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浅水区域重建芦苇湿地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283119.6

文献号 : CN101955260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毛健管文文刘颖

申请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浅水区域重建芦苇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芦苇作为重建芦苇湿地的主要湿地植物;将新生芦苇苗按常规栽培方法培养成60~90cm株高的可移栽芦苇苗;(2)在春季气候条件满足温度范围在20~25℃下,将可移栽芦苇苗带土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湖滨的湿地土壤上,并在芦苇苗周围搭建支架,将芦苇苗的茎固定在植物支架上;(3)待芦苇苗成熟后将支架拆除。该方法大大提高湿地植物的移栽成活率,有利于植物的株型向上生长,而且重建方法环保无污染。

权利要求 :

1.一种在浅水区域重建芦苇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芦苇作为重建芦苇湿地的主要湿地植物;将新生芦苇苗按常规栽培方法培养成60~90cm株高的可移栽芦苇苗;

(2)在春季温度满足20~25℃的气候条件下,将可移栽芦苇苗带土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湖滨的湿地土壤上,并在芦苇苗周围搭建支架,将芦苇苗的茎固定在植物支架上;

(3)待芦苇苗成熟后将支架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选用湿地植物时,除了芦苇作为主要的湿地植物,还搭配添加选自以下植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香蒲、水葱、菖蒲、美人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支架选用植物支架,当芦苇苗成熟后,重建湿地淹水将支架自行拆除或手动拆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支架包括三根竹棍,所述竹棍以湿地地面为底面形成四面体支架,所述芦苇苗的茎固定在支架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支架的高度小于芦苇苗的高度。

说明书 :

在浅水区域重建芦苇湿地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水区域建立芦苇湿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与森林生态系统、海洋并列的三大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补充地下水、降解环境污染、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0003] 湖滨、河滨湿地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间的过渡带或生态交错区,不仅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信息流和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屏障作用功能,而且对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产力、净化水体及减少污染、消浪护岸、调节微气候、美化环境和开展旅游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潜在价值。因此湖滨湿地在一定程度上是湖泊的一道保护屏障,也是健全的湖泊、河流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000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全国许多地区面临着湿地的自净能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蓝藻水华爆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0005] 近年来,湖滨湿地的生态恢复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已经应用在太湖、滇池、青海湖等湖泊和河流的生态恢复建设中,并取得了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的显著效果。常用的湿地植物包括芦苇、灯心草、宽叶香蒲、水葱、菖蒲、香根草、象草、美人蕉、风车草、纸莎草、水竹芋等。其中,芦苇是最常见、覆盖率最高的一种湿地植物。
[0006] 然而,由于湿地通常位于淹水的区域,生态环境比较复杂,新移栽的芦苇苗容易被风浪将冲走,而且建设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程序。因此湿地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浅水区域重建芦苇湿地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湿地的建设较为困难、现实重建中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资源的浪费等问题。
[0008]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9] 一种在浅水区域重建芦苇湿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1)选用芦苇作为重建芦苇湿地的主要湿地植物;将新生芦苇苗按常规栽培方法培养成60~90cm株高的可移栽芦苇苗;
[0011] (2)在春季温度范围满足20~25℃的气候条件下,将可移栽芦苇苗带土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湖滨的湿地土壤上,并在芦苇苗周围搭建支架,将芦苇苗的茎固定在植物支架上;
[0012] (3)待芦苇苗成熟后将支架拆除。
[0013]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选用湿地植物时,除了芦苇作为主要的湿地植物,还搭配添加选自以下植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香蒲、水葱、菖蒲、美人蕉。
[0014]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支架选用植物支架,当芦苇苗成熟后,重建湿地淹水将支架自行拆除或手动拆除。
[0015]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所述支架包括三根竹棍,所述竹棍以湿地地面为底面形成四面体支架,所述芦苇苗的茎固定在支架的顶部。
[0016] 优选的,所述方法中支架的高度小于芦苇苗的高度。
[0017] 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重建湖泊、河滨湿地安全高效;具体的方法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
[0018] A、湿地植物的选择:选用的湿地植物主要为芦苇,也可以添加香蒲、水葱、菖蒲、美人蕉等植物。
[0019] B、在培养用于湿地栽培的芦苇苗:按照正常的栽培方法,在陆地上(室内或室外)将芦苇苗培养到60-90厘米;
[0020] C、在每年春季温度范围20~25℃的气候条件下,将培养好的芦苇苗带土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的湖滨湿地土壤上,在植物的旁边用3根竹棍构成一个支架,将植物的茎固定在支架的顶部,支架的高度根据植物的高度而定。
[0021] D、等到植物成熟以后,将支架拆除;或等湿地淹水以后,支架会慢慢被水冲走。
[0022]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
[0023] 1.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由于是带土移栽,提供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营养和土壤,大大提高湿地植物的移栽成活率。
[0024] 2、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中用竹棍构成的支架不但可以固定芦苇等植物,防止植物被水冲走,而且能够保持植物的株型向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0025] 3、本发明方法所用的材料不含化学污染物,竹棍等支架材料可以在植物成熟后拆除,或者会被水腐烂冲走,对环境无污染。

