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518426.8

文献号 : CN10203973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宫泽久林贵人

申请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驱动力传递机构(80),在旋转体(84)的间歇齿轮部(842)啮合于行星齿轮(87)的状态下,恒星齿轮(85)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87)被传递至间歇齿轮部(842)而使旋转体(84)旋转。在旋转体(84)旋转到间歇齿轮部(842)的间歇部(843)到达行星齿轮(87)的位置时,成为行星齿轮(87)空转的状态。如果使恒星齿轮(85)的旋转方向反转,则成为行星杆(86)向该反转后的旋转方向在一定的摆动范围摆动、行星齿轮(87)啮合于间歇齿轮部(842)而使旋转体(84)旋转的状态。

权利要求 :

1.一种喷头维护装置,其对从设置于喷液头的喷头面的喷液喷嘴向被喷射物体喷射液体的喷液装置的所述喷液头进行维护,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维护单元,该维护单元以能够向成为与所述喷液头的喷头面交叉的方向的预定的移位方向移位的方式被支持于装置基体,所述维护单元具有:

以能够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的方式被支持于所述装置基体的单元基部;

能够密封所述喷液头的喷头面的密封部件;

能够吸引与所述密封部件的密封面连通的吸引通路的吸引泵;

一侧连通于所述密封部件的密封面,另一侧开放于大气中的大气连通通路;

能够开闭所述大气连通通路的大气开放阀;

用于执行所述大气开放阀的开闭操作的推压闩锁机构;

与所述推压闩锁机构的操作部接合,能够进行所述操作部的按压操作的推压闩锁用凸轮;

以能够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的方式被支持于所述单元基部的擦拭器支持部件;

安装于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的擦拭器;

与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接合,使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的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和传递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

将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吸引泵的泵用驱动力传递机构;

被传递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而旋转的恒星齿轮;

摆动范围被限制在一定范围,被轴支撑于所述恒星齿轮的旋转轴的摇臂;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持于所述摇臂,与所述恒星齿轮啮合的行星齿轮;和在形成有齿的范围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间歇齿轮,所述推压闩锁用凸轮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间歇齿轮一体旋转,使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旋转的凸轮驱动齿轮联动于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而旋转,在所述间歇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且所述间歇齿轮能够旋转的范围内,将能够通过所述推压闩锁机构开闭所述大气开放阀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与通过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所述擦拭器移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设定于不重合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护单元具有:

能够使所述推压闩锁机构的闩锁复位的复位机构;和

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间歇齿轮一体旋转,与所述复位机构的操作部接合的复位用凸轮,通过所述复位用凸轮对所述推压闩锁机构的闩锁进行复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在所述间歇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且所述间歇齿轮能够旋转的范围内,设定于下述位置,该位置与能够通过所述推压闩锁机构开闭所述大气开放阀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和通过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所述擦拭器移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的任一个都不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头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护单元具有:

引导部件,其以能够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的方式被支持于所述单元基部,在与所述喷液头接合了的状态下,限制在沿着所述喷液头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所述喷液头与所述密封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引导部件用凸轮,其与所述引导部件接合,使所述引导部件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中,所述凸轮驱动齿轮使所述引导部件用凸轮旋转,通过所述引导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所述引导部件移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在所述间歇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且所述间歇齿轮能够旋转的范围内,设定于下述位置,该位置与能够通过所述推压闩锁机构开闭所述大气开放阀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通过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所述擦拭器移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以及能够通过所述复位机构对所述推压闩锁机构的闩锁进行复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的任一个都不重合。

4.一种喷液装置,其从设置于喷液头的喷头面的喷液喷嘴对被喷射物体喷射液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头维护装置。

说明书 :

