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80108649.8

文献号 : CN10180935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竹场光弘

申请人 : 夏普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12),其具备多个线状光源(17)和保持所述线状光源(17)的光源保持部件(20),所述光源保持部件(20)具有第一部件(30)和第二部件(40),所述第一部件(30)形成有直接保持所述线状光源(17)中的第一线状光源(17a)的第一光源保持部(31),所述第二部件(40)形成有直接保持与所述第一线状光源(17a)不同的第二线状光源(17b)的第二光源保持部(41),所述光源保持部件(20)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光源保持部(31)和所述第二光源保持部(41)间的距离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33、43)。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多个线状光源和保持所述线状光源的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形成有直接保持所述线状光源中的第一线状光源的第一光源保持部,所述第二部件形成有直接保持与所述第一线状光源不同的第二线状光源的第二光源保持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光源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所述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具备配设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凹凸部和配设于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凹凸部,且所述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二凹凸部为能够相互嵌合的结构,并且通过使它们的嵌合位置变化,能够使所述第一光源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

2.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多个线状光源和保持所述线状光源的光源保持部件,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形成有直接保持所述线状光源中的第一线状光源的第一光源保持部,所述第二部件形成有直接保持与所述第一线状光源不同的第二线状光源的第二光源保持部,所述光源保持部件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光源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所述光源保持部件还具有能够安装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基板部,所述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具备配设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凹凸部、配设于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凹凸部和配设于所述基板部的基板凹凸部,所述第一凹凸部和所述第二凹凸部为能够嵌合于所述基板凹凸部的结构,并且通过使这些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嵌合于所述基板凹凸部的位置变化,能够使所述第一光源保持部与所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状光源的光出射侧具备用于扩散从该线状光源射出的光的扩散板,在所述基板部设有用于支承所述扩散板的支承部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的各个凸部和凹部由凸条和凹条构成,其长度方向沿与所述第一光源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的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凹部的开口部的宽度比所述凸部的最大宽度部的宽度小。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具备位置限制单元,该位置限制单元限制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的向与所述第一光源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置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安装所述多个线状光源的底座,

所述光源保持部件具备向所述底座侧突出且能够以插入到设于所述底座的安装孔内的状态卡止的卡止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片至少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且分别向与所述第一光源保持部和所述第二光源保持部相反的一侧突出。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线状光源并列配置,且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窄间隔部分位于该线状光源的排列中央部侧,而所述宽间隔部分位于该线状光源的排列端部侧。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所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3.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

说明书 :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用于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不是自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被设于液晶面板的背侧(显示面的相反侧),为金属制成或树脂制成,具备液晶面板侧的面开口的底座、作为灯收容于底座内的多根荧光管(例如冷阴极管)、配置于底座的开口部分且用于将冷阴极管发出的光高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的多个光学部件(扩散片等),并且,具备用于相对底座保持呈细长的管状的冷阴极管的灯夹。这样的灯夹的一个例子公开在例如专利文献1中。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6341公报

发明内容