附图说明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7] 图1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重建湖滨湿地的移栽成活率比较结果;
[0028] 图2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方法和传统方法进行重建湖滨湿地的移栽成活率比较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0030] 实施例1 某湖滨湿地的重建试验
[0031] 在某湖滨湿地的建设试验过程中,分为两组进行试验,本实施例组采用的方法选用湿地植物主要为芦苇,适当添加香蒲、水葱、菖蒲、美人蕉等植物。
[0032] 在培养用于湿地栽培的芦苇苗,按照正常的栽培方法,在陆地上(室内或室外)将芦苇苗培养到60-90厘米;在春季温度范围20~25℃的气候条件下,将培养好的芦苇苗带土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的湖滨湿地土壤上,在植物的旁边用3根竹棍构成一个支架,将植物的茎固定在支架的顶部,支架的高度稍高于植物的高度。等到植物成熟以后,将支架拆除;或等湿地淹水以后,支架会慢慢被水冲走。
[0033] 另一组采用传统方法,将培养好的芦苇苗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的湖滨湿地土壤上,但不提供支架。
[0034] 结果如图1所示,芦苇苗的移栽成活率从60%提高到了85%左右,起到很好的净化湖泊水质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0035] 实施例2 某湖滨湿地的建设
[0036] 在某湖滨湿地的建设试验过程中,分为两组进行试验,本实施例组采用的方法选用湿地植物主要为芦苇,适当添加香蒲、菖蒲、美人蕉等植物。
[0037] 在培养用于湿地栽培的芦苇苗,按照正常的栽培方法,在陆地上(室内或室外)将芦苇苗培养到60-90厘米;在春季温度范围20~25℃的气候条件下,将培养好的芦苇苗带土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的湖滨湿地土壤上,在植物的旁边用3根竹棍构成一个支架,将植物的茎固定在支架的顶部,支架的高度稍高于植物的高度。等到植物成熟以后,将支架拆除;或等湿地淹水以后,支架会慢慢被水冲走。
[0038] 另一组采用传统方法,将培养好的芦苇苗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的湖滨湿地土壤上,但不提供支架。
[0039] 结果如图2,芦苇的移栽成活率从70%提高到了90%左右,节约了建设成本。
[0040] 实施例3 某湖滨湿地的建设
[0041] 在某湖滨湿地的建设试验过程中,分为两组进行试验,本实施例组采用的方法选用湿地植物主要为芦苇,适当添加香蒲、菖蒲、美人蕉等植物。
[0042] 在培养用于湿地栽培的芦苇苗,按照正常的栽培方法,在陆地上(室内或室外)将芦苇苗培养到60-90厘米;在春季温度20~25℃的气候条件下,将培养好的芦苇苗带土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的湖滨湿地土壤上,在植物的旁边用3根竹棍构成一个支架,将植物的茎固定在支架的顶部,支架的高度稍高于植物的高度。等到植物成熟以后,将支架拆除;或等湿地淹水以后,支架会慢慢被水冲走。
[0043] 另一组采用另外一种传统方法,选用湿地植物主要为芦苇,也适当添加香蒲、水葱、菖蒲、美人蕉等植物。在培养用于湿地栽培的芦苇苗,按照正常的栽培方法,在陆地上(室内或室外)将芦苇苗培养到60-90厘米;在春季温度范围20~25℃的气候条件下,将培养好的芦苇苗裸根移栽到淹有浅水的湖滨或未淹水的湖滨湿地土壤上,在植物的旁边用3根竹棍构成一个支架,将植物的茎固定在支架的顶部,支架的高度稍高于植物的高度。等到植物成熟以后,将支架拆除;或等湿地淹水以后,支架会慢慢被水冲走。结果显示,芦苇的移栽成活率从50%提高到了70%左右,节约了建设成本。
[0044]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