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波滤波器、使用其的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09032.2

文献号 : CN1019714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藤原城二鹤成哲也中村弘幸后藤令

申请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话的弹性波滤波器、使用其的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该弹性波滤波器包括:布线电极电连接在不平衡信号端子(12)上的第一、第二、第三IDT电极(13A、13B、13C),在第一、第二IDT电极之间设置的第四IDT电极(13D),第二、第三IDT电极之间设置的第五IDT电极(13E),和连接在第四、第五IDT电极(13D、13E)的布线电极上的第一、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4A、14B),第一~第五IDT电极的接地电极接地,不平衡信号端子(12)的输入信号的反相信号以及同相信号从第一以及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4A、14B)输出,第二、第三IDT电极(13B、13C)的布线电极与第五IDT电极(13E)的接地电极相邻,第一、第二IDT电极(13A、13B)中的其中一方的布线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相邻,另一方的接地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接地电极相邻。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通过频域内的寄生。

权利要求 :

1.一种弹性波滤波器,包括:

具有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第一平衡信号端子和第二平衡信号端子的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和具有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第三平衡信号端子和第四平衡信号端子的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所述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平衡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三平衡信号端子与第一输入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平衡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四平衡信号端子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的弹性波传播方向的两侧具有栅型的反射器,同样地,所述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具有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IDT电极,在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IDT电极的弹性波传播方向的两侧具有栅型的反射器,第一、第三、第五IDT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电连接,且其另一端连接在接地上,同样地,第六、第八、第十IDT电极的一端电连接在所述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上,且其另一端连接在接地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一平衡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平衡信号端子输出互相反相的信号,并且所述第三平衡信号端子与所述第四平衡信号端子输出互相反相的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一平衡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三平衡信号端子输出互相同相的信号,并且所述第二平衡信号端子与所述第四平衡信号端子输出互相同相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各自具有相同数目的IDT电极,所述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具有的所述各IDT电极的最外端的电极指的极性与所述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具有的所述各IDT电极的最外端的电极指的极性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具有的所述各IDT电极的交叉宽度比所述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具有的所述各IDT电极的交叉宽度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介入电容分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一平衡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三平衡信号端子在第一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平衡信号端子和所述第四平衡信号端子在第二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三平衡信号端子通过第一布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平衡信号端子通过第二布线连接,使所述第一布线与所述第二布线相交叉,并且在所述第一布线与所述第二布线之间介入电介质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所述电介质膜采用氧化硅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所述电介质膜覆盖所述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中的至少其中一方的上面,并且对所述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中的至少其中一方作为功能膜产生作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所述电介质膜使用树脂系材料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波滤波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输入输出端子之间介入电感分量。

12.一种双工器,其使用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弹性波滤波器。

13.一种电子设备,其使用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弹性波滤波器。

说明书 :

弹性波滤波器、使用其的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话的弹性波滤波器、使用其的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0002] 背景技术
