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546055.4

文献号 : CN1020494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大明孔令平龙再祥

申请人 :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包括负压产生管和排油管,负压产生管上具有相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且排气口的通流面积大于进气口的通流面积,排油管的一端为吸油口,另一端和负压产生管相连,且连接在靠近负压产生管的排气口的位置处。本发明由于负压产生管上的排气口的通流面积大于进气口的通流面积,所以在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当运动至排气口处时,由于通流面积的变大,会在排气口处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负压区域,由于负压的吸引力作用,会给排油管内的流体一定的吸力。使用时,可使排油管的吸油口对着带材,排油管内由负压产生的吸力会将带材表面的油污吸走,并从排油管排出,从而达到自动排油的目的。

权利要求 :

1.一种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压产生管(1)和排油管(2),所述负压产生管(1)上具有相连通的进气口(13)和排气口(14),且所述排气口(14)的通流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13)的通流面积,所述排油管(2)的一端为吸油口(22),另一端和所述负压产生管(1)相连,且连接在靠近所述负压产生管(1)的排气口(14)的位置处;

所述负压产生管(1)具有相连通的进气腔(11)和排气腔(12),所述负压产生管(1)上的进气口(13)与所述进气腔(11)相连,所述排气腔(12)的一端为排气口(14),所述进气腔和(11)排气腔(12)相接处的通流面积为两腔通流面积的最小处;

所述排气腔(12)为锥形腔,且该排气腔(12)远离所述排油管(2)的一端的通流面积较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2)具有排油腔(21),且该排油腔(21)为锥形腔,该锥形腔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为吸油口(22),另一端为排油口(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2)的排油口(23)的一端伸入所述负压产生管(1)的排气腔(12),且所述排油管(2)和所述排气腔(12)之间留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油管(2)和所述负压产生管(1)均设有固定延边,且通过螺钉穿过二者的固定延边将二者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油管(2)和所述负压产生管(1)的固定延边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3)开设在所述负压产生管(1)的侧壁上。

说明书 :

