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感应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230510.X

文献号 : CN10190107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程琮钦陈政德李锡烈

申请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感应结构,该触控感应结构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第一平台以及一导电间隔物。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第一平台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面对第二基板。第一平台包括至少一支撑结构、一感应结构,以及位于感应结构上的一导电感应垫。导电间隔物设置于第二基板上并面对第一基板,其中导电间隔物对应第一平台。

权利要求 :

1.一种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第一平台,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面对该第二基板,其中该第一平台包括至少一支撑结构、一感应结构,以及一导电感应垫位于该感应结构上;以及一导电间隔物,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面对该第一基板,其中该导电间隔物对应该第一平台;

该导电间隔物具有一下表面,该下表面在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该支撑结构、该感应结构,以及该导电感应垫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间隔物与该导电感应垫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该导电间隔物与该支撑结构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且该第一间隙不等于该第二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感应垫仅设置于该感应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间隔物为一导电材料构成的一体式导电间隔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电间隔物包括一绝缘基材与一表面导电层,且该表面导电层至少覆盖于该绝缘基材面对该第一平台的一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平台包括多个支撑结构,且该感应结构位于该多个支撑结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支撑结构具有一封闭型的开口,该感应结构对应设置于该开口,使得该支撑结构环绕该感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感应结构包括多个突块,且该导电感应垫位于该突块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该突块具有不同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感应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突块的长度或宽度介于1微米与5微米之间。

1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多条第一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多条数据线,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其中该数据线与该第一栅极线交错设置并于该第一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像素区,且各该像素区包括一像素显示区以及一像素周边区,该像素周边区位于该像素显示区与邻接的该第一栅极线之间;

一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一显示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多个第一平台,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像素周边区的其中之一并面对该第二基板,其中各该第一平台包括至少一支撑结构、一感应结构,以及一导电感应垫位于该感应结构上;

多个导电间隔物,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面对该第一基板,其中该导电间隔物分别对应该第一平台的其中之一;该导电间隔物具有一下表面,该下表面在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该支撑结构、该感应结构,以及该导电感应垫相重叠;

