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带卷绕体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209098.0

文献号 : CN10173573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小阪德寿井口伸儿

申请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卷绕时、保存时等不产生卷绕走形的粘合带卷绕体。一种粘合带卷绕体,通过将在包括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体的两面设置有宽度比粘合体宽的剥离衬垫A及烯烃类剥离衬垫B的双面粘合带在卷芯上进行筒管卷绕而得到,其特征在于,在粘合带总长的70%以上的部分中,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上下重叠,该相互重叠部分的宽度为粘合体宽度的1/2以上,并且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不上下重叠。

权利要求 :

1.一种粘合带卷绕体,是将满足以下(1)~(5)全部条件的双面粘合带在卷芯上进行筒管卷绕而得到的粘合带卷绕体,其中,在粘合带总长的70%以上的部分中,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上下重叠,该相互重叠部分的宽度为粘合体宽度的1/2以上,并且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不上下重叠,所述条件(1)~(5)为:(1)双面粘合带是:在两侧的表面成为粘合面的粘合体的一个粘合面上设置有剥离衬垫A、在另一个粘合面上设置有剥离衬垫B的双面粘合带,(2)粘合体是至少包括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粘合剂层的粘合体,(3)剥离衬垫A是以选自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的至少一种树脂为必须成分的剥离衬垫,(4)剥离衬垫B是以聚烯烃类树脂为必须成分的剥离衬垫,和(5)剥离衬垫A的宽度比粘合体的宽度大,

其中,粘合体的宽度(S)为2~30mm,剥离衬垫A的宽度(I)为2×S~80mm,干燥宽度(D)为(I-S)×0.45~(I-S)×0.5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卷绕体,其中,粘合体的厚度为1μm~5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卷绕体,其中,剥离衬垫A的厚度为10~300μm。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卷绕体,其中,剥离衬垫B的厚度为3~

500μ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卷绕体,其中,双面粘合带的长度为200~

1500m。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带卷绕体,其中,粘合剂层是以丙烯酸类粘合剂为主成分而形成的粘合剂层。

说明书 :

粘合带卷绕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粘合带卷绕体。具体而言,涉及将具有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带在卷芯上进行筒管卷绕而形成的粘合带卷绕体。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粘贴在具有曲面或凹凸面的被粘物上的粘合带,使用含气泡粘合带等粘合剂层的厚度大的粘合带。粘合带多数情况下是以在粘合体的单面或双面设置(暂时粘贴)剥离衬垫(隔片)的状态下卷绕到卷芯上而形成的粘合带卷绕体的形式流通。作为将这种粘合带卷绕到卷芯上的方法,已知有将粘合带在同一位置以同心状(甜甜圈状)卷绕到卷芯上的唱片式卷绕和使粘合带在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而以螺旋状卷绕到卷芯(筒管)上的筒管卷绕。对于含气泡粘合带等粘合剂层的厚度大的粘合带,如果进行唱片式卷绕则卷绕长度(卷绕米数)变小,因此多采用筒管卷绕。
[0003] 上述筒管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中,存在下述问题:由于粘合带的卷绕张力等所造成的压力,粘合剂层从剥离衬垫的边缘端露出,使粘合带容易粘连。因此,提出了使剥离衬垫的宽度大于(宽于)粘合带主体(粘合体)的宽度来防止相邻粘合带间粘合剂层侧部(侧面)的粘连的方法。
[0004] 作为粘合带卷绕体的剥离衬垫,一般使用在基材表面设置剥离处理层而得到的剥离衬垫或者由含氟聚合物或无极性聚合物形成的薄膜等。但是,在筒管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中,以往的剥离衬垫滑移性过于良好,粘合带卷绕时等该剥离衬垫会在不留意中剥离,或者特别是在为了防止粘合剂层侧部处的粘连而使剥离衬垫的宽度大于粘合体的宽度的情况下,如果将粘合带卷绕,则形成剥离衬垫超出粘合体以外的部分(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的剥离面与相邻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的背面接触的形态,因此卷绕时端部不齐或者卷绕成的粘合带在宽度方向(左右)上产生偏移,粘合带之间进入空气,存在难以得到卷绕紧密且整齐的外观良好的粘合带卷绕体的问题。另外,粘合带退绕时存在卷绕体走形而脱散等问题。
[0005] 因此,作为防止这种卷绕带的宽度方向的偏移(卷绕走形)等的方法,已知有使用在剥离面上具有微粘合性的剥离衬垫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即使在使用该方法的情况下,如果彼此相邻的粘合带之间重叠的宽度小,也存在产生卷绕走形的问题。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7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卷绕时、保存时或退绕时不产生卷绕走形(卷绕偏移)的粘合带卷绕体。
[0008]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特定的剥离衬垫以筒管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使剥离衬垫超出粘合体以外的部分与相邻粘合带的粘合体的宽度的一半以上重叠,能够得到不产生粘合带卷绕走形的粘合带卷绕体,并且完成了本发明。
[0009]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带卷绕体,是将满足以下(1)~(5)全部条件的双面粘合带在卷芯上进行筒管卷绕而得到的粘合带卷绕体,其特征在于,
[0010] 在粘合带总长的70%以上的部分中,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上下重叠,该相互重叠部分的宽度为粘合体宽度的1/2以上,并且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上下不重叠,所述条件(1)~(5)为:(1)双面粘合带是:在两侧的表面成为粘合面的粘合体的一个粘合面上设置有剥离衬垫A、在另一个粘合面上设置有剥离衬垫B的双面粘合带;(2)粘合体是至少包括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粘合剂层的粘合体;(3)剥离衬垫A是以选自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的至少一种树脂为必须成分的剥离衬垫;(4)剥离衬垫B是以聚烯烃类树脂为必须成分的剥离衬垫;和(5)剥离衬垫A的宽度比粘合体的宽度大。