喷头维护装置和喷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维护喷液装置的喷液头的喷头维护装置,该喷液装置中从设置于喷液头的喷头面的喷液喷嘴对被喷射物体喷射液体。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喷液装置的一例,在公知的喷墨打印机中,为了将记录头(喷液头)的喷头面始终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一般会设置有用于在待机时以及记录执行中的间隔中对记录头进行维护的喷头维护装置。作为该喷头维护装置的主要功能之一,具有在待机时用密封部件密封记录头的喷头面,防止在喷头面所设置的喷墨喷嘴的墨液干燥,由此防止喷嘴堵塞等的功能。具体而言,设置有在待机时使密封部件紧密贴合于记录头的喷头面而密封喷头面、在记录执行时使密封部件从记录头的喷头面离开的机构。
[0003] 而且,作为喷头维护装置的主要功能之一,具有下述的功能:在用密封部件密封了记录头的喷头面的状态下,在形成于记录头的喷头面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间的密闭空间产生负压,通过该负压吸引喷墨喷嘴内的墨液。具体而言,设置有连通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的吸引通路、能够吸引该吸引通路的泵、使密封部件的密封面连通于大气的大气连通通路和用于开闭该大气连通通路的阀机构等(参照例如特开2005-66852号公报)。
[0004] 在这样构成的喷头维护装置中,根据目的能够进行两种类型的吸引工作。下面说明的两种类型的吸引工作,能够根据是在打开大气连通通路的状态下进行吸引工作、还是在关闭大气连通通路的状态下进行吸引工作而选择。
[0005] 其一为:用密封部件的密封面密封记录头的喷头面,在关闭了大气连通通路的状态下使吸引泵工作的吸引工作(下面称为“真实吸引工作”)。进行该真实吸引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制地使墨液和/或气泡等从喷墨喷嘴中排出。在真实吸引工作中,在关闭了大气连通通路的状态下使吸引泵工作,所以能够使基于负压所产生的吸引力作用于喷墨喷嘴内,该负压产生在形成于记录头的喷头面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之间的密闭空间。由此,能够将起因于喷墨喷嘴的堵塞和/或喷墨喷嘴内的气泡的墨点遗漏等防患于未然。
[0006] 另一个为:用密封部件的密封面密封记录头的喷头面,在打开了大气连通通路的状态下使吸引泵工作的吸引工作(下面称为“空吸引工作”)。该空吸引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吸引贮留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的墨液并将其向废液罐等送出。在空吸引工作中,在打开了大气连通通路的状态下使吸引泵工作,所以形成于记录头的喷头面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之间的密闭空间,产生适度的负压,并变为大气能够流入的状态。由此,贮留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的墨液,边通过吸引泵的吸引力被顺畅地吸引边向废液罐等被送出。
[0007] 而且,作为喷头维护装置的主要功能之一,具有下述的功能:擦拭并去除(下面称为“擦拭(wiping)”)附着于记录头的喷头面的墨液(液体)以及纸屑和/或尘埃等的异物(下面称为“附着物”)。具体而言,相对于记录头的喷头面能够向靠近/离开的方向移位地设置有用于擦拭附着物的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部件(下面称为“擦拭器”(wiper))。在进行擦拭时,首先,使擦拭器向能够与记录头的喷头面滑接的位置移动。接着,使记录头向沿着记录头的喷头面的方向移动,使擦拭器与记录头的喷头面滑接。由此,通过擦拭器擦拭并去除在记录头的喷头面所附着的附着物(参照特开2007-276304号公报)。
[0008] 这样的喷头维护装置构成为,能够通过一个马达的驱动力执行吸引泵的驱动、大气开放阀的开闭、擦拭器的移动等这些所有的工作。这样构成的喷头维护装置,具有能够实现喷头维护装置的小型化以及低成本化的优点。
[0009] 但是,该喷头维护装置,采用下述结构:通过在旋转轴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形成有多个凸轮面(非选择凸轮面、吸引凸轮面、空吸引凸轮面、擦拭凸轮面)的复杂形状的选择凸轮,选择并保持大气开放阀的开闭和/或擦拭器的移动位置等。因此,只能够执行从真实吸引工作经空吸引工作之后进行擦拭这样的固定的模式的维护工作。即,不能以例如不经真实吸引工作以及空吸引工作而执行擦拭、交替重复执行真实吸引工作以及空吸引工作这样的灵活的组合来进行维护工作。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实现一种喷头维护装置,构成为能够通过一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执行吸引泵的驱动、大气开放阀的开闭、擦拭器的移动这些所有的工作,能够灵活地选择真实吸引工作、空吸引工作、擦拭、它们的组合来执行维护工作。
[0011] 本发明是一种喷头维护装置,维护从设置于喷液头的喷头面的喷液喷嘴对被喷射物体喷射液体的喷液装置的所述喷液头,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维护单元,该维护单元能够向成为与所述喷液头的喷头面交叉的方向的预定的移位方向移位地被支持于装置基体,所述维护单元具有:能够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地被支持于所述装置基体的单元基部;能够密封所述喷液头的喷头面的密封部件;能够吸引与所述密封部件的密封面连通的吸引通路的吸引泵;一侧连通于所述密封部件的密封面而另一侧对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通路;能够开闭所述大气连通通路的大气开放阀;用于执行所述大气开放阀的开闭操作的推压闩锁机构;接合于所述推压闩锁机构的操作部并能够进行所述操作部的按压操作的推压闩锁用凸轮;能够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地被支持于所述单元基部的擦拭器支持部件;安装于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的擦拭器;接合于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并使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的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和传递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包括:将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吸引泵的泵用驱动力传递机构;被传递所述驱动力源的驱动力而旋转的恒星齿轮;摆动范围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被轴支撑于所述恒星齿轮的旋转轴的摇臂;能够旋转地被支持于所述摇臂并啮合于所述恒星齿轮的行星齿轮;和在形成有齿的范围啮合于所述行星齿轮的间歇齿轮,所述推压闩锁用凸轮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间歇齿轮一体旋转,使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旋转的凸轮驱动齿轮与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联动而旋转,在所述间歇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且所述间歇齿轮能够旋转的范围内,将能够通过所述推压闩锁机构开闭所述大气开放阀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和通过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所述擦拭器移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设定于不重合的位置。
[0012] 在形成有齿的范围内间歇齿轮与行星齿轮啮合的状态下,恒星齿轮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被传递至间歇齿轮,使间歇齿轮旋转。而且,在间歇齿轮旋转直至没有形成齿的部分到达行星齿轮的位置时,成为行星齿轮空转的状态,所以成为即使恒星齿轮靠着驱动力源的驱动力旋转而间歇齿轮也不旋转的状态。如果从该状态起,使恒星齿轮的旋转方向反转,则行星杆向该反转之后的旋转方向在一定的摆动范围内摆动,由此,间歇齿轮的形成有齿的部分再次啮合于行星齿轮。由此,成为恒星齿轮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被传递至间歇齿轮而使间歇齿轮旋转的状态。
[0013] 在能够通过推压闩锁机构开闭大气开放阀的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下面称为“能够开闭大气开放阀的旋转范围”),能够通过推压闩锁机构的操作部的按压操作交替地转换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另外,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由推压闩锁机构保持。另一方面,吸引泵通过泵用驱动力传递机构被传递驱动力源的驱动力而工作。即,在驱动力源工作而产生驱动力的期间,吸引泵持续工作。因此,在行星齿轮空转的状态下,能够以保持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的原状使吸引泵工作。
[0014] 即,在关闭大气开放阀的状态下,如果持续行星齿轮空转的状态并使吸引泵工作,则能够进行真实吸引工作。另外,如果从该状态起使恒星齿轮的旋转方向反转,并使间歇齿轮旋转直至能够开闭大气开放阀的旋转范围,则推压闩锁机构的操作部被按压,成为大气开放阀打开的状态。而且,如果从该状态(打开了大气开放阀的状态)起再次使恒星齿轮的旋转方向反转,并持续行星齿轮空转的状态地使吸引泵工作,则能够执行空吸引工作。因此,例如,从行星齿轮空转的状态起使恒星齿轮的旋转方向反转、使间歇齿轮旋转直至能够开闭大气开放阀的旋转范围之后,再次使恒星齿轮的旋转方向反转使之成为行星齿轮空转的状态这样的工作反复进行的话,则能够交替转换能够执行真实吸引工作的状态和能够进行空吸引工作的状态。即,能够交替地反复执行真实吸引工作和空吸引工作。
[0015] 而且,在通过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擦拭器移位的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下面称为“擦拭器移位的旋转范围”),能够使擦拭器向与喷液头的喷头面交叉的方向移位。该擦拭器移位的旋转范围,设定在不与能够开闭大气开放阀的旋转范围重合的位置。另外,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由推压闩锁机构保持。因此,如果以使得间歇齿轮在擦拭器移位的旋转范围内旋转的方式使恒星齿轮旋转,则始终都能够执行基于擦拭器进行的擦拭,例如能够不经过真实吸引工作和空吸引工作而执行擦拭。
[0016] 由此,能得到下述作用效果:能实现一种喷头维护装置,其构成为能够通过一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执行吸引泵的驱动、大气开放阀的开闭、擦拭器的移动这些所有的工作,并能够灵活地选择真实吸引工作、空吸引工作、擦拭、它们的组合来实现维护工作。
[0017] 本发明的特征也可以在于,所述维护单元具有:能够复位所述推压闩锁机构的闩锁的复位机构;和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间歇齿轮一体地旋转,并与所述复位机构的操作部接合的复位用凸轮,通过所述复位用凸轮对所述推压闩锁机构的闩锁进行复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在所述间歇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且所述间歇齿轮能够旋转的范围内,被设定于与能够通过所述推压闩锁机构开闭所述大气开放阀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和通过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所述擦拭器移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都不重合的位置。
[0018] 通过推压闩锁机构所保持的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在每次使推压闩锁机构工作时,都使得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被交替地转换。因此,如果事先在喷头维护装置的控制电路的存储器等中存储例如使推压闩锁机构工作了的次数等,则能够正确地特定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但是,在例如由于停电等导致存储器所存储的信息丢失的情况下,在电源复原之后,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不明。
[0019] 另外,如果事先设置有例如能够检测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的传感器,那么就没有必要事先在喷头维护装置的控制电路的存储器等中存储使推压闩锁机构工作了的次数等,不论怎样的情况都能够正确地特定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但是,如果设置能够检测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的传感器,那么会相应地增加喷头维护装置的成本。
[0020] 本发明的喷头维护装置,具有能够复位推压闩锁机构的闩锁的复位机构。即,通过使复位机构工作,能够强制地使得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转变为既定的状态。由此,能够不设置能够检测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的传感器地,不论怎样的情况都能够正确地特定大气开放阀的开闭状态。
[0021] 本发明的特征也可以在于,所述维护单元具有:引导部件,其能够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地被支持于所述单元基部,在接合于所述喷液头的状态下,限制在沿着所述喷液头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所述喷液头与所述密封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引导部件用凸轮,其与所述引导部件接合并使所述引导部件向所述移位方向移位,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中,所述凸轮驱动齿轮使所述引导部件用凸轮旋转,通过所述引导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所述引导部件移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在所述间歇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且所述间歇齿轮能够旋转的范围内,被设定于与能够通过所述推压闩锁机构开闭所述大气开放阀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通过所述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的旋转使所述擦拭器移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以及能够通过所述复位机构对所述推压闩锁机构的闩锁进行复位的所述间歇齿轮的旋转范围都不重合的位置。
[0022] 根据这样的特征,能够更高精度地执行使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紧密贴合于喷液头的喷头面时的定位。
[0023] 另外,由于与密封部件分别设置的引导部件为能够独立移位的构成,因此能够在维持喷液头的喷头面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的相对间隔的原状下,仅使引导部件向移位方向移位。由此,当在执行对被喷射物体的喷液中定期地进行对密封部件的密封面丢弃液体的工作(下面称为“冲刷”)时,在将喷液头的喷头面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的间隔维持在适于冲刷的间隔的状态下,能够使引导部件事先退避至不会妨碍喷液头的移动和/或被喷射物体的运送等的范围。因此,没有必要在每次冲刷时都使维护单元向移位方向往复运动,不会不必要地延长冲刷所需的时间。而且,能够以将喷液头的喷头面与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的间隔维持在适于冲刷的间隔的方式进行冲刷,所以能够降低在冲刷时所产生的雾化物的量。
[0024] 由此,除了上述的作用效果之外,在构成为能够限制在沿着喷液头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喷液头与密封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喷头维护装置中,还能得到下述的作用效果:不使喷液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而能够使冲刷时所产生的雾化物的量降低。
[0025] 本发明是一种喷液装置,从设置于喷液头的喷头面的喷液喷嘴对被喷射物体喷射液体,其可以具有上述的喷头维护装置。
[0026] 根据该发明,在从设置于喷液头的喷头面的喷液喷嘴对被喷射物体喷射液体的喷液装置中,能够得到上述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0028] 图2是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0029] 图3是喷头维护装置的立体图。
[0030] 图4是喷头维护装置的正视图。
[0031] 图5是维护单元的整体立体图。
[0032] 图6是单元基部的分解立体图。
[0033] 图7是设置有罩、喷头引导件和基座(base)部件的部分的立体图。
[0034] 图8是设置有罩、喷头引导件和基座部件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35] 图9是设置有罩、喷头引导件和基座部件的部分的侧视图。
[0036] 图10是图示了罩和基座部件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0037] 图11是图示了罩和喷头引导件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和正视图。
[0038] 图12是图示了记录头的密封工作和密封解除工作的工作说明图。
[0039] 图13是设置有喷头引导件以及擦拭器单元的部分的立体图。
[0040] 图14是擦拭器单元的立体图。
[0041] 图15是擦拭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42] 图16是喷头引导件的立体图。
[0043] 图17是图示了擦拭器清洁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44] 图18是图示了凸轮结构体和擦拭器单元的接合部分的立体图。
[0045] 图19是放大图示了设置有右凸轮结构体的部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0046] 图20是第一擦拭器和擦拭器清洁件的滑接接合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47] 图21是第一擦拭器和擦拭器清洁件的滑接接合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48] 图22是第一擦拭器和擦拭器清洁件的滑接接合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49] 图23是第一擦拭器和擦拭器清洁件的滑接接合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50] 图24是从斜前方观察大气开放阀单元所见的立体图。
[0051] 图25是从斜后方观察大气开放阀单元所见的立体图。
[0052] 图26是大气开放阀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53] 图27是局部以剖面进行图示的大气开放阀单元的侧视图。
[0054] 图28是局部以剖面进行图示的推压闩锁(push-latch)机构部的仰视图。
[0055] 图29是从底面侧所见的局部以剖面进行图示的推压闩锁机构部的分解立体图。
[0056] 图30是模式性地图示了推压闩锁工作的工作说明图。
[0057] 图31是模式性图示了复位工作的工作说明图。
