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46534.4

文献号 : CN1020952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华玉

申请人 : 李华玉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属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发生器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和蒸发器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增加其它部件,得到系列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权利要求 :

1.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它主要由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或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第一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或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并同时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第一吸收器(1)和第二吸收器(2)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和蒸发器(5)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它主要由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或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第一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分别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之后分别再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直接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一吸收器(1)和第二吸收器(2)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和蒸发器(5)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溶液节流阀,将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14)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增加第三冷剂液泵并由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13)连通、或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时增加节流阀(15)并由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第二蒸发器(13)连通、或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时增加第二节流阀并由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13)连通,第二蒸发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第二蒸发器(13)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和溶液节流阀时,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

4.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溶液节流阀,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14)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增加第三冷剂液泵并由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13)连通、或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时增加节流阀(15)并由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第二蒸发器(13)连通、或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时增加第二节流阀并由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13)连通,第二蒸发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第二蒸发器(13)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和溶液节流阀时,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

5.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稀溶液提供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之后与第一发生器(3)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形成两端供热并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6.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7.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第一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发生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形成两端供热倒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8.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稀溶液提供器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和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之后与第一发生器(3)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第三发生器(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之后与第一发生器(3)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形成两端供热并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9.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0.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第一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发生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形成两端供热倒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1.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蒸发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蒸发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增加第三冷剂液泵并由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二冷剂液泵(1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增加节流阀并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在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时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2.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24)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蒸发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蒸发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增加第三冷剂液泵并由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或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二冷剂液泵(1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或增加节流阀并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或在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时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12)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4.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12)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15.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蒸发器、新增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第一冷剂液泵(10)或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或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吸收-发生器(23)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新增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

16.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新增节流阀和新增蒸发器,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泵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第一蒸发器(5)连通,第一蒸发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新增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

17.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新增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吸收-发生器(23)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和新增蒸发器时,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②无新增蒸发器时,将第二冷凝器(2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2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第一蒸发器(5)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③无第二冷凝器时,增加新增节流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

18.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蒸发器、新增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第一冷剂液泵(10)或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或冷凝器(4)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吸收-发生器(23)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新增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

19.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新增节流阀、新增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泵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第一蒸发器(5)连通,第一蒸发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新增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

20.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连通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吸收-发生器(23)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和新增蒸发器时,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②无新增蒸发器时,将第二冷凝器(2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2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第一蒸发器(5)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③无第二冷凝器时,增加新增节流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

21.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5所述且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新增蒸发器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蒸发器(5)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增加新增冷剂液泵并由第一冷凝器(4)或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D)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二冷剂液泵(1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采用节流阀并针对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将其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采用新增节流阀(A)并针对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将其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2.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吸收-发生器(23)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吸收-发生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2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4.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12)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5.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7所述且不采用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新增蒸发器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蒸发器(5)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增加新增冷剂液泵并由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D)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存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时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相应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15)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无第二冷凝器时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相应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6.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5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吸收-发生器(23)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7.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5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吸收-发生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2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8.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7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12)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29.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18所述且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新增蒸发器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蒸发器(5)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增加新增冷剂液泵并由第一冷凝器(4)或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D)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或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二冷剂液泵(11)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或采用节流阀并针对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将其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或采用新增节流阀(A)并针对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将其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0.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9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西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吸收-发生器(23)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1.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9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2.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1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12)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20所述且不采用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新增蒸发器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蒸发器(5)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增加新增冷剂液泵并由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D)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或存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时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相应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15)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或无第二冷凝器时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相应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4.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3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吸收-发生器(23)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5.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3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36.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权利要求35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12)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说明书 :

