卡合的该可动下端限动器,再有,在 上述支撑部上在与上述磁转子的内周相对的该支撑部的外周的一处一体成形有固定上端限动器,在上述磁转子上,可与该固定上端限动器卡合的可动上端限动器一体成形在比该 固定上端限动器还靠上述阀口侧的该磁转子的内周的一处,构成为在以上述转子轴的螺纹 进给作用使上述阀体部移动到阀口侧时,使上述可动下端限动器与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卡 合而限制该阀体部的下端位置,并且在以该螺纹进给作用使该阀体部移动到与阀口相反的 一侧时,使上述可动上端限动器与上述固定上端限动器卡合而限制该阀体部的上端位置, 上述磁转子和上述转子轴是不同的部件,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分别形成为,对于该转子轴 的上述阀体部侧和相反侧端部可嵌合该磁转子的形状,该磁转子和转子轴通过彼此嵌合紧 固而组装。
[0010] 第二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11] 上述磁转子、上述转子轴以及上述支撑部分别经树脂成形而制成。
[0012] 第三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13] 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并且在上述转子轴上在与上述阀体部相反 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可在该转子轴的半径方向上弹性变形且端部比上述嵌合孔的直径还 向外侧稍微突出的多个爪部件,通过使上述转子轴的上述爪部件弹性变形而与上述磁转子 的上述嵌合孔嵌合,从而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0014] 第四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15] 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并且在上述转子轴上在与上述阀体部相反 的一侧的端部外周形成有槽,通过使上述转子轴的上述端部与上述磁转子的上述嵌合孔嵌 合,并且在上述槽中卡合环状卡具,从而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0016] 第五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17] 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通过在该嵌合孔中插入与上述阀体部相反 的一侧的端部,并热铆接该端部,从而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0018] 第六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19] 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并且在上述转子轴上在与上述阀体部相反 的一侧的端部外周形成有在该转子轴的外周半径方向上比上述嵌合孔的直径还稍微突出 的突起部,通过使上述转子轴的上述突起部弹性变形而压入上述磁转子的上述嵌合孔中, 从而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0020] 第七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21] 在上述磁转子上在中心形成有嵌合孔,并且在上述转子轴上在与上述阀体部相反 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下孔,将由比该嵌合孔大的凸缘部和比该下孔大的插入部构成的安装 配件,通过将该插入部压入或者螺纹固定在该下孔中,并且使该凸缘部与该嵌合孔的周围 抵接,从而该磁转子和该转子轴彼此嵌合紧固。
[0022] 第八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至七任一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23] 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支撑部的上述马达部侧的端部,并且上述可动下 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转子轴上。
[0024] 第九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至七任一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25] 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支撑部的上述马达部侧的端部,并且上述可动下 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磁转子上。
[0026] 第十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至七任一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0027] 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支撑部的比上述固定上端限动器还靠上述阀口 侧的位置,并且上述可动下端限动器与上述可动上端限动器形成为一体。
