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及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569003.9

文献号 : CN10202968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耀立

申请人 : 中山市国宏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及结构,其系以多根两端封闭、外周面具有凹面和/或凸面的金属管件置入一塑料射出模具中,以包入射出的步骤在各金属管件的两端形成一轴接座及一外框体,藉以构成多数根与轴接座和外框体之间密无间隙的轮辐。藉由本发明的制法,省去人工组接的麻烦,快速地生产一轮辐强固、真圆度高的婴童载具车轮。

权利要求 :

1.一种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A、将多根金属管件的两端封闭后置入一塑料射出模具中的既定位置;

B、以包入射出的工艺在所有金属管件的一端共同型一轴接座,在所有金属管件的另一端共同成型一外框体,使得所有金属管件构成多根与该轴接座和该外框体之间密无间隙的轮辐;

C、在外框体上套接一车胎而构成一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管件的外周面成型有凹面和/或凸面,以增加其与轴接座和外框体的结合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金属管件的两端系通过塞入管塞的方法进行封闭,或者通过冲压工艺进行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外框体的外周面成型有一用以固定车胎的胎环。

5.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婴童载具的车轮结构,包括一轴接座,供与一婴童载具的轮轴连接;一外框体,供套接一车胎;以及多根金属管件,连接于该轴接座与该外框体之间以构成多根轮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接座与该外框体系于一塑料射出模具内同时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童载具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接座上设有一轴孔,通过该轴孔将轴接座与婴童载具的轮轴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童载具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接座上设置有多个呈环状排列的定位槽,该定位槽与婴童载具煞车机构的卡掣件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童载具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接座的外周面设有数量与金属管件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部,金属管件一端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同时,外框体内周面设有数量与金属管件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的金属管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童载具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体外周面有一胎环,车胎安装在胎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婴童载具的车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管件的两端系分别以一管塞封闭。

说明书 :

一种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及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及结构,尤其是一种利用多根金属管置入模具,以包入射出的工法一次产生具有密无接缝的轴接座、轮辐及外框体的车轮。

