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切断转印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25019.6

文献号 : CN10207658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山本广喜

申请人 :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构成为,使切断的薄膜片材(10)的两侧缘区域(11)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与第二区域(41B)内的边缘区域(41B-1)相向,使剩余区域与该第二区域(41B)内的中央区域(41B-2)相向,在该状态下将切断的薄膜片材吸附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上。边缘区域(41B-1)中的吸附保持力比中央区域(41B-2)中的吸附保持力强。

权利要求 :

1.一种间歇切断转印装置,该间歇切断转印装置构成为,将通过切断薄膜片材的连续体而得到的薄膜片材间歇地转印到被连续输送的纤维网上;

该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具备上刀辊和下刀辊,该上刀辊在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刀片,该下刀辊在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承接刀并且形成有多个吸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刀辊以及所述下刀辊构成为,相互为反向,以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以比相对于该下刀辊供给薄膜片材的连续体的速度快的圆周速度旋转,而且,以与所述纤维网的输送速度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或者比该纤维网的输送速度慢的圆周速度旋转;

所述下刀辊构成为,在利用经由形成在所述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区域内的所述吸附孔进行的吸附、使所述薄膜片材的连续体吸附到该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将所述薄膜片材的连续体引导至所述刀片与所述承接刀之间;

所述刀片与所述承接刀构成为,利用相互的接触将所述薄膜片材的连续体间歇地切断,形成所述薄膜片材;

所述下刀辊构成为,在利用经由形成在所述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第二区域内的所述吸附孔进行的吸附、使被切断的所述薄膜片材吸附到该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将被切断的所述薄膜片材引导并转印到所述纤维网上;

被切断的所述薄膜片材构成为,在两侧缘区域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边缘区域相向、剩余区域与该第二区域内的中央区域相向的状态下,被吸附到所述下刀辊的外周面上;

所述边缘区域中的吸附保持力比所述中央区域中的吸附保持力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区域没有形成所述吸附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所述边缘区域中的吸附保持力以及所述中央区域中的吸附保持力的至少一个吸附保持力是可变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被切断的所述薄膜片材的输送方向的长度比被切断的薄膜片材的输送方向的交叉方向的长度短。

说明书 :

间歇切断转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其构成为将通过切断薄膜片材的连续体而得到的薄膜片材间歇地转印到被连续输送的纤维网上。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制造一次性尿布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间歇切断装置构成为,将通过对带有字符或图形等图案的薄膜片材的连续体进行切断而得到的薄膜片材间歇地转印到被连续输送的纤维网上。
[0003] 一般来讲,薄膜片材比纤维网透气性低且厚度薄而柔软地构成。即,薄膜片材具有刚性以及恢复力低的特性。
[0004] 该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具备:在外周面上设置有刀片的上刀辊;在外周面上设置有承接刀、且在外周面整个区域上形成有网孔状的吸附板的下刀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 上刀辊以及下刀辊相互为反向,以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上刀辊以及下刀辊构成为,以比相对于该下刀辊供给薄膜片材的连续体的速度快的圆周速度旋转,而且,以与纤维网的输送速度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或者比该纤维网的输送速度慢的圆周速度旋转。
[0006] 以下,就利用上述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将薄膜片材间歇地转印到纤维网连续体上的工序进行说明。
[0007] 在第一工序中,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在利用经由形成在下刀辊的外周面整个区域上的网孔状的吸附板进行的吸附、使薄膜片材的连续体吸附在该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将该薄膜片材的连续体引导至刀片与承接刀之间。
[0008] 此时,通过以比相对于下刀辊供给薄膜片材的连续体的速度快的圆周速度使上刀辊以及下刀辊旋转,薄膜片材的连续体在下刀辊的外周面上滑动,被引导至刀片与承接刀之间。
[0009] 在第二工序中,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利用刀片与承接刀的接触,将薄膜片材的连续体间歇地切断,形成薄膜片材。
[0010] 在第三工序中,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在利用经由形成在下刀辊的外周面整个区域上的网孔状的吸附板进行的吸附、使被切断的薄膜片材吸附到该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将该被切断的薄膜片材引导到纤维网上。
[0011] 在第四工序中,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将被吸附在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薄膜片材转印到纤维网上。
[00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18471号公报(第4-6页、图3)