[0004] 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灯夹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定位支承多个荧光管,其具备以包围收纳荧光管的外周的一部分的方式收纳荧光管的收纳部、与荧光管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抵接并将该荧光管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以从该收纳部的与荧光管相对的内侧部离开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突出部。而且,特别是为了提高组装作业效率的目的,如专利文献1,通常是通过对一个灯夹设置多个收纳部,由一个灯夹保持多个荧光管的结构。
[0005] 但是,这样的灯夹还具备以安装于底座的状态决定灯的排列图案的功能,由于在灯夹上灯保持部被配设于规定的位置,因此,对于一个灯夹为决定一种灯的排列图案的结构。因此,例如对于不同排列图案的灯不能分别使用同一灯夹。
[0006] 其结果是,需要对每个灯的排列图案分别设计、制造灯夹,例如 液晶电视的尺寸不同的情况等,在灯的排列图案不同的情况下,需要对应各尺寸制造不同的灯夹。当然,即使液晶电视的尺寸相同,考虑成本及性能等,也有时灯的根数不同、或灯的排列图案不同的情况,该情况下,产生与上述相同的问题,存在效率非常低且成本提高的情况。 [0007] 另外,在例如一个背光源装置内灯的排列间隔不一致的情况下,即,例如灯以在背光源装置的中心侧密的方式且以在背光源装置的两端侧疏的方式排列的结构(灯不等间距)中,需要在一个背光源装置内使用不同的灯夹,带来成本上升。另外,该情况下,组装作业时需要将灯夹的种类分别区分,该区分作业也耗费时间。
[0008]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得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也能够适用于光源的排列间隔不同的情况,具备可有助于成本削减的结构。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这样的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进而提供具备这样的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0009]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多个线状光源和保持上述线状光源的光源保持部件,上述光源保持部件具有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述第一部件形成有直接保持上述线状光源中的第一线状光源的第一光源保持部,上述第二部件形成有直接保持与上述第一线状光源不同的第二线状光源的第二光源保持部,上述光源保持部件设有用于使上述第一光源保持部与上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
[0010]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利用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可使第一部件所具备的第一光源保持部和第二部件所具备的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因此,也可以对一个光源保持部件设定几种光源保持部彼此的间隔。其结果是,通过该各光源保持部分别保持不同的线状光源,可以设计几种由一个光源保持部件保持的各线状光源间的距离,例如对于间隔不同地配置的线状光源可适用同一光源保持部件。
[0011] 即,在分别保持间隔不同的各线状光源的情况下,不需要分别设计、制造具备适合于该不同的间隔的多个光源保持部的光源保持部件,例如在显示装置的尺寸不同而线状光源的排列图案(排列间隔)不同 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同一光源保持部件。即,通过利用光源保持部件所具备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使第一光源保持部和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适宜变化,可对应各尺寸的显示装置。另外,即使显示装置的尺寸相同,在考虑到成本及性能等而线状光源的根数不同或线状光源的排列图案(排列间隔)不同的情况下,也只要通过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适宜调节光源保持部的间隔,就可以对应于这样的间隔差异。
[0012] 这样,根据本发明,可对于线状光源的各种排列图案使用同一光源保持部件,因此,可将该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适用于各种显示装置,进而可有助于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装置的成本削减。
[0013] 另外,在一个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内各线状光源的间隔不一致的情况下,即,例如线状光源的间隔在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的中央侧窄、且在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的两端侧变宽的结构(灯不等间距)下,也可以使用同一光源保持部件,只要对线状光源的每个不同间隔适宜改变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即可。由此,与对线状光源的间隔不同的每个位置使用不同的光源保持部件的情况相比,可实现成本的削减。
[0014]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中,上述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具备配设于上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凹凸部和配设于上述第二部件的第二凹凸部,且上述第一凹凸部和上述第二凹凸部为能够相互嵌合的结构,并且,通过使它们的嵌合位置变化,能够使上述第一光源保持部和上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
[0015] 这样,通过使彼此的嵌合位置变化,可利用使第一光源保持部和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将光源保持部间设定在所希望的距离。该情况下,仅准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这两种部件即可对应几种线状光源的排列图案,可实现成本削减。另外,由于为通过使彼此的嵌合位置变化而使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的结构,因此,可使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阶段性变化,另外,由于根据嵌合的强度而难以使已设定一次的距离发生变化,所以不会给予线状光源负荷,能够可靠地定位该线状光源,适宜作为该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
[0016] 另外,上述光源保持部件还具有能够安装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 二部件的基板部,上述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具备配设于上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凹凸部、配设于上述第二部件的第二凹凸部和配设于上述基板部的基板凹凸部,上述第一凹凸部和上述第二凹凸部为能够嵌合于上述基板凹凸部的结构,并且通过使这些第一凹凸部和第二凹凸部嵌合于上述基板凹凸部的位置变化,能够使上述第一光源保持部和上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变化。