[0011] 另外,本发明提供所述粘合带卷绕体,其中,粘合体的宽度为2~30mm。
[0012] 另外,本发明提供所述粘合带卷绕体,其中,粘合体的厚度为1μm~5μm。另外,本发明提供所述粘合带卷绕体,其中,剥离衬垫A的厚度为10~300μm。另外,本发明提供所述粘合带卷绕体,其中,剥离衬垫B的厚度为3~500μm。另外,本发明提供所述粘合带卷绕体,其中,双面粘合带的长度为200~1500m。另外,本发明提供所述粘合带卷绕体,其中,粘合剂层是以丙烯酸类粘合剂为主成分而形成的粘合剂层。
[0013] 发明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在大部分粘合带卷绕体中,粘合带以下列方式卷绕:一个粘合带的剥离衬垫超出粘合体以外的部分与相邻粘合带的粘合体的宽度的一半以上重叠,因此,粘合带在宽度方向(左右)上不易产生偏移,能够得到卷绕时不产生端部不齐、卷绕体保存时或粘合带退绕时不产生卷绕走形的优良的粘合带卷绕体。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的一例的示意图。
[0016]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的双面粘合带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
[0017]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第n圈的粘合带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配置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示意剖面图)。
[0018]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第n圈的粘合带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配置关系的一例的说明图(示意剖面图)。
[0019]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的粘合带的筒管卷绕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的A剖面)。
[0020] 符号说明
[0021] 1 粘合带卷绕体
[0022] 2 双面粘合带
[0023] 2a 第n圈的双面粘合带
[0024] 2b 第(n+1)圈的双面粘合带
[0025] 3 卷芯
[0026] 4 剥离衬垫A(中间衬垫)
[0027] 5 粘合体
[0028] 6 剥离衬垫B(产品衬垫)
[0029] 7 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是将双面粘合带在卷芯上进行筒管卷绕而得到的粘合带卷绕体。
[0031] [双面粘合带]
[0032]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以下,有时仅称为“粘合带”),具有在两侧的表面为粘合面的粘合体(双面粘合体)的一个粘合面上设置剥离衬垫A、在另一个粘合面上设置剥离衬垫B的结构。本发明中,提到“双面粘合带”时,原则上是指包括“剥离衬垫”的双面粘合带,有时将“从双面粘合带上剥离剥离衬垫后的残留部分”称为“粘合体”。另外,粘合体的粘合层(粘合剂层)表面有时称为“粘合面”。
[0033] (粘合体)
[0034] 所述粘合体,包括至少一层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粘合剂层(以下,有时将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粘合剂层统称为“含气泡粘合剂层”)。所述粘合体只要是双面为粘合面并且具有含气泡粘合剂层,则其具体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仅由含气泡粘合剂层构成、或者由含气泡粘合剂层和不含气泡的其它粘合剂层构成,可以是不具有基材的“无基材型粘合体”,也可以是在基材(基材层)的至少一面侧具有含气泡粘合剂层,在另一面侧具有含气泡粘合剂层或其它粘合剂层的“带基材型粘合体”。
[0035] (含气泡粘合剂层)
[0036] 本发明的粘合体中的含气泡粘合剂层,是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以公知惯用的粘合剂(压敏胶粘剂)为主成分形成。相对于含气泡粘合剂层的总重量,粘合剂的含量优选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50~100重量%。作为所述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类粘合剂、聚硅氧烷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聚酰胺类粘合剂、聚氨酯类粘合剂、含氟粘合剂、环氧类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剂。其中,可以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作为粘合剂。另外,这些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粘合剂可以是具有任何形态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例如:乳液型粘合剂、溶剂型粘合剂、热熔融型粘合剂(hot melt型粘合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紫外线固化型粘合剂等)等。
[0037] 所述丙烯酸类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为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主成分)的粘合剂。作为构成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主要单体(monomer)成分,可以优选使用具有直链或支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下有时仅称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酯等(甲基)丙烯酸C1-20烷基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酸C2-14烷基酯,进一步优选(甲基)丙烯酸C2-10烷基酯。特别优选丙烯酸-2-乙基己酯。另外,所述“(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其它地方也同样。
[0038] 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主要单体成分(单体主成分)使用,因此,(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例(单体比例)例如相对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优选为60重量%以上(例如,60~99重量%),更优选80重量%以上。