[0028] 第十一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至七任一方案的电动阀的基础上,其特征是,
[0029] 上述固定下端限动器形成在上述支撑部的内螺纹的端部,上述可动下端限动器形 成在上述转子轴的外螺纹的端部。
[0030]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0031] 根据第一方案的电动阀,在以转子轴的螺纹进给作用使阀体部移动到阀口侧时, 可动下端限动器与固定下端限动器卡合而限制最下端位置,在使阀体部移动到与阀口相反 的一侧时,可动上端限动器与固定上端限动器卡合而限制最上端位置。固定下端限动器形 成在支撑部的外周的一处,可动下端限动器形成在磁转子的内周的一处亦即比固定上端限 动器还靠阀口侧的位置,再有,磁转子和转子轴是不同的部件,将磁转子和转子轴形成为对 于转子轴从阀体部侧和相反侧可与转子轴的端部嵌合的形状,因此,通过使转子轴螺纹结 合在支撑部直到处于最上端位置和最下端位置之间即控制范围的位置为止,并在该控制范 围内使可动上端限动器和固定上端限动器处于绕轴圆周上的不同的位置(角度),使得可 动上端限动器和固定上端限动器互不干涉,从而将磁转子能够容易嵌合在转子轴的端部。 因此,能够容易组装限动机构。
[0032] 根据第二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磁转子、转子轴以及支 撑部分别经树脂成形而制成,从而制造容易。
[0033] 根据第三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只要使转子轴的爪部 件与磁转子的嵌合孔嵌合即可,从而使得装配作业简单。
[0034] 根据第四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只要使转子轴的端部 与磁转子的嵌合孔嵌合,并且在端部的槽中卡合环状卡具即可,从而使得装配作业简单。
[0035] 根据第五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只要将转子轴的端部 插入磁转子的嵌合孔中,并热铆接该端部即可,从而使得装配作业简单。
[0036] 根据第六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只要将转子轴的端部 压入磁转子的嵌合孔中即可,从而使得装配作业简单。
[0037] 根据第七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二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只要将转子轴的端部 插入磁转子的嵌合孔中,并在该转子轴的下孔中压入或者螺纹固定安装配件的插入部即 可,从而使得装配作业更简单。
[0038] 根据第八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至七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固定下端限动器 形成在支撑部的马达部侧的端部,并且可动下端限动器形成在转子轴上,所以在使磁砖子 与转子轴嵌合时,该固定下端限动器与可动下端限动器互不干涉,从而使得装配作业更简
[0039] 根据第九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至七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固定下端限动器 形成在支撑部的马达部侧的端部,并且可动下端限动器形成在磁砖子上,所以在使磁砖子 与转子轴嵌合时,该固定下端限动器与可动下端限动器互不干涉,从而使得装配作业更简
[0040] 根据第十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至七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可动下端限动器 与可动上端限动器形成为一体,所以该可动下端限动器也与可动上端限动器一样能够避免与固定上端限动器的干涉,并且由于形成为一体,从而使得制造容易。
[0041] 根据第十一方案的电动阀,在第一至七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由于固定下端限动 器和可动下端限动器形成在支撑部的内侧,从而使得该支撑部的周围的构造简单。

附图说明

[0042]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0043]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的三视图。
[0044]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轴的四视图。
[0045]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磁转子的二视图。
[0046]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下端限动器和可动下端限动器的作用的图。
