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扩散片、背光模块及显示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280138.3

文献号 : CN1019753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郑杰仁郑嘉弘江新昌

申请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用于显示器中的下扩散片、背光模块及显示器,其中下扩散片用于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上。下扩散片具有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分别涂布于下扩散片的边缘区域上。黑色印刷层与白色印刷层可分别涂布于下扩散片的上、下表面,或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也可层迭涂布于下扩散片的上表面,再者黑色印刷层与白色印刷层也可层迭涂布于下扩散片的下表面。本发明通过在下扩散片上设置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可避免漏光现象发生并提高光线使用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下扩散片,用于一显示器中,该显示器包含一显示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透光区域与一边缘区域,并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对该显示面板模块;

一白色印刷层,涂布于该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一黑色印刷层,涂布于该白色印刷层上;

其中,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设置于对应且邻近显示器的光源的位置上。

2.一种下扩散片,用于一显示器中,该显示器包含一显示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一透光区域与一边缘区域,并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对该显示面板模块,该第二表面背对该显示面板模块;

一白色印刷层,涂布于该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该第二表面上;以及一黑色印刷层,涂布于该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该第一表面,其中该黑色印刷层的位置对应该白色印刷层,且黑色印刷层位于白色印刷层的上方;

其中,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设置于对应且邻近显示器的光源的位置上。

3.一种下扩散片,用于一显示器中,显示器包含一显示面板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扩散片具有一透光区域与一边缘区域,并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面对该显示面板模块,该第二表面背对该显示面板模块;

一黑色印刷层,涂布于该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该第二表面上;以及一白色印刷层,涂布于该黑色印刷层上;

其中,所述黑色印刷层涂布于靠近显示面板模块的方向,所述白色印刷层远离显示面板模块而位于所述黑色印刷层的下方;所述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设置于对应且邻近显示器的光源的位置上。

4.一种背光模块,用于一显示器中,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

一光源,设置邻近该导光板的一入光面;以及

多层光学膜片,依序设置于该导光板上,其中该光学膜片包含:一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的下扩散片,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一出光面上,该下扩散片的该第二表面与该出光面直接接触,该下扩散片上的该边缘区域邻近于该光源的方向;以及一棱镜片与一上扩散片,依序设置于该透光区域中的该第一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反射罩,该反射罩用以固定该导光板以及该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胶框,该胶框具有一本体部紧靠该反射罩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胶框另具有一延伸部自该本体部向该光学膜片的方向延伸,该下扩散片的该白色印刷层与该黑色印刷层位于该延伸部与该导光板之间。

8.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

一显示面板模块;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块,对应于该显示面板模块设置,且该显示面板模块与该背光模块容置于该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模块具有一可视区域与一遮光结构,该可视区域对应于该透光区域设置,该遮光结构围绕该可视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区域设置于该可视区域与该遮光结构交界处的垂直法线向外侧夹15~25°角的一范围内。

说明书 :

下扩散片、背光模块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的光学结构,且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中的光学膜片。