[0003] 现有的这种弹性波滤波器,如图14中的构成图所示,包括:不平衡信号端子16,和布线电极电连接在不平衡信号端子16的第一、第二、第三IDT电极17A、17B、17C。此外,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包括:在第一、第二IDT电极17A、17B之间设置的第四IDT电极17D;和在第二、第三IDT电极17B、17C之间设置的第五IDT电极17E。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还包括:与第四IDT电极17D的布线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平衡信号端子18A;和与第五IDT电极17E的布线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8B。另外,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17A、17B、17C、17D、17E与地电连接。此外,关于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与从不平衡信号端子16输入的信号反相位的信号从所述第一平衡信号端子18A输出,与从不平衡信号端子16输入的信号同相位的信号从所述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8B输出。另外,关于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其构成为:第二、第三IDT电极17B、17C的接地电极与第五IDT电极17E的布线电极相邻,第一、第二IDT电极17A、17B的布线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7D的接地电极相邻(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0004] 但是,这种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在通过频域内,有寄生(Spurious)产生的问题。 [0005] 即,在上述现有的构成中,第一、第二IDT电极17A、17B的接地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7D的接地电极是相邻的构成,故如图15中表示的其通过频域特性所示,有在通过频域内寄生S产生的问题。
[0006] 另外,使图14所示的弹性波滤波器并联连接从而改善通过特性的弹 性波滤波器是公知的。现有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如图16所示,包括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5,其具有:在压电基板1上形成的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2,和与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2电连接的第一平衡信号端子3以及第二平衡信号端子4。还包括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9,其具有:在压电基板1上形成的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6,和与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6电连接的第三平衡信号端子7以及第四平衡信号端子8。
[0007] 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2与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6电连接。第一平衡信号端子3与第二平衡信号端子4与第一输入输出端子10电连接。第三平衡信号端子7与第四平衡信号端子8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11电连接。来自第一输入输出端子10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对于来自第二输入输出端子11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偏离18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8] 但是,这种现有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有频域高频部分的插入损耗恶化大的问题。
[0009] 图17是表示现有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频域特性的图。即,在现有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中,如图17所示,在希望的通过频域PB0内的高频部分中,寄生S产生。其结果为插入损耗恶化变大。
[0010]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313540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2-314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寄生的产生、减小插入损耗恶化的弹性波滤波器、使用其的双工器以及电子设备。
[0013] 本发明包括:不平衡信号端子,布线电极与所述不平衡信号端子电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IDT电极,在所述第一、第二IDT电极之间设置的第四IDT电极,在所述第二、第三IDT电极之间设置的第五IDT电极,与所述第四IDT电极的布线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平衡信号端子,和与所述第五IDT电极的布线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平衡信号端子。并具有以下构成: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的接地电极与地电连接,与从所述不平衡信号端子输入的信号反相位的信号从所述第一平衡信号端子输出,与从所述不平衡信号端子输入的信号同相位的信号从所述第二平衡 信号端子输出,所述第二、第三IDT电极的布线电极与第五IDT电极的接地电极相邻,所述第一、第二IDT电极中的其中一方的布线电极与所述第四IDT电极的布线电极相邻,所述第一、第二IDT电极中的另一方的接地电极与所述第四IDT电极的接地电极相邻。
[0014] 通过这种构成,可以在通过频域内抑制寄生。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滤波器的概略俯视图。
[0016] 图2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其他例的弹性波滤波器的概略俯视图。
[0017] 图3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
[0018] 图4是图2所示的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概略俯视图。
[0020] 图6是同实施方式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
[0021]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概略俯视图。
[0022] 图8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具体例的俯视图。
[0023] 图9是图8所示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关键部分的立体图。
[0024]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概略俯视图。
[0025]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双工器的电路图。
[0026] 图12是同实施方式的通过特性图。
[0027]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电子设备的构成图。
[0028] 图14是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的构成图。
[0029] 图15是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
[0030] 图16是现有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构成图。
[0031] 图17是现有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
[0032] 图中:
[0033] 12不平衡信号端子
[0034] 13A、32第一IDT电极