[0047]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上端限动器和可动上端限动器的作用的图。
[0048]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动作的图。
[0049] 图8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转子轴及磁转子的装配方法的图。
[0050]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下端限动器及可动下端限动器的制作方法的一 例的图。
[0051]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上端限动器及可动上端限动器的制作方法的一 例的图。
[0052]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0053]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三视图。
[0054]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轴的主要部分的三视图。
[0055]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0056]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磁转子的二视图。
[0057]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0058] 图1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三视图。
[0059] 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磁转子的二视图。
[0060] 图1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0061] 图2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的内螺纹及转子轴的外螺纹的图。
[0062]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由槽和卡具构成的卡合部的例子的图。
[0063]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利用热铆接的卡合部的例子的图。
[0064]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利用突起部的压入的卡合部的例子的图。
[0065] 图2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0066] 图25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0067] 图26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紧固转子轴和磁转子的步骤的图。
[0068] 图27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形成了安装配件的旋轮线的变型例的图。
[0069] 图28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形成了安装配件的突状爪的变型例的图。
[0070] 图29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形成了安装配件的板状爪的变型例的图。
[0071] 图30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将安装配件的插入部形成为卷合套形状的变型例的 图。
[0072] 符号说明:1-阀主体,Ia-阀口,Ib-阀室,2_支撑部件,21-支架部,21a_内螺纹,3-转子轴,31-大直径部,32-小直径部,32a-外螺纹,33-针部,4-步进马达,42-磁转子, 422a-嵌合孔,5-转子轴,5a-下孔,6-阀杆,7-安装配件,71-凸缘部,72-插入部,SDl-固 定下端限动器,MDl-可动下端限动器,SUl-固定上端限动器,MUl-可动上端限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动阀的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 纵剖视图,图2是该电动阀的支撑部件的三视图,图3是该电动阀的转子轴的四视图,图4 是该电动阀的磁转子的二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的“上下”的概念与图1中的上下对 应。该电动阀具有圆筒形状的阀主体1。在阀主体1上,在其一侧端部开口有阀口 la。另 外,在与阀主体1的阀口 Ia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安装有作为“支撑部”的支撑部件2。由 此,阀主体1在其内侧形成阀室lb。在阀主体1的外周片一侧连接作为冷媒的流道的第一 接头管11,该第一接头管11与阀室Ib接通。另外,在阀口 Ia侧连接第二接头管12,该第 二接头管12通过阀口 Ia与阀室Ib接通。此外,第一接头管11、第二接头管12以及支撑部 件2通过钎焊等而紧固在阀主体1上。