发明内容

[0013]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以往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中,由于薄膜片材自身的单位面积重量(每单位面积的重量)存在不均、或是存在刀片与承接刀的接触不良、或是在刀片有磨损产生等条件,存在被切断的薄膜片材产生褶皱这样的问题。
[0014] 由此,在薄膜片材上产生了褶皱的状态下,该薄膜片材被转印到纤维网上。特别是,薄膜片材由于具有刚性以及恢复力低的特性,所以一旦产生褶皱的话,则无法恢复。
[0015] 因而,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其能够抑制在薄膜片材上产生褶皱,而且,即使在薄膜片材上产生了褶皱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产生在该薄膜片材上的褶皱展开。
[0016] 为了解决上述的状况,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特征。首先,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是一种间歇切断转印装置,该间歇切断转印装置构成为,将通过切断薄膜片材的连续体而得到的薄膜片材间歇地转印到被连续输送的纤维网上;其中,具备在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刀片的上刀辊、和在外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承接刀并且形成有多个吸附孔的下刀辊;上刀辊以及下刀辊构成为,相互为反向,以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以比相对于该下刀辊供给薄膜片材的连续体的速度快的圆周速度旋转,而且,以比纤维网的输送速度慢的圆周速度旋转;上述下刀辊构成为,在利用经由形成在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区域内的吸附孔进行的吸附、使薄膜片材的连续体吸附到该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将薄膜片材的连续体引导至刀片与上述承接刀之间;刀片与承接刀构成为,利用相互的接触将薄膜片材的连续体间歇地切断,形成薄膜片材;上述下刀辊构成为,在利用经由形成在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第二区域内的吸附孔进行的吸附、使被切断的薄膜片材吸附到该下刀辊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将该被切断的薄膜片材引导并转印至纤维网上;被切断的薄膜片材构成为,在两侧缘区域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与第二区域内的边缘区域相向、剩余区域与该第二区域内的中央区域相向的状态下,被吸附到下刀辊的外周面上;边缘区域中的吸附保持力比中央区域中的吸附保持力强。
[0017]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这样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其能够抑制在薄膜片材上产生褶皱,而且,即使在薄膜片材上产生了褶皱的情况下,能够将产生在该薄膜片材上的褶皱展开。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的侧视图(图1的A向视图)。
[0020]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辊宽度方向剖视图(图2的B-B剖视图)。
[0021]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立体图。
[0022]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展开图。
[0023]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片材10的俯视图。
[0024]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辊宽度方向剖视图。
[0025]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记载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附图标记。其中,应注意到附图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与实际的不同。
[0027] 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考虑以下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当然附图相互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关系或比率不同的部分。
[0028] [第一实施方式]
[0029] (间歇切断转印装置的构成)
[0030] 首先,参照附图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的侧视图(图1的A向视图)。
[003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构成为,将通过对带有字符或图形等图案的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进行切断而得到的薄膜片材10间歇地转印到被连续输送的纤维网20上。
[0032] 另外,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的沿着输送方向(以下为MD方向)的长度(L1)比沿着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为CD方向)的长度(L2)短。
