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滚轴遮阳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216873.8

文献号 : CN1019347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木谷隆中村祯孝二宫孝德上奥直人

申请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摘要 :

一种车辆(1)用滚轴遮阳设备(100),包括:遮阳板(33),遮阳板选择性地置于卷上状态以及展开状态,当遮阳板沿打开方向移动时卷上状态得到建立从而露出安装于车辆的光传输构件(11),而当遮阳板沿闭合方向移动时展开状态得到建立从而遮蔽光传输构件;一对导轨(12、13),导轨沿打开及闭合方向延伸;以及导向带(40),导向带由导轨的相应的导向部分(12c)以沿打开及闭合方向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并且连接于遮阳板的相应的侧端部分(33a)。其中,沿宽度方向弯曲的每个导向带包括凸面(40a),凸面的中央部分(41)连接于每个侧端部分,并且每个导向部分包括锁定导向带的侧部的一对锁定部分(129、126b)。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1)用滚轴遮阳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遮阳板(33),所述遮阳板选择性地置于卷上状态以及展开状态,当所述遮阳板沿打开方向移动时所述卷上状态得到建立从而露出适于安装于所述车辆(1)的光传输构件(11),而当所述遮阳板(33)沿与所述打开方向相反的闭合方向移动时所述展开状态得到建立从而遮蔽所述光传输构件(11);

一对导轨(12、13),所述导轨沿所述遮阳板(33)的打开及闭合方向延伸,并且适于布置在所述车辆(1)上使得所述导轨(12、13)的导向部分(12c)定位成彼此面对,所述导向部分(12c)布置为引导所述遮阳板(33)的侧端部分(33a),所述侧端部分(33a)设置于所述遮阳板(33)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处,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遮阳板(33)的打开及闭合方向;以及一对板形导向带(40),所述板形导向带沿着所述打开及闭合方向延伸、由该对导向部分(12c)以沿所述打开及闭合方向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并且连接于所述遮阳板(33)的相应的侧端部分(33a),其中,每个所述导向带(40)沿宽度方向是弯曲的,所述导向带(40)包括形成为具有凸面(40a)的弯曲形状的一个表面,并且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中所述凸面(40a)的中央部分(41)连接于每个所述侧端部分(33a),每个所述导向部分(12c)包括在所述导向带(40)的凸面(40a)面向所述遮阳板(33)的表面的情况下分别与所述导向带(40)的侧部(42)形成平面接触并且锁定所述导向带(40)的侧部(42)的一对锁定部分(129、126b),并且,所述滚轴遮阳设备(100)还包括卷绕滚轴(31),所述卷绕滚轴布置在所述车辆(1)处并且沿卷上方向持续地偏置所述遮阳板(33)以卷上所述遮阳板,其中,当所述遮阳板(33)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导向带(40)在所述导向部分(12c)内变形为弯曲形状,而当所述遮阳板(33)处于所述卷上状态时,所述导向带(40)通过所述卷绕滚轴(31)的偏置力而相对于所述遮阳板(33)变形为扁平形状,并且,所述导向部分(12c)具有沿着所述导向带(40)的弯曲形状而朝向所述导向带(40)凸出的凸部(121a)。