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模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304492.2

文献号 : CN101959012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江舜凡

申请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机模组,其包括音圈马达、镜头模组、影像感测器、第一霍尔元件及控制电路,所述音圈马达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弹性元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固定组件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于可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可动组件,所述第一霍尔元件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一霍尔元件位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场内,用于感测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第一霍尔元件的感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移动。

权利要求 :

1.一种相机模组,其包括音圈马达、镜头模组、与所述镜头模组光学耦合的影像感测器、第一霍尔元件及控制电路,所述音圈马达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弹性元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固定组件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于可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所述滚动元件可滚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可动组件,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对,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收容于可动组件内,所述第一霍尔元件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一霍尔元件位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场内,用于感测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第一霍尔元件的感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移动,从而使得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相对于固定组件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组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固定组件、第一霍尔元件及控制电路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组还包括控制电路,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为线圈,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接收第一霍尔元件的感测结果,并根据该感测结果控制第一磁性元件中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得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发生偏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槽,所述可动组件具有与第一收容槽相对应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共同配合收容所述滚动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三侧壁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第三侧壁垂直连接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所述可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相邻,第二侧壁与第二侧板相邻,所述滚动元件配合设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定于第二侧壁,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用于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可动组件相对于固定组件绕垂直于第三侧壁的方向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元件为设置于第一侧板与第一侧壁之间的垂直于固定组件中心轴线的枢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第三侧板,所述第三侧壁与第三侧板相邻,所述音圈马达还包括第三磁性元件、第四磁性元件及第二霍尔元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固定于第三侧壁,所述第四磁性元件固设于第三侧板,所述第二霍尔元件位于第四磁性元件的磁场中,并与控制电路相连,用于感测第四磁性元件与第二霍尔元件之间的距离,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根据第二霍尔元件的感测结果计算得出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所述第三磁性元件和第四磁性元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绕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相对于固定组件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与第三侧壁相对,其连接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垂直于第一侧壁,所述可动组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第四侧板,所述第四侧壁与第四侧板相邻,所述相机模组还包括第五磁性元件、第六磁性元件及第三霍尔元件,所述第五磁性元件固定于第四侧壁,所述第六磁性元件固设于第四侧板,所述第五磁性元件为线圈,所述第三霍尔元件位于第六磁性元件的磁场中,并与控制电路相连,用于感测第六磁性元件与第三霍尔元件之间的距离,控制电路根据第三霍尔元件的感测结果计算得出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所述第五磁性元件和第六磁性元件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绕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相对于固定组件垂直于第一侧壁的方向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元件为滚珠,所述固定组件具有第一收容槽,所述可动组件具有与第一收容槽相对应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共同配合收容所述滚动元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片,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弹性连接部、第一固定部、第二弹性连接部及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一弹性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可动组件,所述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均固定于固定组件。

说明书 :

相机模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防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光学防抖的相机模组。

背景技术

[0002] 相机模组通过快门控制光线投射到影像感测器的时间长短,比如,快门速度为1/2秒时,表示影像感测器感光的时间为1/2秒,若在这1/2秒内由于抖动的原因同一束光线在影像感测器上发生移动,影像感测器就会记录下该光线的运动轨迹,使拍摄的照片模糊不清。为了补偿由于抖动造成的光线偏移量,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利用影像稳定系统以防止抖动的相机模组。具体请参阅Cardani B.等人2006年4月在Control Systems Magazine,IEEE(Volume 26,Issue 2,Page(s):21-22)上发表的论文“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for digital cameras”。
[0003] 随着数码相机技术不断发展,相机的机身往往既小且轻,容易造成手震,导致影像模糊。以下三种情况容易产生模糊的影像:一,长焦距拍摄,由于长镜头会将相机的振幅放大,轻微的抖动也会造成较大的模糊,因此手部震动对画面清晰度的影响较使用广角镜头明显。二,弱光环境拍摄,在室内、黄昏等弱光源环境,相机会将快门速度调得较慢以增加入光量,因此较易发生手震。三,微距拍摄,细微对象在镜头高倍放大的情况下,轻微震动也会变得相当明显。这些情况都可以造成手震,使得影像变得模糊。由于所拍摄的物体距离远大于相机晃动的位移,所以通常手震造成影像模糊的主要原因都是相机本身的偏转,而非相机本身的位移,特别是在远距离拍摄时这种情形特别严重。因此,防手震技术的本质是校正取像过程中,相机的抖动引起光线对应于相机模组上的成像位置的偏移。
[0004]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拍摄过程中防止由于相机的抖动造成成像偏移的相机模组。

