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80113513.6

文献号 : CN10184229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松浦昌也大井宗太郎久保田友幸

申请人 :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部的冷却方法以及输送装置,具备:输送变换器部件50的输送用带20、覆盖输送用带20的一部分而加热变换器部件50的加热炉13、以及冷却输送用带20的冷却机构,通过冷却机构对输送用带20进行冷却,在输送变换器部件50的输送用带20中具备输送辊21,输送辊21与变换器部件50接触而输送变换器部件50,作为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25,该辊冷却部件25包围输送辊21的外周,并具有使输送辊21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25e,用辊冷却部件25对利用加热炉13的热而加热的输送辊21进行冷却。

权利要求 :

1.一种输送装置,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带、覆盖所述输送带的一部分而加热所述工件的加热炉、以及冷却所述输送带的冷却机构,通过所述冷却机构对所述输送带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所述工件的所述输送带中,具备与所述工件接触而输送所述工件的输送辊,具有:转动轴,在该转动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输送辊;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向所述转动轴传递驱动力;

隔壁,该隔壁设置于所述转动轴的所述输送辊和所述驱动机构之间,作为所述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其中该辊冷却部件包围所述输送辊的外周,并具有使所述输送辊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所述辊冷却部件由多张冷却板部件和冷却管构成,沿所述输送辊的外周以蛇形弯曲的方式形成的所述冷却管,被夹着并固定在所述冷却板部件之间,所述驱动机构是带-带轮机构或者链条-链轮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包括:与所述工件接触的外周部;与所述外周部间隔空间地设置于内侧并安装转动轴的内周部;连接所述外周部和所述内周部的肋部。

说明书 :

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冷却输送带的技术。
[0002] 背景技术
[0003] 在输送高温工件的情况下,需要使用耐热的如链带那样的构造或者在输送系统中具备冷却机构。
[0004] 这是因为,如果输送带处于高温,则易使输送带所使用的轴承和驱动装置所使用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劣化。因此,在热传导的部分使用了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冷却以便难以进行热传导。当然不只是润滑油或润滑脂,当有可能在安装有不耐热的部件或设备的部分进行热传导的情况下,也必须进行冷却或者设置热不能传导的隔热材料。 [0005] 另外,如果输送带处于高温,则还存在作业者不能接近且作业环境变差等缺点。 [0006] 因此,一直以来存在具备冷却单元的输送带。
[0007] 例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表示的冷却方法。
[0008]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钢片输送装置的冷却技术。在输送辊的支承部、即辊道上设置用于流通冷却水的冷却装置,构成避免向辊工作台和台车进行热传导。 [0009]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的冷却技术。其构造为具备:设置在真空腔内的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直线工作台、引导直线工作台的直线引导部、设置于基座的冷却剂的循环路和受热面,并由受热面进行来自直线工作台的热传递,由于用冷却剂对该受热面进行冷却,因此能够避免由热引起的直线引导部的变形。
[0010] 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竖型炉的冷却技术,在构成竖型炉的筒状外壳的壁部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冷却剂流通的外壳内冷却剂流通路,从而能够保护设置在内部的测量装置不受外部的热。
[001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5821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14745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33809号公报