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滚轴遮阳设备(100),其中,所述导向部分(12c)包括被覆盖的壁部分(127),所述被覆盖的壁部分经由所述遮阳板(33)而面向所述锁定部分(129、126b)、并且在所述遮阳板(33)的附近覆盖所述遮阳板(33)而不与所述遮阳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轴遮阳设备(100),其中,所述导向带(40)的弯曲形状是圆弧形状,并且所述锁定部分(129、126b)具有分别与所述导向带(40)形成平面接触的曲面部分(129a、126b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轴遮阳设备(100),其中,所述导向带(40)的凸面(40a)沿垂直于所述遮阳板(33)的表面的方向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轴遮阳设备(100),其中,当所述导向带(40)的凸面(40a)的中央部分(41)连接于所述侧端部分(33a)时,所述侧端部分(33a)的沿宽度方向位于稍外侧处的远端充当自由端。

说明书 :

车辆用滚轴遮阳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用滚轴遮阳设备,其借助于遮阳板遮蔽诸如布置在车辆上的顶部面板等的光传输构件。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滚轴遮阳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一种公开于US 7,114,767B2(以下称为参考文献1)中的、已知的用于布置在车辆上的滑动车顶系统的遮光帘包括柔性材料、一对导轨以及导向元件(导向条)。
[0003] 柔性材料定位于卷上及展开状态。充当遮阳板的柔性材料沿打开方向移动从而置于卷上状态由此露出布置在车辆上的光传输构件。柔性材料沿闭合方向移动从而置于展开状态由此遮蔽光传输构件。
[0004] 一对导轨布置在车辆上,使得布置为沿着遮光帘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向部分可以彼此面对。另外,每个导向部分具有沿遮光帘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底壁部分,从底壁部分竖直地形成的内壁部分,在车辆的比内壁部分更靠外的外侧处竖直地形成的外壁部分,以及从外壁部分的下端朝向车辆的中央延伸的延伸部分。遮光帘的每个边缘部分以及导向元件容纳在由底壁部分、内壁部分、外壁部分以及延伸部分包围的内部空间(容纳空间)中。内壁部分包括从内壁部分的下端朝向车辆外侧延伸的腿部(阻止部分)。腿部阻止导向元件从导向部分的内部空间松脱。
[0005] 导向元件沿着遮光帘的移动方向延伸同时沿车辆的纵向方向连接于遮光帘的边缘部分。由此引导遮光帘从而能够沿着导向部分移动。
[0006] 在参考文献1中所述的常规的遮光帘中,导向部分构造成支撑导向元件的一端并保持遮光帘的边缘部分与导向元件的另一端之间的连接部分。遮光帘沿着导向部分滑动地移动。因此,例如,当张力施加于遮光帘时,由张力导致的应力会集中在遮光帘与导向部分之间的滑动部分上。所以,当遮光帘沿着导向部分移动时,滑动阻力会增加,或者遮光帘的边缘部分会磨损。另外,遮光帘的操作可靠性会劣化。
[0007] 因此,存在对于具有高操作可靠性的滚轴遮阳设备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8]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用滚轴遮阳设备,包括:遮阳板,所述遮阳板选择性地置于卷上状态以及展开状态,当所述遮阳板沿打开方向移动时所述卷上状态得到建立从而露出适于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光传输构件,而当所述遮阳板沿与所述打开方向相反的闭合方向移动时所述展开状态得到建立从而遮蔽所述光传输构件;一对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遮阳板的打开及闭合方向延伸,并且适于布置在所述车辆上使得所述导轨的导向部分定位成彼此面对,所述导向部分布置为引导所述遮阳板的侧端部分,所述侧端部分设置于所述遮阳板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端处,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遮阳板的打开及闭合方向;以及一对板形导向带,所述板形导向带沿着所述打开及闭合方向延伸、由该对导向部分以沿所述打开及闭合方向可滑动的方式支撑、并且连接于所述遮阳板的相应的侧端部分,其中,每个所述导向带沿宽度方向是弯曲的,所述导向带包括形成为具有凸面的弯曲形状的一个表面,并且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中所述凸面的中央部分连接于每个所述侧端部分,每个所述导向部分包括在所述导向带的凸面面向所述遮阳板的表面的情况下分别与所述导向带的侧部形成平面接触并且锁定所述导向带的侧部的一对锁定部分,并且,所述滚轴遮阳设备还包括卷绕滚轴,所述卷绕滚轴布置在所述车辆处并且沿卷上方向持续地偏置所述遮阳板以卷上所述遮阳板,其中,当所述遮阳板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导向带在所述导向部分内变形为弯曲形状,而当所述遮阳板处于所述卷上状态时,所述导向带通过所述卷绕滚轴的偏置力而相对于所述遮阳板变形为扁平形状,并且,所述导向部分具有沿着所述导向带的弯曲形状而朝向所述导向带凸出的凸部。