背景技术

[0002] 近来液晶显示器逐渐普及,其中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为液晶显示器面板(LCD panel)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块的功能即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其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块目前已逐渐由冷阴极射线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转为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具有高亮度、低功耗、高色纯度等优势。
[0003] 目前利用LED元件作为背光模块的应用中,主要分为在导光板正下方直入下发光型与导光板侧边入光型的向导光型背光源。其中在导光板正下方入光型的直下型即于显示面板出光面的正下方设置背光源,则因LED元件本身为点光源,直下发光型的背光模块容易在显示画面上产生亮斑、色斑或亮暗区域不均等现象而且会增加模块总厚度。为解决上述问题,则发展出在侧向导光型侧边入光的背光源,即将LED元件设置相对显示区域的侧边上,利用导光板侧边的微结构将LED所发出的点光源转换呈线光源进入导光板内部,导光板内部传递的线光源经由导光板底部的光学布点将水平方向(平行玻璃)的线光源转换成垂直方向的(垂直玻璃)面光源射出导光板上表面,然后经过下扩散片将面光源做均匀的扩散与雾化效果,之后经过菱镜片将光线作特定角度的集光在可视角度内借以提升整体亮度,最后会经过上扩散片做最后的雾化与遮瑕处理,形成稳定的光源加以利用。
[0004] 请参阅图1A与图1B,其绘示现有的显示器100采用的背光模块120的剖面视图。显示器100的背光模块120包含有光源121、导光板122、数层光学膜片以及固定结构,其中这些光学膜片可包含下扩散片123、至少一棱镜片(如此例中为下棱镜片124a与上棱镜片
124b)以及上扩散片124c等等。如图中所示,导光板122的侧面边缘处设置有光源121以及与光源121搭配的电路板128。光源121与电路板128可构成所谓的光条(Light Bar),此光条可通过固定胶带129固定在反射罩127上面,反射罩127主要功用为固定导光板122与光条(光源121与电路板128)的相对位置。
[0005] 因为重量的考虑,通常反射罩127上方的长度约为2~3毫米(mm)、下方的长度约为20~30毫米(mm),并不会延长到整个导光板122的下方,反射罩127下方为固定胶带161,反射罩127的另一主要功能为反射光源121至导光板122,并可避免铁框因为落下测试时外翻变形。
[0006] 导光板122为具有导光效果的透明板体,背表面可进一步设置有反射片125(此反射片125为配置在反射罩127之上),而上表面(出光面)则依序设置有下扩散片123、下棱镜片124a、上棱镜片124b以及上扩散片124c。
[0007] 图1B中绘示正常的光线传导的路径示意图,如图所示,光源121所发出的光线(例如图1B中的光路径P5或光路径P6)沿侧边方向进入导光板122,直接折射或经反射片125反射后进入光学膜片的范围,再依次穿透过下扩散片123、下棱镜片124a、上棱镜片124b以及上扩散片124c,进而在液晶显示面板上显示文字或图案。
[0008] 然而,因制造组装过程中的零件公差或其它瑕疵因素,光源121的光线则会由导光板122周边泄漏形成侧向漏光,便可能形成有别于上述正常光传导路径(光路径P5或光路径P6)的其它光路径,图1A中绘示其它的光线传导的路径示意图。举例来说,反射罩127与导光板122之间可能因反射罩127本身平整度不佳、外力造成反射罩127表面变形或是导光板122翘曲变形制程而留有一间隙(例如工艺公差间隙),光源121(如LED元件)所发出的点光线直接可经过光路径P1、光路径P2或光路径P3照射到光学膜片上而没有经过导光板底部的光学布点,少了点光源转换成均匀面光源必须经过的传导接口(导光板122侧边微结构与底部光学布点),而并进入液晶显示模块,最后投射到使用者的可视区域143b内,就会影响显示效果。此外,使光线也可能经过光路径P3,从导光板上表面射出来的面光源直接照射到光学膜片上射至棱镜片的侧表面。此时,更可能进一步因棱镜片(如下棱镜片124a与上棱镜片124b)的侧表面的卷翘缺陷使经过菱镜片集光后的光线反射角度加大而投射至可视区域内,造成集中亮点。
[0009] 如图1A所示,背光模块120中存在多种可能发生光线泄漏的潜在路径(光路径P1~P4),其中,光路径P1是指光源121由反射罩127与导光板122之间的间隙所射出的光线,经反射罩127、导光板122与胶框126的反射后,照射到光学膜片上的路径。光路径P2指光源121直接射入导光板122的光线,经导光板122与反射罩127之间的间隙中空气的折射、下扩散片123、反射罩127或胶框126的反射后,照射到光学膜片上的路径。光路径P3是指光源121直接射入导光板122的光线,经导光板122与间隙中空气的折射、下扩散片123的折射与反射、反射罩127或胶框126的反射后,照射到光学膜片上的路径。光路径P4是指光源121直接射入导光板122的光线,经导光板122的折射、反射片125的反射后,照射到光学膜片上的路径。
[0010] 上述情形可能造成光使用效率降低亮度不足,或是,由漏光路径泄漏的光线导致集中形成亮点或亮斑,而影响到背光模块的整体光学性能,更进而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针对显示器需求设计一个能提供稳定且均匀光源的背光模块,实有必要。

