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更换箱盒的白蚁站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80111143.2

文献号 : CN1018207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J·H·钦克

申请人 : 巴斯夫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更换箱盒,包括由防白蚁材料构成的大致管状的侧壁和内腔。该侧壁具有上端和敞开的下端。聚集部件与侧壁分开且可以大致邻近侧壁的下端至少部分地安置在侧壁的内腔内以至少部分地封闭侧壁的下端。该聚集部件构造成限定有至少一个开口,白蚁能通过该开口经过侧壁的下端进入侧壁的内腔。该聚集部件由白蚁可食用的材料构成。饵基与聚集部件分开并且在聚集部件和侧壁的上端中间设置在侧壁的内腔内。

权利要求 :

1.一种与用于探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一起使用的可更换箱盒,所述装置包括限定了内部空间的容器,所述内部空间的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将所述可更换箱盒接纳在其中,所述可更换箱盒包括:由防白蚁材料构成和包含内腔的大致管状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上端和敞开的下端,所述下端中具有开口;

聚集部件,所述聚集部件与所述侧壁分开,并且可以大致邻近所述侧壁的所述下端至少部分地安置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腔内以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侧壁的所述下端中的所述开口,所述聚集部件由白蚁可食用的材料构成;和饵基,所述饵基与所述聚集部件分开,并且在所述聚集部件和所述侧壁的所述上端中间设置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部件构造成限定有至少一个开口,白蚁能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饵基至少部分地由与构成所述聚集部件的白蚁可食用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饵基还包括对白蚁有毒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部件和所述饵基均至少部分地由含有纤维素的材料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部件至少部分地由经过热处理的木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饵基由所述聚集部件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具有用于将所述聚集部件支承在所述侧壁中的肩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所述肩部由环形的、向内延伸的凸缘限定,所述凸缘与所述侧壁的所述敞开的下端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具有第一直径的上部、安置在所述上部下面和具有第二直径的下部以及连接所述上部和所述下部的中部,所述下部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上部的所述第一直径,所述侧壁的所述肩部由所述中部限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换箱盒,其特征在于,盖可在所述侧壁的所述上端可移除地与所述侧壁接合以封闭所述侧壁的所述上端。

12.一种用于探测和控制白蚁的白蚁站,所述白蚁站包括:

限定了内部空间的容器;和

可更换箱盒,所述可更换箱盒包括:

由防白蚁材料构成和包含内腔的大致管状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上端和敞开的下端,所述下端中具有开口;

聚集部件,所述聚集部件与所述侧壁分开,并且可以大致邻近所述侧壁的所述下端至少部分地安置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腔内以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侧壁的所述下端中的所述开口,所述聚集部件由白蚁可食用的材料构成;和饵基,所述饵基与所述聚集部件分开,并且在所述聚集部件和所述侧壁的所述上端中间设置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部件构造成限定有至少一个开口,白蚁能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内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可更换箱盒分开的聚集基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基体和所述聚集部件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基体和所述聚集部件由经过热处理的木料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部件具有中心部和从所述中心部延伸的辐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饵基还包括对白蚁有毒的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饵基由所述聚集部件支承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腔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构造成安置在地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白蚁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构造成安置在地下。

22.一种与用于探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一起使用的可更换箱盒,所述装置包括限定了内部空间的容器,所述内部空间的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将所述可更换箱盒接纳在其中,所述可更换箱盒包括:由防白蚁材料构成并且包含内腔的大致管状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上端和敞开的下端,所述下端中具有开口;

封闭件,所述封闭件与所述侧壁分开,并且可以大致邻近所述侧壁的所述下端至少部分地安置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腔内以至少部分地封闭所述侧壁的所述下端中的所述开口,所述封闭件至少部分地由白蚁可食用的材料构成;和饵基,所述饵基与所述封闭件分开,并且在所述封闭件和所述侧壁的所述上端中间设置在所述侧壁的所述内腔内。

23.一种与用于探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一起使用的可更换箱盒,所述装置包括限定了内部空间的容器,所述内部空间的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将所述可更换箱盒接纳在其中,所述可更换箱盒包括:大致管状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上端、下端和位于所述上端和下端之间的内腔,所述下端中具有开口;

接纳在所述内腔中的多个片剂,所述片剂包括压缩的经提纯的纤维素粉末;

底部,所述底部封闭所述侧壁的所述下端中的所述开口,和至少部分地限定了其中的开口以允许白蚁进入所述内腔,所述底部由白蚁可食用的材料构成。

说明书 :

具有可更换箱盒的白蚁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监测和/或抑制白蚁侵害的白蚁站,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置到白蚁站中的箱盒。

背景技术

[0002] 许多害虫如地下白蚁对建筑结构或者其它包含木料或纤维素的结构、如树、栅栏立柱等构成威胁。特别地,尽管地下白蚁主要居住在土壤中且常常形成大的群体,但群体的成员通常在地上觅食,消耗由觅食的白蚁找到的食物,然后返回群体或巢穴地点并与它们的巢穴伙伴分享食物。白蚁在地上觅食时常常留下出没的痕迹,例如在外部表面上可见的白蚁穴道,或者在觅食基本于结构内部进行的情况下为在受侵害结构的外表面中可见的孔。
[0003] 已知用于监测和消除白蚁侵害的地下和地上控制装置或系统。地下装置通常包括向下置于土壤中的壳体,具有设置在壳体中的监测食物源,该食物源可由白蚁食用并设置成促使白蚁在壳体中进食。一旦所述监测食物源指示出主动进食,其便被更换为含有毒素(有毒物质)的可食用的饵基(诱饵基体,bait matrix),从而觅食的白蚁消耗一部分含有毒素的诱饵并将一部分含有毒素的诱饵带回巢穴,由此消除或抑制侵害。其它已知的地下装置具有与单独的含有毒素的诱饵一起设置在壳体中的聚集基体或其它引诱物,其中白蚁在进入壳体时找到聚集基体,这促使在壳体中的进一步觅食,从而白蚁找寻到和消耗含有毒素的诱饵。
[0004] 相比之下,地上白蚁控制装置或系统由站壳体和含有毒素的饵基构成。这些地上系统摈弃了任何监测阶段并为白蚁提供直接的途径来容易地进食有毒的诱饵物质。尽管通过将壳体向下置于土壤中可容易地将地下装置安设在期望位置,但地上白蚁站必须在特定的侵害位置安装在一结构或其它安装表面上,例如沿着白蚁穴道安装或安装在由觅食的白蚁在结构中形成的孔上。传统的地上白蚁站通常包括包含内部白蚁控制组成部分的某种形式的壳体,和延伸穿过形成在外板和内板或基板中的精确定位孔以将壳体固定在安装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紧固件。
[0005] 还常见的是,随着时间流逝,壳体的各种内部组成部分如含有毒素的饵基可能需要更换。在某些地上白蚁站中,整个站必须移除并在相同或相近的位置在安装表面上安装一个新的站。在另一种已知的白蚁站中,站的外盖可能要移除并在已有的站上叠置另一个站以提供附加的诱饵。在又一种地上型站中,饵基是装填在站中的松散物料,并且在需要附加的诱饵时其被压入站内的进食碎屑周围,或者必须在能加入附加的诱饵之前对站进行清洁。在这些已知的站中,进食地点通常受到干扰,这会导致白蚁完全放弃诱饵保持装置。
[0006] 通常,关于地下白蚁站,仅在已经与白蚁群体建立联系之后且白蚁从该站进食之后施加有毒的白蚁诱饵。这样做的原因包括使所使用的诱饵的量减到最小、如果有白蚁侵害的预期而将诱饵长时间留置在适当位置则诱饵可能会变质、使诱饵意外暴露给儿童和宠物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等等。因此,优选的是在监测该站时先以具有无毒介质的诱饵保持装置探测(是否有)白蚁。当探测到白蚁后,将有毒诱饵安置到壳体中。结果,必须周期性地(例如每一至三个月)检查这种系统,以确定白蚁是否在诱饵保持装置中活动。但是,为了实现这些,下饵系统必须处理多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使得下饵方法和/或系统不太可能进行下去。例如,当检查诱饵保持装置中的监测介质或诱饵时或者当添加或更换有毒诱饵时,进食站点通常被干扰。这可能导致白蚁完全放弃诱饵保持装置。
[0007] 所以,需要一种白蚁站,这种白蚁站允许探测白蚁和以一种方式下饵,在该方式下,白蚁从无毒诱饵继而进食有毒诱饵,或者以对进食地点的最少的干扰(如果有的话)来更换诱饵,并且该白蚁站使用简单。

