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20003.6

文献号 : CN1020468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宫井卓哉

申请人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摘要 :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而在闭状态下也可得到充分的压下力的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可动沉降片(50)包括沉降片(51)、沉降底脚片(52)和细弹簧(53)。细弹簧(53)与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部(52a)抵接而被支撑。若不管在沉降片(51)的开状态还是在闭状态下都不对针织纱接受部(51d)等施加负荷,则细弹簧(53)对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部(52a)从齿口(2)侧的表侧进行按压,并且经由沉降片(51)的受动臂(51e)也从里侧夹着前端部(52a)的方式进行按压。即使在闭状态下沉降片(51)的行程量变大,也能够以与开状态同等程度的按压力将齿口(2)的针织物压下。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在临近作为针织物编织区域的齿口的针床的前端侧排列设置有多个沉降片,各沉降片具有作用臂和受动臂,所述作用臂从形成为圆弧状的外周可摆动位移地被支撑的支承部向齿口侧弯曲延伸,所述受动臂设置在远离支承部的齿口一侧,通过以松脱嵌合状态与受动臂卡合而作用于受动臂的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部接近齿口侧的位移和远离齿口侧的位移,可切换由在作用臂的靠前端部分设置的针织纱接受部将齿口内的针织物压下的闭状态和针织纱接受部远离齿口的开状态,至少在闭状态下沉降片由收容于支承部的内侧的扭矩弹簧向针织纱接受部接近齿口侧的方向施力,其特征在于,扭矩弹簧,其一端由沉降片的作用臂支撑而另一端由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部支撑,以通过被支撑的反力从沉降片的相对于齿口侧的表侧按压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部,并且通过被支撑的反力从沉降片的相对于齿口侧的里侧由沉降片的受动臂按压该前端部的方式,配置在沉降片和沉降片驱动部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弹簧在由所述作用臂支撑的部分与所述沉降片连接而一体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弹簧在由所述前端部支撑的部分与所述沉降片驱动部件连接而一体化。

说明书 :

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过可动式的沉降片也能够将针织物压下的具备沉降片的横机。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使用以概略结构表示在图5中的那种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1(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横机1中,针床3在前后隔着齿口2相对配置。各针床3在齿口2侧较高而随着远离齿口2变低地倾斜。但是,为了说明方便,仅在水平姿态下示出前后中的一方的针床3。
[0003] 针床3是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延伸的带板状的基台4上以一定的间距直立设置针板5而形成。在相邻的针板5之间形成针槽6。金属线7贯通基台4和针板5之间,进行定位。针槽6中,收容有织针8。但是,对于织针8仅示出了前端的针钩附近,省略了其他结构部分。此外,在图5(b)中,省略了织针8的图示。织针8可在针槽6内向图中横方向滑动位移,通过该滑动位移,织针8前端的针钩相对于齿口2进退。在相邻的织针8之间,在针板5的一侧并排设置可动沉降片10。
