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209409.3

文献号 : CN10205233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夏宏荣

申请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一种风扇模块,其包含一风扇、一壳体及多个卡合臂;所述风扇具有一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具有多个第一透空部,所述第一透空部是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在所述壳体设有一固定座用以容置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是以一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多个卡合臂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内,在所述多个卡合臂之间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卡合臂由相对应的第一透空部伸出所述壳体顶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是用以容置所述风扇,所述风扇是以与所述连接器相同的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权利要求 :

1.一种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风扇,所述风扇具有一连接器;

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具有多个第一透空部,所述第一透空部是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在所述壳体设有一固定座用以容置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是以一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以及多个卡合臂,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内,在所述多个卡合臂之间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卡合臂由相对应位置的第一透空部伸出所述壳体顶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是用以容置所述风扇,所述风扇是以所述连接器的相同的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壳体包含相对称的两侧面、一顶面以及一底面,所述顶面连接于所述两侧面顶缘之间,在所述两侧面及所述顶面连接部位各设有一第一透空部,所述底面连接于所述两侧面底缘之间;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壳体底面的底部,所述固定座具有一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及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

所述两侧面及所述顶部更连接于一网状侧壁,由所述两侧面、所述顶面、所述底面及所述网状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臂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侧面的内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臂具有一凸部,所述卡合臂由相对应的第一透空部伸出所述壳体顶部时,所述凸部凸出于所述壳体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两相对侧边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凹槽,所述连接器的两相对侧边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凸缘,所述连接器的凸缘可与相对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座的凹槽相互嵌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多个卡槽,在所述卡合臂相对应位置设有多个卡勾,所述壳体的卡槽可与所述卡合臂的卡勾相互卡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臂的多个卡勾包括:至少一第一卡勾,是由所述卡合臂的侧边水平伸出一定长度的一水平段,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平段尾端且垂直向上延伸一定长度的垂直段构成;

至少一第二卡勾,是由一活动片以及一凸片构成,所述活动片是由所述卡合臂的侧边垂直延伸一定长度,所述凸片设置于所述活动片尾端,且所述凸片是水平延伸一定长度;

所述壳体侧面的卡槽包括:

至少一第一卡槽,是用以与所述第一卡勾相卡合,所述第一卡槽是在所述壳体侧面设有一第二透空部,在所述第二透空部的顶缘设有一卡合片;

至少一第二卡槽,是用以与所述第二卡勾相卡合,所述第二卡槽是在所述壳体侧面设有一第三透空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塑胶材质,且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座为塑胶材质一体成型;所述卡合臂为金属材质,且在所述卡合臂顶部设有一塑胶材质的抓持元件,所述抓持元件是套合于所述卡合臂顶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多个第一活动片,在所述卡合臂相对应于所述第一活动片位置设有多个的第四透空部,当所述风扇模块受到外力作用震动时,所述第一活动片可在相对应位置的所述第四透空部内作一定幅度的摆动。

说明书 :