发明内容

[0008] 一方面,提供一种与用于探测和控制白蚁的装置一起使用的可更换箱盒。该装置包括限定了内部空间的容器,所述内部空间的尺寸和形状设定成将该可更换箱盒接纳在其中。该可更换箱盒包括由防白蚁材料构成和包含内腔的大致管状的侧壁。该侧壁具有上端和敞开的下端。聚集部件与该侧壁分开,并且可以大致邻近该侧壁的下端至少部分地安置在该侧壁的内腔内以至少部分地封闭该侧壁的下端。聚集部件构造成限定有至少一个开口,白蚁能通过该开口经过侧壁的下端进入侧壁的内腔。聚集部件由白蚁可食用的材料构成。饵基与聚集部件分开并在聚集部件和侧壁上端中间设置在侧壁的内腔内。
[0009] 另一方面,一种用于探测和控制白蚁的白蚁站大致包括限定了内部空间的容器和可更换箱盒。该可更换箱盒具有由防白蚁材料构成的大致管状的侧壁和内腔。侧壁具有上端和敞开的下端。聚集部件与侧壁分开,并且可以大致邻近该侧壁的下端至少部分地安置在该侧壁的内腔内以至少部分地封闭该侧壁的下端。聚集部件构造成限定有至少一个开口,白蚁能通过该开口经过侧壁的下端进入侧壁的内腔。聚集部件由白蚁可食用的材料构成。饵基与聚集部件分开并在聚集部件和侧壁上端中间设置在侧壁的内腔内。