[0004] 可动沉降片10包括在图5(a)所示的开状态和图5(b)所示的闭状态之间进行摆动位移的沉降片11。沉降片11的开状态和闭状态由沉降底脚片12控制。沉降片11从支承部11a到齿口2侧具有作用臂11b。作用臂11b上,设有线圈形成部11c和针织纱接受部11d。从支承部11a还伸出有受动臂11e。在沉降片11的支承部11a的内侧收容细弹簧13。沉降片11的支承部11a的外周形成为圆弧状,由针板5的沉降片支撑部5a可摆动位移地支撑。沉降片11的支承部11a和细弹簧13收容于沉降片收容部5b,所述沉降片收容部5b在针板5的齿口2侧使板厚减少而形成。细弹簧13通过以沉降片11的支承部11a为支点的摆动位移,向作用臂11b进入齿口2的方向施加弹性的扭矩。
[0005] 沉降底脚片12在齿口2侧具有前端部12a,在远离齿口2一侧具有基部12b。在基部12b设有针踵12c,由沿针床3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行走的三角座滑架上搭载的三角机构驱动。在基部12b的中间部分形成有沿图中横方向延伸的缺口部12d。在缺口部12d插通有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贯通的金属带15。金属带15也贯通于针板5的金属带贯通孔5c进行限制,以在沉降底脚片12滑动位移时不从针槽6脱落。沉降片11的受动臂11e的前端与在沉降底脚片12的前端部12a附近形成的卡合部12e卡合,而进行沉降底脚片12和沉降片11的结合。相对于沉降片11的受动臂11e的前端的大小,沉降底脚片12的卡合部12e进一步变大,受动臂11e的前端相对于卡合部12e成为松脱嵌合状态。因此,在沉降片11的作用臂11b侧的针织纱接受部11d上从针织纱等接受的力比细弹簧13的作用力大时,沉降片11在作用臂11b从齿口2退出的方向上摆动位移,直到受动臂11e的前端与卡合部12e的内侧抵接为止。通过这种摆动位移,在可动沉降片10上,缓和向针织纱等的反力,能够不使过大的按压力作用。
[0006] 细弹簧13中,一端由沉降片11的作用臂11b的基端侧支撑,并且另一端由在针板5的前端附近设置的弹簧止动器5d支撑。细弹簧13的弹力在开状态下较大,在闭状态下较小。在开状态下,细弹簧13的较大的弹力经由沉降片11的受动臂11e进行作用,以将沉降底脚片12的卡合部12e拉出到齿口2侧。为了反抗该拉出将沉降底脚片12固定在远离齿口2的位置而维持沉降片11的开状态,在沉降底脚片12上设有突起12f。突起12f可由金属线16卡定,金属线16贯通针板5的金属线贯通孔5e。
[0007] 图6和图7分别以侧视剖面图和侧视图表示以形成图5的针床3的方式组合的基台4和针板5的结构。在基台4上,设有将针板5插入的针板插入槽4a,表面成为针槽底面4b。在基台4的前端,设有收容沉降片11的作用臂11b的沉降片槽4c。
[0008] 图8以组合状态的侧视图表示图5的沉降片11和细弹簧13的结构。在沉降片11的支承部11a的内侧,收容细弹簧13的迂回部13a。作为细弹簧13的一端的施力部13b对作用臂11b从支承部11a伸出的部分作用有扭矩。细弹簧13的支撑部13c成为松脱端。使与细弹簧13的施力部13b相当的部分从沉降片11伸出,也可使与沉降片11和细弹簧13相当的部分一体地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在与专利文献2的沉降片11相当的部件上,使与受动臂11e相当的部分在横方向伸出形成,由在三角座滑架上设置的压片在上下方向上驱动。
[0009] 图9以侧视图表示图5的沉降底脚片12的结构。沉降底脚片12通过对针踵12c的驱动使卡合部12e在图中横方向上位移。
[0010] 图10表示图5的横机1所使用的驱动机构的概略结构。图5的织针8被织针动作用三角机构20驱动。织针动作用三角机构20搭载在沿针床3在垂直于图5的纸面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三角座滑架21上。在三角座滑架21的行走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螺线管22。三角座滑架21上,为了通过织针动作用三角机构20选择性地驱动织针8,还设有选针机构
23。
[0011] 织针动作用三角机构20中,以根据三角座滑架21的行走方向例如描画导向轨迹8a的方式,由包括中三角25、弯纱三角26和压纱三角27等的三角引导织针8的针踵。图示的导向轨迹20a与使织针8进行针织物的编织动作的情况对应。通过织针动作用三角机构20,能够切换导向轨迹20a,以根据选针机构23进行的多个选针状态使织针8进行各种编织动作。另外,若织针8为具有导针片的复合针,则还设有导针片用的导针片三角28,以描画导向轨迹28a的方式引导导针片的针踵。