[0014] 然而,使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示的冷却技术对输送带进行冷却,一般被认为存在以下所说明的问题。
[0015] 在加热、输送工件时,有时必须在加热炉内设置输送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输送带的驱动机构设置在加热炉外,从而能够采取的热对策较多。
[0016] 然而,在输送带是使用了输送辊的辊式输送机的情况下,将热从被加热的工件传导到与所输送并被加热的工件接触的部分,则使输送工件的输送辊和输送带本身变成高温。
[0017] 因此,如专利文献1至站立文献3所示,考虑到通过在输送带上形成用于使冷却剂流通的冷却剂流路,并且使冷却剂在内部流通来进行冷却。
[0018] 然而,为了提高滑动性的目的而在输送辊上使用轴承等部件,并且为了驱动输送辊则还需要驱动机构。为了润滑这些滑动部需要使用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剂。然而,即使使用耐热性的润滑剂由于200℃左右为使用极限,因此在达到该温度以上时需要进行冷却。
[0019] 然而,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示,单纯地只在输送工件的框上以直线状形成冷却剂流路,则即使对保持输送辊的辊工作台进行冷却,但是输送辊自身却不能进行冷却。另外,如果输送辊被加热而产生了热膨胀,则成为工件摆动的原因,从而有可能使工件在输送带上卡住或阻塞。
[0020] 而且,如果冷却效率变差,则如上所述会将热从输送辊传导到轴承或驱动机构等的滑动部,因此有可能使所使用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劣化。
[0021] 另外,由于向轴承和驱动机构传递热,因此例如会由于轴承自身的热膨胀产生的变形或发生歪斜而降低轴承的性能,由于发生驱动装置所使用的带或链条的伸长等问题,因此有可能对工件的输送带来影响。
[0022] 即,认为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方法中,对于在加热炉内的输送带冷却而言冷却性能不充分。
[0023] 作为对策可考虑使用采用陶瓷的无润滑轴承等。然而,陶瓷制的轴承除了成本高以外,还不希望用于有可能被施加冲击的部分,因此用于输送带是不太现实的。 [0024] 另外,虽然也考虑使用原来就耐热的链带那样的构造,然而在忌讳焊接那样的异物的加工法的情况下,则不希望出现异物的构造。

发明内容

[0025]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冷却输送带的输送冷却方法以及输送装置。
[002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具有以下特征。 [0027] (1)一种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带、覆盖上述输送带的一部分而加热上述工件的加热炉、以及冷却上述输送带的冷却机构,通过上述冷却机构对上述输送带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在输送上述工件的上述输送带中,具备与上述工件接触而输送上述工件的输送辊,作为上述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其中该辊冷却部件包围上述输送辊的外周,并具有使上述输送辊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用上述辊冷却部件对利用上述加热炉的热而加热的上述输送辊进行冷却。
[0028] (2)根据(1)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辊冷却部件的内部保持沿上述输送辊的圆弧而形成的冷却管,在上述冷却管的内部循环冷却剂。 [0029] (3)根据(2)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辊冷却部件由多张板部件构成,上述板部件夹着上述冷却管,并与上述工件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 [0030] (4)根据(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辊的构成包括:与上述工件接触的外周部;与上述外周部间隔空间地设置于内侧并安装转动轴的内周部;连接上述外周部和上述内周部的肋部。
[003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具有以下特征。
[0032] (5)一种输送装置,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带、覆盖上述输送带的一部分而加热上述工件的加热炉、以及冷却上述输送带的冷却机构,通过上述冷却机构对上述输送带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在输送上述工件的上述输送带中,具备与上述工件接触而输送上述工件的输送辊,作为上述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其中该辊冷却部件包围上述输送辊的外周,并具有使上述输送辊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