风扇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块,尤指一种结构简单、可降低模具及材料成本、简化组装步骤、连结性强、固定性佳,并可达到热插拔目的的风扇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的电子系统(例如为伺服器)中通常设置有散热用的风扇模块,以风力吹散其内部电路元件(例如为中央处理器芯片)在实际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由此而保护电子系统内部电路元件不致因过热而受到损害。
[0003] 例如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告号487293「快速插拔散热模块」,其散热风扇卡合于L型固定座内,固定座一侧设有一端子放置匣,端子置入所述端子放置匣后,端子上的接点可与风扇接点达成电性连接,端子再拉出导线连接系统。其目的在于可热插拔且简易更换风扇,但其风扇设至于在固定座内,而连接器设置于固定座外,因此风扇与连接器必须分开组装,导致组装费时,且其固定座与风扇的连结强度低,风扇容易因为震动而与固定座松脱,导致电性连接中断。
[0004] 例如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开号200821804「散热模块」,其风扇两侧各设有一长型片状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风扇之间设有卡勾相互卡合,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底端设有固定件用以将连接器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底端,此外,其用以容置风扇的壳体内侧壁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卡合,以将风扇定位于所述风扇壳体内,且风扇连接器可与壳体连接器相互连接,使用者按压所述第二连接部顶部的第四卡扣部时,可使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离,亦即使风扇与壳体分离,由此提供一种可热插拔且组装与拆卸容易的散热模块,但其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而连接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因此风扇与连接器必须分开组装,导致组装费时,且由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风扇之间仅通过圆形凸点及凹部相卡合,其连结强度低,风扇容易因为震动而与固定座松脱,导致电性连接中断。
[0005] 例如中国台湾省专利公告号M276263「散热模块」,其风扇模块是在风扇外设有一防护盖,再在所述防护盖顶部卡合一把手,风扇的连接器可伸出所述防护盖,以与电源连接器电性连接;其目的在于可热插拔且简易更换风扇,所述案虽然可以实现同时组装风扇及连接器的目的,但其防护盖提供连接器伸出的位置,必须对应于所述连接器的位置,亦即,所述防护盖仅限定组装于特定型态的风扇,无法适用于连接器位置不同的其他种类风扇,此外,使用者是握持所述把手以将风扇模块置入或取出风扇框架,而所述把手与防护盖的连结部位强度必须能够承受防护盖与风扇的重量,否则容易导致把手松脱或断裂。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提出一种风扇模块,其结构简单、可降低模具及材料成本、简化组装步骤、连结性强、固定性佳,并可达到热插拔目的。
[0007]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风扇模块,其包含一风扇、一壳体及多个卡合臂;所述风扇具有一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具有多个第一透空部,所述第一透空部是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在所述壳体设有一固定座用以容置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是以一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固定座;所述多个卡合臂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容置空间内,在所述多个卡合臂之间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卡合臂由相对应的第一透空部伸出所述壳体顶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是用以容置所述风扇,所述风扇是以所述连接器的相同的安装方向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本发明的组合结构立体图;
[0009]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立体图;
[0010] 图3是本发明的卡合臂组装于壳体的动作示意图图;
[0011] 图4至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卡勾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勾与第二卡槽相互卡合的动作示意图;
[0012] 图7是本发明的风扇、连接器组装于壳体的动作示意图。
[0013] 附图标记说明:100-风扇模块;10-风扇;11-连接器;111-凸缘;20-壳体;21-侧面;211-第一活动片;22-顶面;23-底面;231-第二活动片;24-第一透空部;25-第一容置空间;26-网状侧壁;27-固定座;271-第三容置空间;272-凹槽;28-第一卡槽;29-第二卡槽;30-卡合臂;31-第一卡勾;311-水平段;312-垂直段;32-第二卡勾;321-活动片;322-凸片;33-凸部;34-抓持元件;35-第二容置空间;36-第四透空部;A-安装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以下将参照随附的图式来描述本发明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而以下图式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以利贵审查委员了解,但本案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举图式。
