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毒种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253554.4

文献号 : CN1020939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毛子安黄海鹰姜立民李永学陈秋红林晓波高磊严宵周康凤

申请人 : 浙江普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利用人二倍体细胞(KMB17)生产用于预防人类狂犬病的疫苗毒种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将狂犬病固定毒CTN-1V5株连续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传代,并以终末稀释法筛选出滴度较高的病毒,从而获得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并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传代稳定性的狂犬病毒株,培育出可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高效增殖的狂犬病疫苗毒种(CTN-DK株)。用该毒种生产人二倍体细胞(KMB17)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避免当前国内使用的疫苗中异种DNA残留引起的风险,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

1.一种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毒种,其特征在于将狂犬病固定毒CTN-1V5株连续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传代,以终末稀释法筛选出滴度较高的病毒,再经连续传代,获得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并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传代稳定性的狂犬病毒株,培育出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高效增殖的狂犬病疫苗毒种CTN-DK株,该狂犬病疫苗毒种CTN-DK株,其保藏号为CGMCC No.398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狂犬病疫苗毒种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方法步骤为

1)用由Eagle液、乳蛋白及2%~15%的新生牛血清组成的细胞营养液,于35℃~

37℃培养扩增人二倍体细胞KMB17;

2)将狂犬病固定毒CTN-1V5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传代,收获所得病毒命名为CTN-DK株,传代方法为细胞长成致密单层后,用胰酶-EDTA消化,收集细胞,将CTN-1V5株按0.005~1.0MOI剂量,以悬浮细胞接种法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于32℃~37℃,PH7.2~8.0培养,培养2~20天后收获病毒即狂犬病毒固定毒CTN-DK1,并以相同方法继续传代;

3)当传代至CTN-DK20时以终末稀释法筛选出滴度较高的病毒继续传代9代,命名为CTN-DK29,再以CTN-DK29经终末稀释法筛选并传4代,命名为CTN-DK33,再以CTN-DK33经终末稀释法筛选并传至47代;

4)CTN-1V5株经过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连续传代,逐渐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其病毒滴度由第1代的4.5lgLD50/ml逐渐升高,到20代时病毒滴度≥6.9lgLD50/ml,经进一步筛选后,传代至47代,病毒滴度基本稳定在7.0lgLD50/ml以上;

5)病毒的接种方式是悬浮细胞接种法,病毒接种剂量为0.005~1.0MOI,培养温度为

32℃~37℃,PH7.2~8.0,病毒收获时间为接种病毒后2~20天。

说明书 :

