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137190.0

文献号 : CN1018877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卓志恒林崑津苏国富

申请人 : 易鼎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包括有至少一软性电路基板,软性电路基板具有一丛集区段,是由多条沿着软性电路基板的延伸方向所切割形成的丛集排线所组成,每一条丛集排线是呈现可独立自由弯折的丛集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卷束结构形成于软性电路基板的丛集区段的一预定丛集排线的一侧,卷束结构具有一结合部,以在软性电路基板的丛集区段的各个丛集排线迭合成一束状结构时,卷束结构是卷束多条丛集排线,并通过结合部予以结合定位。当通过卷束结构卷束固定丛集排线于预设空间内自由运动时,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排线应用在具有转轴结构的电子设备,转轴结构只会磨擦、挤压或撞击卷束结构的情况。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包括有至少一软性电路基板,所述软性电路基板具有一丛集区段,是由多条沿着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延伸方向所切割形成的丛集排线所组成,每一条丛集排线是呈现可独立自由弯折的丛集结构,至少一卷束结构形成于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丛集区段的一预定丛集排线的一侧,所述卷束结构具有一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为一粘着层,以在所述卷束结构卷束多条丛集排线时,据以将所述丛集排线迭合成的束状结构予以粘着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中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第一端配置有一第一连接区段,一第一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区段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第一连接区段包括有至少一弯折区段,所述弯折区段具有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连接,并在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一连接器之间具有一可折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第二端配置有一第二连接区段,一第二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区段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第二连接区段包括有至少一弯折区段,所述弯折区段具有一第一侧缘及一第二侧缘,所述第一侧缘与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连接,并在所述第二侧缘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具有一可折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有卷束结构的丛集排线,其内部包括有一条以上的信号传输线,且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丛集区段的其他各个丛集排线内部亦包括有一条以上的信号传输线。

7.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有卷束结构的丛集排线,其内部不包括有信号传输线,但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丛集区段的其他各个丛集排线内部则包括有一条以上的信号传输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束结构包括有至少一镂空区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束结构是以一预定角度形成于沿着所述软性电路基板的延伸方向所切割出的预定丛集排线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基板及所述卷束结构是由一基材及布于所述基材上的一铜及一覆盖膜所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其特征在于,经由蚀刻工艺可将所述卷束结构的基材上所镀布的覆盖膜及铜去除掉。

说明书 :

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软性电路排线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

