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880124777.1

文献号 : CN10191071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山本修己黑水泰守山本香织吉川贵博

申请人 : 夏普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该照明装置(12)具备多个光源(17)和配置在比所述光源(17)靠所述光射出部(15z)一侧的光学部件(15),所述光学部件(15)具备:使来自所述光源(17)的光扩散并且在所述光射出部(15z)侧的面具有棱镜(52)的棱镜扩散板(15a);和配置在比所述棱镜扩散板(15a)靠所述光射出部(15z)侧并且在所述光射出部(15z)侧的面具有凸透镜(62)的透镜片(15c)。

权利要求 :

1.一种照明装置,其具备射出光的光射出部,所述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光源;和

配置在比所述光源靠所述光射出部一侧的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具备: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扩散并且在所述光射出部一侧的面具有棱镜的棱镜扩散板;

与所述棱镜扩散板相邻地配置且配置在比所述棱镜扩散板靠所述光射出部一侧,并且在所述光射出部一侧的面具有凸透镜的透镜片;和扩散片,其配置在比所述透镜片靠所述光射出部一侧,使从该透镜片射出的光扩散,并且该扩散片的厚度比所述棱镜扩散板的厚度小,所述光源分别由线状的光源构成,该线状的光源并列配置,所述棱镜扩散板具有所述棱镜形成为线状并且该线状的棱镜并列配置的结构,且配置成该棱镜的长边方向沿着所述光源的长边方向,所述透镜片具有所述凸透镜形成为线状并且该线状的凸透镜并列配置的结构,且配置成该凸透镜的长边方向沿着所述光源的长边方向,所述棱镜扩散板的厚度比所述透镜片的厚度大,所述透镜片的厚度为0.15mm~2.84mm,并且其厚度为以与该透镜片成45°的角度入射的光直至到达所述凸透镜的、该光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成为相邻的所述光源间的距离的±10%的厚度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光源之间的距离为16.4mm,所述透镜片的厚度为所述光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量成为±1.64mm的厚度以下。

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5.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装置。

说明书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所使用的液晶面板由于不是自发光,所以需要另外设置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公知这样的背光源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侧(与显示面的相反侧),构成为具有多个线状光源和配置于该线状光源的光射出侧的扩散板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08968号公报
[0004] 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中,公开了作为扩散片,在实际上透明的基材的一个面设置有凸状的双凸透镜(レンチキユラ一レンズ),在另一个面设置有掩蔽性小的扩散层,使用基材的全光线透过率为70%以上的基材。由此,能够实现灯影像的降低,并改善全光线透过率。但是,实现灯影像的降低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为了提供超薄型的显示装置,要将液晶面板和背光源装置的距离尽可能接近的情况下,该灯影像的降低成为最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即使相对于液晶面板等光照射对象靠近的情况下也不会识别到光源的影像而能够适用于超薄型的显示装置等。另外,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这样的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和具备这样的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0006]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射出光的光射出部,上述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光源;和配置在比上述光源靠上述光射出部一侧的光学部件,上述光学部件具备: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并且在上述光射出部一侧的面具有棱镜的棱镜扩散板;和配置在比上述棱镜扩散板靠上述光射出部一侧,并且在上述光射出部一侧的面具有凸透镜的透镜片。
[0007] 根据这样的照明装置,不会观察到光源的配置影像而能够将面内亮度均匀的照射光提供给光照射对象。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从光源射出的光由棱镜扩散板扩散,并且通过该棱镜扩散板的光射出部侧的棱镜创造出虚像,从而实现光源的配置影像的消除。并且,射出棱镜扩散板的光由在光射出面具备凸透镜的透镜片分割/聚光,进一步实现光源的配置影像的消除,最终透过该光学部件的光(照明光)成为没有沿着光源的配置影像的影子、亮度均匀性良好的照射光。
[0008] 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上述光源分别由线状的光源构成,该线状的光源并列配置,上述棱镜扩散板具有上述棱镜形成为线状并且该线状的棱镜并列配置的结构,且配置成该棱镜的长边方向沿着上述光源的长边方向,上述透镜片具有上述凸透镜形成为线状并且该线状的凸透镜并列配置的结构,且配置成该凸透镜的长边方向沿着上述光源的长边方向。
[0009]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从该照明装置射出的照射光中,适当地防止和抑制形成光源的配置影像(即、线状的影)。
[0010] 另外,上述光学部件具备扩散片,该扩散片配置在比上述透镜片靠上述光射出部一侧,使从该透镜片射出的光扩散,并且该扩散片的厚度比上述棱镜扩散板的厚度小。
[0011]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光源的配置影像的消除。