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毒种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利用人二倍体细胞(KMB17)生产用于预防人类狂犬病的疫苗毒种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病,100%死亡。我国近年来狂犬病疫情持续上升,发病率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狂犬病病死人数居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狂犬病至今无法治愈但可有效预防,因此我国狂犬病的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 目前世界用于生产狂犬病疫苗的培养基质细胞主要有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和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等动物源性细胞。动物源性原代细胞不能排除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外源致病因子的污染,且有生产规模不易扩大、环保难解决等缺点;而Vero细胞由于是传代细胞系,有一定的致瘤性,疫苗中细胞残余DNA必须达到标准,而且其最大的缺点是该细胞株没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人二倍体细胞为人源性正常核型细胞,无致癌性,无异种DNA,其安全性无疑要高于动物源性细胞。目前我国使用的狂犬病疫苗种类虽多,但质量良莠不齐,至今尚无被WHO、FDA等组织肯定和推荐的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疫苗,而基本是用地鼠肾细胞、Vero细胞和鸡胚细胞等动物源性细胞培养的疫苗。国外生产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如美国Wyeth厂、法国Merieux研究所和德国Behring厂生产的二倍体疫苗,已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但用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毒,有病毒滴度相对较低、疫苗成本高及价格昂贵等缺点,难以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传代稳定性,并且易于大量扩增的狂犬病疫苗毒种及其制备方法。用该毒种生产人二倍体细胞(KMB17)狂犬病疫苗,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便能更安全、有效地预防人类狂犬病。
[0005] 1984年WHO第7次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将CTN-1V5株认可为狂犬病毒固定株,列为可用于生产疫苗的病毒株。本发明是将狂犬病固定毒CTN-1V5株连续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传代,以终末稀释法筛选出滴度较高的病毒,再经连续传代,获得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并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传代稳定性的狂犬病毒株,培育出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高效增殖的狂犬病疫苗毒种(CTN-DK株),该狂犬病疫苗毒种(CTN-DK株),分类命名为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已于2010年07月1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为CGMCC No.3989。
[0006] CTN-1V5株经过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传代适应,其病毒滴度由第1代的4.51gLD50/ml逐渐升高,到20代时病毒滴度≥6.91gLD50/ml,经进一步筛选后,传代至47代,病毒滴度基本稳定在7.01gLD50/ml以上。
[0007] 本发明的人二倍体细胞(KMB17)的培养扩增是在细胞营养液中进行的,细胞营养液由Eagle液、乳蛋白及一定量的新生牛血清组成。
[0008] 具体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09] 1、用由Eagle液、乳蛋白及2%~15%的新生牛血清组成的细胞营养液,于35℃~37℃培养扩增人二倍体细胞(KMB17)。
[0010] 2、将狂犬病固定毒CTN-1V5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传代,收获所得病毒命名为CTN-DK株。传代方法为当细胞长成致密单层后,用胰酶—EDTA消化,收集细胞,将CTN-1V5株按0.005~1.0MOI剂量,以悬浮细胞接种法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于32℃~37℃,PH7.2~8.0培养,培养2~20天后收获病毒即狂犬病毒固定毒CTN-DK1,并以相同方法继续传代。
[0011] 3、当传代至CTN-DK20时以终末稀释法筛选出滴度较高的病毒继续传代9代,命名为CTN-DK29,再以CTN-DK29经终末稀释法筛选并传4代,命名为CTN-DK33,再以CTN-DK33经终末稀释法筛选并传至47代。
[0012] 4、CTN-1V5株经过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连续传代,逐渐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其病毒滴度由第1代的4.51gLD50/ml逐渐升高,到20代时病毒滴度≥6.91gLD50/ml,经进一步筛选后,传代至47代,病毒滴度基本稳定在7.01gLD50/ml以上。
[0013] 5、病毒的接种方式是悬浮细胞接种法,病毒接种剂量为0.005~1.0MOI,培养温度为32℃~37℃,PH7.2~8.0,病毒收获时间为接种病毒后2~20天。该毒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05年版)“人用狂犬病疫苗”毒种的无菌检查、支原体检查、鉴别试验、外源因子检查和免疫原性检查方法检测,检测结果均达到药典要求的标准。经测定,毒种中和指数为3981,保护指数为≥776,均大大超过药典所要求中和指数不低于500和保护指数不低于100的标准。研究同时表明,此毒种的G蛋白基因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传代时具有遗传稳定性。
[0014] 本发明的液体毒种保存于-60℃以下,有效期可达3年半以上,毒种真空冷冻干燥后可于-60℃以下长期保存。