[0039]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可以使用含极性基团单体或多官能单体等各种可共聚单体作为单体成分。通过使用可共聚单体作为单体成分,例如能够提高对被粘物的胶粘力,或者提高粘合剂的凝聚力。可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40] 作为所述含极性基团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含羧基单体或其酐(马来酐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烷酯、乙烯醇、烯丙醇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甲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丁氧基甲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叔丁基氨基乙酯等含氨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甲基缩水甘油酯等含缩水甘油基单体;丙烯腈或甲基丙烯腈等含氰基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酰吗啉、以及N-乙烯基吡啶、N-乙烯基哌啶酮、N-乙烯基嘧啶、N-乙烯基哌嗪、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咪唑、N-乙烯基 唑等含杂环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乙烯基磺酸钠等含磺酸基单体;丙烯酰磷酸-2-羟基乙酯等含磷酸基单体;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异丙基马来酰亚胺等含酰亚胺基单体;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异氰酸酯等含异氰酸酯基单体等。作为含极性基团单体,上述中优选含羧基单体或其酐,特别优选丙烯酸。
[0041] 含极性基团单体的用量(单体比例),相对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30重量%以下(例如1~30重量%)、优选3~20重量%。含极性基团单体的用量如果超过30重量%,则例如丙烯酸类粘合剂的凝聚力变得过高,粘合剂层的粘合性可能下降。另外,含极性基团单体的用量如果过少(例如小于1重量%),则有时得不到这些单体的共聚效果。
[0042] 作为所述多官能单体,可以列举例如: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二乙烯基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
[0043] 多官能单体的用量(单体比例),相对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为2重量%以下(例如0~2重量%),优选0~1重量%。多官能单体的用量相对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如果超过2重量%,则例如粘合剂的凝聚力变得过高,粘合性可能下降。
[0044] 另外,作为含极性基团单体和多官能单体以外的可共聚单体,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环戊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等具有脂环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苯酯等具有芳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等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乙烯酯类;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异丁烯等烯烃或二烯类;乙烯基烷基醚等乙烯基醚类;氯乙烯等。
[0045] 制备所述作为基础聚合物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时,可以利用使用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光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的通过热或活性能量射线进行的固化反应。例如,通过在混合有气泡的状态下利用热或能量射线使粘合剂组合物固化,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稳定含有气泡的结构的含气泡粘合剂层。作为此时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公知惯用的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8-1279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022189号或日本特开2005-179561号公报记载的聚合引发剂等。其中,从能够缩短聚合时间的优点等考虑,可以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作为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46] 作为所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例如: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发剂、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等。光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0.05~3重量份。
[0047] 作为在光聚合引发剂的活化时照射的活性能量射线,可以列举例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电子射线等电离辐射线或者紫外线等,特别优选紫外线。另外,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能量、照射时间、照射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使光聚合引发剂活化从而使单体成分发生反应即可。
[0048] 作为所述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偶氮类聚合引发剂、过氧化物类聚合引发剂、氧化还原类聚合引发剂等。热聚合引发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能够作为热聚合引发剂使用的范围即可。
[0049] 本发明的粘合体中的含气泡粘合剂层,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通过含有气泡、中空微小球状体,例如可以提高对凹凸的跟随性,因此优选。另外,作为这种含有气泡和/或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粘合剂层,可以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08-1279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022189号或日本特开2005-179561号公报记载的含气泡粘合剂层、压敏胶粘剂层等。