附图说明

[0010] 图1表示地上白蚁站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白蚁站的容器的盖示出为处于盖的关闭位置;
[0011] 图2表示与图1相似的白蚁站的透视图,其中白蚁站处于其贮备构型,具有设置在容器中的箱盒,容器的盖示出为处于打开位置;
[0012] 图3表示白蚁站容器的顶视图,其中容器盖处于其打开位置;
[0013] 图3A表示其侧视图,其中从容器移除了一通路突片;
[0014] 图3B其正视图,其中还从容器移除了另一通路突片;
[0015] 图3C是其顶视透视图;
[0016] 图4是图3中的容器的底视透视图;
[0017] 图5是白蚁站箱盒的正视图,其中箱盒从容器移除;
[0018] 图6是图5中白蚁站箱盒的分解透视图;
[0019] 图6A是与图6类似的视图,其中箱盒仅部分分解;
[0020] 图7是箱盒的保持器的顶视图,已省去了箱盒的封盖、聚集部件和饵基以示出保持器的内部构造;
[0021] 图8是箱盒保持器的底视图;
[0022] 图9是白蚁站处于其工作构型的侧视图,其中盖处于其关闭位置,容器的侧板和箱盒保持器的一部分及封盖被剖去,且从容器移除了通路突片;
[0023] 图10是沿在安装表面上延伸的白蚁穴道紧固在竖直安装表面上的白蚁站容器(移除了箱盒)的透视图;
[0024] 图11是图10中被圈起部分的放大顶视图;
[0025] 图12是沿图11中线12-12的平面截取的剖视图;
[0026] 图13是沿容器侧部设置的容器开口和通路突片的放大视图;
[0027] 图14是设置在容器角部的容器开口和通路突片的放大视图;
[0028] 图15是根据白蚁站第二实施例的白蚁站容器的顶视图,其中容器的盖处于其打开位置;
[0029] 图15A是其侧视图;
[0030] 图15B是其正视图;
[0031] 图16是地下白蚁站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白蚁站的容器的盖示出为处于盖的关闭位置;
[0032] 图17是图16中的白蚁站的分解透视图;
[0033] 图18是图16中的白蚁站的聚集基体的透视图;
[0034] 图19是图16中的白蚁站的箱盒的分解透视图;
[0035] 图20是箱盒的底视透视图;
[0036] 图21是箱盒的另一透视图;
[0037] 图22是图19中的箱盒的盖的透视图;
[0038] 图23是与白蚁站一起使用的箱盒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0039] 图24是图23中的箱盒的底视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现在参照附图,特别是图1,白蚁站的一个实施例总体以21表示,并且示出为地上白蚁站的在本文中被称作贮备构型的形式(例如,在最初封装时或在白蚁站的未使用时段)。本实施例的白蚁站21为地上白蚁站,因为其意图用在土地之上,例如固定在适当的地上安装表面上,包括但不仅限于土地上、大致水平的表面、倾斜表面或竖直安装表面(例如,房屋或建筑的内壁或外壁、树、栅栏立柱或支柱,等等)。白蚁站21大致包括总体以23表示的矩形箱状容器,该容器具有基板25(或在图1所示的取向下为底板,本文中被广义地称为容器的基体)、纵向相对的端板27、横向相对的侧板29和盖31(广义地,封闭件),它们一起限定容器的内部空间33(图3)。所示实施例的端板27和侧板29一起广义地限定了在本文中被称作容器23的侧部的部分。因此,应理解,容器23也可以是除矩形箱状以外的形状,例如筒状(将具有大致环形的侧部)或其它适当形状,只要基板25、侧板和盖31被配置和安排为共同定义容器的内部空间33即可。
[0041] 基板25适当地具有外表面35(图4)和内表面37(图3),外表面35面向白蚁站安装的安装表面M(图10),内表面37(图3)面向容器的内部且部分地限定内部空间33。所示的基板25为矩形的,并且适于为大致平坦的或平面的,使得在安装白蚁站21后基本上基板的整个外表面35与安装表面M成相对和靠接的关系。然而,应理解,基板25也可为除大致平坦的或平面的以外的形状,例如具有凹的、凸的或其它非平面的构型,使得并非基板的整个外表面35都靠接着安装表面,这也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所示的端板27和侧板29也是大致平坦的或平面的,且定向成大致垂直于基板25。或者,端板27和/或侧板29也可以不垂直于基板25,而是例如相对于基板25向外倾斜或向内倾斜,并且也可以不是平坦的或平面的。还可以设想,端板27和/或侧板29可以是弯曲的,例如凹的或凸的或其它非平面构型。在一个适当的实施例中,容器23可由不会被白蚁优先食用的耐久性材料构成,例如丙烯酸或高强度塑料。在另一个适当的实施例中,容器23可由不会被白蚁优先食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构成,例如由有机材料派生出的生物聚合物。在一个特别适当的实施例中,容器23是基本上不透光的,尽管应理解该容器也可以是大致半透明的或甚至是透明的。
[0042] 特别参照图3、4和10,基板25被更适当地构造成允许基板本身(及由此白蚁站容器23)安装在期望的安装表面M上。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在基板25中与基板的外围边缘41(图4)(基板的“外围边缘”被限定为基板与侧部如端板27和侧板29的交会部)成隔开关系地、即在外围边缘41之内地形成有至少一个且更适当地为多个开口39。如从图11中可最佳地看到,所示的开口39均具有大致为加号或十字的形状(即,由相交的长形槽构成)。但是,也可以设想这些开口39也可为任意形状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还可以设想,开口39不必全都具有相同形状。在所示实施例的基板25中形成有十一个这样的开口39,其中开口之一居中(在纵向和横向两者上)设置在基板中。尽管所有十一个开口39之间的间距是不均匀的,但应理解开口之间的间距也可以是均匀的。还应理解,在基板25上可形成多于或少于十一个的开口39,包括单个开口。此外,在基板25中存在多个开口39的情况下(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那样),开口的图案或布置也可以不是如图3和4所示的那样。
[0043] 这些基板开口39用于利用部分地延伸穿过所述开口并进入安装表面中的适当紧固件如螺旋紧固件43(图10)将基板25(及由此容器23)安装在安装表面M上。如图11所示,每个开口39在平面尺寸(例如,长度和宽度,或者在开口为圆形的情况下为直径)上被适当地设定成显著大于紧固件43的轴杆的截面,使得紧固件可沿较大的紧固件位置范围延伸穿过所述开口。术语“紧固件位置范围”在本文中的含义为可供紧固件43沿特定方向设置在开口39内的开口空间的长度。在一个适当的实施例中,例如,由开口39提供的紧固件位置范围是紧固件的轴杆(即,在将基板紧固在安装表面上时延伸穿过所述开口的部分)的最大直径的至少约两倍,更适当地为最大直径的至少约三倍,甚至更适当地为最大直径的至少约4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由开口39提供的紧固件位置范围在紧固件的轴杆的最大直径的约2倍至约6倍的范围内,更适当地在紧固件的轴杆的最大直径的约3倍至约6倍的范围内,甚至更适当地在约4倍至约6倍的范围内。在另一示例中,由图11所示的开口39和紧固件43提供的紧固件位置范围至少为约0.25英寸(约6.35mm),更适当地在约0.25英寸至约1.25英寸的范围内。
[0044] 在基板25上设置多个这样的开口39允许将基板(及由此白蚁站21)布置在安装表面M上的期望位置,例如以所述开口中的一个或多个设置在由白蚁在安装表面中形成的开口(未示出)上方,同时在安装表面的更稳固(例如,较少受损)或更强固的部段提供充足的、可供紧固件43延伸穿过基板进入安装表面的附加开口。因此,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开口39的数量超过用于将基板紧固在安装表面M上的紧固件的数量至少一个。开口39还允许通过使紧固件43穿过容器23的单个结构部件即基板25(与其多个部件相对而言)而将白蚁站21固定在安装表面M上。例如,容器23的盖31上没有开口(而在传统设计的情况下会要使用这些开口),因为安装紧固件不必延伸穿过该盖。这样的布置更易于可视地将白蚁站21、尤其是基板25安置在安装表面M上的期望位置,还允许在白蚁站保持安装在安装表面上的同时打开和关闭盖31,尤其是不必拧松或移除安装紧固件。
[0045] 基板25中的开口39还为白蚁经基板25进入和离开容器23的内部空间33提供了多个进入点。为此,如图12所示,基板在开口39处从基板外表面35到其内表面37被大致斜切,或向外渐缩(例如,平面尺寸扩大),使得渐缩部用作进入容器23的内部空间33的进入斜坡45,从而减小或尽量减小进入容器的白蚁所遇到的间断。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渐缩开口39限定一斜坡45,该斜坡45从基板25的外表面35到内表面37以约15至约60度、更适当地为约45度的角度倾斜。