背景技术

[0002] 查,现今印刷电路板技术中,以软式印刷电路板为目前最具发展性的技术,软式印刷电路板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动态挠曲及可弹性改变形状等特性,并可依据空间大小及形状进行立体配线,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例如: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举凡现代微电子产品的轻薄化、精致化,其以软式印刷电路板为传输中介的技术是在电子产业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0003] 近年来,软性电路板技术亦应用在排线结构中,传统排线结构一般将数条外覆有绝缘层的导线并列成一排线结构,可在许多电子及通信设备中作为信号传送之用。在目前常使用的软性电路板排线产品中,因应不同传输线数目的需求,可采用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等不同软性电路板排线的结构。
[0004] 其中传统排线的设计仅适合通过一狭长穿置空间。但在目前许多电子或通信设备中,经常会碰到软性电路板排线设置于具有轴孔的转轴结构的设计。例如:目前广受使用的通信手机或者数码摄影机,其盖板或屏幕即经常以转轴结构结合在手机及数码摄影机的主体。为了要使信号由手机及数码摄影机的主体传送至盖板或屏幕,目前的作法是采用小型化的线材或以极细导线丛集捆束来作为信号的传输线。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然而,以目前手机、数码摄影机或是笔记型电脑领域中,经由设置于转轴结构的软性电路排线而传送信号的应用愈来愈多、转轴结构亦由单纯的单轴结构进阶成双轴结构的设计,例如:数码摄影机、平板电脑(Table PC)等,其转轴结构的愈来愈多样化,使得传统的软性电路板排线无法因应此一需求的变化。
[0007] 由于软性电路板排线是否能承受经常性的弯折或是可承受弯折的次数极为重要,在此一状况下,若仍采用传统排线的设计,即使排线可以通过所述转轴结构的轴孔,但在产品使用时,会因为传统排线的设计而使得转轴结构的操作受到影响,排线亦会因为使用者的旋转操作,而使得排线转角处因折迭、旋转而产生应力集中并与转轴结构磨擦进而毁损的现象,由于传统排线是以胶布类产品将其捆束,使其不致散乱无法组装,但排线因旋转时摆动的偏移量会变大,导至排线彼此产生接触摩擦,进而造成排线中部份导线受到相互牵制、扭曲,严重者甚至导至排线受损。
[0008] 缘此,本发明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用以改善已知信号传输排线在应用上的缺点。
[0009]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 本发明为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为一种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包括有至少一软性电路基板,软性电路基板具有一丛集区段,是由多条沿着软性电路基板的延伸方向所切割形成的丛集排线所组成,每一条丛集排线是呈现可独立自由弯折的丛集结构,其中至少一卷束结构形成于软性电路基板的丛集区段的一预定丛集排线的一侧,卷束结构具有一结合部,为一粘着层,以在所述卷束结构卷束所述多条丛集排线时,据以将所述丛集排线迭合成的束状结构予以粘着定位。
[0011] 本发明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0012] 经由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以使得本发明的信号传输排线应用于许多具有单轴或双轴转轴结构的电子设备,由于软性电路排线的丛集区段的每一条丛集排线是呈现可独立自由弯折的特性,当通过卷束结构卷束固定丛集排线于预设空间内自由运动时,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排线应用在具有转轴结构的电子设备,转轴结构只会磨擦、挤压或撞击卷束结构的情况。
[0013] 再者,卷束结构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捆绑形式、大小,使多条丛集排线可于卷束结构内自由运动。抑或设计成直接捆绑固定成一束,以适合不同的旋转模式。
[0014] 此外,本发明的卷束结构能从原有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工艺中即可成形,不需要额外增加生产成本上的花费,即能够有效改善已知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6] 图2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迭操作时的立体图;
[0017] 图3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卷束结构卷束丛集排线的立体图;
[0018] 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14-4断面的断面图;
[0019] 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的断面图;
[0020] 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视图;
[0021] 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底视图;
[0022] 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 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 图12是显示本发明应用于单轴转轴结构时的示意图;
[0027] 图13是显示本发明应用于双轴转轴结构时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号:
[0029] 100、100a、100b、100c、信号传输排线
[0030] 100d、100e、100f
[0031] 1、1a 软性电路基板
[0032] 11、11a 丛集区段
[0033] 111、111a 丛集排线
[0034] 12、12a 第一端
[0035] 13、13a 第二端
[0036] 2、2b、2c、2d 卷束结构
[0037] 21、21b、21c、21d 镂空区域
[0038] 22、22b、22c、22d 结合部
[0039] 3、3a 第一连接区段
[0040] 31、31a 第一连接器
[0041] 32 第一弯折区段
[0042] 321 第一侧缘
[0043] 322 第二侧缘
[0044] 33、33a 第二弯折区段
[0045] 331 第三侧缘
[0046] 332、332a 第四侧缘
[0047] 4 第二连接区段
[0048] 41 第二连接器
[0049] 42 第三弯折区段
[0050] 421 第一侧缘
[0051] 422 第二侧缘
[0052] 43 第四弯折区段
[0053] 431 第三侧缘
[0054] 432 第四侧缘
[0055] 5 覆盖膜
[0056] 5a 铜
[0057] 5b 基材
[0058] 6、6a 信号传输线
[0059] 7 转轴结构
[0060] 71 轴孔
[0061] 8 电子产品
[0062] 81 电子屏幕
[0063] L1 可折线
[0064] L2 可折线
[0065] L3 可折线
[0066] L4 可折线
[0067] I 延伸方向
[0068] II 垂直方向
[0069] III 前后翻转方向
[0070] IV 水平旋转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0072] 参阅图1所示,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本发明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由至少一软性电路基板1、一卷束结构2、一第一连接区段3及一第二连接区段4所组成。软性电路基板1具有一丛集区段11,是由多条沿着软性电路基板1的延伸方向I所切割形成的丛集排线所组成,每一条丛集排线是呈现可独立自由弯折的丛集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卷束结构2形成于软性电路基板1的丛集区段11的最外侧丛集排线111的一侧,并以一垂直于最外侧丛集排线111的方向∏凸伸出。此外,卷束结构2包括有至少一镂空区域21及一结合部22。
[0073] 第一连接区段3配置于软性电路基板1的一第一端12,第一连接区段3包括有一第一连接器31、一第一弯折区段32及一第二弯折区段33,第一弯折区段32具有一第一侧缘321及一第二侧缘322,第二弯折区段33具有一第三侧缘331及一第四侧缘332。其中第一弯折区段32的第一侧缘321及第二弯折区段33的第三侧缘331是与软性电路基板1的第一端12相连接,第一弯折区段32的第二侧缘322及第二弯折区段33的第四侧缘332则与第一连接器31相连接,此外,第一弯折区段32的第二侧缘322与第一连接器31的间具有一可折线L1,第二弯折区段33的第四侧缘332与第一连接器31之间亦具有一可折线L2。