多个第二平台,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像素周边区的其中之一并面对该第二基板;以及多个主间隔物,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面对该第一基板,其中该主间隔物对应该第二平台并与该第二平台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导电间隔物与对应的该第一平台的该导电感应垫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各该导电间隔物与对应的该第一平台的该支撑结构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且该第一间隙不等于该第二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感应垫仅设置于该感应结构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该导电间隔物为一导电材料构成的一体式导电间隔物。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的该导电间隔物包括一绝缘基材与一表面导电层,且该表面导电层至少覆盖于该绝缘基材面对该第一平台的一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平台包括多个支撑结构,且该感应结构位于该支撑结构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平台的该至少一支撑结构具有一封闭型的开口,该感应结构对应设置于该开口,使得该支撑结构环绕该感应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至少一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像素周边区其中之一,且该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至少与部分该第一平台的该导电感应垫电性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连接线,其中至少部分该第一平台的该导电感应垫藉由该连接线彼此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一第一配向膜与一第二配向膜,其中该第一配向膜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至少曝露出该导电感应垫的一部分,且该第二配向膜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至少部分曝露出该导电间隔物。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主间隔物与该导电间隔物大体上具有相同的高度,且该第二平台的厚度大于该第一平台的厚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该感应结构包括多个突块,且各该导电感应垫位于相对应的该突块的上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该突块具有不同的尺寸。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突块的长度或宽度介于1微米与5微米之间。

说明书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感应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感应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由支撑结构与感应结构共同组成的平台,而可兼顾耐久度与触控灵敏度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感应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在 现 今 各 式 消 费 性 电 子 产 品 市 场 中,个 人 数 字 助 理 (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行动电话(mobile phone)及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等可携式电子产品都已广泛使用触控面板(touch panel)作为使用者与电子装置间的数据沟通接口工具。由于目前电子产品的设计都以轻、薄、短、小为方向,因此,在产品设计上希望能节省如键盘、鼠标等现有输入装置的设置空间,尤其在讲求人性化设计的平板计算机需求的带动下,搭配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已逐渐成为各式电子产品的关键零元件之一。
[0003] 业界目前已尝试将触控功能整合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作法,其通过按压液晶显示面板使其上基板下陷形变以产生感应信号,达到触控输入的目的。请参考图1,图1绘示了现有触控显示面板10的电路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显示区域16以及多个感应区域12。各显示区域16包括第一栅极线GL1、数据线DL、像素开关元件TFTPixel、储存电容Cst与液晶电容CLC1,其中像素开关元件TFTPixel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一栅极线GL1,源极电性连接数据线DL,而漏极电性连接像素电极18。于进行显示时,数据线DL所传递的数据信号会经由像素开关元件TFTPixel传递至像素电极18,而像素电极18的数据信号可与上基板侧的共通电极20的共通电位Vcom形成液晶电容CLC1,进而使液晶转向而显示出影像画面。另一方面,感应区域12包括触控信号读取线RL、第二栅极线GL2、感应结构CLC2及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TFTReadout,其中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TFTReadout的栅极电性连接至第二栅极线GL2,源极电性连接至感应结构CLC2,而漏极系电性连接至触控信号读取线RL。于进行触控输入时,通过按压触控显示面板10可使上基板产生下凹形变,使得上基板侧的共通电极20触碰到下基板侧的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的源极,如此一来,共通电极的共通电位Vcom会流经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与触控信号读取线RL到达放大器14,作为判读之触控输入信号。