[0074] 支撑部件2具有中心的支架部21和该支架部21的外周的凸缘部22,利用凸缘部 22安装在阀主体1上。在支架部21的中心形成有与阀口 Ia的轴L同轴的内螺纹21a和其 螺纹孔,并且在与阀口 Ia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直径比内螺纹21a的螺纹孔的外周还大的圆筒 状的滑动孔21b。而且,在该内螺纹21a的螺纹孔和滑动孔21b之中配设有圆柱杆状的转子 轴3。转子轴3具有与滑动孔21b匹配的大直径部31和直径比该大直径部31小的小直径 部32,再有,在该小直径部32的下端具备作为“阀体部”的针部33。在小直径部32的外周 形成有外螺纹32a,该外螺纹32a与支架部21的内螺纹21a螺纹结合。此外,内螺纹21a和 外螺纹32a是右旋螺纹。另外,在转子轴3的大直径部31的上端部具备后述的卡合部A。
[0075] 在阀主体1的上端通过焊接等而气密地固定有作为马达部的步进马达4的壳体 41。在壳体41内可旋转地设有对外周部进行了多极磁化的磁转子42。另外,在壳体41的 外周配设有定子线圈43,作为马达部的步进马达4通过脉冲信号传递到定子线圈33,而根 据该脉冲数使磁转子42旋转。
[0076] 壳体41在卡合部A卡合紧固在转子轴3上。而且,转子轴3由磁转子42的旋转 而与磁转子42 —起旋转,并利用外螺纹32a和内螺纹21a的螺纹进给作用,转子轴3在轴 L方向(上下)上移动,从而使针部33相对于阀口 Ia进退。由此,使阀口 Ia的开度变化, 控制从第一接头管11向第二接头管12流动的冷媒的流量或者从第二接头管12向第一接 头管11流动的冷媒的流量。
[0077] 如图2所示,支撑部件2利用合成树脂经模成形而制成,在支架部21上,在其上端 部的外周缘上形成有固定下端限动器SD1,在支架部21的外周上端形成有在半径方向突出 的固定上端限动器SU1。该固定下端限动器SDl和固定上端限动器SUl与支撑部件2的主 体形成为一体。
[0078] 如图3所示,转子轴3利用合成树脂经模成形而制成,在大直径部31上形成有凸 缘部31a,该凸缘部31a的一部分做成呈扇形地切了 口的找位置部31b。另外,在凸缘部31a 的小直径部32侧的面(下面)上,可动下端限动器MDl与转子轴3的主体形成为一体。大 直径部31的与针部33a相反的一侧的卡合部A具有在转子轴3的半径方向上可弹性变形的叉子状的两个爪部件3a、3a。该爪部件3a、3a的侧面做成圆锥面,并且凸缘部外周缘部 31a、3al在半径方向上稍比大直径部31突出。
[0079] 如图4所示,磁转子42由圆柱状的磁铁部421和其内侧的圆盘部422构成,在圆 盘部422的中心作为卡合部A形成有直径与转子轴3的大直径部31相同的嵌合孔422a。 换句话说,上述转子轴3侧的爪部件3a、3a的外周缘部3al、3al做成直径比嵌合孔422a还 稍微向外侧突出的形状。另外,在磁铁部421的内轴面的下端,在绕轴的一处形成有可动上 端限动器MU1。该可动上端限动器MUl在磁转子42的装配状态下形成在比固定上端限动器 SUl还靠阀口 Ia侧的位置。再有,该可动上端限动器MUl与磁转子42形成为一体。而且, 该可动上端限动器MUl在内周侧突出,如下述那样在转子42上升时可与支撑部件2的固定 上端限动器SUl卡合。
[0080] 另外,在磁转子42的圆盘部422上形成有在其一部分呈扇形地突出的找位置部 422b,使该找位置部422b与上述转子轴3的找位置部31b卡合,而确定转子轴3和磁转子 42的相对位置。
[0081] 图5是说明固定下端限动器SDl和可动下端限动器MDl的作用的图,图6是说明 固定上端限动器SUl和可动上端限动器MUl的作用的图。在转子轴3转动而向支撑部件2 侧移动(下降)时,在控制流量的控制范围内,如图5(A)所示,可动下端限动器MDl通过固 定下端限动器SDl的上方,若成为控制范围的下限,则如图5(B)所示,可动下端限动器MDl 与固定下端限动器SDl卡合,从而限制转子轴3的转动。另外,在转子轴3及磁转子42转 动而向与支撑部件2相反的一侧移动(上升)时,在控制范围内,如图6(A)所示,可动上端 限动器MUl通过固定上端限动器SUl的下方,若成为控制范围的上限,则如图6(B)所示,可 动上端限动器MUl与固定上端限动器SUl卡合,从而限制转子轴3的转动。
[0082]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动作的图,在利用阀口 Ia的开度来控制流量 的控制范围内,例如处于图7(B)的状态。若使磁转子42及转子轴3从该状态下降,则成为 图7 (A)的状态,转子轴3的可动下端限动器MDl与支撑部件2的固定下端限动器SDl卡合, 使得转子轴3的转动停止,并且针部33使阀口 Ia处于节流孔最小的状态。另一方面若使 磁转子42及转子轴3从图7 (B)状态上升,则成为图7(C)的状态,磁转子42的可动上端限 动器MUl与支撑部件2的固定上端限动器SUl卡合,使得转子轴3的转动停止,并且针部33 使阀口 Ia处于全开状态。
[0083] 图8是说明支撑部件2、转子轴3及磁转子42的装配方法的图。此外,图8 (B)是 图8(A)的C-C向视图。在该图8(B)中,关于转子轴3以点划线仅表示可动下端限动器MD1。 首先,如图8(A)所示,在支撑部件2的内螺纹21a的螺纹孔内拧进转子轴3,并使从支撑部 件2的固定上端限动器SUl的下端到转子轴3的凸缘部31a的尺寸A比从磁转子42的可 动上端限动器MUl的上端到圆盘部422的下端的尺寸B还小。另外,此时,如图8(B)所示, 以成为可动上端限动器MUl与固定上端限动器SUl不重叠的转动位置的方式确定转子轴3 的转动位置。
