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辊印刷机的传墨、匀墨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221533.1

文献号 : CN1016983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云华

申请人 : 无锡宝南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辊印刷机的传墨、匀墨机构,其包括结构相同、左右对称的左辊组和右辊组,左辊组和右辊组分别包括平行设置且能自由转动的墨斗辊、传墨辊、第一匀墨辊、第一窜墨辊、第二匀墨辊、第二窜墨辊、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版辊和印刷辊;特征在于,所述传墨、匀墨机构还包括第三匀墨辊、第三窜墨辊和第三着墨辊,第三匀墨辊设置在第二窜墨辊的反斜上侧并与第二窜墨辊相接触,第三匀墨辊的上侧设置第三窜墨辊并相接触,第三窜墨辊设置在第二着墨辊的旁侧,第三窜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三着墨辊,第三窜墨辊分别与第二着墨辊、第三着墨辊相接触,第三着墨辊与所述版辊相接触。本发明结构合理,印刷效率及印刷质量高,废品率低。

权利要求 :

1.胶辊印刷机的传墨、匀墨机构,包括结构相同、左右对称的左辊组和右辊组,所述左辊组和右辊组分别包括平行设置且能自由转动的墨斗辊(2)、传墨辊(3)、第一匀墨辊(4)、第一窜墨辊(5)、第二匀墨辊(6)、第二窜墨辊(7)、第一着墨辊(9)、第二着墨辊(11)、版辊(13)和印刷辊(14);墨斗辊(2)的一侧接触墨斗,墨斗辊(2)的另一侧设置传墨辊(3)并相接触,传墨辊(3)的上侧设置第一匀墨辊(4)并相接触,第一匀墨辊(4)的上侧设置第一窜墨辊(5)并相接触,第一窜墨辊(5)的斜上侧设置第二匀墨辊(6)并相接触,第二匀墨辊(6)的斜上侧设置第二窜墨辊(7)并相接触,第二窜墨辊(7)的斜上侧设置第一着墨辊(9)并相接触,第一着墨辊(9)的上侧设置版辊(13)并相接触,第二着墨辊(11)设置在版辊(13)周边并与版辊(13)相接触,版辊(13)斜上侧设置印刷辊(14)并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墨、匀墨机构还包括第三匀墨辊(8)、第三窜墨辊(10)和第三着墨辊(12),第三匀墨辊(8)设置在第二窜墨辊(7)的反斜上侧并与第二窜墨辊(7)相接触,第三匀墨辊(8)的上侧设置第三窜墨辊(10)并相接触,第三窜墨辊(10)设置在第二着墨辊(11)的旁侧,第三窜墨辊(10)的斜上侧设置第三着墨辊(12),第三窜墨辊(10)分别与第二着墨辊(11)、第三着墨辊(12)相接触,第三着墨辊(12)与所述版辊(13)相接触。

说明书 :

胶辊印刷机的传墨、匀墨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设备,具体是一种印张为卷筒式铜版纸,采用无轴传动的胶辊印刷机的传墨、匀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采用铜版纸印制的印刷品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欢迎,铜版纸比新闻纸的着墨性(即对墨液的吸收性)要差,应用铜版纸作为印张的印刷机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无轴传动的胶辊报纸印刷机(主要印张为新闻纸)的传墨、匀墨机构设计,版辊上印版在每次旋转印刷后,印版上涂布更薄的墨层及对不均匀厚度的墨迹层得到墨液的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补足、补匀,在印版和印张上常会留下能观察出来的厚度不匀的墨杠、墨迹等缺陷,印刷品的质量低,印张的废品率很高,极大地浪费资源,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印刷质量高,废品率低的胶辊印刷机的传墨、匀墨机构。
[0004]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胶辊印刷机的传墨、匀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包括结构相同、左右对称的左辊组和右辊组,左辊组和右辊组分别包括平行设置且能自由转动的墨斗辊、传墨辊、第一匀墨辊、第一窜墨辊、第二匀墨辊、第二窜墨辊、第一着墨辊、第二着墨辊、版辊和印刷辊;墨斗辊的一侧接触墨斗,墨斗辊的另一侧设置传墨辊并相接触,传墨辊的上侧设置第一匀墨辊并相接触,第一匀墨辊的上侧设置第一窜墨辊并相接触,第一窜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二匀墨辊并相接触,第二匀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二窜墨辊并相接触,第二窜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一着墨辊并相接触,第一着墨辊的上侧设置版辊并相接触,第二着墨辊设置在版辊周边并与版辊相接触,版辊斜上侧设置印刷辊并相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墨、匀墨机构还包括第三匀墨辊、第三窜墨辊和第三着墨辊,第三匀墨辊设置在第二窜墨辊的反斜上侧并与第二窜墨辊相接触,第三匀墨辊的上侧设置第三窜墨辊并相接触,第三窜墨辊设置在第二着墨辊的旁侧,第三窜墨辊的斜上侧设置第三着墨辊,第三窜墨辊分别与第二着墨辊、第三着墨辊相接触,第三着墨辊与所述版辊相接触。
[000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增设第三匀墨辊、第三窜墨辊和第三着墨辊,有效地改善了着墨辊的匀墨质量,提高了对版辊上的印版墨迹层厚度的均匀性,从而消除了印张上的深浅不一的墨迹,改善了印刷品质量,同时大大减少了重新印刷开始至调整出合格印品间的时间,提高了印刷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印张的废品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7]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墨斗辊、3-传墨辊、4-第一匀墨辊、5-第一窜墨辊、6-第二匀墨辊、7-第二窜墨辊、8-第三匀墨辊、9-第一着墨辊、10-第三窜墨辊、11-第二着墨辊、12-第三着墨辊、13-版辊、14-印刷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09]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安装在机架1上,包括结构相同、左右对称的左辊组和右辊组,所述左辊组和右辊组分别由平行设置且能自由转动的墨斗辊2、传墨辊3、第一匀墨辊4、第一窜墨辊5、第二匀墨辊6、第二窜墨辊7、第三匀墨辊8、第一着墨辊9、第三窜墨辊10、第二着墨辊11、第三着墨辊12、版辊13和印刷辊14组成。
[0010] 如图1所示,墨斗辊2的一侧接触墨斗,用于从墨斗中输出油墨,墨斗辊2的另一侧设置传墨辊3并相接触,传墨辊3的上侧设置第一匀墨辊4并相接触,第一匀墨辊4的上侧设置第一窜墨辊5并相接触,第一窜墨辊5的斜上侧设置第二匀墨辊6并相接触,第二匀墨辊6的斜上侧设置第二窜墨辊7并相接触,第二窜墨辊7的斜上侧设置第一着墨辊9并相接触,第一着墨辊9的上侧设置版辊13并相接触,第二着墨辊11设置在版辊13周边并与版辊13相接触,版辊13斜上侧设置印刷辊14并相接触;第三匀墨辊8设置在第二窜墨辊7的反斜上侧并与第二窜墨辊7相接触,第三匀墨辊8的上侧设置第三窜墨辊10并相接触,第三窜墨辊10设置在第二着墨辊11的旁侧,第三窜墨辊10的斜上侧设置第三着墨辊12,第三窜墨辊10分别与第二着墨辊11、第三着墨辊12相接触,第三着墨辊12与所述版辊
13相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