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607745.6

文献号 : CN10203231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仁华廖建国胡小平刘远兰王琼

申请人 : 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阻尼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和活塞,活塞的活塞连杆外端伸出壳体的一端,活塞连杆外端和壳体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内周侧与活塞连杆外周侧之间设置有筒状的隔套,隔套第一端与第一弹簧座固定。本发明公开的减震装置中,隔套能够阻挡部分飞起的灰尘、石子等外界异物,进而减少活塞连杆与灰尘或硬物的接触,从而降低灰尘或硬物对活塞连杆与壳体配合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灰尘进入壳体内腔而产生的堵塞活塞阻尼孔的现象;进而保证减震装置的安全使用性,延长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一种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和与壳体内腔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的活塞连杆的外端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且所述活塞连杆的外端和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的内周侧与所述活塞连杆外周侧之间设置有筒状的隔套,所述隔套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座固定;

所述活塞将所述壳体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活塞设置有连通所述上腔和下腔的第一阻尼孔;所述壳体还形成位于所述上腔上部的气体减震腔,所述气体减震腔与所述上腔之间通过第二阻尼孔连通,所述气体减震腔至少一部分空间具有气体,所述上腔和下腔内具有减震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由树脂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筒状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第一端与所述隔套的第二端相连,所述密封部件第二端与所述壳体外周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内表面具有环状的内卡槽,所述隔套第二端外表面具有与该内卡槽相配合的外卡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内表面具有环状的内卡环,所述隔套第二端外表面具有与该内卡环相配合的外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第二端侧壁的纵向截面形成向内倾斜的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顶部与壳体外周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气体减震腔与所述上腔之间具有缓冲阀板,所述缓冲阀板上设置所述第二阻尼孔。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外周壁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导向部件中心设有与所述活塞的活塞连杆滑动配合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下端连接有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通过滚子轴承与车体连接。

说明书 :