[0033] 该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大体由上刀辊30、下刀辊40和转印辊50构成。
[0034] 在上刀辊30的外周面31上设置有两个刀片32。上刀辊30以与下刀辊40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V1)旋转。上刀辊30以比由一对驱动辊60、61相对于下刀辊40供给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的速度(V2)快的圆周速度(V1)旋转。上刀辊30以比由驱动辊62、63连续输送的纤维网20的输送速度(V3)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V1)、或者比纤维网20的输送速度(V3)慢的圆周速度(V1)旋转。
[0035] 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在外周面41上设置有两个承接刀42,而且,形成有对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以及薄膜片材10进行吸附的多个吸附孔43。下刀辊40相对于上刀辊30为反向,以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V1)旋转。另外,关于下刀辊40的构成在后叙述(参照图3)。
[0036] 转印辊50使由驱动辊62、63连续输送的纤维网20与下刀辊40接触。转印辊50以与纤维网20的输送速度(V3)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V4)旋转。即,转印辊50以与上述的上刀辊30以及下刀辊40的圆周速度(V1)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V4)、或者比上刀辊30以及下刀辊40的圆周速度(V1)快的圆周速度(V4)旋转。
[0037] (下刀辊的构成)
[0038] 接着,参照附图就上述的下刀辊4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辊宽度方向剖视图(图2的B-B剖视图)。
[0039] 如图3所示那样,下刀辊40与辊轴70一体地形成。下刀辊40构成为,在一对构架71A、71B之间经由轴承72旋转。
[0040] 在下刀辊40上,形成有从下刀辊40的一个端面44a贯穿到另一个端面44b的横孔45A、45B、和将横孔45A、45B以及多个吸附孔43连结的开口孔46A、46B。多个吸附孔43形成在与开口孔46A、46B对应的位置上。
[0041] 在下刀辊40与一个构架71A之间设置有吸附部件80。在下刀辊40与另一个构架71B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90。
[0042] 吸附部件80以及密封部件90具有与下刀辊40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形成为圆盘状。吸附部件80以及密封部件90分别固定于构架71A、71B,构成为不与下刀辊40一起旋转。
[0043] 在吸附部件80上,形成有吸附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的第一吸附用槽81、将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吸附到纤维网20上的第二吸附用槽82、和用于转印被吸附到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的薄膜片材10的转印用槽83(参照图2)。
[0044] 第一吸附用槽81与形成于下刀辊40的横孔45A对应,而且,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形成在与卷绕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的部分对应的位置上(参照图2)。在第一吸附用槽81上,连结有对该第一吸附用槽81和吸引横孔45A内空气的空气吸引机构(未图示)进行连接的抽吸用连接管84。
[0045] 第二吸附用槽82与形成于下刀辊40的横孔45B对应,而且,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形成在与卷绕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的部分对应的位置上(参照图2)。在第二吸附用槽82上,连结有对该第二吸附用槽82和吸引横孔45B内空气的空气吸引机构(未图示)进行连接的抽吸用连接管85。
[0046] 转印用槽83与形成于下刀辊40的横孔45B对应,而且,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形成在与转印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的部分对应的位置上(参照图2)。在转印用槽83上,连结有对该转印用槽83和解除由空气吸引机构形成的空气吸引的空气解除机构(未图示)进行连接的转印用连接管(未图示)。
[0047] 另外,空气解除机构不一定非要对由空气吸引机构形成的空气吸引进行解除,也可以是经由转印用槽83(转印用连接管)排出空气的构成。
[0048]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设置在下刀辊40与一个构架71A之间的形式对吸附部件80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代替密封部件90,设置在下刀辊40与另一个构架71B之间。即,空气吸引机构也可以是从横孔45A、45B的两端部进行空气供给的形式。
[0049] (多个吸附孔的排列)
[0050] 接着,参照附图就上述的下刀辊40上所设置的多个吸附孔43的排列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展开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薄膜片材10的俯视图。