[0084] 而且,使转子轴3的爪部件3a、3a嵌入磁转子42的嵌合孔422a,并使找位置部 422b与找位置部31b卡合,从而使转子轴3和磁转子42卡合而紧固。此时,磁转子42和转 子轴3及支撑部件2无相互干涉的部分,因而能够容易进行装配。
[0085] 图9是表示固定下端限动器SDl及可动下端限动器MDl的制作方法的一例的图。此外,图9及下述的图10是概念性地表示位置关系的图,因而例如纵向的长度的比例等与 实际尺寸不同。固定下端限动器SDl根据距支撑部件2的内螺纹21a中的基准位置01的 距离Dl来设定其上端,可动下端限动器MDl根据距转子轴3的外螺纹32a中的基准位置02 的距离D2来设定其下端。在该场合,D1D2成为接触高度,毋庸置言,可使该接触高度比内 螺纹21a(以及外螺纹32a)的间距小。
[0086] 图10是表示固定上端限动器SUl及可动上端限动器MUl的制作方法的一例的图。 固定上端限动器SUl根据距支撑部件2的内螺纹21a中的基准位置01的距离D3来设定其 下端,可动上端限动器MUl根据从转子轴3的外螺纹32a中的基准位置02到凸缘部31a的 上端面的距离D4和距磁转子42的圆盘部422的下端面的距离D5来设定其上端。在该场 合,(D4-D5)-D3成为接触高度,毋庸置言,可使该接触高度比内螺纹21a(以及外螺纹32a) 的间距小。
[0087] 这样,由于支撑部件2、转子轴3及磁转子42利用合成树脂的模成形而制成,因 此,在电动阀的杆上无偏差,作为限制控制域的上端及下端的限动机构可得到精度良好的 机构。此外,所需控制范围的从针部33的下端位置到上端位置的距离通过设计确定,因而 若将该距离除以螺纹的间距,则可以得出旋转数(包括小数),由此能够确定固定下端限动 器SD1、可动下端限动器MD1、固定上端限动器SUl及可动上端限动器MU1。
[0088]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 的支撑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三视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转子轴的主要部 分的三视图。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及对应的要素附 注同一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详细的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转子轴3的凸缘部31a的直 径较大,可动下端限动器MD2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动下端限动器MDl还靠外侧配置,再有, 支撑部件2的固定下端限动器SD2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下端限动器SDl还靠外侧配置。 此外,可动上端限动器MUl及固定上端限动器SUl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89] 采用该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在下端位置的作用在可动 下端限动器MD2及固定下端限动器SD2上的转矩。
[0090]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磁 转子的二视图。该第三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2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代替第二实施方式中 的形成在转子轴3上的可动下端限动器MD2,而在磁转子42上形成了可动下端限动器MD3。 在该场合也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减少在下端位置的作用在可动下端限动器MD3及 固定下端限动器SD3上的转矩。
[0091]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图1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阀 的支撑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三视图,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磁转子的二视图。在该 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固定下端限动器SD4设置在支撑部件2的外周的下端,将可动下端限动 器MD4和可动上端限动器MU4作为磁转子42的内周面的一个突起而设置成一体。
[0092] 图1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图2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动阀 的支撑部件的内螺纹及转子轴的外螺纹的图。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固定上端限动器SUl 及可动上端限动器MUl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固定下端限动器SD5将支撑部件2的内螺纹 21a的端部做成壁状而形成,可动下端限动器MD5将转子轴3的外螺纹32a的端部做成壁状 而形成。[0093] 图21〜图23是表示卡合部A的其它实施方式的图。图21的卡合部A经在转子 轴3的大直径部31的端部的外周形成槽3b而成。而且,在磁转子42的嵌合孔422a内插 嵌大直径部31,并将环状卡具3c嵌入槽3b中而紧固转子轴3和磁转子42。
