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176303.8

文献号 : CN1016681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郭先强

申请人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用于非统一背景下的稿件扫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扫描装置首先读取一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并统计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并以该各列亮度值确定一基准范围值;稿件放入扫描装置进行扫描时,扫描装置将每一线性扫描数据与所述基准范围值进行对应亮度比较,用以确定扫描边界。该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可以籍由扫描模组完成稿件扫描边界的确定,并不受扫描装置内背光元件或使用稿件载体等的影响,其能够在非统一的固定背景下完成稿件的边界识别,并可适用于透射稿和反射稿,抗外部环境干扰能力强,可简化扫描装置并提高扫描装置的自动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用于非统一背景下的稿件扫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扫描装置首先读取一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并统计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并以该各列亮度值确定一基准范围值;

稿件放入扫描装置进行扫描时,扫描装置将线性扫描数据与所述基准范围值进行对应亮度比较,扫描装置扫描稿件,得到多组线性扫描数据,扫描装置统计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得到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超出基准范围值的有效数据宽度,并根据该有效数据宽度确定稿件的上边界和下边界;如果一线性扫描数据中的至少两个连续点亮度超出原位置的亮度的基准范围值,则扫描装置确定所述连续点位置为稿件的左边界或右边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为以无稿件的非统一背景作为扫描对象的线性扫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进行对应亮度比较的步骤包括:将每一线性扫描数据与所述基准范围值进行相同物理位置列的亮度对比,所述基准范围值是以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为基准进行上下扩展而得到的一基准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装置进一步判断每一线性扫描数据中所述连续点的物理位置,以其中物理位置位于最左端的连续点作为扫描稿件的左边界,以其中物理位置位于最右端的连续点作为扫描稿件的右边界。

5.一种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用于非统一背景下的稿件扫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扫描装置首先读取一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并统计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并以该各列亮度值确定一第一基准范围值;

扫描装置接着判断是否有稿件载体放入,如果有稿件载体放入,然后扫描装置再读取该稿件载体上一无稿件区域的线性扫描数据,并统计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并以该各列亮度值确定一第二基准范围值;

扫描装置扫描稿件载体中的稿件,得到多组线性扫描数据,扫描装置统计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根据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超出第二基准范围值的有效数据宽度,并根据该有效数据宽度确定稿件的上边界和下边界;如果一线性扫描数据中的至少两个连续点亮度超出原位置的亮度的第二基准范围值,则扫描装置确定所述连续点位置为稿件的左边界或右边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扫描装置通过感测元件感测并确定稿件是否进入扫描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扫描装置根据确定的左边界、右边界,以及上边界和下边界进行裁切后输出扫描影像。

说明书 :

