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08101.8

文献号 : CN101959721A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东英孝小西修平

申请人 :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在安全气囊装置的充气机上不设置金属制的引导筒,就能够在对从气体喷出口供给的气体进行引导的同时保护安全气囊,以免其由于气体而损伤。在安全气囊(10)上形成的气体导入口(13)上连接内管(50),在其内侧的气体通路(54)插入并安装有缠绕了布状构件(60)的充气机(40)。布状构件(60)包围在充气机(40)上设置的多个气体喷出口(42),且以一端部朝向安全气囊(10)内开口的方式在充气机(40)上缠绕多圈而形成筒状,并插入到内管(50)内。在充气机(40)动作时,通过布状构件(60)将来自气体喷出口(42)的气体向内管(50)内引导,通过气体通路(54)将气体引导而供给到各气室(31、32),从而使安全气囊(10)膨胀展开。

权利要求 :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能够以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和从多个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气体而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的充气机,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安装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导入口和通过来自该气体导入口的气体而膨胀的气室,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状构件,该布状构件包围所述多个气体喷出口,且以朝向所述安全气囊内开口的方式在所述充气机上缠绕多圈,所述充气机的多个气体喷出口与该布状构件一起插入所述气体导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管,该内管配置在所述安全气囊内并与所述气体导入口连接,将来自该气体导入口的气体向所述气室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配置成延伸到所述气体导入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状构件由安全气囊用底布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状构件具有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状构件以所述覆盖层成为内侧的方式卷绕在所述充气机上。

7.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能够以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和从多个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气体而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的充气机,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安装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导入口和通过来自该气体导入口的气体而膨胀的气室,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状构件,所述布状构件包围所述多个气体喷出口,以朝向所述安全气囊内开口的方式在所述充气机上缠绕多圈,且细纹相对于该缠绕方向斜交配置,所述充气机的多个气体喷出口与该布状构件一起插入所述气体导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状构件的细纹相对于所述缠绕方向的角度在15度至75度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状构件通过切开具有螺旋状的细纹的编织管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状构件具有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

1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能够以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和从多个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气体而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的充气机,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安装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导入口和通过来自该气体导入口的气体而膨胀的气室,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螺旋状的细纹的编织管,该编织管包围所述多个气体喷出口,且以朝向所述安全气囊内开口的方式覆盖在所述充气机上,所述充气机的多个气体喷出口与该编织管一起插入所述气体导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管具有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