[0033] (6)根据(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辊冷却部件的内部保持沿上述输送辊的圆弧而形成的冷却管,在上述冷却管的内部循环冷却剂。
[0034] (7)根据(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辊冷却部件由多张板部件构成,上述板部件夹着上述冷却管,并与上述工件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
[0035] (8)根据(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输送辊的构成包括:与上述工件接触的外周部;与上述外周部间隔空间地设置于内侧并安装转动轴的内周部;连接上述外周部和上述内周部的肋部。
[0036] 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0037] 首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带、覆盖输送带的一部分而加热工件的加热炉、以及冷却输送带的冷却机构,通过冷却机构对输送带进行冷却,在输送工件的输送带中,具备与工件接触而输送工件的输送辊,作为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其中该辊冷却部件包围输送辊的外周,并具有使输送辊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用辊冷却部件对利用加热炉的热而加热的输送辊进行冷却。 [0038] 在将使用有这样的输送辊的输送带用于工件输送的情况下,考虑在加热炉内从与被加热的工件接触的部分向输送辊供热,以及从外部空气向输入用辊供热。 [0039] 因此,以使输送工件的一部分突出的方式用辊冷却部件覆盖输送辊的外周,例如当辊冷却部件为热容量较大的金属时,能够抑制从外部空气向输送辊供热。另外,因与工件接触而进来的热,使辊冷却部件的温度比输送辊低,因此能够冷却输送辊。 [0040] 于是,通过构成输送带,能够提高输送辊的冷却效率且极力抑制向滑动部进行热传导。
[0041] 如果能抑制向滑动部进行热传导,就能够抑制润滑油或润滑脂的劣化,能够实现设备的高寿命化。
[0042] 另外,(2)所述的发明是在(1)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的基座上,在辊冷却部件的内部保持沿着输送辊的圆弧形成的冷却管,在冷却管的内部循环有冷却剂。 [0043] 通过沿着输送辊的圆弧形成冷却管,例如使冷却管摆动弯曲,并形成为沿着输送辊的任意形状,从而能够确保增大与输送辊的表面相对的冷却管的对应面积。因此,能够利用沿着外周设置的冷却管有效地对输送辊进行冷却。
[0044] 另外,(3)所述的发明是在(2)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的基座上,辊冷却部件由多张板部件构成,板部件夹着冷却管,并与工件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 [0045] 因此,通过将板部件重叠,就能够确保辊冷却部件的热容量,并且切实地保持冷却管。
[0046] 辊冷却部件的热容量会影响输送带的冷却能力。辊冷却部件的热容量较大者有利于输送辊的冷却。基本上与辊冷却部件的体积成正比热容量增大,因此通过使用多张板部件从而能够确保所期望的热容量。
[0047] 而且,由于冷却管沿着输送辊的外形弯曲,因此在板部件与板部件之间夹着冷却管进行保持的构成能够更切实地保持,且进一步廉价。
[0048] 另外,(4)所述的发明是在(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的基座上,输送辊的构成包括:与工件接触的外周部;与外周部间隔空间地设置于内侧并安装转动轴的内周部;连接外周部和内周部的肋部。
[0049] 来自与工件接触的外周部的热通过肋部向内周部传导,因此如果减小肋部的截面积就能够降低传热量。其结果,难以将热传导到设置于转动轴的轴承和驱动机构。 [0050] 根据具有这样的特征的本发明的输送装置,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0051] 首先,(5)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输送装置,具备:输送工件的输送带、覆盖输送带的一部分而加热工件的加热炉、以及冷却输送带的冷却机构,通过冷却机构对输送带进行冷却,在输送工件的输送带中,具备与工件接触而输送工件的输送辊,作为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其中该辊冷却部件包围输送辊的外周,并具有使输送辊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
[0052]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利用在输送辊附近包围输送辊的外周设置的辊冷却部件,从而能够与(1)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同样,能够有效地冷却输送辊的输送装置。 [0053] 另外,(6)所述的发明是在(5)所述的输送装置的基座上,在辊冷却部件的内部保持沿输送辊的圆弧形成的冷却管,在冷却管的内部循环冷却剂。