[0004] 请再参考图2与图3,并一并参考图1。图2绘示了现有触控显示面板的下基板的上视示意图,图3绘示了图2的触控显示面板沿剖线A-A’、B-B’及C-C’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现有触控显示面板10包括一下基板30、一上基板32以及一液晶层34设置于下基板30与上基板32之间。下基板30上设置有多个主平台381、多个辅助平台382与多个感应平台383,而上基板32上则设置有多个主间隔物(main spacer)401、多个辅助间隔物(sub spacer)402与多个感应间隔物403(Sensor Spacer),分别对应主平台381(Main Stage)、辅助平台382(Sub Stage)与感应平台383(Sensor Stage)。主间隔物401与主平台381接触,用以维持触控显示面板10的液晶间隙,辅助间隔物402与辅助平台382之间具有一间隙,在通过按压触控显示面板10的上基板32以进行触控输入时,辅助间隔物402会接触辅助平台382而提供辅助支撑力,因此可避免进行按压时触控显示面板10的形变过大,借以提升触控显示面板10的耐久度。感应间隔物403与感应平台383构成图1的感应结构CLC2,在按压触控显示面板10的上基板32进行触控输入时,感应间隔物403会接触感应平台383,此时感应间隔物403表面的共通电极20所具有的共通电位Vcom会经由感应平台383依序流经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与触控信号读取线RL而到达放大器14,并通过运算单元(图未示)计算出正确的触控输入位置。
[0005] 经实证发现,触控显示面板10的耐久度与辅助间隔物402的数目具有正向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辅助间隔物402的数目愈多,触控显示面板10的耐久度也会较佳;另一方向,触控显示面板10的触控灵敏度与感应间隔物403的数目同样亦具有正向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感应间隔物403的数目愈多,触控显示面板10的触控灵敏度也会较佳。然而,由于现有触控显示面板10的辅助间隔物402与感应间隔物403为分别设置的独立结构,如图2所示,且触控显示面板10的布局面积有限,故无法同时容纳足够数量的辅助间隔物402与感应间隔物403,因此造成触控显示面板10的耐久度与触控灵敏度无法兼顾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感应结构,以兼顾其耐久度与触控灵敏度。
[0007] 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感应结构,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一第一平台以及一导电间隔物。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第一平台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并面对第二基板。第一平台包括至少一支撑结构、一感应结构,以及一导电感应垫位于该感应结构上。导电间隔物设置于第二基板上并面对第一基板,其中导电间隔物对应第一平台。
[0008] 其中,该导电间隔物与该导电感应垫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该导电间隔物与该支撑结构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且该第一间隙不等于该第二间隙。
[0009] 其中,该导电感应垫仅设置于该感应结构上。
[0010] 其中,该导电间隔物为一导电材料构成的一体式导电间隔物。
[0011] 其中,该导电间隔物包括一绝缘基材与一表面导电层,且该表面导电层至少覆盖于该绝缘基材面对该第一平台的一表面。
[0012] 其中,该第一平台包括多个支撑结构,且该感应结构位于该等支撑结构之间。
[0013] 其中,该至少一支撑结构至少部分环绕该感应结构。
[0014] 其中,该感应结构包括多个突块,且该导电感应垫位于该突块的上方。
[0015] 其中,至少部分该突块具有不同的尺寸。
[0016] 其中,该突块的长度或宽度介于1微米与5微米之间。
[0017]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复数条第一栅极线、多条数据线、一第二基板、一显示介质层、多个第一平台、多个导电间隔物、多个第二平台,以及多个主间隔物。栅极线与数据线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其中数据线与第一栅极线交错设置并于第一基板上定义出多个像素区,且各像素区包括一像素显示区以及一像素周边区,像素周边区位于像素显示区与邻接的第一栅极线之间。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平台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像素周边区的其中的一并面对第二基板,其中各第一平台包括至少一支撑结构、一感应结构,以及一导电感应垫位于感应结构上。导电间隔物设置于第二基板上并面对第一基板,其中导电间隔物分别对应第一平台的其中之一。第二平台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像素周边区的其中之一并面对第二基板。主间隔物分别设置于第二基板上并面对第一基板,其中主间隔物对应第二平台并与第二平台接触。
[0018] 其中,各该导电间隔物与对应的该第一平台的该导电感应垫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各该导电间隔物与与对应的该第一平台的该支撑结构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且该第一间隙不等于该第二间隙。
[0019] 其中,该导电感应垫仅设置于该感应结构上。
[0020] 其中,至少部分的该导电间隔物为一导电材料构成的一体式导电间隔物。
[0021] 其中,至少部分的该导电间隔物包括一绝缘基材与一表面导电层,且该表面导电层至少覆盖于该绝缘基材面对该第一平台的一表面。
[0022] 其中,各该第一平台包括多个支撑结构,且该感应结构位于该支撑结构之间。
