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生态调控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137906.X

文献号 : CN1018101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鲍永舟鲍雨林鲍竞渊

申请人 : 鲍永舟

摘要 :

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属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梅安全生产的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通过生态基础构建、生物多样性培育、天敌保护和天敌利用相互配合来构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体系,为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息条件,提高天敌控制病虫的能力,由天敌控制代替化学农药使用,实现果品无农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建康,减少物化成本,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应,可有力地促进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权利要求 :

1.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通过生态基础构建、生物多样性培育、天敌保护和天敌利用相互配合来构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体系,所述的生态基础构建具有以下特征:a.种植杨梅所选园地无污染,b.园地根据种植面积设置成若干小区,各小区面积小于30亩,相邻小区间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宽度为5-10米,c.种植密度为20-30株/亩,d.杨梅株间原植被保留15%-25%;

所述的生物多样性培育由计划生草、种植有益作物和天敌培育三部分组成,其中所述的计划生草指对自然生长的杂草根据改善园内小气候、抗拒自然灾害需要而进行间歇性生草,不需要生草时进行人工割草,将割下的杂草覆盖到树冠地面,一年刈割覆盖3-4次;种植有益作物是指在园内和园地周边种植对某些害虫有驱避或引诱功能的植物,这些植物指霍香蓟、鱼腥草、山苍子、酸枣、泡桐;所述的天敌培育是指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培育自然界原有的天敌,当原有天敌缺乏时通过引种放养益虫和益菌,将其布满园地,并保留适量病虫为天敌提供食物;

所述的天敌保护是指不施用有损于天敌的物质,当病虫密度超过天敌控制能力时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诱杀害虫、三源农药防治四种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其中所述的物理防治是指用涂白剂将枝干涂白和地面铺膜,其中枝干涂白为每年3-4次;所述的三源农药防治是指用植物源、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进行防治,方法如下:a.植物源农药:选用松碱合剂,冬春季8-10倍液、夏秋季16-18倍液喷施防冶介壳虫类、黑胶粉虱和赤衣病;b.矿物源农药:选用石硫合剂,冬春季3-5波美度、夏秋季0.3-0.5波美度喷施,防治叶斑病和赤衣病和枝腐病;c.生物源农药:选择苏云金杆菌防治卷叶蛾及其它蛾类害虫;

所述的天敌利用是指根据害虫种群的消长情况,在杨梅种植区适时补充或引入相应的天敌,将病虫危害率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内,所述的经济损失阈值是指病虫危害的经济损失与农药防治所消耗的成本相同的值,其范围为8-12%;

所述的天敌由有益动物类和有益微生物类构成,其中有益动物类是指鸟类、两栖类、蜻蜒、有益蜘蛛、草蛉、螳螂、瓢虫、寄生蜂、食虫椿象、食蚜虻、寄生蝇、病源线虫;有益微生物类是指寄生细菌、寄生真菌、寄生病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密度为24-27株/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密度为26株/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敌利用是将病虫危害率控制在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白剂由石灰、硫磺、水、食盐组成,其重量配比为:石灰∶硫磺∶水∶食盐=1∶0.2∶3∶0.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白剂中加入植物油或矿物油,加入量为每千克涂白剂中加入植物油或矿物油1-5mL。

说明书 :