说明书 :

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汽车等车辆中且通过由充气机供给的气体使安全气囊膨胀展开从而保护乘客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在车辆碰撞时或紧急情况时等保护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乘客,在例如转向盘或仪表板部搭载有具备能够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装置的汽车广泛普及。并且,近些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包括后座的乘客的保护性能,还已知有沿着车辆内侧的侧方窗部使安全气囊以覆盖整个侧方窗部的方式展开成帘状(所谓帘状安全气囊)的侧面用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在车辆侧部的上边梁部等安装安全气囊,通过来自充气机的气体使安全气囊以闭塞车内侧的开口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从而主要保护前后座的乘客的头部。另外,在该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气缸类型的充气机,在其圆筒状的主体部外周固定金属制的引导筒(引导筒部)以包围一端部的多个气体喷出口,将引导筒的前端开口部插入安全气囊内,从而在安全气囊的气体导入口安装充气机。安全气囊通过该引导筒将从气体喷出口例如放射状喷出的气体向安全气囊的内管引导,通过这些将气体供给到安全气囊内,使安全气囊膨胀展开。
[0004] 在此,安全气囊的气体导入口通常通过缝制将构成安全气囊的底布的端部缝合成筒状而形成,充气机的一端部与引导筒一起插入其内侧,并通过固定机构从其外侧进行固定,由此将充气机安装于气体导入口。因此,在这样现有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引导筒缓和从充气机的气体喷出口喷出的气体压力或者防止气体直接喷射而碰撞到底布,从而还具有用于保护安全气囊的功能。因此,为了确保上述各功能,如上所述,引导筒通常使用金属制的构件。
[0005] 然而,对于这样的金属制的引导筒来说,除了制造成本变高以外,还需要压铆固定于充气机的外周等,存在向充气机进行安装所花费的劳力和时间都增加的倾向。其结果是,产生安全气囊的制造成本增加,并且该充气机的周围的结构也变复杂的问题。因此,要求在不用像该现有的安全气囊装置那样以包围充气机的多个气体喷出口的方式设置金属制的引导筒的情况下,将气体从气体喷出口供给到安全气囊内,并且可靠地保护安全气囊免遭该放射状喷出的气体的损伤。
[0006] 另外,例如,在安全气囊装置的输送时或保管时等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由于金属制的引导筒不燃烧而固定并残留在充气机上,因此若在该状态下充气机动作,则从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的气体从引导筒的一端侧的开口部朝向开口方向喷出。伴随于此,对充气机作用推动力,可能使充气机向空中飞出等,使其危险性变高。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6898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在安全气囊装置的充气机上不设置金属制的引导筒的情况下,对从多个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而供给的气体进行引导,并且能够可靠地保护安全气囊免遭该气体的损伤。并且,使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简单而降低成本,并减少其危险性。
[0009]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能够以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和从多个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气体而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的充气机,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安装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导入口和通过来自该气体导入口的气体而膨胀的气室,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状构件,该布状构件包围所述多个气体喷出口,且以朝向所述安全气囊内开口的方式在所述充气机上缠绕多圈,所述充气机的多个气体喷出口与该布状构件一起插入所述气体导入口。