[0017] 这样,利用使相对于基板部嵌合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的位置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可将光源保持部间设定在所希望的距离。该情况下,与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嵌合的结构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相比,可经由基板部对应更多样的线状光源的排列图案。另外,相对于具有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保持线状光源的功能,还可以对基板部附加不同的功能。
[0018] 另外,例如可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设为同一部件,该情况下,组装作业时不必分别区分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因此,可节省该区分作业耗费的工时。
[0019] 另外,可以是在上述线状光源的光出射侧具备用于扩散从该线状光源射出的光的扩散板,在上述基板部设有用于支承上述扩散板的支承部件。
[0020] 这样,通过在光源保持部件设置用于支承扩散板的支承部件,可抑制扩散板产生变形,可使来自线状光源的射出光均等地扩散。特别是通过在基板部设置支承部件,可以通过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的组合对应线状光源的排列图案和扩散板的支承高度的多种组合。 [0021] 另外,可以是构成上述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的各个凸部和凹部由凸条和凹条构成,其长度方向沿与上述第一光源保持部和上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的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配置。
[0022] 这样,通过将各个凸部和凹部制成凸条和凹条,在嵌合该凸部和凹部的情况下,可增大其抵接面积,特别是通过将该凸条和凹条沿与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设置,可使已设定一次的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难以变化。另外,凸部和凹部的长度方向配置成与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的可变方向正交的方向,由此,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更难以变化。
[0023] 另外,可以是上述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由弹性材料构成,上述凹部的开口部的宽度比上述凸部的最大宽度部的宽度小。
[0024]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装卸凸部和凹部的情况下,凸部的成为最大宽度的部分伴随弹性变形而通过凹部的开口部。即,凸部和凹部的装卸时,凸部产生弹性变形需要足够的拉伸力,因此,已嵌合一次的凸部和凹部难以装卸。其结果是,设定的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难以变化,可不给予线状光源负荷而可靠地定位该线状光源。另外,由于凸部和凹部难以装卸,所以可根据线状光源的排列图案事先准备设定了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的光源保持部件,可提高组装作业效率。
[0025] 另外,可以是上述光源保持部件具备位置限制单元,该位置限制单元限制上述第一部件或上述第二部件的向与上述第一光源保持部和上述第二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位置变化。
[0026]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在与光源保持部间的距离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产生错位,因此,可防止该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的脱落,并且不会给予线状光源负荷。
[0027] 另外,可以具备安装上述多个线状光源的底座,上述光源保持部件具备向上述底座侧突出且能够以插入到设于上述底座的安装孔内的状态卡合的卡止片。 [0028]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通过底座保护线状光源不受外部影响,并且,通过将卡止片卡止于底座,能够将该光源保持部件适宜地安装于底座。
[0029] 另外,可以是上述卡止片至少形成于上述第一部件和上述第二部件,且分别向与上述第一光源保持部和上述第二光源保持部相反的一侧突出。
[0030] 这样,通过将卡止片设于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能够将线状光源可靠地安装于底座上。另外,由于该卡止片向与第一光源保持部及第二光源保持部相反的一侧突出,所以可在底座的内面侧配置线状光源。
[0031] 另外,可以是上述多个线状光源并列排列,且排列为具有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
[0032] 这样,在线状光源的排列间隔有宽窄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光源保持部件调节光源保持部彼此的间隔,可以由同一光源保持部件分别保持各排列间隔的线状光源。因此,可削减该光源保持部件的 成本,并且不需要光源保持部件的区分作业,可省略作业消耗的工时。
[0033] 可以是上述窄间隔部分位于该线状光源的排列中央部侧,而上述宽间隔部分位于该线状光源的排列端部侧。
[0034] 这样,通过将线状光源以其窄间隔部分位于排列中央部侧的方式进行排列,可在排列中央部侧提高该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的照明亮度。
[0035] 其次,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0036]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由于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可削减成本,所以对于该显示装置也可以削减成本。
[0037]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可示例液晶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可适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及个人计算机的桌面画面等。特别是适宜作为大型画面用。 [0038]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显示装置。 [0039] 根据这样的电视接收装置,由于显示装置可削减成本,因此,该电视接收装置也可以削减成本。