发明内容

[0005] 下面将以具体实施例说明一种相机模组。
[0006] 一种相机模组,其包括音圈马达、镜头模组、与所述镜头模组光学耦合的影像感测器、第一霍尔元件及控制电路,所述音圈马达包括固定组件、可动组件、弹性元件、滚动元件、第一磁性元件及第二磁性元件,所述可动组件收容于所述固定组件内,所述弹性元件弹性连接于可动组件与固定组件之间,所述滚动元件可滚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固定组件,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固设于所述可动组件,并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相对,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收容于可动组件内,所述第一霍尔元件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所述第一霍尔元件位于第二磁性元件的磁场内,用于感测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根据第一霍尔元件的感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产生相互作用的磁力以使得可动组件通过滚动元件的滚动而相对于固定组件移动,从而使得镜头模组及影像感测器相对于固定组件移动以避免由于相机模组抖动而造成相机模组成像模糊。
[0007]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相机模组,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并采用霍尔元件感测可动组件相对于可动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电路通过接收霍尔元件的感测结构控制可动组件相对于可动组件转动,从而可以补偿由于震动产生的偏转,进而可以避免相机模组在进行拍摄时由于震动而产生的成像模糊。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0009] 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0010] 图3是图1沿III-III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1] 图4是图1沿IV-IV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2] 图5是图3的相机模组绕X轴偏转后剖面示意图。
[0013] 图6是图4的相机模组绕Y轴偏转后剖面示意图。
[0014] 图7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发生抖动时的光路示意图。
[0015] 图8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模组校正后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相机模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一种相机模组10,其包括音圈马达100、镜头模组200、影像感测器300、电路板400、第一霍尔元件510、第二霍尔元件520、第三霍尔元件530及控制电路600。
[0018] 音圈马达100包括固定组件110、可动组件120、连接于固定组件110和可动组件120之间的弹性元件130、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第五磁性元件143、第二磁性元件151、第四磁性元件152、第六磁性元件153、转动地耦合于固定组件110与可动组件
120之间的滚动元件160。
[0019] 固定组件110包括一个固定框架111及一个固定板112。
[0020] 固定框架111长方形固定框架,其包括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41、第三侧壁1113及第四侧壁1114,第一侧壁1111、第二侧壁1112、第三侧壁1113及第四侧壁1114围成一第一收容空间1115。其中,第一侧壁1111与第二侧壁111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113与第四侧壁1114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112的中心开设有第一收容孔1116,第三侧壁1113的中心开设有第二收容孔1117,第四侧壁1114的中心开设有第三收容孔1118。在第一侧壁1111的平行于固定框架111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一端的中心,形成有一个凹陷1119,用于将固定板112固定配合于固定框架111。
[0021] 本实施例中,将垂直于第三侧壁1113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将平行于固定框架111中心轴线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
[0022] 固定板112固定于固定框架111,其用于将弹性元件130固定于固定框架111并且用于与滚动元件160配合连接。固定板112的形状与固定框架110的形状相配合。固定板112包括收容部1121和与收容部1121相互连接的固定部1122。收容部1121的形状与凹陷
1119的形状相配合,收容部1121收容于凹陷1119内,固定部1122固定于第一侧壁1111、第三侧壁1113和第四侧壁1114。在收容部1122靠近收容空间1115的内表面1123开设有圆形的第一收容槽1124,用于配合收容滚动元件160。
[0023] 可动组件120包括收容框架121及连接板122。
[0024] 收容框架121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1115内,其包括第一侧板1211、第二侧板1212、第三侧板1213、第四侧板1214及顶板1215。第一侧板1211、第二侧板1212、第三侧板
1213、第四侧板1214及顶板1215围成一长方体形第二收容空间1216。第二收容空间1216用于收容需要音圈马达100驱动的元件,如镜片或镜头模组等。第一侧板1211与第一侧壁
1111相邻,第二侧板1212与第二侧壁1112相邻,第三侧板1213与第三侧壁1113相邻,第四侧板1214与第四侧壁1114相邻。
[0025] 连接板122固定于收容框架121,其用于与固定板113共同配合收容滚动元件160。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22固定于收容框架121的顶板1215和第一侧板1211。连接板
