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三维图像信息采集装置、方法及还原装置、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00481.0

文献号 : CN10193970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范诚蔡志森江朝川

申请人 : 深圳市泛彩溢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全息三维图像信息采集装置、方法及还原装置、方法,采集装置包括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用于对所要三维显示的物体O在其任意空间谱面S上进行M*N个空间谱抽样摄取;每个抽样点Smn对应于物体O的一个体像素Hmn;各图像摄取单元Cmn所采集到的信息相当于该体像素Hmn所对应的空间谱视图Imn,从而获取物体O的M*N个阵列抽样空间谱图像信息;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在空间谱面S上按照预定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其各自的成像光轴锚碇在物体O所对应空间的同一参照点R上;每一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均聚焦在所对应空间谱方向的物体O的可视表面以获得该方向的清晰空间谱视图Imn;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权利要求 :

1.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用于对所要三维显示的物体O在其任意空间谱面S上进行M*N个空间谱抽样摄取;每个抽样点Smn对应于物体O的一个体像素Hmn;各图像摄取单元Cmn所采集到的信息相当于该体像素Hmn所对应的空间谱视图Imn,从而获取物体O的M*N个阵列抽样空间谱图像信息;

所述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在空间谱面S上按照预定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其各自的成像光轴锚碇在物体O所对应空间的同一参照点R上;每一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均聚焦在所对应空间谱方向的物体O的可视表面以获得该方向的清晰空间谱视图Imn;

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装置,其特征是:M=1、N>

2,以适用于水平视差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空间谱面S是平面或者所述空间谱面S是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空间谱面S是360°向内柱面或360°向外柱面或360°穹状面。

5.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方法,其特征是:利用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对所要三维显示的物体O在其任意空间谱面S上进行M*N个空间谱抽样摄取,每个抽样点Smn对应于物体O的一个体像素Hmn,各图像摄取单元Cmn所采集到的信息相当于该体像素Hmn所对应的空间谱视图Imn,从而获取物体O的M*N个阵列抽样空间谱图像信息;

所述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在空间谱面S上按照预定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其各自的成像光轴锚碇在物体O所对应空间的同一参照点R上;每一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均聚焦在所对应空间谱方向的物体O的可视表面以获得该方向的清晰空间谱视图Imn;

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6.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M*N个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用于分别同时将采集的M*N个体像素Hmn处的相应阵列抽样空间谱视图Imn沿与采集时相应的锚碇关系投影成像到与原物体O相对应的还原空间中某个参照面PR上,并使在该参照面PR上各个投影视图图像I’mn的射影图案与原物体O在该方向的空间谱射影图案一致;

所述M*N个二维图像投影装置Pmn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空间谱面S在还原空间的对应面S’上按照与摄取时相同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各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的成像光轴锚碇在摄影采集时的参照点R在还原空间的对应点R’上;

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投影还原装置通过与参照面PR重叠的全息功能屏HFS对输入图像空间谱的有限展宽功能,实现M*N个离散空间谱抽样所能表达的完整空间谱输出数码全息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装置,其特征是:M=1、N>2,适用于水平视差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还原。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参照面PR是平面或者所述参照面PR是曲面,且PR就是全息功能屏幕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参照面PR是360°向内柱面或360°向外柱面或360°穹状面。

11.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方法,其特征是:利用M*N个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分别同时将采集的M*N个体像素Hmn处的相应阵列抽样视图图像Imn沿与采集时相应的锚碇关系投影成像到与原物体O相对应的还原空间中某个参照面PR上,并使在该参照面上各个投影视图图像I’mn的射影图案与原物体O在该方向的空间谱射影图案一致;

所述M*N个二维图像投影装置Pmn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空间谱面S在还原空间的对应面S’上按照与摄取时相同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各投影装置Pmn的成像光轴锚碇在摄影采集时的参照点R在还原空间的对应点R’上;

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方法,其特征是:还通过与参照面PR重叠的全息功能屏HFS对输入图像空间谱的有限展宽功能,实现M*N个离散空间谱抽样所能表达的完整空间谱输出数码全息显示。

说明书 :