[0040] 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具备在光源的排列间隔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适用的结构,由此可削减成本。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由于使用这样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因此,可实现成本削减,可提供低价格的显示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由于使用这样的显示装置,可实现成本削减,可提供低价格的电视接收装置。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42]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43] 图3是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A线剖面图;
[0044] 图4是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图;
[0045] 图5是表示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灯夹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0046] 图6是表示图5的灯夹把持冷阴极管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0047] 图7是说明灯夹所具备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的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0048]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图;
[0049] 图9是表示图8的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灯夹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0050]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灯夹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0051] 图11是表示灯夹所具备的安装板的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0052] 符号说明
[0053]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14底座;14a、14b安装孔;15a扩散板;17冷阴极管(线状光源);17a冷阴极管(第一线状光源);17b冷阴极管(第二线状光源);19a窄间隔部分;19b宽间隔部分;20灯夹(光源保持部件);30第一板状部件(第一部件);31灯保持部(第一光源保持部);32、42卡止片;33第一凹凸部(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34第一凹凸部的凸部;34a第一凹凸部的凸部的前端部;35第一凹凸部的凹部;35a第一凹凸部的凹部的开口部;40第二板状部件(第二部件);41灯保持部(第二光源保持部);43第二凹凸部(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44第二凹凸部的凸部;44a第二凹凸部的凸部的前端部;45第二凹凸部的凹部;45a第二凹凸部的凹部的开口部;50安装板(基板部);51支承销(支承部件);52基板凹凸部(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53定位壁(位置限制单元);54基板凹凸部的凸部;54a基板凹凸部的凸部的前端部;55基板凹凸部的凹部;55a基板凹凸部的凹部的开口部;TV电视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4] <实施方式1>
[0055] 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视接收装置TV。
[0056]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A线剖面图,图4是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表示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灯夹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灯夹把持冷阴极管(灯)的状态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图7是说明灯夹所具备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的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0057]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的构成具备: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夹着收容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背两机壳Ca、Cb、电源P、调谐器T、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10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方形,如图2所示,具备显示面板即液晶面板11和外部光源即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12,通过边框13等将它们一体保持。 [0058] 其次,对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及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说明(参照图2及图3)。
[0059]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构成为,将一对玻璃基板以隔着规定间隙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间封入有液晶。在一个玻璃基板上设置有与彼此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等,在另一个玻璃基板上设置有相对电极和以规定排列配置有R、G、B等的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等。 [0060] 背光源装置12是所谓的正下方型背光源装置,其构成为,在液晶面板11的面板面(即显示面)的背面正下方,沿该面板面具备多个线状光源(在此将冷阴极管17作为高压放电管使用)。