杨梅生态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梅安全生产的生态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利用天敌防治农业害虫起步很早,前人已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早在古代就利用青蛙保护田禾;公元304年前后,已用黄京蚁防治柑橘害虫延用至今,明代开始用鸡鸭鹅灭蝗。上世纪40年代曾试用细菌防治菜青虫。50年代陆续引进了澳州瓢虫、孟氏隐唇瓢虫、日光蜂、丽蚜小蜂、捕食蜗等。60年代以来大量应用平腹小蜂、赤眼蜂、金小蜂、白僵菌、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蜘蛛、各种益鸟等天敌防治害虫,均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70年代研究成功赤眼蜂机械化繁殖技术。80年代我国的生物防治工作已从保护天敌,发展到改善环境,增加天敌,促进自然平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防治费用的阶段。80年代以后,虽然对天敌利用技术研究有了更大的进展,但由于化学农药使用量激增,生态环境恶化,天敌死亡率极高,应用效果甚微。
[0003] 杨梅终年常绿,树姿优美,具有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森林防火等多种功能;果实色泽艳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止渴生津,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杨梅抗性强,适应性广,栽培容易。上世纪90年代以 前杨梅均是半野生栽培,保持生态平衡,杨梅病虫完全靠天敌控制,果实食用安全性很高。90年代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杨梅产区从浙江、福建、江苏扩大到贵州、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至目前发展态势仍然迅猛,增产潜力很大,成为我国主要水果之一。但是,由于大面积连片集中种植和地面精细管锂,品种单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病虫的天敌减少,迫使农药越用越多,导致化学农药“3R”问题(抗性、残留、再猖獗)日益严重。一是农药不断使用,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使化学农药自身逐渐失去正常的防治效果,从而只有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来达到除害目的,加剧了化学农药对环境更严重污染;二是化学农药使用后会以各种形式残留在杨梅和其它环境要素中,有了残留,就有了生物富集。富集的生物在食物链传递作用下积少成多,积低毒成高毒;三是大多数杀虫剂缺乏选择性,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大量天敌,杀死的害虫被有益生物取食后导致天敌次生为害等连锁反应。因天敌减少造成害虫为害再猖獗,其结果导致各类天敌与病虫、杨梅与环境、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恶性循环。 [0004] 杨梅是裸果,果实外表毛糙,粘附力很强,污染物难以清洗,农药喷施到杨梅后从枝叶等部位转移和直接接触渗透到果实中,因此杨梅果实农药残留比有皮水果的危害性要大得多。吃杨梅嘴唇发泡,垃肚子等中毒亊件时有发生。
[0005] 杨梅生态调控是针对生态环境恶化,天敌减少,农残超标等严重问题而开展研究形所成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生物多样性培育,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体系构建,为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息条件,提高天敌控制病虫的能力,由天敌控制代替农药控制病虫害,实现果品无农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身体 建康,减少物化成本,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应。