[0009] 因此,导向带的中央部分连接于遮阳板的侧端部分并且导向带的侧部分别由导向部分的锁定部分锁定,因此,例如,即使当拉应力从遮阳板施加于导向带时,也能防止拉应力不均匀地施加于锁定部分。所以,防止不均匀的载荷施加于导向带与导向部分之间的滑动接触部分。另外,遮阳板连接于导向带的中央部分,因而防止遮阳板与锁定部分形成接触并且减小由前述不均匀载荷导致的导向带的振动。因此,适当地防止了遮阳板与导向部分或和遮阳板相邻的构件形成接触并且干涉。另外,即使当由于诸如热等外部原因而会使导向带从弯曲形状变形为扁平形状时,凸部也会与导向带形成接触由此防止变形。
[0010]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导向部分包括被覆盖的壁部分,所述被覆盖的壁部分经由所述遮阳板而面向所述锁定部分、并且在所述遮阳板的附近覆盖所述遮阳板而不与所述遮阳板接触。
[0011] 遮阳板的侧端部分由导向部分的锁定部分和被覆盖的壁部分覆盖,因而与侧端部分暴露于导向部分的外部的遮阳板相比,改进了遮阳板的外观。而且,当沿垂直于遮阳板的打开及闭合方向的方向将外力施加于遮阳板时,在柔性带的中央部分经由遮阳板而与被覆盖的壁部分接触的同时,导向带的侧部与锁定部分形成接触,由此防止遮阳板从导向部分脱离。也就是说,抑制遮阳板及导向带从导向部分意外松脱。
[0012]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导向带的弯曲形状是圆弧形状,并且所述锁定部分具有分别与所述导向带形成平面接触的曲面部分。
[0013] 因此,当导向带与锁定部分形成接触时产生的力可被分担,因此适当地防止导向带局部变形。
[0014]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导向带的凸面沿垂直于所述遮阳板的表面的方向凸出。
[0015] 因此,导向带由导向部分以凸面面向遮阳板表面的方式可滑动地支撑,因而减小了滚轴遮阳设备沿垂直于遮阳板表面的方向(车辆的竖直方向)的厚度。结果,当滚轴遮阳设备应用于车辆的光传输装置的遮阳设备时,防止减小车辆沿竖直方向的头顶间隙。
[0016]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当所述导向带的凸面的中央部分连接于所述侧端部分时,所述侧端部分的沿宽度方向位于稍外侧处的远端充当自由端。
[0017] 另外,导向带由弹性构件形成。而且,当遮阳板从展开状态转变至卷上状态时,导向带从横截面圆弧形状变形为横截面矩形形状。因此,在卷绕滚轴上卷上的遮阳板以及导向带的直径减小。结果,滚轴遮阳设备的尺寸可以减小。
[0018] 而且,当遮阳板通过卷绕滚轴而卷上时,可施加用以使导向带容易地从横截面圆弧形状变形为横截面矩形形状的力。结果,减小了卷绕滚轴的偏置装置的偏置力。
[0019] 此外,遮阳板可以沿着导向部分滑动地移动而不与其接触。因此,即使当导向带缝合于遮阳板以便于与其连接时,由于遮阳板的该滑动运动,这种缝合部分既不磨损也不损坏,并且,遮阳板与导向带之间的连接不会被断开。

附图说明

[0020] 本公开的前述以及额外的特征和特性将通过参考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所述附图中:
[0021] 图1是车辆顶部的立体图,在其上布置有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
[0022] 图2是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立体图;
[0023] 图3是驱动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装饰件的齿条带的示意性结构图;
[0024] 图4是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处于卷上状态下);