[0046] 在所示的容器23的端板27和侧板29(即广义地为侧部)中绕容器的外围以彼此隔开的关系形成有外围(即,侧部进入)开口47。更适当地,这些外围开口47从相应的端板27和侧板29延伸至基板25(即,延伸到端板和侧板与基板交会的角部),以允许白蚁例如沿着沿安装表面M形成的白蚁穴道(图10)从容器23的侧部而非从基板的后方(即,并非通过形成在基板中的开口39)进入其内部空间33。在一个特别适当的实施例中,形成在端板27和侧板29中的外围开口47延续到基板25中,使得穿过外围开口的白蚁在与容器接触(即,与基板接触)之前在容器23的内部空间33内进一步分布。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外围开口47并不一定要延伸到基板25中。也可以设想,基板25在外围开口47与基板接触的地方可例如以与形成在基板中的渐缩开口39类似的方式被斜切或渐缩。
[0047] 如从图3和4中可最佳地看到,形成在一个端板27中的外围开口47与相对的端板上的相应外围开口对齐,形成在一个侧板29中的外围开口与相对的侧板上的相应外围开口对齐。形成在容器23的侧部(例如,端板27和侧板29)中的外围开口47允许白蚁站21例如通过断开白蚁穴道T并使基板25在穴道的与一个或多个外围开口对齐的断开部分内靠置在安装表面M上而沿穴道T安装在安装表面M上,如图10所示。应理解,设置在容器23中的外围开口47的数量可以多于或少于所示容器23中的数量,包括只有单个外围开口的情况,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48] 在所示实施例中(如在图4中最佳地示出),外围开口47至少部分地由相应的通路封闭件50关闭,封闭件50可从容器移除以提供穿过外围开口的通路。这允许容器除了与图10所示的白蚁穴道对齐的那些外围开口47处之外绕其外围被大致密封。尤其参照图13(示出沿白蚁站21的侧部设置的一个通路封闭件50)和图14(示出设置在白蚁站的角部的一个通路封闭件),所示的通路封闭件50在外围开口47处被可移除地连接、更适当地为被可破碎或可断裂地连接到容器23,使得封闭件可从容器被移除(例如手动或利用适当的冲裁工具、钳子、螺丝起子或其它适当的工具)以提供到容器的内部空间的通道。例如,在图13和14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路封闭件50在相应的外围开口47处以三个连接幅片52被可破碎地连接到容器23。通路封闭件50的截面大致为L型,具有封闭外围开口的位于容器
23侧部中的部分的直立部54和封闭外围开口的位于容器基板25中的部分的基部56。在一个特别适当的实施例中,通路封闭件50与容器23形成为一体(例如,作为容器23的一部分模制而成)。
[0049] 然而,可以设想,通路封闭件50可以在外围开口47处与容器分开地形成或可移除地连接到容器,例如通过热焊接、粘合剂或其它适当的连接技术,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还应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路封闭件50可重新紧固地连接到容器23(例如,通过粘合剂、钩和环紧固件或其它适当的机械紧固件),从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白蚁站21可以被重新配置和重新使用以处理不同的白蚁穴道或其它侵害。
[0050] 在另一适当的实施例中,如图15、15A和15B所示,从容器23中省去了通路封闭件50。
[0051] 在基板25的内表面37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起的间隔元件(例如,图3所示的凸块49,肋、突起或其它适当的定位元件),它们从基板的平面伸出到容器23的内部空间33中。特别地,间隔元件49与容器23的基板25一体地形成(例如,在所述实施例中为模制)。但是,这些间隔元件49也可以与基板25分开地形成且例如通过粘合剂、焊接或其它适当的固定技术固定到基板25的内表面37上,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应理解,这些间隔元件49也可以省略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52] 回到图1,盖31(广义地,容器23的封闭件)可在关闭位置(图1)和打开位置(图2)之间被适当地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可接触到容器23的内部空间33。更具体地,所示的盖31铰接在容器的外围侧壁上(例如,如在所示实施例中那样铰接在容器侧板29之一上,或铰接在端板27之一上),以相对于容器、更适当地为相对于基板25在盖的关闭和打开位置之间作铰接运动。例如,如从图3A可见,盖31能以“活动铰接”的方式与侧板29铰接,在所述“活动铰接”中,盖沿着减薄的或经划刻的连接幅片53与侧板一体地形成(例如,模制),连接幅片53足够柔性以允许盖相对于侧板做铰接运动。应理解,盖31也可以与端板
27和侧板29分开地形成且通过适当的铰接机构(未示出)机械地铰接到端板27和侧板
29,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参照图3,设置有一传统的闩锁和卡扣结构(例如,如在所示实施例中那样,在盖3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闩锁部件55,在容器23的侧板29和/或端板27上设置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卡扣件57,反之亦然),用于将盖可松脱地固定在其关闭位置。
[0053]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想,盖31也可与容器23的其余部分分开地形成,并且可以整体置于容器的其余部分上或从容器的其余部分移除。应理解,可使用除闩锁和卡扣结构以外的其它任何适当的可松脱固定结构,以将盖31可松脱地固定在其关闭位置,上述方式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尽管在本文所示的实施例中容器23的侧部(即,端板27和侧板29)被固定到基板25(更适当地为与基板25一体地形成),但可以设想,所述侧部也可固定到盖31且铰接到基板25而与盖一起在其关闭和打开位置之间定位,以提供到容器的内部空间33的通路。
[0054] 箱盒51被适当地设定尺寸和构造成至少部分地安置于容器23内,更适当地为在容器盖31位于关闭位置时整个都位于容器的内部空间33内。尤其参照图6,箱盒51包括白蚁站21的一个或多个的内部组成部分,且在所示实施例中为白蚁站21的所有内部组成部分。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箱盒51包括聚集部件(总体以61表示)、与聚集部件分开的至少一个饵基(总体以63表示)和一保持器(总体以65表示),该保持器用于将聚集部件、饵基和保持器保持为组装状态以作为单个单元插入容器23中和/或从容器23移除。然而,应理解,箱盒51也可包括保持器65和仅聚集部件61或仅饵基63,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以设想,从箱盒51省略的组成部分可以其它方式与箱盒51分开地安置在容器23的内部空间33内,或者可以设置在容器的外部,或者可以完全省略。
[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聚集部件61包括引诱物,更适当地为在本文中所称的非物理性引诱物。“非物理性”引诱物在本文中的含义为不需要与白蚁物理接触(直接接触)来诱发觅食的的引诱物。例如,在一个特别适当的实施例中,非物理性引诱物包括已在升高的温度下、例如至少约150摄氏度(华氏302度)、更适当地在约150摄氏度和215摄氏度(华氏420度)之间经过热处理的木料。
[0056] 木料是被发现作为木质植被(例如,树和灌木)的茎干的主要成分的一种有机材料。干木料由被木质素(以干重量计,约25%至约30%)保持在一起的纤维素(以干重量计,约40%至约50%)和半纤维素(以干重量计,约20%至约30%)的纤维构成。木料还包括提取物,这些提取物是能用溶剂来提取的化合物,且分子量常常小于500克/摩尔。一般地,这些提取物构成木料组分的约2%至约8%(干重量)。
[0057] 纤维素是木料中最丰富的组成部分且在赋予木料其机械强度方面起主要作用。纤维素的分子由β(1->4)键联结以形成长的线性链的β-D-葡萄糖构成,且分子量的范围从数千到好几百万克/摩尔。纤维素中的分子链形成原纤丝或胶束。胶束与定向为相同方向的纤维素纤丝对齐并且紧紧地挤塞在一起。纤维素原纤丝与半纤维素和其间的胶质并行地一起分层以形成微纤丝。当微纤丝聚集为较大的束且在该结构中充满木质素时,便产生纤丝,其继而形成木纤维。
[0058] 半纤维素占干重量的约20%至约30%。半纤维素分子的平均分子量小于纤维素分子,在约10,000克/摩尔至约30,000克/摩尔的范围内。半纤维素的成分在硬木(即,橡木、桃花心木)和软木(如松木、雪松木)之间变化。硬木的半纤维素主要是葡糖醛酸木聚糖(约15%至约30%)和少量的葡甘露聚糖(约2%至约5%)。软木的半纤维素主要由半乳葡甘露聚糖(约20%)和少量的阿拉伯葡糖醛酸木聚糖(约5%至约10%)构成。