全息三维图像信息采集装置、方法及还原装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从上世纪初开始,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过寻找合理的方法来解决“三维成像”的难题。尽管上世纪中期立体电影院和透镜板立体相片的实际应用标志着某种突破,人类仍然还远离有效实现直观传递与显示大自然三维信息-视觉空间搬移的超级梦想。这些现有技术共同的致命缺点就是虚假的立体感(比如在电影院中无论观众如何移动其看到的图像是完全一样的)、以牺牲对成像质量的分辨率要求来换取对三维现实的有限主观感受,以及其复杂的工艺实现途径,有些还需要繁琐的特殊观看眼镜。
[0003] 全息术的提出,标志着一种崭新的人类视觉媒介的诞生,它可以用三维的方式自然地传递与显示视觉信息。但它们距离彩色实时全息三维视觉空间搬移显示还有很大差距。脉冲全息术、组合全息立体图、彩虹全息术催生了目前已风靡世界的全息印刷与包装产业,其核心是针对文件与品牌安全的防伪保真提供防伪表征。数码全息打印技术带来了一种比传统计算机制作全息图(CGH)技术更合理的方法,以更有效率的全息记录方式替代了繁琐计算与编码,从而克服了以恢复振幅和位相为目的的输出困难问题。但数码全息至今仍被限制在打印显示全息图上。
[0004] 有关实时三维显示,在全息术发明前后都有大量方案被提出,然而,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主观视觉处理方式以及缺乏合理的理论支持与实验条件,这些方案均未得到进一步发展。
[0005] 最近,随着电视信息技术的进步及空间光调制器(SLM)的妙用,三维全息电视的方案被提出用于实时三维显示,然而如电影或电视节目一样,这些方法均是利用视觉时间暂留效应将空间三维信息分时扫描输出实现三维显示,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全息地展现电视信息的真实全息电视。还有许多方法提出直接再现SLM上电写入的全息图实现三维实时显示,以及增大视角、实现彩色显示等技术,由于受到现有SLM空间带宽积的限制,这些方法都明显远离实际应用,而该空间带宽积的提高却又最终受限于表现电子芯片集成能力的所谓摩尔定律。最近在Nature,Vol.451/7February2008/694-698”上所发表的文章“An updatable holographic three dimensionaldisplay”,看起来似乎给出了全息电视的曙光,但这种新全息材料的实际应用却仍难以想象。
[0006] 实际上,大自然本来就以真三维的形式展现给我们人类。二维图像信息只能让我们了解到事物的某个侧面,从而极大程度地限制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全面认识。遗憾的是,我们虽然居住在这个三维世界中,人类科技却无奈地只能用二维的方式来表现它,如:像片、电影、或电视节目,构成了20世纪留给我们的有效传递人类视觉信息的主要媒介。能否将按照一定规律所采集的上述海量图像信息,以真三维的方式重新解释并加以显示,从而还原其所要表达的真实三维世界呢?怎样才能实现对上述海量图像信息的三维重构及显示呢?二维图像与三维显示究竟有着怎样的科学关联呢?这些问题是21世纪的科技发展所留给人们的必然思考。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就是为了实现人类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真三维显示,提出全息三维图像信息采集装置、方法及还原装置、方法。
[0008]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装置,包括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用于对所要三维显示的物体O在其任意空间谱面S上进行M*N个空间谱抽样摄取;每个抽样点Smn对应于物体O的一个体像素Hmn;各图像摄取单元Cmn所采集到的信息相当于该体像素Hmn所对应的空间谱视图Imn,从而获取物体O的M*N个阵列抽样空间谱图像信息;所述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在空间谱面S上按照预定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其各自的成像光轴锚碇在物体O所对应空间的同一参照点R上;每一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均聚焦在所对应空间谱方向的物体O的可视表面以获得该方向的清晰空间谱视图Imn;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0009] 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方法,利用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对所要三维显示的物体O在其任意空间谱面S上进行M*N个空间谱抽样摄取,每个抽样点Smn对应于物体O的一个体像素Hmn,各图像摄取单元Cmn所采集到的信息相当于该体像素Hmn所对应的空间谱视图Imn,从而获取物体O的M*N个阵列抽样空间谱图像信息;所述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在空间谱面S上按照预定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其各自的成像光轴锚碇在物体O所对应空间的同一参照点R上;每一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均聚焦在所对应空间谱方向的物体O的可视表面以获得该方向的清晰空间谱视图Imn;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0010] 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装置,包括M*N个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用于分别同时将采集的M*N个体像素Hmn处的相应阵列抽样空间谱视图Imn沿与采集时相应的锚碇关系投影成像到与原物体O相对应的还原空间中某个参照面PR上,并使在该参照面PR上各个投影视图图像I’mn的射影图案与原物体O在该方向的空间谱射影图案一致;所述M*N个二维图像投影装置Pmn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空间谱面S在还原空间的对应面S’上按照与摄取时相同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各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的成像光轴锚碇在摄影采集时的参照点R在还原空间的对应点R’上;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0011] 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方法,利用M*N个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分别同时将采集的M*N个体像素Hmn处的相应阵列抽样视图图像Imn沿与采集时相应的锚碇关系投影成像到与原物体O相对应的还原空间中某个参照面PR上,并使在该参照面上各个投影视图图像I’mn的射影图案与原物体O在该方向的空间谱射影图案一致;所述M*N个二维图像投影装置Pmn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空间谱面S在还原空间的对应面S’上按照与摄取时相同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各投影装置Pmn的成像光轴锚碇在摄影采集时的参照点R在还原空间的对应点R’上;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0012] 本发明的效果是实现了全息三维显示,并可实现全息三维实时彩色显示。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光子离散能量分布与波函数示意图;
[0014] 图2是位置矢量r与传播矢量k示意图;
[0015] 图3是矢量变量积分轨迹示意图;
[0016] 图4是点源辐射波函数表达示意图;
[0017] 图5是电磁辐射的时间谱构成;
[0018] 图6是太阳光与钨灯的时间谱比较;
[0019] 图7是空间中某一点(x0,y0,z0)处波函数示意图;
[0020] 图8是李普曼彩色照相原理示意图;
[0021] 图9是物体O的等相位面及全息图示意图;
[0022] 图10是二维离散能量分布的等相位面及4f系统成像示意图;
[0023] 图11是针孔成像示意图;
[0024] 图12是体像素定义示意图;
[0025] 图13是空间谱定义示意图;
[0026] 图14是利用两个封闭区面上的空间谱语言来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大自然视觉信息的示意图。
[0027] 图15是三种透视方式示意图;
[0028] 图16是物空间、空间谱面、观察空间示意图;
[0029] 图17是平面空间谱面示意图;
[0030] 图18是体像素示意图;
[0031] 图19是空间谱采集示意图;
[0032] 图20是空间三维信息还原示意图;
[0033] 图21是人眼看到M*N个点光源示意图;
[0034] 图22是体像素上离散空间谱示意图;
[0035] 图23是空间谱大角度均匀展宽输出示意图(单空间谱输入);
[0036] 图24是空间谱大角度均匀展宽输出示意图(M*N空间谱输入);
[0037] 图25是功能屏投影输出示意图;
[0038] 图26是水平视差投影输出示意图;
[0039] 图27是单谱与全谱展宽关系示意图;
[0040] 图28是定向散斑法制作功能屏示意图;
[0041] 图29是全息透镜法制作功能屏示意图;
[0042] 图30是还原逼真度示意图;
[0043] 图31是本发明一个实验系统示意图;
[0044] 图32是实验系统中空间谱采样装置示意图;