[0058] 图32是以拔出状态图示了设置有驱动力传递机构的部分的立体图。
[0059] 图33是维护单元的设置有驱动力传递机构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60] 图34是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立体图。
[0061] 图35是图示了驱动力传递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部分的立体图。
[0062] 图36是图示了旋转体的间歇齿轮部和行星齿轮的啮合结构的立体图。
[0063] 图37是图示了旋转体的间歇齿轮部和行星齿轮的啮合结构的仰视图。
[0064] 图38是图示了维护单元的工作状态的工作说明图。
[0065] 图39是图示了喷头维护装置的控制步骤的定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67] (喷墨打印机1的构成)
[0068] 首先,对于作为“喷液装置”的喷墨打印机1的构成进行说明。
[0069] 图1是喷墨打印机1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2是其主要部分侧视图。
[0070]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在本实施例中为所谓的行式喷头(linehead)型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1作为在作为“被喷射物体”的记录纸P上执行记录的机构,具备:输送驱动辊11、输送从动辊12、记录纸支持部件13、排出驱动辊14、排出从动辊15以及多个记录头16。
[0071] 输送驱动辊11,其外周面被施加有高摩擦被覆膜,被传递没有图示的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输送从动辊12以能够在被向与输送驱动辊11抵接的方向加力的状态下从动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持。记录纸支持部件13从背面侧支持记录纸P。记录头16的喷头面与记录纸P的记录面(执行记录的面。下面也一样)之间的间隔,通过该记录纸支持部件13而被维持为一定的间隔。排出驱动辊14,被传递没有图示的输送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排出从动辊15,能够从动旋转地被轴支持,并且向与排出驱动辊14抵接的方向被加力。
[0072] 作为“喷液头”的记录头16,以朝向输送方向YF构成2列在宽度方向X(与输送方向YF交叉的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而配置的记录头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在输送方向YF的下游侧所构成的记录头列的各记录头16,设置于与在输送方向YF的上游侧所构成的记录头列的各记录头16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多个记录头16,以喷头面面对被支持于记录纸支持部件13的状态下的记录纸P的记录面的方式设置。在记录头16的喷头面配设有多个用于对记录纸P的记录面喷墨(液体)而形成墨点的多个喷墨喷嘴(喷液喷嘴)(没有图示)。
[0073] 记录纸P,被输送驱动辊11和输送从动辊12夹持,通过输送驱动辊11的驱动旋转在记录纸支持部件13上被向输送方向YF输送。记录纸支持部件13上的记录纸P,一边通过输送驱动辊11的驱动旋转以预定的输送量向输送方向YF被输送,一边从多个记录头16的喷头面被喷墨而在记录面上形成墨点。由此在记录纸P的记录面执行记录。接着,在记录面被执行了记录的记录纸P,被排出驱动辊14和排出从动辊15夹持,通过排出驱动辊
14的驱动旋转向输送方向YF被输送并从喷墨打印机1被排出。这一连串的记录控制由具有公知的微型机控制电路的控制装置100执行。
[0074] 而且,喷墨打印机1还按每个记录头列具有维护多个记录头16的喷头维护装置2。喷头维护装置2,配置在与记录头16的记录头列相对应的位置,并设置为能够经由设置于记录纸支持部件13的贯通孔,相对于记录头16接近/离开。该喷头维护装置2的控制由控制装置100执行。
[0075] (喷头维护装置2的构成)
[0076] 参照图3以及图4对喷头维护装置2的构成进行说明。
[0077] 图3是喷头维护装置2的立体图,图4是其正视图。
[0078] 喷头维护装置2包括装置基体20和多个维护单元3。装置基体20具有:底座21、滑动装置22以及升降装置23。
[0079] 在底座21上以与多个记录头16逐个对应的排列设置有多个维护单元3,底座21以能够向符号X所示的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支持于滑动装置22。该符号X所表示的方向为与所述宽度方向X相同的方向(下面,称为“X方向”)。通过使滑动装置22的滑动用马达221旋转,使得滑动轴222向X方向滑动,由此使底座21向X方向移位。即,滑动装置22是使维护单元3相对于记录头16向X方向移位的装置。滑动用马达221的旋转控制由控制装置100执行。
[0080] 另外,滑动装置22,在设置于升降装置23的上部的支持轴233、234插入于设置于底部的圆柱轴承部223、224中的状态下,能够向符号Z所表示的方向升降地被支持于升降装置23。该符号Z所表示的方向为与记录头16的喷头面交叉的方向(下面,称为“Z方向”)。凸轮接合部225一体地设置于滑动装置22的底部。升降凸轮部235,能够向X方向滑动地被支持于升降装置23。设置于凸轮接合部225的凸部226接合于升降凸轮部235的凸轮孔236。通过使升降用马达231旋转,使滑动轴232向X方向滑动,由此使升降凸轮部235向X方向滑动。由此,滑动装置22沿着升降凸轮部235的凸轮孔236的形状向Z方向移位,底座21向Z方向升降。即,升降装置23是使维护单元3相对于记录头16向Z方向移位的装置。升降用马达231的旋转控制由控制装置100执行。
[0081] (维护单元3的构成)
[0082] 参照图5对维护单元3的构成进行说明。
[0083] 图5是维护单元3的整体立体图。
[0084] 维护单元3包括:单元基部30、罩40、喷头引导件50、擦拭器单元60、大气开放阀单元70以及驱动力传递机构80。下面,对于它们的详细构成,按步骤进行说明。
[0085] (单元基部30的构成)
[0086] 继续参照图5还有图6对单元基部30的构成进行说明。
[0087] 图6是单元基部30的分解立体图。
[0088] 单元基部30设置于喷头维护装置2的底座21。也就是说,单元基部30能够向X方向以及Z方向移位地被支持于装置基体20。单元基部30具有基台31、左侧框架32、右侧框架33、支柱34、支持板35、盖部件36、吸引泵37、维护单元用马达38以及基座部件39(关于基座部件39参照图7至图10)。
[0089] 基台31为成为单元基部30的基座的部件。在基台31的上侧的面形成有凹部311以及3个内螺纹孔315,在凹部311形成有圆筒部312、齿轮轴部313以及贯通孔314。左侧框架32以及右侧框架33为构成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设置空间的部件。左侧框架32经由贯通孔321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基台31的左侧面。右侧框架33经由贯通孔331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基台31的右侧面。
[0090] 支柱34,在其一端侧形成有外螺纹,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内螺纹。3个支柱34,在一端侧的外螺纹螺纹接合于基台31的内螺纹孔315的状态下,被立起设置于基台31的上侧的面。支持板35是用于将维护单元3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底座21的部件,并且也是支持后述的大气开放阀单元70以及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部件。支持板35在3个支柱34的另一端侧被支持,以经由贯通孔351使外螺纹(没有图示)螺纹接合于支柱34的另一端侧的内螺纹的状态被固定。盖部件36为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支持板35并在内部收置后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部件。
[0091] 吸引泵37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基台31的上侧的面。与吸引泵37内部的驱动轴接合的泵齿轮371,以被轴支持于圆筒部312的状态配置于基台31的凹部311内。吸引泵37是用于吸引与后述的罩40连通的吸引通路的部件,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旋转传递至泵齿轮371,使吸引泵37工作。公知的吸引泵37,如果维护单元用马达38被正转驱动,则会进行产生负压的吸引工作,在维护单元用马达38被反转驱动时、变为释放(release)状态而不产生负压。更加具体而言,吸引泵37为公知的管式泵,吸引工作,通过将卷绕在内置的轮上的管向一个方向操作,将该管内的气体或液体挤出,由此成为在管的一端侧产生吸引力的结构(没有图示)。另外,在吸引泵37内部的驱动轴与泵齿轮371的接合部分,设置有没有图示的延迟机构,在泵齿轮371的旋转方向从反转向正转被转换时,以不足一次旋转的旋转量在旋转传递中产生延迟。
[0092] 维护单元用马达38为公知的电动马达,由控制装置100控制其旋转。维护单元用马达38,以设置于旋转轴的驱动齿轮381经由基台31的贯通孔314突出至基台31的凹部311内的状态,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基台31的底面。驱动齿轮381在基台31的凹部311内啮合于泵齿轮371。即,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旋转从驱动齿轮381经由泵齿轮371向吸引泵37被传递(泵用驱动力传递机构)。
[0093] 在设置于基台31的凹部311的齿轮轴部313轴支持有齿轮382。齿轮382在基台31的凹部311内啮合于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齿轮381。旋转传递轴384被轴支持于基台31以及支持板35。一体地设置于旋转传递轴384的一端侧的齿轮383,配置于在基台31的底面所形成的凹部316。该凹部316与上侧的面侧的凹部311相连通,齿轮383啮合于齿轮382。一体地设置于旋转传递轴384的另一端侧的齿轮385,与构成后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一部分的恒星齿轮85啮合。即,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旋转,从驱动齿轮381经由齿轮382、齿轮383、旋转传递轴384以及齿轮385向驱动力传递机构80被传递。
[0094] (罩40以及喷头引导件50的构成)
[0095] 对于罩40以及喷头引导件50的构成,参照图7~图12进行说明。
[0096] 图7是以拔出的状态图示了设置有罩40、喷头引导件50以及基座部件39的部分的立体图,图8是该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该部分的侧视图。
[0097] 作为“密封部件”的罩40配置在喷头引导件50的内侧,并由2个吸收部件41和罩本体42构成。罩本体42具有包括柔性部件的环状的密封部42c。该环状的密封部42c设置为,在其抵接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时,其包围该喷头面的设置有喷墨喷嘴的区域的外侧。吸收部件41,以支持孔413接合于在罩本体42的负压室421所形成的支持部422的顶端凸部的状态,被支持于该支持部422。罩本体42,在密封部42c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时,在其与记录头16的喷头面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成为负压室421。另外,罩本体42的负压室421,连通于在罩本体42的底部突出设置的吸引孔部428以及大气连通孔部429。该吸引孔部428,经由具有柔性的吸引管(没有图示)连接于吸引泵37。另外,大气连通孔部429经由具有柔性的大气开放管(没有图示)连接于后述的大气开放阀单元70。
[0098] 构成单元基部30的一部分的基座部件39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盖部件36的上侧的面。基座部件39具有2个圆筒形状的弹簧支持部391。2个螺旋弹簧392分别被插入弹簧支持部391,在一端侧抵接于弹簧支持部391内的底部的状态下被支持于基座部件39。另外,2个螺旋弹簧392的另一端侧抵接于罩本体42的底部。也就是说,罩40,通过2个螺旋弹簧392被弹性支持于单元基部30。
[0099] 作为“可动部件”和“引导部件”的喷头引导件50,在使罩40抵接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而紧密贴合时,接合于记录头16,用于限制沿着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记录头16与罩4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更加具体而言,在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抵接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而紧密贴合时,以包围罩40的方式所形成的8个引导部51接合于记录头16的侧部。即,8个引导部51,接合于作为沿着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方向且与X方向交叉的方向的Y方向(第一方向)上的记录头16的两侧端、以及X方向(第二方向)上的记录头16的两侧端。另外,在喷头引导件50的内侧面52接合于罩40的外周面的状态下,通过该喷头引导件50的内侧面52,限制了沿着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喷头引导件50与罩
4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执行使罩40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时的定位。
[0100] 形成于基座部件39的半圆状的凹部393,构成左凸轮结构体81的收置空间。同样地,形成于基座部件39的半圆形的凹部394,构成右凸轮结构体82的收置空间。另外,在基座部件39的凹部393与凹部394所形成的半圆状的缺口部,与形成于盖部件36的支持槽363(参照图33)变为一体而构成凸轮轴83的支持部。凸轮轴83固定设置于该支持部。左凸轮结构体81相对于凸轮轴83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持于该凸轮轴83的一端侧,右凸轮结构体82相对于凸轮轴83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持于该凸轮轴83的另一端侧。
[0101] 该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为包括用于使喷头引导件50移位的凸轮的凸轮结构体。该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不是左右对称形状的部件而是相同形状的部件。因此,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能够分别独立地旋转地被支持于单元基部30,在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力通过后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80被传递而来而使其旋转时,驱动力被传递为,使得它们总是以相同的旋转量向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更加具体而言,如后所述,左凸轮结构体81的齿轮部81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齿轮部821,与配置于盖部件36的内侧的旋转体84的凸轮驱动齿轮部841啮合,通过旋转体84旋转,使它们总是以相同的旋转量向相反的旋转方向旋转(参照图34)。而且,形成于喷头引导件50的右臂部54的凸部541,接合于右凸轮结构体82的喷头引导件用凸轮(引导部件用凸轮)822。同样地,形成于喷头引导件50的左臂部53的凸部531(参照图11),接合于左凸轮结构体81的喷头引导件用凸轮(没有图示)。
[0102] 这样,因为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为同一形状的部件,所以下面对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进行说明时,以右凸轮结构体82为例进行说明,适当省略对于左凸轮结构体81的说明。
[0103] 喷头引导件50,配置在罩40与基座部件39之间的空间,能够向Z方向移位地设置于基座部件39。即,维护单元3成为:与罩40分体设置的喷头引导件50能够独立地向Z方向移位的构成。而且,喷头引导件50,被支持于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通过使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旋转而向Z方向移位。由此,能够在维持记录头16的喷头面与罩40的吸收件面411之间的间隔的状态下、仅使喷头引导件50向Z方向移位。
[0104] 更加具体而言,喷头引导件50,在右凸轮结构体82向旋转方向A1旋转而左凸轮结构体81向该旋转方向A1的相反方向旋转时,成为沿着喷头引导件用凸轮822的形状向上升方向ZU(为Z方向上的一个方向、接近记录头16的方向)移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相比罩40的吸收件面411向记录头16侧突出的状态(图9(a))。
[0105] 因此,当从该状态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向接近记录头16的方向移位时,首先,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接合于记录头16,接着,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抵接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即,能够在通过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限制了沿着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记录头16与罩4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
[0106] 另一方面,喷头引导件50,在右凸轮结构体82向旋转方向A2旋转而左凸轮结构体81向该旋转方向A2的相反方向旋转时,沿着喷头引导件用凸轮822的形状向下降方向ZD(为Z方向上的另一个方向、离开记录头16的方向)移位。在该状态下,成为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相比罩40的吸收件面411向离开记录头16的方向退避的状态。即,成为罩40的吸收件面411相比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的突出端向记录头16的喷头面侧大致突出的状态(图9(b))。
[0107] 在对记录纸P执行记录的间隔中所执行的冲刷(flushing),为使记录头16与罩40离开并从记录头16向罩40的吸收件部41喷射墨液的工作。此时,如果记录头16与吸收件部41的吸收件面411的距离长,则从记录头16喷射出的墨液承受更多的空气阻力,因此速度变得更慢,所以更加容易雾化。因此,记录头16与吸收件部41的吸收件面411的距离,优选,保持记录纸P不会接触罩40的距离并尽可能地缩短该距离。因此,在冲刷时,优选,在相比记录纸P稍稍离开记录头16的位置配置罩40。
[0108] 但是,在像以往那样使得罩40附着固定于喷头引导件50的情况下,如果想要缩短记录头16与吸收件部41的吸收件面411的距离,则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会成为记录纸P的输送等的障碍。另一方面,如果在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不会成为记录纸P的输送等的障碍的位置配置罩40,则记录头16与吸收件部41的吸收件面411的距离变长,如前所述,容易产生墨液的雾化。因此,现有技术中,必须在每次进行冲刷时使维护单元3向Z方向往复移动,由此,存在冲刷所需的时间不必要地变长这样的问题。
[0109] 对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维护单元3,为与罩40分体设置的喷头引导件50能够独立地向Z方向移位的构成。因此,在罩40配置于相比记录纸P稍稍离开记录头16的位置的状态下,能够使得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不会成为记录纸P的输送等的障碍。即,在将记录头16的喷头面与罩40的吸收件面411的间隔维持在适于冲刷的间隔的状态下,没有必要在每次进行冲刷时都使得维护单元3向Z方向往复移动。由此,不会使喷墨打印机1的工作效率(through-put)降低,能够降低在冲刷时产生的雾化物的量。
