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534969.9

文献号 : CN1019918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胡浩斌朱继华王秉忠苟正军

申请人 : 陇东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该药茶呈粉末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成:短柄五加茎皮60~160、当归50~150、地榆55~100、川芎65~125、桃仁20~90、熟地30~110、赤芍40~120、白芍40~115、炮姜30~80、红花20~45、甘草20~65。本发明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有效治疗气血化源不足引起的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气虚血瘀、少气懒言、腰膝冷痛、肢节肿胀、麻木不仁、神疲乏力、屈伸不利等疾病。

权利要求 :

1.一种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其特征在于:该药茶呈粉末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成:短柄五加茎皮60~160;当归50~150;地榆55~100;川芎65~125;

桃仁20~90;熟地30~110;赤芍40~120;白芍40~115;炮姜30~80;

红花20~45;甘草20~6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其特征在于:该药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成:短柄五加茎皮150;当归120;地榆80;川芎100;桃仁70;

熟地90;赤芍100;白芍100;炮姜70;红花30;甘草50。

说明书 :

一种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

背景技术

[0002] 气血两虚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气血不足或气血失和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气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气虚者症状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者症状为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可推动血液运行,血可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的方法。在治疗上,广泛运用具有益气补血、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草药。
[0003] 药茶是指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作而成的具一定疗效的特殊的液体饮料。药茶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完全、加减灵活、作用持久缓和、无焦脾胃之弊、便于长期使用的优点,又克服了汤剂量大、煎服烦杂、携带和使用不便、浪费药材等缺点。同时药茶具有药味少、能防止芳香性成分散失、充分发挥和利用药物药用成分的特点。因此,药茶作为慢性病的简易疗法,急性病的辅助治疗,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人体多种常见疾病。
[0004] 短柄五加的茎皮具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解郁和血之功效,主治肾阳虚、体弱乏力、食欲不振、抑郁不欢、腰膝酸痛、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头痛、风湿疼痛、筋骨痿软、四肢拘挛等病症,是我国近几年才开发利用、特有的民间药用植物。本发明人在对短柄五加茎皮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和临床试验,终于研制出了以短柄五加茎皮为主,多种中草药调配而成的药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其特征在于:该药茶呈粉末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成:
[0007] 短柄五加茎皮60~160 当归50~150 地榆55~100 川芎65~125桃仁20~90 熟地30~110 赤芍40~120 白芍40~115 炮姜30~80红花20~45 甘草20~65。
[0008] 该药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按常规方法制成:
[0009] 短柄五加茎皮150 当归120 地榆80 川芎100 桃仁70熟地90 赤芍100 白芍100 炮姜70 红花30 甘草50。
[0010] 其中:短柄五加茎皮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湿,强筋骨的功能;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节机体免疫、抗动脉硬化功能;地榆具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功能;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能;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功能;熟地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止渴之功效;赤芍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功效;炮姜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之功能;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降血压、保护脑神经之作用;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之功能。
[0011] 使用方法:
[0012] 本药茶可用煎煮法,即用砂锅煎煮2~3次,每次10~15分钟,合并药液,过滤,装入保温瓶中,代茶频频饮服。也可以用沏泡法,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后代茶饮服,头汁饮之快尽,略留余汁,再泡再饮,直至冲淡为止。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001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 1、由于本发明中各药物的功效可产生协同作用,具有补肝肾、益气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因此,可有效治疗气血化源不足引起的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气虚血瘀、少气懒言、腰膝冷痛、肢节肿胀、麻木不仁、神疲乏力、屈伸不利等疾病,疗效确切可靠,健脾养血、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的效果更佳;适用于久病体虚、血亏阴伤、目暗不明、食欲不振及年老体弱、长期接触化学药品的人群。
[0015] 2、由于本发明方药采用纯中药药材,因此,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
[0016] 3、临床实验:本发明方药经对125例患者的实际应用表明,本发明有效率达91%以上(参见表1)。表明本发明是一种理想的健脾养血、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的特效药茶。
[0017] 表1:疗效评定表
[0018]
[0019] 其中典型病例如下:
[0020] 病案1:患者为男性,63岁。因反复头晕头痛2年,2008年10月3日就诊。就诊前半月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腰膝酸软,食欲下降,伴有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量8克/100毫升,红细胞数为285万/立方毫米。西医诊断为贫血症。经推荐服用该药茶半月后,病情缓解,食欲增加。服用1个月后,诸症消失,测定血红蛋白量14克/100毫升,红细胞数为425万/立方毫米。随访1年未复发。疗效评定:显效。
[0021] 病案2:患者为女性,31岁。2009年1月4日就诊。就诊前2个月,出现月经量少、色淡、夹血块、经行腹痛、面色无华、脉细弱症状。诊断为气虚血瘀。经推荐服用该药茶5剂后,月经周期正常。续服5剂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月经周期无异常。疗效评定:显效。
[0022] 病案3:患者为男性,29岁,油漆工。2009年8月12日就诊。就诊前3天,手足暴露部皮肤起小红肿块,瘙痒难忍,1天后其红肿块扩大成片,焮红灼热、瘙痒难忍。经脉证,诊断为因生漆所致之“风疹”。服用该药茶2天后,风疹块开始消失,已不作痒。继续服用3天后,症状全部消失。疗效评定:显效。
[0023] 病案4:患者为男性,56岁。2009年9月1日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出现颈项部及腰部疼痛不适,颈部活动受限,伴右上、下肢疼痛麻木,腰部疼痛僵硬,逐渐加重,不能工作,曾治疗无效而来求诊。查颈椎、腰椎曲度变直,活动受限,颈椎、腰椎局部压痛。诊断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致经脉痹塞,气血瘀滞。需补养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经推荐服用该药茶10剂后,症状减轻。又服用该药茶10剂后,所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活动正常,病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疗效评定:显效。
[0024] 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疗效更好(参见表2)。
[0025] 表1:疗效比较
[0026]
[0027] 5、本发明配方合理、制备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1 一种短柄五加茎皮益气补血、活血祛瘀药茶,该药茶呈粉末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0029] 短柄五加茎皮80 当归150 地榆100 川芎65 桃仁40熟地70 赤芍120 白芍70 炮姜80 红花30 甘草50。
[0030] 该药茶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将各原料药去杂,并分别晒干;然后经粉碎、过14~20目筛后按配比混合至色泽均匀,并过14目筛1~2次;最后经灭菌、分剂包装(20克)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