[0054] 因此,与(2)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同样,利用在输送辊附近包围输送辊的外周设置的辊冷却部件,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输送辊。
[0055] 另外,(7)所述的发明是在(6)所述的输送装置的基座上,辊冷却部件由多张板部件构成,板部件夹着冷却管,并与工件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
[0056] 因此,将冷却管保持于辊冷却部件的内部时的加工变得容易,通过重叠板部件,从而能够确保辊冷却部件的热容量,因此,能够与(3)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同样,能够提供有效地冷却输送辊的输送装 置。
[0057] 另外,(8)所述的发明是在(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的基座上,输送辊的构成包括:与工件接触的外周部;与外周部间隔空间地设置于内侧并安装有转动轴的内周部;连接外周部和内周部的肋部。
[0058] 因此,如果减小连接外周部和内周部的肋部的截面积,就那个较小从外周部向内周部的传到热,因此能够与(4)所述的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同样,难以将热传导到设置于转动轴的轴承和驱动机构。

附图说明

[0059]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剖视图。
[0060]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所具备的输送用带的俯视剖视图。 [0061] 图3是表示放大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62] 图4是表示放大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用带的立体图。
[0063]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辊的剖视图。
[0064]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由输送辊输送托盘的样子的图。
[0065]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辊冷却部件的立体图。
[0066]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辊冷却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67]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来自卤素加热器的热的传导的图。
[0068]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从托盘向输送辊的热的传导。
[0069]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0070]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辊冷却部件的立体图。
[0071] 图中标号说明:10...输送装置;11...石英玻璃板;12...电机;13...加热炉;15...减压室;20...输送用带;21...输送辊;21a...外周部;21b... 内周部;21c...肋部;21d...空间;22...驱动用带轮;23...转动轴;24...隔壁;25...辊冷却部件;
25a...冷却板部件;25b...冷却管;25c...间隔板部件;26...带;27...支承壁;30...卤素加热器;40...托盘;50...变换器(inverter)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73] (第一实施方式)
[0074] 首先,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
[0075] 图1表示输送装置10的剖视图。另外,图2表示输送装置10所具备的输送用带20的俯视图。
[0076] 在输送装置10中具备:加热炉13、输送用带20、卤素加热器30。 [0077] 加热器13主要由作为炉主体的燃烧室14和作为加热装置的卤素加热器30构成。燃烧室14内被石英玻璃板11分为两部分,石英玻璃板11的上方为加热室16、下方为减压室15。在该减压室15侧固定设置有卤素加热器30。
[0078] 加热室16的内部在用未图示的闸门与外部遮挡后,成为例如氮气等惰性气体的环境。
[0079] 卤素加热器30一般是由在石英玻璃管中充满氯气并在内部使用钨丝而构成,因此通过放射红外线就能够加热工件。被加热炉13加热的工件是变换器部件50,通过加热能够进行变换器部件50的焊接。
[0080] 卤素加热器30被固定于在减压室15,该减压室15如上所述被设置在加热炉13的下部的石英玻璃板11隔离。通过与输送用带20隔离能够防止垃圾等进入卤素加热器30。另外,优选地考虑在减压室15中填充例如氮等惰性气体,以使卤素加热器30难以劣化。 [0081] 图3是表示放大输送装置10的一部分的剖视图。是输送用带20的剖视图。另外,图4是表示放大输送用带20的立体图。