[0050] 所述气泡优选基本上为独立气泡型的气泡,但也可以是独立气泡型的气泡与连续气泡型的气泡混合存在。另外,这样的气泡通常具有球形的形状,但是也可以是变形形状的球状。所述气泡的平均气泡径(直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1~1000μm(优选10~500μm、更优选30~300μm)的范围选择。
[0051] 所述气泡中所含的气体成分(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有时称为“气泡形成气体”)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氮气、二氧化碳、氩气等惰性气体以及空气等各种气体成分。在将气泡形成气体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等反应的情况下,使用不抑制该反应的气体作为气泡形成气体是重要的。作为气泡形成气体,从不抑制反应和成本的观点等考虑优选氮气。
[0052] 作为含气泡粘合剂层中能够混合的气泡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在不损害胶粘特性等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例如,相对于含气泡粘合剂层的总体积,从胶粘性的观点考虑下限优选为10体积%以上、更优选11体积%以上、进一步优选12体积%以上,从凝聚力的观点考虑上限优选为50体积%以下、更优选40体积%以下、进一步优选30体积%以下。
[0053] 作为所述中空微小球状体,可以是中空的无机微小球状体,也可以是中空的有机微小球状体。具体而言,作为中空的无机微小球状体,可以列举例如:中空玻璃气球等玻璃制中空气球;中空氧化铝气球等金属化合物制中空气球;中空陶瓷气球等瓷料制气球等。另外,作为中空的有机微小球状体,可以列举例如:中空丙烯酸气球、中空偏二氯乙烯气球等树脂制中空气球等。其中,优选中空玻璃气球。
[0054] 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粒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1~500μm(优选5~200μm、更优选10~100μm)的范围选择。
[0055] 中空微小球状体的比重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0.1~0.8g/cm3(优选0.12~3 3
0.5g/cm)的范围选择。中空微小球状体的比重如果小于0.1g/cm,则在粘合剂组合物中配
3
合中空微小球状体并进行混合时,浮力变大,难以均匀分散,另一方面,如果大于0.8g/cm,则价格变高,成本增大。
[0056] 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从相对于含气泡粘合剂层的总体积为5~50容积%(体积%)、优选10~50容积%、进一步优选15~40容积%的范围进行选择。中空微小球状体的用量如果低于5容积%,则添加中空微小球状体的效果低,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0容积%,则有时胶粘力下降。
[0057] 从减小中空微小球状体与基础聚合物间的粘合性和摩擦阻力以及气泡等的混合性及稳定性的观点考虑,所述含气泡粘合剂层中优选添加表面活性剂。作为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例如含氟表面活性剂、聚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其中,从气泡混合性优良并且能够抑制气泡合并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例示含氟表面活性剂。作为所述含氟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使用分子中具有氧C2-3亚烷基及氟烃基的含氟表面活性剂。另外,从在基础聚合物中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其中优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另外,含氟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所述含氟表面活性剂,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8-12798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6-022189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氟表面活性剂。
[0058] 作为所述含氟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商品名“フタ-ジェント251”、商品名“FTX-218”(以上为ネオス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メガファックF-477”、商品名“メガファックF-470”(以上为DIC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サーフロンS-381、S-383、S-393、KH-20、KH-40”(以上为AGCセイミ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エフトップEF-352、EF-801”(以上为ジェムコ株式会社制)、商品名“ユニダインTG-656”(ダイキン工业株式会社制)等。
[0059] 所述含气泡粘合剂层中,根据用途可以含有适当的添加剂。例如,根据粘合剂的种类,可以含有交联剂(例如,多异氰酸酯类交联剂、聚硅氧烷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烷基醚化三聚氰胺类交联剂等)、增粘剂(例如,包含松香衍生物树脂、聚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树脂等的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者液状的增粘剂)、增塑剂、填充剂、抗老化剂、抗氧化剂、着色剂(炭黑等颜料或染料等)等适当的添加剂。
[0060] 所述含气泡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1μm~5μm、更优选100μm~4mm、进一步优选200μm~3mm。另外,含气泡粘合剂层可以具有单层或者多层的形态。
[0061] 形成含气泡粘合剂层的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可以通过使用公知的方法将形成所述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单体主成分、共聚单体等)、聚合引发剂、各种添加剂等进行混合来制备。另外,根据粘度调节等的需要,也可以使一部分单体成分聚合。作为制备方法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以下顺序:(i)将用于形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及聚合引发剂混合,制备单体混合物,(ii)根据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对该单体混合物进行聚合反应(例如,紫外线聚合),制备仅一部分单体成分发生聚合的组合物(浆料(syrup)),然后,(iii)在得到的浆料中根据需要添加中空微小球状体、表面活性剂或者其它添加剂。另外,在使粘合剂层含有气泡的情况下,(iv)向(iii)得到的配合物中引入气泡并进行混合。另外,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不限于此。另外,“浆料”是指“浆料状的组合物”。