一种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行车安全设备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轿车、摩托车等机动车都已经是很普遍的交通工具了;为了驾驶和乘坐的舒适,减震装置被广泛应用于机动车上。
[0003]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4] 该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11,阻尼器11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11和与壳体111内腔配合的活塞112,活塞112的活塞连杆12的外端伸出壳体111的一端;活塞112将壳体111内腔分成上腔和下腔上腔为无杆腔,下腔为有杆腔;上腔和下腔具有减震油13;活塞112的活塞体具有连通上腔和下腔的阻尼孔。活塞连杆12的外端和壳体11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座15和第二弹簧座14,第一弹簧座15和第二弹簧座14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6。
[0005] 当减震装置受到外力冲击时,活塞112在壳体111的内腔内移动,减震油13通过活塞112的阻尼孔在上腔和下腔之间流动,产生预定的阻尼力,进而缓冲外力冲击;同时,减震弹簧16被压缩,也可以缓冲一部分的外力冲击。外力冲击过后,活塞连杆12连同活塞112在减震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
[0006] 活塞连杆12伸出于壳体111的外露部分,除了有外周侧设置的减震弹簧16保护之外,该外露部分完全裸露在外,并没有任何其他的保护设置。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飞起的灰尘会很容易附着在活塞连杆12的外周壁上;在活塞连杆12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一部分灰尘极易被带入阻尼器11的壳体111内,不仅污染减震油,而且被污染的减震油还会堵塞活塞112的阻尼孔,使该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降低,甚至无法起到减震效果;更多的灰尘却被堵塞在活塞连杆12与壳体111的配合连接处,使活塞连杆12与壳体11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不仅影响减震效果,还会使两者的磨损速度增加,影响活塞连杆12与壳体111的配合精度,严重时可能导致减震油13泄漏;活塞连杆12与壳体111相互磨损的同时也会产生噪音,影响驾驶者的正常驾驶。
[0007] 此外,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多样性,有时会飞溅起一些小的石子等硬物;此类硬物飞溅起来的速度很大,如果撞击到活塞连杆12上,会对活塞连杆12外露部分表面造成损伤,不仅会破坏活塞连杆12与壳体之间的配合关系,还会降低活塞连杆的强度,影响驾驶的安全性。
[0008] 总之,灰尘、硬物等外界异物对减震装置的影响降低了当前机动车辆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如何减小外界异物对减震装置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机动车的驾驶和乘坐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核心提供了一种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能够减小外界异物对减震装置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机动车的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和与壳体内腔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的活塞连杆的外端伸出所述壳体的一端,且所述活塞连杆的外端和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内周侧与所述活塞连杆外周侧之间设置有筒状的隔套,所述隔套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座固定。
[0011] 优选地,所述隔套由树脂材料制成。
[0012] 优选地,还包括筒状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第一端与所述隔套的第二端相连,所述密封部件第二端与所述壳体外周面相贴合。
[0013]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内表面具有环状的内卡槽,所述隔套第二端外表面具有与该内卡槽相配合的外卡环。
[0014]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内表面具有环状的内卡环,所述隔套第二端外表面具有与该内卡环相配合的外卡槽。
[0015] 优选地,所述密封部件第二端侧壁的纵向截面形成向内倾斜的楔形结构,所述楔形结构的顶部与壳体外周面相贴合。
[0016] 优选地,所述活塞将所述壳体内腔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活塞设置有连通所述上腔和下腔的第一阻尼孔;所述壳体还形成位于所述上腔上部的气体减震腔,所述气体减震腔与所述上腔之间通过第二阻尼孔连通,所述气体减震腔至少一部分空间具有气体,所述上腔和下腔内具有减震油。
[0017]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所述气体减震腔与所述上腔之间具有缓冲阀板,所述缓冲阀板上设置所述第二阻尼孔。
[0018] 优选地,还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外周壁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导向部件中心设有与所述活塞的活塞连杆滑动配合的通孔。
[0019] 优选地,所述阻尼器下端连接有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通过滚子轴承与车体连接。
[0020]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中,在减震弹簧的内周侧与活塞连杆外周侧之间设置有筒状的隔套,该隔套第一端与第一弹簧座固定。这样,隔套就能够覆盖活塞连杆外露于壳体的部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隔套能够阻挡部分飞溅起的灰尘或者石子等外界异物;减少进入壳体内的灰尘,保持减震油清洁度,减少污染减震油堵塞活塞的阻尼孔的情形,提高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和减震可靠性;减少附着在活塞连杆与壳体配合连接处的灰尘量,保持活塞连杆与壳体之间的配合精度,保证减震装置的安全使用性,延长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这样就能够减小外界异物对减震装置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机动车的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常用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图2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中,在减震弹簧的内周侧与活塞连杆外周侧之间设置有筒状的隔套,该隔套第一端与第一弹簧座固定;这样就能够减少外界异物对减震装置的不利影响,提高减震装置的安全使用性能。
[0027]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以现有技术为基础的,因此,以下部分沿用背景技术中的附图标记。
[0028]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包括阻尼器11,阻尼器11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11和与壳体111内腔配合的活塞112;活塞112将壳体111的内腔分为上腔114和下腔113,活塞112设置有连通上腔114和下腔113的第一阻尼孔1121。
[0030] 活塞112的活塞连杆12的外端伸出壳体111的一端,活塞连杆12的外端和壳体11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座15和第二弹簧座14,第一弹簧座15与第二弹簧座14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的内周侧与活塞连杆12外周侧之间设置有筒状的隔套17,隔套17第一端与第一弹簧座15固定,第二端向上伸出,以覆盖活塞连杆12的外露部分;由于活塞连杆12的外露部分的长度不断变化,隔套17具有预定的长度,其长度应当能够满足覆盖活塞连杆12的外露部分最长时的情形。