122具有连接部1221,连接部1221设置于固定板112的收容部1121和第一侧板1211之间,连接部1221与收容部1121不相接触。在与第一收容槽1124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收容槽1222。第二收容槽1222也为半球形凹槽。优选地,第二收容槽1222与第一收容槽
1124大小相等。
[0026] 可以理解,第一收容槽1124也可以开设于第一侧壁1111,第二收容槽1222开设于第一侧板1211,仅需第一收容槽1124和第二收容槽1222相对,围成的空间可收容滚动元件160即可。
[0027] 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30为弹片,其包括第一固定部131、第二固定部132、第三固定部133、第一弹性连接部134及第二弹性连接部135。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收容框架121,第二固定部132与第三固定部133均固定于固定框架111。第一弹性连接部134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31与第二固定部132之间,第二弹性连接部135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31与第三固定部13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31固定于收容框架121的顶板1215,第二固定部132固定于固定板112和第三侧壁1113之间,第三固定部133固定于固定板112和第四侧板1114之间。第一弹性连接部134呈“U”型,且开口方向朝向第二侧壁1112。即,第一弹性连接部13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延伸段1341、第一连接段1342及第二延伸段1343。
第一延伸段1341与第一固定部131相连,并沿着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相第一侧壁
1111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段1343与第二固定部132相连,并沿着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相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段1342连接于第一延伸部1341和第二延伸部
1343靠近第一侧壁1111的一端。第二弹性连接部135呈“U”型,且开口方向朝向第三侧壁
1113。即,第二弹性连接部13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延伸段1351、第二连接段1352及第四延伸段1353。第三延伸段1351与第一固定部131相连,并沿着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相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第四延伸段1343与第三固定部133相连,并沿着垂直于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相第一侧壁1111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段1352连接于第三延伸部1351和第四延伸部1353靠近第一侧壁1111的一端。
[0028] 当然,弹性元件130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弹片结构,其也可以为连接于可动组件120与固定组件110之间的多个弹簧等。
[0029] 在本实施例中,当可动组件120产生转动时,弹性元件130可以产生弹性回复力,使得可动组件120处于弹性平衡位置。当然,第一弹性连接部134和第二弹性连接部135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形状,其也可以为螺旋形、波浪形或者其它任意形状。
[0030]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43为电磁铁。第一磁性元件141固定于第二侧壁1112,第三磁性元件142固定于第三侧壁1113,第五磁性元件143固定于第四侧壁1114。第一磁性元件141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二侧壁1112,第三磁性元件14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三侧壁1113,第五磁性元件143的中心轴线垂直于第四侧壁1114。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141收容并固定于第一收容孔1116内,第三磁性元件142收容并固定于第二收容孔1117内,第五磁性元件143收容并固定于第三收容孔1118内。
[0031] 第一磁性元件141与第二磁性元件151相对,其包括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上的第一部分1411以及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下的第二部分1412。可以理解,当第一磁性元件141中通有电流时,第一部分1411的电流流向与第二部分1412的电流流向相反。
[0032] 第二磁性元件151固定于第二侧板1212。当第一磁性元件141中通有电流时,第二磁性元件151与第一磁性元件141之间产生平行于Z轴方向的磁力。第二磁性元件151包括与所述第一部分1411相对的第一永磁铁1511和与第二部分1412相对的第二永磁铁1512。第一永磁铁1511和第二永磁铁1512沿平行于Z轴方向相邻设置,且第一永磁铁1511和第二永磁铁1512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一永磁铁1511的S极靠近第二侧板1212,第一永磁铁1511的N极远离第二侧板1212。第二永磁铁1512的N极靠近第二侧板1212,第二永磁铁1512的S极远离第二侧板1212。当然,在第一永磁铁1511的N极靠近第二侧板1212的情况下,第一永磁铁1511的S极也可以远离第二侧板1212。第二永磁铁1512的S极靠近第二侧板1212,第二永磁铁1512的N极远离第二侧板1212。