[0035] 13B、33第二IDT电极
[0036] 13C、34第三IDT电极
[0037] 13D、35第四IDT电极
[0038] 13E、36第五IDT电极
[0039] 14A、23第一平衡信号端子
[0040] 14B、24第二平衡信号端子
[0041] 21压电基板
[0042] 22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
[0043] 25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
[0044] 26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
[0045] 27第三不平衡信号端子
[0046] 28第四平衡信号端子
[0047] 29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
[0048] 30第一输入输出端子
[0049] 31第二输入输出端子
[0050] 37第六IDT电极
[0051] 38第七IDT电极
[0052] 39第八IDT电极
[0053] 40第九IDT电极
[0054] 41第十IDT电极
[0055] 42、43、44、45反射器
[0056] 46第一连接点
[0057] 47第二连接点
[0058] 48第一布线
[0059] 49第二布线
[0060] 50电介质膜
[0061] 51电容分量
[0062] 52电感分量
[0063] 53发送用弹性波滤波器
[0064] 54接收用弹性波滤波器
[0065] 55移相电路
[0066] 56双工器
[0067] 90便携电话
[0068] 91天线
[0069] 92分波器
[0070] 93低噪声放大器
[0071] 94、96、103弹性波滤波器
[0072] 95、102混频器
[0073] 97解调电路
[0074] 98扬声器
[0075] 99麦克风
[0076] 100 AD变换器
[0077] 101调制器
[0078] 104功率放大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79] 以下,基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用图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0080] (实施方式1)
[008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弹性波滤波器的概略俯视图。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包括:不平衡信号端子12,和布线电极与不平衡信号端子12电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IDT(Interdigital Transducer:叉指式换能器)电极13A、13B、13C。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包括:在第一、第二IDT电极13A、13B之间设置的第四IDT电极13D。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包括:在第二、第三IDT电极13B、13C之间设置的第五IDT电极13E。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还包括:与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平衡信号端子14A,和与第五IDT电极13E的布线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4B。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13A、13B、13C、13D、13E的接地电极与地电连接。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与从不平衡信号端子12输入的信号反相位的信号从所述第一平衡信号端子14A输出。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与从不平衡信号端子12输入的 信号同相位的信号从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4B输出。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第二、第三IDT电极13B、13C的布线电极与第五IDT电极13E的接地电极相邻。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第一、第二IDT电极13A、13B中的其中一方的布线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相邻。此外,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第一、第二IDT电极13A、13B中的另一方的接地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接地电极相邻。
[0082] 具体地说,第一、第二、第三、第五IDT电极13A、13B、13C、13E各自具有5个电极指。此外,第四IDT电极13D具有6个电极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13A、13B、13C、13D、13E的各自的电极指由布线电极和接地电极构成。在第一IDT电极13A上,配置为:将其接地电极配置在最外侧,此接地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上的接地电极相邻。
而且,此第四IDT电极13D,其电极指的根数为偶数,处于与第一IDT电极13A相邻的接地电极相反侧的电极指为布线电极。该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配置为:与第一平衡信号端子14A电连接,并且,与第二IDT电极13B的布线电极相邻。
[0083] 在此,第二IDT电极13B,其电极指的根数为奇数,故处于与第四IDT电极13D相邻的布线电极相反侧的电极指为布线电极,构成为:此布线电极与第五IDT电极13E的接地电极相邻。而且,第五IDT电极13E的布线电极与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4B电连接。
[0084] 在此,第五IDT电极13E,其电极指的根数为奇数,故处于与第二IDT电极13B相邻的接地电极相反侧的电极指也为接地电极,构成为:此接地电极与第三IDT电极13C的布线电极相邻。
[0085] 而且,关于第一IDT电极13A,在第四IDT电极13D的相反侧配置反射器15A,并关于第三IDT电极13C,在第五IDT电极13E的相反侧配置反射器15B。
[0086]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通过频域内寄生的产生。
[0087] 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在图3中,实线的特性30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性,虚线的特性302表示现有的弹性波滤波器的特性(同图15)。如图3的A部所示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弹 性波滤波器的特性301,在现有的特性302中出现过的寄生S从通过特性中消失了。
[0088] 还可以通过从以下所示的三种构成中采用至少一种,如图3的B部所示,特性301(本实施方式)比起特性302(现有技术),能够提高其衰减特性。
[0089] 第一种构成是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13A、13B、13C、13D、13E中存在的电极指的间距(Pitch Interval)。即,其构成为:以第二IDT电极13B上的中心线A-AA为中心,令在其中一侧存在的间距P1与在另一侧存在的间距P2非对称。
[0090] 第二种构成是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13A、13B、13C、13D、13E中存在的电极指的间距渐变程度(Pitch Gradation)。即,其构成为:以第二IDT电极13B上的中心线A-AA为中心,令在其中一侧存在的间距P1的间距渐变程度与在另一侧存在的间距P2的间距渐变程度非对称。例如,使构成为:在其中一侧存在的间距P1的间距渐变程度随着远离中心线A-AA,每间隔α递减,在另一侧存在的间距P2的间距渐变程度随着远离中心线A-AA,每间隔β(≠α)递减。