[0023] 其中,各该第一平台的该至少一支撑结构至少部分环绕该感应结构。
[0024] 其中,该触控显示面板另包括至少一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该像素周边区其中之一,且该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至少与部分该第一平台的该导电感应垫电性连接。
[0025] 其中,至少部分该第一平台的该导电感应垫彼此电性连接。
[0026] 其中,另包括一第一配向膜与一第二配向膜,其中该第一配向膜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至少曝露出该导电感应垫的一部分,且该第二配向膜设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至少部分曝露出该导电间隔物。
[0027] 其中,该主间隔物与该导电间隔物大体上具有相同的高度,且该第二平台的厚度大于该第一平台的厚度。
[0028] 其中,各该感应结构包括多个突块,且各该导电感应垫位于相对应的该突块的上方。
[0029] 其中,至少部分该突块具有不同的尺寸。
[0030] 其中,该突块的长度或宽度介于1微米与5微米之间。
[0031] 本发明的第一平台包括支撑结构与感应结构,其中支撑结构搭配导电间隔物可发挥辅助支撑作用,借此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耐久度,而感应结构搭配导电间隔物可提供触控输入功能。由于支撑结构与感应结构两者整合成第一平台,因此,本发明可在有限数目的像素周边区内设置最大数量的具有辅助支撑与触控输入双重功能的第一平台,因此可同时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耐久度与触控灵敏度。换言之,除了设置了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与第二平台的位置之外,具有辅助支撑与触控输入双重功能的第一平台会全面性地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因此,本发明的作法可实现全面性感应(Full Sensor)设计。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33] 图1绘示了现有触控显示面板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0034] 图2绘示了现有触控显示面板的下基板的上视示意图;
[0035] 图3绘示了图2的触控显示面板沿剖线A-A’、B-B’及C-C’的剖面示意图;
[0036] 图4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37] 图5为沿图4的剖线D-D’及E-E’所绘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38] 图6绘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平台的上视示意图;
[0039] 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平台的上视示意图;
[0040] 图8为沿图7的F-F’剖线所绘示的第一平台的剖面示意图;
[0041] 图9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平台的一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2] 图10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0043] 其中,附图标记:
[0044] 10:触控显示面板 12:感应区域
[0045] 14:放大器 16:显示区域
[0046] 18:像素电极 20:共通电极
[0047] 30:下基板 32:上基板
[0048] 34:液晶层 381:主平台
[0049] 382:辅助平台 383:感应平台
[0050] 401:主间隔物 402:辅助间隔物
[0051] 403:感应间隔物 50:触控显示面板
[0052] 52:第一基板 54:第二基板
[0053] 56:显示介质层 58:像素电极
[0054] 60:像素区 60D:像素显示区
[0055] 60P:像素周边区 62:第一平台
[0056] 621:支撑结构 622:感应结构
[0057] 622B:突块 63:导电感应垫
[0058] 64:第二平台 66:主间隔物
[0059] 68:导电间隔物 70A:绝缘基材
[0060] 70B:表面导电层 GL1:第一栅极线
[0061] GL2:第二栅极线 DL:数据线
[0062] RL:触控信号读取线 TFTPixel:像素开关元件[0063] TFTReadout: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 GReadout:栅极
[0064] DReadout:漏极 SReadout:源极
[0065] CLC1:液晶电容 CLC2:感应结构
[0066] Vcom:共通电位 BM:黑色矩阵
[0067] OC;覆盖层 PI1:第一配向膜
[0068] PI2:第二配向膜 h1:第一间隙
[0069] h2:第二间隙 CL:连接线
[0070] M1:第一金属层 GI:栅极绝缘层
[0071] SE:半导体层 HSE:重掺杂半导体层
[0072] M2:第二金属层 PV:保护层
[0073] TC:透明导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0075] 请参考图4与图5。图4绘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5为沿图4的剖线D-D’及E-E’所绘示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彰显本发明的特色,图4中省略了第二基板与显示介质层等元件。如图4与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50包括一第一基板52、一第二基板54与第一基板52相对设置,以及一显示介质层
