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205681.4

文献号 : CN10167233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弗拉维奥·拉德里察尼

申请人 : 青岛阿迪尔车桥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包括一个弹簧连接件和与所述弹簧连接件相连的两根弹簧,所述弹簧连接件的重心位置开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与所述弹簧连接件的重心重合,围绕所述中心通孔开设有两个弧形通孔,所述两根弹簧分别挂于两个弧形通孔上,所述弧形通孔的形状便于弹簧沿弧线从弧形通孔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两个弧形通孔关于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对称,所述弧形通孔的一端为距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的近点,另一端为距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的远点。该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的整个操作过程,主要利用辅助工装旋转弹簧连接件进而实现弹簧的拉伸,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工时,也有利于后续的维修保养。

权利要求 :

1.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弹簧连接件和与所述弹簧连接件相连的两根弹簧,所述弹簧连接件的重心位置开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与所述弹簧连接件的重心重合,围绕所述中心通孔开设有两个弧形通孔,所述两根弹簧分别挂于两个弧形通孔上,所述弧形通孔的形状便于弹簧沿弧线从弧形通孔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两个弧形通孔关于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对称,所述弧形通孔的一端为距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的远点,另一端为距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的近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通孔的近点的一端设置有朝弹簧拉伸方向凹陷的限位凹槽,用于固定与其相连的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通孔具体为多边形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通孔具体为正六边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连接件的外形为椭圆形。

说明书 :

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 [0002] 背景技术
[0003] 目前应用于重型汽车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为一根复位弹簧,如图1所示,弹簧1和弹簧2经由连接装置3固定连接,这种连接为刚性连接,两个弹簧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在组装时,需先把弹簧的一端挂在制动蹄的弹簧支架上,然后再把另一端挂上,但由于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很大,另一端需要很大的力才能安装上,因此以复位弹簧作为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的结构,不利于该复位装置的安装和以后的维修保养工作。
[0004]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轻松方便,省时省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复位弹簧安装困难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包括一个弹簧连接件和与所述弹簧连接件相连的两根弹簧,所述弹簧连接件的重心位置开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与所述弹簧连接件的重心重合,围绕所述中心通孔开设有两个弧形通孔,所述两根弹簧分别挂于两个弧形通孔上,所述弧形通孔的形状便于弹簧沿弧线从弧形通孔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两个弧形通孔关于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对称,所述弧形通孔的一端为距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的远点,另一端为距所述中心通孔的中心的近点。
[0008] 优选的,所述弧形通孔的近点的一端设置有朝弹簧拉伸方向凹陷的限位凹槽,用于固定与其相连的弹簧。
[0009] 优选的,所述中心通孔具体为多边形通孔。
[0010]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通孔具体为正六边形通孔。
[0011] 优选的,所述弹簧连接件的外形为椭圆形。
[0012]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巧妙的利用一个弹簧连接件将两根弹簧连接起来,该弹簧连接件的特殊的结构设计使两根弹簧间的距离是可以改变的。安装时,先将两根弹簧分别挂在制动蹄的弹簧支架上,再将两根弹簧分别挂在弹簧连接件的两个弧形通孔的远点,由于此时两根弹簧间的距离较大,即两根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可以在不拉伸弹簧的情况下,轻松的完成该动作;之后将与中心通孔形状相适配的辅助工装放入中心通孔,利用该辅助工装旋转弹簧连接件,两根弹簧的挂钩沿弧形通孔的远点滑动到近点,两根弹簧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使得两根弹簧逐渐拉伸至工作状态,减小了由于弹簧的突然拉伸对制动蹄产生的振动影响。
[0013] 整个操作过程,主要利用辅助工装旋转弹簧连接件进而实现弹簧的拉伸,操作简单,安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使弹簧拉伸并将其安装到制动蹄弹簧支架上的难题。
[0014] 另外,使该弹簧连接件的重心和中心通孔的中心相重合以及两个弧形通孔关于弹簧连接件的重心中心对称的设计,既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也由于旋转时,辅助工装周围的力矩相平衡,进而使其旋转操作过程更省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工时,也有利于后续的维修保养。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
[001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中弹簧连接件的结构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中的两根弹簧处于自由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中的两根弹簧处于拉紧状态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通过弹簧连接件的特殊形状的设计,使得与其连接的两根弹簧的间距可以发生改变,即利用辅助工装旋转弹簧连接件进而实现弹簧的拉伸,方便了该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的安装,且结构简单,操作省时省力。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参见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中弹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3、弹簧连接件;4、第一弧形通孔;5、第二弧形通孔;6、六边形通孔;7、弹簧连接件的重心;8、弧形通孔的远点端;9、弧形通孔的近点端。
[0023]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弹簧连接件的结构为:该弹簧连接件3的外形为椭圆,弹簧连接件的重心7的位置开设有六边形通孔6,且六边形通孔6的中心与弹簧连接件的重心7重合,围绕六边形通孔6开设有第一弧形通孔4和第二弧形通孔5,两个弧形通孔用于挂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中的两根弹簧,且两个弧形通孔的形状便于弹簧沿弧线从弧形通孔的远点端8滑动到弧形通孔的近点端9,两个弧形通孔关于弹簧连接件的重心7中心对称,两个弧形通孔的近点端9的位置设置有朝弹簧拉伸方向凹陷的限位凹槽,可以固定与其相连的弹簧。
[0024] 图3为为本实施例公开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中的两根弹簧处于自由状态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两根弹簧处于拉紧状态的连接示意图,两图中的标号表示的部件和图2中相同标号表示的部件相同。
[0025] 本实施例公开的制动蹄弹性复位装置的安装过程为:先将弹簧1和弹簧2的一端分别挂在制动蹄的弹簧支架上,再将弹簧1的另一端挂在弹簧连接件的第二弧形通孔5的远点端8,将弹簧2的另一端挂在弹簧连接件的第一弧形通孔4的远点端8,由于两个弧形通孔的远点端8间的距离较大,足以使两根弹簧在不拉伸的情况下,轻松的挂入弹簧连接件的两个弧形通孔的远点端8,此时两个弹簧保持固定的距离A;之后将与六边形通孔6形状相适配的辅助工装放入六边形通孔6中,利用该辅助工装旋转弹簧连接件,两根弹簧的挂钩沿弧形通孔的远点端8滑动到近点端9,并且固定在弧形通孔的近点端9的限位凹槽处,从而使两根弹簧固定,缩短两根弹簧间的距离,保持两弹簧之间的距离为B,使两根弹簧逐渐拉紧至工作状态,减小由于弹簧的突然拉伸对制动蹄产生的振动影响。 [0026] 整个操作过程,利用辅助工装旋转弹簧连接件进而实现弹簧的拉伸,操作简单,安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使弹簧拉伸并将其安装到制动蹄弹簧支架上的难题。
[0027] 另外,使该弹簧连接件的重心和六边形通孔的中心相重合以及两个弧形通孔关于弹簧连接件的重心中心对称的设计,既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也由于旋转时,辅助工装周围的力矩相平衡,进而使其旋转操作过程更省力,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工时,也有利于后续的维修保养。
[0028]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弹簧连接件的形状设计为椭圆,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具体形状,只要该弹簧连接件的结构设计满足中心通孔的中心与弹簧连接件的重心相重合,且两个弧形通孔的结构和位置满足上述要求即可,所以弹簧连接件的形状不能够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中心通孔可以为任意形状,不一定限制为六边形或各种多边形,只要有与其相适配的辅助工装,能够轻松的旋转弹簧连接件即可,因此中心通孔的形状也不能够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9]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