[0061] 另外,背光源装置12具备:上面侧开口的大致箱形的底座14、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的多个光学部件15(从图示下侧按顺序为扩散板15a、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板)、用于将这些光学部件15保持于底座14上的框架16。另外,在底座14内具备冷阴极管17、一并覆盖冷阴极管17组的两端部的灯保持具18、用于保持冷阴极管17的灯夹(光源保持部件)20。另外,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比冷阴极管17更靠光学部件15侧为光出射侧。
[0062] 另外,在底座14的内面侧(光源侧),通过光反射片19形成光反射面。通过包含有这样的光反射片19的底座14,可将从冷阴极管17 射出的光反射向扩散板15a等光学部件15一侧。
[0063] 冷阴极管17为单方向延伸的线状光源,呈细长的管状,在使其长度方向(轴线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下、且多根(图1中为12根)彼此平行并列的状态下收容于底座14内。如图3及图4所示,各冷阴极管17排列具有多个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19a和排列间隔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9b,特别是窄间隔部分19a形成于冷阴极管17的排列中央部即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侧,宽间隔部分19b形成于冷阴极管17的排列端部即背光源装置12的端侧。这些冷阴极管17通过灯夹20固定保持于底座14上。
[0064] 如图4所示,灯夹20以可在长度方向不同的多个部位保持各冷阴极管17的方式相对于底座14安装有多个。该灯夹20为整体可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制成(例如聚碳酸酯制成),如图5及图6所示,为将第一板状部件(第一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第二部件)40安装于安装板(基板部)50的结构。另外,灯夹20整体例如着色为白色,以使得相对于从冷阴极管17发出的光难以成影。
[0065] 安装板50呈细长的板状,以沿底座14的短边方向延伸的形式安装于底座14上。在安装板50的上面(与光学部件15的相对面)的中心位置突出设置有用于支承配置于光学部件15最下层的扩散板15a的支承销(支承部件)51。支承销51,沿扩散板15a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参照图6),呈径尺寸从基端朝向突出前端部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状。
[0066] 另外,在安装板50的上面,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部(即支承销51的两侧)形成有后述的基板凹凸部52,且经由该基板凹凸部52安装有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
[0067] 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都为矩形状,如图5所示,以其长边方向与安装板50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
[0068] 在第一板状部件30的上面(与冷阴极管17的相对面)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设有保持冷阴极管17a(第一线状光源)的灯保持部(第一光源保持部)31。另一方面,在第二板状部件40的上面(与冷阴极管17的相对面)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设有保持冷阴极管17b(第二线状光源)的灯保持部(第二光源保持部)41。即,灯保持部31、41 不是沿着一根冷阴极管17的长度方向形成,而是沿冷阴极管17a、17b的并列方向形成。 [0069] 另外,这些灯保持部31、41作为整体能够包围冷阴极管17的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且为了容许冷阴极管17的装卸而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有端环状。
[0070] 如图5所示,在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的下面(与底座14的相对面、灯保持部31、41的相反面)分别设有向底座14一侧突出的卡止片32、42。更具体地说,卡止片32在第一板状部件30上设于上述灯保持部31的正下方(相反侧),卡止片42在第二板状部件40上设于灯保持部41的正下方(相反侧)。这些卡止片32、42通过插入形成于底座14上的安装孔14a、14b内而可将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卡止于底座14上。
[0071] 另外,在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的下面分别设有第一凹凸部33及第二凹凸部43。第一凹凸部33及第二凹凸部43沿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的短边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凸条和凹条交替并列配置。各凸部34、44的截面形状从基部朝向前端,宽度增大,形成其前端部34a、44a为最大宽度的大致三角形。即,第一凹凸部33及第二凹凸部43沿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并列配置有三角柱状的凸部34、44。另一方面,配置于相邻的凸部34间的各凹部35及相邻的凸部44间的各凹部45为,从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一侧朝向其开口,宽度减小,且开口部35a、45a的宽度最小的形状。
[0072]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安装板50的上面设有沿安装板50的短边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由凸条和凹条构成的基板凹凸部52和配置于该基板凹凸部52的两端部侧的定位壁53。
[0073] 基板凹凸部52,将构成凸条的凸部54和构成凹条的凹部55交替并列配置。各凸部54的截面形状为,从基部朝向前端,宽度增大,其前端部54a为最大宽度的大致倒三角形。即,基板凹凸部52沿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并列配置有多个三角柱状的凸部54。另一方面,配置于相邻的凸部54间的各凹部55为,从安装板50侧朝向其开口,宽度减小,且开口部55a的宽度最小的形状。
[0074] 另外,定位壁53为矩形状,在基板凹凸部52的凸部54及凹部55的两端部侧,沿安装板50的长边方向(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延伸设置。
[0075] 上述的灯夹20为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可变化的结构,该距离的可变方向与第一板状部件30、第二板状部件40及安装板50的长边方向相同,即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相同。下面,对于该灯夹20的使用状态,在此示例第一板状部件30和安装板50并参照图7进行说明。