发明内容

[0011] 为解决上述漏光或光使用效率不足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下扩散片、背光模块及显示器,其透过特殊的下扩散片设计,可避免光线泄漏至可视区域,并可将部份泄漏光线导引回到正常路径中以提高光使用效率。
[0012] 本发明提出一种下扩散片,具有一透光区域与一边缘区域,并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一白色印刷层,涂布于该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该第一表面上;以及一黑色印刷层,涂布于该白色印刷层上。
[0013]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下扩散片,具有一透光区域与一边缘区域,并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一白色印刷层,涂布于该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该第二表面上;以及一黑色印刷层,涂布于该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该第一表面,其中该黑色印刷层的位置对应该白色印刷层。
[0014] 本发明再提出一种下扩散片,具有一透光区域与一边缘区域,并包含:一第一表面以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一黑色印刷层,涂布于该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该第二表面上;以及一白色印刷层,涂布于该黑色印刷层上。
[0015] 因此,本发明内容的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下扩散片,下扩散片具有透光区域与边缘区域,下扩散片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下扩散片包含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
[0016] 根据本发明内容的一实施例,白色印刷层涂布于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第一表面上,而黑色印刷层则涂布于白色印刷层上。
[0017] 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另一实施例,白色印刷层涂布于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第二表面上,而黑色印刷层涂布于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第一表面,其中黑色印刷层的位置对应白色印刷层。
[0018] 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又一实施例,黑色印刷层涂布于边缘区域中至少一部份的第二表面上,而白色印刷层涂布于黑色印刷层上。
[0019] 本发明内容的另一态样是在提供用于显示器中的一种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光源以及多层光学膜片。光源设置邻近导光板的入光面,光学膜片依序设置于导光板上。其中,光学膜片包含本发明前述态样中的下扩散片以及棱镜片与上扩散片。此下扩散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下扩散片的第二表面与出光面直接接触,下扩散片上的边缘区域邻近于光源的方向。棱镜片及上扩散片依序设置于下扩散片的透光区域中的第一表面上。
[0020] 根据本发明内容的另一实施例,背光模块更包含反射罩,反射罩用以固定导光板以及光源。
[0021] 背光模块可进一步包含胶框,胶框的本体部紧靠反射罩设置。
[0022] 此外,胶框可另具有延伸部自本体部向该光学膜片的方向延伸,下扩散片的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位于延伸部与导光板之间。
[0023] 此外,本发明内容的再一态样是在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包含壳体、显示面板模块以及如上述态样中的背光模块,其中背光模块对应于显示面板模块设置,且显示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容置于壳体内。
[0024] 根据本发明内容的一实施例,该显示面板模块具有一可视区域域对应于下扩散片的透光区域设置。此外,透光区域可设置于与可视区域域的垂直法线向外侧夹15~25°角的一范围内。
[0025] 应用本揭示内容的优点在于通过在下扩散片上设置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可避免漏光现象发生并提高光线使用效率。
[0026]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7] 为让本揭示内容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
[0028] 图1A绘示现有的显示器采用的背光模块的剖面视图;
[0029] 图1B绘示现有的显示器采用的背光模块的剖面视图;
[0030] 图2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显示器的局部剖面视图;
[0031] 图3A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下扩散片的剖面视图;
[0032] 图3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另一种下扩散片的剖面视图;
[0033] 图3C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又一种下扩散片的剖面视图;