56设置于第一基板52与第二基板5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50为一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因此显示介质层56为液晶层,第一基板52为一阵列基板(也称薄膜晶体管基板),且第二基板54为一对向基板,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若触控显示面板50选用一触控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则显示介质层56为电激发光材料层。此外,第一基板52也可为一对向基板,且第二基板54也可为一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50另包括第一栅极线GL1、第二栅极线GL2、数据线DL、像素开关元件TFTPixel、像素电极58与触控信号读取线RL设置于第一基板52上。数据线DL与第一栅极线GL1以交错方式设置并于第一基板52上定义出多个像素区60(或称为次像素区),且各像素区60包括一像素显示区60D以及一像素周边区60P,其中像素周边区60P位于像素显示区60D与邻接的第一栅极线GL1之间。各像素电极58分别位于相对应的像素显示区60D内,并与对应的像素开关元件TFTPixel的漏极电性连接。触控信号读取线RL与数据线DL平行设置,并位于部分数据线DL的一侧。此外,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50更包括多个第一平台62、多个第二平台64与至少一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52的像素周边区60P的其中之一,并面对第二基板54,其中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的栅极GReadout与漏极DReadout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栅极线GL2与触控信号读取线RL电性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栅极线GL2与第一栅极线GL1也可为同一条栅极线。
[0076] 本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50另包括多个主间隔物66与多个导电间隔物68。主间隔物66设置于第二基板54上并面对第一基板52,且主间隔物66对应第二平台64并与对应的第二平台64接触,借此使触控显示面板50维持固定的液晶间隙。导电间隔物68设置于第二基板54上并面对第一基板52,且导电间隔物68对应第一平台62并与对应的第一平台62之间具有一间隙。此外,导电间隔物68面对第一平台62的表面为一平坦表面,但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主间隔物66与导电间隔物68由相同的材料并利用同一工艺加以定义,例如主间隔物66与导电间隔物68可由具有感旋光性的绝缘基材70A并利用曝光及显影工艺加以制作,导电间隔物68及/或主间隔物66的表面另包括一表面导电层70B,且表面导电层70B至少覆盖于绝缘基材70A面对第一平台62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表面导电层70B可同时作为触控显示面板50的共通电极,但不以此为限,例如表面导电层
70B与共通电极也可为彼此不电性连接的导电图案。通过上述设计,主间隔物66与导电间隔物68大体上会具有相同的厚度,但不以此为限。此外,主间隔物66和导电间隔物68与第二基板54之间另可设置有黑色矩阵BM与覆盖层OC等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必要元件,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二基板54也可包括第二配向膜PI2,覆盖主间隔物66的表面以及导电间隔物68的表面,但值得说明的是第二配向膜PI2必须曝露出导电间隔物68面对第一平台62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是指第二配向膜PI2曝露出表面导电层70B。再者,由于导电间隔物68突出于第二基板54的表面而具有一高度差,因此在形成第二配向膜PI2时,第二配向膜PI2会因此一高度差而不形成在导电间隔物68面对第一平台62的表面,故可不需额外进行工艺加以移除。
[0077] 另一方面,第一平台62与第二平台64均可任意选择由不同层数的结构层迭合而成,例如第一金属层、栅极绝缘层、半导体层、重掺杂半导体层、第二金属层、保护层与透明导电层等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必要膜层,在此状况下不需增加额外光掩模定义第一平台62与第二平台6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平台62与第二平台64所使用的结构层的数目不同,例如第二平台64的堆栈结构层可包括第一金属层M1、栅极绝缘层GI、半导体层SE、重掺杂半导体层HSE、第二金属层M2与保护层PV,而第一平台62的堆栈结构层则包括第一金属层M1、栅极绝缘层GI、重掺杂半导体层HSE与透明导电层TC(在此作为导电感应垫63只用),因此,第二平台64的结构层的迭合数目多于第一平台62的结构层的迭合数目,借此第二平台64的厚度会大于第一平台62的厚度。第二平台64与相对应的主间隔物66构成了主间隔结构,用来维持触控显示面板50的液晶间隙,而第一平台62与导电间隔物68构成触控感应结构,用来提供辅助支撑与触控输入双重功能。
[0078] 通过上述配置,在主间隔物66与导电间隔物68大体上具有相同的厚度的状况下,主间隔物66可与对应的具有较厚厚度的第二平台64接触,以使触控显示面板50维持固定的液晶间隙,而第一平台62由于厚度较薄,因此,在未受按压的状况下不会与导电间隔物68接触。各第一平台62包括一或多个支撑结构621、一或多个感应结构622,以及一导电感应垫63位于感应结构622上。导电感应垫63与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的源极SReadout电性连接,且导电感应垫63仅设置于感应结构622上,而未设置于支撑结构
