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68799.4

文献号 : CN10209093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夏海豹谢叻

申请人 :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

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包括:固定机构、底盘机构、两个运动臂机构和穿刺引导机构,底盘机构固定设置于固定机构上,两个运动臂机构由上而下分别与底盘机构转动连接且第一运动臂机构和第二运动臂机构相互垂直,穿刺引导机构依次贯穿两个运动臂机构和固定机构且正对固定机构的圆心。本发明具有尺寸小巧、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三维空间自由定位和操作方法简单等功能,可以在三维空间里定位,拓展了穿刺通道的选择,避免二维空间内操作给手术造成的影响;避免人手波动对穿刺方向造成偏差;能够快速拆卸撤出,不影响进行后续复杂的操作。

权利要求 :

1.一种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包括:固定机构、底盘机构、两个运动臂机构和穿刺引导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由固定带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固定带缺口封条组成,其中:固定带通过侧面接头与人体固定且固定带上设有一与固定带缺口封条相粘连的缺口;

所述的底盘机构包括:中间横条、非封闭底盘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底盘缺口挡块,其中:底盘缺口挡块和非封闭底盘组成完整环形,中间横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非封闭底盘的内部直径方向;

其中:底盘机构固定设置于固定机构上,两个运动臂机构由上而下分别与底盘机构转动连接且第一运动臂机构和第二运动臂机构相互垂直,穿刺引导机构依次贯穿两个运动臂机构和固定机构且正对固定机构的圆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运动臂机构分别包括:固定臂、活动臂和刻度盘,其中:两个固定臂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底盘机构的直径方向上的两侧且与底盘机构转动连接,活动臂的两端通过绑带分别与两个固定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刻度盘固定设置于活动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间横条的截面为弧形结构且与人体相接触,该中间横条的正中设有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孔与两个运动臂机构的交点以及穿刺引导机构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其特征是,所述的活动臂为C字形结构。

说明书 :