一种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吸油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冷轧机组中为了减少轧制力矩,降低轧辊表面温度,通常会对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工艺润滑液,这是冷轧工艺的需要,但在成品卷取须将带材表面的残液清除干净,否则,在卷取时易产生滑带,退火后工艺润滑液的残留物将污染带材表面,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除油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轧机是否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为此在轧机的机前、机后(可逆轧机)须设置除油装置。
[0003] 目前的除油装置通常采用对辊式或橡胶压条密封形成真空腔,由真空腔作为动力源,对带材表面除油。采用橡胶压条密封寿命短,通常一卷带材过后就要更换,影响生产效率;而采用对辊式虽然提高了装置的寿命,但对辊式压紧带材对带材表面产生压痕,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以在不影响板带材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对板带材进行除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该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包括负压产生管和排油管,所述负压产生管上具有相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且所述排气口的通流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的通流面积,所述排油管的一端为吸油口,另一端和所述负压产生管相连,且连接在靠近所述负压产生管的排气口的位置处。
[0007] 优选的,在上述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中,所述排油管具有排油腔,且该排油腔为锥形腔,该锥形腔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为吸油口,另一端为排油口。
[0008] 优选的,在上述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中,所述负压产生管具有相连通的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负压产生管上的进气口与所述进气腔相连,所述排气腔的一端为排气口,所述进气腔和排气腔相接处的通流面积为两腔通流面积的最小处。
[0009] 优选的,在上述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中,所述排油管的排油口的一端伸入所述负压产生管的排气腔,且所述排油管和所述排气腔之间留有间隙。
[0010] 优选的,在上述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中,所述排气腔为锥形腔,且该排气腔远离所述排油管的一端的通流面积较大。
[0011] 优选的,在上述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中,所述排油管和所述负压产生管均设有固定延边,且通过螺钉穿过二者的固定延边将二者固定。
[0012] 优选的,在上述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中,在所述排油管和所述负压产生管的固定延边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0013] 优选的,在上述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中,所述进气口开设在所述负压产生管的侧壁上。
[0014]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通过设置用于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管和用于吸油和排油的排油管,可实现通过负压将带材表面的油污吸走的目的。因为负压产生管上的排气口的通流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的通流面积,所以在由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当运动至排气口处时,由于通流面积的变大,会在排气口处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负压区域,由于负压的吸引力作用,会给排油管内的流体一定的吸力。使用时,可使排油管的吸油口对着带材,排油管内由负压产生的吸力会将带材表面的油污吸走,并从排油管排出,从而达到自动排油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产生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以在不影响板带材表面质量的前提下,对板带材进行除油。
[0020] 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是利用负压吸引力的原理,设计安装了一个负压吸引装置,当气流通过负压装置时,在其出口会产生了一定的负压区域,板带下表面在通过其负压区域的时候,利用负压产生的吸引力将其带材表面的油污吸走,从而达到减少带材表面油污的目的。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压产生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其中,1为负压产生管,2为排油管,3为带材,11为进气腔,12为排气腔,13为进气口,14为排气口,15为固定延边,21为排油腔,22为吸油口,23为排油口,24为固定延边。
[0024] 本发明提供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包括负压产生管1和排油管2,其中,负压产生管1上具有相连通的进气口13和排气口14,且所述排气口14的通流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13的通流面积。负压产生管1用于注入空气,空气由进气口13运动至排气口14,由于通流面积的变大,会在排气口14附近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负压区域。
[0025] 排油管2的一端为吸油口22,另一端和所述负压产生管1相连,且连接在靠近所述负压产生管1的排气口14的位置处。由于排气口14附近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负压区域,由于负压的吸引力作用,会给排油管2内的流体一定的吸力。
[0026]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通过设置用于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管1和用于吸油和排油的排油管2,可实现通过负压将带材3表面的油污吸走的目的。因为负压产生管1上的排气口14的通流面积大于所述进气口13的通流面积,所以在由进气口13进入的气体,当运动至排气口14处时,由于通流面积的变大,会在排气口14处形成一定范围内的负压区域,由于负压的吸引力作用,会给排油管2内的流体一定的吸力。使用时,可使排油管2的吸油口22对着带材3,排油管2内由负压产生的吸力会将带材3表面的油污吸走,并从排油管2排出,从而达到自动排油的目的。
[0027] 排油管2具有排油腔21,且该排油腔21为锥形腔,该锥形腔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为吸油口22,另一端为排油口23。通过将排油管2的排油腔21设计为锥形腔,并令截面面积较大的一端作为吸油口22,由于吸油口22的面积加大,所以可对较大范围内的带材3进行吸油,可以加长带材3被吸油的时间,吸油效果更好,从吸油口22吸入的油污沿排油腔21从排油口23排出。
[0028] 负压产生管1具有相连通的进气腔11和排气腔12,所述负压产生管1上的进气口13与所述进气腔11相连,所述排气腔12的一端为排气口14。由进气口13进气,气流首先由进气口13进入进气腔11,然后由进气腔11进入排气腔12,最后从排气腔12上的排气口
14排出。
[0029] 排油管2的排油口23的一端伸入所述负压产生管1的排气腔12,且所述排油管2和所述排气腔12之间留有间隙。压缩空气从负压产生管1的进气口13进入,通过排油管2和排气腔12之间的间隙,然后高速的从排气口14排出,此时在排油口23处形成了一定范围的负压区域,由于负压吸引力的作用,当带材高速通过该吸油装置时,带材3下表面所带的油污即被吸油口22处的负压吸引力吸走,并随压缩空气一起排出,从而达到带材下表面吸油的目的。
[0030] 负压产生管1的排气腔12为锥形腔,且该排气腔12远离所述排油管2的一端的通流面积较大,进气口13开设在所述负压产生管1的侧壁上。即排气腔12和进气腔11相接的一端向排气口14的一端的内径逐渐增大,可使得负压区域产生的负压较大,从而在排油管2的吸油口22处的吸力较大,对带材3下表面的油污吸力较大,因此,可使得带材3下表面的油污全部被吸走。
[0031] 排油管2和所述负压产生管1均设有固定延边(24、15),且通过螺钉穿过二者的固定延边(24、15)将二者固定在一起。固定时,将排油管2排油口23的一端插入所述负压产生管1内,在插入负压产生管1内后,排油管2排油口23的一端能够伸入负压产生管1的排气腔12,在排油管2的外侧和负压产生管1的内侧形成一个圆周的阀口缝隙,气流就是通过这个阀口缝隙,从排气腔12的排气口14排出时,改变了气流的流动状态,从而在排油管2的内腔形成负压区,以将吸油口22处的油污吸走。当将排油管2排油口的一端插入所述负压产生管1内后将二者的固定延边(24、15)固定在一起,实现二者之间的装配。
[0032] 为了防止漏气,在所述排油管2和所述负压产生管1的固定延边(24、15)之间设有密封装置,以保证由负压产生管1的进气口13进入的高压气只能通过排气腔12上的排气口14排出。因此,可以提高高压气的压力,增大单位时间气流的通过量,使得能够产生更高的负压,以在排油管的吸油口22处形成对油污的足够吸力。
[0033] 本发明由于是通过气流实现负压来吸收油污,因此对带材3表面质量无影响。本发明提供的冷轧机带材表面吸油装置结构简单,利用气体作为媒介实现负压,安装使用条件灵活,易于实现,成本低。
[003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5]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