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扫描装置的扫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适用于非统一背景且能克服背光干扰的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扫描装置中用于确定稿件扫描边界的方法大多采用用户预览并进行边界设定方式完成,该边界设定方式包括框选、宽度数值设定等操作方式,该操作需要借助于显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来实现。而对于小型化和便携式扫描仪,无法具备实现上述操作方法之辅助设备如电脑等情况下,则无法进行该边界设置的操作。
[0003] 而能够完成边界自动界定之设备大多依靠设置一具有恒定标识背景色的界面,通过感测元件来感测稿件是否遮蔽该界面而使该界面的影像发生变化来确定扫描边界。但是其要求扫描装置必须具有统一的背景识别界面,例如将扫描光电元件扫描区域内的一辊轮改装为可分辨识别的双色辊轮,扫描光电元件通过感测其扫描区域内的该双色辊轮形成的恒定背景界面的变化,来确定稿件的左右边界。
[0004] 对于现有的扫描装置,如具有透射稿扫描功能的扫描装置,其在扫描模组的相对侧还设置有一背光元件,通过该背光元件产生穿透透射稿的光线,实现扫描模组对透射稿完成扫描的功能。在该背光元件存在的情况下,则无法借助上述方式对反射稿件的左右边界进行界定。再如,对于具有多种扫描功能之扫描仪,其一般还会采用稿件载体来执行扫描附加功能,该种情况下,扫描附加载体会影响扫描边界,特别是左右扫描边界的界定。另外,现有的扫描装置的扫描背景色很难满足统一背景基色的要求,因此背景基色的细微变化也会影响以统一背景基色作为边界确定判定标准的正确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适用于反射稿扫描时扫描边界确定的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其可以在非统一背景下的稿件扫描时,准确地确定扫描稿件的扫描边界,尤其是左、右边界的判定。
[0006]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一种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用于非统一背景下的稿件扫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0008] 扫描装置首先读取一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并统计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并以该各列亮度值确定一基准范围值;
[0009] 稿件放入扫描装置进行扫描时,扫描装置将线性扫描数据与所述基准范围值进行对应亮度比较,用以确定扫描边界。
[0010] 具体地讲,所述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为以无稿件的非统一背景作为扫描对象的线性扫描数据。
[0011] 所述方法中进行对应亮度比较的步骤包括:
[0012] 将每一线性扫描数据与所述基准范围值进行相同物理位置列的亮度对比,所述基准范围值是以基准的扫描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为基准进行上下扩展而得到的一基准范围。
[0013]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0014] 将每一线性扫描数据与所述基准范围值进行对应亮度的逐点比较时,如果一线性扫描数据中的某一连续点亮度超出原位置的亮度的基准范围值,则扫描装置确定所述连续点位置为稿件的扫描稿件区域进入扫描范围的左边界或右界限。
[0015]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0016] 将每一线性扫描数据与所述基准范围值进行对应亮度的逐点比较时,如果一线性扫描数据中的至少两个或三个连续点亮度超出原位置的亮度的基准范围值,则扫描装置确定所述连续点位置为稿件的扫描稿件区域进入扫描范围的左边界或右界限。
[0017] 所述扫描装置进一步判断每一线性扫描数据中所述连续点亮度超出基准范围值的物理位置,以其中物理位置位于最左端的一连续点作为扫描稿件的左边界,以其中物理位置位于最右端的一连续点作为扫描稿件的右边界。
[0018] 一种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用于非统一背景下的稿件扫描,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0019] 扫描装置首先读取一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并统计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并以该各列亮度值确定一第一基准范围值;
[0020] 扫描装置接着判断是否有稿件载体放入,如果有稿件载体放入,然后扫描装置再读取该稿件载体上一无稿件区域的线性扫描数据,并统计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亮度值,并以该各列亮度值确定一第二基准范围值;
[0021] 扫描装置进行扫描时,扫描装置将线性扫描数据与所述第二基准范围值进行对应亮度比较,用以确定扫描边界。
[0022]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0023] 扫描装置通过感测元件感测并确定稿件是否进入扫描区域。