621上。导电感应垫63可与像素电极58由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所构成,并使用同一光掩模加以定义,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导电感应垫63也可为不透明导电材料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可用来读取多个导电感应垫63所接收到的触控输入信号,因此共享同一个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的导电感应垫63可彼此电性连接,例如位于同一列上的部分导电感应垫63可利用连接线CL互相连接,且连接线CL与导电感应垫63可利用同一导电材料或不同的导电材料所构成。此外,若共享同一个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的导电感应垫63位于不同列,则也可通过与数据线DL平行设置的连接线CL加以连接。此外,第一平台62与第二平台64上可设置有第一配向膜PI1,第一配向膜PI1可覆盖于支撑结构621上并视为支撑结构621上的一部分,但第一配向膜PI1必须曝露出导电感应垫63。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间隔物68与导电感应垫63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隙h1,导电间隔物68与支撑结构621之间具有一第二间隙h2,其中第一间隙h1与第二间隙h2的大小可视所需的辅助支撑力、第二基板54的弹性以及触控灵敏度等因素分别加以调整而使第一间隙h1等于或不等于第二间隙h2。在一实施例中,例如当导电感应垫63使用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时,且其厚度约介于700埃与800埃之间,而第一配向膜PI1的厚度约介于300埃与400埃之间,则第一间隙h1会小于第二间隙h2。当按压触控显示面板50进行触控输入时,受压而下陷的导电间隔物68会接触到第一平台62的支撑结构621,此时支撑结构621可提供一辅助支撑力,故可增加触控显示面板50的耐久度;另一方面,下陷的导电间隔物68的表面导电层70B也会接触到感应结构622上方的导电感应垫63,此时导电间隔物68的触控输入信号可经由导电感应垫63与连接线CL而流向触控信号读取开关元件TFTReadout并到达放大器(图未示),再透过运算单元计算出正确的触控输入位置。
[0079] 请再参考图6。图6绘示了本实施例的第一平台的上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结构622位于支撑结构621内部。更精确地说,支撑结构621具有一封闭型的开口,而感应结构622对应设置于支撑结构621的开口,使得支撑结构621环绕感应结构622。此外,感应结构622包括一突块622B,且导电感应垫63位于突块622B的上方,但突块622B的数目与形状并不以图6所绘示者为限。此外,各突块622B的尺寸可视触控灵敏度的需求而加以设计,例如各突块622B的长度或宽度可小于10微米,并较佳介于1微米与5微米之间,但不以此为限。
[0080]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感应结构的实施样态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而具有其它多种实施样态。下文将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或变化型进行说明,且为了简化说明并比较各实施例的相异处,下文的各实施例将使用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符号标注相同的元件,并仅针对相异处进行说明而不再对重复部分赘述。
[0081] 请再参考图7与图8。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平台的另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8为沿图7的F-F’剖线所绘示的第一平台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感应结构622包括多个突块622B,且各突块622B具有相同的尺寸。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感应结构622位于两个支撑结构621之间。
[0082] 请再参考图9。图9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平台的一变化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本变化实施例中,感应结构622的多个突块622B具有不同的尺寸。
[0083] 请参考图10。图10绘示了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导电间隔物由绝缘基材与表面导电层所构成的作法,在本实施例中,导电间隔物68为一导电材料构成的一体式导电间隔物。一体式导电间隔物指导电间隔物68由单一导电材料或复合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或合金所构成,并利用一体成型方式加以形成。也就是说,导电间隔物68本身即具导电性,而不需额外利用其它导电层来提供导电性。另外,导电间隔物68可与共通电极(图未示)电性连接而共享共通电位,也或是具有独立控制的电压。
[0084]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感应结构可提供辅助支撑与触控输入的双重功用,因此,在有限数目的像素周边区内可设置最大数量的具有辅助支撑与触控输入双重功能的第一平台,而不需在辅助间隔物与感应间隔物的数目之间作取舍。借此,触控显示面板的耐久度与触控灵敏度可同时大幅提升。
[0085]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