[0010]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能够以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和从多个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气体而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的充气机,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安装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导入口和通过来自该气体导入口的气体而膨胀的气室,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布状构件,所述布状构件包围所述多个气体喷出口,以朝向所述安全气囊内开口的方式在所述充气机上缠绕多圈,且细纹相对于该缠绕方向斜交配置,所述充气机的多个气体喷出口与该布状构件一起插入所述气体导入口。
[0011] 进而,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能够以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和从多个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气体而向所述安全气囊内供给的充气机,所述安全气囊具有安装所述充气机的气体导入口和通过来自该气体导入口的气体而膨胀的气室,所述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螺旋状的细纹的编织管,该编织管包围所述多个气体喷出口,且以朝向所述安全气囊内开口的方式覆盖在所述充气机上,所述充气机的多个气体喷出口与该编织管一起插入所述气体导入口。
[0012] 发明效果
[0013] 根据本发明,在安全气囊装置的充气机上不设置金属制的引导筒,就能够对从多个气体喷出口放射状喷出而供给的气体进行引导,并且能够可靠地保护安全气囊免受上述气体的伤害。另外,能够使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简单且能够削减制造成本,还能够降低其危险性。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示意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0015] 图2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管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剖开而示意性表示的剖视图。
[0016] 图3是表示图1的Y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7] 图4是表示图1的Z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0018] 图5是示意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另一例子的主视图。
[0019] 图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布状构件的结构及作用的示意图。
[0020]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布状构件的示意图。
[0021] 符号说明:
[0022] 1、1’安全气囊装置
[0023] 10安全气囊
[0024] 11上部安装片
[0025] 12前部安全片
[0026] 13气体导入口
[0027] 20表侧底布
[0028] 21里侧底布
[0029] 22外缘结合部
[0030] 23、24、25、26内侧接合部
[0031] 30气室
[0032] 31前部气室
[0033] 31A、31B、31C、31D小气室
[0034] 32后部气室
[0035] 32A、32B小气室
[0036] 33连结部
[0037] 40充气机
[0038] 41小径部
[0039] 42气体喷出口
[0040] 45夹紧件
[0041] 50内管
[0042] 51气体流出口
[0043] 52开口部
[0044] 53缝制部
[0045] 54气体通路
[0046] 55缝制部
[0047] 60、60A布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该安全气囊装置例如是使安全气囊从汽车的驾驶座和副驾驶座到车辆后方侧的后座在车辆侧方内侧的规定范围内展开的侧面用安全气囊装置(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碰撞时或横向翻转时保护车辆内的乘客。并且,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从车辆侧部上方的上边梁部等使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成帘状以主要保护前后座乘客的头部的头部保护安全气囊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0049] (第一实施方式)
[0050] 图1是示意性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是表示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的简要形状的平面展开图。另外,在图中,也透视安全气囊的内部而示出内部结构。