[0082] 设置在加热炉13内部的输送用带20是所谓的辊式输送带,通过使多个准备好的输送辊21转动,就能够使与输送辊21接触并被支承的托盘40向输送辊21的转动方向前进。具体而言,托盘40的两侧边缘部(台阶部)被载置在输送辊21上,并被输送辊21支承。利用托盘40和变换器部件50的重量对输送辊施加一定的力,因此只要输送辊21转动,就能够通过摩擦将托盘40向转动方向输送。
[0083] 该托盘40是固定变换器部件50并能够输送的盘,为了能够耐加热炉13内的温度而由铝合金等金属形成。在托盘40的中央部,即载置变换器部件50的部分开设有通孔,设置于减压室15的卤素加热器30构成为能够对变换器部件50照射红外线。 [0084] 加热炉13的燃烧室14在变换器部件5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具备托盘40的送入口,在变换器部件5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具备托盘40的送出口。在燃烧室14的加热室16的下部,从托盘40的送入口到托盘40的送出口,沿着变换器部件50的输送方向左右对称地各设置一列输送用带20。设置于输送用带20的输送辊21的位置,如图1或图3所示,配置在离开石英玻璃板11的位置。
[0085] 输送辊21固定在转动轴23的一端,在转动轴23的中间部周围安装有驱动用带轮22。转动轴23被设置于隔壁24和支承壁27的轴承可转动地保持。
[0086] 安装于转动轴23的驱动用带轮22配置在比输送辊221更靠外侧。这是因为挂在驱动带轮22上的带26是树脂制的,耐热性较差。虽然加热炉13的内部考虑到加热效率而优选小型化,然而驱动用带轮22和带26优选为尽可能配置在外侧。
[0087] 驱动用带轮22将由带26传递的、安装在加热炉13外部的电机12的转动传递至转动轴23。因此,通过驱动用带轮22的转动使固定于转动轴23的输送辊21也转动。 [0088] 图5表示输送辊21的剖视图。另外,图6表示输送辊21输送托盘40的样子。 [0089] 输送辊21包括:与托盘40相接的外周部21a、与转动轴23连接 的内周部21b、连接外周部21a和内周部21b的肋部21c。外周部21a和内周部21b通过在三个位置形成空间21d,从而成为被肋部21c支承的状态。
[0090] 输送辊21的材料使用不锈钢、例如SUS304。然而不限于SUS304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形成输送辊21。然而,由于加热炉13内为高温,因此为了难于被氧化且避免因氢蚀脆性产生劣化,优选在内部不含碳。
[0091] 另外,对于肋部21c与空间21d的比例,优选地,在输送辊21输送托盘40时,不产生障碍的程度地扩大空间21d。
[0092] 图7表示辊冷却部件25的立体图。另外,图8表示辊冷却部件25的分解立体图。 [0093] 如图4所示,辊冷却部件25设置为埋入相邻的输送辊21彼此之间,覆盖输送辊21外周的大部分。
[0094] 辊冷却部件25包括冷却板部件25a、冷却管25b、间隔板部件25c。上述任意部件的材料均使用无氧铜,例如C1020来形成。对于材料也不一定必须是无氧铜,然而优选地选择热传导率高的材料。
[0095] 冷却板部件25a是具备沿输送辊21的外形的圆弧状的开口孔25d的板材。该开口空25d的开口部分形成辊冷却部件25的开口部25e。如图6所示,在将输送用棍21与冷却板部件25a组合配置的情况下,输送辊21的辊面的一部分从辊冷却部件25的开口部25e突出。例如,输送辊21以从开口部25e突出1mm左右的方式配置。在从开口部25e突出的输送辊21的辊面上载置托盘40。并且,采用相对于输送辊21的外径偏置1mm左右的尺寸。
[0096] 间隔板部件25c是作为垫片被夹着于相邻的冷却板部件25a之间的部件,间隔板部件25c被配置在相邻的输送辊21之间。
[0097] 在冷却板部件25a和冷却板部件25a之间夹着并固定冷却管25b。冷却管25b是管材,在其内部循环有冷却剂。冷却管25b如图8所示,以蛇形弯曲的方式形成。该弯曲部分是沿着输送辊21的外周弯曲。
[0098] 冷却管25b的形状以如下方式弯曲形成,具体而言,朝向作为辊冷 却部件25组装的间隔板部件25c的位置为山侧,在作为冷却机构安装于输送用带20时朝向输送辊21的位置为谷侧。
[0099] 而且,如图4所示,冷却板部件25a与冷却剂冷却循环单元45连接。冷却剂冷却循环单元45具有使用热交换器对冷却剂进行冷却的功能,例如考虑使用冷机单元等。 [0100] 由于第一实施方式具备如上所述的构成,因此显示出以下说明的作用。 [0101] 设置于加热炉13的输送用带20,将载置于托盘40的变换器部件50从设置在加热炉13的外部的未图示的输送带输送到加热炉13内部,并将加热后的变换器部件50送出。 [0102] 工件是车载用变换器部件50,需要对安装于变换器部件50的电子部件进行焊接。因此,在加热炉13的准备工序中,将锡箔载置在变换器部件50的上面并在其上面配置电子部件。
[0103] 托盘40被转动的输送辊21支承、输送。因此,载置于托盘40的变换器部件50被输送到加热炉13的内部。
[0104] 图9是表示示意地表示了加热炉13的卤素加热器的产生热的放射的图。图10是表示从托盘40向输送辊21进行的热传导方法的图。黑箭头表示加热,空白箭头表示冷却。 [0105] 被定位于加热室16内部的规定位置的变换器部件50,通过被卤素加热器30照射红外线而被加热。焊锡的熔点是220℃左右因此变换器部件50被加热到300℃左右。 [0106] 其结果是,与变换器部件50接触的托盘40也收到来自卤素加热器30的放射而被加热,并且从变换器部件50传到热室温度上升到与变换器部件50的温度接近的温度。 [0107] 因此,与托盘40相接的输送辊21也从与托盘40接触的部分传到热。 [0108] 因此,为了冷却该输送辊21的目的,设置辊冷却部件25并使冷却 剂在辊冷却部件25的冷却管25b的内部流动。