[0076] 首先,以第一凹凸部33的各条的两端部沿着安装板50的定位壁53的内侧的方式配置第一板状部件30和安装板50。由此,可限制第一板状部件30向与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的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发生位置变化。其次,当从上方按压第一板状部件30时,第一凹凸部33和基板凹凸部52嵌合,可安装第一板状部件30和安装板50。即,为第一凹凸部33的凸部34嵌入基板凹凸部52的凹部55,基板凹凸部52的凸部54嵌入第一凹凸部33的凹部35的结构。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4中为最大宽度的前端部34a的宽度,比基板凹凸部52的凹部55的开口部55a的宽度大,凸部54中为最大宽度的前端部54a的宽度比第一凹凸部33的凹部35的开口部35a的宽度大。因此,在将第一凹凸部33和基板凹凸部52嵌合时,需要施加使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凸部34、54产生弹性变形的程度的按压力。
[0077] 另外,可以以同样的顺序将第二板状部件40安装于安装板50上。 [0078] 另外,第一凹凸部33及基板凹凸部52由多个凸部34、54及凹部35、55构成,因此,通过选择应嵌入凸部34、54的所希望的凹部35、55,可以使灯夹20的灯保持部件31的相对位置变化。
[0079] 即,当将位于第一板状部件30的端部侧的凸部34嵌入位于安装板50的中央侧的凹部55时,该第一板状部件30相对安装于安装板50的中央侧,由此,灯保持部31也相对存在于安装板50的中央侧。通过以同样的状态将第二板状部件40安装于安装板50,灯保持部41也相对存在于安装板50的中央侧。其结果是,可相对减小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
[0080] 另一方面,当将位于第一板状部件30的端部侧的凸部34嵌入位于安装板50的端部侧的凹部55时,第一板状部件30相对安装于安装板50的端部侧,由此,灯保持部31也相对存在于安装板50的端部侧。通过以同样的状态将第二板状部件40安装于安装板50,灯保持部41也相对存在于安装板50的端部侧。其结果是,可相对增大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
[0081] 即,灯夹20通过向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与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各凸部34、44、54和各凹部35、45、55的嵌合位置可使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变化。即,第一凹凸部33、第二凹凸部43及基板凹凸部52具有作为用于使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的功能。 [0082] 具备以上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液晶显示装置10、背光源装置12实现以下的作用效果。
[0083] 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所具备的灯夹20具备用于使第一板状部件30所具备的灯保持部31和第二板状部件40所具备的灯保持部41之间的距离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
[0084] 根据这样的结构,也可以对一个灯夹20设定几种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其结果是,由于该灯保持部31、41分别保持冷阴极管17a、17b,从而也可以设计几种由一个灯夹20保持的冷阴极管17a、17b间的距离,例如可对间隔不同地配置的冷阴极管17适用同一灯夹20。
[0085]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板状部件30、第二板状部件40及安装板50上分别具备第一凹凸部33、第二凹凸部43及基板凹凸部52,通过将第一凹凸部33及第二凹凸部嵌合于基板凹凸部52的位置变化,可使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变化。
[0086] 这样,为凹凸部的嵌合这样简便的结构,可使凸部和凹部嵌合的位置变化,由此,可与冷阴极管17的排列图案(排列间隔)对应,将灯保持部31、41间设定为所希望的距离。另外,通过将第一板状部件30和第二板状部件40设为同一部件,在组装作业时不必区分准备这些第一板状部件30和第二板状部件40,可节省该区分作业耗费的时间。 [0087]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冷阴极管17的光出射侧配置有用于使从 该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扩散的扩散板15a,在安装板50上设有用于支承扩散板15a的支承销51。 [0088] 通过这样的支承销51,可抑制在扩散板15a上产生变形,可使来自冷阴极管17的射出光均等地扩散。特别是通过在安装板50上设置支承销51,可通过具备灯保持部31、41的第一板状部件30或第二板状部件40的组合,与冷阴极管17的排列图案和扩散板15a的支承高度的多样的组合相对应。
[0089]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凹凸部33、第二凹凸部43及基板凹凸部52的各凸部34、44、54及各凹部35、45、55分别为凸条和凹条,其长度方向沿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的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配置。 [0090]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在嵌合凸部34、44、54和凹部35、45、55时可增大其抵接面积,为向灯保持部31、41方向进行位置变化而作用大的阻力,因此,可使一次设定的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难以变化。
[0091]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凸部33、第二凹凸部43及基板凹凸部52由可变形的材料形成,各凹部35、45、55的开口部35a、45a、55a的宽度比各凸部34、44、54的成为最大宽度的前端部34a、44a、54a的宽度小。
[0092]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装卸凸部34、44、54和凹部35、45、55时,各凸部34、44、54的前端部34a、44a、54a随之弹性变形,通过各凹部35、45、55的开口部35a、45a、55a。即,凸部34、44、54和凹部35、45、55的装卸时,凸部34、44、54产生弹性变形需要足够的拉伸力,因此,一次嵌合的凸部34、44、54和凹部35、45、55难以装卸。其结果是,设定的灯保持部31、
41的距离难以发生变化,不会给予冷阴极管17负荷,能够将该冷阴极管17可靠地定位。另外,由于凸部34、44、54和凹部35、45、55难以装卸,所以,根据冷阴极管17的排列图案,可事先准备已经设定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的灯夹20,可提高组装作业效率。 [0093]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板50上设有第一板状部件30或第二板状部件40的限制向与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发生位置变化的定位壁53。 [0094]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第一板状部件30或第二板状部件40在与灯保持部31、