[0034] 图4A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其光路径的行进轨迹示意图;以及[0035] 图4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其光路径的行进轨迹示意图。
[0036] 其中,附图标记:
[0037] 100:显示器 121:光源
[0038] 123:下扩散片 124b:上棱镜片
[0039] 125:反射片 127:反射罩
[0040] 129:固定胶带 θ:角度
[0041] 320:背光模块 360:前铁框
[0042] 321:光源 323:下扩散片
[0043] 323″:下扩散片 324b:上棱镜片
[0044] 325:反射片 327:反射罩
[0045] 3230:白色印刷层 3232:边缘区域
[0046] 3232a:第一表面 3232b:第二表面
[0047] 322b:出光面 326a:本体部
[0048] 341:下偏光片 343:彩色滤光片基板
[0049] 343c:垂直法线 344:上偏光片
[0050] P1:光路径 P3:光路径
[0051] P1′:光路径 P3′:光路径
[0052] 120:背光模块 122:导光板
[0053] 124a:下棱镜片 124c:上扩散片
[0054] 126:胶框 128:电路板
[0055] 161:固定胶带 300:显示器
[0056] 340:显示面板模块 361:固定胶带
[0057] 322:导光板 323′:下扩散片
[0058] 324a:下棱镜片 324c:上扩散片
[0059] 326:胶框 328:电路板
[0060] 3231:黑色印刷层 3233:透光区域
[0061] 3233b:第一表面 322a:入光面
[0062] 322c:背表面 326b:延伸部
[0063] 342: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343a:遮光结构
[0064] 343b:可视区域 329:固定胶带
[0065] P2:光路径 P4:光路径
[0066] P2′:光路径 P4′:光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67] 为达到前述效果,本发明通过在下扩散片的边缘区域上设置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等光学结构,用以反射及吸收泄漏的光线,其详细设置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0068] 请参照图2,其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显示器300的局部剖面视图。如图所示,显示器300包含背光模块320以及显示面板模块340。背光模块320设置于显示面板模块340正下方。此外,显示器300还可包含壳体,例如:图2中的前铁框360,与固定用的固定胶带与361。
[0069] 于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模块340可为一液晶面板模块,其包含下偏光片341、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42、彩色滤光片基板343以及上偏光片344,依序设置于背光模块320前。然而上述面板结构仅为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特定的面板结构为限。
[0070] 于此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20包含光源321、导光板322以及多层光学膜片。上述多层光学膜片依序设置于导光板322的出光面322b上,其中多层光学膜片至少包含一下扩散片323,下扩散片323的下表面与导光板322的出光面322b直接接触。实际应用中,光学膜片可更包含至少一棱镜片(于此例中为下棱镜片324a与上棱镜片324b)以及上扩散片324c。
[0071] 其中,光源321设置于导光板322的侧面,于本实施例中即为导光板322的入光面322a。于此实施例中,光源321可包含发光二极管元件,但不以此为限,也可包含有冷阴极荧光管、热阴极荧光管、发光二极管、电激发光片或其它发光元件。导光板322可用射出成型的方法将透光材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透过射出成型机,将高温液态PMMA填充于一中空模具,经过冷却后取出,便可制成具有高透光特性的导光板322,导光板322主要用以导引光线方向。
[0072] 下扩散片323的主要功能为提供显示面板模块340一个均匀的面光源,其在基材中加入有化学颗粒,作为散射粒子,当光线经过下扩散片323时因化学颗粒与基材两者折射率相异,因此发生折射、反射或散射进而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棱镜片(下棱镜片324a与上棱镜片324b)其是通过光的折射与反射来达到凝聚光线、提高正面辉度,以增加光线自扩散板射出后的使用效益,使背光模块整体的辉度提高。上扩散片324c则主要为雾化与遮瑕(异物与刮伤)功用上述元件与其功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另赘述。
[0073] 需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下扩散片323上设置有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请参阅图3A,其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下扩散片323的剖面视图。下扩散片323本身具有位于中央部位的透光区域3233以及周围的边缘区域3232。边缘区域3232大致上环绕透光区域3233。于一实施例中,边缘区域3232可为部份环绕透光区域3233,或于另一实施例中,边缘区域3232也可为封闭式或完全环绕透光区域3233,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74] 下扩散片323的两侧分别为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于背光模块整合的实际应用中,下扩散片323的第二表面(下表面)直接接触导光板322的出光面322b,而下扩散片323的第一表面(上表面)则紧贴其它光学模片,例如下棱镜片324a。