[0015] 用毒种(CTN-DK株)制备了3批试验性疫苗,经免疫原性、豚鼠异常毒性试验、残余活病毒检查(包括细胞盲传三代后小鼠脑内接种)和效价测定等均证明安全有效,其中一批经国家(浙江)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安全性评价(小鼠im急性毒性试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论为安全。
[0016]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7] 本发明制备的毒种可用细胞工厂大量增殖。以细胞工厂制备毒种的培养方式与传统的克氏瓶相同,但与前者相比,有培养面积大,制备批量大,占用空间小,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小等的优点。毒种(CTN-DK株)用细胞工厂大量增殖的滴度与用克氏瓶制备毒种的滴度相当。
[0018] 本发明的毒种(CTN-DK株)是一种已经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传代稳定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05年版)“人用狂犬病疫苗”毒种要求,并且易于大量扩增的狂犬病毒毒种。用该毒种生产的人二倍体细胞(KMB17)狂犬病疫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以避免当前国内使用的疫苗中异种DNA残留引起的风险,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狂犬病疫苗的安全性,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实施例1:
[0020] 用由Eagle液、乳蛋白及2%~15%的新生牛血清组成的细胞营养液,于35℃~37℃培养扩增人二倍体细胞(KMB17)。当细胞长成致密单层后,用胰酶—EDTA消化,收集细胞,将CTN-1V5株按0.005~1.0MOI剂量,以悬浮细胞接种法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于32℃~37℃,PH7.2~8.0培养,培养2~20天后收获病毒即狂犬病毒固定毒CTN-DK1,并以相同方法继续传代。当传代至CTN-DK20时以终末稀释法筛选出滴度较高的病毒继续传代9代,命名为CTN-DK29,再以CTN-DK29经终末稀释法筛选并传4代,命名为CTN-DK33,再以CTN-DK33经终末稀释法筛选并传至47代。CTN-1V5株经过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连续传代,逐渐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KMB17),其病毒滴度由第1代的4.51gLD50/ml逐渐升高,到20代时病毒滴度≥6.91gLD50/ml,经进一步筛选后,传代至47代,病毒滴度基本稳定在7.01gLD50/ml以上。
[0021] 实施例2:
[0022] 采用悬浮细胞接种方法,取已长成单层的细胞,用胰酶常规消化,收集细胞,再以生长液(含10%~15%新生牛血清的Eagle乳白蛋白培养液)按合适的比例悬浮细胞。在悬浮细胞中接种病毒,置37℃培养至细胞长成单层,去除原培养液,换上维持液(含2%~5%新生牛血清的Eagle乳白蛋白培养液),分别置32℃、33℃、34℃、35℃、36℃、37℃培养,
5~7天收获病毒液。收获的病毒液以狂犬病病毒滴度滴定试验(LD50)检测,结果见表1。
[0023] 表1毒种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不同培养温度的病毒滴度(1gLD50/ml)[0024]
[0025] 以上数据经T检验,0.2<P<0.5,无显著差异。狂犬病毒固定毒CTN-DK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培养温度在32℃~37℃之间均为适宜的。
[0026] 实施例3:
[0027] 为确定毒种最佳接种量,进行了狂犬病毒固定毒CTN-DK毒株感染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不同感染复数(MOI)的试验。方法是将在对数期生长的KMB-17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进行计数。将已滴定过的病毒按1.0、0.5、0.1、0.05、0.01、0.005MOI接种悬浮细胞,经适宜的温度培养,培养一定的时间后收获病毒液。收获的病毒液以狂犬病病毒滴度滴定试验(LD50)检测,结果见表2。
[0028] 表2毒种不同MOI感染人二倍体细胞(KMB17)的病毒滴度(1gLD50/ml)
[0029]
[0030] 结果显示,不同病毒数感染细胞后的产量无明显差异。因此,狂犬病毒固定毒CTN-DK株感染人二倍体细胞(KMB17),采用0.005~1.0MOI较为合适。
[0031] 实施例4:
[0032] 狂犬病毒G蛋白是狂犬病毒唯一能诱生宿主产生中和抗体的蛋白,对疫苗的免疫原性至关重要。我们对毒种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培养传代第2、5、10、15、20、23、29、30、37、39、40、41、42及47代的G基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如下:
[0033] 1.提取RNA:用RNA提取试剂盒从接种了病毒的KMB17细胞中提取总RNA。
[0034] 2.逆转录合成模板CDNA,PCR扩增病毒G基因。
[0035] 3.将纯化的PCR扩增产物测序分析。
[0036] 结果如下:
[0037] 1.以上代次病毒G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均由157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524个氨基酸(前19个氨基酸构成疏水性信号肽,在转录过程中被切除,成熟的G为505个氨基酸的多肽)。
[0038] 2.以上代次病毒G基因ORF序列在206、734及1055位核苷酸有差异,由此推导出各代次病毒G蛋白氨基酸序列在第50、226及333位有差异。
[0039] 3.各代次病毒均在37、247和319位有3个糖基化位点。
[0040] 已研究的各代次病毒的G基因ORF上有3个位点的核苷酸有差异,导致了G蛋白有3个氨基酸位点有差异。狂犬病毒固定毒CTN-1V5,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传代至29代时,333位氨基酸已经由R变为了Q。狂犬病病毒G蛋白333位氨基酸与病毒的毒力密切相关,如此位点的精氨酸(R)被谷氨酰胺(Q)、亮氨酸(I)或甘氨酸(G)取代,病毒的毒力下降。传代病毒另两个有差异的氨基酸均不位于膜外区的已知关键位点上。研究结果表明毒种在人二倍体细胞(KMB17)中培养传代时,病毒毒力减低的同时其G基因是稳定的。
[0041] 实施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