背景技术

[0002] 婴童载具车轮包括由轴接座、轮辐和外框体构成的轮框部分,以及套装在轮框外周面的车胎。传统的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工艺中,系先利用塑料射出模具一体成型出塑胶轮框,然后装上车胎构成车轮。此种车轮结构存在这样的不足:首先,整个轮框由塑胶材料一体成型,而塑胶制品成型后具有一定的收缩性,其收缩率受塑料的批次,成品的冷却速度,成品的尺寸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显然,塑胶轮框冷却后,外框体和轮辐的收缩都会导致其尺寸发生变化,严重时导致轮辐严重变形或外框体的真圆度不佳,从而无法保证车轮转动平稳;另外,车轮工作时需要承受车架以及婴童的重量,所以要求车轮的轮框具有较高的强度,而塑胶轮框受天候(如温度、湿度等)影响,材质可能变软或脆化,而一旦塑胶轮框(特别是轮辐)变软或脆化,则容易在使用过程出现外框体断裂的情况。
[0003] 为提高轮框的尺寸精度以及强度,有人将轮框设计成分体式结构,如,先利用塑料射出模具分别成型轴接座和外框体,然后将金属管件两端分别插在轴接座和外框体上预留的连接座中,并利用铆钉加固而构成轮框,而金属管则成为轮框的轮辐。此结构能有效增加轮框的强度、以及减少轮框变形的机会,但其组接麻烦;另外,外框体和轴接座的连接座必须预留一定的组装间隙才能插入金属管件,而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组装间隙往往会扩大,最终仍会导致车轮转动出现晃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其可省去人工组接的麻烦,快速地生产一轮辐强固、真圆度高的婴童载具车轮。
[0005]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童载具的车轮结构,其尺寸精度以及强度高。
[0006] 本发明所述的婴童载具车轮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7] A、将多根金属管件的两端封闭后置入一塑料射出模具中的既定位置;
[0008] B、以包入射出的工艺在所有金属管件的一端共同型一轴接座,在所有金属管件的另一端共同成型一外框体,使得所有金属管件构成多根与该轴接座和该外框体之间密无间隙的轮辐;
[0009] C、在外框体上套接一车胎而构成一车轮。
[0010] 本发明所述的婴童载具的车轮结构,包括一轴接座,供与一婴童载具的轮轴连接;一外框体,供套接一车胎;以及多根金属管件,连接于该轴接座与该外框体之间以构成多根轮辐;所述的轴接座与该外框体系于一塑料射出模具内同时成型。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以多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件作为嵌件,置入模穴中的既定位置,通过包入射出工艺,在金属管件两端同时成型轴接座和外框体,使金属管件成为轮辐并分别与轴接座和外框体无间隙地固定接合成一体,从而构成轮框。而无需在轴接座和外框体上预留组接金属管件所需的间隙,使得本发明的轮框的结构更为牢固且无需组装;另外,由于金属管件的强度较高且收缩率极低,因此本发明的轮框具有更高的真圆度与强度,也避免了车轮因长期使用而导致其外框体和轮辐出现变形以及转动不平稳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2] 图1系本发明应用于婴儿车骨架的立体示意图。
[0013] 图2系本发明车轮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3系本发明车轮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0015] 图4系本发明车轮正视示意图。
[0016] 图5系本发明车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0017]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8] 1:金属管件 2:车胎
[0019] 3:轮框 4:轴接座
[0020] 5:轮辐 6:外框体
[0021] 10:骨架 20:车轮
[0022] 21:轮组 41:轴孔
[0023] 42:定位槽 43:外周面
[0024] 44:第一连接部 51:第一端
[0025] 52:第二端 53:管塞
[0026] 61:胎环 62:内周面
[0027] 63: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婴童载具车轮20,系用以安装于一般婴童载具(如婴童手推车)骨架10的下端以构成轮组21,其轮框3的制造方法系以多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件1置入一塑料射出模具(未图示)中,以包入射出的工艺在所有金属管件1的一端共同型一轴接座4,在所有金属管件1的另一端共同成型一外框体6,使得所有金属管件1构成多根与该轴接座4和该外框体6之间密无间隙的轮辐5。藉由本发明的制法,可省去人工组接的麻烦,快速地生产轮辐强固、真圆度高的婴童载具车轮20。为进一步提高轮框3的强度,可利用金属冲压工艺,在金属管件1的两端成型凹状和/或凸状的外周面43或突缘(未图示),加强其与塑料材料(轴接座4及一外框体6)之间的结合强度。
[0029] 如图2、图4所示,所述的轴接座4呈环状,其位于轮框3的中心,轴接座4上设有一轴孔41及多个呈环状排列之定位槽42。轴孔41系供套接在婴童载具的轮轴转动,所述的定位槽42系与婴童载具的煞车机构中的卡掣件(未图示)相配合,可随时通过卡掣件卡掣定位槽42,以阻止车轮20转动,产生煞车的作用。
[0030] 如图4、图5所示,轴接座4的外周面43有数量与金属管件1相对应的第一连接部44,该第一连接部44从轴接座4的外周面43径向外凸或凹入,以包覆金属管件1的端部。
同时,外框体6的内周面62有数量与金属管件1相对应的第二连接部63,该第二连接部径向外凸或凹入,以包覆金属管件1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部44和第二连接部63将外框体6和轴接座4分别与金属管件1固定连接。所述的外框体的外周面形成一胎环61以供安装车胎2。
[0031] 金属管件1可以为铝挤型管或铁管,并通过裁切加工制成,其包括第一端51及第二端52,其两端可通过塞管塞53或冲压的工艺进行封闭,以阻挡液态塑料在射出成型时流入金属管件1内部,避免浪费材料及影响轮框3的动态平衡。
[0032] 在包入射出时,系先将金属管件1排列于轴接座4和外框体6之模穴中的既定位置,接着闭合模具将融溶的液态塑料注入模穴,以在金属管件1的两端成型轴接座4和外框体6,其中第一连接部44包覆金属管件1的第一端51,第二连接部63包覆金属管件1的第二端52,开模后金属管件1将构成轮框3的轮辐5。
[0033] 本发明以多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件1作为嵌件,置入模穴中的既定位置,通过包入射出工艺,在金属管件1两端同时成型轴接座4和外框体6,使金属管件1成为轮辐并分别与轴接座4和外框体6无间隙地固定接合成一体,从而构成轮框3。而无需在轴接座4和外框体6上预留组接金属管件1所需的间隙,使得本发明的轮框3的结构更为牢固且无需组装;另外,由于金属管件1的强度较高且收缩率极低,因此本发明的轮框3具有更高的真圆度与强度,也避免了车轮20因长期使用而导致其外框体6和轮辐5出现变形以及转动不平稳的情况发生。
[0034]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