[0051] 此外,在图1中,后述的充气机40侧(在图中,横长的安全气囊10的右侧)为车辆的后方侧(后支柱侧),其相反侧(在图中,安全气囊10的左侧)为车辆的前方侧(前支柱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中,安全气囊10配置及收纳于车辆侧部上方(在图中,安全气囊10的上侧)的上边梁部等(未图示),从该收纳状态向下方等展开成帘状。由此,安全气囊10沿着车辆内侧的侧方窗部(在图中,位于纸面里侧)(未图示)以覆盖整个侧方窗部的方式膨胀展开,并堵塞车辆内的开口而在乘客与车壁等之间膨胀展开。
[0052] 具体地说,如图所示,该安全气囊装置1具备通过气体的导入(流入)能够以覆盖车壁的方式膨胀展开的安全气囊10和与安全气囊10的一端侧(在此,车辆后方侧)连接而向安全气囊10内供给气体的充气机40。另外,安全气囊装置1还具备非工作时以规定状态收纳上述安全气囊10和充气机40的设置在车辆内侧的安全气囊罩及将安全气囊10和充气机40固定于车辆上的固定机构(均未图示)等与以往同样的其它结构。
[0053] 安全气囊10呈与需要覆盖的车辆侧方窗部的形状等相应的形状的横长的大致袋装,具有沿着上缘而安装于上梁部的多个(在图中六个)大致矩形形状的上部安装片11。另外,在安全气囊10上形成有朝向车辆前方侧突出的大致三角形状的前部安装片12,其前端部(突出端部)安装于车辆的前支柱部。安全气囊装置10通过利用由螺栓等构成的固定机构将各安装片11、12固定在车辆内的规定位置而安装在车辆上,安全气囊在膨胀前的状态下收纳、配置于在上述车辆各部设置的安全气囊罩内等。此时,安全气囊10以朝向各安装片11、12侧(上缘侧)顺次折叠或从下缘侧向上缘侧朝向车内侧卷绕等能够向下方等膨胀展开的状态被收纳。另一方面,当充气机40动作时,安全气囊10从收纳状态膨胀而将安全气囊罩推开,主要朝向车辆的下方膨胀展开成帘状。
[0054] 这样的安全气囊10例如通过将裁断织布等形成的两张相同形状的底布重叠或将对称形状的一张底布折叠,沿着缘部互相缝制或粘接等而在规定位置将对置的底布彼此接合成气密状态,从而在其之间形成能够膨胀的气室(隔室)30而形成为大致袋状。
[0055]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安全气囊10由呈互相对称形状(在此为横长形状)的乘客侧的表侧底布20及窗侧的里侧底布21构成,通过将表侧底布20及里侧底布21重叠,并沿外缘接合部22将对置的底布20、21彼此缝制而形成。该外缘接合部22是划分安全气囊10的内外从而规定气室30的外缘形状的接合部,沿着对应于需要形成的气室30的外缘部的位置将底布20、21彼此缝制一周或多周而形成。由此,气室30由主要保护前座乘客的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前部气室31、比前部气室31小的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主要保护后座乘客的后部气室32以及将各气室31、32的上部侧彼此连结的连结部33构成,气室30形成为在车辆的前后方向连续延伸的袋状。但是,连结部33形成为上下宽度比气室31、32小的窄幅,以沿着安全气囊10的上缘的方式在各气室31、32之间配置成直线状。
[0056] 另外,安全气囊10中,对置的底布20、21彼此在各气室31、32内设置的内侧接合部23~26也通过缝制而彼此接合。该内侧接合部23~26抑制各气室31、32的厚度方向(在图中,正交于纸面的方向)的膨胀,作为限制其膨胀厚度或形状等的限制机构或用于划分气室31、32的内部以形成气体流路部或膨胀部的隔壁等而发挥功能,并形成为对应于各目的的规定形状,且在气室30内的规定位置配置有一个或多个。
[0057] 在此,在前部气室31内,三个内侧接合部23、24、25分别从下侧的外缘接合部22朝向上方倾斜延伸,形成到离开上侧的外缘接合部22的规定位置,并在前部气室31内终止。另外,将上述内侧接合部23、24、25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互相隔开规定间隔(在此,大致等间隔)而配置,从而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划分前部气室31内部。由此,在前部气室31中,沿车辆前后方向顺次配置的四个小气室(隔室)31A、31B、31C、31D以分别封闭一端侧(下端侧)且另一端侧(上端侧)开口并经由前部气室31的上方部互相连通方式分别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该安全气囊10中,将底布20、21在各内侧接合部23、24、25的端部(终端部)23T、24T、25T缝制成圆形状,以提高其附近的强度、防止其破损等。
[0058] 与此相对,在后部气室32的内部,两端部26T都终止的一个内侧接合部26在上下方向倾斜,并且两端部26T被缝制成圆形状。其结果是,后部气室32在上下部都连通的状态下被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划分,在其内部形成两个小气室32A、32B。
[0059] 并且,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在安全气囊10的一端侧(在此为车辆后方侧)的上部使底布20、21向外侧突出,在接合底布20、21的外缘接合部22之间设置不将底布20、21彼此接合的部分,从而形成大致圆筒状的气体导入口13。即,气体导入口13是后部气室
32的局部朝向安全气囊10外开放的使气室30内外连通的开口部,其作为将来自充气机40的气体导入安全气囊10内,并向气室30供给及流入的气体流入口(供给口)而发挥功能。