[0045] 图33是实验系统中投影装置示意图;
[0046] 图34是实验系统中从不同观察角度所拍摄到的该功能屏幕上的照片;
[0047] 图35是曲面空间谱抽样示意图;
[0048] 图36是曲面参照面还原示意图;
[0049] 图37是360度向内柱面空间谱抽样示意图;
[0050] 图38是360度柱面向内观察空间信息还原示意图;
[0051] 图39是360度向外柱面空间谱抽样示意图;
[0052] 图40是360度向外观察空间信息还原示意图;
[0053] 图41是360度穹状空间谱采集示意图;
[0054] 图42是360度平台空间信息还原示意图;
[0055] 图43是所要还原的物体与参照点空间关系示意图;
[0056] 图44是向内锚碇情况示意图;
[0057] 图45是向外锚碇情况示意图;
[0058] 图46是空间还原比例关系示意图;
[0059] 图47是几何光学成像示意图;
[0060] 图48是锚碇方法示意图;
[0061] 图49是梯形矫正示意图;
[0062] 图50是曲面参照面选定方法示意图。
[0063] 在说明书附图中,为了避免多余的表达,原3D空间和所恢复的3D空间往往共用同一幅插图,故作出以下相关符号定义:
[0064] 原空间 恢复空间
[0065] O:被研究物体 O’:被还原物体
[0066] R:采集锚碇点 R’:还原锚碇点
[0067] Cmn:采集摄影单元 Pmn:还原投影单元
[0068] Imn:采集视图 I’mn:投影视图
[0069] Θmn:采集摄影视角 Θ’mn:还原投影视角
[0070] Hmn:抽样体像素 Hjk:还原体像素
[0071] Amn:采集摄影单元光轴 A’mn:还原投影单元光轴
[0072] Smn:采集摄影点 S’mn:还原投影点
[0073] ωmn:采集空间抽样角 ω’mn:还原空间抽样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74]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发明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75] 本发明下述实施例利用现代数字图像信息科技发展的丰富软硬件资源,将传统全息术中波前记录与再现辉煌思想得以实时数字化实现。借鉴数码全息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手段,对所要三维显示的空间信息用二维图像阵列(M*N;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进行抽样,并将该阵列抽样图像信息阵列投影到特制的功能显示屏上,该功能显示屏的作用就是恢复阵列图像抽样所要表达的复杂空间波前,从而获得以恢复复杂波前为目的的完美全息三维显示。由于投影阵列中各投影单元的图像均能分别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成就得以有效实时传输与处理,从而可实现完美全息三维实时显示,诞生出21世纪新一代人类视觉传播超级媒体----全息电影电视,使人类彻底摆脱数百年来二维图像对其思维与交流的根本桎梏。
[0076]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是基于新的理论发现而做出的,在实施方式描述之前,先介绍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理论。
[0077] 一.波函数的四维傅里叶变换
[0078] 光是由光子构成的,每一个光子都具有其最小的电磁辐射能量ε=hv,其中h是-34普朗克常数h=6.626×10 J·s,v是波长为λ=c/v的该光子的振动频率,c是光速在
8
真空中恒定常数为c=2.997 924 58×10m/s。该光子相应的动量为p=hk,其中k是传播矢量且k=1/λ。所有这些与狭义相对论吻合,在此粒子的质量、能量和动量的关系为
2 2 2 1/2
ε=[(cp)+(mc)] 。对光子来说m=0故ε=cp。
[0079] 现在让我们考虑一个三维物体O,它可以是自然界任意反光物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电磁辐射光源本身。假设该物体被置于某三维坐标系(x,y,z)的原点附近,且尺寸在Δx,Δy,Δz内,则在t时刻各种不同状态的大量光子将从该物体上发射出来,形成包围该物体的光子离散能量几率分布I(x,z,t),从而使该物体表现为我们所能感知的现实世界,如图1所示。
[0080] 该光子离散能量几率分布的波函数或几率幅被定义为一复变函数f(x,y,z,t),且:
[0081] I(x,y,z,t)=f*f=|f(x,y,z,t)|2 (1)
[0082] 该波函数的四维傅里叶变换被定义为:
[0083]
[0084] 其逆变换为:
[0085]
[0086] 同时有光子离散能量几率分布被定义为:
[0087] I(kx,ky,kz,v)=F*F=|F(kx,ky,kz,v)|2 (4)
[0088] 其中kx,ky,和kz被称为空间频率,是光子传播矢量k相对于x,y,和z方向的分量,这里k=1/λ=v/c;v是具有同一能量状态光子的相应振动频率,且有:ε=hv及λv=c。
[0089] 虽然(1)到(4)时间和频率从-∞到+∞积分似乎有点离谱,因为时间和频率为负数是不可理喻的,但我们可以改用矢量表达,使积分从0到+∞而在物理上变得更加合理。
[0090] 如果我们以矢量表达形式重写(1)(2)(3)和(4),我们可得到:在时空域:
[0091] I(r,t)=f*f=|f(r,t)|2 (5)
[0092]
[0093] 在频谱域:
[0094] I(k,v)=F*F=|F(k,v)|2 (7)
[0095]2 2 2 2
[0096] 其中r是三维空间的位置矢量,有r =x+y+z,x=rcosa,y=rcosβ,z=rcos2 2 2 2
γ;k是光子的传播矢量,有k=1/λ,k =kx+ky+kz,kx=kcosa,ky=k cosβ,kz=k
2 2 2
cosγ;(a,β,γ)是矢量对应于直角坐标系x,y,z轴的方向角,有:cosa+cosβ+cosγ=
1;且k·r=kxx+kyy+kzz,如图2所示。k·r前面的负号表示光子是从物体向外发射而并非从外向内汇聚成物体,因此空间中任何光子的位相总是落后于物体表面光子的初位相。从
0到+∞对某矢量变量函数的积分意味着该函数相对于其矢量变量在整个空间各个点上的线性叠加,包括该矢量变量的振幅和位相;换句话说就是沿任意封闭曲面,该曲面包围原点并由矢量变量扫描而成。对同一方向矢量变量的积分体现在时空坐标(r,t)和与之相对应的频率坐标(k,v)中另外两个标量变量t和v上,以确保积分为该四维函数的线性叠加,如图3所示。
[0097] 很明显,公式(1)到(8)是光子离散能量几率分布I(x,y,z,t)四元复杂函数的纯数学处理,然而从中却包含着丰富的物理意义。虽然(1)到(3)时间和频率从-∞到+∞积分似乎有点离谱,因为时间和频率为负数是不可理喻的,但其相应的矢量表达(4)到(6)由于积分从0到+∞而在物理上变得更加合理。实际上现代信息科技中一维信号、二维图像乃至三维全息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方法都可由这些公式导出或追溯回这些公式。我们把上述四维付里叶变换理论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具体化后,就可以推导出一些我们原来熟悉的现有理论:
[0098] 1.球面波和一维傅里叶变换对:如果我们考虑物体为一点辐射源,在所有空间方向上都具有不同能量状态的光子,即在t=0时刻Δx=Δy=Δz→0,如图4所示我们有:
[0099] f(r,0)=[f(O,0)/r]exp[j2л(k r)] (9)
[0100] 这是一个波长为λ=1/k典型球面波复振幅的标准表达,沿时空坐标(x,y,z,t)或(r,t)中的所有方向传播。在时刻t我们有波函数表达为:
[0101] f(r,t)=[f(0,t)/r]exp(j2лkr)exp(-j2лvt) (10)
[0102] =[f(0,t)/ct]exp{-j2лvt[1-(k r/vt)]}
[0103] =F (0,t)/ct
[0104] =f’(t) (10)’[0105] 其中r=ct,kr=(1/λ)(c t)=(c/λ)t=vt,从而使函数f(r,t)自然变成f’(t)只与时间有关。这样公式(5)、(6)、(7)和(8)可被写成一维形式:2 2
[0106] I(t)=f*f=|f’(t)| =|f(0,t)/r| (11)
[0107]
[0108] I(v)=F’*F’=|F’(v)|2 (13)[0109]
[0110] 这便是用于通信理论中时间信号处理的传统一维傅里叶变换对,其电磁辐射谱或光谱如图5所示,其中的可见光波段非常狭窄。传统光谱学中光谱的概念可由此定义为辐照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平均能量)随光振动频率的分布。这也相似于我们正在观察太阳、月亮、或更加遥远的星星,以及无线电或电视发射塔的情况。
[0111] 传统光谱学中光谱的概念可由此定义为辐照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的平均能量)随光振动频率的分布。图6便是对应于太阳光和钨灯这种分布的比较。
[0112] 2.针孔成像:当我们考虑在某一时刻t=t0,空间中某一点x=x0,y=y0,z=z0的情况下,(1)到(4)可简化为:
[0113] I(x0,y0,z0,t0)=f*f=|f(x0,y0,z0,t0)|2 (15)[0114]
[0115] I(kx,ky,kz,v)=F*F=|f(kx,ky,kz,v)|2 (17)[0116] F(kx,ky,kz,v)=f(x0,y0,z0,t0)exp[-j2л(kxx0+kyy0+kzz0+vt0)] (18)这种情况如图7所示与针孔成像过程相当,这时的波函数就好像在针孔处由(16)所表达的狄拉克德尔塔函数δ(x-x0,y-y0,z-z0,t-t0)f(x,y,z,t)。公式(18)是(x0,y0,z0,t0)处的德尔塔函数傅里叶变换的典型表达,德尔塔函数是在时空坐标中从(0,0,0,0)到(x0,y0,z0,t0)的位移转变成为其频谱坐标中的位相漂移exp[-j2л(kxx0+kyy0+kzz0+vt0)]。公式(16)意味着物体O在t0时刻对该点(x0,y0,z0)或r0的能量贡献是一系列不同振动频率v的单色平面波沿不同的传播方向k在该点的叠加,这将从(16)的矢量表达(19)中清晰体现,此时k是一大小和方向均在变化的矢量变量,且r0有可能是包含在物体内部。
