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10227097.4

文献号 : CN10174152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谌丽李国庆

申请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特别涉及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每个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都相同,使得确定的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不是对所有系统都最优,从而会降低系统性能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基站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并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所述处理数据时延为根据所述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所述终端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减少数据调度的时间和传输时延,提高资源利用率、调度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基站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并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所述处理数据时延为根据所述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

所述终端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包括: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包含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的广播消息;或所述基站向终端发送包含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的专用信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在收到所述处理数据时延后,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设置下行监听定时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频分双工FDD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下行数据传输时间+终端处理数据时延+终端发送反馈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

FDD上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上行数据传输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基站发送反馈时间+终端处理数据时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时分双工TDD系统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到最近的下行子帧前间隔的上行子帧的时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设置下行监听定时器:FDD系统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下行数据传输时间+终端处理数据时延+终端发送反馈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设置下行监听定时器:TDD系统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8.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基站,用于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所述处理数据时延为根据所述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

终端,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所述终端;

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包含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的广播消息;或向终端发送包含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的专用信令。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终端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处理数据时延,设置下行监听定时器。

12.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所述终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包含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的广播消息;或向终端发送包含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

1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基站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处理数据时延,设置下行监听定时器。

说明书 :

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特别涉及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基站对上行和下行的传输资源进行处理后,再由基站进行调度,并通过调度命令通知终端。
[0003] 目前,同一个数据包的两次传输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固定,但不能小于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即最小RTT。
[0004] 对于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下行最小RTT为一个固定值8ms;上行最小RTT同样为一个固定值8ms。
[0005] 对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由于LTE TDD系统的时隙比例配置有多种方案(参见表1),所以在规定的固定值基础上,还要加上帧结构造成的时延。 [0006]
[0007] 表1 TDD中的时隙比例配置
[0008] 但是,不论是TDD系统还是FDD系统,对于最小RTT中的基站处理数据时延都统一设定为一固定值,这样确定出来的最小RTT很难满足所有系统的要求,从而会降低整个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系统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每个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都相同,使得确定的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不是对所有系统都最优,从而会降低整个系统的性能的问题。
[00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0011] 基站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并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所述处理数据时延为根据所述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 [0012] 所述终端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0014] 基站,用于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所述处理数据时延为根据所述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 [0015] 终端,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1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0017]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18] 发送模块,用于将确定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所述终端。
[001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0020]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基站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
[0021]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22] 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所述处理数据时延为根据所述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所述终端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由于可以根据基站的性能确定对应的处理数据时延,对于处理能力强的基站,能够减少数据调度的时间和传输时延,提高资源利用率、调度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性能,并且能够适应后期对于基站硬件能力提高的要求,从而达到优化整个系统性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根据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终端根据收到的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其中,处理数据时延为根据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由于可以根据基站的性能确定对应的处理数据时延,对于处理能力强的基站,能够减少数据调度的时间和传输时延,提高资源利用率、调度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性能。
[0028] 表2是对下行传输的上行反馈方向定时关系的规定。表中的数字表示上行子帧可以对多少个子帧之前的下行子帧承载的传输进行反馈。例如上行和下行配置结构2的子帧2在表中对应的数字是(8,7,6,4),表示(8,7,6,4)个子帧之前的下行传输都在该上行子帧进行反馈,即上一个无线帧的子帧4,5,6,8发生的下行传输都在子帧2进行反馈。
[0029]
[0030] 表2 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的规定
[0031]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2]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系统包括:基站10和终端20。
[0033] 基站10,用于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34] 其中,基站10的处理数据时延是根据基站10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 [0035] 设定后的处理数据时延在基站10出厂时预先设置在基站10中;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实体上,在基站10需要知道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时,去该实体查询。
[0036] 触发基站10发送处理数据时延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0037] 在终端20刚接入基站10时,发送处理数据时延;在基站10需要向终端20发送数据时,发送处理数据时延;在基站10收到终端20需要发送数据的请求时,发送处理数据时延。
[003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站10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通知终端20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也可以通过专用信令,比如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通知终端20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还可以先判断需要用到处理数据时延的终端20的数量,如果确定的数量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基站 10通过系统广播消息,通知终端20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如果确定的数量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基站10通过专用信令,通知终端20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具体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0039] 终端20,用于根据收到的来自基站10的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4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终端20在收到包含处理数据时延的系统广播消息或RRC信令后,从系统广播消息或RRC信令中提取出处理数据时延。
[0041] 其中,如果终端20处于FDD系统,则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和上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相同,即
[0042] 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下行数据传输时间+终端处理数据时延+终端发送反馈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
[0043] 其中,如果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终端处理数据时延为3ms,终端发送反馈时间为1ms,则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5ms+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44] 上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上行数据传输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基站发送反馈时间+终端处理数据时延;
[0045] 其中,如果上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终端处理数据时延为3ms,基站发送反馈时间为1ms,则上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5ms+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46] 如果终端20处于TDD系统,则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即表2中对应的数字)+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到最近的下行子帧前间隔的上行子帧的时间。