[0012]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作为不同的方式,具备射出光的光射出部,其具备多个光源、和配置在比上述光源靠上述光射出部一侧的光学部件,上述光学部件具备: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并且在上述光射出部一侧的面具有棱镜的棱镜扩散板;和配置在比上述棱镜扩散板靠上述光射出部一侧,并且在上述光射出部一侧的面具有棱镜的棱镜片。
[0013] 通过这样的结构,不会观察到光源的配置影像(沿着配置的影子)而能够将面内亮度均匀的照射光提供给光照射对象。在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从光源射出的光由棱镜扩散板扩散,并且通过该棱镜扩散板的光射出部侧的棱镜创造出虚像,从而实现光源的配置影像的消除。并且,射出棱镜扩散板的光由在光射出面具有棱镜的棱镜片分割,实现光源的配置影像的进一步消除,最终透过该光学部件的光(照明光)成为没有沿着光源的配置影像的影子、亮度均匀性良好的照射光。
[0014]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能够使上述棱镜扩散板所具有的棱镜和上述棱镜片所具有的棱镜各自的形状不同。具体而言,能够使上述棱镜扩散板所具有的棱镜的顶角和上述棱镜片所具有的棱镜的顶角各自的角度不同。
[0015] 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极力降低由棱镜扩散板聚光的正面方向的光的强度(亮度)而能够抑制产生光源的亮度不均。
[0016] 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上述光源分别由线状的光源构成,该线状的光源并列配置,上述棱镜扩散板具有上述棱镜形成为线状并且该线状的棱镜并列配置的结构,且配置成该棱镜的长边方向沿着上述光源的长边方向,上述棱镜片具有上述棱镜形成为线状并且该线状的棱镜并列配置的结构,且配置成该棱镜的长边方向沿着上述光源的长边方向。
[0017]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从该照明装置射出的照明光中,能够适当地防止和抑制光源的配置影像(即、线状的影)。
[0018] 上述光学部件具备扩散片,该扩散片配置在上述棱镜片的上述光射出部一侧,使从该棱镜片射出的光扩散,并且该扩散片的厚度比上述棱镜扩散板的厚度小。
[0019]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实现光源的配置影像的消除。
[0020]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0021]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能够防止和抑制观察到光源的配置影像(沿着配置的影子),能够实现显示品质优良的显示。
[0022]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例示能够是液晶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电脑的显示器等,特别是作为超薄型的电视接收装置很合适。
[0023] (发明效果)
[0024]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靠近光照射对象的情况下,光源的影像也不被观察到的、能够适用于超薄型的显示装置等的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6] 图2是表示图1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27] 图3是表示沿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0028] 图4是表示沿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0029] 图5是示意性表示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0030] 图6是表示扩散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1] 图7是表示沿扩散片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0032] 图8是表示透镜片的结构的立体图。
[0033] 图9是表示沿透镜片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0034] 图10是表示扩散片的结构的剖面图。
[0035] 图11是表示沿棱镜片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
[0036] 图12是表示液晶面板的视觉特性的说明图。
[0037] 图13是表示透镜片的光入射方式的说明图。
[0038] 图14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3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有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0039] 图15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4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有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0040] 图16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有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0041] 图17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5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有的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0042] 符号说明
[0043]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0044] 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0045] 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
[0046] 15光学部件
[0047] 15a扩散板(棱镜扩散板)
[0048] 15b光学片组
[0049] 15c透镜片
[0050] 15d、15e、15f、15g扩散片
[0051] 15h反射型偏光膜
[0052] 15z光射出部
[0053] 17冷阴极管(光源)
[0054] 52棱镜
[0055] 62凸透镜
[0056] 150c棱镜片
[0057] TV电视接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8] <实施方式1>