[0091] 第三种构成是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13A、13B、13C、13D、13E的间隔。即,其构成为:第一IDT电极13A与第四IDT电极13D之间的间隔L14和第四IDT电极13D与第二IDT电极13B之间的间隔L42中的至少其中一方,与第二IDT电极13B与第五IDT电极13E之间的间隔L25和第五IDT电极13E与第三IDT电极13C之间的间隔L53中的至少其中一方不同。
[009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令第二IDT电极13B的电极指的根数为奇数。这样,进一步地,令第一IDT电极13A的接地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接地电极相邻,并且,令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与第二IDT电极13B的布线电极也相邻。但是,如图2所示,也可以令第二IDT电极13B的电极指的根数为偶数。在这种情况下,令其构成为:第一IDT电极13A的布线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相邻,并且,第四IDT电极13D的接地电极与第二IDT电极13B的接地电极相邻
[0093] 然而,从衰减特性改善的观点出发还是希望使用如图1所示的构成。图4是图2所示的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图。图4将图2所示构成的弹性波滤波器的特性402与图1所示构成的弹性波滤波器的特性401进行叠加而表示。从图4也可知,特性401比起特性402,能更好地改善衰减特性。因此,图1所示的构成,即,第二IDT电极13B的电极指的根数为奇数,令第一IDT电极13A的接地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接地电极相邻,并且,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与第二IDT电极13B的布线电极相邻,此构成能更好地改善衰减特性。
[0094] 此外,作为将图1的弹性波滤波器的电极指的配置进行上下反转的构成,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不平衡信号端子12、第一平衡信号端子14A、第二平衡信号端子14B与各电极指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图1相同。这样,构成为:第二、第三IDT电极13B、13C的接地电极与第五IDT电极13E的布线电极相邻,第一、第二IDT电极13A、13B中的其中一方的布线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布线电极相邻,第一、第二IDT电极13A、13B中的另一方的接地电极与第四IDT电极13D的接地电极相邻。
[0095] (实施方式2)
[0096] 本实施方式2中的弹性波滤波器通过将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弹性波滤波器进行并联连接,能够进一步改善通过特性。
[0097]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参照图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如图5所示,包括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5,其具有:压电基板21;和在压电基板21上形成的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22、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以及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22、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以及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各自电连接在第一纵耦合型谐振子弹性波滤波器25上。还包括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9,其具有:压电基板21;和在压电基板21上形成的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26、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以及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26、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以及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各自与第二纵耦合型谐振子弹性波滤波器29电连接。 [0098] 另外,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22与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26电连接。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与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与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电连接。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与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电连接。
[0099] 在此,来自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以相对于来自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偏离180°的反相位构成。此外,在实际中,考虑到设计精度和偏差,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具有180°±10°程度的宽度。
[0100] 进一步地,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5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32、33、34、35、36。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电极32、33、34、35、36的弹性波传播方向的两侧具有栅(grating)型的反射器42、43。同样地,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9具有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IDT电极37、38、39、40、41。在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IDT电极37、38、39、40、41的弹性波传播方向的两侧具有栅型的反射器44、45。
[0101] 第一、第三、第五IDT电极32、34、36的一端与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22电连接,且其另一端连接在接地上。同样地,第六、第八、第十IDT电极37、39、41的一端电连接在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26上,且其另一端连接在接地上。
