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负载拓扑架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301343.0

文献号 : CN10185382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苏晓芸赖盈佐许寿国

申请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若干接收所述驱动信号的接收端及若干传输线,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所述若干传输线依次连接所述若干接收端,所述信号控制端与其相邻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及距离所述信号控制端最远的两相邻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传输线的宽度。所述多负载拓扑架构可有效提升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若干接收所述驱动信号的接收端及若干传输线,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所述若干传输线依次连接所述若干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端与其相邻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及距离所述信号控制端最远的两相邻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传输线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接收端中至少一个接收端的后端连接一电阻,以减弱所述至少一接收端所接收的信号的非单调现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接收端为六个,与所述信号控制端相距在第二近及第三近的接收端后各设有一电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电阻的电阻值均为47欧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负载拓扑架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信号控制端距离最近与最远的接收端的元件为功能芯片,其他位置的接收端可设置为测试用元件或接头式元件。

说明书 :

多负载拓扑架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

背景技术

[0002]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IC(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越来越快,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其上设计的负载即芯片数也越来越多,于是设计者在设计时经常需要将一个信号控制端连接至两个甚至多个芯片,用于为所述两个甚至多个芯片提供信号。
[0003] 请参照图1,其为现有技术中多负载拓扑架构图,其中包含有一信号控制端10及六个接收端20、30、40、50、60、70,其中所述信号控制端10与所述六个接收端20、30、40、50、60、70之间采用菊花链拓扑架构相连接,所述六个接收端20、30、40、50、60、70可以为各种芯片。
[0004] 在此架构中,驱动信号是从信号控制端10发出沿传输线到达各接收端20、30、40、50、60、70,由于驱动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要分流至各个接收端20、30、40、50、60、70,只要传输路径不连续即会造成阻抗不匹配,驱动信号沿传输路径传输时遇到阻抗不匹配就会产生大小不一的反弹信号,各种杂乱的反弹信号叠加于各个接收端20、30、40、50、60、70,造成电压过大或过小,甚至导致非单调(non-monotonic)现象发生,从而影响了信号完整性,更严重将导致时序与数字运算发生错误。
[0005] 请继续参照图2,其为对图1中六个接收端20、30、40、50、60、70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仿真验证的波形图,图中的六条信号曲线分别对应为所述接收端20、30、40、50、60、70的信号仿真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部分信号仿真曲线在90ns-100ns时间段内产生了严重的非单调现象,其有可能会影响信号的完整性,更有可能导致时序和数字运算错误。另外,正常的操作电压范围为0-3.3V,但由于阻抗不匹配所造成的反弹电压叠加到各个接收端使操作电压范围变为-0.8-4V,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芯片损坏。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用于减弱因阻抗不匹配而引起的反弹信号及接收端所接收信号的非单调现象,以提升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0007] 一种多负载拓扑架构,包括一用于发送驱动信号的信号控制端、若干接收所述驱动信号的接收端及若干传输线,所述信号控制端通过所述若干传输线依次连接所述若干接收端,所述信号控制端与其相邻的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及距离所述信号控制端最远的两相邻接收端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传输线的宽度。
[0008] 上述多负载拓扑架中,通过将所述接收端的头尾两段传输线的宽度加宽,可使这两段传输线上的阻抗值最小,从而使因阻抗不匹配而引起的反弹信号大大减弱,提高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0]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多负载拓扑架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对图1中多负载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仿真验证的波形图。
[0012] 图3为本发明多负载拓扑架构较佳实施方式的架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对图3中多负载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仿真验证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请参照图3,本发明多负载拓扑架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信号控制端100、六个接收端200、300、400、500、600、700、两电阻RS1、RS2及若干传输线,其中所述信号控制端100与所述六个接收端200、300、400、500、600、700之间采用菊花链拓扑方式相连接,所述信号控制端100通过所述若干传输线依次连接所述六个接收端200、300、400、500、600、700。
[0015] 所述信号控制端100与所述六个接收端200、300、400、500、600、700之间的传输线中,位于头尾两部分的传输线,即所述信号控制端100与所述接收端200之间的传输线以及所述接收端600与所述接收端700之间的传输线设置为加宽的传输线,即所述信号控制端100与所述接收端200之间的传输线以及所述接收端600与所述接收端700之间的传输线的宽度大于其他部分传输线的宽度。由于头尾两部分的传输线被加宽,故此两部分传输线上的阻抗值最小,从而可使因阻抗不匹配而引起的反弹信号减弱,提高了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0016] 所述电阻RS1设置于接收端300与400之间的传输线上,所述电阻RS2设置于接收端400与500之间的传输线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收端300与400所接收的信号容易产生非单调现象,故将他们的后端连接所述电阻RS1及RS2,通过连接所述电阻RS1及RS2可减弱所述接收端300与400所接收的信号的非单调现象,此处可设定所述电阻RS1及RS2的电阻值均为47欧姆。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在实际会产生非单调现象的接收端后连接相应的电阻,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所述两个接收端300与400之后,如果每个接收端均不会产生非单调现象则不需设置电阻,如果设置电阻的话,对于电阻值的确定可通过多次试验得出最佳值。
[0017] 上述菊花链拓扑架构中,还可将传输线头尾两个位置设置为最重要的元件(如功能芯片),即设置所述接收端200及700为最重要的元件,中间位置设置相对不重要的元件(如测试用元件或接头式元件等),由于头尾两个位置的信号干扰较其他位置的信号干扰相对要弱,故将最重要的元件设置在头尾两个位置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如果所述六个接收端200、300、400、500、600、700的元件同样重要的话,各元件的摆放位置可任意设置。
[0018] 请继续参照图4,其为对图3中六个接收端200、300、400、500、600、700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仿真验证的波形图,图中的六条信号曲线分别对应为所述接收端200、300、400、500、600、700的信号仿真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有信号仿真曲线的非单调现象均以基本消除,并且电压范围也基本介于正常的操作电压范围(0-3.3V)之间,故该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