[0059] 在木料中还发现有胶质和淀粉,但通常量少,均小于约1%。胶质在结构上类似于半纤维素,在胞间层、初生胞壁和具缘纹孔的环面上被发现,还有少量存在于原纤结构中。淀粉可在用作活树木的营养储备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发现,并且其由淀粉酶和支链淀粉构成。
[0060] 木质素是在构型上有很多变化的非晶态聚合物。木质素常常被看作是木结构的胶。木质素结构的构架基于三种类型的苯基丙烷单元:愈创木基、紫丁香基和p-羟苯基。软木主要由愈创木基单元和一定量的p-羟苯基单元构成。相比之下,硬木木质素由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单元构成。
[0061] 当木料被干燥时,构成木料结构的这些化学化合物经历各种变化。特别地,根据本文的一个实施例,聚集部件61包括在约150摄氏度(华氏302度)和约215摄氏度(华氏420度)之间的升高温度下被干燥的木料,在所述温度下这些化学变化与在更低温度范围如低于约150摄氏度(华氏302度)下干燥所产生的化学变化不同。在本文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聚集部件61包括在约185摄氏度(华氏365度)和约215摄氏度(华氏420度)之间的升高温度下被干燥的木料。特别地,据认为,经过热处理的木料将经历会影响木料中用于空气的可用空间以及湿度的变化。特别地,木料的孔隙度和透过性改变。孔隙度限定了空隙空间的体积分数在固体中的比率。透过性限定了流体透过多孔体的扩散率。
[0062] 据认为,在经过这种处理后,孔隙度会增大,因为未强力联结在木料结构上的液体和其它化合物随着木料的加热(例如通过蒸发)被除去。单独来看,该变化将表明这种经过热处理的木料将比未经处理的木料更吸湿,因为在木料内存在更多可用空间。但是该结论忽略了经处理的木料在透过性方面也会发生变化。在细胞和/或空隙能彼此互连之处存在透过性。例如,对于硬木而言,导管间纹孔(intervessel pitting)会在膜中产生开口,从而可改善透过性。但是据认为,在经过这种热处理后,这些膜可能会被堵塞或包壳。这种堵塞降低总体透过性。此外,所述纹孔可能还会出气,从而木料具有封闭细胞结构,这又会降低总体透过性。还认为,这种热处理会在经过热处理的木料内引起相邻微原纤维的显著隔断。而对于活的或未经热处理的木料,这些相邻微原纤维会提供用于经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的正常跨层维管流将液体输送通过木料的结构。由于它们的分离,在木料中会产生阻碍液体流动的隔断,从而降低吸湿性(即,增大疏水性)。还认为,在热处理温度下产生的增加的木料收缩会增大相邻木质部组织细胞和相邻韧皮部组织细胞(即,维管细胞)的分离,从而抑制液体通过组织细胞的正常路径。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那样,这些变化取决于木料的起始孔隙度、透过性和密度,但是据认为这些变化一般适用于许多木料种类。此外,这种热处理过程也可能对木料的结构和性质引起此处未提及的其它变化而不会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0063] 除了吸湿性和疏水性方面的变化之外,以这种方式被热处理的木料还包括与通常联结在木料中的纤维素材料上的其它化学化合物有关的变化。尽管不属于特定的理论,但是据认为,作为热处理过程的一部分,通常将这些化学化合物(例如,挥发性、半挥发性和可天然提取的化合物(例如芳族化合物),例如尤其从丹宁、萜烯和油派生出的化合物)联结到木料纤维素的联结被打断,从而与传统的木料腐烂相比允许化合物更容易地从木料运动和进入木料周围的区域(例如,土壤)。这样,这些化学化合物可从木料提取或释放以及更容易地散布出来,从而将白蚁吸引到木料。
[0064] 以这种方式对木料热处理一般进行如下。首先,木料被干燥以从木料除去大部分的液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干燥过程在约110摄氏度(华氏230度)至约175摄氏度(华氏345度)的范围内进行。然后经干燥的木料被加热至和维持在一升高的温度,例如在约150摄氏度(华氏302度)和约215摄氏度(华氏420度)之间,更适当地在约185摄氏度(华氏365度)和约215摄氏度(华氏420度)之间。可想到,在其它实施例中,木料被热处理的所述升高的温度可超过215摄氏度(华氏420度),只要温度保持在木料样品的点燃温度以下以抑制经处理木料的烧焦或燃烧即可。经处理的木料被适当地维持在该温度达足以引起上述变化的时间。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木料被维持在所述升高的温度约两小时到约三小时之间。然后被干燥的木料通过适当的冷却方式如空冷、液冷或其它已知方法被冷却。
[0065]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被干燥的经热处理的木料然后可部分地被再水化(补水)以将纤维素材料的液体含量增加到约1%至约18%之间的水平。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经热处理的木料可部分地被再水化到约1%至约10%之间的水平。在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被干燥的木料可部分地被再水化到约2%至约10%之间的水平。但是,应理解,经热处理的木料不必一定部分地被再水化,从而被干燥木料中的液体含量小于约1%,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66] 实验
[0067] 在该实验中,对根据一个适当实施例被热处理的白杨木料和用传统方式处理的白杨木料的样品进行评价以确定这些木料样品之间的北美散白蚁(Reticulitermues flavipes)进食偏好。
[0068] 被热处理的木料被加工处理如下。木料被切割为普通的板尺寸,例如标准的2×4厚板(即,截面为约38毫米(1.5英寸)乘以约89毫米(3.5英寸))。然后木料被置于窑炉或高温/高压器皿中。器皿内的温度被快速升高至约100摄氏度(华氏212度)并被保持,直到木料均匀达到大约0%的含湿量。然后温度被稳定地升高到和维持在约185摄氏度(华氏365度)约120至180分钟的时间。在干燥后,木料的温度降低到约80摄氏度(华氏176度)至约90摄氏度(华氏194度)之间。在冷却期间使用蒸汽喷雾来降低木料的温度并将木料的含湿量增大到2%至约10%之间。整个加热和冷却过程要大约36个小时来完成。
[0069] 用传统方式处理的白杨木料在窑炉中以约85摄氏度(华氏185度)至约90摄氏度(华氏195度)之间的温度下被干燥约五至六天。在干燥后,用传统方式处理的白杨木料冷却至环境温度。
[0070] 所述实验利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实验室生物测定两者来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关联(association)和/或消耗在上述两种木料样品之间确定偏好。对于选择性实验室生物测定,将300只白蚁与按重量计20克(0.7盎司)湿度为12%的沙子添加到皮氏培养皿中,其中位于皮氏培养皿的相应的相对半部中的两种木料部分的平均重量都为大约4克(0.141盎司)。白蚁被置于所述木料部分之间并且可运动和消耗它们偏好的木料。在31天后,计算各片木料上或附近的白蚁数量。此外,将白蚁从木料移除并称量木料以确定消耗量。用十七组300只白蚁和新的木料样品重复该选择性试验十七次。
[0071] 对于非选择性生物测定,将300只白蚁与按重量计20克(0.7盎司)湿度为12%的沙子添加到皮氏培养皿中,其中一种木料样品部分的平均重量为大约4克(0.141盎司)。白蚁被置于所述木料部分对面并且可在试验腔中自由运动和消耗该木料。在31天后,将白蚁从该木料移除并称量该木料以确定消耗量。对于两种不同木料样品(经热处理的和用传统方式处理的)的每一种都用五组300只白蚁和新的木料样品重复该选择性试验五次。
[0072] 对于选择性生物测定中的消耗,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木料实现了每克白蚁每天19.0毫克(每盎司白蚁每天19.0毫盎司)的平均消耗率,十七次选择性试验的标准偏差为2.9。相比之下,用传统方式处理的木料实现了每克白蚁每天15.1毫克(每盎司白蚁每天15.1毫盎司)的消耗率,十七次选择性试验的标准偏差为5.0。在非选择性生物测定中,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木料实现了每克白蚁每天42.4毫克(每盎司白蚁每天42.4毫盎司)的消耗率,五次非选择性试验的标准偏差为1.6。相比之下,用传统方式处理的木料实现了每克白蚁每天37.5毫克(每盎司白蚁每天37.5毫盎司)的消耗率,五次非选择性试验的标准偏差为5.6。这样,对于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生物测定两者,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木料都比用传统方式处理的木料实现了更高的消耗率。