[0051] 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多个吸附孔43形成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的第一区域41A内和第二区域41B内。在第一区域41A内以及第二区域41B内,多个吸附孔43在辊周向以及辊宽度方向分别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而且,在辊周向邻接的吸附孔彼此相互错开地排列(所谓的锯齿状排列)。
[0052] 第一区域41A由形成有多个吸附孔43的吸附区域41A-1、和没有形成多个吸附孔43的非吸附区域41A-2构成。即,吸附区域41A-1中的吸附保持力比非吸附区域41A-2中的吸附保持力强。
[0053] 吸附区域41A-1和非吸附区域41A-2沿着辊宽度方向设置。另外,吸附区域41A-1和非吸附区域41A-2分别沿着辊周向交替地设置。
[0054] 吸附区域41A-1的沿着辊周向的宽度(W1)构成为比非吸附区域41A-2的沿着辊周向的宽度(W2)小。
[0055] 吸附区域41A-1的沿着辊宽度方向的宽度(W3)构成为比薄膜片材10的沿着CD方向的长度(L2)大。
[0056] 第二区域41B由形成有多个吸附孔43的边缘区域41B-1、和没有形成多个吸附孔43的中央区域41B-2构成。即,边缘区域41B-1中的吸附保持力比中央区域41B-2中的吸附保持力强。
[0057] 边缘区域41B-1与薄膜片材10的两侧缘区域11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12相向。
[0058] 在此,如图6所示那样,薄膜片材10的两侧缘区域11,以薄膜片材10的两端部11A为基准,表示相对于沿着CD方向的长度(L2)为25%以内的区域。薄膜片材10的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12,以薄膜片材的前端部12A为基准,表示相对于沿着MD方向的长度(L1)为50%以内的区域。但是,条件是确保相对于薄膜片材10的总面积为50%以上的中央区域
41B-2的面积。
[0059] 边缘区域41B-1的沿着辊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4)与上述的吸附区域41A-1的沿着辊宽度方向的宽度(W3)大致相等,即,构成为比薄膜片材10的沿着CD方向的长度(L2)大。
[0060] 中央区域41B-2与薄膜片材10的两侧缘区域11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12以外的剩余区域13相向。另外,如图6所示那样,剩余区域13表示被上述的薄膜片材10的两侧缘区域11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12夹住的区域(内侧的区域)。
[0061] (间歇切断转印装置的动作)
[0062] 接着,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的动作进行简单说明。
[0063] 在第一工序中,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在利用经由形成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的第一区域41A(吸附区域41A-1)内的多个吸附孔43进行的抽吸空气吸引机构的吸附、使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吸附到该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的状态下,将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引导至刀片32与承接刀42之间。
[0064] 此时,通过上刀辊30以及下刀辊40以比相对于下刀辊40供给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的速度(V2)快的圆周速度(V1)旋转,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滑动,被引导至刀片32与承接刀42之间。
[0065] 在第二工序中,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利用刀片32与承接刀42的接触,将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0A间歇地切断,形成薄膜片材10。另外,薄膜片材10的沿着MD方向的长度(L1)比薄膜片材10的沿着CD方向的长度(L2)短。
[0066] 在第三工序中,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在利用形成在形成于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的第二区域41B(边缘区域41B-1)内的多个吸附孔43进行的空气吸引机构的吸附、使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吸附到该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的状态下,将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引导到纤维网20上。
[0067] 也就是说,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在两侧缘区域11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12与第二区域41B内的边缘区域41B-1相向、剩余区域13与第二区域41B内的中央区域41B-2相向的状态下,被吸附到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
[0068] 在第四工序中,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通过将由空气吸引机构形成的空气吸引解除,将被吸附到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的薄膜片材10转印到纤维网20上。