[0012] 图5的可动沉降片10的开状态和闭状态的切换的驱动通过沉降片动作用三角机构30进行。沉降片动作用三角机构30包括移动三角31、摆动三角32、33和休止三角34,以描画导向轨迹30a的方式引导沉降底脚片12的针踵12c。移动三角31通过驱动针踵12c时的反力向三角座滑架21的移动方向的下流侧移动。通过移动三角31,在齿口2在织针8的针钩上接受针织纱的给纱时,向开方向驱动沉降片11,使作用臂11b从齿口2后退,能够不对给纱产生障碍。摆动三角32、33以仅三角座滑架21的行走方向的上流侧作用的方式连动。三角座滑架21向图中左方行走时,摆动三角32通过中三角25引导织针8的针踵而使织针8进入齿口2前,引入沉降底脚片12,使沉降片11的作用臂11b暂时从齿口2后退。若使沉降片11从齿口2后退,则细弹簧13的施力部13b和支撑部13c的间隔变窄,弹力变大。摆动三角32引入沉降底脚片12后,立即停止沉降底脚片12的引入,因此作用臂
11b在变大的弹力下被施力而再次进入齿口2,能够通过针织纱接受部11d可靠地压下针织纱。另外,为了如图5(a)所示由金属线16卡定沉降底脚片12的突起12f而保持开状态,利用螺线管22使休止三角34动作而使沉降底脚片12后退。
[0013]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5/012613号小册子
[0014]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08/018185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0015] 对于图5所示的可动沉降片10,在开状态下对沉降片11的作用臂11b向齿口2侧施力的细弹簧13的扭矩变为最大,在闭状态下扭矩变为最小。针织纱接受部11d在齿口2将针织物压下的力在闭状态下变为最小。若在闭状态下希望得到较大的压下力,则开状态下的细弹簧13的扭矩变大,可能超过细弹簧13自身的强度极限而变得过大。
[0016] 在横机1中,也能够通过抽针编织等以使线圈变大的方式进行编织。但是,若线圈变大,则在沉降片11的闭状态下作用臂11b进入齿口2的进入行程也变大,难以通过细弹簧13得到适当的扭矩。若希望在沉降片11的进入行程较大的闭状态下得到充分的压下力,也可能在开状态下扭矩变得过大而细弹簧13折断。若加大细弹簧13的迂回部13a的中心直径,或螺旋状地卷绕多次,则能够缓和扭矩的急剧上升,但作为可动沉降片10变得大型化,结构变得复杂化。
[001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以简单的结构也能够在闭状态下得到充分压下力的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
[0018]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在临近作为针织物编织区域的齿口的针床的前端侧排列设置有多个沉降片,各沉降片具有作用臂和受动臂,所述作用臂从形成为圆弧状的外周可摆动位移地被支撑的支承部向齿口侧弯曲延伸,所述受动臂设置在远离支承部的齿口一侧,通过以松脱嵌合状态与受动臂卡合而作用于受动臂的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部接近齿口侧的位移和远离齿口侧的位移,可切换由在作用臂的靠前端部分设置的针织纱接受部将齿口内的针织物压下的闭状态和针织纱接受部远离齿口的开状态,至少在闭状态下沉降片由收容于支承部的内侧的扭矩弹簧向针织纱接受部接近齿口侧的方向施力,其特征在于,
[0019] 扭矩弹簧,其一端由沉降片的作用臂支撑而另一端由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部支撑,以通过被支撑的反力从沉降片的相对于齿口侧的表侧按压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部,并且通过被支撑的反力从沉降片的相对于齿口侧的里侧由沉降片的受动臂按压该前端部的方式,配置在沉降片和沉降片驱动部件之间。
[0020] 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弹簧在由所述作用臂支撑的部分与所述沉降片连接而一体化。
[0021] 本发明中,提供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矩弹簧在由所述前端部支撑的部分与所述沉降片驱动部件连接而一体化。
[0022] 发明效果