[0094] 图22的卡合部A的例,如图22 (A)所示,将转子轴3的大直径部31插嵌到磁转子 42的嵌合孔422a中,并如图22⑶所示,该卡合部A被热铆接,从而磁转子42和转子轴3 彼此嵌合紧固。
[0095] 图23的卡合部A的例,在转子轴3的大直径部31的端部的外周,在大直径部31 的外周半径方向上形成有比嵌合孔422a的直径还稍微突出的突起部3d。而且,转子轴3的 大直径部31的端部使突起部3d弹性变形而压入在磁转子42的嵌合孔422a中。由此,磁 转子42和转子轴3彼此嵌合紧固。
[0096] 毋庸置言,以上的各卡合部A无论对与上述限动机构相关的各实施方式的任意一 个均可适用。
[0097] 图2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转子轴3由金 属制的芯棒3A和其外周的树脂部3B构成,该转子轴3经插入成形而形成。其它构造与第 一实施方式相同。采用该实施方式,能够减少转子轴3成形时的翘曲,使运转可靠,从而进 一步提高可靠度。另外,如该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使针部33兼具芯棒3A。
[0098] 图25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该第七实施方式与上述各实施方式 的不同点在于磁转子42和转子轴5的紧固构造。另外,还在于在该第七实施方式中,未将 转子轴5和阀杆6做成一体,而是使阀杆6相对于转子轴5可在轴L方向上移动。
[0099] 转子轴5利用合成树脂经模成形而制成,该转子轴5具有与支撑部件2的滑动孔 21b匹配的大直径部51和直径比该大直径部51小的小直径部52。在大直径部51上形成 有凸缘部51a,在该凸缘部51a的面(下面)上形成有可动下端限动器MDl。另外,在小直 径部52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52a。而且,该外螺纹52a与支架部21的内螺纹21a螺纹结 合。再有,以贯通小直径部52的方式设有阀杆6,该阀杆6在其下端具备作为“阀体部”的 针部61。
[0100] 此外,支架部21的固定下端限动器SD1、固定上端限动器SU1、可动下端限动器 MD1、可动上端限动器MUl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101] 在转子轴5上,在与阀体部6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下孔5a,在该下孔5a的上 端不分配设有安装配件7。安装配件7由比形成在磁转子42的圆盘部422的中心的嵌合孔 422a大的凸缘部71和比转子轴5的下孔5a大的插入部72构成,在插入部72的周围通过 滚花加工形成有网纹滚花。而且,插入部72压入下孔5a,凸缘部71与嵌合孔422a的周围 抵接,磁转子42由该凸缘部71和转子轴5的凸缘部51a所夹住。由此,磁转子42和转子 轴5彼此嵌合紧固。
[0102] 在转子轴5的下孔5a内配设有螺旋弹簧62,阀杆6由该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向 阀口 Ia侧加力,在该第七实施方式中,在可动下端限动器MDl即将与固定下端限动器SDl 抵接之前,针部61将阀口 Ia全部关闭。而且,直到可动下端限动器MDl与固定下端限动器 SDl抵接为止,螺旋弹簧62稍微压缩。
[0103] 图26是表示紧固转子轴5和磁转子42的步骤的图。首先,如图26(A)所示,在下 孔5a内配置阀杆6和螺旋弹簧62。接着,如图26(B)所示,将安装配件7的插入部72的前端插入下孔5a。而且,如图26(C)所示,利用加热夹具B来加热并挤压安装配件7,且如图 26(D)所示那样使凸缘部71与磁转子42的圆盘部422抵接。
[0104] 图27〜图30是表示安装配件7的变型例的图。安装配件7具有凸缘部71和插 入部72,在该插入部72的周围利用滚花加工形成有旋轮线。图28的安装配件7利用金属 板的冲压加工而形成凸缘部71和插入部72,在该插入部72的周围形成了突状爪72a。图 29的安装配件7利用金属板的冲压加工而形成凸缘部71和插入部72,在该插入部72的周 围形成了板状爪72a。图30的安装配件7利用金属板的冲剪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了凸缘 部71和插入部72,并将该插入部72做成卷合套形状。这些图27〜图30的安装配件7也 与图25所示安装配件7相同地在转子轴5的下孔5a内嵌合插入部72,嵌合紧固转子轴5 和磁转子42。
[0105] 另外,在安装配件的插入部的周围形成外螺纹,在转子轴的下孔形成内螺纹,将安 装配件螺纹固定在转子轴的下孔亦可。
[0106] 如以上的第七实施方式那样利用安装配件7将转子轴5和磁转子42嵌合紧固的 构造,在上述第一〜第六实施方式的任何一个中也能适用。另外,第七实施方式的可动下端 限动器MD1、固定下端限动器SD1、可动下端限动器MDl及固定下端限动器SDl与第一实施 方式相同,而其它实施方式的限动器的构造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