[0059]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0060]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沿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沿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剖面图。
[006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构成为设置有: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持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方式将其收纳的正面背面两机壳Ca、Cb;电源P;调谐器T;和支架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作为整体形成为横长的方形,以竖立状态被收容。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有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并将它们通过框状的边框13等一体地保持。
[0062] 接着,关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说明(参照图2~图4)。
[0063]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构成为一对玻璃基板以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有液晶的结构。在一侧的玻璃基板设置有:与彼此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和取向膜等,在另一侧的玻璃基板设置有:按照规定排列配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和取向膜等。另外,在两基板的外侧安装有偏光板11a、11b(参照图3和图4)。
[0064] 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在光射出面侧(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形成大致箱型的底座14;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的方式安装的光学部件15;和框架16,其沿底座14的长边配置,并且在与底座14之间夹持保持光学部件15中设置在底座14侧的扩散板15a的长边缘部。另外,在底座14内具备:冷阴极管(光源)17;用于将冷阴极管17安装在底座14的灯夹具18;在冷阴极管17的各端部担负电连接的中继的中继连接器19;将冷阴极管17组的端部和中继连接器19组共同覆盖的保持具20。另外,在该背光源装置
12中,比冷阴极管17靠光学部件15一侧成为光射出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部件15的光射出侧(即、液晶面板11侧)成为光射出部15z(参照图5)。
[0065] 底座14为金属制,钣金冲压成型为较浅的大致箱型,该箱型由矩形状的底板、和从其各边立起翻折为大致U字状的翻折外缘部21(短边方向的翻折外缘部21a和长边方向的翻折外缘部21b)形成。在底座14的底板,在其长边方向的两端部穿凿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中继连接器19的安装孔22。另外,如图3所示,在底座14的翻折外缘部21b的上面穿凿设置有固定孔14c,例如能够通过螺钉等将边框13、框架16和底座14等形成为一体。
[0066] 在底座14的底板的内面侧(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侧)配设有反射片23。反射片23为合成树脂制,其表面形成光反射性优秀的白色,沿着底座14的底板面的内侧以覆盖底座14大致全部区域的方式铺设。如图3所示,该反射片23的长边缘部以覆盖底座14的翻折外缘部21b的方式立起,以由底座14和扩散板15a夹持的状态被固定。通过该反射片23能够使从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向光学部件15侧反射。
[0067] 冷阴极管17构成形成为细长管状的线状光源,在使其长边方向(轴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并且以多根相互平行排列的状态(即、并列配置的状态下)收容在底座14内(参照图2)。另外,冷阴极管17形成为从底座14的底板(反射片23)稍微浮起的状态,其各端部嵌入中继连接器19,以覆盖这些中继连接器19的方式安装有保持具
20。
[0068] 保持具20为呈白色的合成树脂制,形成为覆盖冷阴极管17的端部,并且沿底座14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大致箱型。如图4所示,该保持具20在其正面侧具有台阶状的面能够将扩散板15a和液晶面板11载置在不同台阶,并且以与底座14的短边方向的翻折外缘部21a一部分重叠的状态配置,与翻折外缘部21a一起形成该背光源装置12的侧壁。从保持具20中与底座14的翻折外缘部21a相对的面突出有插入销24,该插入销24插入于在底座14的翻折外缘部21a的上面形成的插入孔25中,从而该保持具20安装在底座14。
[0069] 保持具20的台阶状面由底座14的底板面和平行的三个面形成,在位于最低位置的第一面20a载置有扩散板15a的短边缘部。另外,从第一面20a延伸出朝向底座14的底板面倾斜的倾斜罩体26。在保持具20的台阶状面的第二面20b载置有液晶面板11的短边缘部。保持具20的台阶状面中位于最高位置的第三面20c配置在与底座14的翻折外缘部21a重叠的位置,与边框13接触。
[0070] 光学部件15是使从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的射出特性(例如射出角度、面内亮度分布等)变化的部件,如图2所示由扩散板15a和光学片组15b构成。另外,光学片组15b具有如下所述结构:从扩散板15a侧开始层叠有与该扩散板15a相邻配置的透镜片15c、扩散片15d、15e、15f、15g、和反射型偏光膜15h。
[0071] 以下,关于背光源装置1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示意性表示背光源装置12的结构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扩散板15a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沿该扩散板15a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另外,图8是表示透镜片15c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沿该透镜片15c的短边方向的剖面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面图。另外,图10是表示扩散片15d、15e、15f、15g的结构的立体图。