[0023] 根据本发明,各沉降片具有形成为圆弧状的外周可摆动位移地被支撑的支承部,并具有从支承部向齿口侧弯曲延伸的作用臂和在远离支承部的齿口一侧设置的受动臂。在支承部的内侧收容有扭矩弹簧。以可使沉降片切换为闭状态和开状态的方式进行位移的沉降片驱动部件,通过以松脱嵌合状态与沉降片的受动臂卡合而作用于沉降片的受动臂的前端部,对一端支撑于沉降片的作用臂的扭矩弹簧的另一端进行支撑。在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侧接近齿口侧的闭状态下,能够向使沉降片的作用臂进入齿口的方向按压扭矩弹簧。由于扭矩弹簧以从表侧和里侧夹持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部的方式进行按压,所以,即使从沉降片的开状态向闭状态的行程变大,也能够在闭状态下通过沉降片驱动部件对扭矩弹簧的按压来增强设于作用臂的针织纱接受部压下针织纱的力,即使在闭状态下也能够得到与开状态同等程度的按压力。若没有沉降片驱动部件产生的按压则扭矩弹簧的应力下降,因此为了在闭状态下得到充分的压下力而在开状态下产生过大的应力,有可能导致扭矩弹簧折断。通过在扭矩弹簧的另一端对沉降片驱动部件的前端部施力这一简单的结构,能够避免这种情况,即使增大沉降片进入齿口的行程量,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对针织纱的压下力。
[0024]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沉降片和扭矩弹簧一体化,减少作为可动沉降片的结构部件的数量,并使组装容易。
[0025] 根据本发明,能够将沉降片驱动部件和扭矩弹簧一体化,减少作为可动沉降片的结构部件的数量,并使组装容易。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横机41的概略结构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0027] 图2是表示图1的沉降底脚片52的结构的侧视图和仰视图。
[0028] 图3是表示图1的沉降片51和细弹簧53的结构的侧视图。
[0029] 图4是表示图1的针板45的结构的侧视图。
[0030] 图5是表示一直以来的横机1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0031] 图6是表示图5的基台4的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0032] 图7是表示图5的针板5的结构的侧视图。
[0033] 图8是表示图5的沉降片11和细弹簧13的结构的侧视图。
[0034] 图9是表示图5的沉降底脚片12的结构的侧视图。
[0035] 图10是表示图5的横机1中使用的驱动机构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0036] 标号说明
[0037] 2齿口
[0038] 6针槽
[0039] 8织针
[0040] 43针床
[0041] 45针板
[0042] 50可动沉降片
[0043] 51沉降片
[0044] 52沉降底脚片
[0045] 53细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图1~图4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相关的结构。各图中,若有与先说明的记载相对应的部分,则在对应的部分标注与先说明的记载相同的参照标号,有时也省略重复的说明。
[0047]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横机41的概略结构。与图5相同,图1(a)以侧视剖面图表示开状态,图1(b)以侧视剖面图表示闭状态。横机41中,在基台4上排列设置针板45而形成针床43。可动沉降片50包括沉降片51、沉降底脚片52和细弹簧53。针板45具有与图5的针板5的沉降片支撑部5a、沉降片收容部5b等同的沉降片支撑部45a、沉降片收容部45b,但不具有与弹簧止动器5d对应的结构。细弹簧53不是由与弹簧止动器5d相当的部分支撑于针板45,而是与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部52a抵接而被支撑。即,一端由沉降片51的作用臂51b的基端侧支撑的细弹簧53的另一端由沉降片驱动部件即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部52a支撑。