[0073] 此外,当考虑关联而非消耗时,在十七次选择性生物测定试验中位于包括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木料的皮氏培养皿半部中的白蚁的平均数量为183,标准偏差为34。相比之下,位于包括用传统方式处理的木料的皮氏培养皿另一半部中的白蚁的平均数量为
72,标准偏差为40。在每次实验所包括的300只白蚁之中,平均有47只在实验中死去。即使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木料比用传统方式处理的木料干得多、具有更少的内部含湿量,也会产生这种结果。这非常出人意料地表明,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木料的降低的含湿量不会阻碍白蚁进食该木料,甚至更出人意料地,由于该木料的物理和/或化学特性,它会吸引更多的白蚁。与用传统方式处理的木料相比,该研究中的白蚁对于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木料表现出明显更高的吸引力或偏好。
[0074] 鉴于上述实验,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木料的增加的非物理性吸引力和关联偏好可显著增强包括这种木料的白蚁监测和/或引诱站的功效。作为一个更特殊的例子,所示的聚集部件61包括如上所述已在升高的温度下被热处理的实体木料块67。尽管如此,应理解,制成聚集部件61的被热处理的木料也可制成为覆盖物形式、粉末形式或其它适当形式。聚集部件61还适当地没有毒素。例如,上述经热处理的木料不具有添加的或天然的毒素。
[0075]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设想聚集部件61也可包括无毒的物理性引诱物,即一旦与白蚁接触便会促使白蚁进一步觅食的引诱物。这些物理性引诱物的适当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纸、纸板、木料(例如,除如上所述的已被热处理的木料以外的)和其它纤维素材料。此外,可单独地或结合糖(即,木糖、甘露糖、半乳糖)使用琼脂基体和/或使用经提纯的纤维素材料作为聚集部件61以利用其含湿量和/或进食引诱物来引诱白蚁。
[0076] 饵基63适当地包括无毒的引诱物,并且可以具有或可以不具有用于消除或抑制白蚁侵害的毒素。作为一个例子,所示的饵基63包括被压缩成一个或多个片剂69的经提纯的纤维素粉末。在没有毒素添加到饵基63的情况下,饵基可适当地用于监测白蚁站21的区域内白蚁的存在。如果有毒素添加到饵基63,则毒素适当地为一种或多种延迟起作用型的毒素,或者为昆虫生长调节剂、病原体或代谢抑制物。在共同转让的名称为“白蚁诱饵成分和方法”的美国专利No.6,416,752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有毒饵基61,该专利的全部公开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应理解,也可使用其它适当的已知监测和/或有毒饵基材料和/或成分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在所示实施例中,在箱盒51中使用四个这样的有毒饵基片剂69。但是可设想,也可使用任意数量的饵基、包括单个饵基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77] 所示的箱盒保持器65包括杯部71,该杯部被大体构造成一对筒形杯73(例如,每个筒形杯都具有封闭端部75、敞开端部77和在它们之间延伸的侧壁79),这一对筒形杯具有交迭的部段,从而所述杯部限定大体为8字形的饵基凹腔81。凹腔81被适当地设定尺寸和构造成将饵基63至少接纳、更适当地为接纳和保持在其中,更适当地为将所示的圆形片剂69中的一个或多个接纳和保持在其中。例如,图6和7的数字8形状的凹腔81适于能够在其中接纳和保持至少两个以并排关系布置(例如,在限定所述凹腔的每个大致筒形的杯73中都有一个)的圆形饵基片剂69,并且更适当地被设定尺寸(例如,设定深度)以在每个杯中接纳叠置的一对片剂,其中最上方的饵基片剂的暴露表面与杯的敞开端部77大致齐平。但是,应理解,凹腔81也可不成形为如图7所示的形状,设置在凹腔中的片剂69或其它饵基也可成形为除圆形之外的其它形状,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可设想,箱盒保持器65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分开的凹腔,而不是图7所示的单个凹腔81。
[0078] 沿每个杯侧壁79的内表面在纵长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突出部,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为肋83的形式,所述多个突出部在由大致筒形的杯73形成的凹腔81的内部侧向延伸。例如,图6和7所示的肋83从杯73的封闭端部75沿纵长方向延伸到其敞开端部77,并从杯侧壁79的内表面向内充分延伸以提供饵基片剂69在凹腔81内的干涉或摩擦配合,以将片剂可靠地保持在凹腔内。尽管如此,应理解,肋83不必从杯73的封闭端部75全长地延伸到敞开端部77,这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设想,也可使用更多或更少数量的肋83或其它适当的突出部来将饵基61保持在箱盒保持器凹腔81中。在每个杯73的封闭端部75在杯部7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块85(图6和7)形式的隔开元件,它们延伸到相应的凹腔81中。隔开元件85将片剂69与杯73的封闭端部75隔开以允许白蚁在它们之间在凹腔81内移动。在一个特别适当的实施例中,隔开元件85由形成在每个杯73的封闭端部
75的外表面中的相应孔穴87(图8)来提供。这些孔穴87被构造和布置成接纳从基板25的内表面37伸出的间隔元件49,以允许在白蚁站21的贮备构型下箱盒可充分地安设在容器23中,使得容器的盖能关闭。
[0079] 仍参照图6和7,箱盒保持器65还具有大致矩形的托盘部91,该托盘部与箱盒保持器的杯部71形成为一体并绕杯部71延伸,以将聚集部件61接纳、更适当地为接纳和保持在箱盒保持器中。所示的托盘部91的支承板93(例如,底部)(托盘部91还包括限定托盘部深度的外围侧壁95)适当地在纵长方向上与大致筒形的杯73的敞开端部77隔开,使得由托盘部保持的聚集部件61至少部分地围绕设置有饵基63的杯。但是,可设想,托盘部91的支承板93也可位于杯73的封闭端部75和敞开端部77之间的几乎任何位置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在一个特别适当的实施例中,聚集部件61和保持器65的托盘部91相对于彼此的尺寸被设定成提供聚集部件在托盘部中的干涉或摩擦配合,由此将聚集部件保持在保持器中。如从图6中可最佳地看到,限定了所示实施例的聚集部件61的经热处理的木料块67大体为矩形,并且具有中央开口97,使得木料块在安设于保持器65的托盘部91中时在杯的敞开端部77附近围绕杯部71的杯73,同时使饵基片剂69在中央露出。
[0080] 适当的间隔结构设置成在本文所称的白蚁站21的工作构型(图9)下将聚集部件61的至少一部分与基板25隔开,以允许白蚁容易地在聚集部件和基板之间移动。例如,在图6的所示实施例中,所述间隔结构包括四个固定在经热处理的木料块67上、更特别地与木料块67形成为一体的隔开元件99。应理解,也可设置多于或少于四个的所示隔开元件
99。所述间隔结构也可形成在聚集部件61中,例如形成在木料块67的外表面中的沟、槽或其它空隙,使得在白蚁站21的工作构型下并非木料块的整个外表面(例如,除在设置有沟等的地方)都靠置在基板25上。在其它可想到的实施例中,适当的间隔结构可在白蚁站21的工作构型下与聚集部件61接触的一个或多个位置处与基板25的内表面37形成为一体,或者与其分开地形成并安装在其上。尽管不那么优选,但也应理解,其它适当的间隔结构也可被形成以及保持与箱盒51和容器23两者分开,并在容器中设置在它们之间,以将聚集部件61的至少一部分与基板隔开。
[0081] 如从图9中可最佳地看到,所述间隔结构(例如,所示实施例中的隔开元件99)将聚集部件61的外表面(在白蚁站21的工作构型下面向基板25的内表面37)隔开足以允许白蚁在聚集部件和基板之间自由移动(即,不必穿过聚集部件觅食)的距离。更适当地,聚集部件61和基板25之间的间距使得白蚁的触角在白蚁移动通过聚集部件时能保持与聚集部件接触。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隔结构可将聚集部件61与基板25隔开约0.20cm至约0.6cm的距离。基板25上的间隔元件49适当地将饵基63(例如,片剂69)与基板隔开以允许白蚁在基板和饵基之间移动。