[0069] 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中,边缘区域41B-1中的吸附保持力比中央区域41B-2中的吸附保持力强。以此为前提,首先,就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被引导到纤维网20上之前(即薄膜输送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70] 在两侧缘区域11以及前端区域12以外的剩余区域13内,与两侧缘区域11以及前端区域12比较,薄膜片材10向多个吸附孔43进入的情况少,能够抑制在薄膜片材10上产生褶皱。另外,薄膜片材10被朝向边缘区域41B-1侧拉伸,所以,即使在被切断的薄膜片材10上产生了褶皱的情况下,在两侧缘区域11以及前端区域12以外的剩余区域13内,也能够将产生在薄膜片材10上的褶皱展开。
[0071] 接着,就薄膜片材10被转印到纤维网20上时(薄膜转印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0072] 薄膜片材10从前端区域12接触到纤维网20上。此时,通过空气解除机构将由空气吸引机构形成的空气吸引解除,薄膜片材10从吸附保持力弱的中央区域41B-2接触到纤维网20上。也就是说,随着中央区域41B-2中的吸附保持力比边缘区域41B-1中的吸附保持力弱,与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整个区域的吸附保持力相同的情况相比,容易从薄膜片材10中的吸附保持力弱的中央区域41B-2转印到纤维网20上。因而,薄膜片材10在朝向辊宽度方向的外侧展开褶皱的同时进行转印。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薄膜片材10上产生褶皱。
[0073] 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中,在中央区域41B-2没有形成吸附孔43。据此,在薄膜输送时以及薄膜转印时,由于薄膜片材10在中央区域41B-2不被吸附到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所以,薄膜片材10不会进入到吸附孔43中。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薄膜片材10上产生褶皱。
[0074] 另外,在薄膜片材10的沿着MD方向的长度(L1)比沿着CD方向的长度(L2)短的情况下,与长度(L1)比长度(L2)长的情况相比较,容易在薄膜片材自身的单位面积重量上产生不均,而且,容易因刀片与承接刀的接触不良或刀片的磨损而在薄膜片材10上产生褶皱。
[0075] 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中,如上所述,由于边缘区域41B-1中的吸附保持力比中央区域41B-2中的吸附保持力强,所以,能够抑制在薄膜片材10上产生褶皱,而且,即使在薄膜片材10上产生了褶皱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产生在该薄膜片材10上的褶皱展开。因此,在薄膜片材10的沿着MD方向的长度(L1)比沿着CD方向的长度(L2)短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0076] 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中,边缘区域41B-1的沿着辊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4)与上述的吸附区域41A-1的沿着辊宽度方向的宽度(W3)大致相等,即,构成为比薄膜片材10的沿着CD方向的长度(L2)大。据此,利用经由形成在边缘区域41B-1上的多个吸附孔43进行的吸附,能够可靠地对薄膜片材10的两侧缘区域11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12进行吸附。因此,在转印时,能够防止薄膜片材10的两侧缘区域11以及行进方向的前端区域12发生弯折。
[0077] [第二实施方式]
[0078]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对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不同的部分为主进行说明。
[0079] 具体来讲,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中央区域41B-2没有形成吸附孔43。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中央区域41B-2形成有多个吸附孔43。
[0080] (下刀辊的构成)
[0081] 首先,参照附图就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构成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辊宽度方向剖视图。
[0082] 如图7所示那样,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构成为,边缘区域41B-1中的吸附保持力以及中央区域41B-2中的吸附保持力的至少一个吸附保持力可变。
[0083] 吸附部件80除了设置在下刀辊40与一个构架71A之间以外,还设置在下刀辊40与另一个构架71B之间。
[0084] 在下刀辊40上,形成有从下刀辊40的一个端面44a贯穿到另一个端面44b的第一横孔450A、和将第一横孔450A以及形成在边缘区域41B-1的多个吸附孔43连结的第一开口孔460A。
[0085] 另外,在下刀辊40上,形成有与第一横孔450A大致平行地延伸且从下刀辊40的一个端面44a贯穿到另一个端面44b的第二横孔450B、和将第二横孔450B以及形成在中央区域41B-2的多个吸附孔43连结的第二开口孔460B。
[0086] 第一横孔450A经由第一吸附用槽81A以及抽吸用连接管84A与空气吸引机构(未图示)连结。另一方面,第二横孔450B经由第一吸附用槽81B以及抽吸用连接管84B,连结于与连接第一横孔450A的空气吸引机构分开设置的空气吸引机构(未图示)。