[0047] 其中,如果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则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1ms+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即表2中对应的数字)+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到最近的下行子帧前间隔的上行子帧的时间。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10确定时间间隔的方式与终端20确定时间间隔的方式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0049] 对于TDD系统,还有一种方式是预先设定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查找表, 比如对于处理数据时延为3ms的基站,可以不需要每次都计算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可以参照表3,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50]
[0051] 表3 TDD系统中,处理数据时延为3ms的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52] 需要说明的是,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查找表可以预先设置到基站10中,也可以设置到其他实体中,供基站10查找。
[0053]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包括:确定模块100和发送模块110。 [0054] 确定模块100,用于确定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55] 其中,处理数据时延是根据自身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
[005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定模块具体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与上面提到的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0057] 发送模块110,用于将确定模块100确定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 [0058] 其中,发送模块110可以先判断需要用到处理数据时延的终端的数量,如果确定的数量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发送模块110通过系统广播消息,通知终端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如果确定的数量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发送模块110通过终端专用的RRC信令,通知终端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
[0059]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包括:接收模块200和处理模块210。 [0060] 接收模块200,用于接收来自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61] 具体的,接收模块200在收到包含处理数据时延的系统广播消息或RRC 信令后,从系统广播消息或RRC信令中提取出处理数据时延。
[0062] 处理模块210,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00收到的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63] 其中,处理模块210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与上面提到的方法相同,不再赘述。
[0064] 由于在DRX(非连续接收)机制中,终端不需要监听下行调度命令时可以处理Sleep(休眠)状态,以达到省电的目的,所以需要设定下行监听定时器(DRX RTT Timer),在定时器超时后,开始监听下行调度命令,但是目前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都统一设置为一个定值,这样对于有些系统(比如基站处理能力强),则会造成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并且对于有些情况,在终端还没有对数据包发送反馈,定时器就超时,终端开始监听该数据包的下行重传调度,显然很不合理,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设置模块220。
[0065] 设置模块220,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00接收的处理数据时延,设置下行监听定时器。
[0066] 其中,如果终端处于FDD系统,则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与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时间相同,即
[0067] 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下行数据传输时间+终端处理数据时延+终端发送反馈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
[0068] 其中,如果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终端处理数据时延为3ms,终端发送反馈时间为1ms,则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5ms+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69] 如果终端处于TDD系统,则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可以与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时间相同;也可以是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到最近的下行子帧前间隔的上行子帧的时间,因为如果定时器到时,正好在上行子帧,终端也不会进行监听,所以不会有任何影响,即 [0070] 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 延+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71] 其中,如果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则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1ms+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即表2中对应的数字)+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72]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73] 步骤500、基站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74] 其中,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是根据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 [0075] 设定后的处理数据时延在基站出厂时预先设置在基站中;也可以设置在其他实体上,在基站需要知道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时,去该实体查询。
[0076] 触发基站发送处理数据时延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0077] 在终端刚接入基站时,发送处理数据时延;在基站需要向终端发送数据时,发送处理数据时延;在基站收到终端需要发送数据的请求时,发送处理数据时延。 [0078]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站可以通过系统广播消息,通知终端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也可以通过专用信令,比如RRC信令,通知终端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还可以先判断需要用到处理数据时延的终端的数量,如果确定的数量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基站通过系统广播消息,通知终端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如果确定的数量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基站通过专用信令,通知终端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具体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0079] 步骤501、终端根据收到的来自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80]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终端在收到包含处理数据时延的系统广播消息或RRC信令后,从系统广播消息或RRC信令中提取出处理数据时延。
[0081] 其中,如果终端处于FDD系统,则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和上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相同,即
[0082] 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下行数据传输时间+终端数据处理数据时延+终端发送反馈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
[0083] 其中,如果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终端处理数据时延为3ms,终端发送反馈时间为1ms,则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5ms+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84] 上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上行数据传输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基站发送反馈时间+终端处理数据时延;
[0085] 其中,如果上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终端处理数据时延为3ms,基站发送反馈时间为1ms,则上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5ms+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86] 如果终端处于TDD系统,则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即表2中对应的数字)+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到最近的下行子帧前间隔的上行子帧的时间。
[0087] 其中,如果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则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1ms+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即表2中对应的数字)+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到最近的下行子帧前间隔的上行子帧的时间。
[0088]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确定时间间隔的方式与终端确定时间间隔的方式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0089] 对于TDD系统,还有一种方式是预先设定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查找表,比如对于处理数据时延为3ms的基站,可以不需要每次都计算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可以参照表3,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90] 需要说明的是,下行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查找表可以预先设置到基站中,也可以设置到其他实体中,供基站查找。
[0091] 由于在DRX机制中,终端不需要监听下行调度命令时可以处理Sleep状态,以达到省电的目的,所以需要设定下行监听定时器,在定时器超时后,开始监听下行调度命令,但是目前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都统一设置为一个定值,这样对于有些系统(比如基站处理能力强),则会造成资源和时间上的浪费,并且对于有些情况,在终端还没有对数据包发送反馈,定时器就超时,终 端开始监听该数据包的下行重传调度,显然很不合理,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步骤501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0092] 步骤502、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 [0093] 其中,如果终端处于FDD系统,则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与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时间相同,即
[0094] 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下行数据传输时间+终端处理数据时延+终端发送反馈时间+基站处理数据时延;
[0095] 其中,如果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终端处理数据时延为3ms,终端发送反馈时间为1ms,则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5ms+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96] 如果终端处于TDD系统,则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可以与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的时间相同;也可以是最小重传时间间隔-到最近的下行子帧前间隔的上行子帧的时间,因为如果定时器到时,正好在上行子帧,终端也不会进行监听,所以不会有任何影响,即 [0097] 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98] 其中,如果下行数据传输时间为1ms,则下行监听定时器的时间=1ms+下行传输的上行方向反馈时延(即表2中对应的数字)+基站的处理数据时延。
[0099] 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将自身的处理数据时延发送给终端,根据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所述处理数据时延为根据所述基站的性能参数预先设定的;所述终端根据收到的所述处理数据时延,确定最小重传时间间隔。由于可以根据基站的性能确定对应的处理数据时延,对于处理能力强的基站,能够减少数据调度的时间和传输时延,提高资源利用率、调度效率和整个系统的性能,并且能够适应后期对于基站硬件能力提高的要求,从而达到优化整个系统性能的作用。
[010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