[0075] 于图3A的第一实施例中,白色印刷层3230涂布于边缘区域3232中至少一部份的第一表面3232a上,而黑色印刷层3231则设置白色印刷层3230上,其中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的面积可大致相等,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76] 其它光学膜片(如上述背光模块中的下棱镜片324a、上棱镜片324b与上扩散片324c)依序设置于透光区域3233的第一表面3233a上。
[0077] 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3A,基本上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主要设置在下扩散片323的边缘区域3232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与透光区域3233相较,边缘区域3232本身较接近光源321,也就是说,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主要设置于对应且邻近光源321的位置上。
[0078] 此外,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模块340包含下偏光片341、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42、彩色滤光片基板343以及上偏光片344。一般来说,透过彩色滤光片基板343的遮光结构343a可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42上定义出一个使用者肉眼可看到显示色彩的可视区域343b。在本实施例中,可视区域343b为由遮光结构343a所围绕定义而成的区域,遮光结构343a通常又可称为黑色矩阵(Black Matrix,BM)。其中,上述下扩散片323的透光区域3233主要设置于显示面板模块340其可视区域343b的垂直对应范围。于实际应用中,下扩散片323的透光区域3233与可视区域343b有垂直对应关系,此外,透光区域3233本身面积可略大于可视区域343b,借以确保可视区域343b的光线供给充足。例如,下扩散片
323的透光区域3233除了涵盖与可视区域343b与遮光结构343a交界处的垂直法线343c对应范围外,也同时涵盖与垂直法线343c向外侧夹15°~25°角的一范围内(即图2中所示的角度θ,其中15°≤θ≤25°)。其中,外侧是指靠近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的那一侧,或者靠近胶框326、光源321以及电路板328的那一侧。此外,设置透光区域3233的外(即边缘区域3232中)的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则可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光线泄露至可视区域343b内。
[0079] 此外,如图2所示,于此例中背光模块320更包含反射片325、胶框326、反射罩327、电路板328以及固定胶带329。其中,反射片325设置于导光板322的背表面322c上,背表面322c与出光面322b相对,反射片325其位于导光板322的背表面322c,将导光板内部的线光源会部分折射出来的光能量(部分光能量会全反射,在导光板内部传导)再反射回导光板322中,增加光的使用效率。
[0080] 另一方面,反射罩327主要功能为固定导光板322、光条(Light Bar,即光源321与电路板328)这两者之间的的相对位置。电路板328用以承载并驱动光源321发光,电路板328可以为印刷电路板或可挠性电路板,而反射罩327与导光板322之间存在一特定的间隙。此一存在于反射罩327与导光板322之间的间隙,其成因可能为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误差或一般工艺实务面上允许的工艺公差,于实际应用中,此间隙的存在大多非设计者或厂商所乐见,但实务上难以完全避免。一旦上述间隙存在,光源321产生的光线便可能经由间隙由光源321所在处逸漏至该光学膜片的位置(可参考现有技术的图1A中的光路径P1~P3)。
[0081] 请参阅图4A与图4B,其绘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显示器300其光路径的行进轨迹示意图。图4B中绘示正常的光线传导的路径示意图,如图所示,光源321所发出的光线(例如图4B中的光路径P5’或光路径P6’)沿侧边方向进入导光板322,直接折射或经反射片325反射后进入光学膜片的范围,再依次穿透光学膜片,进而在显示面板模块340上显示文字或图案。
[0082] 然而,背光模块320中存在多种可能发生光线泄漏的潜在路径(可参考现有技术的图1A中的光路径P1~P4),于此实施例中,下扩散片323上的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则可用以避免不必要的光线泄露至可视区域343b内,以下透过图4A加以详细说明(也可同时对照现有技术的图1A以期更了解本发明的效果)。
[0083] 如图4A所示,光路径P1′的光线是由光源321的边缘处发射,未进入导光板322便直接进入反射罩327与导光板322之间的间隙,随后光路径P1′的光线,经反射罩327与导光板322反射,照射到下扩散片323顶面上的黑色印刷层3231,光路径P1′的光线便由黑色印刷层3231吸收,如此一来光线便不会泄漏至可视区域(如图2中的可视区域343b)内。
[0084] 此外,光路径P2′的光线是由光源321射入导光板322的光线,经导光板322与反射罩327之间的间隙中空气的折射,并经反射罩327的反射后,照射到下扩散片323顶面上的黑色印刷层3231,光路径P2′的光线便由黑色印刷层3231吸收。须特别说明的是,黑色印刷层3231未必能在一次光线照射中100%吸收光线能量,于此实施例中,可能有光路径P2′的光线被部份反射,然而部份反射的光线随后经反射罩327反射后,将再次回到黑色印刷层3231,而光路径P2′的光线便再次被黑色印刷层3231吸收,也就是说,于部份实施例中,黑色印刷层3231可在两次或多次反射中逐步吸收泄漏光线的能量(如图4A中光路径P2′所示)。