[0087] 在下刀辊40上,形成有从下刀辊40的一个端面44a贯穿到另一个端面44b的第三横孔451A、和将第三横孔451A以及形成在边缘区域41B-1的多个吸附孔43连结的第三开口孔461A。
[0088] 另外,在下刀辊40上,形成有与第三横孔451A大致平行地延伸且从下刀辊40的一个端面44a贯穿到另一个端面44b的第四横孔451B、和将第四横孔451B以及形成在中央区域41B-2的多个吸附孔43连结的第四开口孔461B。
[0089] 第三横孔451A经由第二吸附用槽82A以及抽吸用连接管85A与空气吸引机构(未图示)连结。另一方面,第四横孔451B经由第二吸附用槽82B以及抽吸用连接管85B,连结于与连接第三横孔451A的空气吸引机构分开设置的空气吸引机构(未图示)。
[0090] (多个吸附孔的排列)
[0091] 接着,参照附图就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吸附孔43的排列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刀辊40的展开图。
[0092] 如图8所示那样,在第二区域41B的整个区域形成有多个吸附孔43。其中,边缘区域41B-1中的吸附保持力比中央区域41B-2中的吸附保持力强。
[0093] 即,由于经由形成在边缘区域41B-1的多个吸附孔43进行的空气吸引机构的吸附力比经由形成在中央区域41B-2的多个吸附孔43进行的空气吸引机构的吸附力强,所以,边缘区域41B-1中的吸附保持力能够比中央区域41B-2中的吸附保持力强。
[0094]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经由形成在边缘区域41B-1上的多个吸附孔43进行的空气吸引机构的吸附力比经由形成在中央区域41B-2上的多个吸附孔43进行的空气吸引机构的吸附力强的形式,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形成在边缘区域41B-1上的多个吸附孔43的开口率比形成在中央区域41B-2上的多个吸附孔43的开口率大。
[0095] 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中,除了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以外,还能够对应于薄膜片材10的大小(例如薄膜片材10的沿着CD方向的长度(L2))地设定边缘区域41B-1和中央区域41B-2,可以与各种大小的薄膜片材10的制造相对应。
[0096] [其他实施方式]
[0097]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明示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构成该明示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并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98]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上刀辊30的外周面31上设置有两个刀片32的形式,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设置至少一个刀片32即可。同样,只要在下刀辊40的外周面41上设置至少一个承接刀42即可。
[0099] 在实施方式中,以由吸附区域41A-1和非吸附区域41A-2构成的形式对第一区域41A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在整个区域上形成多个吸附孔43。
[0100] 据此启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根据上述的说明仅由适当的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特定事项确定。
[0101]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08-171894号(2008年6月30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被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
[0102] 工业实用性
[0103]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由于可以提供这样的间歇切断转印装置,其能够抑制在薄膜片材上产生褶皱,而且即使在薄膜片材上产生了褶皱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产生在该薄膜片材上的褶皱展开,因而,在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中是有用的。
[0104] 附图标记说明
[0105] 1...间歇切断转印装置;10...薄膜片材;10A...薄膜片材的连续体;11...两侧缘区域;11A...两端部;12...前端区域;12A...前端部;13...剩余区域;20...纤维网;30...上刀辊;31...外周面;32...刀片;40...下刀辊;41...外周面;41A...第一区域;41A-1...吸附区域;41A-2...非吸附区域;41B-1...边缘区域;41B-2...中央区域;41B...第二区域;42...承接刀;43...吸附孔;44a、44b...端面;45A...第一横孔;45B...第二横孔;46A、46B...开口孔;46A...第一开口孔;46B...第二开口孔;50...转印辊;60~63...驱动辊;70...辊轴;71A、71B...构架;72...轴承;80...吸附部件;
81、81A、81B...第一吸附用槽;82、82A、82B...第二吸附用槽;83...转印用槽;84、84A、
84B、85、85A、85B...抽吸用连接管;90...密封部件;450A...第一横孔;450B...第二横孔;451A...第三横孔;451B...第四横孔;460A...第一开口孔;460B...第二开口孔;
461A...第三开口孔;461B...第四开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