[0110] 图10是图示了罩40与基座部件39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0(a)是从容易观察的角度图示了罩本体42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与基座部件39的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以及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图10(b)是从容易观察的角度(相对于图10(a)以Z轴为中心使之大致旋转了180度的状态)图示了罩本体42的第二接合止动部424与基座部件39的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以及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0111] 另外,在图10中,为了更加容易观察地图示罩40与基座部件39的接合状态,局部地图示出基座部件39。
[0112] 罩40的罩本体42,具有作为“第一限制部”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以及第二接合止动部424。第一接合止动部423,为沿X方向连接以从罩本体42的底部向Z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两根臂部42a的前端的部分。第二接合止动部424,同样,为沿X方向连接以从罩本体42的底部向Z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两根臂部42b的前端的部分。
[0113] 基座部件39具有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以及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和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以及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二接合止动部424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
[0114] 在喷头引导件50处于其引导部51成为至少与罩40的吸收件面411相比向记录头16侧突出了的状态的预定的位置(下面称为“第一移位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392的弹力,使罩本体42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与基座部件39的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以及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抵接(图10(a)),使罩本体42的第二接合止动部424与基座部件
39的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以及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抵接(图10(b))。由此,限制罩40的姿势,使得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变得相对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平行。
[0115] 图11是图示了罩40与喷头引导件50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和主视图。
[0116] 罩40的罩本体42,具有作为“第二限制部”的第一抵接部425、第二抵接部426以及第三抵接部427。第一抵接部425以向Z方向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第一接合止动部423。第二抵接部426以及第三抵接部427,以朝向Z方向突出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第二接合止动部424。第一抵接部425和第二抵接部426朝向Y方向(第一方向)有间隔地形成。
第三抵接部427,相对于第一抵接部425和第二抵接部426、朝向X方向(第二方向)有间隔地形成。
[0117] 喷头引导件50具有第一被抵接部55、第二被抵接部56以及第三被抵接部57。第一被抵接部55,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5朝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第二被抵接部56,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二抵接部426朝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第三被抵接部57,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三抵接部427朝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另外,在它们限制罩40的姿势而使得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变得相对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平行的状态下(图10所图示的状态),第一抵接部425与第一被抵接部55在Z方向上的间隔、第二抵接部426与第二被抵接部56在Z方向上的间隔以及第三抵接部427与第三被抵接部57在Z方向上的间隔,形成得各不相同。更加具体而言,例如,将喷头引导件50的第一被抵接部55、第二被抵接部56以及第三被抵接部57在Z方向上设定为一定的高度,只要向Z方向具有台阶地形成罩本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5、第二抵接部426以及第三抵接部427即可。或者,也可以将罩本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5、第二抵接部426以及第三抵接部427在Z方向上设定为一定的高度,而向Z方向具有台阶地形成喷头引导件50的第一被抵接部55、第二被抵接部56以及第三被抵接部57。
[0118] 当使喷头引导件50移位至相比第一移位位置向离开记录头16的方向移位了的预定的位置(下面称为“第二移位位置”)时,成为罩本体42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以及第二接合止动部424从基座部件39的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以及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离开了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罩本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5、第二抵接部426以及第三抵接部427成为分别与喷头引导件50的第一被抵接部55、第二被抵接部56以及第三被抵接部57抵接的状态(图11)。由此,罩40的姿势被限制为,使得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变为相对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三维地倾斜(向X方向以及Y方向倾斜)的状态。
[0119] 图12是简化图示了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密封工作以及密封解除工作的工作说明图。
[0120] 下面,参照图12,在概括了此前说明过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头维护装置2的构成的主要部分之后,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头维护装置2中的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密封工作和密封解除工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0121] 喷头维护装置2,能够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相对于记录头16向Z方向移位。维护单元3的罩40,通过螺旋弹簧392被弹性支持于基座部件39。另外,维护单元3的喷头引导件50,作为与罩40分体的部件来设置,能够独立地向Z方向移位地设置。
[0122] 基座部件39的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以及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基座部件39的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以及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二接合止动部424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
[0123] 喷头引导件50的第一被抵接部55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一抵接部425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喷头引导件50的第二被抵接部56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二抵接部426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喷头引导件50的第三被抵接部57形成于相对于罩本体42的第三抵接部427向Z方向对应的位置。另外,在它们限制罩40的姿势而使得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变得相对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平行的状态下(图10所图示的状态),第一抵接部425与第一被抵接部55在Z方向上的间隔、第二抵接部426与第二被抵接部56在Z方向上的间隔以及第三抵接部427与第三被抵接部57在Z方向上的间隔形成得各不相同。
[0124] 在喷头引导件50位于第一移位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392的弹力使罩40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以及第二接合止动部424分别抵接于基座部件39的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和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图12(a))。罩40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以及第二接合止动部424与密封部42c平行,基座部件39的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和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平行。因此,罩40的姿势被限制为,使得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变得相对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平行(图10)。即,罩40的平行姿势在维护单元
3侧被保持。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执行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时的定位。
[0125] 如果从该状态起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向上升方向ZU移位,则首先,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接合于记录头16,接着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抵接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图12(b))。接着,使升降装置23在使维护单元3进一步向上升方向ZU移位后的位置停止。由此,通过被压缩的状态下的螺旋弹簧392的弹力(弹性复原力),按压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而使之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另外,在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抵接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之后,罩40向上升方向ZU的移位由记录头16接合止动,另一方面基部39进一步向上升方向ZU移位。因此,罩40的第一接合止动部423和第二接合止动部424,变为从基座部件39的第一接合止动爪部395、第二接合止动爪部396、第三接合止动爪部397和第四接合止动爪部398离开的状态(图12(c))。
[0126] 从该状态起,仅使位于第一移位位置的喷头引导件50向下降方向ZD移位之后(图12(d)),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向下降方向ZD移位下去。如上所述,罩40的第一抵接部425、第二抵接部426以及第三抵接部427,与喷头引导件50的第一被抵接部55、第二被抵接部56和第三被抵接部57在Z方向上的间隔各不相同。而且,在使喷头引导件50向下降方向ZD移位了时,通过螺旋弹簧392的弹力维持罩40抵接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由此,首先,罩40的第一抵接部425抵接于喷头引导件50的第一被抵接部55(图
12(e)),接着,罩40的第二抵接部426抵接于喷头引导件50的第二被抵接部56,最后,罩
40的第三抵接部427抵接于喷头引导件50的第三被抵接部57而成为第二移位位置(图
12(f))。在该状态下,罩40的姿势被限制为,使得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相对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三维地倾斜(图11)。由此,能够一边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倾斜一边使罩40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离开,所以能够降低在使罩40离开记录头16的喷头面时所产生的墨液的飞散。
[0127] 接着,在使维护单元3向下降方向ZD移位直至图12(a)图示出的位置时,使升降装置23停止(图12(g)),使位于第二移位位置的喷头引导件50向上升方向ZU移位而向第一移位位置移动(图12(h))。由此,能够使喷头维护装置2返回至初始状态。
[0128] 这样一来,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头维护装置2,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时的定位,并且能够降低在使罩40离开记录头16的喷头面时所产生的墨液的飞散。
[0129] (擦拭器单元60的构成)
[0130] 对于擦拭器单元60的构成,参照图13~图15进行说明。
[0131] 图13是以拔出的状态图示了设置有喷头引导件50和擦拭器单元60的部分的立体图。图14是擦拭器单元60的立体图,图15是其分解立体图。
[0132] 擦拭器单元60具有擦拭器支持部件61、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第一擦拭器63、第二擦拭器安装部件64以及第二擦拭器65。
[0133] 擦拭器支持部件61,配置得比设置于喷头引导件50的外侧的基座部件39更靠外侧,能够向Z方向移位地被支持于基座部件39。
[0134] 第一擦拭器63,由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是用于通过向X方向的擦拭而去除附着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附着物的部件。更加具体而言,在使擦拭器支持部件61向能够使得第一擦拭器63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滑动地接触的位置移动了的状态下,使维护单元3相对于记录头16向X方向移位,使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滑动地接触。由此,通过第一擦拭器63擦拭并去除附着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附着物。
[0135] 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是用于将第一擦拭器63装拆容易地安装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部件。第一擦拭器63,被插入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的安装槽624内,以孔部632接合于安装槽624内的凸部(没有图示)的状态被固定而被安装于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
[0136] 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能够以下述的安装步骤简单地安装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首先,使圆形凸部621、622接合到形成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侧壁部的弯曲长孔611、
612内,并沿着该弯曲长孔611、612的形状将其向下方压入。由此,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通过2个接合止动部625接合止动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侧壁部的上端。进而,从该状态起,沿着弯曲长孔611、612向Y方向滑动直至其终端。由此,变为凸部623挂接止动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挂接止动爪部613、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被定位并安装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预定位置的状态。另外,已安装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状态下的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通过在使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挂接止动爪部613向外方弯曲而解除了对凸部623的挂接止动的状态下、沿着弯曲长孔611、612的形状向Y方向滑动之后向上方拉拔,从而能够简单地拆卸下来。
[0137] 第二擦拭器65,是用于通过向Y方向的擦拭而去除附着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附着物的部件,与第一擦拭器63同样地,由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另外,第二擦拭器65,如图所示,其顶端部651为越往顶部越细的形状,并且其顶端部651具有向内侧弯曲的形状。第二擦拭器安装部件64是用于将第二擦拭器65装拆容易地安装于擦拭器支持部件
61的部件。第二擦拭器65,被插入第二擦拭器安装部件64的安装槽644内,以孔部652接合于安装槽644内的凸部(没有图示)的状态被固定而被安装于第二擦拭器安装部件64。
[0138] 第二擦拭器安装部件64,与第一擦拭器安装部件62同样地,能够简单地相对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装拆。首先,使圆形凸部641、642接合到形成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侧壁部的弯曲长孔614、615内,并沿着该弯曲长孔614、615的形状将其向下方压入。由此,通过2个接合止动部645接合止动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侧壁部的上端。进而,从该状态起,沿着弯曲长孔614、615向X方向滑动直至其终端。由此,变为凸部643挂接止动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挂接止动爪部616、第二擦拭器安装部件64被定位并安装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预定位置的状态。另外,已安装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状态下的第二擦拭器安装部件64,通过在使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挂接止动爪部616向外方弯曲而解除了对凸部643的挂接止动的状态下,沿着弯曲长孔614、615的形状向X方向滑动之后向上方拉拔,从而能够简单地拆卸下来。