[0031] 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中,在减震弹簧16的内周侧与活塞连杆12外周侧之间设置有筒状的隔套17,隔套17第一端与第一弹簧座15固定。这样,隔套17就能够覆盖活塞连杆12外露于壳体111的部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隔套17能够阻挡部分飞溅起的灰尘或者石子等外界异物隔;减少进入壳体111内的灰尘,保持减震油13清洁度,减少污染减震油堵塞活塞12的第一阻尼孔1121的情形,提高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和减震可靠性;减少附着在活塞连杆12与壳体111配合连接处的灰尘量,进而保持活塞连杆12与壳体111之间的配合精度,保证减震装置的安全使用性,延长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这样就能够减小外界异物对减震装置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机动车的驾驶和乘坐的舒适性。
[0032] 隔套17的材料可以采用树脂材料,树脂材料可以有一定的定型效果,以保证防护效果。也可以采用橡胶材料,且优选软性橡胶材料,以满足在活塞连杆12往复运动中,自身的压缩与伸张。
[0033] 该减震装置进一步还包括筒状的密封部件18,密封部件18的第一端与隔套17的第二端相连,密封部件18的第二端与壳体111的外周面相贴合。密封部件18的设置能够增加隔套17的内部密封性能,更加有效地防止灰尘尤其是细小的灰尘进入隔套17内部,更好地避免灰尘对减震装置的不利影响。
[0034] 请参考图3,图3为图2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密封部件18内表面进一步设有环状的内卡槽181,隔套17第二端外表面设有与内卡槽181相配合的外卡环171;当然,密封部件18内表面相应位置还可以设置内卡环,隔套外表面设置与内卡环想配合的外卡槽,效果与上述效果相同。采用此种设计使密封部件18与隔套17配合简单,密封效果良好,而且制造过程简易、方便,制造成本低。也可以设置多对相配合的卡环与卡槽,以提高密封部件18与隔套17连接的可靠性。上述结构可以为密封部件18与隔套17之间的装配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使密封部件18的一端与隔套的第二端相连,比如:通过粘接、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等等
[0035] 为了保证密封部件18与壳体111配合处的密封性能,同时使密封部件18能够相对于壳体更顺畅的滑动,密封部件18可以设置为相应的结构。请参考图3。本实施例中,密封部件18的第二端侧壁的纵向截面进一步设计成向内倾斜的楔形结构,楔形结构的顶部与壳体111的外周面相贴合。所述纵向与壳体111的轴线方向一致。楔形结构的设计使密封部件18的第二端与壳体111的外周面贴合更加紧密。该楔形结构一方面更利于灰尘、雨水等异物沿楔形面向下滑落,不容易积存异物,更加有效地保护隔套17内部不被异物侵入,进而保护活塞连杆12不被损坏。另一方面,还可以保持与壳体外周面的贴合,保证在运动过程中隔套17不被外界异物侵入。当然,也可以将密封部件18与壳体111配合面设置为其他具体结构,比如,密封部件18的第二端与壳体之间可以设置为过渡配合,或者用具有收缩性的材料制作密封部件18,等等。
[0036] 为了提高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另一种减震装置。
[0037]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 与实施例一相同,活塞112将壳体111的内腔分为上腔114和下腔113,活塞112设置有连通上腔114和下腔113的第一阻尼孔1121。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111还形成有位于上腔114上部的气体减震腔115,气体减震腔115与上腔114之间具有第二阻尼孔116,气体减震腔115至少一部分空间具有气体,上腔114和下腔113具有减震油13。
[0039] 当减震装置受到较小的外力冲击时,由于上腔114和下腔113压力变化相反,减震油13主要通过第一阻尼孔1121流动,减震油在上腔114和下腔113之间进行交换;在减震油13通过第一阻尼孔1121时,第一阻尼孔1121能够产生足够的阻尼力缓冲外力的冲击。
[0040] 当减震装置受到较大的外力冲击时,活塞112的第一阻尼孔1121由于受限于的通流截面,减震油13流量受限,在短时间内通过第一阻尼孔1121的流量有限,活塞112移动量也受到限制,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阻尼力;此时,由于上腔114中减震油13的压力较大,会有部分减震油13通过第二阻尼孔116进入气体减震腔115;在气体减震腔115,减震油13会挤压气体,使气体减震腔115气体收缩。减震油13通过第二阻尼孔115和挤压气体的过程,都会产生缓冲力以缓冲外力冲击;外力冲击过后,通过第二阻尼孔116被挤压到气体减震腔115的减震油13,由于气体压力作用,减震油13能够重新流回到初始状态,以便缓冲外力的二次冲击。
[0041] 在上述过程中,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由于设置了第二阻尼孔116,使上腔114的减震油13能够向上和向下双向流动,通过第一阻尼孔1121和第二阻尼孔116时都会产生所需阻尼力以缓冲外力冲击。因此,无论受到较小还是较大的外力冲击,该减震装置都能够满足缓冲减震的作用使车身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稳。另外,由于气体减震腔115中气体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被压缩过程中,气体也可以提供部分缓冲作用力。
[0042]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3] 该减震装置中,气体减震腔115和上腔114之间设置有缓冲阀板117,气体减震腔115为壳体111内腔的一部分,第二阻尼孔116设置在缓冲阀板14上;缓冲阀板117固定连接于壳体11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方式优选铆接,当然还可以采用焊接,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进行固定。缓冲阀板117的外周与壳体111内壁紧密接触配合,防止减震油13由侧壁空隙通过,减弱阻尼力的现象发生。
[0044] 为了更好地使缓冲阀板117外周与壳体111内壁紧密接触,还可以在两者之间加设密封垫圈等密封部件,以保证密封性。此外,缓冲阀板117可以设置在活塞112最大行程的末端,当然还可以略微高于活塞112的最大行程末端。此位置既不影响下方活塞112的运动,也能够满足上方气体减震腔114及减震油13对空间的需要。采用缓冲阀板14结构,可以尽量减少对阻尼器11的结构改变,使生产过程简单、方便;同时,缓冲阀板14的安装操作简单,这样,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成本。
[0045] 由于车辆行驶的路面情况或者路面存在一些减速带等特殊情况,外力冲击的方向性是不确定的,在缓冲减震过程中,活塞连杆12推动活塞112在壳体111的内腔内做往复运动,活塞连杆12所受外力方向并不能保证是沿其轴线方向,所以,活塞连杆12在运动过程中,会对壳体111的配合处的侧壁产生压力,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对活塞连杆12造成一定的损坏。
[0046] 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进一步加设导向部件19。导向部件19位于活塞112下方,导向部件19的外周壁固定安装于壳体11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方式优选铆接,还可以为焊接或者是螺纹连接等等;导向部件19中心设有通孔,且套接于活塞连杆12上,通孔与活塞连杆12可滑动配合。
[0047] 导向部件19承受方向为活塞连杆12轴线方向以外的外力,可以使活塞连杆12更好地将沿其轴线方向上运动,减少活塞连杆12与壳体111之间的摩擦。
[0048] 本发明提供的减震装置于下连接座21进一步设置有滚子轴承22,通过滚子轴承22与车体连接。保证车辆行驶中减震装置往复运动中下连接座21的扭转灵活,使下连接座
21向活塞连杆12传递的力的方向尽量的沿活塞连杆12的轴线方向,进一步防止由于壳体
111的侧壁受力而引起的活塞连杆12出现磨损等现象。
[0049] 另外,在滚子轴承22两端采用橡胶防尘密封结构,防止扭转运动中外界灰尘、石子等异物进入,提高了滚子轴承22的使用寿命。
[0050]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1]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