[0024]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0025] 扫描装置扫描稿件,得到多组线性扫描数据,扫描装置统计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根据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超出基准范围值的有效数据宽度,并根据该有效数据宽度确定稿件的上边界和下边界。
[0026] 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0027] 扫描装置根据确定的左边界、右边界,以及上边界和下边界进行裁切后输出扫描影像。
[0028] 该扫描装置通过扫描模组,将扫描获取扫描背景的一基准线性扫描数据,并以该基准线性扫描数据的各列平均亮度为中心值,进行适当的数值范围扩展从而得到一基准范围值。由于该基准线性扫描数据对应于背景色来讲,其每一物理位置所具有的平均亮度是确定的。随后进行的每一线性扫描均获取一组线性扫描数据,扫描装置通过将各组线性扫描数据进行各列亮度值计算,并将代表相同物理位置的各列亮度值与相应的基准范围值进行比较,即可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稿件的扫描边界。
[0029] 上述判断边界的具体方法可以为:在进行后续扫描数据与基准扫描范围值进行比较时,如果相同物理位置的后续扫描数据的某一连续点的亮度超出了相应的基准范围值,则可以确定扫描稿件区位于扫描范围内。扫描装置通过对各组线性扫描数据中超过基准范围值的连续点进行统计,将该些连续点中相应物理位置处于最左边的一连续点作为稿件的左边界,将该些连续点中相应物理位置处于最右边的一连续点作为稿件的右边界。上述连续点可以为像素点。由于在上述判断方法中,单个像素点的亮度值超出基准亮度值的情况会因为扫描装置判断失误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判断偏差或错误,因此本发明采用连续点作为校对对象,例如采用致少两个或者三个连续像素的亮度值超出基准平均值作为判断,则可基本消除误判结果。
[0030] 对于带有扫描载体的稿件,本发明同样可以采用非稿件条件下,稿体载体的一线性扫描数据作为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确定基准范围值,并依据上述比较方式得到稿件的边界。
[0031] 该判断边界的方法可以适用于稿件类型为反射稿并具有透射稿和反射稿扫描功能的扫描设备,其不会因为扫描背光的存在而影响判断精度和结果。另外,即使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的不同位置数据具有较大差异的平均亮度值,均不会对边界的判断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0032] 本发明还可以籍由后续的每组扫描数据与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进行每列像素的像素亮度值比较,确定稿件的上边界和下边界。无论对于透射稿还是反射稿,其稿件进入扫描区域后,势必会引起该组线性扫描数据的多处连续点超出基准范围值,此时,可以根据该超出基准范围值的多处连续点所对应的物理位置宽度,即超出基准范围值的多处连续点的有效数据宽度作为判断依据,即最左侧和最右侧之间的物理位置宽度接近之前确定的稿件的左边界和右边界时,该组线性扫描数据为稿件的一起始扫描边界的扫描数据。反之,当稿件已经脱离扫描区域时,其末端扫描边界之后的一组线性扫描数据与基准范围值进行亮度比较时,其有效数据宽度足够小,即超出基准范围值的连续点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但是其最外侧的该连续点之间的物理位置宽度小于一设定值。
[003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可以籍由扫描模组完成稿件扫描边界的确定,并不受扫描装置内背光元件或使用稿件载体等的影响,其能够在非统一的固定背景下完成稿件的边界识别,并可适用于透射稿和反射稿,抗外部环境干扰能力强,可简化扫描装置并提高扫描装置的自动性能。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本发明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的一实施例方框图;
[0036] 图2是本发明图1中步骤S300和S400的一具体实施方框图;
[0037] 图3是本发明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方框图;
[0038] 图4是本发明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中又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0039] 图5是图4中步骤S500的一具体实施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该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反射稿和透射稿扫描时的扫描边界确定,其可以在非统一背景下的稿件扫描时,准确地确定扫描稿件的扫描边界,尤其是左、右边界的判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0041] 如图1所示,该扫描装置可以为具有反射稿和透射稿扫描功能的多功能扫描仪,其扫描模组的另一侧设置有背光元件,该背光元件的存在使得扫描模组的扫描背景为不统一的固定多色背景区。首先,如步骤S100:扫描装置首先读取一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统计得到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点的亮度值;由于不同扫描装置进行扫描时的扫描精度有所不同,因此该出各列点可以为像素宽度,也可为多个像素的总宽度,具体可以根据扫描设定精度来进行合理设定。接下来,如步骤S200:扫描装置会以该各列点的亮度值为中心,对每一列点的亮度值进行扩展,确定一基准范围值,该每一列点的基准范围值距该列点的亮度值的大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不同亮度值进行调解。例如,对于RGB各色平均值较小的各列点,其基准范围值可以为亮度值±26,而对于RGB各色平均值较大的各列点,其基准范围值可以为亮度值±30。