[0062] 从使气泡稳定混合而存在的观点考虑,优选例如像上述制备方法那样,气泡作为最后的成分配合在粘合剂组合物中并进行混合。另外,从使气泡稳定混合的观点考虑,优选将混合气泡前的配合物(例如,上述(iii)得到的配合物)的粘度设定得高。混合气泡前的配合物的粘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为5~50Pa·s(BH粘度计,转子:5号转子,转数:10rpm,测定温度:30℃),更优选10~40Pa·s。粘度小于5Pa·s时,粘度过低,有时混合的气泡很快合并而逸出到体系外,超过50Pa·s时,粘度过高,有时难以通过涂布形成粘合剂层。另外,所述粘度可以通过例如配合丙烯酸橡胶、增稠性添加剂等各种聚合物成分的方法、或使一部分用于形成基础聚合物的单体成分聚合的方法等进行调节。
[0063] 混合气泡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气泡混合方法。例如,作为装置的例子,可以列举具有定子和转子的装置等,所述定子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的圆盘上带有多个细齿,所述转子与上述带齿的定子相对,在圆盘上与定子同样带有细齿。在该装置的定子上的齿和转子上的齿之间引入要混合气泡的配合物,在使转子高速旋转的同时通过贯通孔导入用于形成气泡的气体成分(气泡形成气体),由此能够得到微细分散、混合有气泡形成气体的粘合剂组合物。
[0064] 另外,为了抑制或防止气泡的合并,优选将从气泡的混合到形成含气泡粘合剂层的步骤作为一系列步骤连续地进行。即,优选在如前所述混合气泡而制备粘合剂组合物后,接着使用该粘合剂组合物形成含气泡粘合剂层。
[0065] 含气泡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在剥离衬垫或基材等适当的支撑体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粘合剂组合物层,根据需要使该层固化(例如,热固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或干燥的方法等。其中,优选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进行固化。
[0066] (基材)
[0067] 本发明中的粘合体具有基材(基材层)的情况下,作为基材,可以使用例如:纸等纸类基材;布、无纺布、网状物(net)等纤维类基材;金属箔、金属板等金属类基材;塑料薄膜或片等塑料类基材;橡胶片等橡胶类基材;发泡片等发泡体或其层压体(特别是塑料类基材与其它基材的层压体、或者塑料薄膜(或片)之间的层压体等)等适当的薄片物。作为此类塑料薄膜或片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以α-烯烃为单体成分的烯烃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类树脂;聚氯乙烯(PVC);醋酸乙烯酯类树脂;聚苯硫醚(PPS);聚酰胺(尼龙)、全芳族聚酰胺(aramid)等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醚醚酮(PEEK)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68] 所述基材的厚度可以根据强度、柔软性、使用目的等适当选择,例如,通常为约1000μm以下(例如约1μm~约1000μm)、优选约1μm~约500μm、进一步优选约3μm~约300μm,但是不限于此。另外,基材可以具有单层的形态,也可以具有层压的形态。另外,为了提高与含气泡粘合剂层等的密合性,可以对基材的表面实施常用的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铬酸处理、臭氧暴露、火焰暴露、高压电击暴露、离子化放射线处理等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进行的氧化处理等,也可以利用底涂剂或剥离剂等进行涂布处理。
[0069] (其它粘合剂层)
[0070] 本发明中的粘合体,可以具有上述含气泡粘合剂层以外的粘合剂层(有时称为“其它粘合剂层”)。作为其它粘合剂层,可以列举通过上述含气泡粘合剂层中例示的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剂层(粘合剂层中不含气泡和中空微小球状体)。
[0071] 本发明中的粘合体的厚度优选为1μm~5mm、更优选100μm~4mm。粘合体的厚度如果小于1μm,则以筒管卷绕的方式使用本发明的卷绕方法的效果小。另外,厚度如果大于5mm,则有时难以以筒管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
[0072] (剥离衬垫A)
[0073]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的剥离衬垫A,是在所述粘合体的一个粘合面上设置的剥离衬垫,是用于防止粘合剂层之间的粘连的剥离衬垫(中间衬垫)。所述剥离衬垫A,一般比后述的剥离衬垫B先剥离而使用。另外,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一般通过以剥离衬垫A作为卷绕外侧(与卷芯相反的一侧)将双面粘合带进行筒管卷绕来制作。
[0074] 所述剥离衬垫A以选自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EVA)的至少一种树脂作为必须成分而构成。这些树脂较难滑移,因此能够防止卷绕时粘合带在宽度方向上的偏移,从而抑制粘合带卷绕体的卷绕走形。仅使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含氟聚合物等滑移性好的树脂时,卷绕体容易产生卷绕走形。其中,从容易从粘合体上剥离的观点考虑,优选LDPE。
[0075] 所述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可以通过高压法将乙烯单体聚合而得到的、具有长支3 3
链的聚乙烯。LDPE的密度(JIS K7112)优选为0.905(g/cm)以上且小于(0.930)g/cm。
另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可以通过低压法将乙烯与碳原子数3~8的α-烯烃单体聚合而得到的线性聚乙烯(短支链的长度优选碳原子数1~6)。另外,作为所述α-烯烃单体,优选例如:1-丁烯、1-己烯、1-辛烯等。LLDPE的密度(JISK7112)优选为0.90~
3
0.935(g/cm)。
[0076] 所述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中的醋酸乙烯酯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0~30重量%、优选11~25重量%、进一步优选12~20重量%。
[0077] 所述剥离衬垫A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包含多层的层压结构。所述剥离衬垫A为单层结构时,相对于剥离衬垫A的总重量,优选含有80重量%以上(更优选90重量%以上)的LDPE、LLDPE和EVA(总量)。