[0085] 或另一方面,光线也可能直接由导光板322经光路径P3′或光路径P4′来到下扩散片323上。光路径P3′是指光源321直接射入导光板322的光线,经导光板322与间隙中空气的折射,并经下扩散片323的折射与反射后,照射到下扩散片323。此时,光路径P3′中由下往上投射到下扩散片323的光线可被白色印刷层3230将光线反射回到导光板322,回到导光板322中的光线便可用以提升导光板322的整体辉度,使导光板322形成均匀的面光源。白色印刷层3230可避免不必要的光线泄漏,借此提高光能的使用效率,避免因光线泄漏使整体亮度降低,并可防止非正常路径的光线进入可视区域(如图2中的可视区域343b)内。
[0086] 此外,光路径P4′的光线由光源321直接射入导光板322,经导光板322的折射、反射片325的反射后,照射到下扩散片323上。此时,光路径P4′中由下往上投射到下扩散片323的光线可被白色印刷层3230将光线反射回到导光板322,借此提高光能的使用效率,避免因光线泄漏使整体亮度降低,并可防止非正常路径的光线进入可视区域(如图2中的可视区域343b)内。
[0087] 于此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20具有胶框326(如图2所示),胶框326的本体部326a紧靠反射罩327设置,胶框326的延伸部326b自本体部326a向光学膜片(如下扩散片323、下棱镜片324a、上棱镜片324b与上扩散片324c)的方向延伸。胶框326(例如延伸部326b)可用以承载显示面板模块340并提供缓冲效果。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胶框326的延伸部326b与导光板322之间存在另一间隙,该下扩散片323的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位于胶框326的延伸部326b与导光板322之间的间隙中。其中,胶框326的延伸部326b尽可能地紧贴白色印刷层3230及/或黑色印刷层3231设置,以避免光线由延伸部326b与白色印刷层3230及/或黑色印刷层3231之间的间隙漏出。
[0088] 然而,本发明的下扩散片结构中,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的设置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一种,请一并参阅图3B与图3C,图3B绘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一种下扩散片323′的剖面视图,而图3C绘示根据本发明韵第三实施例中一种下扩散片323″的剖面视图。
[0089] 请参阅图3B,第二实施例中下扩散片323′其白色印刷层3230涂布于下扩散片323′的边缘区域3232中至少一部份的第二表面3232b上(即边缘区域3232的下表面上),而其黑色印刷层3231则涂布于边缘区域3232中至少一部份的第一表面3232a上(即边缘区域3232的上表面上),其中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设置于对应的位置上。
[0090] 接着,请参阅图3C,第三实施例中下扩散片323″其黑色印刷层3231涂布于下扩散片323″的边缘区域3232中至少一部份的第二表面3232b上(边缘区域3232的下表面上),而其白色印刷层3230则涂布于黑色印刷层3231上。
[0091] 需特别说明的是,在上述三种不同设置方式的实施例中(下扩散片323,323′,323″),下扩散片上的黑色印刷层3231基本上为涂布于面对显示面板模块340的方向,而白色印刷层3230则基本上涂布于面对导光板322的方向,也即黑色印刷层3231位于白色印刷层3230的上方,借此黑色印刷层3231可将经由间隙等泄漏(即由上方投射)的光线加以吸收(例如图4A中的光路径P1′与P2′),而白色印刷层3230则可经由导光板322折射而来(即由下方投射)的光线加以反射回到导光板322中(例如图4A中的光路径P3′与P4′)。
[0092]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并不必然需覆盖下扩散片323,323′,323″其边缘区域3232的全部范围,实际应用中可视需求调整,使白色印刷层3230与黑色印刷层3231涂布于边缘区域的至少一部份(例如以带状涂布或是依特定图案涂布),仅需能确保能吸收/反射上述需处理的光线即可。
[0093] 此外,本发明中的下棱镜片324a与上棱镜片324b其通过光的折射与反射来达到凝聚光线、提高正面辉度,以增加光线自下扩散片323射出后的使用效益,使背光模块320整体的辉度提高。上扩散片324c主要为雾化与遮瑕(异物与刮伤)功用。但本发明并不限定采用上述的光学膜片组合,其设置与否及排列方式可随应用需求而定,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另赘述。
[0094]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下扩散片结构并不限制其需应用于特定的背光模块或显示器中,具有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等特征的下扩散片也可独立生产或制造。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出的背光模块也不限定于特定的显示器,其也可独立生产或制造。
[0095]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的下扩散片的设计,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可解决光线泄漏的问题,并可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
[0096]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