[0109] 输送辊21与辊冷却部件25间隔一定间隙包围外周。该间隙为1mm左右,由于冷却剂在辊冷却部件25的冷却管25b中流动,所以保持在较低的温度,因此如图10所示在输送用棍21与辊冷却部件25之间产生温度梯度,输送辊21的热通过辊冷却部件25并经由N2等惰性气体而间接地被吸热。
[0110] 另外,输送辊21外周的大部分被辊冷却部件25包围的特点,也有效防止输送辊21过热。
[0111] 由卤素加热器进行的加热是利用红外线的照射的加热,因此照射红外线时对象物的温度容易上升。通过用辊冷却部件25包围输送辊21外周的大部分,因此来自输送辊21的外周面的供热能够在与托盘40接触的部分、和被加热的环境气体与输送辊21接触的部分(辊侧面)集中,因此能够将输入热的路径限制到最小限。
[0112] 另外,输送辊21为图5和图6所示的将外周部21a和内周部21b在肋部21c处连接的构造,传导至外周部21a的热通过肋部21c被传导至内周部21b。
[0113] 如果以使肋部21c的部分变细的方式将空间21d形成得较大,会使肋部21c的热传导效率降低,容易在外周部21a存留热,因此能更有效地由辊冷却部件25进行冷却。 [0114] 另外,通过设置空间21d能够增加输送辊21的表面积,这一点有助于输送辊21的冷却。
[0115] 对于辊冷却部件25的构造,由于在内部穿过数根冷却管25b,因此成为实现更高冷却效率的构成。冷却管25b配合输送辊21的外形弯曲。这样的弯曲能够扩大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却效率。另外,由于材料使用热传导率高的部件因此提高冷却效率。 [0116] 于是,利用辊冷却部件25通过惰性气体间接地(非接触)冷却输送辊21,因而能够抑制输送辊21的温度上升。
[0117] 为了使加热炉13内温度上升,而放下设置于加热炉13的未图示的闸门,因此输送用带20也容易被加热,然而由于冷却剂在辊冷却部件25的冷却管25b中流通,因此能够充分地冷却。
[0118] 由加热炉13加热的变换器部件50载置于托盘40,通过输送用带20动作而从加热炉13内被送出。而且,在未图示的输送装置10的后续工序的带上进行冷却,在加热炉内被加热且熔融的锡箔凝固,从而电子部件被焊锡在变换器部件50上。
[0119] 实施方式1显示出上述构成和作用,因此起到以下说明的效果。 [0120] 作为第一效果可列举出能够有效地冷却输送辊21这一特点。
[0121] 一种输送部的冷却方法,具备:输送变换器部件50的输送用带20、覆盖输送用带20的一部分而加热变换器部件50的加热炉13、冷却输送用带20的冷却机构,通过上述冷却机构对输送用带20进行冷却,在输送变换器部件50的输送用带20中,设置与托盘40接触输送变换器部件50的输送辊21,作为冷却机构具备辊冷却部件25,辊冷却部件25包围输送辊21的外周并具有使输送辊21的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开口部25e,使用述辊冷却部件
25对利用加热炉13的热进行加热的输送辊21进行冷却。
[0122] 另外,在辊冷却部件25的内部保持有沿着输送辊21的圆弧形成的冷却管25b,冷却剂在辊冷却部件25的内部循环。
[0123] 输送辊21的冷却是通过使冷却剂在设置于辊冷却部件25的冷却管25b的内部流动而进行。
[0124] 如上所述,冷却管25b沿输送辊21的外形弯曲,通过与更多面积的冷却板部件25a接触并增加每单位体积的水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0125] 申请人的调查中确认了:将变换器部件50加热到300℃时,在不冷却时,输送辊21的温度达到150℃左右,与此相对,通过用辊冷却部件25进行冷却就能够将输送辊21的温度抑制到80℃以下。
[0126] 如在以往的问题点中记载的那样,在热从输送辊21传递到转动轴23和驱动用带轮22的情况下,有可能给润滑系统和驱动系统带来恶劣影响。
[0127] 保持转动轴23的轴承,虽然用润滑油或者润滑脂作为润滑剂,然而润滑剂越处于高温越容易劣化。因此,优选地极力保持在低温。当然,如果变为高温则不仅润滑剂或润滑脂而且轴承本身也产生变形,因此有可能增大滚动阻力。
[0128] 另外,挂在驱动用带轮22的带26是树脂制的,因此即使耐热性高的材料也有可能出现伸长或变形等恶劣影响。
[0129] 另外,由于输送辊21自身产生热膨胀,因此有可能使托盘40摆动,如果输送辊21全体均匀地膨胀则不存在问题,然而当只有单侧的输送辊21产生热膨胀等,使设置在左右的输送辊21的直径发生变化时,则托盘40有可能摆动。当由于摆动托盘40在加热炉13的内部阻塞等使生产线陷入停止时,由于生产率降低可避免输送辊21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是有选的。
[0130] 然而,这样的问题根据实施方式1,通过利用辊冷却部件25对输送辊21进行冷却,就能够有效地冷却输送辊21,并防止润滑系统和驱动系统的润滑剂的劣化,或因轴承或转动轴23的膨胀引起滑动阻力增大,能够抑制输送辊21的膨胀引起的托盘40的摆动。 [0131] 另外,作为第二效果,通过采用使冷却板部件25a重叠来夹着冷却管25b的方式,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辊冷却部件25。