[0042] 接着扫描装置继续扫描,并将后续扫描的线性扫描数据与该基准范围进行相应亮度值对比,直至将放入的稿件扫描完毕,即步骤S300。最后,扫描装置即可根据线性扫描数据的比较结果确定稿件的扫描区域边界,如步骤S400。
[0043] 如图2所示,对于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与基准范围值的比较及判别左、右边界的具体方法可以为,首先,如步骤S310,扫描装装置在放入稿件后进行扫描,并得到每一次扫描的线性扫描数据的亮度值,该亮度值为与基准范围值的统计列点相匹配的。接着,如步骤S320,扫描装置将每次扫描得到的线性扫描数据的亮度值与基准范围值进行相同物理位置的对应比较;在此每列点选用像素点。扫描装置会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至少两个或三个连续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位于基准范围值外的物理位置,如果存在该种连续像素点,则判定有稿件影像区域进入扫描区域,如果没有该种连续像素点出现,则判定为无稿件影像区域进入扫描区域。即步骤S330。扫描装置继续步骤S340,扫描装置得到其扫描的所有各组线性扫描数据中超过基准范围值的各中连续像素点于稿件上的物理位置。最后扫描装置如步骤S350和S360,将其中物理位置位于稿件最左侧的两个或三个连续像素点作为稿件的左边界;并将其中物理位置位于稿件最右侧的两个或三个连续像素点作为稿件的右边界。完成稿件左边界和右边界的确定。该左、右边界的判定方法系根据稿件进入扫描范围后,带来的稿件扫描数据与背景扫描数据间同一物理位置的亮度差异,采用对扫描数据与基准扫描数据范围进行对比的方法,精确确定稿件的左右边界,并不用对扫描仪增设感测器和操控按钮。该自动识别扫描区域边界的方法通过多组线性扫描数据的采集,消除了单列线性扫描数据判断可能存在判断失误的发生,使得扫描区域边界的识别能够自动完成,且具有较高的判断精度。
[0044] 现有的扫描仪,特别是扫描照片的便携式扫描仪,为简化操控按键的情况下增加扫描附加功能,已出现采用稿件载体的形式,通过扫描装置对稿件载体进行扫描获取稿件载体上的标识信息,从而执行相应的附加功能。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于采用稿件载体进行扫描时,扫描设备如步骤S100所示,
[0045] 首先读取一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统计得到该线性扫描数据中各列像素的亮度值。再如步骤S010所示,该扫描装置首先判断是否有稿件载体放入,如果没有稿件载体放入,则执行如实施例1所述的后续步骤;如果有稿件载体放入,则如步骤S020,扫描装置会读取稿件载体上一无稿件区域的线性扫描数据作为基准的线性扫描数据,并据此进行扩展得到基准范围值。接下来,扫描装置会继续扫描,并将每一次得到的每一线性扫描数据的亮度值与基准范围值进行比较,从而如实施例1所述的后续方式,进行稿件扫描边界的确定。由于稿件载体作为稿件的背景色,如此扫描装置可取分出稿件与稿件载体的分界,为之后的扫描裁切做准备。
[0046]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扫描方法除了进行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左、右边界判断外,还会根据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进行上、下边界的判定。上下边界的自动识别判定既可以是在左右边界确定后,也可是根据扫描稿件进入扫描区域的先后次序进行自动识别。例如扫描装置在进行左、右边界的确定后,会根据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超出基准范围值的有效数据宽度,来将该有效数据宽度与确定的左、右边界的宽度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稿件的上边界和下边界,即步骤S500;最后,扫描装置根据上述各步骤确定的左、右边界,以及上、下边界,进行扫描影像的裁切,输出合适的扫描影像,即步骤S600。在步骤S500中,有效数据宽度是指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中,超出基准范围值的连续像素点在边界时会有较高比率的发生,扫描装置会根据该密集的连续像素点的左右有效宽度与先前确定的左右边界的宽度进行对比。具体的对比方法如图5所示。首先如步骤S510,扫描装置判定是否有最初的一组线性扫描数据中超出基准范围值的有效数据宽度(即超出基准范围值的所有连续像素点之间的最大宽度)是否与先前判定的左、右边界宽度相当。如果相当,则确定该组现行扫描数据为第一组稿件上边界的扫描数据,据此确定稿件的上边界,即步骤S520。再如步骤S530,扫描装置会继续判定每一组线性扫描数据中超出基准范围值的有效数据宽度,当判定有一组线性扫描数据中超出基准范围的有效数据宽度接近于零时,即该处线性扫描数据的亮度值与相应的基准范围值几乎无差异时,也即扫描模组已扫描至稿件下端外的背景区域。扫描装置进行步骤S540,确定该组线性扫描数据为稿件的下边界扫描数据,从而确定稿件的下边界。另外在具体实施时,由于扫描装置可以设定一稿件宽度,当其线性扫描数据中超出基准范围值的有效数据宽度接近该设定的稿件宽度时,则可以确定稿件的上边界,如果有一组线性扫描数据中超出基准范围的有效数据宽度接近于零时,则可识别为下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