41间的距离可变方向相交的方向产生错位,因此,能够抑制该第一板状部件30或第二板状部件40的脱落,并且不会给予冷阴极管17负荷。
[0095]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灯夹20向底座14一侧突出,具备在插入到设于该底座14上的安装孔14a、14b内的状态下可卡止的卡止片32、42。
[0096]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通过底座14保护冷阴极管17不受外部影响,并且,通过将卡止片32、42卡止于底座14,可将灯夹20适宜地安装于底座14上。
[0097]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卡止片32、42形成于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上,分别向灯保持部31、41的相反侧突出。
[0098] 这样,通过将卡止片32、42设于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上,能够将冷阴极管17可靠地安装于底座14上。另外,由于该卡止片32、42向灯保持部31、41的相反侧突出,故而可在底座14的内面侧配置冷阴极管17。
[0099]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并列配置有多个冷阴极管17,且其排列间隔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19a位于排列中央侧,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9b位于排列端部侧。
[0100] 这样,通过将冷阴极管17排列为其窄间隔部分19a位于排列中央部侧,可在排列中央部侧提高该背光源装置12的照明亮度。由此,在具备该背光源装置12的液晶显示装置10及电视接收装置TV中,可提高显示面的视认性。
[0101] 另外,这样在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有宽窄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灯夹20的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可通过同一灯夹20分别保持各排列间隔的冷阴极管17。因此,可削减灯夹20的成本,并且不需要该灯夹20的分别作业,可节省作业耗费的工时。 [0102] <实施方式2>
[0103] 其次,参照图8及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该实施方式2中,表示变更了灯夹的构成部件,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0104]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灯夹的构成的剖面图。
[0105] 如图8所示,灯夹60以能够在长度方向不同的多个部位保持各冷阴极管17的方式相对于底座14安装有多个。该灯夹60作为整体为可弹性变形的合成树脂制成(例如聚碳酸酯制成),如图9所示,具备第一板状部件61a和第二板状部件61b构成。 [0106] 在第一板状部件61a及第二板状部件61b的上面(与冷阴极管17的相对面)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分别设有保持冷阴极管17a、17b的灯保持部31、41。另外,在灯保持部31、41的正下方(第一板状部件61a及第二板状部件61b的下面)设有用于卡止于底座14的卡止片32、42。
[0107] 在第一板状部件61a的上面中与灯保持部31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一凹凸部62a。第一凹凸部62a通过将沿第一板状部件61a的短边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凸条和凹条交替并列配置而构成。构成第一凹凸部62a的各凸部63a的截面形状形成宽度从基部朝向前端增大的大致倒三角形。另外,配置于相邻的凸部63a间的凹部64a从第一板状部件61a侧朝向其开口宽度减小。
[0108] 另一方面,在第二板状部件61b的下面中与卡止片42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第二凸部62b。第二凹凸部62b通过将沿第二板状部件61b的短边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的多个凸条和凹条交替并列配置而构成。构成第二凹凸部62b的凸部63b形成宽度从基部朝向前端增大的大致三角形。另外,配置于相邻的凸部63b间的凹部64b从第二板状部件61b侧朝向其开口宽度减小。
[0109] 第一板状部件61a和第二板状部件61b为通过第一凹凸部62a和第二凹凸部62b嵌合而可进行安装的结构。即,为第一凹凸部62a的凸部63a嵌入第二凹凸部62b的凹部64b,第二凹凸部62b的凸部63b嵌入第一凹凸部62a的凹部64a的结构。
[0110] 另外,第一凹凸部62a及第二凹凸部62b由多个凸部63a、63b及凹部64a、64b构成,因此,通过选择应嵌入凸部63a、63b的所希望的凹部64a、64b,可使灯夹60的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变化。
[0111] 即,当将位于第二板状部件61b的端部侧的凸部63b嵌入位于第 一板状部件61a的中央侧的凹部64a时,该第二板状部件61b相对安装于第一板状部件61a的中央侧,由此,可减小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
[0112] 另一方面,当将位于第二板状部件61b的中央侧的凸部63b嵌入位于第一板状部件61a的端部侧的凹部64a时,该第二板状部件61b相对安装于第一板状部件61a的端部侧,由此,可减小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
[0113] 即,灯夹60通过各凸部63a、63b和各凹部64a、64b的嵌合位置可使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变化。即,第一凹凸部62a及第二凹凸部62b具有作为用于使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变化的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的功能。
[0114]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所具备的灯夹60由第一板状部件61a和第二板状部件61b构成,通过使第一板状部件61a所具备的第一凹凸部62a和第二板状部件61b所具备的第二凹凸部62b的嵌合位置变化,形成可使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变化的结构。 [0115]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仅准备第一板状部件61a和第二板状部件61b这两种部件,即可与几种冷阴极管17的排列图案相对应,可实现成本的削减。另外,由于为通过使第一凹凸部62a和第二凹凸部62b的嵌合位置变化,使灯保持部31、41间的距离变化的结构,所以可使该距离阶段性变化,而且由于根据嵌合的强度而难以使已设定一次的距离发生变化,所以不对冷阴极管17赋予负荷而能够可靠地定位该冷阴极管17,适宜作为光源保持部间距离可变单元。