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杨梅生态调控技术,提高天敌控制病虫的能力,实现杨梅产品无农药残留,防止对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促进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0007] 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通过生态基础构建、生物多样性培育、天敌保护和天敌利用相互配合来构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体系,所述的生态基础构建具有以下特征:a.种植杨梅所选园地无污染,b.园地根据种植面积设置成若干小区,各小区面积小于30亩,相邻小区间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宽度为5-10米,c.种植密度为20-30株/亩,d.杨梅株间原植被保留15%-25%;所述的生物多样性培育由计划生草、种植有益作物和天敌培育三部分组成;所述的天敌保护是指不施用有损于天敌的物质,当病虫密度超过天敌控制能力时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诱杀害虫、三源(植物源、矿物源、生物源)农药防治四种措施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所述的天敌利用是指根据害虫种群的消长情况,在杨梅种植区适时培养或引入相应的天敌,将病虫危害率控制在经济损失阈值内,所述的经济损失阈值是指病虫危害的经济损失与农药防治所消耗的成本相同的值。
[0008] 所述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对新建园而言,实施内容与顺序为:(1)生态基础构建→(2)生物多样性培育→(3)病虫的天敌保护→(4)病虫的天敌利用→(5)返回到(1);对生态已遭破坏的已建园而言,实施内容与顺序为:(1)生物多样性培育→(2)生态环境修复→(3)病虫的天敌保护→(4)病虫的天敌利用→(5)生态基础构建→(6)返回到(1);对生态未遭破坏的已建园而言,实施内容与顺序为:(1)病虫的天敌保护→(2)病虫的天敌利用→(3)生态基础构建→(4)生物多样性培育→(5)返回到(1)。
[0009] 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划生草主要是指对自然生长的杂草根据改善园内小气候、抗拒自然灾害需要而进行间歇性生草,不需要生草时进人工割草,将割下的杂草覆盖到树冠地面,一年刈割覆盖3-4次;种植有益作物是指在园内和园地周边种植对某些害虫有驱避或引诱功能的植物,这些植物主要是指霍香蓟、鱼腥草、山苍子、酸枣、泡桐;所述的天敌培育是指创造优越的生态环境培育自然界原有的天敌,当原有天敌缺乏时通过引种放养益虫和益菌,将其布满园地,并保留适量病虫为天敌提供食物。 [0010] 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敌由有益动物类和有益微生物类构成,其中有益动物类是指鸟类、两栖类、蜻蜓、有益蜘蛛、草蛉、螳螂、瓢虫、寄生蜂、食虫椿象、食蚜虻、寄生蝇、病源线虫;有益微生物类是指寄生细菌、寄生真菌、寄生病毒。 [0011] 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防治是指枝干涂白和地面铺膜,其中枝干涂白为每年3-4次,涂白剂主要由石灰、硫磺、水、食盐组成,其重量配比为:石灰∶硫磺∶水∶食盐=1∶0.2∶3∶0.05;涂白剂中也可加入植物油或矿物油,加入量为每千克涂白剂中加入植物油或矿物油1-5ml;地面铺膜的主要目的是阻隔入土孵化或越冬害虫的通道,使害虫无法变态或无处越冬。
[0012] 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源农药防治是指用植物源、生物源和矿物源农药进行防治,方法如下:a.植物源农药:选用松碱合 剂,冬春季8-10倍液、夏秋季16-18倍液喷施防冶介壳虫类、黑胶粉虱和赤衣病;b.矿物源农药:选用石硫合剂,冬春季3-5波美度、夏秋季0.3-0.5波美度喷施,防治叶斑病、赤衣病和枝腐病等病害;c.生物源农药:选择苏云金杆菌防治卷叶蛾及其它蛾类害虫。
[0013] 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密度为24-27株/亩,最佳为26株/亩,株行距4.5m×5.5-6.0m。
[0014] 所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病虫危害率控制在8-12%,这一比例既不会导致经济损失,又给天敌提供适当的食物,病虫危害率控制优选为10%。 [0015] 上述的杨梅生态调控方法中,计划生草主要是指在树冠外围滴水线外或幼树离开滴水线50cm种植有益作物或让其自然长柴草,当间作物或柴草长到40cm左右高时进行刈割,将割下的嫩茎叶覆盖到树冠地面;种植的有益作物其防治的主要害虫分别为:霍香蓟对全爪螨有驱避功能,山苍子、鱼腥草对病菌有驱避功能,泡桐和酸枣对金龟子有引诱功能。