[0139] 通过采用基于这样的卡扣装配机构的擦拭器安装结构,能够容易地更换附着物的擦拭能力低下的第一擦拭器63以及第二擦拭器65,所以能够容易地维持第一擦拭器63以及第二擦拭器65的擦拭能力。该第一擦拭器63以及第二擦拭器65,与作为其对象的喷墨打印机1的规格等相应地,既可以在擦拭器支持部件61安装并使用仅任意一方,也可以在擦拭器支持部件61安装并使用两方。
[0140] 而且作为变形例,也可以将第一擦拭器63和第二擦拭器65以同样的朝向并列设置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由此,能够以一次的擦拭执行双重的通过擦拭器擦拭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附着物的工作,所以能够使去除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附着物的能力提升。或者,也能够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等相应地,选择性地分开使用形状和/或弹性不同的两个以上的擦拭器。
[014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仅安装有第一擦拭器63的情况为例。
[0142] (擦拭器清洁件58)
[0143] 对于擦拭器清洁件58,参照图16以及图17进行说明。
[0144] 图16是喷头引导件50的立体图。
[0145] 在喷头引导件50设置有擦拭器清洁件58,该擦拭器清洁件58作为与第一擦拭器63滑动地接触并去除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附着物的“去除部”(在图3~图12中省略了图示)。擦拭器清洁件58是在薄板状的金属部件的表面贴附毛毡等的吸收件而形成的。
擦拭器清洁件58呈通过弹性支持部582对滑接接合部581赋予弹性的形状,其滑接接合部
581与第一擦拭器63滑接。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附着物,能够通过使擦拭器清洁件58的滑接接合部581与第一擦拭器63滑动接触而去除。此时,擦拭器清洁件58以由弹性支持部582被赋予弹性的状态被支持着,所以能够降低在滑接部分产生过度的摩擦力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在擦拭器清洁件58与第一擦拭器63滑接时在第一擦拭器63发生磨损和/或破损等的可能性。
[0146] 图17是图示了擦拭器清洁件58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147] 该变形例的擦拭器清洁件58,与包括塑料等的合成树脂部件的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一体地形成。塑料等的合成树脂部件,是具有弹性的材料,所以能够使擦拭器清洁件58具有弹性地与第一擦拭器63滑接。也能够以这样的状态设置擦拭器清洁件58,由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够成为成本更低的构成。
[0148] (擦拭器单元60的移位机构)
[0149] 对于擦拭器单元60的移位机构,继续参照图13~图17和图18进行说明。
[0150] 图18是图示了左凸轮结构体81及右凸轮结构体82与擦拭器单元60的接合部分的立体图。
[0151] 擦拭器单元60具有左凸轮接合部件66、右凸轮接合部件67、左凸轮加力弹簧68以及右凸轮加力弹簧69。
[0152] 右凸轮接合部件67经由贯通孔673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右凸轮接合部件67的轴部671经由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孔部618向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内侧突出,而且经由喷头引导件50的右臂部54的长孔543向喷头引导件50的内侧突出。
形成于该轴部671的前端的接合部672,接合于右凸轮结构体82的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
823。右凸轮加力弹簧69(参照图20~图23),对右凸轮接合部件67的接合部672向右凸轮结构体82的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823加力,并且与形成于喷头引导件50的右臂部54的弹簧接合止动部542接合,对形成于该右臂部54的凸部541向右凸轮结构体82的喷头引导件用凸轮822加力。
[0153] 同样地,左凸轮接合部件66经由贯通孔663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擦拭器支持部件61。左凸轮接合部件66的轴部661经由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孔部617向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内侧突出,而且经由喷头引导件50的左臂部53的长孔533向喷头引导件50的内侧突出。形成于该轴部661的前端的接合部662,接合于左凸轮结构体81的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没有图示)。左凸轮加力弹簧68,对左凸轮接合部件66的接合部662向左凸轮结构体81的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没有图示)加力,并且将形成于喷头引导件50的左臂部53的凸部531向左凸轮结构体81的喷头引导件用凸轮(没有图示)加力。
[0154] (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
[0155] 对于通过擦拭器清洁件58擦拭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附着物的工作(下面称为“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参照图19~图23进行说明。
[0156] 图19是放大图示了设置了右凸轮结构体82的部分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20~图23是放大图示了第一擦拭器63与擦拭器清洁件58的滑接接合部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157] 左凸轮结构体81的齿轮部81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齿轮部821,啮合于构成后述的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旋转体84的凸轮驱动齿轮部841。在右凸轮结构体82的外周面的预定位置,形成有突起部824。该突起部824接合于形成于旋转体84的凸轮驱动齿轮部841的外侧的凹部847,起到了规定右凸轮结构体82相对于旋转体84的旋转位置的相位的作用。例如,在维护单元3的组装时,在使右凸轮结构体82的突起部824接合于旋转体84的凹部847的状态下进行组装。由此,能够在右凸轮结构体82相对于旋转体84的旋转位置的相位没有偏离的状态下,容易且可靠地使右凸轮结构体82的齿轮部821啮合于旋转体
84的凸轮驱动齿轮部841。
[0158] 如上所述,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是同一形状的部件,所以下面以右凸轮结构体82为例进行说明,省略了对于左凸轮结构体81的说明。
[0159] 形成于喷头引导件50的右臂部54的凸部541,在符号B所示的范围内接合于右凸轮结构体82的喷头引导件用凸轮822(下面,简单称为“喷头引导件50接合于喷头引导件用凸轮822”。)。即,喷头引导件50,在符号B所示的范围内沿着右凸轮结构体82的喷头引导件用凸轮822的形状向Z方向移位。另外,在擦拭器支持部件61的右凸轮接合部件67形成的接合部672,在符号C所示的范围内接合于右凸轮结构体82的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823(下面,简单称为“擦拭器支持部件61接合于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823”。)。即,擦拭器单元60,在符号C所示的范围内沿着右凸轮结构体82的擦拭器支持部件用凸轮823的形状向Z方向移位。
[0160] 在右凸轮结构体82的由符号D1所示的旋转范围(第一凸轮部)内,维持喷头引导件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都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的状态(图20)。在该状态下,成为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相比罩40的吸收件面411向记录头16侧突出的状态(图9(a))。即,成为能够在通过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限制了沿着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记录头16与罩4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
[0161] 在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所设置的擦拭器清洁件58,与第一擦拭器63的擦拭面侧相邻。另外,擦拭器清洁件58的滑接接合部581形成为,如图所示,其前端侧以向第一擦拭器63的擦拭面侧突出的方式弯曲。而且,在图20所图示的状态下,成为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位于相比擦拭器清洁件58的滑接接合部581靠下降方向ZD侧的状态。因此,在图20所图示的状态下,成为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以及第一擦拭器63的擦拭面由擦拭器清洁件58覆盖的状态,能够降低纸屑和/或尘埃等的异物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以及第一擦拭器63的擦拭面的可能性。由此,在擦拭时,能够降低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异物转移并附着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可能性。
[0162] 在右凸轮结构体82的由符号D2所示的旋转范围(第二凸轮部)内,维持擦拭器单元6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喷头引导件50,在右凸轮结构体82向反转方向RD旋转时、向下降方向ZD移位,在右凸轮结构体82向正转方向FD旋转时、向上升方向ZU移位。即,在由符号D2所示的旋转范围内,能够以维持擦拭器单元6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的状态的原状,仅使喷头引导件50上下移动(向Z方向移位)(图21)。另外,在仅仅使喷头引导件50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喷头引导件50所设置的擦拭器清洁件
58从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到侧面为止与该第一擦拭器63滑接,执行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由此,通过擦拭器清洁件58去除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附着物。
[0163] 在右凸轮结构体82的由符号D3所示的旋转范围内,维持擦拭器单元6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的状态,而且维持喷头引导件5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下端位置的状态(图22)。在该状态下,第一擦拭器63成为与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相比向记录头16侧突出的状态(图22)。因此,在该状态下,成为能够通过第一擦拭器63擦拭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
[0164] 在右凸轮结构体82的由符号D4所示的旋转范围(第三凸轮部)内,维持喷头引导件5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下端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擦拭器单元60,在右凸轮结构体82向反转方向RD旋转时、向下降方向ZD移位,在右凸轮结构体82向正转方向FD旋转时、向上升方向ZU移位。即,在由符号D4所示的旋转范围内,能够以维持喷头引导件5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下端位置的状态的原状,仅使擦拭器单元60上下移动(向Z方向移位)。另外,在仅仅使擦拭器单元60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在喷头引导件50所设置的擦拭器清洁件58从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到侧面为止与该第一擦拭器63滑接,执行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由此,通过擦拭器清洁件58去除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附着物。
[0165] 在右凸轮结构体82的由符号D5所示的旋转范围内,维持喷头引导件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都移位至Z方向的最下端位置的状态(图23)。在该状态下,成为罩40的吸收件面411与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的突出端以及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相比向记录头16的喷头面侧大致突出的状态(图9(b))。在执行对记录纸P的记录中,通过维持该状态,能够如上所述将记录头16的喷头面与罩40的吸收件面411之间间隔维持在适于冲刷的间隔而进行冲刷。另外,在该状态下也成为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由擦拭器清洁件58覆盖的状态。在执行对记录纸P的记录中,尤其是在输送记录纸P时纸屑容易飞起、飘浮,所以通过在执行对记录纸P的记录中维持上述状态,能够降低在执行对记录纸P的记录中纸屑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可能性。
[0166] 这样,在依次将维护单元3的状态从能够通过喷头引导件50高精度地限制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密封工作的状态(图9(a)),向能够擦拭的状态(图22)、能够以最合适的喷墨距离进行冲刷的状态(图9(b))转换的过程中,至少两次执行了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另外,即使在使维护单元3的状态按与上述相反的步骤依次转换的过程中,还是至少两次执行了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即,在使喷头引导件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相对于记录头16分别进退的一连串的维护工作之中,通过擦拭器清洁件58所执行的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不会产生无用的工作,能够进行至少4次。因此,不会使喷墨打印机1的工作效率降低,能够可靠地降低不能完全去除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附着物的可能性。
[0167] (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构成)
[0168] 对于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构成,参照图24~图27进行说明。
[0169] 图24是从斜前方观察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所见的立体图。图25是从斜后方观察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所见的立体图。图26是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分解立体图。图27是局部以剖面进行图示的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侧视图。
[0170] 大气开放阀单元70是为了开闭将罩40的负压室421对大气开放的大气连通通路而设置的。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具有单元壳体71、摆动部件72、支持部件73、阀体支持部74、阀座部75和推压闩锁机构部90。
[0171] 单元壳体71,与构成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一部分的机构本体部91一体地形成,并且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有阀座部75。支持部件73通过螺纹件止动固定于阀座部75。摆动部件72,在其缺口部721接合于支持部件73的摆动支持凸部731的状态下,能够向符号F所示的方向摆动地被支持部件73支持着。另外,摆动部件72,通过没有图示的扭曲螺旋弹簧等的加力手段,向使被抵接部722抵接于构成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一部分的操作轴95的抵接部958的摆动方向被加力。即,摆动部件72,由于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操作轴体95向操作方向E移位而向摆动方向F摆动。
[0172] 阀体支持部74,在轴部742插通于支持部件73的插通孔732的状态下,能够向符号G所示的方向(下面称为“开闭方向G”)移位地被支持于支持部件73。在形成于其轴部742的前端的被接合部741,接合有摆动部件72的接合部723。即,阀体支持部74设置为,通过摆动部件72向摆动方向F摆动而向开闭方向G往复运动。被支持于阀体支持部74的阀体743,为有台阶的圆板形状的部件,由橡胶等具有柔性的材料形成。阀体743,以维持无间隙地紧密贴合于凹面形状的阀座753的周边边缘的状态的原状,伴随着轴部742向开闭方向G的往复运动,向与阀座部75的内周面接近/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
[0173] 在阀座部75的背面侧设置有第一管部751以及第二管部752。第一管部751,经由具有柔性的大气开放管(没有图示)连接于罩40的罩本体42的大气连通孔部429。第二管部752,经由没有图示的大气开放管对大气开放。在阀座部75的阀座753,形成有使第一管部751连通于阀座753的内周面的第一贯通孔754以及使第二管部752连通于阀座753的内周面的第二贯通孔755。
[0174] 这样构成的大气开放阀单元70,通过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操作轴体95向操作方向E移位,使得摆动部件72向摆动方向F摆动。由此,阀体支持部74向开闭方向G往复运动,阀体743向与阀座部75的内周面接近/离开的方向弹性变形。在阀体743的中央部分从阀座753的内周面离开的状态下,成为通过在阀座753的内周面与阀体743之间所形成的封闭空间,使得第一管部751和第二管部752连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开放的状态、即罩40的吸收件面411经由大气开放管而对大气开放的状态。另一方面,在阀体743的中央部分与阀座753的内周面面接触而压于阀座的状态下,成为第一贯通孔754以及第二贯通孔755被阀体743封塞的状态。因此,成为第一管部751和第二管部752的连通由阀体743断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成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即,成为罩40的吸收件面411没有经由大气开放管对大气开放的状态。
[0175] (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构成)