[0060] 在此,充气机40是呈大致圆筒状的气缸类型的气体发生装置,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在图中为安全气囊10内的前端部)同心状地突出而设置有沿周向形成有多个气体喷出口42的小径部41。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将充气机40的小径部41侧的一端部插入安全气囊10的气体导入口13中,并在气体喷出口42位于后部气室32附近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环状的夹紧件(带)45将安全气囊10夹紧固定于充气机40的外周。
[0061] 如此,在气体导入口13安装充气机40,将从充气机40的多个气体喷出口42放射状喷出的气体从气体导入口13导入而向安全气囊10内供给,使气体流入气室30内而使各气室31、32膨胀。此时,在此由在安全气囊10内配置的内管50和缠绕在充气机40上的布状构件(底布)60对充气机40产生的气体进行引导等,从而将气体向安全气囊10内的规定位置供给。
[0062] 内管50是将来自气体导入口13(充气机40)的气体向气室30的后部气室32及前部气室31引导的引导构件,其与气体导入口13连接,以从气体导入口13通过后部气室32的上部及连结部33内而延伸到前部气室31的方式配置在安全气囊10内。另外,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内管5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其一端部配置成延伸到气体导入口13内,并通过夹紧件45与安全气囊10一起夹紧固定在充气机40的外周。并且,在后部气室32内的内管50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在此为一个)气体流出口51,从气体流出口51向后部气室
32内供给气体,并且在内管50的另一端部(前端部)设置开口部52,从开口部52向前部气室31内供给气体。
[0063] 图2是将该内管50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剖开而示意性表示的剖视图,图2A表示图1的W-W向视剖视图,图2B表示包括气体流出口51的图1的X-X向视剖视图。
[0064] 另外,图3是表示图1的Y区域的局部放大图,表示内管50的开口部52侧的前端部。
[0065]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大致带状的底布沿长度方向对折折叠,并沿其缘部缝制而接合(缝制部53),在对置的底布间设置连续延伸的气体通路54而将内管50(参照图2A)形成为筒状(在图中圆筒状)。并且,将夹着内管50的缝制部53的缘部侧(在图中为上侧)夹入安全气囊10的底布20、21之间,在缝制外缘接合部22的同时缝制该部分,沿着安全气囊10的外缘固定内管50。并且,在内管50(参照图2B)上形成贯通孔来作为气体流出口51,使其内部与后部气室32连通,从而使气体流路54内的气体从气体流出口51向后部气室32内流出并供给。
[0066] 与此相对,在内管50的前端部(参照图3),以内部的气体通路54朝向开口部52逐渐变窄的方式倾斜缝制上述缝制部53的相反侧(在图中为下侧),从而设置缝制部55。由于该缝制部55,在内管50中,相对于没有缝制部55的位置的气体通路54的宽度H,开口部52的开口宽度K形成得窄(H>K)。内管50通过该气体通路54将来自充气机40的气体引导到前部气室31,并经由开口部52供给气体,使气体流入各小气室31A、31B、31C、31D,从而使各小气室31A、31B、31C、31D分别膨胀。另一方面,在内管50的另一端侧(参照图
1),将充气机40和布状构件60插入气体通路54内,将它们在整个规定范围内重叠配置。
[0067] 图4是表示包括该布状构件60的图1的Z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A、图4B顺次表示从充气机40喷出气体时的各状态。
[0068] 布状构件60是例如将底布切断成规定形状及尺寸的带状等而形成的布状的卷绕构件,如图所示,在充气机40的外周顺次重叠卷绕多圈(在图中为三圈)。此时,布状构件60以如下方式缠绕多圈而配置在充气机40上,即,配置成突出到比充气机40的小径部41更靠后部气室32侧的位置,使多个气体喷出口42位于内侧(内周侧),从而从外周包围多个气体喷出口42整体,且一端部(开放端部)朝向安全气囊10内开口。
[0069] 在安全气囊装置1中,将该充气机40的多个喷出口42与在其周围配置的布状构件60一起插入安全气囊10的气体导入口13中,从而配置到内管50内,并将它们集中并通过夹紧件45夹紧固定在充气机40的外周。这样,在充气机40的气体喷出口42与内管50及安全气囊10(气体导入口13)之间配置呈多个重叠筒状的布状构件60。
[0070] 安全气囊装置1通过该布状构件60承受从多个气体喷出口42向小径部41的径向外侧放射状喷出的气体(参照图4A的箭头),通过其压力将气体朝向膨胀的布状构件60的开口端侧引导(参照图4B的箭头)。由此,将充气机40产生的气体朝向其轴向外侧的安全气囊10(内管50)内整流引导,经由上述过程供给气体而使其流入安全气囊10的气室30。因此,布状构件60具有作为对来自充气机40的气体进行引导的引导构件的功能。并且,布状构件60承受从气体喷出口42喷出的气体以缓和压力,或者防止气体直接喷射而碰撞内管50以减轻损伤等,从而作为保护上述构件的保护构件而发挥功能。