[0016] 上述病虫危害率的计算公式为:危害率=病虫危害数除总参数×100%。 [0017] 天敌由有益动物类和有益微生物类构成,下面对主要天敌进行详细说明: [0018] 鸟类:迁飞能力強,捕食范围广,食量大,食谱宽,一年四都能捕食。麻雀等一些鸟当捕食的害虫不足其食量时也会吃食谷物等农产品,对农业造成一定的为害,但它们捕食害虫的功远大于危害。
[0019] 蜻蜒:按体型大小分为蜻蜓、蜻蛉、豆娘,不论那一类都是益虫,它们除捕食蚊子外能大量捕食飞行害虫。每只一天捕食蚊虫110-340只,其它害虫24-76只,一生能捕食蚊虫5600-11000只,捕食其它害虫1000多只。
[0020] 两栖类动物:如青蛙是一种以各种昆虫为食的两栖动物。青蛙不分昼夜都会捕虫,但以夜间捕食更为频繁。青蛙捕食的昆虫以农业害虫占大多数,不论成虫、幼虫都能捕食。蛙类不仅捕食害虫的种类多,吃虫的数量也很大。据统计,一只黑斑蛙每天大约吃70多只害虫,1年按捕虫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1.5万只左右。1只泽蛙1天吃虫最多的可达266只。如按每天平均捕虫50只计算,1000只泽蛙,每天就可消灭害虫5万只。
[0021] 爬行类动物:如蜥蜥适应性广、行动敏捷、攻击力强、白天捕食等,这是青蛙、蟾蜍等所不能及的。每年从3月中、下旬开始,至10月中、下旬止,约有七个半月在田间活动。主要以昆虫和其它小动物为食,在农田中对粘虫、地老虎、蝼蛄、金针虫、拟地甲、叶蝉等农业害虫有很强的捕食能力。蜥蚚与一些鸟类相似、在捕食害虫同时也捕食蜘蛛类等有益生物。但其捕食害虫的种类和数量都远远超过益虫,因此同样要进行保护与利用。
[0022] 有益蜘蛛:蜘蛛属不完全变态,一生只经过卵、幼蛛、成蛛3个阶段。抗逆性很強,耐高、低温,忍饥饿,专食活体。雌蛛的寿命0.5-2年,最长的可达7年。每头雌蛛能产卵数百粒,最多达2000多粒,繁殖力很強。蜘蛛纲的动物只有全爪螨、始叶螨、锈壁虱、瘤壁虱等少数为害作物,大多数都是各种害虫的天敌。a捕食螨,德氏纯绥螨、尼氏钝绥螨、纽氏钝绥螨、长毛螨、盲走螨、沙田螨、细毛神芯螨、镰螯螨、甲螨等都是专门捕食全爪螨、始叶螨、锈壁虱、瘤壁虱等害螨的益螨,当害螨盛发时这些益螨也旺发,能有效地控制害螨的暴发。b圆蛛,圆蛛科的各种蜘蛛能在果树株间结成垂直大网,专门捕食蝶蛾、蚱蜢、蚱蝉、金龟子、蝽象等横向迁飞的害虫。c肖蛸蛛,肖蛸科的各种蜘蛛能在果树株间结成水平大网,专门捕捉垂直迁飞害虫。d卷 叶蛛、微蛛、球腹蛛,这些科的各种蜘蛛在叶片或枝间结成小网,捕食木虱、浮尘子、果蝇、粉虱、蚧壳虫等体形小的害虫。e地蛛、栉斑蛛科的各种蜘蛛穴居在土壤间隙,在土面结网,捕食地面害虫。f狼蛛、平腹蛛、隐石蛛科的各种不结网蜘蛛,以游猎捕食害虫。g蟹蛛、逍遥蛛、跳蛛、管巢蛛科的各种蜘蛛喜在果树枝叶间捕食害虫的卵和幼虫。逍遥蛛和跳蛛还深入人们的住房内捕食苍蝇、蚊虫、谷蛾及趋光性強的飞蛾等害虫。 [0023] 草蛉:我国各地常见的有大草蛉、丽草蛉、叶色草蛉、中华草蛉、普通草蛉等。每只草蛉成虫产卵300-1400粒,其繁殖速度赶超害虫之前。每条草蛉幼虫能捕食蚜虫600多头,同时对叶螨、叶蝉、蓟马、蚧壳类及蛾蝶类的卵和低龄幼虫,草蛉对大多数农作物害虫均有很妤的捕杀作用。
[0024] 螳螂:螳螂属昆虫纲,半变态。其卵成块产在枝条上,卵块称“螵蛸”,俗称”牛嗽乾”。分布很广,我国已发现的就有50多种,如薄翅螳螂体形稍小,长5cm左右,广腹螳螂体长6cm左右,中华螳螂体形最大,长达10cm左右。一年发生一代,广食性,捕食能力強,大至枯叶蛾、燕尾蛾,小至蚜虫、粉虱,有毒的刺蛾、茶毒蛾,有鞘翅的金龟子、象鼻虫等害虫都能捕食。
[0025] 瓢虫:分有益瓢虫和有害瓢虫,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盔帽,有光泽的为有益瓢虫,无光泽的为有害瓢虫。有益瓢虫有4000多种,按取食对象分为:a食蚜瓢虫,主要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多异瓢虫、龟文瓢虫、大斑显盾瓢虫、黑背小毛瓢虫。b食介壳虫瓢虫,主要有:大红瓢虫、澳洲瓢虫、黑缘瓢虫、红唇瓢虫、红环瓢虫、中华显循瓢虫、蒙古光瓢虫。c食螨瓢虫,主要有:襟毛瓢虫、连斑毛瓢虫、深点食瓢虫。e捕菌瓢虫,主要有:梵文菌瓢虫、素鞘瓢虫、白条菌瓢虫。
[0026] 寄生蜂:寄生蜂达400多种,产卵寄生于介壳虫等害虫体内,因种类不同寄生的特点不样,有寄生于成虫,有寄生于幼虫,也有寄生于地下害虫。食虫蝽象:主要有姬猎蝽科、猎蝽科、盲蝽科、山齿爪盲蝽科、黑肩绿肓蝽科、军配肓蝽科、长蝽科、蝽科,它们主要捕食蚜虫、叶螨、叶蝉、跳甲、象甲、木虱、蛾蝶、网蝽、卷叶蛾、蝽象、飞虱类的卵星毛虫、刺蛾、尺蠖等幼虫;
[0027] 寄生蝇:主要有金光小寄蝇、毛虫追寄蝇、卷叶蛾赛寄蝇、双斑撒寄蝇、条紋追寄蝇等20多个种系400多个种。寄生蝇能寄生蛾蝶类、蝇类等许多害虫,将卵产于3-5龄的大幼虫体内,很快孵化成蛆,在几秒钟内杀死害虫。有的产卵于茎叶上,让害虫吃食茎叶将卵带入体内致死。
[0028] 病源线虫:是一类专们寄生于潜伏在地下的蚱蝉、金龟子幼虫等昆虫的线虫,入侵害虫的体内后能迅速释放所携带的共生细菌,使害虫得败血症而迅速死亡。
