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104608.0

文献号 : CN10176617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罗举胡国文傅强胡阳赖凤香

申请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摘要 :

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属于复配农药的技术领域。由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2.4-4.0%,仲丁威38.0-42.0%。上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共毒系数达700-1800,防治褐飞虱效果好,防治效果在95-100%,速效性和持久性好,药后10天,其防治效果也能达到90%以上,且使用成本低,比单用吡蚜酮成本降低30-40%左右。

权利要求 :

1.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农药活性成分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0.8%,仲丁威41.2%。

2.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农药活性成分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1.6%,仲丁威40.4%。

3.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农药活性成分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2.4%,仲丁威39.6%。

4.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农药活性成分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3.2%,仲丁威38.8%。

5.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农药活性成分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4.0%,仲丁威38%。

说明书 :

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复配农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褐飞虱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是我国粮食作物中的主要品种,种植面积大,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重。褐飞虱是中国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均与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为害,两种飞虱不同年份在不同省份和地区发生程度不同,年发生为害面积均在2-3亿亩次以上。使用常用农药防治4-5次之多,投入费用大;防治不好的话,对水稻生长影响很大。常用的农药品种有噻嗪酮、吡虫啉等,但对于大龄幼虫的防治,由于该类药剂抗药性增强,速效性差,防治效果下降,尤其在发面积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爆发局面。
[0003] 吡蚜酮,英文名:pymetrozine,分子式:C10H11N5O,化学名: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3(2H)-酮,为吡啶杂环类杀虫剂,作用方式为触杀。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符合当今农药发展方向。该杀虫剂作用方式独特,没有击倒活性,不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毒性,但是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据科研人员介绍,即使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抗性,吡蚜酮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是蚜虫、白粉虱、黑尾叶蝉仍有独特的防治效果,可用于多种抗性品系害虫的防治。因其具有的高选择性、对哺乳动物的低毒性和对鸟类、鱼类、非靶标节肢动物的安全性,在综合防治中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0004] 仲丁威,英文通用名称BPMC,仲丁威属低毒杀虫剂。仲丁威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并具有一定胃毒、熏蒸和杀卵作用,作用迅速快,但残效期短。仲丁威对飞虱、叶蝉有特效,对蚊、蝇幼虫也有一定防效。
[0005] 但若单独使用吡蚜酮,成本比较大,速效性差;单独使用仲丁威防治褐飞虱持效性差,防治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的技术方案,成本低、防治褐飞虱效果好,且速效性、持久性较好。
[0007] 所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0.8-10.0%,仲丁威26.0-54.0%。
[0008] 所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1.2-8.0%,仲丁威29.0-51.0%。
[0009] 所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1.6-6.0%,仲丁威32.0-48.0%。
[0010] 所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2.0-4.5%,仲丁威35.0-45.0%。
[0011] 所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由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构成:吡蚜酮2.4-4.0%,仲丁威38.0-42.0%。
[0012] 所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均为已知物质,吡蚜酮原粉和仲丁威原油分别由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和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0013] 所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按现有常规技术可制成乳油,即原药中加入有机溶剂和乳化剂;也可制成水乳油,即原药加入有机溶剂、助溶剂、湿润剂、扩散剂、乳化剂和水等。
[0014] 本发明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0015] 上述的吡蚜酮与仲丁威复配农药,共毒系数达700-1800,防治褐飞虱效果好,防治效果在95-100%,速效性和持久性好,药后10天,其防治效果也能达到90%以上,且使用成本低,比单用吡蚜酮成本降低30-40%左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0017] 配方一:吡蚜酮0.8%,仲丁威41.2%。
[0018] 配方二:吡蚜酮1.6%,仲丁威40.4%。
[0019] 配方三:吡蚜酮2.4%,仲丁威39.6%。
[0020] 配方四:吡蚜酮3.2%,仲丁威38.8%。
[0021] 配方五:吡蚜酮4.0%,仲丁威38.0%。
[0022] 试验一、上述配方的复配农药对褐飞虱进行联合作用测定,供试昆虫为褐飞虱3~4龄若虫;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浸渍植株法。共毒系数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若共毒系数小于100,则表示有拮抗作用;接近
100为相加作用。
[0023] 配方一至五的复配农药及30%吡蚜酮乳油、50%仲丁威乳油、空白对照N.N-二甲基甲酰胺(D.M.F)3000倍液(33.3mg/L)进行对比试验,对褐飞虱的共毒系数和药效试验数据如表1-表8:
[0024] 表1吡蚜酮·仲丁威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的毒力测定结果表
[0025]
[0026]
[0027] 表3仲丁威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
[0028]
[0029] 表4吡蚜酮·仲丁威(配方一)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0030]
[0031] 表5吡蚜酮·仲丁威(配方二)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0032]
[0033] 表6吡蚜酮·仲丁威(配方三)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0034]
[0035] 表7吡蚜酮·仲丁威(配方四)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0036]
[0037] 表8吡蚜酮·仲丁威(配方五)对褐飞虱3-4龄若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0038]
[0039] 试验二、420克/公斤吡蚜酮·仲丁威混配剂乳油(配方五)、250克/公斤吡蚜酮胶悬剂、500克/公斤仲丁威乳油防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数据如表9:
[0040]
[0041] 配方一、二、三和四,采用与配方五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