[007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布状构件60由能够构成安全气囊10的安全气囊用底布(坯布)构成,具有与安全气囊10的坯布同种、同样的性能。另外,该布状构件60既可以使用无涂饰底布,也可以使用设置有具有耐热性的树脂或橡胶(例如,硅酮树脂或橡胶)等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的底布。在此,布状构件60使用通过涂覆或层压等表面处理(覆盖层形成处理)在一个或两个面上覆盖耐热性材料而形成的底布,因此布状构件60至少在一个面上具有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并且,布状构件60以该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成为内侧的方式缠绕在充气机40的外周,并使该面朝向内周(气体喷出口42)侧配置。
[0072]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安全气囊装置1(参照图1)中,折叠成规定状态的安全气囊10与充气机40以及布状构件60一起安装并收纳于上边梁部或前支柱部,从而搭载于车辆。之后,安全气囊装置1在检测到规定的冲击时等,使充气机40动作而产生气体,通过布状构件60及内管50对从气体喷出口42喷出的气体进行引导而向安全气囊10内(气室30)供给。
[0073] 由此,使气体流入各气室31、32内而使各气室31、32膨胀,在安全气囊10的折叠状态解除的同时,使安全气囊10从安装于车辆的安装片11、12侧朝向车辆的下方等膨胀展开成帘状。这样,使安全气囊10在乘客与车辆侧面的车壁等之间膨胀展开,通过膨胀后的气室30挡住乘客,从而主要以头部为主对乘客进行保护。
[0074] 在该膨胀展开时,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中,通过缠绕在充气机40上的布状构件60对从多个喷出口42放射状喷出的气体进行引导,将该气体朝向安全气囊10内可靠地引导而进行供给。因此,能够使安全气囊10可靠且适当地膨胀展开,能够提高对该乘客的保护功能。同时,由于能够通过布状构件60保护安全气囊10和内管50免受所产生气体的伤害,因此能够抑制安全气囊10和内管50的损伤或气体泄漏等,能够使安全气囊装置1可靠且正确地动作。
[0075]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安全气囊装置1的充气机40中不用像以往那样设置金属制的引导筒,就能够对从多个气体喷出口42放射状喷出而供给的气体进行引导,并且能够可靠地保护安全气囊10等免受该气体的伤害。另外,由于不需要金属制的引导筒,因此能够减少相应的制造成本,并且以充气机40的周围为主使安全气囊装置1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在此由于仅将布状构件60缠绕在充气机40上即可,因此与固定金属制的引导筒等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削减其安装作业所需要的劳力和时间。其结果是,能够削减安全气囊装置1的制造成本而实现低成本化。
[0076] 并且,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由于例如在运输时或保管时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布状构件60也燃烧,因此在该状态下充气机40动作,来自多个气体喷出口42的气体也向径向外侧放射状喷出。这样,能够防止从充气机4向一个方向喷出气体,结果是,能够防止对该状态的充气机40作用推动力,从而能够抑制充气机40向空中飞出或产生沿地面的高速移动等情况,从而降低其危险性。并且,布状构件60即使存在燃烧残留,在充气机40动作时通过气体的压力也向径向外侧打开,使气体从该方向溢出,因此与上述同样,不对充气机40作用推动力,其危险性不会提高。
[0077] 在此,由于布状构件60只缠绕在充气机40上,因此在充气机40动作时,在产生的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快速膨胀,其周向位置发生变化等,从而使从气体喷出口42喷出的气体的碰撞部位产生变动。因此,在该布状构件60中,能够防止向一个部位持续喷射气体,能够抑制布状构件60的损伤,从而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其功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安全气囊用底布形成布状构件60,因此布状构件60的气密性等对于气体的各种性能高,能够充分发挥上述各功能和性能,从而得到更大的效果。
[0078] 由于在布状构件60上设置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由充气机40产生的比较高温的气体的耐久性,能够进一步防止布状构件60由气体引起的损伤。并且,由于将该布状构件60以覆盖层为内侧(气体喷出口42侧)的方式卷绕到充气机40上,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气体引起的损伤,并且容易向充气机40缠绕。因此,能够减少缠绕作业所需要的作业负担和时间,并且能够更加可靠且正确地进行布状构件60向充气机40的缠绕。
[0079] 此外,布状构件60存在由于来自充气机40的气体的冲击,构成内周面的最内侧的最初缠绕部分破裂而产生损伤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过增加缠绕布状构件60的圈数来吸收气体的冲击,使产生的裂纹或损伤在重叠的布状构件60的中途停止,从而能够维持其功能。这样,可以根据气体的压力或冲击力等适当设定布状构件60缠绕在充气机40上的圈数,以能够维持布状构件60的功能。另外,在充气机40上可以顺次缠绕一张布状构件60,也可以缠绕预先重叠了多张的布状构件60。