[0033] 从而,当第一磁性元件141中通有电流时,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它们所处的第一永磁铁1511和第二永磁铁1512的产生的磁场中的磁力线方向也相反,从而使得第一永磁铁1511和第二永磁铁1512受到的平行于固定组件110中心轴线的洛仑兹力的方向相同。
[0034] 第三磁性元件142与第四磁性元件152相对,其包括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上的第三部分以及位于其中心轴线以下的的第四部分。可以理解,当第三磁性元件142中通有电流时,第三部分1421的电流流向与第四部分1422的电流流向相反。
[0035] 第四磁性元件152固定于第三侧板1213。第四磁性元件152用于当第三磁性元件142中通有电流时,第四磁性元件152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力。第四磁性元件152包括与第三部分1421相对的第三永磁铁1521和与第四部分1422相对的第四永磁铁1522。第三永磁铁1521和第四永磁铁1522沿平行于Z轴方向相邻设置,且第三永磁铁1521和第四永磁铁1522的磁力线方向相反。本实施例中,第三永磁铁1521的S极靠近第三侧板1213,第三永磁铁1521的N极远离第三侧板1213。第四磁性元件1512的N极靠近第三侧板1213,第四永磁铁1522的S极远离第三侧板1213。当然,在第三永磁铁1521的N极靠近第三侧板1213,第三永磁铁1521的S极远离第三侧板1213的情况下,第四永磁铁1522的S极靠近第三侧板1212,第四永磁铁1522的N极远离第三侧板1213。
[0036] 从而,当第三磁性元件142中通有电流时,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电流流向相反,它们所处的第三永磁铁1521和第四永磁铁1522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三永磁铁1521和第四永磁铁1522受到平行于固定组件110中心轴线的洛仑兹力的方向相同。
[0037] 相似的,第六磁性元件153固定于第四侧板1213,并与第五磁性元件143相对应。第六磁性元件153用于当第五磁性元件143中通有电流时,使得第六磁性元件153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力。并且,通过控制第一磁性元件141和第五磁性元件143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第二磁性元件151和第六磁性元件153受力方向相反,从而使得可动组件120转动。当然,音圈马达100也可以不包括第六磁性元件153及第五磁性元件143。
[0038] 当然,也可以将第二磁性元件151、第四磁性元件152及第六磁性元件153固定于固定组件110,而将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43对应的固定于可动组件120。当然,第二磁性元件151、第四磁性元件152及第六磁性元件153也可以分别由两个电磁铁组成。
[0039] 滚动元件160配合收容于固定组件110和可动组件120之间,使得可动组件120可以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本实施例中,滚动元件160为一个圆球形滚珠,其配合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124与第二收容槽1222内,并与第一收容槽1124的内壁和第二收容槽1222的内壁接触。当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时,则可动组件120则可以滚动元件160为支点绕平行于X轴的直线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当第四磁性元件152及第六磁性元件组153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时,且它们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时,则可动组件120则可以滚动元件160为支点绕平行于Y轴方向的直线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
[0040] 可以理解,当音圈马达100仅用于在当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平行于Z轴方向的作用力,则可动组件120则可以绕平行于X轴的直线转动时,滚动元件160也可以为设置于可动组件120与固定组件110之间的平行于X轴方向的枢轴,所述枢轴可以为滚柱等元件。在此情况之下,音圈马达100则不需要设置第三磁性元件142、第四磁性元件152、第五磁性元件143及第六磁性元件153。
[0041] 镜头模组200收容并固定于音圈马达100的可动组件120的收容框架121的第二收容空间1216内,镜头模组200的光轴平行于Z轴。镜头模组200用于进行光学成像,其包括镜筒210及收容于镜筒210内的光学元件220。镜头模组200与影像感测器300光学耦合。
[0042] 电路板400用于承载固定框架110并用于封装第一霍尔元件510、第二霍尔元件520、第三霍尔元件530及控制电路600。电路板400垂直于固定组件110的中心轴线设置。
[0043] 第一霍尔元件510与第二磁性元件151的中心相对应并位于第二磁性元件151的磁场中,用于测量第一霍尔元件510与第二磁性元件151之间的距离。第二霍尔元件520与第四磁性元件152的中心相对应并位于第四磁性元件152的磁场中,用于量测第二霍尔元件520与第四磁性元件152之间的距离。第三霍尔元件530与第六磁性元件153的中心相对应并位于第六磁性元件153的磁场中,用于量测第三霍尔元件530与第六磁性元件153之间的距离。第二霍尔元件520和第三霍尔元件530关于固定组件11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霍尔元件的工作电流保持不变,而使其在一个均匀变化的磁场中移动,它输出的霍尔电压值只由它在该磁场中的位移量来决定。控制电路600用于接收第一霍尔元件510、第二霍尔元件520及第三霍尔元件530的感测结果,并根据感测结果向该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53提供相应的电流,从而可动组件120相对于固定组件110转动。控制电路600可封装于电路板400。控制电路600包括电源供应电路、处理晶片和电流控制器等。
[0044] 所述电源供应电路用于向第一霍尔元件510、第二霍尔元件520、第三霍尔元件530、处理晶片和电流控制器等提供工作电压。所述处理晶片用于获取第一霍尔元件510、第二霍尔元件520、第三霍尔元件530的感测结果,并根据该感测结果计算可动组件120绕X轴及Y轴发生偏转的角度,并根据上述的角度计算应向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