[0132] 辊冷却部件25由多张冷却板部件25a构成,冷却板部件25a夹着冷却管25b并与托盘40的输送方向平行地配置、重叠,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内部具备冷却管25b的辊冷却部件25。
[0133] 冷却管25b为了有效地冷却输送辊21而配合输送辊21的外周以摆动的方式弯曲形成。在辊冷却部件25内加工这样的流路是非常困难的。
[0134] 因此,为了在辊冷却部件25内形成具有多个弯曲部的流路,而采用将管材弯曲成预先规定的形状来形成冷却管25b并由冷却板部件25a夹着的构造。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辊冷却部件25。
[0135] 另外,关于维护等,由于冷却管25b是能够分开的构造可以进行更 换等,因此是优选的。
[0136] 另外,作为第三效果,由于输送辊21的外周21a的热难以传导至内周部21b,因此获得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的特点。
[0137] 输送辊21包括:与托盘40接触的外周部21a;与外周部21a间隔空间地设置于内侧并安装有转动轴的内周部21b;连接外周部21a和内周部21b的肋部21c,因此来自与载置有变换器部件50的托盘40接触的外周部21a的热,通过肋部21c向内周部21b传导,如果减小肋部21侧的截面积就能够减少传热量,因此使热更难以传导至设置于转动轴23的轴承和驱动机构。
[0138] 通过提高辊冷却部件25的冷却效率,并且降低从输送辊21的外周部21a向内周部21b的热传导率,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挂在驱动用带轮22的带26的劣化。 [0139] 另外,在输送用带20上设置有隔壁24并设置轴承,在保持转动轴23的同时发挥防止来自卤素加热器30的红外线的照射的作用,因此具有防止红外线直接照射带26的作用。
[0140] (第二实施方式)
[0141] 图11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0的示意剖视图。
[0142]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大致相同,然而驱动装置的构成略有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输送用带20的驱动是用链轮35和链条36而不用驱动用带轮22。而且在辊冷却部件25的上部设置防尘壁28。另外,防尘壁28也可以是隔壁24的上部。还可以通过延长隔壁24作为防尘壁28。
[0143] 即,作为传递驱动力的方法,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用驱动用带轮22和带26,然而第二实施方式是通过具备链轮35和链条36并设置防尘壁28来代替上述驱动用带轮22和带26。
[0144] 通常,驱动用带轮22和带26的组合比链轮35和链条36的组合更能够期待低灰尘的机构。然而,使用了链轮35和链条36的构成,除了能够期待降低成本以外,还能够期待耐热且经久耐用。
[0145] 而且,针对链轮35和链条36的问题、即产生灰尘,通过设置防尘壁28就能够成为使灰尘难以进入变换器部件50侧的构成。
[0146]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然而,如上所述可以期待降低成本和维护方面的优点。
[0147] (第三实施方式)
[0148]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大致相同,然而辊冷却部件25的构成略有不同。
[0149] 图12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辊冷却部件25的立体图。
[0150] 第三实施例的辊冷却部件25,是通过机械加工在冷却板部件25a上形成冷却水路用槽25g,并再重叠一张冷却板部件25a来遮挡冷却水路用槽25g,并通过将这样的构成适宜地重复多次,由此可以将冷却水路用槽25g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表示的冷却管25b。另外,还可以再重叠的另一张冷却板部件25a上也形成冷却水路用槽25g。 [0151] 虽然存在不容易确保密封性的问题,然而具有能够增大辊冷却部件25的热容量的优点。
[0152] 以上,基于本实施方式对发明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通过对构成的一部分进行适宜变更来实施。 [0153]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是用加热炉13对变换器部件50进行焊接并冷却输送用带20,然而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工件。另外,不只是加热炉13的内部,而且可以用于在输送装置10的后续工序的冷却。
[0154]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表示的材料,也不做特别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