[0080] 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由于在安全气囊10内配置内管50,因此能够将来自充气机40的气体向气室30内的规定位置引导,能够使各气室31、32及安全气囊10可靠且适当地膨胀展开。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内管50配置成延伸到安全气囊10的气体导入口13内,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向气体通路54内的气体的供给,并且,能够抑制气体向外部泄漏等,从而能够可靠地向各气室31、32的引导及供给气体。然而,即使不设置内管50,也能经由布状构件60及连结部33将来自充气机40的气体向整个气室30供给,使安全气囊10膨胀展开。
[0081] 图5是示意性表示上述不具备内管50的安全气囊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是与图1对应而表示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10的简要形状的平面展开图。
[0082] 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如图所示,在安全气囊10内不设置内管50,将缠绕了布状构件60的充气机40直接插入气体导入口13内而配置在安全气囊10内。
[0083] 因此,当充气机40动作时,通过布状构件60,与上述同样地引导来自气体喷出口42的气体而使其流入后部气室32内,并通过连结部33而流入前部气室31内。这样,安全气囊装置1’将气体供给整个气室30而使安全气囊10膨胀展开,通过安全气囊10覆盖车壁等而保护乘客。如此,根据安全气囊10的尺寸或必要的性能等,也可以在安全气囊10内不设置内管50,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充分保护乘客。
[0084] (第二实施方式)
[0085]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安全气囊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0086]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安全气囊装置1,仅布状构件60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布状构件60A相关的符号全部在末尾附加A,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状构件60进行区别。
[0087] 在此,如上所述,在充气机40动作时,由于由喷射的气体作用的压力或冲击,布状构件60A可能从构成内周面的最内侧的最初缠绕部分的缘部裂开,从而产生裂纹(裂缝)或损伤。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布状构件60A的线的延伸方向从作为布状构件60A向充气机40的缠绕方向的长度方向倾斜来实现改善。由此,将布状构件60A的细纹(布纹)相对于缠绕方向斜交配置,来确保布状构件60A作为上述引导构件或保护构件的各功能。
[0088] 图6是用于说明该布状构件60A的结构或作用的示意图,将布状构件60A平面展开而示出充气机40动作前后(图6A为前,图6B为后)的各状态。
[0089] 另外,图7是将细纹(糸目)相对于缠绕方向不斜交配置的布状构件90作为比较例而示出的示意图,与图6同样,将布状构件90平面展开而示出充气机40动作前后(图7A为前,图7B为后)的各状态。
[0090] 比较例的布状构件90(参照图7A)例如通过沿着细纹将底布裁断成矩形形状(带状)而形成,是使其细纹(布纹)91相对于向充气机40的缠绕方向M大致平行及正交的底布片。在向充气机40缠绕时,布状构件90从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在图中为从上侧向下侧)顺次重叠而进行缠绕,并配置成其细纹91的方向沿着呈筒状的布状构件90的周向及轴向。在该状态下,若充气机40动作,则由于从气体喷出口42放射状喷出的气体压力的冲击等,在该布状构件90中,有在与气体碰撞的最初缠绕的缘部产生裂纹92(参照图7B)且裂纹92沿细纹91进展,并且裂纹92在缠绕方向M(周向)上成长得较大的倾向。这样,该布状构件90在包围充气机40的气体喷出口42的部分(参照图4)上容易产生大的裂纹92,裂纹92到达外周部而使内外连通,从而可能从此处漏出气体。因此,在该布状构件90中,为了防止裂纹92到达外周部而产生气体泄漏,需要相对于裂纹92的长度,将布状构件90形成得更加充分地长而将其缠绕在充气机40上。
[0091] 与此相对,该安全气囊装置1的布状构件60A(参照图6A)通过改变底布的裁断方向等,使细纹(布纹)61A的方向朝向相对于缠绕方向M倾斜交叉的方向斜交,形成为同样的矩形形状。因此,当布状构件60A缠绕到充气机40上时,该细纹61A的方向相对于缠绕方向M(周向)倾斜,各线配置成顺次交叉并沿轴向螺旋状地延伸。在该状态下,若充气机40动作,则由于气体压力的冲击等,该布状构件60A也在最初缠绕的缘部产生裂纹62A(参照图6B)。