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

背景技术

[0002] 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诊断肺部病变的方法,术前需要利用医学影像诊断出病灶的位置和大小,并且规划出穿刺的靶点,穿刺的进针点和穿刺深度。然后对进针点的皮肤局部消毒后开始进行医学影像引导下的肺穿刺活检手术,医学影像应用于肺穿刺活检,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了气胸、出血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当穿刺针到达预定病变组织后,采集活体组织,拔出穿刺针,取出活体组织进行活体组织检查。
[0003] 随着CT影像设备快速发展,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诊断肺内病变的检查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采用徒手操作。由于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穿刺活检定位很复杂,难度比较大,目前的CT引导下肺穿刺依然局限在二维平面内进行,穿刺路径选择受到限制。进行穿刺活检时,穿刺针位置没有定量的数据确定,操作者根据经验观测CT影像调整穿刺针的方向,需要反复调节才能达到正确的穿刺方向。进行穿刺时,每穿刺一定深度需要CT扫描验证,术者依经验判断差别的角度;而且穿刺针没有固定装置固定,在进行CT扫描验证至进行穿刺的交替过程中,穿刺针由于失去人手把持和患者的呼吸运动而姿态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多次CT扫描,多次探索穿刺点、穿刺角度、穿刺深度,手术时间长,重复穿刺加重了胸膜损伤和针道及病灶周围血管的损伤率,多次CT扫描增加了患者的辐射损伤。因此,提高穿刺成功率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0004]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0977172Y,公开日2007-11-21,记载了CT引导穿刺定位架,该技术包括架座、U形固定臂、定向杆和固定板,穿刺定位操作只能在二维平面内进行,穿刺方向受到很大限制。
[0005] 进一步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0977171Y,公开日2007-11-21,记载了一种CT定位穿刺角度定位器,该技术包括同心圆盘、刻度线和穿刺针等,穿刺定位操作也只能在二维平面内进行,穿刺方向受到很大限制。
[0006] 综上所述,CT引导下的肺穿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肺部病变诊断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穿刺方式,对于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CT扫描次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使CT引导下肺穿刺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CT引导下肺穿刺的进一步推广。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CT引导肺穿刺定位仪,具有尺寸小巧、结构简单,定位准确、三维空间自由定位和操作方法简单等功能。装置可以在三维空间里定位,拓展了穿刺通道的选择,避免二维空间内操作给手术造成的影响;实现穿刺定位的量化,克服了传统定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装置还提供穿刺方向引导,避免人手波动对穿刺方向造成偏差,能够有效的弥补由于操作者经验不足造成的重复穿刺,能够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CT拍摄次数,降低患者遭受的辐射剂量;装置采用非金属树脂材料,材质密度低不易遮挡病灶,对CT图像干扰性小;装置能够快速拆卸撤出,不影响进行后续复杂的操作。
[0008]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固定机构、底盘机构、两个运动臂机构和穿刺引导机构,其中:底盘机构固定设置于固定机构上,两个运动臂机构由上而下分别与底盘机构转动连接且第一运动臂机构和第二运动臂机构相互垂直,穿刺引导机构依次贯穿两个运动臂机构和固定机构且正对固定机构的圆心。
[0009] 所述的固定机构由固定带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固定带缺口封条组成,其中:固定带通过侧面接头与人体固定且固定带上设有有一与固定带缺口封条相粘连的缺口。
[0010] 所述的底盘机构包括:中间横条、非封闭底盘和与之活动连接的底盘缺口挡块,其中:底盘缺口挡块和底盘组成完整环形,中间横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非封闭底盘的内部直径方向。
[0011] 所述的中间横条的截面为弧形结构且与人体相接触,该中间横条的正中设有开孔。
[0012] 所述的开孔与两个运动臂机构的交点以及穿刺引导机构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13] 所述的运动臂机构包括:固定臂、活动臂和刻度盘,其中:两个固定臂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底盘机构的直径方向上的两侧且与底盘转动连接,活动臂的两端通过绑带分别与两个固定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刻度盘固定设置于活动臂上。
[0014] 所述的绑带将活动臂与固定臂固定组成运动臂。
[0015] 所述的活动臂为C字形结构。
[0016] 所述的穿刺引导机构包括:穿刺针和引导鞘,其中:引导鞘由顶部固定机构固定设置于运动臂机构的顶部且穿刺针活动设置于引导鞘中。
[0017] 所述的顶部固定机构依次固定连接引导鞘、第一运动臂机构和第二运动臂机构并实现三者之间无相对位移。
[0018] 所述的引导鞘由两个半圆筒组成。
[0019] 本发明对于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CT扫描次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会使CT引导下肺穿刺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CT引导下肺穿刺的进一步推广。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3] 实施例
[002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固定机构1、底盘机构2、两个运动臂机构3、4和穿刺引导机构5,其中:底盘机构2固定设置于固定机构1上,两个运动臂机构3、4由上而下分别与底盘机构2转动连接且第一运动臂机构3和第二运动臂机构4相互垂直,穿刺引导机构5依次贯穿两个运动臂机构3、4和固定机构1且正对固定机构1的圆心。
[0025] 所述的固定机构1由固定带6和与之活动连接的连接封条7组成,其中:固定带6通过侧面接头与人体固定且固定带6上设有有一与连接封条7相粘连的缺口。
[0026] 所述的底盘机构2包括:非封闭底盘8、与之活动连接的底盘缺口挡块9和中间横条10,其中:底盘缺口挡块9和底盘组成完整环形,中间横条10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非封闭底盘8的内部直径方向。
[0027] 所述的中间横条10的截面为弧形结构且与人体相接触,该中间横条10的正中设有开孔11。
[0028] 所述的开孔11与两个运动臂机构3、4的交点以及穿刺引导机构5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29] 所述的运动臂机构3包括:固定臂12、活动臂13和刻度盘14,其中:固定臂12的一端分别设置于底盘机构2的直径方向上的两侧且与底盘转动连接,活动臂13的两端通过绑带分别与两个固定臂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刻度盘14固定设置于活动臂13上。
[0030] 所述的绑带将活动臂13与固定臂12固定组成运动臂。
[0031] 所述的第一运动臂机构3的运动臂直径大于第二运动臂机构的运动臂直径。
[0032] 所述的活动臂13为C字形结构。
[0033] 所述的穿刺引导机构5包括:穿刺针15和引导鞘16,其中:引导鞘16由顶部固定机构1固定设置于运动臂机构的顶部且穿刺针15活动设置于引导鞘16中。
[0034] 所述的顶部固定机构1依次固定连接引导鞘16、第一运动臂机构3和第二运动臂机构4并实现三者之间无相对位移。
[0035] 所述的引导鞘16由两个半圆筒组成。
[0036] 本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定位:
[0037] 1.医生根据患者病灶部位的CT影像,确定患者病灶靶点、穿刺深度和体表最佳穿刺点O’后,把定位装置固定设置于患者身体上,并使得装置的底盘中心点O对准人体的最佳穿刺点O’。
[0038] 2.医生操作CT设备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扫描,然后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定量的记录确定穿刺方向的两个角度,即两个弯臂需要调节的角度。
[0039] 3.定量地调节装置两个运动臂,使得穿刺针15处在最佳穿刺方向上,调节完毕后,使用顶部绑带固定死两个运动臂。
[0040] 4.对患者病灶部位进行CT扫描,确定是穿刺针15是否处在最佳穿刺方向,查看穿刺针15引导鞘16和病灶靶点是否处于同直线上,如果是,可以进行穿刺手术;如不是,确定穿刺角度的差异,并计算出差异的角度,调节装置的两运动臂。
[0041] 本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穿刺装置的撤离:
[0042] 1.准确确定了穿刺针15正确的方向后,关闭CT,医生将穿刺针15沿引导鞘16穿刺到病灶靶点。穿刺针15穿刺到位后,根据需要进行穿刺装置撤离实现穿刺针15与定位装置的分离而穿刺针15的位姿不变。
[0043] 2.取出底盘缺口挡块9,打开顶部绑带和底部绑带,将第一活动臂13、第二活动臂13和两个半圆筒引导鞘16取走,然后打开连接封条7,形成通道,最后打开固定带6侧面粘合处,沿该通道可以将定位装置取走,完成与穿刺针15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