[0048] 因此,不管在沉降片51的开状态下还是闭状态下,如果在针织纱接受部51d等未施加负荷,则一端由沉降片51的作用臂51b的基端侧支撑的细弹簧53的另一端通过被支撑的反力将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部52a从齿口2侧的表侧按压,并且经由沉降片51的受动臂51e也从里侧夹着前端部52a的方式进行按压。即使在图1(b)所示的闭状态下沉降片51的行程量变大,也能够以与开状态同等程度的按压力将齿口2的针织物压下。
[0049] 沉降片51与图5的沉降片11基本相同,具有支承部51a、作用臂51b、线圈形成部51c、针织纱接受部51d和受动臂51e。图1所示的沉降底脚片52的弯曲部52b、针踵52c和卡合部52e分别与图5所示的沉降底脚片12的基部12b、针踵12c和卡合部12e对应。但是,沉降底脚片52上,与金属带15贯通的缺口部12d相当的部分为弯曲部52b的平坦的上表面52d。此外,沉降底脚片52上,不设置与沉降底脚片12的突起12f相当的用于金属线
16产生的卡定的结构,而仅设置与针槽6的侧壁接触而增加滑动阻力的尾部52f,从而进行简化。
[0050] 在图1(b)所示的闭状态下,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部52a抵接而支撑的细弹簧53的松脱端也接近齿口2侧。由于细弹簧53的弹力不降低,因此即使增大行程直到沉降片51的倾斜部51f与针板45的沉降片止动器45d抵接为止,也能够对针织物作用充分的压下力。
[0051] 图2表示图1的沉降底脚片52的结构。图2(a)表示作为侧视图的结构,图2(b)表示作为仰视图的结构。沉降底脚片52将图9所示的沉降底脚片12的突起12f附近的结构简化而设置尾部52f。在沉降片51的开状态下细弹簧53也不太弯曲,因此弹簧反力不会变得过大,即使不设置突起而卡定,也能够以尾部52f产生的针槽6内的滑动阻力程度充分保持开状态。因此,在图1中,省略图5的金属线16。金属带15通过以上表面52d限制沉降底脚片52的弯曲部52b,而省略与沉降底脚片12的缺口部12d相当的结构。也能够挪用沉降底脚片12。
[0052] 图3以侧视图表示图1的沉降片51和细弹簧53的结构。细弹簧53中,迂回部53a和施力部53b分别对应于图8的细弹簧13的迂回部13a和施力部13b。但是,作为细弹簧53的松脱端的支撑部53c与细弹簧13的支撑部13c相比弯曲较小,沿受动臂51e向上方延伸。在前述的沉降片51的开状态下,支撑部53c与图2的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52a一起向左方移动。因此,即使沉降片51打开而施力部53b向左方移动,由于作为细弹簧53不太弯曲,因此不产生过大的弹力。
[0053] 图4以侧视图表示图1的针板45的结构。针板45相对于图7所示的针板5,除了没有弹簧止动器5d和金属线贯通孔5e以外,沉降片支撑部45a、沉降片收容部45b和金属带贯通孔45c等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
[0054] 如图1所示,若使细弹簧53的松脱端与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部52a抵接,则能够在本来不需要对沉降片51的作用臂51b的弹簧作用力的(a)的开状态下降低以进入齿口2的方式施加的力。即使在开状态下休止,由于将沉降底脚片52向齿口2侧拉出的力也变小,因此,沉降底脚片52能够以弯曲部52f产生的针槽6内的滑动阻力程度维持休止的状态。
[0055] 如图1(b)所示,即使在沉降片51的闭状态下,细弹簧53的支撑部53c从沉降底脚片52的前端部52a接受按压力,能够在齿口2以充分地将针织物压下的方式由施力部53b将沉降片51压下。由于能够仅通过使沉降底脚片52进入齿口2侧而增加压下力,因此在驱动沉降底脚片52的三角机构中,不需要设置在图10的沉降片动作用三角机构30中设置的摆动三角32、33,能够使机构简化。
[0056] 此外,细弹簧53只要能够对沉降片51产生用于摆动位移的扭矩,其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专利文献2中,为了使沉降片和扭矩弹簧一体化,使扭矩弹簧为与细弹簧53不同的形状。扭矩弹簧不仅可与沉降片一体化,还可与沉降底脚片等沉降片驱动部件一体化。通过一体化,能够减少构成可动沉降片的部件数量,并减少安装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