[0102] 即,第一、第三、第五IDT电极32、34、36,如图5所示,各自将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与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交叉地对置配置。第一、第五IDT电极32、36各自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与第三IDT电极34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电连接在第一不平衡信号端子22上。第一、第五IDT电极32、36各自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与第三IDT电极34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连接在地上。第六、第八、第十IDT电极37、39、41,如图5所示,各自具有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和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第六、第十IDT电极37、41各自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与第八IDT电极39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与第二不平衡信号端子
26电连接。第六、第十IDT电极37、41各自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与第八IDT电极39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连接在地上。
[0103] 第二IDT电极33的一端连接在地上,且其另一端与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电连接。第七IDT电极38的一端连接在接地上,且其另一端与第三 平衡信号端子27电连接。另外,如上所述,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与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与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电连接。 [0104] 另一方面,第四IDT电极35的一端连接在接地上,且其另一端电连接在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上。第九IDT电极40的一端连接在接地上,且其另一端电连接在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上。另外,如上所述,此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与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与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电连接。
[0105] 即,第二、第四、第七、第九IDT电极33、35、38、40,如图5所示,各自将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与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交叉地对置配置。第二、第七IDT电极33、38各自一端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连接在接地上。第二IDT电极33,另一方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电连接在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上。第七IDT电极38,另一方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电连接在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上。第四、第九IDT电极35、40各自的一端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连接在接地上。第四IDT电极35,另一端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电连接在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上。第九IDT电极40,另一端的共通连接的多根电极指电连接在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上。
[0106] 而且,令来自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与来自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反。且令来自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与来自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反。
[0107] 另外,令来自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与来自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同。进一步令来自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与来自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同。
[0108] 这样,来自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相对于来自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相位成为反相位。
[0109] 通过这样的构成,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希望频域中的高频部的寄生,减小插入损耗恶化。
[0110]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通过特性的图。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在其频率下的滤波器的通过特性。在图6中,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特性201和根据现有例的特性202。如图6所示,可知在希望的通过频域PB为2.11GHz~2.17GHz的频率范围中,本实施方式的特性201(粗线)抑制了其高频部中的寄生S,减小了插入损耗恶化。具体地说,可知:高频部,即2.17GHz的插入损耗在根据现有例的特性202(细线)中为1.8dB,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特性201,改善到了1.4dB。
[0111] 关于图5所示的压电基板21,可以使用Y切(Cut)X传播LiNbO3基板、具有其他切角的LiNbO3基板、LiTaO3基板和具有水晶等的压电性的压电基板。
[0112] 作为在压电基板21上形成的电极材料,可以使用铝等金属或者合金。 [0113]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纵耦合型谐振子弹性波滤波器25、29,其构成均具有延弹性波传播方向所配置的5个IDT电极。但是,只要是能将一个不平衡信号变换成两个平衡信号的构成,就可以不限制IDT电极的数目。
[0114]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5、29的电极设计为互相相同的构成。但是,只要各自的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是能够将一个不平衡信号变换成两个平衡信号的构成,则不是相同构成也没有关系。
[0115] 在此,优选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5具有的各IDT电极32~36的最外端的IDT电极32、36的电极指的极性、与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9具有的各IDT电极37~41的最外端的IDT电极37、41的电极指的极性相同。这可以通过使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5具有的各IDT电极32~36的梳状电极的组合方法、与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9具有的各IDT电极37~41的梳状电极的组合方法相同来实现。