[0078] 所述剥离衬垫A为层压结构时,剥离衬垫A可以具有至少一层以选自所述LDPE、LLDPE、EVA的至少一种树脂为必须成分而构成的剥离层,例如可以例示:剥离层/剥离衬垫用基材(衬垫基材)、剥离层/衬垫基材/剥离层等层压结构。另外,剥离衬垫A为层压结构时,优选至少一层剥离层(特别是与粘合体接触一侧的剥离层)中,相对于剥离层的总重量含有80重量%以上(更优选90重量%以上)的LDPE、LLDPE和EVA(总量)。
[0079] 所述剥离衬垫用基材(衬垫基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聚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等)、烯烃类树脂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等)、聚氯乙烯薄膜、聚酰亚胺薄膜、聚酰胺薄膜、人造丝薄膜等塑料类基材薄膜(合成树脂薄膜)、纸类(高级纸、日本纸、牛皮纸、合成纸、表面涂层纸等)、以及它们的层压体等。其中,优选烯烃类树脂薄膜、特别是聚乙烯薄膜。
[0080] 所述剥离衬垫A的厚度可以考虑双面粘合带的卷绕作业性或操作性、粘合带使用时剥离衬垫A的剥离作业性等进行适当选择,一般为约10μm~约300μm、优选约20μm~约150μm、进一步优选约30μm~约100μm。剥离衬垫A由衬垫基材与剥离层构成时,衬垫基材的厚度例如为5~200μm、优选10~100μm、进一步优选15~70μm,剥离层的厚度例如为5~150μm、优选8~80μm、进一步优选10~60μm。剥离层的厚度如果过小,则剥离强度容易产生偏差,相反如果过大,则作业性容易产生问题。
[0081] 所述剥离衬垫A可以通过挤出法、共挤出法、干式层压法、涂布法、吹胀法等公知的薄膜形成方法及薄膜层压方法来制造。
[0082] (剥离衬垫B)
[0083]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中的剥离衬垫B,是在所述粘合体的与设置有剥离衬垫A的一侧相反侧的粘合面上设置的剥离衬垫,是用于保护粘合面的剥离衬垫(产品衬垫)。
[0084] 所述剥离衬垫B是以聚烯烃类树脂为必须成分的剥离衬垫(烯烃类剥离衬垫)。通过使剥离衬垫B为烯烃类剥离衬垫,由于其不含聚硅氧烷因而在用于汽车用部件的胶粘用途等时能够防止胶粘不良,因此优选。另外,对含气泡粘合剂层也具有适度的柔软性,由此不会象使用聚酯类剥离衬垫那样由于刚性过高而产生衬垫翘起(Pop Off),因此优选。另外,强度比纸基材的剥离衬垫高,从强度的观点考虑也优选。
[0085] 所述剥离衬垫B(烯烃类剥离衬垫)只要是使用以聚烯烃类树脂为必须成分的烯烃类薄膜或片(聚烯烃类薄膜或片)的剥离衬垫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具有仅由烯烃类薄膜或片构成的结构,也可以具有在烯烃类薄膜或片的表面形成有脱模处理层的结构。所述烯烃类薄膜或片可以具有单层形态,也可以具有层压的形态。
[0086] 另外,作为构成所述脱模处理层的脱模处理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公知或者惯用的脱模处理剂(例如,含氟脱模处理剂、长链烷基类脱模处理剂、脂肪酸酰胺类脱模处理剂、硫化钼类脱模处理剂或二氧化硅粉等)中适当选择使用。脱模处理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87] 作为所述聚烯烃类树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例如,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金属茂催化剂法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聚丙烯、聚丁烯(例如,聚(1-丁烯)等)、聚(4-甲基-1-戊烯)、α-烯烃共聚物(例如,乙烯与碳原子数3~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有时称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丙烯与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有时称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等)等。另外,作为聚烯烃类树脂,也可以使用乙烯与除α-烯烃以外的成分的共聚物(例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等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离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EMMA)等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等。所述聚烯烃类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0088] 另外,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与碳原子数3~10的α-烯烃的共聚物)中,作为碳原子数3~10的α-烯烃,可以优选使用选自由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和1-辛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α-烯烃(共聚单体)。因此,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列举例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等。另外,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作为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可以优选使用选自由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和1-辛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α-烯烃(共聚单体)。因此,作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以列举例如:丙烯-(1-丁烯)共聚物等。
[0089] 作为所述聚烯烃类树脂,优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其中,可以优选使用聚乙烯(特别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或者它们任意混合而得到的物质)。因此,作为剥离衬垫B(烯烃类剥离衬垫),可以优选使用利用聚乙烯类薄膜或片(特别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片、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片、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或片、或者它们任意混合而成的材料的薄膜或片)的聚乙烯类剥离衬垫。其中,可以优选使用包含至少一种以上选自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或者它们任意混合而得到的材料中的聚乙烯树脂的层压聚乙烯薄膜或片。特别优选具有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的层结构的层压聚乙烯薄膜或片。