[0029] 有益微生物:a寄生细菌,常用的有链霉菌、苏云金杆菌。b寄生真菌,常用的有白僵菌,黑僵菌、蚜霉菌。c寄生病毒,常用的核多角体寄生病毒、颗粒体寄生病毒、质多角体寄生病毒。这些有益微生物主要寄主是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害虫。 [0030] 当病虫暴发,超过天敌控制能力时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辅助技术结合,尽快将病虫密度恢复到天敌控制能力的范围内:
[0031] a.农业防治。剪除严重病虫枝,降低病虫密度;增加营养增強树势,提高杨梅抗病虫能力;疏除过密枝,增強通风透光度;清除地面病虫枝、叶、果烧毁或深埋,降低病虫基数。
[0032] b.物理防治。每年枝干涂白2-4次,保持枝干周年有涂白剂保护,防止病虫侵入。涂白剂主要由石灰、硫磺、水、食盐组成,其重量配比为:石灰∶硫磺∶水∶食盐=1∶0.2∶3∶0.05;涂白剂中也可加入植物油或矿物油,加入量为每千克涂白剂中加入植物油或矿物油1-5ml。此外,可以采用地面铺膜的方式,阻隔入土孵化或越冬害虫的通道,使害虫无法变态或无处越冬。
[0033] c.诱杀防治。在园内每隔50m左右设置一盏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在园内地面或树上每隔20m左右设置毒饵,利用害虫趋食性诱杀。
[0034] d.三源农药防治。三源农药是指植物源、矿物源、生物源农药。
[0035] 所术的植物源农药防治,是指选用松碱合剂,冬春季8-10倍液、夏秋季16-18倍液喷施防冶介壳虫类、黑胶粉虱和赤衣病等病虫;
[0036] 所述的矿物源农药防治,是指选用石硫合剂,冬春季3-5波美度、夏秋季0.3-0.5波美度喷施,防治叶斑病、赤衣病和枝腐病等病害;
[0037] 所述的生物源农药防治,是指选择苏云金杆菌防治卷叶蛾及其它蛾类等幼虫。 [0038] 上述杨梅生态调控方法,通过培育生物多样性,构建起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体系,为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息条件,提高天敌控制病虫的能力,由天敌代控制替化学农药使用,实现果品无农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身体建康,减少物化成本,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应,可有力地促进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0039]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1] 实施例1、生态基础构建
[0042] 园地选择在2km内无污染源,生态条件好,黄海标高海拔500m以下,坡度30度以下,土层深厚的壤土丘陵山坡地上,以北坡为宜;根据种植面积,大面积种植的园地要划分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小于30亩,各小区之间设置隔离带,隔离带宽度5-10米,隔离带种植对病虫有驱避功能的植物,也可用原植被植物培育而成。根据地形小区内杨梅种植可等距离水平设置,也可台地式设置。亩栽20-30株,其中,种植24-27株/亩效果更好,最佳为26株/亩,株行距4.5m×5.5-6.0m为宜;杨梅种植于公历3月挖穴,穴宽40m,深40m。选好良种壮苗,划断嫁接口尼龙,剪去上部1/3左右枝叶,将苗放入穴底,根系理直,复土敲实,复土要高,种后立即浇水覆盖;待杨梅长新梢后开始薄肥勤施,随树冠增大肥料加重。第二年开始每年扩穴两次,宽度超过树冠,三年内幼树每年施薄肥4-6次,初果树控制氮肥,盛果树控磷重钾,并认真搞好拉枝、摘心、抹芽、疏果等管理。
[0043] 实施例2、生物多样性培育
[0044] 生物多样性培育包括计划生草、天敌培育、种植益草等方式。详细介绍如下: [0045] 计划生草:除树盘内精细管理外,株间种植有益作物或让其自然长柴草,当植物长2
到40cm左右高时将其割倒覆盖到树盘中,每年刈割覆盖3-4次,树干周围30cm 内不宜盖得太厚;
[0046] 天敌培育:通过植物多样性培育促发动物多样性,通过温,光、水、气调控,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条件促进有益生物繁殖。当某种天敌缺泛时需到外地引种放养,让益虫和益菌布满园地;
[0047] 种植益草:园内及周边适当种植藿香蓟、鱼腥草、山苍子等对病虫有驱避功能的植物驱避病虫,种植对金龟子等有趋息性和趋食性的酸枣、泡桐,进行集中杀灭。 [0048] 实施例3、天敌保护
[0049] 天敌保护主要通过以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