[0176] 对于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构成,也继续参照图24~图27以及图28和图29进行说明。
[0177] 图28是局部以剖面进行图示的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仰视图。图29是从底面侧所见的局部以剖面进行图示的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分解立体图。
[0178] 用于进行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阀体743的开闭操作的推压闩锁机构部90,具有机构本体部91、推压部件92、复位部件93、圆筒体94以及操作轴体95。
[0179] 机构本体部91,如上所述,一体地形成于单元壳体71。机构本体部91具有在内部形成有内径阶梯性地扩径的连续的空间的第一圆筒部911、第二圆筒部912以及第三圆筒部913。在第一圆筒部911的入口部分形成有矩形的引导孔914。在第一圆筒部911的上部形成有沿着操作方向E被形成缺口而成的引导部915。
[0180] 推压部件92,在由引导孔914引导而使得其向周方向的旋转被接合止动的状态下,能够向操作方向E移位地被第一圆筒部911支持,并具有推压操作部921、锯齿(波齿,波状齿)凸轮部922以及接合止动部923。推压操作部921被配置成前端从第一圆筒部911的引导孔914突出的状态。接合止动部923,呈直径稍小于第一圆筒部911的内径且大于引导孔914的圆板状。推压操作部921,通过使得该接合止动部923的外周面滑接于第一圆筒部911的内周面,能够向操作方向E移位地被支持。另外,推压操作部921的接合止动部923,防止推压操作部921在向操作方向E移位时从第一圆筒部911脱落。在锯齿凸轮部922,在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8个通过朝向周方向交替形成有向上的斜面和向下的斜面而成的锯齿(波状齿)。
[0181] 复位部件93配置为,在圆筒部933插入第二圆筒部912内且复位操作部931接合于第一圆筒部911的引导部915的状态下,能够向操作方向E移位。复位部件93,由螺旋弹簧等加力机构(没有图示)在向旋转体84侧突出的方向被加力。复位操作部931,以向操作方向E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圆筒部933,在与第一圆筒部911的引导部915接合的部分的里侧,以填充第一圆筒部911的内周面的方式形成有内壁面部932。在复位部件93的圆筒部933的内周面,在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复位用突条934。在复位用突条934的操作方向E的一端,形成有相对于周方向以一定角度倾斜的复位用引导斜面935。
[0182] 圆筒体94被内插于第三圆筒部913并被固定在预定位置。即,圆筒体94,以不向周方向旋转也不向操作方向E移位的状态设置于第三圆筒部913内。在圆筒体94的内周面,在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推压闩锁用突条941。该推压闩锁用突条941形成于相对于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突条934在操作方向E上对应的位置。在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操作方向E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942、第二引导斜面943以及接合止动部944。第一引导斜面942以及第二引导斜面943为相对于周方向以一定角度倾斜的斜面,其倾斜方向与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引导斜面935的倾斜方向相同。关于接合止动部944将在后文中说明。
[0183] 操作轴体95配置为,在被插通于复位部件93的圆筒部933以及圆筒体94的状态下,能够向操作方向E移位且能够向周方向旋转,并具有锯齿抵接部951、第一轴部952、第二轴部955以及抵接部958。锯齿抵接部951形成于面对推压部件92的锯齿凸轮部922的位置。另外,在锯齿抵接部951,向上的斜面和向下的斜面在周方向上交替重复而在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锯齿。在第一轴部952,在其与复位部件93的圆筒部933的内周面对应的部分,在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第一突条953,在该第一突条953的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周方向以一定角度倾斜的斜面954。在第二轴部955,在其与圆筒体94的内周面对应的部分,在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第二突条956,在该第二突条956的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周方向以一定角度倾斜的斜面957。4个第一突条953,形成于相对于锯齿抵接部951的锯齿的谷部在操作方向E上对应的位置。另外,4个第二突条956,形成于相对于4个第一突条953在操作方向E上对应的位置。在抵接部958抵接有摆动部件72的被抵接部
722,经由摆动部件72来作用基于所述加力机构所实现的施加力。即,对操作轴体95作用抵接于推压部件92的方向的施加力。
[0184] (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推压闩锁工作)
[0185] 对于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推压闩锁工作,参照图30进行说明。
[0186] 图30是模式性地图示了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推压闩锁工作的工作说明图。
[0187] 另外,对于图30,为了更容易观察图面,仅在图30(a)中标注了附图标记,在图30(b)~(h)则省略了附图标记而进行图示。
[0188] 首先,对于大气开放阀单元70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的工作,参照图30(a)~(d)进行说明。
[0189] 推压闩锁机构部90,在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进入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之间的状态下,成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图30(a))。
[0190] 从该状态开始,当形成于旋转体84的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接合于推压部件92的推压操作部921时,推压部件92向按压方向E1移位。该按压方向E1为操作方向E的一个方向,为推压部件92的推压操作部921被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按压的方向,另外,也是复位部件93的复位操作部931被复位用凸轮844按压的方向。通过使得推压部件92向按压方向E1移位,推压部件92的锯齿凸轮部922抵接于操作轴体95的锯齿抵接部951,对抗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由此推压部件92向按压方向E1按压操作轴体95。此时,推压部件92的锯齿凸轮部922和操作轴体95的锯齿抵接部951中,锯齿的斜面彼此抵接,所以通过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使得向周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操作轴体95。但是,在处于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进入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之间的状态的期间,操作轴体95向周方向的旋转由该推压闩锁用突条941接合止动。因此,操作轴体95,在该期间只能向按压方向E1移位(图30(b))。
[0191] 如果进一步向按压方向E1按压推压部件92的话,则操作轴体95向按压方向E1移位,直至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之间脱离的位置。在该时刻,解除对操作轴体95向周方向的旋转的接合止动。因此,通过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操作轴体95边向沿着锯齿的斜面的方向旋转边移位(符号K),直至变为推压部件92的锯齿凸轮部922的谷部与操作轴体95的锯齿抵接部951的山部对合一致的状态。由此,操作轴体95以符号J所示的轨迹移位以及旋转,变为操作轴体95的第二突条956的斜面957抵接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第二引导斜面943的状态(图30(c))。
[0192] 当推压闩锁用凸轮845从推压部件92的推压操作部921离开时,通过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操作轴体95边向沿着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第二引导斜面
943的方向旋转边移位(符号K)。而且,操作轴体95的第二突条956抵接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接合止动部944。由此,在该位置保持操作轴体95接合止动于圆筒体94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变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打开的状态(图30(d))。另外,推压部件92,被操作轴体95按压而向加力方向E2移位。该加力方向E2,为操作方向E的另一个方向,为经由摆动部件72作用于操作轴体95的施加力的方向。
[0193] 接下来,对于大气开放阀单元70从打开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的工作,参照图30(e)~(h)进行说明。
[0194] 从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打开的状态起,当形成于旋转体84的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接合于推压部件92的推压操作部921时,推压部件92向按压方向E1移位(图30(e))。
[0195] 通过推压部件92向按压方向E1移位,推压部件92的锯齿凸轮部922抵接于操作轴体95的锯齿抵接部951,对抗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推压部件92将操作轴体95向按压方向E1按压。此时,推压部件92的锯齿凸轮部922和操作轴体95的锯齿抵接部951中,锯齿的斜面彼此抵接,所以由于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向周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操作轴体95。但是,在处于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接合止动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接合止动部944的状态的期间,操作轴体95向周方向的旋转被接合止动。因此,操作轴体95,在该期间只向按压方向E1移位(图30(f))。
[0196] 如果进一步按压推压部件92的话,则操作轴体95向按压方向E1移位,直至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接合止动部944脱离的位置。在该时刻,解除对操作轴体95向周方向的旋转的接合止动。由此,通过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操作轴体95边向沿着锯齿的斜面的方向旋转边移位(符号K),直至变为推压部件92的锯齿凸轮部922的谷部与操作轴体95的锯齿抵接部951的山部对合一致的状态。另外,同时,操作轴体95以符号J所示的轨迹移位以及旋转,变为操作轴体95的第二突条956的斜面957抵接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第一引导斜面942的状态(图30(g))。
[0197] 当推压闩锁用凸轮845从推压部件92的推压操作部921离开时,通过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操作轴体95边向沿着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第一引导斜面
942的方向旋转边移位。由此,变为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进入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之间的状态(符号L)。另外,推压部件92,被操作轴体95按压而向加力方向E2移位。在该状态下,变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图30(h))。
[0198] 这样,大气开放阀单元70,能够通过推压闩锁机构部90交替转换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即,在每次进行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推压操作部921的按压操作时,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被交替转换。另外,推压闩锁机构部90为自身保持操作状态的机构,因此,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由推压闩锁机构部90保持。现有技术中,为使罩40在能够维持由罩40所实现的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密封状态的范围内稍稍移位而开闭大气开放阀的构成,所以由于该大气开放阀的开闭工作导致存在喷头面的密封状态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相对于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维护单元3,能够在通过罩40密封了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下,以维持该记录头16与罩的位置关系的原状,转换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
[0199]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维护单元3中,驱动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机构也兼作其他部件的驱动机构,但成为通过推压闩锁机构部90自身保持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的结构。因此,以维持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的原状驱动其他的部件,而且不需要复杂的驱动机构。
[0200]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无论基于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所实现的大气连通路的开闭状态怎样,都能够以低成本的构成实现能够以充分且稳定的紧密贴合的状态密封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喷头维护装置2。
[0201] 另外,推压闩锁机构部90,不特别限定于该实施例中的方式。即,能够在每次进行操作部的按压操作时交替地转换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只要是能够自身保持其操作状态的结构的机构,可以是任意方式的机构。例如,可以使用利用所谓心形凸轮的推压闩锁机构。
[0202] (推压闩锁机构部90中的复位工作)
[0203] 对于推压闩锁机构部90中的复位工作,参照图31进行说明。
[0204] 图31是模式性地图示了推压闩锁机构部90中的复位工作的工作说明图。
[0205] 另外,对于图31,为了更加容易观察附图,仅在图31(a)中标注了附图标记,对于图31(b)~(g)则省略了附图标记而进行图示。
[0206] 首先,对于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打开状态下的复位工作,参照图31(a)~(e)进行说明。
[0207] 在操作轴体95的第二突条956抵接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接合止动部944、操作轴体95在该位置接合止动于圆筒体94的状态下,保持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打开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变为操作轴体95的第一突条953在操作方向E上位于与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突条934对应的位置的状态。即,成为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引导斜面935和操作轴体95的斜面954以能够向操作方向E抵接的位置关系相对面的状态(图31(a))。
[0208] 从该状态起,当形成于旋转体84的复位用凸轮844接合于复位部件93的复位操作部931时,复位部件93向按压方向E1移位。通过复位部件93向按压方向E1移位,使得复位用突条934的复位用引导斜面935抵接于操作轴体95的第一突条953的斜面954,对抗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复位部件93将操作轴体95向按压方向E1按压。此时,复位部件93和操作轴体95以斜面相抵接,所以通过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将朝向周方向的旋转力作用于操作轴体95。但是,在处于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接合止动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接合止动部944的状态的期间,操作轴体95向周方向的旋转被该接合止动部944接合止动。因此,该期间,操作轴体95只向按压方向E1移位(图31(b))。
[0209] 如果进一步按压复位部件93的话,则操作轴体95向按压方向E1移位,直至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接合止动部944脱离的位置为止。在该时刻,解除了对操作轴体95向周方向的旋转的接合止动。由此,通过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操作轴体95边向沿着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引导斜面935的方向旋转边移位(符号M)。另外,同时,操作轴体95以符号J所示的轨迹移位以及旋转,变为操作轴体95的第二突条956的斜面957抵接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第一引导斜面942的状态(图31(c))。
[0210] 接着,通过从摆动部件72作用的施加力,操作轴体95边向沿着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的第一引导斜面942的方向旋转边移位。由此,成为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进入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之间的状态(符号L)。这里,操作轴体95,如上所述,在相对于4个第一突条953在操作方向E上对应的位置形成有4个第二突条
956。另外,复位部件93,在相对于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在操作方向E上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复位用突条934。因此,在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进入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之间的状态下,成为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一突条953进入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突条934之间的状态(符号L)。在该状体下,成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图31(d))。当复位用凸轮844从复位部件93的复位操作部931离开时,复位部件93由于没有图示的加力机构的施加力而向加力方向E2移位(图31(e))。