[0117]
[0118] F(k,v)=f(r0,t0)exp[-j2л(-k·r0+vt0)] (20)[0119] 在图7中被考察物体上的每一点P所发出的光子,只有沿P与(x0,y0,z0)连线的光子才能到达该被研究点从而为该点提供能量。我们把这根连线当成“一根光线”,它由不同能量状态或振动频率的光子所构成,但严格按空间同一方向传播。本发明中我们把按同一空间方向传播的光子定义为光的空间谱(其概念在下面详述),图8中利用李普曼彩色照相原理通过针孔照相所形成的二维彩色相片便是其物质表现形式。像片中的每一点都对应于一个干涉滤光器,由物点和其镜像点通过平均波长λa(P)所形成的干涉条纹组成。
[0120] 3.传统全息术:当我们考虑单色光照明,即v=v0时,公式(1)、(2)、(3)和(4)可以简化为:
[0121] I(x,y,z)=f*f=|f(x,y,z)|2 (21)[0122]
[0123] I(k0x,,x,k0y,k0z)=F*F=|F(k0x,,k0y,k0z)|2 (23)[0124]
[0125] 其矢量表达(5)、(6)、(7)和(8)可简化为:
[0126] I(r)=f*f=|f(r)|2 (25)[0127]
[0128] I(k0)=F*F=|F(k0)|2 (27)[0129]
[0130] 这种情况如图9所示类似于传统全息术中由波长为λ0=1/k0的激光照明物体。由于k0是一个仅有方向变化的常模矢量变量,图3中k的积分轨迹为一半径等于k0的封闭球面,故(26)表示波函数f(r)是由一系列传播矢量为k0且沿空间所有方向的单色平面波F(k0)exp(j2лk0·r)dk0的叠加,k0从0到+∞积分是因为r可能位于物体内部从而导致该处波函数是整个物体沿空间所有方向的各单色平面波的叠加;而(28)所表示的波函数f(r)的傅里叶变换F(k0)即波函数在空间某方向单色平面波的分布也取决于图3所示的该波函数在任意空间封闭曲面上的每一点r对该方向的贡献,r从0到+∞积分同样也是因为r可能位于物体内部。假设r0是物体表面上的位置矢量,则f(r0)是物体表面发射光子的波函数,有I(r0)=|f(r0)|2且与时间无关,从而f(r0)也可被称为该物体的复振幅。从该物体上发射出来的光波可以描述为拥有同样位相光子的几率幅,因为所有光子都来源于同一物体。在图9中,这些所谓同位相光子几率幅的等位相面沿物体表面上每一点的法线方向向外扩展,其距离是λ0的整数,那些没有法线的点则以该点为圆心的园弧连接,其半径也是λ0的整数倍。
[0131] 这些由公式(25)到(28)所表达的所谓等位相面,作为被研究物体客观现实而存在,与时间无关,也可被称为该物体的复杂波前。这些等位相面上的每一点都有其振幅|f(r0)|Imλ0和位相2лmλ0对应于物体表面的某一点r0,而:
[0132]
[0133] 这是在r0处一系列单色平面波F(k0)exp(j2лk0·r0)的叠加,而当沿物体表面法线方向传播的时候,(29)可写为:
[0134] f(r0)=F(k0n)exp(j2лk0n·r0) (30)[0135] 显然,(30)只是由r0作为一点光源所发出的一系列单色平面波的一个分量,其中k0n为物体表面r0处沿法线方向传播的单色平面波的传播矢量,它决定了物体等位相面的形成。
[0136] 虽然由光照度I(r0)及其相应的空间分布所定义的物体所发出的离散能量分布I(r)可用(25)到(28)来表达,且其复杂和精细程度是由当今科学和技术难以计算和测量的,但当我们在图9中简单引入沿kR方向传播的被称为参考光的相同振动频率v0与振动方向的单色平面波R,该物体的波前就可通过全息术而得以全息地记录。图9中一系列距离为λ0的平行平面与(21)所表达的被研究物体O的波前相交形成的一系列截面产生了的干涉条文所组成的复杂能量分布P(r),可表示为:
[0137] P(r)=(O+R)(O+R)*
[0138] =|O|2+|R|2+O*R+OR* (31)
[0139] 当(31)以适当方式被记录时,就被称为物体O的全息图H。当用原参考光R照明H时,就可完全恢复被研究物体O的波前,即(29)所表达的由物体上每一点所发出的相应单色平面波的叠加,也即图9中所描述的物体O的等相位面,从而可直接恢复描述物体O的光照度I(r0)及其相应的空间分布f(r0)。
[0140] 4.传统傅里叶光学:当物体是由单色照明(v=v0)二维离散能量分布I(x,y)时,公式(16)到(18)可写为:
[0141] I(x,y)=f*f=|f(x,y)|2 (32)
[0142]
[0143] I(k0x,k0y)=F*F=|F(k0x,k0y)|2 (34)
[0144]
[0145] 它们与4f成像系统结合便构成了傅里叶光学的基本内容,清晰定义了物面、谱面和像面,并引入了调制传递函数(MTF)、角谱k0xy、空间频率(k0x,k0y)及空间滤波等概念以提高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图10是这种情况的等位相面描述,其中像O’是由不同空间频率的信息(k0x,k0y)所构成,这些信息来自于将成像系统所采集的物O当成一系列由角谱(光栅)k0xy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单色平面波。
[0146] 二.本发明所提出的光的时间谱和空间谱概念
[0147] 1.光的时间谱
[0148] 光的时间谱与现代光谱学中的光谱具有同样的含义,从而可被定义为电磁波辐射强度随其振动频率的分布函数I(v),也可理解为构成该电磁辐射的频率成份。在作为通讯载波的无线电波、微波、乃至红外激光的光谱范围内,由于其能量分布与空间参数无关,如公式(11)-(14)所示,这个辐射强度可被当成其发射源的功率。
[0149] 在可见光的狭窄谱段中,该辐射强度对应于色彩的显现,即:表1所示的相对于各个振动频率的光谱色。色彩并不是光本身的特性,它是眼睛、神经和大脑这一电化学传感系统的具体表现。虽然我们还没有发明出功率或能量输出随光的振动频率变化而连续可调的激光器,我们仍能通过三原色叠加而恢复自然色彩,并且已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三原色激光器。实际上,在大自然中我们所能鉴别的色彩是一个个可分辨的时间谱分布而不是表1所给出的光谱色,从而表现出比李普曼彩色照相所反映的光谱色彩更加丰富。三原色被用于恢复这个缤纷世界的色彩已有很长时间,从而带来了图像显示从黑白到彩色的革命,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方法来恢复三维世界的真彩色,即利用红、绿、蓝三原色激光或更多单光谱色的叠加来替代公式(1)到(6)对v的积分,这也是目前彩色全息术的研究内容。
[0150] 表一:色彩与频率对照表
[0151]
[0152] 2.光的空间谱
[0153] 本发明据所光的空间谱可定义为电磁波辐射强度随其空间传播方向的分布函数,即:光的玻印廷矢量(Poynting Vector)分布函数I(k),也可以理解为某发光物体在空间某个方向上的辐射强度投影分布,即:形象地表现为该物体的二维图像。让我们返回公式(5)到(8)和图7,很容易领会到这样的结果:离散能量几率分布I(r,t)的波函数或概率幅f(r,t)是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振动频率的单色平面波F(k,v)exp[j2л(-k·r+vt)]的叠2
加,它们来自于被研究物体的表面上的某一点P,该物体具有辐射强度I(rP)=|f(rP)| 而f(rP)是物体表面的复振幅,物体上的每一点都对应于一个该点时间谱的平均波长λa(P)。
为了更加便于理解,我们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表达有关光的空间谱的相同含义:
[0154] (1)援引几何光学理论,我们定义被研究物体的空间谱为其通过某一针孔的视图,它被表现为图11所示的该物体的针孔成像。在物空间,针孔是一个黑洞,永远吸收着来自物体的光从而形成物体的像;在像空间,针孔是一个点光源,它承载了物体的时间谱信息。换句话说,当我们在像空间观察针孔时,如果我们改变观察方向就可分辨出针孔上的光强I(λa)变化,该变化对应着物体上相应点的光强I(rP)及其固有的平均波长λa(P)。当我们移近针孔时,物体的视图逐渐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细节直到人眼接收到通过针孔的所有光线而看清楚完整物体。实际上,针孔成像原理来源于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即光的直线传播理论,照机机、摄像机成像中透镜的引入只是为了通过其聚光特性收集到更多的光线而使成像过程更加容易地得以现实实现,从而带来了物面和像面的概念以及依据同一基本原理所产生的成像公式;在此,针孔被透镜中心点所取代,更多的光线通过透镜孔径与其前后焦点的限制参与了成像。虽然透镜的成像过程是三维的,其成像的实际输出却仍然无奈地被限制在相应像面的二维光强分布上,结合三原色构成了高质量彩色照片乃至今天的高分辨率数字图像。可以说,迄今为止对我们从自然界所获取的所有图像信息的显示,只不过是我们所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一个空间谱而已。
[0155] (2)援引波动光学理论,我们定义被研究物体的空间谱为沿同一空间方向传播但由不同振动频率所构成的单色平面波的集合,它可被表示为沿该方向的成像系统对该物体的成像。实际上这只是空间谱的一个理论定义,正如波动光学中的单色平面波和几何光学中的针孔一样;全息术实验中的针孔就是单一空间谱和单一时间谱的细致表现和验证,它被用于“清洁”扩束器所放大的激光斑上的“污点”。由(32)到(35)及图10所表达的傅里叶光学为我们提供了成像过程的精巧解释,不过只牵涉到以某一个频率振动的单色光,而空间频率(k0x,k0y)正是其所对应的空间谱与沿成像方向(这里是Z方向)空间谱的相交线的空间密度。
[0156] (3)援引在量子光学中,我们定义被研究物体的空间谱为其沿同一方向发出的不同能量状态的光子所形成的离散能量分布,它可被形象地表示为物体表面的光强在数学上被平行透视到某个平面,可以被当作是具有不同能量状态ε的同一方向光子动量状态p的有效表述。
[0157] 三.本发明所提出的体像素概念及其与空间谱的关系
[0158] 实际上,公式(5)到(8)为我们提供了利用光子这一大自然最精细的表现形式对大自然本身的两种基本表述,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永恒主题的内在联系。