[0015]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风扇模块100,其是由一风扇10、一壳体20以及多个卡合臂30所构成,所述风扇10具有一连接器11,所述风扇10与所述连接器11之间是以可抽拔的活动式电讯线(图中未示出)相互电性连接,使所述连接器11可与所述风扇10分离。
[0016] 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壳体20可采用塑胶材质一体成型,其包含相对应的两侧面21、一顶面22以及一底面23,所述顶面22是连接于所述两侧面21顶缘之间,在所述两侧面
21及所述顶部22连接部位各设有一第一透空部24,所述底面23是连接于所述两侧面21底缘之间,并在所述两侧面21、顶面22以及底面23的内部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25,所述第一透空部24是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5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面21及所述顶面
22更连接于一网状侧壁26,由所述两侧面21、所述顶面22、所述底面23及所述网状侧壁26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5,所述网状侧壁26不仅可强化所述壳体20结构,同时可提供所述风扇10所产生的散热风由所述网状侧壁26吹出。
[0017] 此外,在所述壳体20的底面23的底部设有一固定座27,所述固定座27可与所述壳体20以塑胶材质一体成型,所述固定座27具有一第三容置空间271,所述第三容置空间271是用以容置所述连接器11,所述固定座27的两相对侧边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凹槽272,所述连接器11的两相对侧边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凸缘111,所述连接器11的凸缘111可与相对应位置的所述固定座27的凹槽272相互嵌合,可将所述连接器11以一安装方向A安装所述固定座27内。
[0018]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卡合臂30设置于所述壳体20的两相对称侧面21的内侧壁,在所述卡合臂30的外侧壁设有多个第一卡勾31以及一第二卡勾32,所述卡合臂30顶部设有一凸部33,在所述凸部33套合有一抓持元件34,所述卡合臂30可采用金属材质冲压成型,所述抓持元件34可采用塑胶材质。所述第一卡勾31是由所述卡合臂30的侧边水平伸出一定长度的一水平段311,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平段311尾端且垂直向上延伸一定长度的垂直段312构成,形成一向上的倒钩状,所述第二卡勾32是由一活动片321以及一凸片322构成,所述活动片321是由所述卡合臂30的侧边垂直延伸一定长度,所述凸片
322设置于所述活动片321尾端,且所述凸片322是水平延伸一定长度,在所述壳体20侧面
21相对应于第一卡勾31及第二卡勾32位置处,设有多个第一卡槽28及一第二卡槽29,所述第一卡槽28是用以与所述第一卡勾31相卡合,所述第一卡槽28是在所述壳体20的侧面21设有一第二透空部281,在所述第二透空部281的顶缘设有一卡合片282,所述第二卡槽29是用以与所述第二卡勾32相卡合,所述第二卡槽29是在所述壳体20的侧面21所设置的一第三透空部。
[0019]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将所述卡合臂30置入所述壳体20内时,首先将所述卡合臂30的所述第一卡勾31嵌入所述第一卡槽28的所述第二透空部281,此时,所述第二卡勾32的凸片322尚未与所述第二卡槽29卡合,因此所述活动片321呈现轻微弯曲变形状态(如图5所示),但由于所述卡合臂30为金属冲压成型,因此具有一定弹性而不致折断,其次,再通过所述壳体20的所述第一透空部24将所述卡合臂30向上提升,可使所述第一卡勾31勾合于所述卡合片282,同时,所述第二卡勾32的凸片322可嵌入所述第二卡槽29内,使得所述卡合臂30稳固结合于所述壳体20侧面21的内侧壁,将两卡合臂30对称设置于所述壳体20的两相对称侧面21的内侧壁后,可在所述两卡合臂30之间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35(如图7所示),且所述卡合臂30由相对应位置的第一透空部24伸出所述壳体20顶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5是用以容置所述风扇10,由于所述卡合臂30具有一定厚度,因此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5应略小于图2所示所述壳体20的所述第一容置空间25,必须强调的是,所述风扇10是以所述连接器11的相同的安装方向A安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35,换言之,所述风扇10与所述连接器11可同时安装,同理,亦可同时拆卸。
[0020] 必须说明的是,此外,所述壳体20与所述卡合臂30之间所设置可相互卡合的卡勾与卡槽的位置、数量及结构型态并不限于图示实施例,可视所述壳体20与所述卡合臂30实际尺寸及结构而设计。此外,所述卡合臂30顶部所设置的所述凸部33,当所述卡合臂30由相对应的第一透空部24伸出所述壳体20表面时,所述凸部33可外凸于所述第一透空部24外,并抵制所述第一透空部24的边缘,提供所述卡合臂30与所述壳体20具有另一重卡合作用而不致松脱,而所述抓持元件35可提供使用者具有较大的抓持面积。
[0021] 此外,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壳体20的侧面21设有多个第一活动片211,在所述卡合臂30相对应于所述第一活动片211位置设有多个的第四透空部36,且所述壳体20的底面23设有设有多个第二活动片231,当所述风扇模块100受到外力作用震动时,所述第一活动片211可在相对应位置的所述第四透空部36内作一定幅度的左右摆动,同时可驱动所述第二活动片231作一定幅度的上下摆动,通过所述第一活动片211及第二活动片231的摆动,以提供所述风扇模块100具有一定吸震作用,可降低所述风扇10直接受到外力作用所产生的震动。同样地,所述第一活动片211、所述第二活动片231是与所述壳体20一体成型,所述第四透空部36是与所述卡合臂30一体成型。
[0022]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风扇模块100,其设置连接器11的固定座27可与所述壳体20以塑胶材质一体成型,用以提供使用者抓持及卡合的所述卡合臂30可采用金属材质冲压成型,以提高强度并减少厚度,其结构简单、可降低模具及材料成本、简化组装步骤、连结性强、固定性佳,并可达到热插拔目的。
[0023]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