[0211] 接下来,对于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下的复位工作,参照图31(e)~(g)进行说明。
[0212] 在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二突条956进入圆筒体94的推压闩锁用突条941之间的状态下,成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成为操作轴体95的4个第一突条953进入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突条934之间的状态(图31(e))。
[0213] 从该状态起,当形成于旋转体84的复位用凸轮844接合于复位部件93的复位操作部931时,复位部件93向按压方向E1移位。但是,此时,仅成为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突条934进入操作轴体95的第一突条953之间的状态(图31(f))。因此,操作轴体95没有被复位部件93的复位用突条934向按压方向E1按压。即,在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下,即使复位部件93向操作方向E往复移动,也仅是复位用突条934在操作轴体95的第一突条953之间空振。因此,操作轴体95没有向按压方向E1移位,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没有变化。当复位用凸轮844从复位部件93的复位操作部931离开时,复位部件93,由于没有图示的加力机构的施加力而向加力方向E2移位(图31(g))。
[0214] 这样,根据具有“复位机构”的推压闩锁机构部90,在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打开的状态下,利用基于复位操作部931的按压操作所实现的复位工作,能够强制地使大气开放阀单元70变化至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在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即使进行了复位操作部931的按压操作,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也不会变化。即,在进行了基于复位操作部931的按压操作所实现的复位工作时,能确保始终处于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
[0215] 例如,在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工作中发生停电、处于电源接通状态的喷墨打印机1的电源插座不小心被拔掉那样的情况下,有可能不能判别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因此,只要在例如喷墨打印机1接通电源时一律执行基于复位机构的复位工作,就一定能够从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起开始进行控制。由此,不用设置能够检测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的传感器,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够正确地特定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
[0216] (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构成)
[0217] 对于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构成,参照图32~图37进行说明。
[0218] 图32是以拔出状态图示了维护单元3的设置有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部分的立体图。图33是维护单元3的设置有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34是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立体图。图35是图示了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行星齿轮机构部分的立体图。图36是图示了旋转体84的间歇齿轮部842与行星齿轮87的啮合结构的立体图,图37是其仰视图。
[0219] 设置于单元基部30的驱动力传递机构80,如上所述,具有将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力传递至吸引泵37的机构(驱动齿轮381、泵齿轮371)(参照图6)。而且,驱动力传递机构80,作为使所述左凸轮结构体81、右凸轮结构体82以及大气开放阀单元70通过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力而工作的机构,还具有旋转体84、恒星齿轮85、行星杆(lever)86以及行星齿轮87。
[0220] 以各自能够独立旋转的方式轴支持左凸轮结构体81和右凸轮结构体82的凸轮轴83,如前所述,被固定设置于由构成单元基部30的盖部件36的支持槽363和基座部件39的一部分构成的支持部。左凸轮结构体81,被配置于成为其下侧一半进入在盖部件36所形成的孔361中的状态的位置,右凸轮结构体82,被配置于成为其下侧一半进入在盖部件36所形成的孔362中的状态的位置。左凸轮结构体81的齿轮部81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齿轮部821啮合于配置于盖部件36的内侧的旋转体84的凸轮驱动齿轮部841。左凸轮结构体81的齿轮部811、右凸轮结构体82的齿轮部821以及旋转体84的凸轮驱动齿轮部841呈大致圆锥形,为在其圆锥部分的周面刻有齿的所谓锥齿轮。
[0221] 恒星齿轮85,是具有在外周面形成有齿而构成的第一齿轮部851、和在轴承部854的外周面形成有齿而构成的第二齿轮部852的两级齿轮。恒星齿轮85,以在构成单元基部30的支持板35竖立设置的支持轴352被插通于轴承部854的状态,被其支持轴352轴支持。恒星齿轮85的第一齿轮部851,与收置并配置于盖部件36的齿轮收置部365的齿轮
385啮合。即,恒星齿轮85,经由齿轮383、旋转传递轴384以及齿轮385被传递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力而旋转。
[0222] 行星杆86,在恒星齿轮85的臂支持部853(在轴承部854的外周面没有形成齿的部分)被插通于圆筒部861的状态下,能够向摆动方向N摆动地被支持于恒星齿轮85的轴承部854。在行星杆86的圆筒部861,突出设置有臂部863。该臂部863的前端部分,接合于在盖部件36的对应的位置所形成的摆动限制孔364,由此,行星杆86的摆动范围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0223] 行星齿轮87,被在行星杆86的臂部863所形成的轴部862轴支持,与恒星齿轮85的第二齿轮部852啮合。
[0224] 旋转体84,以支持轴352的上部被插通于轴承孔846的状态被支持轴352轴支持。在旋转体84的上侧的面,形成有与左凸轮结构体81的齿轮部81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齿轮部821啮合的所述凸轮驱动齿轮部841(凸轮驱动齿轮)。另外,在旋转体84的内周面形成有间歇齿轮部842,在形成有齿的范围与行星齿轮87啮合。而且,在旋转体84的外周面,在周方向上不重合的位置在Z方向上具有台阶地形成有与所述推压闩锁机构部90接合的复位用凸轮844以及推压闩锁用凸轮845。
[0225] 这样构成的驱动力传递机构80,以在形成有齿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大约为350度的范围)旋转体84的间歇齿轮部842啮合于行星齿轮87的状态,将恒星齿轮85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87传递至间歇齿轮部842,使得旋转体84旋转。而且,在旋转体84旋转直至间歇齿轮部842的间歇部843(没有形成齿的部分)到达行星齿轮87的位置时,成为行星齿轮87空转的状态,所以成为即使恒星齿轮85靠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力旋转、旋转体84也不会旋转的状态。另外,当从该状态起使恒星齿轮85的旋转方向反转时,行星杆86向该反转后的旋转方向在一定的摆动范围(由摆动限制孔364限制了的摆动范围)摆动,由此,行星齿轮87啮合于间歇齿轮部842的形成有齿的部分。由此,成为恒星齿轮85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87被传递至间歇齿轮部842而使旋转体84旋转的状态。
[0226] (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工作)
[0227] 对于驱动力传递机构80的工作,参照图38进行说明。
[0228] 图38是对应于旋转体84的旋转位置而图示了维护单元3的工作状态的工作说明图。
[0229] 这里的符号R0~R6,是以基准点S为基准来表示旋转体84的旋转位置或旋转范围的。该基准点S,与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推压操作部921以及复位操作部931的位置一致。另外,符号D1~D5,同样也以基准点S为基准来表示旋转体84的旋转范围。该旋转范围D1~D5,与旋转体84的旋转范围相对应地图示了图19所示的右凸轮结构体82的旋转范围D1~D5(虽然没有图示,但左凸轮结构体81也一样)。
[0230] 当维护单元3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正转(CW)时,旋转体84向正转方向FR旋转,当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时,旋转体84向反转方向RR旋转。而且,在旋转体84向正转方向FR旋转时,左凸轮结构体8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都向正转方向FD旋转,在旋转体84向反转方向RR旋转时,左凸轮结构体8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都向反转方向RD旋转。
[0231] 旋转范围R0,与间歇齿轮部842的间歇部843对应。即,旋转范围R0是行星齿轮87未啮合于间歇齿轮部842而行星齿轮87进行空转的范围(下面称为“空转范围R0”)。
因此,在空转范围R0内,成为即使恒星齿轮85靠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力旋转、旋转体
84也不旋转的状态。即,在空转范围R0内,维持:吸引泵37靠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力持续工作而旋转体84的旋转停止了的状态。
[0232] 旋转位置R1,为在使旋转体84向正转方向FR旋转时行星齿轮87开始空转的旋转位置,成为正转方向FR的空转范围R0的起点。即,当使恒星齿轮85向旋转体84向正转方向FR旋转的旋转方向持续旋转时,在该旋转位置R1到达了基准点S时,成为行星齿轮87空转而旋转体84不会进一步向正转方向FR旋转的状态(下面称为“空转开始位置R1”)。
[0233] 旋转范围R2~R6,设定为空转范围R0以外的旋转范围、即行星齿轮87啮合于间歇齿轮部842且使得旋转体84能够旋转的范围内。
[0234] 旋转范围R2,为能够开闭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旋转范围。即,在旋转范围R2中,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推压操作部921接合于推压闩锁用凸轮845而按压推压部件92(下面称为“推压操作范围R2”)。而且,在与推压操作范围R2相邻的空转开始位置R1或旋转范围R3中,成为推压闩锁用凸轮845从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推压操作部921离开的状态。因此,例如通过使旋转体84以在推压操作范围R2与旋转范围R3之间往复的方式旋转,能够执行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操作。或者,即使使旋转体84以在空转开始位置R1与推压操作范围R2之间往复的方式旋转,也能够进行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操作。或者,即使通过使旋转体84从空转开始位置R1向旋转范围R3或从旋转范围R3向空转开始位置R1旋转,也能够进行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操作。
[0235] 旋转范围R2以及旋转范围R3对应于左凸轮结构体8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旋转范围D1。因此,在该旋转范围R2以及旋转范围R3中,维持喷头引导件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都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的状态(图20)。即,成为能够在通过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限制了沿着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记录头16与罩40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
[0236] 旋转范围RG,对应于左凸轮结构体8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旋转范围D2,为喷头引导件50移位的旋转范围(下面称为“喷头引导件操作范围RG”)。即,在喷头引导件操作范围RG内,如上所述,能够以维持擦拭器单元6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的状态的原状仅使喷头引导件50上下移动(向Z方向移位)(图21)。另外,喷头引导件操作范围RG,被设定为不与推压操作范围R2重合的范围,所以能够以维持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的原状仅使喷头引导件50上下移动。而且,在喷头引导件操作范围RG,通过仅使喷头引导件50上下移动,如上所述,能够进行基于擦拭器清洁件58所实现的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
[0237] 旋转范围R4,对应于左凸轮结构体8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旋转范围D3。即,在旋转范围R4,如上所述,维持相比于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使第一擦拭器63向记录头16侧突出的状态(图22)。在该状态下,如上所述,成为能够通过第一擦拭器63擦拭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下面称为“擦拭执行范围R4”)。
[0238] 旋转范围RY对应于左凸轮结构体8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旋转范围D4,为擦拭器单元60移位的旋转范围(下面称为“擦拭器操作范围RY”)。即,在擦拭器操作范围RY,如上所述,能够以维持喷头引导件5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下端位置的状态的原状仅使擦拭器单元60上下移动(向Z方向移位)。另外,擦拭器操作范围RY,被设定为不与推压操作范围R2以及喷头引导件操作范围RG中的任一个重合的范围,所以能够以维持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状态的原状仅使擦拭器单元60上下移动。而且,在擦拭器操作范围RY,通过仅使擦拭器单元60上下移动,如上所述,能够执行基于擦拭器清洁件58所实现的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
[0239] 旋转范围R5对应于左凸轮结构体8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旋转范围D5。即,在旋转范围R5中,如上所述,成为相比于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的突出端以及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使罩40的吸收件面411向记录头16的喷头面侧突出的状态(图9(b))。即,成为能够将记录头16的喷头面与罩40的吸收件面411之间的间隔维持为适于冲刷的间隔而执行冲刷的状态(下面,称为“记录执行范围R5”)。即,在对记录纸P执行记录时,只要使旋转体84旋转至记录执行范围R5(直至基准点S成为记录执行范围R5内的位置)即可。
[0240] 旋转范围R6,为能够使得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闩锁复位而成为强制关闭了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状态的旋转范围(下面,称为“复位操作范围R6”)。即,在复位操作范围R6,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部931与复位用凸轮844接合而按压复位部件93。而且,在与复位操作范围R6相邻的记录执行范围R5,成为复位用凸轮844从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部931离开的状态。因此,通过使旋转体84以在例如记录执行范围R5与复位操作范围R6之间往复的方式旋转,能够成为强制关闭了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状态。另外,复位操作范围R6,被设定于不与推压操作范围R2、喷头引导件操作范围RG以及擦拭器操作范围RY中的任一个重合的范围。因此,能够以维持喷头引导件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下端位置的状态的原状,执行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而且,复位操作范围R6,对应于左凸轮结构体81以及右凸轮结构体82的旋转范围D5。因此,也能够在例如对记录纸P的记录执行中执行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
[0241] (喷头维护装置2的控制步骤)
[0242] 对于喷头维护装置2的控制步骤的一例,参照图39进行说明。下面说明的维护记录头16的控制步骤由控制装置100执行。
[0243] 图39是图示了喷头维护装置2的控制步骤的定时图。
[0244] 在喷墨打印机1的电源断开的状态下,Z方向上的维护单元3的位置位于密封位置,记录头16的喷头面被罩40密封,大气开放阀单元70处于关闭状态。在喷墨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之后,作为维护单元3的初始化步骤,首先,执行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确定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其原因在于,在通常在电源断开控制时为关闭了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状态,但在因某种原因而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存在变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控制的内容与实际的开闭状态不一致的状态的可能。
[0245] 更加具体而言,在喷墨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之后,首先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使旋转体84向反转方向RR旋转直至复位操作范围R6。由此,复位用凸轮844接合于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部931,执行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另外,复位用凸轮844被设置于跨复位操作范围R6和空转范围R0的位置。因此,在执行可靠的复位操作的方面,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从而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复位操作范围R6时的旋转量,优选,设定为:相对于不管旋转体处于任何旋转位置都会在空转范围R0变为空转状态而言充分的旋转量。
[0246] 另外,该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能够在喷墨打印机1的电源接通时以外在任何时候都执行。例如,即使在记录执行中或记录头16的维护工作中,在判定为因某种原因而存在导致变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控制的内容与实际的开闭状态不一致的状态的可能性时,为了更加可靠地避免误工作,只要重新执行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即可。