[0116] <实施方式3>
[0117] 其次,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该实施方式3中,表示变更了凸部和凹部的结构,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0118]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灯夹的结构的剖面图。 [0119] 如图10所示,灯夹70为在安装板71上安装有第一板状部件75a及第二板状部件75b的结构。
[0120] 安装板71呈沿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在安装板71的上面,在其中心位置突出设置有支承销51,并且,在上面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侧(即支承销51的两侧)形成有基板凹凸部72。
[0121] 基板凹凸部72,沿安装板71的短边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部73及凹部74交替并列配置。各凸部73的截面形状为宽度从基部朝向前端减小,形成其前端部呈点状的三角形。另一方面,各凹部74的截面形状为,从安装板71朝向其开口宽度增大,形成开口部的宽度为最大的形状。
[0122] 第一板状部件75a及第二板状部件75b均为矩形状,以使其长边方向与安装板71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板状部件75a及第二板状部件75b的下面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凹凸部76a及第二凹凸部76b。第一凹凸部76a及第二凹凸部76b,沿第一板状部件75a及第二板状部件75b的短边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凸部77a、77b及凹部78a、78b交替并列。各凸部77a、77b的截面形状,宽度从基部朝向前端减小,形成其前端部呈点状的倒三角形。另一方面,各凹部78a、78b的截面形状为,从安装板71一侧朝向其开口宽度增大,形成开口部的宽度为最大的形状。 [0123] 上述的第一板状部件75a及第二板状部件75b通过将第一凹凸部77a及第二凹凸部77b嵌合于基板凹凸部72而可安装于安装板71上。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凸部76a及第二凹凸部76b所具备的各凹部78a、78b的开口部的宽度比基板凹凸部72的凸部
73的前端部的宽度大,且与成为该凸部73的最大宽度的基部的宽度相同。另外,基板凹凸部72所具备的凹部74的开口部的宽度比第一凹凸部76a及第二凹凸部76b的各凸部77a、
77b的前端部的宽度大,与成为该凸部77a、77b的最大宽度的基部的宽度相同。 [0124]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所具备的灯夹70中,第一凹凸部76a、第二凹凸部76b及基板凹凸部72的各凸部73、77a、77b为宽度朝向其前端减小的突出状,且其前端部的宽度比各凹部74、78a、78b的开口部的宽度小。
[0125]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第一凹凸部76a及第二凹凸部76b嵌合于基板凹凸部72的情况下,可将各凸部73、77a、77b顺畅地嵌入各凹部74、78a、78b,因此,可提高组装作业效率。即,首先将安装板71 载置于底座14的规定位置,接着可将第一板状部件75a及第二板状部件75b安装于安装板71上,同时卡止于底座14。另外,该情况下,安装板71经由第一板状部件75a及第二板状部件75b固定于底座14上。
[0126] <其它实施方式>
[0127] 以上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通过上述记载及图示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0128] (1)上述实施方式1中,为对于安装板50通过从上方压入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而安装的结构,但例如图11所示,也可以为从安装板80的横方向安装第一板状部件30的结构。该情况下,安装板80所具备的定位壁53仅设于第一板状部件30的安装方向相反的一侧。
[0129] 另外,在为不介于安装板50的上述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从横方向安装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的结构。
[0130] (2)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为将灯夹20设为在安装板50上安装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来保持两根冷阴极管17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通过在第一板状部件上设置两个以上的灯保持部或安装第三板状部件等,保持三根以上的冷阴极管17的结构。
[0131] 另外,在为不介于安装板50的上述实施方式2的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为用同样的单元保持三根以上的冷阴极管17的结构。
[0132] (3)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为分别在第一板状部件30及第二板状部件40的一个端部设置灯保持部31、41及卡止片32、42的结构,但灯保持部及卡止片的形成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于第一板状部件及第二板状部件的中央。另外,将卡止片的形成位置设于灯保持部件的正下方以外也属于本发明。
[0133] (4)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板状部件及第二板状部件设为矩形板状,但这些形状可适宜变更。另外,使用由第一板状部件和第二板状部件不同的形状、大小构成的灯夹也属于本发明。
[0134] (5)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由聚碳酸酯作为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灯夹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用其以外的合成树脂材料。
[0135] (6)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冷阴极管17、17间的间隔不同的 排列(灯不等间距排列),但也可以为该间隔为全部相同的灯等间距排列。
[0136] (7)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冷阴极管17作为线状光源的情况,但使用例如热阴极管等其它种类的线状光源也属于本发明。
[0137] (8)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示例的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