[0082] 如从图1和6中可最佳地看到,箱盒51能可选地包括封盖101,该封盖适于可松脱地固定到聚集部件61和/或箱盒保持器65,更适当地固定到箱盒保持器的托盘部91的外围侧壁95,以限定箱盒的设置聚集部件和饵基63的内部空间而减少它们向空气和其它环境状况的暴露。但是,应理解,也可从箱盒51上省去封盖101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83] 再次参照图1和2,在白蚁站21的贮备构型下,箱盒51设置在容器23的内部空间33内,其中箱盒保持器杯73的封闭端部75的外表面面向基板25的内表面37,使得箱盒杯部孔穴81接纳基板间隔元件49以将箱盒定位在容器内。由此在这种构型下箱盒51的封盖101面向容器23的盖31而盖处于其关闭位置。为了将白蚁站21安装在期望的安装表面M上,将容器盖31移动到其打开位置以提供到容器23的内部空间33的通路,并将箱盒
51从容器移除。在如图10所示盖31打开且箱盒51移除的情况下,将基板25的外表面35置于安装表面M上,并使用适当的紧固件43(即,延伸穿过基板开口39)将基板(及由此容器23)固定在安装表面上。如果还要将箱盒51贮备在白蚁站21的贮备构型,则将其以规定的取向简单地放回容器23中,并将盖31重新固定在其关闭位置。
[0084] 为了使用白蚁站21来监测和/或处理白蚁侵害,将盖31打开并将箱盒51从容器23移除。将箱盒封盖101(如果有的话)从箱盒51移除以露出聚集部件61和饵基片剂69。
将箱盒51从敞开端部开始重新插入容器23中,使得如图9所示,聚集部件61现在面向基板25并且由隔开元件99(广义地,间隔结构)与基板另外隔开,且饵基片剂69由间隔元件
49与基板隔开。然后将盖31固定在其关闭位置以将箱盒51完全封闭在容器23中,从而限定白蚁站21的工作构型。聚集部件61(例如,所示实施例中的经热处理的木料块67)、饵基63(例如,饵基片剂69)和箱盒保持器65被相对于彼此设定尺寸和构造成,使得在白蚁站的工作构型下,聚集部件比饵基离基板25更近,并且还比饵基在横向和纵向两者上离形成在端板27和侧板29中的外围开口47都更近。
[0085] 在工作时,对于构造为处于其工作构型的白蚁站21,随着白蚁从容器23外部接近基板25(或从基板后面,或从容器的侧部),它们经形成在基板中的开口39或经形成在端板27和/或侧部29中的移除了相应通路板的外围开口47快速进入。聚集部件61相对于饵基63的安设和布置(即,比饵基离基板25、端板27和侧板29更近)使得白蚁在进入容器的内部空间33后首先遇到聚集部件。在聚集部件61为非物理性引诱物、如前述经热处理的木料块67的情况下,白蚁甚至会被聚集部件引诱或吸引到白蚁站21中。被聚集部件61诱导在容器23内进一步觅食的白蚁最终会发现饵基63和被引诱而消耗饵基63。
[0086] 在饵基63没有毒素而是被用于监测的情况下,白蚁留下侵袭饵基的可视痕迹,例如在白蚁消耗饵料时由它们形成的探查穴道以致于在材料的表面上留下白蚁侵害的标识,或者是穿过材料表面或贯入箱盒保持器的杯部中构造而成的泥管(mud tubing)。通过向饵基63添加毒素,觅食的白蚁食取含有毒素的诱饵,并将一部分诱饵经已有的通道网路带回巢穴,从而有效地处置侵害。
[0087] 可以预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需要更换箱盒51,例如在长期无侵害及暴露于环境状况后,或者在有大量饵基63(例如,所示实施例中的片剂69)被消耗的长期侵害后。可通过打开盖31、移除旧的箱盒(例如,作为单个单元)并插入包括新聚集部件61和新片剂69的新的箱盒来更换箱盒51。或者,如果不需要新的聚集部件61,则可只在旧的箱盒51中更换饵基63(例如,片剂69),并将旧的箱盒重新插回容器23中。由于聚集部件61、饵基63和保持器65作为单个单元被保持为组装状态,所以整个箱盒51容易被更换而不必进到白蚁站21中,即,只需要抓住保持器65的杯部71并将其向外拉出以从容器23移除箱盒。
[0088] 图16和17示出一种总体由附图标记221表示的地下白蚁站,具有基本上中空的壳体223(广义地,“容器”)和可移除地固定在该壳体上的盖231。壳体223包括限定了内部空间233的环形侧壁229、顶表面226和底表面225。壳体223的顶表面226的一部分是敞开的,露出内部空间233。聚集基体250和可更换箱盒251被接纳在壳体223的内部空间233中。盖231可移除地固定在顶表面226上以封闭壳体223。在所示构型中,盖231具有伸入位于壳体223的顶表面226中的槽234内的一对突片232,使得盖231逆时针转动以使该盖与壳体接合和顺时针转动以使该盖与壳体脱离接合。突片232包括沿突片的前缘的斜切部。随着盖231转动到位,斜切部236帮助引导突片232在槽234中就位。然而,应理解,也可使用其它的用于将盖231固定到壳体223的顶表面226上的适当装置。
[0089] 在使用中,站221被至少部分地接纳在白蚁可进入的腔体内,同时使用者仍可从地上触及该站。该腔体可以是地下腔体,或者可以是建筑物或其它地上结构的壁或其它构架内的腔体。该腔体可形成在土壤内,或者该腔体可形成在铺路材料(例如混凝土或沥青)中,而土壤在铺路材料下面。优选地,站221基本上完全接纳于腔体中,从而仅顶表面226和盖231可从地上触及。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站221可以几乎完全位于地面上,例如当腔体非常浅时。
[0090] 壳体223适当地由耐用的耐腐蚀材料形成,例如丙烯酸或高强度塑料。虽然示出为大致筒形的形状,但壳体223也可为任意其它适当的形状,例如矩形箱盒。在一个适当的构型中,壳体223的最大高度小于约18英寸(457mm)且最大直径或宽度小于约12英寸(305mm),更适当地,壳体223的最大高度小于约9英寸(229mm)且最大直径或宽度小于约4英寸(102mm)。
[0091] 壳体223包括贯穿侧壁229的至少一个开口247以允许白蚁进入和离开壳体的内部空间233。在所示构型中,侧壁229中具有数个基本在侧壁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竖直的长形开口247。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竖直”用来指在顶表面226面朝向上的方向时站221的优选取向。然而,可以设想,开口也可以为其它的形状和取向,例如,开口可为水平的长形开口,或可为,随意布置或以重复形式形成的圆形开口。此外,在壳体223的底表面225中可以有导引至内部空间20的开口。或者,开口仅形成在壳体223的侧壁229的下部(例如,下半部),使得靠近壳体的顶表面226的侧壁的上部(例如,上半部)是未穿孔的。
[009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和17所示,聚集基体250被接纳在壳体223的内部空间233中,使其与邻近壳体的底表面225地安置。结果,壳体223中的长形开口247使聚集基体250暴露于地下腔体。然后,可更换箱盒251被接纳在壳体223的内部空间233内以便被接纳成邻近聚集基体250。一个可更换箱盒251和聚集基体250的组合长度小于壳体223的长度,从而箱盒不会妨碍放置盖231来覆盖壳体的顶表面226。
[0093] 在另一实施例中(未示出),聚集基体250能够被直接接纳在腔体内。在该实施例中,未使用壳体223和相关联的盖231。例如,当聚集基体250被用于更耐久的环境中(例如在铺路材料中)时,在该环境中腔体的侧壁在聚集基体250周围坍塌的可能性很小,则聚集基体可直接置入腔体中。然后,可更换箱盒251可邻近聚集基体250、优选地正位于聚集基体250上方地安置于腔体中。然后,可在腔体上安设一其设计在本领域已知的适当的罩盖(未示出)以将聚集基体250和箱盒251固定在腔体内。但是,在上述实施例中,聚集基体250以基本固定不动的方式安设在腔体或壳体内,从而在箱盒251被检查、移除和/或更换时对聚集地点和白蚁的干扰最小。
[0094] 在所示实施例中,聚集基体250形成为大致筒状,使得在就位使用时聚集基体的外表面面对壳体223的侧壁229或腔体的内侧。根据在其中接纳所述基体的腔体,其它形式的聚集基体可具有适于应用的不同的几何形状。在将要接纳在壳体223的内部空间233内的聚集基体250的一个实施例中,聚集基体适当地具有与壳体的形状类似的形状,其宽度稍小于壳体的内部宽度,使得聚集基体能以适贴配合(滑动配合)关系可移除地接纳在壳体内。
[0095] 如图18所示,聚集基体250具有空腔252,该空腔基本居中地位于聚集基体内,适于作为白蚁聚集的地点。聚集基体250包括贯穿聚集基体到达空腔252的通道254。通道254将白蚁从聚集基体250的外表面引导至空腔252,在此白蚁能建立聚集地点。在一个结构中,聚集基体250由能吸引白蚁的纤维素材料、例如木料或经过热处理的木料制成。在另一些构型中,聚集基体250可由塑料或其它适当的材料制成,并填充有纤维素材料,如纸、纸板、压缩片剂和其它适当的食用材料,并且可具有提供到达所述食用材料的通路的孔。此外,聚集基体250可由泡沫材料制成。在一些这样的构型中,聚集基体250可以不具有没有材料的空腔空间,但仍优选地构造成使得以聚集基体或聚集基体内的材料为食的白蚁将在基体内形成聚集地点。
[0096] 参照图19-21,可更换箱盒251包括限定内腔258的筒状侧壁265(广义地,“保持器”)。侧壁265包括具有第一直径D1(图21)的上部265a和具有小于第一直径的第二直径D2(图20)的下部265b。箱盒251的侧壁265的第一直径D1稍小于壳体223的内部宽度,从而箱盒可移除地接纳在壳体内。中部265c使侧壁265的上部和下部265a、265b互相连接并且限定设置在箱盒251的内腔258内的环形肩部272。箱盒包括敞开的上端262和敞开的下端264。