[0090] 所述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可以通过低压法或中压法使乙烯单体聚合而得到3
的、几乎不具有支链的聚乙烯。HDPE的密度优选为0.930~0.965(g/cm)。
[0091] 所述剥离衬垫B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优选3~500μm、更优选10~300μm、进一步优选50~200μm。
[0092] 另外,乙烯类聚合物等的聚烯烃类树脂,可以根据公知的方法通过适当选择其聚合反应条件及其后的精制、分离条件等而容易地得到。另外,聚烯烃类树脂也可以直接使用市售品。
[0093] [粘合带卷绕体]
[0094]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以下有时仅称为“卷绕体”),是将本发明的双面粘合片在卷芯上进行筒管卷绕而得到的卷绕体。一般而言,以剥离衬垫B一侧为内侧(卷芯侧)、以剥离衬垫A为外侧(卷外侧)进行卷绕。另外,“筒管卷绕”是指使粘合带在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而以螺旋状卷绕到卷芯上的卷绕方法。
[0095] 所述卷芯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材料。作为卷芯的材料,可以优选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乙烯与聚丙烯的混合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树脂或者聚氯乙烯等塑料树脂、纸,但是不限于此。所述卷芯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圆筒(圆柱)状。另外,圆筒的径(直径)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0~200mm、更优选50~150mm。
[0096]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需要满足以下关系:在构成卷绕体的粘合带总长的70%以上(例如,70~99%)的部分中,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上下重叠,该相互重叠部分的宽度为粘合体宽度的1/2以上。并且需要满足: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不上下重叠。另外,优选在构成卷绕体的粘合带总长的75%以上的部分中满足上述关系,更优选80%以上的部分中满足上述关系。通过以上述的重叠方式构成卷绕体,粘合带的宽度方向的摩擦增大,能够抑制粘合带在宽度方向上滑移而引起的卷绕体的卷绕走形。
[0097] 以下,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的卷绕方法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的一例的示意图。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1,通过使双面粘合带2在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而以螺旋状卷绕到卷芯3上(以“筒管卷绕”的方式卷绕)而形成。
[0098]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的双面粘合带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图。双面粘合带如上所述具有在粘合体5的一个粘合面上设置剥离衬垫A(中间衬垫)4、在另一个粘合面上设置剥离衬垫B(产品衬垫)6的结构。
[0099] 所述粘合体的宽度(有时称为“产品宽度(S)”),根据双面粘合带的用途而不同,没有特别限制,优选2~30mm、更优选3~16mm。产品宽度(S)如果小于2mm,则有时难以实现宽度的精度(产品宽度的偏差变大),如果超过30mm,则有时难以以筒管卷绕的方式进行卷绕。
[0100] 另外,以下,有时将“产品宽度(S)”仅表示为“S”。同样,“中间宽度(I)”、“干燥宽度(D)”、“产品间隔(SS)”、“重叠部分的宽度(SI)”和“偏移宽度(Z)”有时分别表示为“I”、“D”、“SS”、“SI”和“Z”。
[0101] 所述剥离衬垫A的宽度(有时称为“中间宽度(I)”)没有特别限制,优选2×S~80mm(2S~80mm)、更优选2.6×S~60mm(2.6S~60mm)。中间宽度(I)如果小于2×S,则有时不能实现SI≥S/2的关系,而如果超过80mm,则有时成本上升。
[0102] 所述剥离衬垫B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从多数情况下在剥离衬垫B上形成粘合体后一同进行切割来制造的观点考虑,优选与产品宽度(S)相等,优选2~30mm,更优选3~16mm。
[0103] 所述剥离衬垫A的宽度比粘合体的宽度宽(大)(即,中间宽度(I)>产品宽度(S))。由此,特别是在以筒管卷绕方式进行卷绕时,能够防止粘合体之间的侧面(侧部)处的胶粘。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由于中间宽度大于产品宽度,因此在双面粘合带的宽度方向上,剥离衬垫A超出粘合体以外(图2的7的部分)。即,剥离衬垫A的自宽度方向的两末端起的一定长度的部分未与粘合体接触。另外,将所述剥离衬垫A超出粘合体以外的部分,即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未与粘合体接触的部分(自宽度方向的两末端起一定长度的部分)称为“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另外,所述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粘合体的单侧)的宽度有时称为“干燥宽度(D)(ドライ幅(D))”。干燥宽度(D)在粘合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不同,但是优选两侧均为相同的宽度(即D=(I-S)/2)或基本相同的宽度。
干燥宽度(D)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I-S)×0.45~(I-S)×0.55,更优选(I-S)×0.48~(I-S)×0.52。
[0104]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的粘合带的筒管卷绕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的A的剖面;卷芯的轴方向的剖面图)。另外,A是包含卷芯的轴(中心轴)的剖面。另外,图3、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第n圈的粘合带(2a)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2b)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示意剖面图)。另外,从粘合带相对于卷芯的卷绕开始位置起将粘合带在卷芯上卷绕一周,到达所述卷绕开始位置的卷芯轴方向(与卷绕体的圆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更靠近面前的相邻位置,将此称为“第一圈”。n为1以上的任意整数。另外,所述的“相邻”,是指卷芯的轴方向上相邻的位置。