[0092] 然而,在该布状构件60A中,裂纹62A存在沿着细纹61A向相对于缠绕方向M倾斜的方向进展的倾向,即使沿缠绕方向M进展一些,也从该方向倾斜而朝向一方的缘部倾斜成长。如此,布状构件60A即使产生裂纹62A,也很难在缠绕方向M上进展,即使在成长最长的情况下,也会延伸到沿着缠绕方向M的缘部(在图6B中为右侧的长边)而在该缘部终止,从而能够抑制产生大的裂纹。其结果是,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能够防止在包围充气机40的气体喷出口42(参照图4)的部分的布状构件60A上产生到达外周部的裂纹,气体不会漏出。因此,在该安全气囊装置1中,能够维持布状构件60A缠绕在充气机40上而包围喷出口42的状态,如此,确保布状构件60A的作为引导构件或保护构件的功能。另外,在该布状构件60A中,与比较例的布状构件90(参照图7)相比,伴随产生的裂纹62A变短,即使布状构件60A进一步变短也能够充分地防止气体泄露,因此可以使布状构件的长度进一步缩短,并且缠绕的圈数也可以进一步变小。
[0093] 此外,当布状构件60A的细纹61A的角度相对于缠绕方向M小于15度或大于75度时,裂纹62A的进展方向也接近于缠绕方向M,裂纹62A容易成长得更长。据此,需要使布状构件60A的长度变得更长,可能不能充分地得到上述那样能够缩短的效果,因此优选布状构件60A中的细纹61A相对于缠绕方向M的角度形成在15度至75度的范围内。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布状构件60A由通过相对于布纹以规定角度(在此倾斜45°左右)裁断,使细纹61A相对于缠绕方向M斜交的底布(斜线布)构成。该斜线布是例如用于窝边带的布,由于细纹61A的方向而在缠绕方向M上具有比较大的伸缩性。布状构件60A利用该伸缩性,以拉伸的方式缠绕在充气机40的外周,其结果是,缠绕作业比较容易进行。并且,布状构件6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布状构件60同样,由安全气囊用底布构成,在此,使用至少在一面上具有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的底布,且以该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形成在内侧的方式缠绕在充气机40上,并使该面朝向内周(气体喷出口42)侧配置。
[0094] 以上这样构成的安全气囊装置1与上述同样地搭载在车辆上,之后在检测到规定的冲击时等,使充气机40动作,使安全气囊10在乘客与车辆侧面的车壁等之间膨胀展开,通过膨胀的气室30来挡住乘客从而保护乘客。在该膨胀展开时,在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中,通过缠绕在充气机40上的布状构件60对从多个气体喷出口42放射状喷出的气体进行引导,将该气体向安全气囊10内供给。此时,如上所述,根据该布状构件60A,能够抑制产生大的裂纹或损伤(参照图6)及气体泄漏,从而可靠地确保各功能,在整个充气机40的动作中,能够维持并充分地发挥作为引导构件和保护构件的功能。
[0095]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布状构件60A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和布状构件60关联而已经说明的效果同样的效果。即,在安全气囊装置1的充气机40中不用像以往那样设置金属制的引导筒,就能够对从多个气体喷出口42放射状喷出的气体进行引导,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保护安全气囊10等免受上述气体的伤害。另外,如上所述,布状构件60A能够降低充气机40的危险性,并且布状构件60A的长度也可以比较短,能够降低必要的成本,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削减安全气囊装置1的制造成本,从而进一步实现低成本化。并且,在此,由于布状构件60A由斜线布形成,利用其伸缩性而缠绕在充气机40上,因此容易进行缠绕,能够减少该作业所需要的负担和时间,并且能够更加可靠、正确地进行布状构件
60A向充气机40的缠绕。
[0096] 此外,当布状构件60A向充气机40的缠绕圈数增加时,吸收气体冲击的作用变大,产生的裂纹62A或损伤也能够在重叠的布状构件60A的中途可靠地终止,因此其功能进一步提高。从而,可以根据气体的压力或冲击力等适当设定布状构件60A缠绕在充气机40上的圈数,从而能够维持布状构件60的功能。
[0097] 以上,以布状构件60A由底布构成的安全气囊装置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布状构件60A也可以使用细纹61A相对于缠绕方向M斜交配置的其它部件、例如编织管。编织管是编织多条线而组成筒状的编织物,是各线以螺旋状延伸的方式配置,且细纹相对于长度方向形成为螺旋状的筒状构件。通过将该具有上述螺旋状细纹的编织管沿长度方向直线状或倾斜等切开,形成细纹61A相对于缠绕方向M斜交的布状构件60A。因此,将这样形成的布状构件60A缠绕到充气机40上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0098] 另外,也可以将该编织管形成为与充气机40的外周对应的尺寸,不切开编织管等,而是将充气机40插入其中以代替布状构件60A使用。在该情况下,与布状构件60A同样,将一个或多个重叠的编织管以包围多个气体喷出口42且向安全气囊10内开口的方式覆盖在充气机40上。与该编织管一起将充气机40的多个气体喷出口42插入到安全气囊10的气体导入口13,将来自气体喷出口42的气体通过其外周侧的编织管进行引导,从而向安全气囊10内供给。此外,上述编织管与布状构件60A同样,通过将耐热性材料覆盖内外面的一方或两方的面上,能够提高其耐久性等,因而更加优选在至少一方的面上设置耐热性材料的覆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