[0159] 1.公式(5)和(6)为我们提供了描述自然物的粒子语言或时空语言,在这种语言里,时空中某一点的离散能量概率分布I(r,t)由众多同样状态光子所构成的不同方向上的单色平面波F(k,v)exp[j2л(-k·r+vt)]的叠加所致,如图12所示。该点被定义为该自然物的体像素(hoxel)并为李普曼彩色照相术所证实(这里讲的是体像素本身的物理函意,即:图文所示体像素内在的能量分布规律,已被著名的李普曼彩色照相术所证实);在本发明中,各光线被视为物体上某一点的辐照度I(rn)的平均波长λn所对应的单色平面波,从而在李普曼彩色照片上相关点处产生由干涉滤光器所导致的色彩显现。
[0160] 2.公式(7)和(8)为我们提供了描述自然的波动语言或频谱语言,在该语言中来自物体同一方向上的离散能量概率分布I(k,v)由众多靠近物体的体像素(hoxel)按空间不同位置叠加而成。如图13所示,这些由f(r,t)exp[-j2л(-k·r+vt)]所表示的体像素H(rn)沿空间同一方向发射出各自相同状态的光子,构成了物体在该方向的二维辐照度图案P(λn)。该辐照度图案就是我们所定义的该自然物的空间谱(SpatialSpectrum),它由图12所示的针孔成像过程得以实现,并由现代信息科技改善发展成为数码形式的高清二维彩色图像。
[0161] 3.当每个体像素的尺寸小到光子程度,即对大自然的离散抽样满足光子的海森堡测不准关系,则空间谱仍然是严格由同一光子状态所构成的单色平面波。这个事实由全息术所证实,因为全息术中复杂物体光波波前是由一系列单色平面波的叠加所构成,而这些单色平面波以干涉条纹所获得的全息图的形式被记录与再现。
[0162] 4.如图14所示,我们可以利用两个封闭区面上的空间谱语言来处理我们所面对的大自然视觉信息,即:我们通过曲面S1上的体像素向内观看而通过S2上的体像素向外观看。同样,无论向内还是外的视觉信息都可通过以阵列形式安放在S1或S2曲面上且锚碇在同一参照点R的M*N个独立摄影-投影装置进行空间谱的采集与恢复。所谓锚碇便是各个独立摄影-投影装置的成像光轴交汇与同一点。
[0163] 四.基于上述新概念本发明对光的新描述
[0164] 辐照度是目前电磁辐射唯一可测量参数,尤其是在可见光范围内它是光的唯一表现形式即:各种光子状态的光强度。我们已经定义了光的时间谱和空间谱,它们分别是对应于辐照度随光振动频率与光传播方向的分布函数:I(v)与I(k);现在我们利用这个概念给出大自然因为有光而呈现的三维表现现实的具体解释,从而找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而对其进行恢复的合理方法。
[0165] 假设物体O由大自然的所有空间表现形式所构成,它可以是地球、月亮、太阳、或任意其他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主动或被动地辐射着电磁能量;它也可以是任意人造光源或其它具有自发光现象的物质,或其它任意物质形态对其光各种光子状态的照明所同时产生的“新辐射源”或“黑洞”效应的作用所制造出的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从数学上讲,追溯到十五世纪中期意大利建筑师菲利波.布朗勒斯奇(FilippoBrunelleschi)对透视的发明,如图15所示有三种方式均可获得物体O的透视图,它们由针孔和透镜得以物理实现,并在波动光学和傅里叶光学的指导下发展成为今天的高质量数码相机。物体O上的每一点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对应于其视图中的相应点,在每个视图上显现的点对应于该视图方向上物体最前面的点。
[0166] 假设另一封闭曲面S包围着物体O,并定义S为物体O的空间谱面,因为该物体的完整空间谱都被包含在通过S上的每个点P所反映的O的视图上。理论上讲,S可以是平面、圆柱面、球面或其他任何形状的曲面,可被我们用以作为采集相应空间谱的抽样面。类似于普通透镜成像过程,我们定义S内为物空间而S外为观察空间如图16所示。当我们考虑S上的一点P的时候,观察空间变成了所谓的像空间,在那里物体O的相应空间谱在观察空间中形成了其相应视图的像,而当成像系统被引入的时候就在成像面上表现出一张图像照片。成像系统的作用是为了实际地获得该视图的照片,因为它可以采集到比针孔更多的光线,而此时的针孔变成了系统的孔径光栏,从而无论用多大数值孔径的系统去采集再多的物体信息,最终所获得视图的结果只是系统对焦到物体相应平面上的一张视图照片,其分辨率取决于该成像系统固有的爱里斑(Airy Disc)。它仍然只是所研究物体的某个方向上的单一空间谱表达,其三维特性间接断层地表现为成像系统沿同一方向的不同对焦。实际上,在S面上的每个点P所采集到的单空间谱,最终可由成像系统对焦到物体O内部的某一固定点所导致的高质量图像所表现。这是一个由爱里斑所决定的二维离散能量分布,我们现在将论证可以利用所采集到的被研究物体O的完整空间谱来恢复该物体信息的三维显示。
[0167] 我们用一个简单试验来表达我们是怎样感受并恢复被研究物体O的三维表现的。为了简化分析并使过程更加容易理解,我们假设上述的空间谱面S是一个平面,就像我们在观察空间中通过一面透明玻璃窗去看被研究物体,如图17所示。
[0168] 假设我们在该虚拟玻璃窗上放置一虚拟针孔如图18,该虚拟针孔可被当成被研究物体的空间谱抽样,其大小可由相应的探测器(如:人眼)的分辨能力所决定,我们称其为被研究物体O的“体像素”,并为其起一个英文名叫“hoxel”,它是公式(6)在该点处的具体物理表现,即:体像素的波函数为物体O上面所发出的一系列单色平面波的叠加。在观察空间我们只能辨别出针孔是一白光点辐射光源,虽然该物体的信息作为其视图通过针孔已被编码进去,仔细观察针孔,我们发现该点光源的色彩和亮度随着我们在观察空间中上下左右的移动而发生着变化,即:体像素的空间谱随空间方向而改变,它是公式(8)在该点处的具体物理表现。如果我们以视频的速度移动针孔对整个玻璃窗进行扫描,我们就会发现被研究物体以三维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好像我们直接打开玻璃窗,而窗上蒙上了一层针孔般大小被我们称之为体像素的格子,它们对应于二维平面数码图像中的像素(Pixel)。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恢复玻璃窗上的每个体像素对应于其原来的空间谱表达,便可通过玻璃窗看到被研究物体的三维表现,在这里每个体像素与其同原物O同样透视的方式和其视图相关联,即:体像素是物体O的某个视点。当然,“玻璃窗”可以是任意形状、在任意地方、甚至与物体相互交叉的具有一定厚度的任意曲面,而并非只是离物体一定距离的薄平面;在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玻璃窗”上,只有体像素对物空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黑洞”而对观察空间则相当于一个“新辐射源”,它携带了被研究物体O的透视信息。因此,体像素可以被当作被研究物体O所发出的光子离散能量分布的空间抽样信息,它存在于整个空间任意位置,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现实存在;这非常类似于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中所假设的位移电流密度,正是这种假设从数学上推演并描述了电磁波的客观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对空间中某个曲面上的空间谱采样与恢复来实现体像素的物理表现从而恢复被研究物体O的三维重构和显示。
[0169] 聚集在体像素上的能量信息通过以下两种不同方式以同一种形态的物质空间分布形式得以技术表达:
[0170] 1)在光敏材料或元器件上所探测到的被研究物体上各相应点通过该体像素所直接投射出的光强空间分布,构成了该物体的照片。
[0171] 2)如果物体被时间谱抽样(只有单一时间谱被物体反应或物体被具有足够好时间相干性的激光照明),一旦在该体像素上引入参考光,而该参考光的空间谱在对该体像素有所贡献的所有该物体的空间谱之外,则当该体像素上的能量分布被适当的光敏材料或元器件记录下来后,便形成了该物体相应视图的傅里叶变换全息图。这也是今天全息数据存储和数码全息打印技术的基本单元。事实上,如果用本发明的空间谱理论来诠释,则全息术是第一种利用光波的相干干涉,以完整空间谱形式恢复三维空间信息的实用技术;而数码全息将该过程数字化全息地打印出各个独立的全息像素。
[0172]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来描述光作为大自然信息的基本载体:
[0173] 1)大自然给人类所提供的信息本身就是四维的或全息的,它由光子抽样所产生的时间谱和空间谱构成。宇宙中的光子离散能量分布由其波函数或概率幅通过其完整的空间谱和时间谱全息地表现着,其具体表现形式体像素被人类通过人脑全息地接收并感知着。
[0174] 2)摄影术(李普曼彩色照相)利用单一空间谱(针孔相机)从技术上实现了完整时间谱(彩色)的能量分布物质表现形式,即:该宇宙某个方向视图的彩色照片;构成了今天由电子信号一维处理方式所成就的二维图像显示文明根基。
[0175] 3)全息术利用单一时间谱(激光)从技术上实现了完整空间谱(针孔成像在空间谱面上的卷积)的能量分布物质表现形式,即:全息图。
[0176] 4)本发明实施例的数码全息实时三维显示将有效结合现代电子文明与将来光子智慧,开启从e-IT(电子信息技术)到p-IT(光信息技术)的文明交替之门,使人类站在冲刺下一代文明马拉松竞赛的起跑线上,其特征是:光信息(玻印廷矢量)的空间或矢量全息处理,而非停留在上世纪空前成功的光电脉冲信号的时间或标量一维处理。
[0177] 五.本发明理论的实施-基于上述理论对空间谱的采集与还原
[0178] 在介绍了本发明上述理论之后,下面对本发明的全息三维显示系统和方法进行说明。本全息三维显示系统和方法包括空间三维信息的摄影采集、投影还原和在投影还原时用特殊全息功能屏所进行的空间谱有限展宽输出。
[0179] 1.空间三维信息的采集