[0025] 图5是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处于展开状态下);
[0026] 图6是沿着图2的VI-VI线剖取的视图;
[0027] 图7是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带导向部分的放大图;
[0028] 图8是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带导向部分的放大图;
[0029] 图9是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卷绕滚轴的剖视图;以及
[0030] 图10是根据文中所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带导向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根据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滚轴遮阳设备,将参考附图的图示如下解释。除非另有规定,以下所描述的竖直方向(上下侧)、纵向方向(前后侧)、横向(宽度)方向(左右侧),以及内侧及外侧基于车辆1中的方向。
[0032] (第一实施方式)<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结构>
[0033] 图1示出了车辆1的顶部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大致方形的顶部开口部分10a形成在顶部10中,并且在顶部开口部分10a中构成了透明区域的树脂或玻璃的顶部面板11(光传输构件)布置在顶部10上。如图2所示,电动滚轴遮阳设备100(车辆用滚轴遮阳设备)布置于顶部10上的顶部面板11的下侧。
[0034] 图2是电动滚轴遮阳设备1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顶部10上布置一对导轨12及13。沿着车辆1的纵向方向(下面将描述的遮阳板33及34的打开及闭合方向)延伸的导轨12及13在沿车辆1的横向方向(垂直于打开及闭合方向)的侧边缘处彼此面对。
另外,各自沿着横向方向延伸的前框架14、中心框架15以及树脂外壳16布置在顶部10上。
前框架14与导轨12及13的相应前端相交地连接。中心框架15与导轨12及13的相应中间部分相交地连接。树脂外壳16与导轨12及13的相应后端相交地连接。
[0035] 另外,致动器20沿树脂外壳16的纵向方向附连于树脂外壳16的中央部分。致动器20包括电动机以及驱动齿轮21。驱动齿轮21连接于电动机的旋转轴从而由此而被驱动。一对齿条带22及23(见图3)与驱动齿轮21接合。齿条带22及23中的每个的一端随着驱动齿轮21的旋转而被卷上,而齿条带22及23中的每个的另一端随着驱动齿轮21的旋转而被卷出。该对齿条带22及23从驱动齿轮21沿着树脂外壳16朝向导轨12及13延伸同时由导轨12及13单独地引导。
[0036] 卷绕滚轴31的侧端在中心框架15的前端处被支撑并且卷绕滚轴32的侧端在中心框架15的后端处被支撑。卷绕滚轴31及32中的每个具有卷绕轴并沿着横向方向延伸。由卷绕滚轴31卷上并卷出的遮阳板33(见图3至图5)在其上卷绕。具体地,遮阳板33选择性地处于卷上及展开状态。当遮阳板33沿打开方向移动时,建立卷上状态以露出适于安装于车辆1的顶部面板11。当遮阳板33沿与打开方向相反的闭合方向移动时,建立展开状态以遮蔽顶部面板11。遮阳板33持续地由偏置装置沿卷上方向偏置,偏置装置容置在卷绕滚轴31中。也就是说,充当固定端的、在卷绕滚轴31附近的、遮阳板33的沿宽度方向的侧端部分33a(下面描述)的远端连接于卷绕滚轴31。
[0037] 遮阳板34与卷绕滚轴32之间的关系与遮阳板33与卷绕滚轴31之间的关系相同;因此,省略遮阳板34与卷绕滚轴32之间关系的解释。另外,遮阳板33及遮阳板34不限于完全遮蔽光的板,并且可应用具有改变的透光度的板。
[0038] 一对具有大致板形状的柔性带40(导向带)附连于遮阳板33的相应侧端部分33a以便沿车辆1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该对柔性带40附连于遮阳板34的侧端部分34a以便沿纵向方向延伸(见图3至图6)。每个柔性带40借助于柔性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形成为条状。柔性带40沿着车辆1的纵向方向延伸,同时分别由导轨12及13引导。柔性带40由卷绕滚轴31及32以与遮阳板33及34由卷绕滚轴31及32卷上相同的方式卷上。