[0074] 第二连接区段4配置于软性电路基板1的一第二端13,第二连接区段4包括有一第二连接器41、一第三弯折区段42及一第四弯折区段43,第三弯折区段42具有一第一侧缘421及一第二侧缘422,第四弯折区段43具有一第三侧缘431及一第四侧缘432。其中第三弯折区段42的第一侧缘421及第四弯折区段43的第三侧缘431是与软性电路基板1的第二端13相连接,第三弯折区段42的第二侧缘422及第四弯折区段43的第四侧缘432则与第二连接器41相连接,此外,第三弯折区段42的第二侧缘422与第二连接器41之间具有一可折线L3,第四弯折区段43的第四侧缘432与第二连接器41之间亦具有一可折线L4。
[0075] 请同时再参阅图2及图3所示,图2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迭操作时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卷束结构卷束丛集排线的立体图。通过第一连接区段3的可折线L1、L2及第二连接区段4的可折线L3、L4,可以使第二弯折区段33、第四弯折区段43及第一弯折区段32及第三弯折区段42对折迭合于第一连接区段3的第一连接器31及第二连接区段4的第二连接器41的底面,使软性电路基板1的丛集区段11的各个丛集排线迭合成如图所示的束状结构,再通过卷束结构2卷束软性电路基板1的丛集区段11的各个丛集排线,并以卷束结构2的结合部22予以结合定位。
[0076] 在本实施例中,卷束结构2的结合部22是为一粘着层,用以将各个丛集排线迭合成的束状结构予以粘着定位,当然,亦可以通过其他结合方式予以结合定位,在此仅一最佳实施例表现。此外,卷束结构2的镂空区域21是使软性电路基板1的丛集区段11的各个丛集排线在卷束成束状结构时,各个丛集排线仍保持有弯折的余度,以避免弯折余度不足、旋转时的摆动偏移量大,而使排线转角处应力集中,进而造成部份排线相互牵制、扭曲而受损的状况发生。
[0077] 同时参阅图4及图5所示,图4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14-4断面的断面图,图5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的断面图。其中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与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a的组成元件大致相同,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卷束结构2可经由蚀刻工艺而将卷束结构2本身所具有的覆盖膜(Coverlay)5及铜(Copper)5a去除掉而表现出如图5所示的态样,当然亦可保留卷束结构2的覆盖膜5及铜5a在基材(Substrate)5b上,而使得卷束结构2保留有较佳的刚性。
[0078] 同时参阅图6及图7所示,图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底视图,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底视图。软性电路基板1、第一连接区段3及第二连接区段4之间布设有多条信号传输线6,其中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与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b的组成元件大致相同,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第三实施例的形成有卷束结构2的丛集排线111,其内部不包括有信号传输线6,但软性电路基板1的丛集区段11的其他各个丛集排线内部则包括有一条以上的信号传输线6,以在具有卷束结构2的丛集排线111发生断裂或是磨损时,不会影响到信号传输排线100b的正常运作。
[0079] 请同时参阅图8及图9所示,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第四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c与第五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d的组成元件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第四实施例的卷束结构2b是为长条状而显现出如图所示的态样,包括有多个镂空区域21b及一对应长条状的结合部22b;而第五实施例则显示两个卷束结构2c、2d是分别以一预定角度形成于软性电路基板1的丛集区段11的最外侧丛集排线111的一侧,并分别以一垂直于最外侧丛集排线111的方向∏凸伸出。
[0080] 参阅图10所示,其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此一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e的组成元件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是由二个软性电路基板1、1a,二个卷束结构2,二个第一连接区段3、3a及一个第二连接区段4所组成,进而显示出如图所示的态样。由于组成方式亦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0081] 参阅图11所示,其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图。此一实施例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f的组成元件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元件乃标示以相同的元件编号,以资对应。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是由一个软性电路基板1,一个卷束结构2,一个第一连接区段3及一个第二连接区段4所组成,其中第一连接区段3及第二连接区段4不包括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弯折区段,亦即不需要通过弯折区段的对折迭合使软性电路基板1的丛集区段11的各个丛集排线迭合成束状结构,可直接通过卷束结构2卷束软性电路基板1的丛集区段11的各个丛集排线,并以卷束结构2的结合部22予以结合定位,进而表现出如图所示的态样。
[0082] 当然,本发明以上述为实施例作为专利说明及附图陈述,仅为众多实施例的其中一种,举凡熟悉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皆能轻易得知,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为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凡利用本发明的原理所作的变化,皆属于本发明的请求范畴。
[0083] 请同时参阅图12及图13所示,图12是显示本发明应用于一维转轴结构时的示意图,图13是显示本发明应用于二维转轴结构时的示意图。本发明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应用于一具有单轴及双轴转轴结构7的电子产品8内,在本实施例中是为手机,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100的第一连接区段3与第二连接区段4可轻易通过转轴构件7的轴孔71,信号传输排线100并不受到转轴构件7的转动限制。当电子屏幕81以一前后翻转方向III在电子产品8上旋动,或者以水平旋转方向IV旋动时,本发明的信号传输排线100不会受到所述前后、水平、翻转操作的影响造成转轴构件7对丛集排线111的磨擦,转轴构件7只会磨擦、挤压卷束结构2,丛集排线111因此受到卷束结构2的最大保护,但又可在卷束结构2内自由摆动,藉以释放应力。
[0084]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卷束结构的信号传输排线确具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故本发明业已符合于专利的要件。惟以上的叙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精于此项的一般技术人员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惟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发明的发明精神及所界定的权利要求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