[0180] 在图17中,我们将玻璃窗分成M*N(M≥1,N≥1)个小单元等份,这相当于对被研究物体O在谱面S上进行空间谱抽样,如图19所示;当然,谱面S不一定是平面,它取决于最终三维信息的还原手段及表现方式。各个单元的中心点Smn便代表被研究物体O在谱面S上的空间谱抽样,它对应于物体O的一个视图Imn,根据本发明,可以由M*N个相同参数的数码摄像机在谱面S上的Smn相应位置对焦在物体O上的同一个点R而获得,该对焦点R取名为空间参照点。M与N的数量决定了三维空间还原的逼真程度,对传统全息术来讲,M与N的数量大得惊人,接近单光子量子抽样,使得谱面S上的空间谱几乎是连续均匀分布,从而最大限度地逼真还原了物体O所占据的三维空间。对于数码打印全息术来说,对这M*N张数码照片的各个像素Pmnjk进行拆分重组而形成另一套能在谱面上反映其原始信息的空间编码图案,便能逐点打印该图案的傅里叶变换全息图,构成相应的数码全息显示。当M=N=1时,相当于目前二维平面显示所对应的传统摄影摄像过程;当M=1、N=2时,相当于目前的体视对摄影及双目立体成像技术;当M=1、N>2时,相当于下述实施例中的水平视差(HPO)立体成像技术。
[0181]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装置,包括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用于对所要三维显示的物体O在其任意空间谱面S上进行M*N个空间谱抽样摄取;每个抽样点Smn对应于物体O的一个体像素Hmn;各图像摄取单元Cmn所采集到的信息相当于该体像素Hmn所对应的空间谱视图Imn,从而获取物体O的M*N个阵列抽样空间谱图像信息;所述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在空间谱面S上按照预定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其各自的成像光轴锚碇在物体O所对应空间的同一参照点R上;每一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均聚焦在所对应空间谱方向的物体O的可视表面以获得该方向的清晰空间谱视图Imn;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0182]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摄影采集方法,利用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对所要三维显示的物体O在其任意空间谱面S上进行M*N个空间谱抽样摄取,每个抽样点Smn对应于物体O的一个体像素Hmn,各图像摄取单元Cmn所采集到的信息相当于该体像素Hmn所对应的空间谱视图Imn,从而获取物体O的M*N个阵列抽样空间谱图像信息;所述M*N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在空间谱面S上按照预定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其各自的成像光轴锚碇在物体O所对应空间的同一参照点R上;每一个二维图像摄取单元Cmn均聚焦在所对应空间谱方向的物体O的可视表面以获得该方向的清晰空间谱视图Imn;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0183] 2.空间三维信息的还原
[0184] 当把采集所获得的物体O的M*N个视图Imn,用M*N个相同参数的数码投影机投射到对应原物体O的某个平面上,且让各个视图投影的参照点R在该平面重叠,该平面取名为参照面PR,如图20所示;当然,各个投影视图Imn可以是原物体O的放大或缩小像,参照面PR也不一定是平面,同样取决于最终三维信息的还原手段及表现方式。在图20中,参考面PR上的光信息分布相当于原物体O被谱面S上M*N个空间谱所恢复信息的还原,其具体过程表现在由公式(5)、(6)、(7)、(8)所演变出来的离散傅里叶变换中。在这里,离散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原物体O的空间谱抽样中所牵涉到的视图数字化过程,其表现为各视图数字成像的平面像素数目J*K,目前最典型的为1024*768;二是恢复原物体O的空间三维信息所需采集的空间谱数量,即这里所描述的M*N。当然,还有一个离散过程是关于时间的,这便是三原色叠加所带来的色彩恢复。
[0185] 将参考面PR分解成J*K个体像素Hjk,与原物体O各空间谱视图的平面像素Pmnjk大小相同且理想状况下完全重叠。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参考面PR上光信息分布的基本特征及物理现象表现:
[0186] 1)如果PR上放置一个如图17所示的透明“玻璃窗”,透过该“玻璃窗”人眼所看到的将会是M*N个带有物体信息的点光源,如图21;而这时PR上每个体像素Hjk的空间谱被离散地分布在相应的M*N个方向,如图22所示。因此,当M*N的空间谱抽样密度与各个数码投影视图的像素数目J*K相当,便能直接恢复体像素为J*K的三维空间信息;但就目前信息科技水平来说,M*N远远小于J*K,从而,虽然M*N个像素数目为J*K的视图信息都被完整地反映在PR上,但人眼所能同时接收的毕竟只有M*N个原物O的空间谱某一小部分,它们构成了上述M*N个带有物体信息的点光源。
[0187] 2)如果PR上放置一个普通漫散射屏幕,则M*N个投影机中任何一个单独投影Imn都会显示出对应于物体该空间谱方向的完整清晰视图,即现有平面二维显示的所有特征,因为每个平面像素所对应的空间谱从单方向小空间角输入转换为均匀散射大空间角输出,使得各个平面像素的输出空间谱展宽相互重叠,形成一个相当大的空间观察范围,如图23所示。若M*N个投影机同时投影出相应M*N个空间谱方向的清晰视图,由于各个视图在同一体像素Hjk位置的平面像素Hjk的光强并不一致,相互叠加后会出现一堆模糊不清的重叠影像,如图24所示。因此,现代数码图像显示技术都是单空间谱输入,无论是电还是光,而对该图像的每个独立像素来说都会有一个均匀展宽的大观察角,即:同一空间谱信息的窄带输入宽带输出,使得每个像素在所有空间方向上保持同样的颜色和亮度。
[0188] 3)如果PR上放置一个本发明所提出的功能显示屏幕,其作用是将1)中所看到的M*N个带有物体信息的点光源刚好散射为每个投影机所占据的单元面积Amn,并完全相连(或仅有少许重叠)使得M*N个空间视图的信息在谱面上连成一片均匀光背景,如图25所示,则每个体像素Hjk的输出空间谱与数码全息打印一致,故能实现全视差完美三维空间信息的还原,其还原逼真度取决于M*N所决定的空间谱抽样密度。
[0189] 4)当M=1、N>2,且PR上放置一个水平展宽为抽样间距Dmn的条形散射屏幕时,便能获得一个水平视差(HPO)完美三维空间信息的还原,如图26所示。
[0190]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装置,包括M*N个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用于分别同时将采集的M*N个体像素Hmn处的相应阵列抽样空间谱视图Imn沿与采集时相应的锚碇关系投影成像到与原物体O相对应的还原空间中某个参照面PR上,并使在该参照面PR上各个投影视图图像I’mn的射影图案与原物体O在该方向的空间谱射影图案一致;所述M*N个二维图像投影装置Pmn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空间谱面S在还原空间的对应面S’上按照与摄取时相同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各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的成像光轴锚碇在摄影采集时的参照点R在还原空间的对应点R’上;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0191]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全息三维图像信息的投影还原方法,利用M*N个二维图像投影单元Pmn,分别同时将采集的M*N个体像素Hmn处的相应阵列抽样视图图像Imn沿与采集时相应的锚碇关系投影成像到与原物体O相对应的还原空间中某个参照面PR上,并使在该参照面上各个投影视图图像I’mn的射影图案与原物体O在该方向的空间谱射影图案一致;所述M*N个二维图像投影装置Pmn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空间谱面S在还原空间的对应面S’上按照与摄取时相同的空间抽样角ωmn排列,且将各投影装置Pmn的成像光轴锚碇在摄影采集时的参照点R在还原空间的对应点R’上;其中,M、N、m、n为自然数,且M和N中至少有一个大于2。
[0192] 3.本发明三维空间信息的还原逼真度
[0193] 香农(Shannon)抽样定理为现代数码信息时代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它与傅里叶变换理论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现代数字信号通信及图像处理等信息科技最新成果的丰富内容,乃至数码全息。我们现在将讨论空间抽样角ωmn对三维空间信息的还原逼真度的影响。
[0194] 1)众所周知,人眼睛的角分辨率为1.5*10-4弧度左右,这就意味着面对光子抽样的大自然,我们每个人的每只眼都像一个空间谱探测器,在体像素的海洋中以上述裸眼叫分辨率肆意对焦并注视着任何一点。换句话说,如果ωmn=ωE,由裸眼可辨认的所有全部三维空间信息将会被完美逼真地恢复,我们便能获得完美逼真的空间三维信息重构。这看起来虽然还相当遥远,但本发明的基本思想结合现有纳米技术及材料的研究将会是实现这一未来IT终极目标的有效现实途径。
[0195] 2)如果空间抽样角ωmn>>ωE,而清晰显示的最终标准是体像素的尺寸Δh与位于参照面全息功能屏幕上的各单一空间谱投影图像的平面像素相同。如图30所表示,功能屏上的每一个点可被合理地认为是将其单一空间谱信息在抽样空间角ωmn内发射,从而离开功能屏上的其它信息将被当作由大小为ΔZ*ωmn的光斑构成,这里ΔZ是离开功能屏前或后的距离。当Δh=ΔZ*ωmn,可认为其相应体像素尺寸逼真度的空间恢复能力为:
[0196] 2ΔZ=2Δh/ωmn (36)
[0197] 表2为我们给出了一目了然的结果,可帮助我们设计任何全息三维显示工程。当然表中的严格依据是体像素尺寸,在实际应用中可被放大好几倍。
[0198] 表2:
[0199]