[0116] 即,可以通过使IDT电极32与37、IDT电极33与38、IDT电极34与39、IDT电极35与40、IDT电极36与41的各对的梳状电极的组合方法相同来实现。这样,能够使来自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来自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的输入输出信号同相位,能够使来自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来自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的输入输出信号同相位,能够容易地实现本实施方式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
[0117] 此外,通过使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5的交叉宽度L1比第二纵耦合型谐振子弹性波滤波器29的交叉宽度L2大,能够使横向模式寄生的产生频率有效地分散。 [0118] (实施方式3)
[0119]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概略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是对实施方式2的并联型弹性滤波器,如图7所示,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之间介入电容分量51。
[0120] 即,第一平衡信号端子23与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连接在第一连接点46上。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与第四平衡信号端子28连接在第二连接点47上。由第一布线48连接第一连接点46和第三平衡信号端子27。由第二布线49连接第二连接点47和第二平衡信号端子24。
[0121] 图7所示的构成,例如,从图8、图9具体所示而得到。图8是图7的具体构成的俯视图。图9是其关键部分的立体图。即,使第一布线48和第二布线49在压电基板21上交叉。在第一布线48和第二布线49之间形成电介质膜50。根据这种构成,如图7所示,能够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之间介入电容分量51。
[0122] 通过形成这样的构成,能够使从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看到的阻抗匹配。
[0123] 此外,作为电介质膜50希望使用氧化硅。氧化硅膜能够在低温下制造,故能够回避对元件的损害。并且,能够得到精度高、膜质好、厚度控制容易的电介质膜50。 [0124] 进一步地,使电介质膜50覆盖第一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5以及第二纵耦合谐振子型弹性波滤波器29中的至少其中一方的上面而构成。还希望其构成满足:作为对第一纵耦合型谐振子弹性波滤波器25以及第二纵耦合型谐振子弹性波滤波器29中的至少其中一方的功能膜产生作用。
[0125] 例如,具体地说,使其构成满足:通过在第一布线48和第二布线49之间介入的电介质膜50,以成为覆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IDT 电极32、33、34、35、36以及/或者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IDT电极37、38、39、40、41的构成,并作为其功能膜产生作用。 [0126] 即,例如,在这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IDT电极32、33、34、35、36、37、38、39、40、41上,例如通过形成氧化硅制成的功能膜,能够成为IDT电极的保护膜。并且,能够减小谐振频率附近产生的不需要的寄生,进一步改善频率温度特性。通过将此功能膜在与IDT电极不同位置上存在的第一布线48与第二布线49之间扩大而形成,能够对功能膜和电介质膜50进行共用化,能够实现高生产性。
[0127] 另外,在压电基板使用LiTaO3等情况下,由于谐振频率附近产生的不需要的寄生小,故能够使用加工性好的聚酰亚胺等树脂系材料对功能膜和电介质膜50进行共用化。 [0128] (实施方式4)
[0129]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的概略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是对实施方式2的并联型弹性滤波器,如图10所示,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之间介入电感分量52。
[0130] 例如,通过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之间,通过按照两端被电连接的方式设置积层电感和薄膜电感,从而介入电感分量52。
[0131] 通过在第一输入输出端子30和第二输入输出端子31之间介入电感分量52,能够由此电感分量52实现阻抗匹配。因此,能够减小用于取得阻抗匹配而必要的电容值。其结果是能够减小图8、图9所示的第一布线48和第二布线49的交叉面积,能够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
[0132] (实施方式5)
[0133]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中的双工器,参照图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双工器的电路图。
[0134]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双工器56具有:发送用弹性波滤波器53;接收用弹性波滤波器54;和与这些发送用弹性波滤波器53、接收用弹性波滤波器54电连接的移相电路55。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用弹性波滤 波器54使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而构成。
[0135] 图12表示使用此双工器56的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分码多工存取)用的天线共用器的通过特性。图12表示了对发送通过频域PB1的发送通过特性801和对接收通过频域PB2的接收通过特性802。从图12可知,在接收通过频域PB2内(2.11GHz~2.17GHz),实现了约-2.1dB的好的插入损耗。
[0136] 这样,通过将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用作接收用弹性波滤波器54以及发送用弹性波滤波器53中的至少一方,能够得到低插入损耗的双工器56。 [0137] (实施方式6)
[0138]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的电子设备的构成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作为电子设备的便携电话90的构成。即,在图13中,天线91接收的2.0GHz的接收信号在接收侧由双工器92分开,通过低噪声放大器93送到第一级的弹性波滤波器94。由弹性波滤波器94除去噪声的信号由混频器95将频率减小到130MHz,并送到第二级的弹性波滤波器96。由弹性波滤波器96取出低损失的信号,通过解调电路97能够从扬声器98听到声音信号。
[0139] 另一方面,麦克风99发出的声音由AD变换器100变换成数字信号,由调制器101进行相位调制并输入到混频器102。由混频器102升高频率后的信号被输入到弹性波滤波器103。由弹性波滤波器103去除噪声的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104以及双工器92,作为2.0GHz的发送信号由天线91发送。
[0140] 这样,例如,在便携电话90的弹性波滤波器92、94、96、103中,通过使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并联型弹性波滤波器,能够得到低损失的便携电话90。即,能够实现便携电话90的易接听的品质提高。
[0141] (产业上的实用性)
[0142] 本发明具有能够抑制频域高频部分的寄生的产生、减小插入损耗恶化的效果,在便携电话等各种电子设备中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