[0097] 箱盒251的侧壁265可适当地没有开口,从而通过壳体223中的开口247的白蚁被向下引向聚集基体250,使得在聚集基体中形成最初的聚集地点。敞开的上端262可适当地利用盖301封闭。由此,箱盒251设计成使得白蚁通过敞开的下端264进入和离开内腔258。此外,箱盒251可构造成邻近聚集基体250可更换地接纳在壳体223内,使得可以在不干扰聚集基体的情况下移除、检查和/或更换箱盒,从而保存好白蚁在聚集基体中、例如在空腔252内形成的任何聚集地点。在一个适当的构型中,箱盒251和盖301由防白蚁材料、例如塑料制成,但应理解也能使用其它适当的材料。例如,箱盒和盖可以由透明塑料制成。
[0098] 箱盒251的盖301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270(见图22)以防止在壳体223或腔体充有水的情况下箱盒浮动。盖301利用任何适当的装置可移除地固定在箱盒上。在所示实施例中,箱盒251具有靠近其敞开的上端262的多个凹部259(图21)。盖301具有凸缘260,所述凸缘与凹部259对应并接纳在凹部259中以将盖301固定到箱盒251上。应理解,盖可选择地可以其它方式(例如,螺纹)固定到箱盒上,或者盖可以永久地固定到箱盒上或与箱盒一体形成。
[0099] 再参照图19,饵基263、例如以上关于图1-15所述的饵基63接纳在可更换箱盒251的内腔258内。在所示实施例中,饵基263包括三个片剂269,但应理解片剂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与图19所示的不相同,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总体以261表示的封闭件(广义地,“聚集部件”)也至少部分地或适当地完全位于箱盒251的内腔258内。所示的封闭件261包括具有中心部267a和从中心部向外伸出的三个辐部267b的木料板267。木料板
267的外径小于箱盒251的侧壁265的上部265a的第一直径D1但大于下部265b的第二直径D2。因此,当木料板267安置在箱盒251的内腔258中时,由侧壁265的中部265c限定的环形肩部272捕获木料板。更特别地,木料板265的辐部267b接合中部265c的环形肩部272并由其支承。箱盒的木料板267和侧壁265共同限定(例如在中心部与辐部中间的侧壁之间的)多个(图20中示出了三个)用于提供到达内腔258的通路的开口。饵基263放置于木料板267的顶部且由木料板267支承。然而,应理解,饵基也可以放置在内腔内,而不搁置在木料板267上或由其支承,这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应理解,封闭件261可以完全盖住箱盒251的内腔258。例如,所示的木料板267可以形成为不包括辐部267b。在这样的构型中,可食用的木料板267的中心部267a与由侧壁265的中部265c限定的环形肩部272接合从而完全盖住箱盒251的内腔258。
[0100] 在使用中,箱盒251放置在聚集基体250的顶部,使木料板267邻近于聚集基体。在一个适当的构型中,木料板267由与聚集基体250相同的材料、例如木料或经过热处理的木料形成。然而,应理解,木料板267与聚集基体250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木料板267为白蚁提供可食用材料从而将白蚁从聚集基体250中的空腔
252内的聚集地点向上吸引至箱盒251的内腔258并接近饵基263。应理解,箱盒251也可以用于包括地上白蚁站(例如图1-15所示的地上白蚁站21)的其它类型的白蚁站中。
[0101] 在操作中,可在土壤或用于安设所述站221的其它结构中形成适当尺寸的腔体。通常,聚集基体250和箱盒251放置在壳体223内,然后将壳体223插入或压入腔体中直到壳体的顶表面226接近土壤表面。可选地,可以将聚集基体250直接放置在腔体中,然后使箱盒251邻近聚集基体地放置在腔体中。当白蚁靠近壳体223的外部时,它们通过壳体中的开口247并移动到内部而发现作为潜在食物源的聚集基体250。如果白蚁通过开口247进入并接触到聚集基体250上方的箱盒251,则箱盒的未穿孔的侧壁265将白蚁沿长形开口向下引导至聚集基体250。聚集基体250中的通道254促使白蚁进入聚集基体并使用由基体形成的内部空腔252作为聚集地点。空腔252形成中央的供聚集的停留区域。一旦到达空腔252的内部,白蚁将向聚集基体250的顶部移动并进入箱盒251。白蚁通过开口进入箱盒251的内腔258,所述开口由木料板267的辐部267b之间的空间或由白蚁食穿木料板来限定。
[0102] 可通过可视地查看箱盒251是否有白蚁侵害的痕迹来定期地检查站221受白蚁侵害的迹象。对站221的检查可以根据需要或希望每周地、每两周地、每月地等等进行。通过移除盖231并可视地查看箱盒251和/或聚集基体250来检查白蚁侵袭。由于白蚁侵袭纤维素材料、例如饵基263的性质,这种侵袭的可视痕迹或迹象将不变地留存在监测器上。这种证据可以例如包括在白蚁消耗材料时由它们形成的探查穴道以致于在材料的表面上留下白蚁侵害的标识,和/或在壳体223或箱盒251的内表面上构造而成的泥管。这种侵害的痕迹对白蚁损害检测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发现白蚁侵袭,则通过用其中包括有毒饵基的箱盒更换具有无毒饵基263的箱盒251来对站221下饵。如果没有发现白蚁侵袭,则将包括无毒饵基263的箱盒251放回到壳体223。将盖231放回原处且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后再次检查站221。
[0103] 消耗聚集基体250的白蚁将发现并继而食用附近的木料板267,然后到达箱盒251中的饵基263上。这可能出于一个或多个原因。如果饵基263具有比聚集基体250和/或木料板267更让白蚁偏好的密实度(consistency),则白蚁会停止消耗聚集基体250和/或木料板267并在整个聚集基体250和/或木料板267被完全消耗完之前转而食用饵基263。如果白蚁继续食用聚集基体250和/或木料板267,则当聚集基体250和/或木料板267被完全消耗时在正常的白蚁觅食过程中白蚁仍会继而消耗饵基263。白蚁也可以同时食用聚集基体250、木料板267和饵基263。由于饵基263靠近聚集基体250和木料板267且具有被白蚁优先消耗的性质,所以白蚁始终会开始消耗饵基。
[0104] 一旦已经发现白蚁侵袭站221,便用含有毒素的饵基263对站下饵。即,移除具有无毒饵基263的箱盒251并更换为其中包括具有毒素的饵基的箱盒。包含毒素的饵基263可以是经提纯的纤维含毒片剂的形式。在共同转让的名称为“白蚁诱饵成分和方法”的美国专利No.6,416,752中记载了一种适当的白蚁诱饵成分,该专利的公开内容整体结合于此作为参考。饵基263中的毒剂优选地为延迟起作用型、或者是昆虫生长调节剂、病原体或代谢抑制物。优选地,它包括添加有杀虫剂毒素的无毒诱饵成分。就本发明而言可使用任意适当的白蚁杀虫剂成分添加杀虫剂的无毒成分。
[0105] 箱盒251在壳体223内的移除、检查和/或更换不会显著干扰先前在白蚁群体或巢穴和聚集基体250中的聚集地点之间建立的进出通路或通道的已有网路,因为箱盒的在移除和替换过程中聚集基体并不移动。因此,对聚集基体250中的聚集地点的干扰被减到最小,从而降低了白蚁放弃进食地点(即,站221)的可能性。另外,通过将包含无毒饵基263的箱盒替换为包含有毒饵基的箱盒,含有毒素的箱盒251与白蚁群体之间的连通和通路被快速建立。觅食的白蚁摄食含有毒素的饵基263,还将一部分有毒诱饵通过已有的通道网络带回巢穴。
[0106] 站221以规律的时间间隔(例如,每15至120天)被检查以评估饵基263被白蚁消耗的程度。当箱盒251中的饵基263已被大量消耗时,可通过移除盖301并将更多诱饵插入箱盒中或者更优选地简单地通过将箱盒更换为新的有诱饵的箱盒来添加更多的诱饵。因此,在对箱盒251进行正常的检查和/或更换过程中,不移除聚集基体250,且对聚集地点的干扰被减到最小。可能需要定期更换聚集基体250(例如,每年更换新的聚集基体)。但是,这在白蚁主动从聚集地点进食时是不常进行的。
[0107] 图23和24示出用于白蚁站、例如图16-25所示的地下站中的箱盒451的另一实施例,它与图19-22所示的箱盒251相类似。图23和24所示的箱盒451与图19-22所示的箱盒251的区别在于侧壁465的直径沿侧壁的长度近似一致。侧壁465包括在敞开的下端464附近并与其间隔开的环形凸缘465a。凸缘径向向内伸入侧壁的内腔459中并限定用于支承聚集部件(例如,木料板)和饵基的肩部472。或者,图23和24所示的箱盒451以与图19-22所示的箱盒251相同的方式使用。
[0108] 当引入本发明或其实施例的元件时,冠词“一”和“所述”意指存在一个或多个该元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意为包括在内的并且意味着可存在除所列元件之外的其它元件。
[0109] 由于可对上述产品和方法做出各种改变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包含在上述说明中和示出在附图中的所有内容应被解释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