[0039] 沿宽度方向的侧端部分33a的远端充当自由端,卷绕滚轴31不与该远端连接。装饰件35附连于侧端部分33a的远端。相似地,沿宽度方向的侧端部分34a的远端充当自由端,卷绕滚轴32不与该远端连接。装饰件36附连于侧端部分34a的远端。侧端部分33a处及侧端部分34a的远端中的每个定位于沿宽度方向的略微更靠外的外侧。装饰件35及36中的每个具有与卷绕滚轴31及32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长度以便沿车辆1的横向方向(遮阳板33及34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卷绕滚轴延伸(见图2至图4)。
[0040] 一对动子50(见图6)沿横向方向附连于装饰件35的侧端以便沿车辆1的横向方向对置地布置为分别由导轨12及13引导。相似地,该对动子50沿横向方向附连于装饰件36的侧端以便沿车辆1的横向方向相对地布置为分别由导轨12及13引导。齿条带22及
23连接于动子50。根据齿条带22及23的运动,装饰件35及36沿车辆1的纵向方向同时移动,同时保持平行于卷绕滚轴31及32。
[0041] 图3是驱动装饰件35及36的齿条带22及23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齿条带22与驱动齿轮21在沿车辆1的纵向方向的后侧处接合。齿条带22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装饰件35(动子50)的侧端之一以及装饰件36(动子50)的侧端之一。同时,齿条带23与驱动齿轮21在沿纵向方向的前侧处接合。齿条带23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装饰件35(动子50)的侧端中的另一侧端以及装饰件36(动子50)的侧端中的另一侧端。因此,齿条带22及23由致动器20驱动以便彼此沿相反方向滑动。当驱动齿轮21沿如图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CC旋转时,齿条带22与驱动齿轮21之间的接合部分朝向车辆1的右侧偏移并且齿条带23与驱动齿轮21之间的接合部分朝向车辆1的左侧偏移。因此,装饰件35以及遮阳板33朝向车辆1的前侧移动(沿闭合方向),与此同时装饰件36以及遮阳板34朝向车辆的后侧移动(沿闭合方向)。同时,当驱动齿轮21沿与逆时针方向CC相反的方向(图3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装饰件35朝向车辆1的后侧移动(沿打开方向)并且装饰件36朝向车辆1的前侧移动(沿打开方向)。
[0042] 图4及图5示出了电动滚轴遮阳设备100的示意性剖视图。
[0043] 具体地,图4中示出了处在卷上状态下的遮阳板33及34。如图4所示,遮阳板33及34由卷绕滚轴31及32卷上至卷上状态由此打开由导轨12及13、前框架14以及中心框架15限定的前开口部分101(见图2)并打开由导轨12及13、中心框架15以及树脂外壳16限定的后开口部分102(见图2);因此,大量的光被带到车辆1的内部空间中。
[0044] 具体地,图5中示出了处在展开状态下的遮阳板33及34。如图5所示,遮阳板33及34由卷绕滚轴31及32卷出至展开状态由此闭合前后开口部分101及102。当装饰件35及36停止于相应的预定的位置时,光量得以适当地调整。
[0045] <电动滚轴遮阳设备的详细结构>
[0046] 图6是沿着图2的VI-VI线剖取的视图,即,装饰件35、遮阳板33和导轨12等的剖视图。这里,装饰件36、遮阳板34和导轨13等的剖视图与图6所示的视图大致相似。另外,导轨13具有与导轨12的结构对称的结构;因此,省略导轨13的剖视图的详细解释。
[0047] 导轨12由例如铝的挤出构件构成。如图6所示,导轨12定位于车辆1的外侧同时具有齿条导向部分12a,齿条导向部分12a具有面向车辆1的内侧的开口。齿条导向部分12a沿着车辆1的纵向方向延伸。齿条导向部分12a在其中容纳齿条带23从而滑动地移动。导轨12还包括动子导向部分12b以及带导向部分12c(导向部分)。动子导向部分12b定位于比齿条导向部分12a更靠内的内侧。动子导向部分12b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引导动子从而滑动地移动。带导向部分12c布置于比动子导向部分12b更靠内的内侧。带导向部分12c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并在其中容纳柔性带40从而滑动地移动。