[0105]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在构成卷绕体的粘合带总长的70%以上的部分中,相邻的粘合带之间需要存在以下的位置关系。
[0106]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需要: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不上下重叠。即,如图3、图4所示,在卷芯的轴方向上,优选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之间留有间隔。当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上下重叠时,相邻的粘合体在厚度方向上被压扁,粘合体的厚度发生变化。所述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与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之间的间隔有时称为“产品间隔(SS)”。所述产品间隔(SS)没有特别限制,优选0~10mm、更优选0.5~6mm。产品间隔(SS)如果超过10mm,则卷绕体中粘合带的卷绕密度变小,粘合带的卷绕长度变短,从成本和生产率的观点考虑有时不利。
[0107]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需要满足以下关系: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上下重叠,并且该重叠部分的宽度(以下,称为“重叠部分的宽度(SI)”)为粘合体的宽度(产品宽度(S))的1/2以上。另外,在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的末端在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的宽度方向的对侧露出而重叠的情况下(参照图4),所述“重叠部分的宽度(SI)”是指包括该露出部分的长度,即从所述富余部分与粘合体重叠的最内侧的位置到富余部分的宽度方向的末端的长度。换句话说,重叠部分的宽度(SI)是重叠部分中从第n圈粘合带的干燥宽度(D)中减去产品间隔(SS)所得的长度[SI=D-SS](另外,粘合体的两侧的干燥宽度不同时,所述式中的D使用第(n+1)圈的粘合带侧的干燥宽度)。即,重叠部分的宽度(SI)有时比产品宽度(S)大(图4)。
[0108] 另外,所谓“重叠”,是指从垂直于粘合带面的方向(法线方向)观察时具有重复的部分,不仅是直接重叠的情况,也可以在之间隔有其它层。
[0109] 所述该重叠部分的宽度(SI)为粘合体宽度(产品宽度(S))的1/2以上[SI≥S/2],优选为0.5×S~(80mm-S)/2,更优选为0.8×S~(60mm-S)/2。重叠部分的宽度(SI)如果小于粘合体宽度(S)的1/2,则相邻的粘合带之间的宽度方向的摩擦力不足够大,容易产生卷绕走形等。另外,如果超过(80mm-S)/2而过大时,有时成本上升。
[0110]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末端与第(n+1)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同侧宽度方向的末端的距离(或者第n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偏移宽度(Z))优选为S~S+10mm,更优选S+0.5mm~S+6mm。另外,所述的产品间隔(SS)是从所述偏移宽度(Z)中减去产品宽度(S)而得到的[SS=Z-S]。
[0111]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中的双面粘合带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200~1500m,更优选500~1000m。双面粘合带的长度如果小于200m,则以筒管卷绕方式使用本发明的卷绕方法的效果小,如果超过1500m,则卷径(卷绕径)变大,不容易处理。
[0112] 本发明的粘合带卷绕体,例如,可以应用于汽车的车门密封件的固定用粘合带、侧嵌条固定用粘合带等用途。
[0113] 实施例
[0114]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0115] 实施例1
[0116] 作为双面粘合带,使用由下述的剥离衬垫A(中间衬垫)、剥离衬垫(产品衬垫)和粘合体构成的、与图2同样的剥离衬垫A/粘合体/剥离衬垫B结构的双面粘合带。使用的双面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中间宽度(I))、粘合体宽度(产品宽度(S))及干燥宽度(D)(粘合体的两侧的干燥宽度相等)如表1所示。另外,剥离衬垫B的宽度与产品宽度(S)相等,以下也是同样。
[0117] 使所述双面粘合带往复运动而以螺旋状卷绕(卷绕长度700m)在卷芯(筒管)(材质:纸、直径155mm、长度600mm)上,使在粘合带卷绕体的约600m的长度部分中,偏移宽度(Z)、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的重叠部分的宽度(SI)为表1所示的值,从而得到筒管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
[0118] 另外,在所述粘合带卷绕体的约600m的长度部分中,第n圈的粘合带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存在表1所示的关系。以下的实施例、比较例也是同样。
[0119] [双面粘合带]
[0120] 剥离衬垫A:通过吹胀法用密度0.919(g/cm3)的LDPE制作厚度60μm的单层薄膜,作为剥离衬垫A。
[0121] 剥离衬垫B:聚乙烯类剥离衬垫(厚度:150μm)
[0122] 粘合体:仅由含有气泡及中空微小球状体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构成的无基材型双面粘合体(厚度:1200μm)
[0123] 另外,剥离衬垫B与粘合体的层压体使用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的“ハイパージョイントA3012”。
[0124] 实施例2~4、比较例1、2
[0125] 如表1所示,变更双面粘合带的中间宽度(I)、产品宽度(S)、干燥宽度(D)或者粘合带卷绕体中第n圈的粘合带的剥离衬垫A的宽度方向的富余部分与相邻的第(n+1)圈的粘合带的粘合体的重叠部分的宽度(SI)、偏移宽度(Z)等,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筒管卷绕的粘合带卷绕体。
[0126] [评价]粘合带卷绕体的不易走形性
[0127] 将实施例、比较例得到的粘合带卷绕体竖立并用手摇动,通过下述基准评价此时的状态。另外,上述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0128] ○:施加冲击也不走形
[0129] △:仅仅竖立不走形,但是施加冲击时走形
[0130] ×:仅仅竖立就在宽度方向上走形
[0131]
[0132] 从表1可以看出,重叠部分的宽度(SI)为产品宽度(S)的1/2以上的粘合带卷绕体(实施例),不易产生卷绕走形,因此优良。另一方面,重叠部分的宽度(SI)小于产品宽度(S)的1/2的粘合带卷绕体(比较例),容易产生卷绕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