[0247] 在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复位操作之后,接着,仅执行一次基于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所实现的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按压操作,使得成为打开了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状态。
更加具体而言,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正转(CW),使旋转体84向正转方向FR旋转直至推压操作范围R2。由此,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接合于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推压操作部921,成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打开了的状态。该打开了的状态,由推压闩锁机构部90保持(工作状态:初始化)。
[0248] 另外,作为公知的管式泵的吸引泵37,如上所述,当维护单元用马达38被正转驱动时,执行使负压产生的吸引工作,在维护单元用马达38被反转驱动了时,变为释放状态,不会产生负压。另外,在泵齿轮371的旋转方向被从反转转换为正转时,在旋转传递中产生了不足一次旋转的旋转量的延迟。因此,吸引泵37,在空转开始范围R1,仅在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正转(CW)的状态下工作。
[0249] 在维护单元3的初始化之后,在记录纸P上执行记录时,首先,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记录执行范围R5。由此,成为相比于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的突出端以及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使罩40的吸收件面411向记录头
16的喷头面侧突出的状态。另外,至少在喷头引导件5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第二移位位置)之后,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整体下降直至记录中位置。由此,罩40从记录头16离开,能够解除基于罩40所实现的对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密封。另外,能够设定为:将记录头16的喷头面与罩40的吸收件面411之间的间隔设定为适于冲刷的间隔、能够执行对记录纸P的记录的状态(工作状态:密封解除)。
[0250] 在对记录纸P执行了记录之后,在执行真实吸引工作时,首先,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正转(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空转开始位置R1。此时,在旋转范围R3之后,维持喷头引导件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都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的状态。因此,成为能够在通过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限制了沿着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记录头16与罩4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
[0251] 而且,在使旋转体84经由推压操作范围R2旋转直至空转开始位置R1的过程中,执行一次基于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所实现的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按压操作,使得大气开放阀单元70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换(工作状态:吸引准备)。该关闭状态由推压闩锁机构部90保持。
[0252] 而且,在旋转体84旋转直至旋转范围R3之后,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整体上升到密封位置为止。由此,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抵接并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工作状态:密封)。从该状态起,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进一步持续正转(CW),使得吸引泵37工作而执行真实吸引工作(在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的吸引工作)。此时,旋转体84,由于行星齿轮87空转,而维持在空转开始位置R1处停止的状态(工作状态:真实吸引)。
[025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下,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抵接并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由此可认为基本不会出现使弯液面(meniscus)破坏的程度的压力变动作用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情况。但是,在使基于压力变动所产生的弯液面破坏的可能性尽可能地减低的方面,例如可以暂时成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打开的状态,然后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抵接并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之后,将大气开放阀单元70转换为关闭状态而执行真实吸引工作。
[0254] 在执行了真实吸引工作之后,能够以维持通过罩40密封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的原状继续执行空吸引工作。首先,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推压操作范围R2。接着,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正转(CW)再次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空转开始位置R1。由此,执行一次基于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所实现的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按压操作,使得大气开放阀单元70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换(工作状态:空吸引准备)。该打开的状态,由推压闩锁机构部90保持。从该状态开始,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进一步持续正转(CW),使得吸引泵37工作而执行空吸引工作(大气开放阀单元70打开状态下的吸引工作)。此时,旋转体84,由于行星齿轮87空转,而维持在空转开始位置R1处停止的状态(工作状态:空吸引)。
[0255] 在执行了空吸引工作之后再次执行真实吸引工作的情况下,只要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推压操作范围R2、进而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正转(CW)来再次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空转开始位置R1,即可。由此,能够在维持通过罩40密封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的原状,将打开状态的大气开放阀单元70再次向关闭状态转换。即,本发明所涉及的维护单元3,通过使旋转体84以在空转开始位置R1与推压操作范围R2之间往复移动的方式旋转,能够交替转换能够进行真实吸引工作的状态和能够进行空吸引工作的状态。因此,能够根据需要,以所需的次数交替反复进行真实吸引工作和空吸引工作。另外,在对记录纸P的记录执行之后,在处于没有进行真实吸引工作和空吸引工作的必要的状态的情况下,如果不使旋转体84旋转至空转开始位置R1,则也能够不执行真实吸引工作以及空吸引工作地,执行接下来说明的擦拭。
[0256] 在对记录纸P的记录执行之后,根据需要执行了真实吸引工作以及空吸引工作之后,能够执行擦拭。首先,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擦拭执行范围R4。由此,成为相比于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使第一擦拭器63向记录头16侧突出的状态。此时,在旋转体84从空转开始位置R1旋转直至擦拭执行范围R4的过程中,执行一次基于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所实现的推压闩锁机构部90的按压操作,使得大气开放阀单元70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换。
[0257] 另外,在旋转体84从空转开始位置R1旋转直至擦拭执行范围R4的过程中,当喷头引导件50在喷头引导件操作范围RG中下降时,擦拭器清洁件58从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到侧面为止滑接,在擦拭前进行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此时为执行擦拭之前的阶段,因此可认为多数情况下在第一擦拭器63上基本没有附着墨液。但是,有时在对记录纸P的记录执行中所产生的纸屑和/或尘埃等异物的一部分飘浮而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而且,当附着于该第一擦拭器63的纸屑和/或尘埃等异物在擦拭时附着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时,可能会成为喷墨喷嘴堵塞等的主要原因。即,在擦拭之前所执行的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的意义,主要在于能够在擦拭之前去除在第一擦拭器63所附着的纸屑和/或尘埃等的异物。
[0258] 而且,在喷头引导件50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第二移位位置)之后,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整体移动直至擦拭位置(工作状态:擦拭准备)。该擦拭位置,被设定于密封位置与记录中位置之间,为成为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能够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滑接的状态的位置。从该状态起,通过滑动装置22使维护单元3整体从起始(home)位置向X方向移位直至擦拭结束位置,执行使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滑接的擦拭。由此,能够去除在记录头16的喷头面所附着的附着物(工作状态:擦拭)。
[0259] 在执行了擦拭之后,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记录执行范围R6。由此,擦拭器单元60从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向最下端位置移位,在该过程中,擦拭器清洁件58从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到侧面滑接,执行擦拭之后的第一次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工作状态:擦拭器退避~擦拭器回复)。该擦拭后的清洁工作,以除去在第一擦拭器63所附着的墨液为主要目的。另外,在执行了擦拭之后,通过滑动装置22,使维护单元3整体向X方向移位直至起始位置,并且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整体下降直至待机位置。
[0260] 在一连串的上述擦拭步骤的执行之后、向由罩40密封了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停止状态转变时,只要执行下面的步骤即可。首先,通过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正转(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推压操作范围R2。此后,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反转(C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旋转范围R3为止之后,再次使维护单元用马达38正转(CW),使旋转体84旋转直至空转开始位置R1。由此,执行二次基于推压闩锁用凸轮845所实现的推压闩锁机构部
90的按压操作,在大气开放阀单元70被从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换之后,再次成为关闭状态。该关闭状态,由推压闩锁机构部90保持。执行这样的操作是为了,在大气开放阀单元
70关闭的状态下使旋转体84从记录执行范围R5旋转直至空转开始位置R1时,即使在空转开始位置R1也为大气开放阀单元70关闭的状态。
[0261] 另外,在旋转体84从记录执行范围R5旋转直至空转开始位置R1的过程中,当擦拭器单元60在擦拭器操作范围RY中上升时,擦拭器清洁件58从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到侧面滑接,执行擦拭之后的第二次的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而且,在喷头引导件50在喷头引导件操作范围RG中上升时,擦拭器清洁件58再次从第一擦拭器63的顶端631到侧面滑接,执行擦拭之后的第三次的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
[0262] 这样,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能够在一连串的维护工作中不产生无用的工作地进行多次。由此,不会使得喷墨打印机1的工作效率降低,能够可靠使不能彻底去除在第一擦拭器63所附着的附着物的可能性降低。另外,擦拭前所进行的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能够在擦拭之前主要去除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纸屑和/或尘埃等的异物。另一方面,在擦拭之后进行的第一擦拭器63的清洁工作,主要能够去除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墨液。即,通过擦拭前后的清洁工作能够合理地去除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各种附着物,能够进一步降低不能彻底去除附着于第一擦拭器63的附着物的可能性。
[0263] 在旋转范围R3以后,维持喷头引导件50以及擦拭器单元60都移位至Z方向的最上端位置的状态。由此,成为能够在通过喷头引导件50的引导部51限制了沿着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方向上的记录头16和罩40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使罩本体42的密封部42c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的状态(工作状态:罩准备)。而且,在旋转体84旋转至旋转范围R3之后,通过升降装置23使维护单元3整体上升直至密封位置。由此,罩本体
42的密封部42c抵接并紧密贴合于记录头16的喷头面,成为记录头16的喷头面由罩40密封的状态(工作状态:停止)。
[0264]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头维护装置2,是能够通过一个维护单元用马达38的驱动力执行包括吸引泵37的驱动、大气开放阀单元70的开闭、第一擦拭器63的移动内的全部工作的构成,能够灵活地选择真实吸引工作、空吸引工作、擦拭、它们的组合而执行维护工作。
[0265] (其他的实施例)
[0266]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说明了的实施例,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这些显然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267] 例如,即使在所谓串行喷头型喷墨打印机中也能够实施本发明。更加具体而言,只要将数量与搭载于滑架的记录头的数量(通常为1个)相等的维护单元3设置于喷头维护装置2的底座21即可。另外,在串行喷头型喷墨打印机中,能够通过滑架的移动来进行擦拭,所以也可以不设置喷头维护装置2的滑动装置22。
[02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喷墨式的打印机,但是也可以采用喷射或排出墨液以外的其他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和收置有该流体的流体容器。可以应用于具有排出微量的液滴的流体喷头等的各种流体喷射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流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流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滴状、拖尾呈丝线状的物体。另外,这里所说的流体,只要是流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那样的材料即可。
[0269] 例如,只要是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流体状态,而且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流体、还包括溶媒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包括颜料和/金属微粒等固形物的功能材料的微粒所成的物质等。另外,作为流体的代表例,可以举出在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的墨液、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液,包括一般性的水性墨液、油性墨液以及凝胶墨液(gel ink)、热熔墨液(hot melt ink)等的各种流体组成物。
[0270] 作为流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可以是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包含在例如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和/或色材料等的材料的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流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管使用的喷射作为试样的流体的流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micro dispenser)等。
[0271] 而且,也可以采用在时钟、相机等精密机械中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流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所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对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的流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的蚀刻液的流体喷射装置。而且,也能够在这些之中的任一种喷射装置以及流体容器中应用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