[0048] 如上所述,导轨12及13沿遮阳板33的打开及闭合方向延伸,同时布置在车辆1处,使得布置为沿打开及闭合方向引导遮阳板33的侧端部分33a(柔性带40)的带导向部分12c可彼此面对。遮阳板33的侧端部分33a沿横向方向定位成垂直于打开及闭合方向。
[0049] <导轨的详细结构>
[0050] 如图6所示,导轨12包括底壁部分121、第一竖直壁部分122、第一上壁部分123、第一舌形部分124以及第二舌形部分125。底壁部分121沿着车辆1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一竖直壁部分122从底壁部分121朝向车辆1的上侧延伸。第一上壁部分123从第一竖直壁部分122的上端朝向内侧延伸。第一舌形部分124从第一上壁部分123的中间部分朝向车辆1的下侧突出。第二舌形部分125从底壁部分121朝向上侧突出以便竖直地面向第一舌形部分124。
[0051] 前述的齿条导向部分12a由底壁部分121、第一竖直壁部分122、第一上壁部分123、第一舌形部分124以及第二舌形部分125构成。
[0052] 导轨12还包括第二竖直壁部分126(外壁部分)、第二上壁部分127(被覆盖的壁部分)、第三竖直壁部分128以及第三上壁部分129(锁定部分)。第二竖直壁部分126在比第一上壁部分123的内端更靠内的内侧处从底壁部分121朝向上侧延伸。第二上壁部分127从第二竖直壁部分126的上端朝向内侧延伸。第三竖直壁部分128在比第二上壁部分
127的内端更靠内的内侧处从底壁部分121朝向上侧延伸。第三上壁部分129从第三竖直壁部分128的上端朝向外侧延伸。
[0053] 带导向部分12c由底壁部分121、第二竖直壁部分126、第二上壁部分127、第三竖直壁部分128以及第三上壁部分129构成。也就是说,带导向部分12c由底壁部分121、从底壁部分121竖直地布置的第三竖直壁部分128、在比第三竖直壁部分128更靠外的外侧处并且以与第三竖直壁部分128相同的方式竖直地布置的第二竖直壁部分126以及从第二竖直壁部分126的上端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二上壁部分127形成。另外,由底壁部分121、第二竖直壁部分126、第二上壁部分127、第三竖直壁部分128以及第三上壁部分129包围的容纳空间C在带导向部分12c中形成。
[0054] 另外,前述动子导向部分12b由底壁部分121、第一上壁部分123、第一舌形部分124、第二舌形部分125以及第二竖直壁部分126构成。
[0055] 这里,动子50包括沿横向方向延伸并连接于装饰件35的底座部分51以及从底座部分51的外端朝向下侧弯折并从底座部分51的下端朝向外侧延伸的弯折部分52。弯折部分52由动子导向部分12b引导;由此装饰件35由导轨12可移动地支撑。此外,带导向部分12c位于底座部分51的下侧。
[0056] <带导向部分的详细结构>
[0057] 图7及图8示出了带导向部分12c的放大图。图7示出了将预定张力施加于遮阳板33的示例。图8示出了将大于预定张力的张力施加于遮阳板33的示例。如图7及图8所示,具有预定曲率的曲面部分129a在第三上壁部分129上形成。此外,第二竖直壁部分126包括竖直壁部分126a,延伸部分126b(锁定部分),以及竖直壁部分126c。竖直壁部分126a朝向车辆1的上侧延伸同时连接于底壁部分121。延伸部分126b以定位成接近于上壁部分129定位的方式从竖直壁部分126a朝向内侧延伸。竖直壁部分126c从延伸部分
126b的内端朝向上侧延伸同时连接于第二上壁部分127。这里,例如,竖直壁部分126c可定位于外侧。
[0058] 延伸部分126b包括具有与曲面部分129a相同曲率的曲面部分126b1。这里,竖直壁部分126a以及延伸部分126b构成了底座部分126A并且底座部分126A包括朝向外侧凹陷的凹槽部分126A1。
[0059] 如图6及图7所示,当没有外力施加于柔性带40时,柔性带40的外周表面40a(凸面),其是柔性带40的一个表面,具有朝向垂直于遮阳板33表面的方向弯曲的弯曲形状。柔性带40在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中具有圆弧形状。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宽度方向的横截面是沿着与遮阳板33的打开及闭合方向垂直的方向剖切的表面的横截面。这种横截面中的圆弧形状设为具有与曲面部分129a及129b1大致相同的曲率。