[0200] 由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息功能屏装置,用于彩色实时全息三维图像显示系统,当所述全息功能屏放置在所述参照面PR上时,可实现对各单一空间谱所承载视图图像信息Imn的输入信息作与空间抽样角ωmn相应的空间谱展宽,展宽到各视图Imn的输出空间谱分布相互衔接却又不至于重叠覆盖,以确保所恢复三维空间信息的数码全息空间谱被连续完整地还原输出,即:对应于所述全息功能屏上的每个体像素Hjk来说,空间单方向输入光线的展宽角正好是所述的空间抽样角ωmn,从而获得以恢复复杂波前为目的的全息三维显示。
[0201] 所述全息功能屏具有规律性分布的微细空间结构,所述分布使得入射到所述全息功能屏上各个方向的输入光线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全谱空间展宽输出,其空间展宽角为恢复特定空间三维信息所必需的空间抽样角ωmn。
[0202] 在一种实施例中,前述的M=1、N>2,如图26所示,所述全息功能屏对应于在水平方向有一有限展宽角ωn,使得水平方向上均匀排列的各视图In的输出空间谱分布完全充分地相互衔接,而垂直方向的散射角ωm则类似于普通投影显示屏,为一相当大的角度,即:所述全息功能屏为一在水平方向上有限展宽的垂直定向散射屏。如图31所示,其展示了本实施例的全息功能屏在彩色实时全息三维图像显示系统的一个实验例中的应用,其中M=1,N>2,即输出空间谱只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有限展宽,此时Cmn、Pmn亦可表示为Cn、Pn。
[020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以下几种制作全息功能屏的方法。
[0204] a)定向散斑法
[0205] 利用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22193.7“数字散斑全息图的制作方法和装置”,有多种数字或非数字方法制作该全息功能屏作用的定向散射型模压全息母板。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照射漫散射体后所产生的散斑颗粒尺寸及分布的参数控制来获得相应参数的散射空间角,这可以通过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合理形状和大小的通光孔径而得以实现。如图28所示,通光孔径与全息功能屏所形成的空间角约为ωmn/2。对应于图26所示的水平视差全息投影显示来说,图28中的通光孔径为一长条形,其宽度对全息功能屏的张角为ωmn/2(M=1,此时可表示为ωn/2)。
[0206] 采用本方法时,所需的空间谱展宽角ωmn取决于还原时投影头的中心间距相对人眼的张角,可通过控制产生光斑的通光孔径约为ωmn/2,从而得到功能屏的所需展宽角ωmn。
[0207] 本方法的缺点是只能定性地反映所制作屏幕的散射空间角分布,而不能严格定量地表现其空间谱展宽,但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现实阶段的应用却已绰绰有余。
[0208] b)全息透镜法
[0209] 利用中国发明专利ZL200510022425.3“一种全息投影屏及其制作方法、系统及应用”,也有多种数字或非数字方法制作具有该全息功能屏作用的离轴式定向衍射型模压全息母板。其基本原理是严格控制全息微透镜阵列制作过程中各个微小全息透镜的空间扩散角严格为ωmn,如图29所示。对应于图26所示的水平视差全息投影显示来说,图29中的通光孔径为一长条形,其宽度对功能屏的张角为ωmn(M=1,此时可表示为ωn)。
[0210] 采用此方法制作功能显示屏时,可通过调节光阑尺寸以在屏上形成张角ωmn来调节所产生全息透镜的空间发散角,从而调节全息功能屏的空间谱展宽角ωmn。
[0211] 本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精确控制所制作屏幕的空间扩散角分布,缺点是斜入射投影,难以克服由色散带来的颜色失真,这种失真现象对水平视差全息投影显示来说影响不大。本方法的另一突出优点是其透明成像特征,使得其图像显示悬浮在空中,从而更具三维显示魅力。
[0212] c)计算全息法
[0213] 对该同轴式定向衍射型全息功能屏的制作实际上等效于制作一个衍射效率极高的同轴傅里叶变换全息图模压全息母板,该全息图在谱面上刚好表现为每个投影机所占据单元面积Amn上的均匀光强分布。而该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完全可以通过计算全息理论及现有电子束曝光或金刚石精密数控雕刻输出工艺来获得。
[0214] d)注塑成型微透镜法
[0215] 只要设计一个空间发散角为ωmn的微透镜模具,然后利用注塑成型方法用其阵列模具复制出相应的塑料板微透镜阵列,便能有效地制作出该功能型散射屏;微透镜的大小决定了三维显示的清晰度,而发散角ωmn取决于投影机的排列参数。
[0216] e)莫阿条纹展宽法原理及方案
[0217] 当a),b),c),d)任何一种方式所制作的全息功能屏所具备的有限展宽功能不足以衔接每个投影图像输出空间谱时,可将该类屏幕重叠,以期同样两套输出离散空间谱图案所构成的莫阿条纹满足完整空间谱输出要求。
[0218] 本发明的三维实时全息显示实验系统
[0219] 利用下述实验装置,我们论证了实时全息显示方案,在此我们只利用了全息思想,但却有效避免了以往所不能回避的全息记录材料及干涉过程。
[0220] 如图31所示,为了简化实验过程,我们利用30套摄影-投影装置排成直线阵列以实现水平视差的实时三维现实。图32是空间谱采集装置,图中各个摄影头的分辨率为480*640像素。它们均被锚碇且对焦在各摄影头所拍摄空间中的同一参照点R上。各摄像头所采集的信号用普通AV信号线直接与其相对应的投影机相联接,所构成的投影阵列如图33照片所示。每个投影机所投影图像的分辨率均为480*640个像素,并且这些图像通过适当校准和矫正,在参照面PR平面上严格锚碇重叠,而在该平面上放置一块我们自制的条形散斑全息功能屏,其尺寸为48cm*64cm。
[0221] 图34给出了两组不同观察角度所拍摄到的该功能屏幕上的照片,这里是一真人正处在所要恢复的三维空间中。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获得了1∶1的清晰还原空间,它明显穿越参照面,前后约50cm的深度。在参照面PR上的最终光信息非常类似于原物体通过一巨大孔径(这里约为2m)的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实像,但它却是通过该独特光电架构所特殊形成的巨大4f系统对该空间30个水平抽样空间谱所要表达光信息的严格还原。最终三维显示的质量比单个480*640像素投影图像的质量好得多,因为每个体像素内包含了高达30倍的信息,同样也更加明亮。除了三维显示特点外并无其它附加缺陷,就像你正在观看一个真实空间内的实时表演。当第一眼看到这个奇迹时,在场每个人都感到震惊。
[0222] 本发明的应用-全息信息技术工程化
[0223] 我们身处大自然,就像是在这个全息自然中的一个个独立的综合智能探测器,把我们自己沉浸在它的体像素海洋之中;而每个体像素都可以被当作以我们各自思想作为参照点的该大自然信息的傅里叶变换全息图,然而,它却以光强度的空间分布这一相同信息的物质表现形式表达了图像与全息这两种不同的视觉信息。因此,我们期待着通过按照图14所描述的原则对空间谱的任意采集与恢复,发展出一种崭新的全息信息技术(HIT-Hol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工程,以在本世纪不久的将来使得全息信息技术时代成为现实。
[0224] 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优选方案。
[0225] 1.曲面轨迹空间谱抽样与还原
[0226] 图35与图36给出了我们在曲面上采集和还原空间谱的草图。曲面的优点是可以利用采样面积和密度获得相对大的空间信息范围。这种空间信息采样及恢复方式可适用于全谱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以及现有IT所有平面显示方式的三维升级;也可用于医学成像、遥感遥测、航空摄影等任意图像三维信息的实时三维重构和显示;当然也可用于营造各式各样的特殊虚拟空间,将网络的虚拟现实引入现实生活并与之混淆且产生互动。
[0227] 2.360°向内柱面轨迹空间谱抽样与还原
[0228] 这种三维空间信息的抽样与还原方式如图37和38所示。类似于360°组合全息图,它可以使人们在圆柱形参照面的暗示下,观察到位于该圆柱形中轴线附近的三维空间信息恢复。这将诞生出一种新的全息显示工具,它可使人们全方位地实时了解被研究物体,也可同现代显微技术相结合,使我们对微小物体的三维形貌有一个直观深刻的认识。
[0229] 3.360°向外柱面轨迹空间谱抽样与还原
[0230] 这种三维空间信息的抽样与还原方式如图39和40所示。这类似于目前的环幕电影,只要空间谱采集密度及还原展宽分布合理,同样在圆柱形参照面的暗示下,人们可以在圆柱形内向外观察到所恢复的三维空间信息。这也将诞生出另一种新的全息显示工具,它可将人们置身于任何一个虚幻空间中而感受到它的现实存在,从而在现实的体像素作用下有效地还原历史和展望未来,并在当代射电天文望远镜的辅助下,有效地绘制出以地球为原点的宇宙空间星图。
[0231] 4.360°穹状轨迹空间谱抽样与还原
[0232] 这种三维空间信息的抽样与还原方式如图41和42所示,它与2、3的区别是其投影恢复参照面为平面,并能够通过该参照面上各个体像素的有效空间谱展宽完整恢复360°穹状轨迹空间谱抽样所要表达的三维空间信息。这也将是未来三维显示媒体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即:将整场足球比赛的完整过程按比例缩小并将其摆在桌面上供人欣赏。
[0233] 总之,本发明实施例将我们所感受到的光作为大自然离散能量几率分布的客观现实而进行处理。通过对该光子离散能量几率分布的波函数或概率幅的四维傅里叶变换,提出了对光的新描述---时间谱和空间谱:把目前成像系统中空间频率的概念拓展为大自然本身所具备的空间谱,同时把全息术中复杂波前(振幅与位相)记录与再现的概念拓展为恢复大自然本身所固有的时间谱和空间谱。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实质是一种基于传统全息照相理论基础上的数码全息显示,与现有数码全息打印技术的根本区别是有效避免了全息术为恢复三维空间信息所采用的高信息冗余度的相干光学手段,通过对被研究物体O的完整空间谱进行相应合理的M*N离散空间谱抽样及展宽,利用现代数码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完美恢复了该空间谱抽样所能表现的空间三维信息,从而可以实现实时全息显示,有效凝固时空。