[0072]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中,在配置于底座14的内面侧的反射片23与光学部件15的扩散板15a之间形成的空间(光源收容室)中并列配置地收容有冷阴极管17。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阴极管17的管径x=4.0mm、冷阴极管17与反射片23之间的距离y=0.8mm、相邻冷阴极管17间的距离z=16.4mm、冷阴极管17与扩散板15a的距离w=2.7mm。像这样,在背光源装置12中各构成部件之间实现薄型化,特别是使冷阴极管17与扩散板15a的距离、和冷阴极管17与反射片23的距离减小。并且,通过这样的背光源装置12的薄型化使液晶显示装置10的厚度(即、从液晶面板11的正面到背光源装置12的背面的厚度)形成为16mm、电视接收装置TV的厚度(即、从正面侧机壳Ca的正面到背侧机壳Cb的背面的厚度)形成为34mm,实现了薄型的电视接收装置。
[0073]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光学部件15中扩散板15a通过在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53中分散配合光散射粒子51而形成,具有使从作为线状光源(管状光源)的冷阴极管17射出的线状的光扩散的功能。扩散板15a的短边缘部如上所述载置在保持具20的第一面20a上,不受到上下方向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扩散板15a的长边缘部通过由底座14(反射片23)和框架16夹持而固定。
[0074] 另外,在扩散板(棱镜扩散板)15a的正面(光射出面)并列地形成有线状的棱镜52,以冷阴极管17的长边方向和棱镜52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扩散板15a的厚度Ta为2mm、棱镜52的山型顶部的间距Pa为0.07mm、棱镜52的山型顶部的角度α为
110°±5°(制造容许误差),全光线透过率为约85%。
[0075] 光学部件15中扩散板15a以外的光学片组15b,如图3和图4所示,夹持在扩散板15a和液晶面板11之间,如上所述,具有如下所述结构:层叠有在比扩散板15a靠光射出侧与扩散板15a相邻地配置的透镜片15c、扩散片15d、15e、15f、15g、和反射型偏光膜15h。
[0076] 如图8和图9所示,透镜片15c具有在合成树脂制的透光性基材的正面(光射出面)并列形成有线状的凸透镜(凸柱面透镜、双凸透镜)62的结构,按照冷阴极管17的长边方向和凸透镜62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透镜片15c的厚度Tc为0.5mm、凸透镜62的间距Pc为0.15mm。
[0077] 如图10所示,扩散片15d、15e、15f、15g具有将分散配合有光散射粒子的扩散层72粘合在合成树脂制的透光性基材71的表面的结构。该扩散片15d、15e、15f、15g的厚度Td为0.22mm,透光性基材71的厚度为0.188mm。
[0078] 反射型偏光膜15h是使从扩散片15d、15e、15f、15g射出的光的一部分透过,使另一部分反射的结构,具有提高向液晶面板11的像素的光利用效率的功能。另外,被反射的光通过反射片23等的反射而被再利用。
[0079] 利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时,其液晶显示装置10所具有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上述结构的扩散板15a和透镜片15c作为光学部件15,所以在显示画面中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即条纹状的影)不被观察到,从而能够提供面内亮度均匀的显示。这是由于在背光源装置12中,从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由棱镜扩散板15a扩散,并且通过该棱镜扩散板15a的表面的棱镜52创造出虚像,从而实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的消除。另外,也由于射出棱镜扩散板15a的光通过在光射出面具有凸透镜62的透镜片15c被分割、聚光,进一步实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的消除。
[008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中,形成为扩散板15a的厚度比透镜片15c的厚度大。这是由于在薄型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为了消除显示面的亮度不均,保持良好的显示品质,需要使由扩散板15a创造出的虚像的效果不减退。即:为了保持虚像的效果不减退,需要使入射到透镜片15c的光直至到达凸透镜62的光线的水平方向的位移C(参照图13)抑制为相邻冷阴极管17间的距离z(参照图5)的±10%,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片15c中,由于相邻冷阴极管17间的距离z为16.4mm,所以被容许的水平方向的位移C为±1.64mm。当射入到透镜片15c的光的角度θ为45°时,透镜片15c的厚度h必须为2.84mm以下。另一方面,从防止片的褶皱和弯曲等的可靠性的观点出发,透镜片15c的厚度例如当显示尺寸(对角)为40英寸以上时需要为0.18mm以上、当显示尺寸为20英寸以上时需要为0.15mm以上。由此,透镜片15c的厚度h需要为0.15mm~2.84mm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0.5mm。另外,在上述内容中入射到透镜片15c的光的角度θ为45°是因为从扩散板15a射出的光线的亮度y与角度θ的关系形成为如图12所示。即;角度θ在±45°之间亮度y高,作为显示装置为了保证良好的显示品质不能无视该±45°之间的光。另外,入射到该透镜片15c的光向30°方向折射是由于该透镜片15c的固有的折射率所致(参照图13)。
[0081] <实施方式2>
[0082] 接着,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取代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TV的背光源装置12所具备的透镜片15c而采用棱镜片150c,除此以外,与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TV构成为相同的结构。因此,棱镜片150c以外的结构参照实施方式1的附图所示的结构。