[0060] 因此,当遮阳板33从卷绕滚轴31卷出时,柔性带40的一部分在带导向部分12c内形成为横截面圆弧形状。同时,当遮阳板33由卷绕滚轴31卷上时,柔性带40的一部分因卷绕滚轴31的偏置力而变形为相对于遮阳板33的大致扁平形状,由此与遮阳板33一起进入到卷上状态。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中的扁平形状是在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中平行于展开状态下的遮阳板33的矩形形状。也就是说,当遮阳板33处于展开状态时,柔性带40容纳在带导向部分12c中同时形成为横截面圆弧形状。同时,当遮阳板33处于卷上状态时,柔性带40形成为横截面矩形形状并与遮阳板33一起由卷绕滚轴31卷上。于是,遮阳板33的侧端部分33a连接于柔性带40的中央部分。具体地,凸面40a上的中央部分41连接于遮阳板33的侧端部分33a。具体地,柔性带40构造为使得中央部分41及具有横截面圆弧形状的外周表面40a缝合于遮阳板33。另外,遮阳板33的侧端部分33a沿车辆的横向方向定位于比第三竖直壁部分128更靠外的外侧处并且沿车辆1的竖直方向布置在第二上壁部分127及第三上壁部分129之间。这里,中央部分41对应于沿横向方向位于柔性带40的中央附近的部分,但是对于中央部分41沿横向方向定位于柔性带40的中央并不是必需的。例如,当中央部分41比柔性带40的中央更接近于内侧时,遮阳板33的表面面积可以减小。
[0061] 期望地,沿横向方向的、柔性带40的侧部42设计为与底壁部分121接触地滑动。然而,例如,如图7所示,只要在遮阳板33附连于导轨12时预定张力施加于遮阳板33,外周表面40a上的侧部42分别与曲面部分129a及126b1形成平面接触,同时柔性带40不变形以保持横截面圆弧形状。因此,防止柔性带40沿竖直方向进一步向上移动。此时,遮阳板33的侧端部分33a设计为不接触第二上壁部分127。也就是说,第三上壁部分129及延伸部分126b充当一对在柔性带40的凸面40a面向遮阳板33的表面时分别锁定柔性带40的侧部42的锁定部分。
[0062] 而且,如图8所示,当大于预定张力的张力施加于遮阳板33以使柔性带40以侧部42被定位成彼此接近的方式而从横截面圆弧形状变形时,柔性带40的中央部分41与第二上壁部分127经由遮阳板33而形成接触。因此,防止柔性带40从带导向部分12c(容纳空间C)脱离。这里,图7所示的柔性带40由图8所示的双点划线示出。
[0063] 另外,凸部121a设置在第二竖直壁部分126与第三竖直壁部分128之间的中间部分以便从该处向上突出。沿着柔性带40的弯曲形状并朝向柔性带40凸出的凸部121a包括具有预定曲率的导向表面121b。导向表面121b使得柔性带40能够容易地从横截面矩形形状变形为横截面圆弧形状。
[0064] <卷绕滚轴的详细结构>
[0065] 图9示出了卷绕滚轴31的剖视图。卷绕滚轴31的旋转中心O沿竖直方向位于遮阳板33的延伸表面的下侧。因此,遮阳板33由卷绕滚轴31沿图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卷上。
[0066] 所以,当遮阳板33由卷绕滚轴31卷上时,遮阳板33的上表面33c沿纵向方向稍微伸展。结果,遮阳板33的下表面33b沿纵向方向稍微收缩。因此,上表面33c沿横向方向稍微收缩而下表面33b沿横向方向稍微伸展。进一步地,具有横截面圆弧形状的柔性带40附连于遮阳板33的下表面33b;因此,当遮阳板33由卷绕滚轴31卷上时,柔性带40容易地从横截面圆弧形状变形至横截面矩形形状。
[0067] 而且,卷绕滚轴31由附连于顶部10的内饰件60覆盖以便不能从车辆1的内侧看到。另外,中心框架15包括在遮阳板33由卷绕滚轴31卷上时引导遮阳板33并且与之接触的导向部分。
[0068] 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电动滚轴遮阳设备100作为车辆1的顶部面板11的遮阳设备而应用。另外,电动滚轴遮阳设备100可应用于前部玻璃、后部玻璃和侧部玻璃等的遮阳设备。
[0069]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电动滚轴遮阳设备100通过致动器20的驱动力而操作。可替代地,电动滚轴遮阳设备100可修改为借助于车辆乘员的操作力而手动操作的手动滚轴遮阳设备。
[0070] 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柔性带40沿柔性带40的宽度方向具有横截面圆弧形状。可替代地,柔性带40可形成为局部圆弧形状或相似形状,只要柔性带沿柔性带40的宽度方向是弯曲的同时具有是凸面的一个曲面。