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53提供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所述电流控制器用于接收处理晶片的计算结果并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由于固定组件110的运动先于可动组件120,该种情况下,控制电路600根据第一霍尔元件510、第二霍尔元件520、第三霍尔元件530的感测结果,控制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53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使得可动组件120相对于固定组件110发生转动以对固定组件110与可动组件120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0045]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处理电路600对第一霍尔元件510第二霍尔元件520、第三霍尔元件530的感测结果的处理可采用如下方式:当音圈马达100中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43中没有通有电流时,可动组件120未发生转动,此时,第一霍尔元件510与第二磁性元件151之间的距离D1为确定值,将第一霍尔元件510与固定组件110的中心轴线的距离L1也为确定值,当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力的作用使得可动组件140发生转动时,由于可动组件140发生转动的角度较小,可以认为第二磁性元件151相对于第一霍尔元件510产生直线运动。由于第一霍尔元件510与第二磁性元件151之间的距离记为D1’。通过处理电路600计算D1与D1’的差值D1”,则D1”与L1比值便为可动组件120发生偏转的角度的正切值,从而可以得到可动组件120任意时刻绕X轴发生偏振的角度。
[0046] 同理,采用第二霍尔元件520或第三霍尔元件530也可以量测可动组件120绕Y轴任意时刻发生的偏转的角度。请参阅图4及图6,另外,可动组件120绕Y轴转动的角度也可以根据如下方式进行计算得到:当音圈马达100中第一磁性元件141、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43中没有通有电流时,可动组件120未发生转动,第二霍尔元件520与第四磁性元件152的间距D2与第三霍尔元件530与第六磁性元件153的间距D3相等,第二霍尔元件520与第三霍尔元件530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对于一个相机模组100的D2、D3及L2均为确定值,当可动组件120绕Y轴转动时,第二霍尔元件520与第四磁性元件152之间的间距变化为D2’,第三霍尔元件530与第六磁性元件153之间的间距变化为D3’,计算D2’与D3’的差值D”,则D”与L2比值便为可动组件120绕Y发生偏转的角度的正切值,从而可以得到可动组件120任意时刻绕Y轴发生偏振的角度。
[0047] 请参阅图3,当相机模组10开始取像时,弹性元件130处于自然状态。此时,光线经过镜头模组200的光学元件220到达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
[0048] 请参见图7,当相机模组10由于手的震动发生转动时,相机模组10绕X轴发生转动,假定其偏转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上述光线经过相机模组10的光学元件220到达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二位置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互偏移,因此,便会造成成像模糊。
[0049] 请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在相机模组10发生偏转的过程中,控制电路600根据第一霍尔元件510感测结果,控制第一磁性元件141中的电流的方向,使得与第一磁性元件141对应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Z轴的负方向的洛仑兹力,从而第二磁性元件151带动可动组件120的第二侧板1213一侧向Z轴的负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得上述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220仍可以达到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从而可以避免了相机模组20成像模糊。
[0050] 可以理解,当相机模组10由于手的震动发生转动时,相机模组10绕X轴发生转动,假定其偏转的方向为Z轴的负方向,可以控制第一磁性元件141的电流的方向,使得与第一磁性元件141对应第二磁性元件151受到Z轴的正方向的洛仑兹力,从而第二磁性元件151带动可动组件120第二侧板1213一侧向Z轴的正方向发生偏转,从而使得上述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220仍可以达到影像感测器300的第一位置处。
[0051] 可以理解,控制电路600同样可以根据第二霍尔元件520及第三霍尔元件530的感测结果,控制第三磁性元件142及第五磁性元件143中的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对可动绕Y轴发生的偏转进行补偿,从而使得相机模组10成像清晰。
[0052]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相机模组,固定组件与可动组件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并采用霍尔元件感测可动组件相对于可动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电路通过接收霍尔元件的感测结构控制可动组件相对于可动组件转动,从而可以补偿由于震动产生的偏转,进而可以避免相机模组在进行拍摄时由于震动而产生的成像模糊。
[0053]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方案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