[0083] 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在背光源装置中具有图16所示的光学部件15,在此,取代实施方式1的透镜片15c,采用图11所示的结构的棱镜片150c,即与扩散板15a相邻配置棱镜片150c。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0084] 图11是棱镜片150c的剖面示意图,但是该透镜片150c具有在合成树脂制的透光性基材的表面(光射出面)并列地形成有线状的棱镜82的结构,并且配置为冷阴极管17的长边方向与棱镜82的长边方向平行。另外,棱镜片150c的厚度Tg为0.3mm、棱镜82的间距Pg为0.05mm、棱镜82的山型顶部的角度β为90°。
[0085] 在具备这样的棱镜片150c的电视接收装置中,由于其液晶显示装置10所具备的背光源装置12也具有扩散板15a和上述棱镜片150c作为光学部件15,所以在显示画面中不会观察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即:条纹状的影),而能够提供面内亮度均匀的显示。这是由于在背光源装置12中,从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由棱镜扩散板15a扩散,并且通过该棱镜扩散板15a的表面的棱镜52创造出虚像,从而实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的消除。另外,也由于射出棱镜扩散板15a的光通过在光射出面具有棱镜82的棱镜片150c分割,进一步实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的消除。
[0086] <实施方式3>
[0087]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光学部件15的光学片组15b中,设置有四个(扩散片15d~15g)扩散片,但是如图14所示也能够由三个(扩散片15d~15f)扩散片构成(实施方式3)。即、能够形成为与扩散板15a相邻配置透镜片15c,并在其上配置有三个扩散片
15d~15f、和反射型偏光片15h的结构。
[0088] <实施方式4>
[0089]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光学部件15的光学片组15b中具备四个(扩散片15d~15g)扩散片,但是如图15所示也能够由两个(扩散片15d~15e)扩散片构成(实施方式
4)。即、能够形成与扩散板15a相邻配置透镜片15c,并在其上配置有两个扩散片15d~
15e、和反射型偏光片15h的结构。
[0090] <实施方式5>
[0091]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光学部件15中,形成为从冷阴极管17侧开始配置有扩散板15a、透镜片15c、扩散片15d~15g、反射型偏光片15h的结构,但是也能够如图17所示形成为从冷阴极管17侧开始配置有扩散板15a、扩散片15d~15g、棱镜片150c、反射型偏光片15h的结构(实施方式5)。
[0092] 另外,关于上述各实施方式1~5,确认在其显示面中是否会观察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的结果如下所述。
[0093] 首先,在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即使当注视显示面时,也没有观察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
[0094] 另外,在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的情况下,当注视显示面时,存在观察到一些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的情况。即、通常以目视的程度,显示不存在任何问题。
[0095] 另外,在实施方式4和实施方式5的情况下,当注视显示面时,虽然存在观察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的情况,但是是在视频中不会太注意到的程度。
[0096]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1,使用从冷阴极管17侧开始层叠有在表面不具有棱镜的扩散板、扩散片、棱镜片、和反射型偏光片而成的光学部件,同样地确认是否观察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其结果是,在显示面中观察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观察到即使在视频中也清晰可辨的配置影像。
[0097] 另外,作为比较例2,使用从冷阴极管17侧开始层叠有扩散板15a、一个扩散片15d、棱镜片150c、反射型偏光片15h而成的光学部件,同样地确认是否观察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其结果是,在显示面中观察到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观察到即使在视频中也会注意到的配置影像。
[009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扩散板15a和透镜片15c(或棱镜片150c)相邻配置。通过这样的相邻配置,不会使由扩散板15a形成的冷阴极管17的虚像淡化而使光入射到透镜片15c(或棱镜片150c),能够变为更加适当的虚像。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或比较例2中,在透镜片(或棱镜片)之下配置有扩散片作为透镜片(或棱镜片)的辅助聚光片,所以不能得到上述适当的虚像效果。即、为了以提高亮度为目的提高聚光效率,在透镜片(或棱镜片)之下配置由扩散片,所以难以抑制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相对于此,在实施方式5中,与比较例2相比增加了扩散片的数量,所以虽然不至于达到像实施方式1~3那样的配置影像的消除,但是能够将该配置影像消除到在视频中不会注意到的程度。另外,对于实施方式5,如实施方式4所示通过使扩散板和透镜片相邻,从而能够以数量少的部件适当地消除冷阴极管17的配置影像。
[0099] <其他实施方式>
[0100] 以上表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0101] (1)作为光源不限于冷阴极管,也能够使用热阴极管等其他放电管。
[0102] (2)扩散片也能够由一个构成,也能够代替该扩散片而使用反射率40%~80%的片材。
[0103] (3)以反射型偏光膜的光射出侧的面作为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的光射出部,但是由于光射出部形成在与照射对象(液晶面板)相对的部件的相对面上,所以例如在光射出侧配置有扩散片等光学片的情况下,该光学片的光射出侧成为光射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