[0071] 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凸部121a布置在底壁部分121处,但是并非必需布置在该处。而且,凸部121a包括具有预定曲率的导向表面121b。可替代地,导向表面121b不限于圆弧形状并且可形成为具有倒角的矩形形状等,只要导向表面121b形成为用于引导柔性带40的形状。
[0072] 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柔性带的横截面圆弧形状设为具有与曲面部分129a及126b1大致相同的曲率,但是并非必需具有相同曲率。可替代地,曲面部分129a及126b1可从圆弧形状修改为曲线形状以便与柔性带40大致地形成平面接触。另外,并非必需设置曲面部分129a及126b1。
[0073] 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带导向部分12c包括第二上壁部分127,但可以不必包括第二上壁部分127。例如,带导向部分12c可由底壁部分121、第二竖直壁部分126、第三竖直壁部分128以及第三上壁部分129构成,并且第二竖直壁部分126包括竖直壁部分126a以及延伸部分126b。
[0074] 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柔性带40的扁平形状形成为在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中平行于展开状态下的遮阳板33的矩形形状。可替代地,扁平形状不限于矩形形状,并且可以是不同形状,只要该形状从弯曲形状的稍微扁平状。
[0075] 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当没有外力施加于柔性带40时,柔性带40具有弯曲形状。另外,当没有外力施加于柔性带40时,柔性带可具有扁平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带导向部分12将外力施加于柔性带40,由此使柔性带40变形为弯曲形状。
[0076] 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带导向部分12c由底壁部分121、从底壁部分121竖直地形成的第三竖直壁部分128、在比第三竖直壁部分128更靠外的外侧处布置并且沿与第三竖直壁部分128相同的方向竖直地延伸的第二竖直壁部分126,以及从第二竖直壁部分126的上端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二上壁部分127形成。可替代地,带导向部分12c可如下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那样进行修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三竖直壁部分128的位置可修改成连接至第二上壁部分127,而不是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那样连接至底壁部分121。
[0077] 图10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导向部分12c的放大图。如图10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导向部分12c由底壁部分121、从底壁部分121竖直地形成的第二竖直壁部分126、从第二竖直壁部分126的上端朝向内侧延伸的第二上壁部分127、从第二上壁部分127的内端朝向底壁部分121延伸的第三竖直壁部分128以及从第三竖直壁部分128的下端朝向外侧延伸的第三上壁部分129(锁定部分)构成。第二竖直壁部分126包括竖直壁部分
126a、延伸部分126b(锁定部分)以及竖直壁部分126c。竖直壁部分126a沿竖直方向朝向上侧延伸同时连接于底壁部分121。延伸部分126b以定位成接近于第三上壁部分129的方式从竖直壁部分126a朝向内侧延伸。竖直壁部分126c沿竖直方向从延伸部分126b的外端朝向上侧延伸同时连接于第二上壁部分127。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带导向部分12c的修改结构,柔性带40、卷绕滚轴31以及遮阳板33相对于遮阳板33的延伸表面的布置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置沿竖直方向成相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