[0234] 本发明实施例中有关锚碇的原则及方法
[0235] 一.锚碇原则
[0236] 1.参照点R(R’)的选定原则
[0237] 1)如图43所表示,参照点R(R’)是确定我们所要还原三维空间O(O’)的坐标原点,一经选定便完全确定了我们所要还原三维空间信息O(O’)与参照点R(R’)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即:完全确定了由参考点R(R’)出发所对应空间各抽样方向上该所要还原三维空间信息O(O’)的离散空间谱视图I(I’)mn;这里(m,n)是对应于图19中所述任意空间谱面上采集点Smn的位置坐标,而Imn则相当于图12和13描述的所要还原三维空间O在Smn处的体像素Hmn所对应的空间谱表达视图;该视图所表达的空间谱方向便是参照点R和采集点Smn的直线连接方向使得参照点R总是位于各个视图的锚碇中心,相邻两个离散空间谱方向的夹角便是图27所示空间抽样角ωmn。
[0238] 2)如图44所示,若各个摄影-投影单元C(P)mn所固有的视场角或采样角θmn,可以采集到所要还原三维空间信息O(O’)的全景视图表达,则参照点R选定在所要还原三维空间信息O(O’)内;即:图44所表达的向内观察情况,所有摄影-投影单元都向内锚碇在参照点R。
[0239] 3)如图45所示,若各个摄影-投影单元所固有的视场角或采样角θmn不足以采集到所要还原三维空间信息O(O’)的全景视图表达,而只能够采集到该全景视图表达的一小部分,则参照点R(R’)选定在所要还原三维空间信息O(O’)外;即:图45所表达的向外观察情况,所有摄影-投影单元都向外锚碇在参照点R。
[0240] 4)如图46所示,还原三维空间O’与原三维空间O的尺寸大小比例关系被称为空间放大系数Ms,它等于空间谱还原距离d’mn与空间谱采集距离dmn的比值,即:Ms=d’mn/dmn;图中R与R’分别为原三维空间O与还原三维空间O’所对应的参照点。
[0241] 2.空间谱信息Imn的获取原则
[0242] 1)参照点R一经选定,由参考点R出发所对应空间每个方向上该所要还原三维空间信息O的空间谱对应表达视图信息便已确定;图44所述各个摄影装置的作用便是清晰有效地采集到所要还原三维空间O在其各抽样方向上的离散空间谱所对应的视图表达信息Imn。
[0243] 2)在图44和图45中,位于采集点Smn的各摄影单元Cmn具有其相应的景深和视场角参数,且被向内或向外锚碇在参照点R上,以获得各空间谱方向的清晰图像信息Imn。
[0244] 3)对于向内锚碇情况,如图19所示,在该所要还原三维空间O中,除参照点R对应于各视图Imn的同一个中心点位置外,其它各点都会在其相应空间谱方向(m,n)的射影位置(j,k)上找到其各自对应的平面像素Pmnjk。
[0245] 4)对于向外锚碇情况,如图45所示,各视图Imn是该所要还原三维空间O在其相应空间谱方向(m,n)上视图中视场角θmn内的一部分,相邻两个视图的中心点正好对应于原三维空间O上以空间抽样角ωmn锚碇于该空间参照点R对应点信息Rmn。
[0246] 3.还原空间参照面PR的选定原则
[0247] 1)按照原则2所采集的各空间谱视图信息Imn,可用相应的投影单元Pmn按照其各自的采集方向(正向或逆向),将该图像投影到还原空间参照面PR上,还原三维空间O在其相应空间谱方向(m,n)上所对应的视图信息,如图22。
[0248] 2)参照面PR可以是任意曲面,但在此曲面上,包含着原三维空间O在其相应空间谱方向(m,n)上所对应视图信息的清晰射影图案光强分布。这要求各投影单元Pmn所投射出的图像除了在参照面PR上具有清晰成像外,还需对该成像进行必要的畸变矫正,使其同原三维空间O沿该空间谱方向(m,n)在PR上的视图射影相吻合。
[0249] 3)参照面PR实际上可被视为完整恢复该所要还原三维空间O所需空间谱信息的全息图,此全息图以参照点R为还原空间O’的原点,忠实地反映了原空间O在其各相应空间谱方向(m,n)上所对应视图信息的清晰射影图案光强分布,并在全息功能屏的作用下将这些离散空间谱信息完整地以数码全息显示方式表达出来。
[0250] 4)等效几何光学成像状态
[0251] 在满足上述锚碇原则的情况下,图47给出了模拟图31所构成的特殊光电混合处理系统几何光学成像情况。可以看到图中O0与I0对应于严格物像对应面上的某一点,全息功能屏放置在参照面PR上,为严格像面;O+1与I+1对应于物或像平面前的某一点,且满足透镜成像关系,对参照面PR来讲,I+1为实像;O-1与I-1对应于物或像平面后的某一点,且满足透镜成像关系,对参照面PR来讲,I-1为虚像。可以看到,所有成像光线通过全息功能屏后均变成以全息功能屏上某一点为顶点,空间抽样角ωmn为立体锥角的锥形光线空间分布,而正是无数个由该分布构成的原物空间光信息抽样的基本单元构成了我们所要恢复空间的全息表达形式。
[0252] 二.锚碇方法
[0253] 若所要还原的三维空间O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产生的虚拟三维空间,则利用各种3D软件均可以方便地选择参照点位置和摄影机参数,从而获得满足各种类型三维空间显示的对应空间谱视图Imn。
[0254] 1.空间谱采集摄影系统的锚碇方法
[0255] 对于现实三维空间信息的空间谱采集方式,它不同于计算机模拟光线的单纯几何投影处理,还牵扯到各摄影-投影单元的复杂成像过程及规律,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0256] 1)如图48所示,选定原空间参照点R,按空间抽样角为ωmn的规律选定M*N个空间谱抽样点Smn后,将各摄影单元Cmn的入瞳中心与Smn重叠,且使得各摄影单元Cmn的成像光轴Amn在参照点R与空间谱抽样点Smn连线上,即:参照点R在各摄影单元Cmn所采集的二维图像Imn中对应于该图像的视景中心。
[0257] 2)由按照1)所固定的M*N个摄影单元Cmn所构成的整体系统装置,便可用于其相应三维空间信息的向内锚碇空间谱采集;若将各摄影单元Cmn按其成像光轴方向旋转180度,则该装置也可用于其相应三维空间信息的向外锚碇空间谱采集。
[0258] 3)在用该装置进行空间谱采集的时候,针对具体情况需要对各摄影单元Cmn进行焦距调节,使得各空间谱视图清晰可辨。
[0259] 2.空间谱还原投影系统的锚碇方法
[0260] 一旦确定了所要还原的三维空间O的离散空间谱视图信息Imn,便可通过M*N个投影单元Pmn所构成的空间谱还原投影系统,全息地恢复并显示该三维空间。以下便是该M*N个投影单元Pmn的锚碇方法。
[0261] 1)选定还原空间参照点R’,按空间抽样角为ωmn的规律选定M*N个空间谱抽样还原点S’mn后,将各投影单元Pmn的出瞳中心与S’mn重叠,且使得各摄影单元Pmn的成像光轴在参照点R’与空间谱抽样还原点S’mn连线上,即:参照点R’在各投影单元Pmn所投射的二维图像Imn中对应于该图像的视景中心。
[0262] 2)由按照1)所固定的M*N个投影单元Pmn所构成的整体系统装置,便可用于其相应三维空间信息的向内锚碇空间谱还原;若将各投影单元Pmn按其成像光轴方向旋转180度,则该装置也可用于其相应三维空间信息的向外锚碇空间谱还原。
[0263] 3)在用该装置进行空间谱还原的时候,针对具体情况需要对各投影单元Pmn进行焦距调节,且对各投影视图作相应的畸变矫正,使得各空间谱视图在参照面PR上均有其清晰可辨的原空间对应的几何射影。
[0264] 3.参照面PR的选定方法
[0265] 由于现有科技发展水平还远未能达到我们可以用人眼角分辨率ωE作为空间抽样角ωmn来进行上述空间谱采集和还原过程,我们在还原过程中还需选择适当的还原参照面PR并在该参照面上放置相应的全息功能屏以使该已被还原的离散空间谱信息得以正确的全谱显示。
[0266] 1)平面参照面的选定方法与畸变矫正
[0267] 无论是针对图44所示全视景还是图45所示部分视景还原,其还原参照面均可是平面,选定在某一空间谱视图Imn的正面投影成像面,如图49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该正面投影单元Pmn外,其它各投影单元在PR上的视图投影较原三维空间在该方向的空间谱视图射影均有一梯形畸变需要矫正,这是因为投影点不再无限远的缘故。这一点尤其对图41和图42所述情况更加重要。
[0268] 2)曲面参照面的选定方法与宗旨
[0269] 针对图35到图40所列举各种情况下曲面参照面的选定,其宗旨是它应该是各个还原空间谱视图清晰成像面所构成的包络面,这一宗旨基于以下两个事实:
[0270] a)如图50所示,以抽样角为ωmn各还原投影单元Pmn在正投影情况下均能在该包络面的切面上以发散角θmn找到其视图清晰投影成像Imn;当然,若斜入射投射不可避免,则必须进行梯形畸变矫正;
[0271] b)原投影单元Pmn必须具备足够的清晰投影景深已满足在该包络面上的清晰空间谱视图射影与原空间谱表达一致。
[0272] 本发明使得我们可以将图像信息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空间谱,通过体像素对其进行数字矢量处理,恢复三维现实信息。
[0273] 本发明使得我们可以在“谱域范畴”内,利用现代信息科技丰富软硬件资源以摆脱传统全息固有高信息冗余度特性而从新讨论全息术,其要点是利用合理的空间谱抽样,通过全息功能显示屏上的相应体像素,恢复大自然的三维显示。
[0274] 由于本发明可以利用M*N套摄像-投影系统来梳理由空间谱构成的凌乱光线,并用体像素将其进行有序的组织,我们便可利用全息功能显示屏实现实时全息显示,在此全息的思想被M*N路频道现有IT成果的简单累加便可实现。这便意味着全息术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迎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即:在整合现有信息科技产业的过程中实现人类三维通讯的终极梦想。我们期待着光子时代的新一代文明表现形式,其中图像只是已被现有光电科技所娴熟操控的一个空间谱,在全息思想的指导下整个世界将会沉浸在M*N倍现有信息量的三维通讯海洋之中。
[0275]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