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低温余热利用热泵技术领域。背景技术:
[0002] 常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仅有一个供热端,其供热温度要满足被加热介质的最高温度需求;供热温度越高,机组性能指数则越低,余热利用率随之降低。当被加热介质的温度范围较宽时,若采用单一供热端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进行供热,则会使余热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为解决此问题,常见的做法是采用供热参数和性能指数相邻的热泵机组进行联合运行来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但这将带来供热系统运行复杂、造价高和经济性降低等多方面问题。
[0003] 本发明采用巧妙的流程,采用回热原理为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添加高温供热端,得到具有两个两供热端、且两个供热端热负荷之间的比例可调节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并提出了系列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能够适应不同加热温度范围的场合,这很好地弥补了单一供热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不足,丰富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类型,这对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具有积极意义。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0005] 1.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它主要由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或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或第一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并同时将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06] 2.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它主要由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或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还分别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后第二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之后分别再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直接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后第二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和第二吸收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07] 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溶液节流阀,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增加第三冷剂液泵并由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或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时增加节流阀并由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或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时增加第二节流阀并由第一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和溶液节流阀时,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
[0008] 4.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溶液节流阀,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后第二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增加第三冷剂液泵并由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二蒸发器连通、或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第二冷剂液泵时增加节流阀并由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或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时增加第二节流阀并由第一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二节流阀与第二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第二蒸发器和溶液节流阀时,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
[0009] 5.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稀溶液提供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并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0] 6.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1] 7.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倒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2] 8.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稀溶液提供器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和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之后与第一发生器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并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3] 9.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4] 10.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有稀溶液管路直接与第一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热交换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发生器连通,将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连通后第二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后第三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倒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5] 11.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增加第三冷剂液泵并由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二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增加节流阀并将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在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时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一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6] 12.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增加第三冷剂液泵并由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或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二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或增加节流阀并将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或在采用第一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时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一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7] 1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1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8] 14.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2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后第二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19] 15.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或第3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蒸发器、新增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剂液泵或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或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新增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0020] 16.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或第3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分汽室、新增节流阀和新增蒸发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泵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新增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0021] 17.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或第3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新增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和新增蒸发器时,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②无新增蒸发器时,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③无第二冷凝器时,增加新增节流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蒸发器连通。
[0022] 18.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或第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蒸发器、新增节流阀或第三冷剂液泵、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第一冷剂液泵或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或冷凝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新增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0023] 19.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或第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新增节流阀、新增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泵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无新增蒸发器时,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
[0024] 20.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或第4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冷凝器、新增蒸发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吸收-发生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连通与分汽室连通,分汽室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将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分汽室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吸收-发生器或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其中:①无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剂液泵和新增蒸发器时,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②无新增蒸发器时,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新增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与第一蒸发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连通;③无第二冷凝器时,增加新增节流阀,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连通,第一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新增蒸发器连通。
[0025] 21.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5项所述且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新增蒸发器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蒸发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增加新增冷剂液泵并由第一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二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采用节流阀并针对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其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采用新增节流阀并针对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其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26] 22.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27] 2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1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28] 24.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3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29] 25.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7项所述且不采用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新增蒸发器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蒸发器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增加新增冷剂液泵并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存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时将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相应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无第二冷凝器时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相应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0] 26.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5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1] 27.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5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2] 28.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7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后第一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3] 29.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8项所述且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新增蒸发器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蒸发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增加新增冷剂液泵并由第一冷凝器或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或增加新增节流阀并由第二冷剂液泵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或采用节流阀并针对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连通将其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或采用新增节流阀并针对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将其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4] 30.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9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西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后第二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5] 31.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9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6] 32.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1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一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后第二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7] 33.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20项所述且不采用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和新增蒸发器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蒸发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增加新增冷剂液泵并由蒸发器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冷剂液泵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或存在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时将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相应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或无第二冷凝器时采用新增节流阀并将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直接或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相应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8] 34.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3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后第二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吸收-发生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39] 35.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3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调整为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连通后吸收-发生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调整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连通后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40] 36.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35项所述的任一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发生器与分汽室连通,将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后第二吸收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提供器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42]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43]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44]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45]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并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46]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47]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倒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48]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并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49]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0]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倒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1]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2]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3]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4]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5]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6]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7]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8] 图1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1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59] 图1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2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60] 图2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3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61] 图2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4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62] 图2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5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63] 图2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6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64] 图2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7种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0065] 图中,1-第一吸收器,2-第二吸收器,3-发生器/第一发生器,4-冷凝器/第一冷凝器,5-蒸发器/第一蒸发器,6-第一溶液泵,7-第二溶液泵,8-第一溶液热交换器,9-第二溶液热交换器,10-冷剂液泵/第一冷剂液泵,11-第二冷剂液泵,12-吸收-蒸发器/第一吸收-蒸发器,13-第二蒸发器,14-溶液节流阀,15-节流阀/第一节流阀,16-第二发生器,17-第三溶液泵,1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9-第三发生器,20-第四溶液泵,21-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2-第二吸收-蒸发器,23-吸收-发生器,24-分汽室,25-第二冷凝器,26-第三冷剂液泵;A-新增节流阀/新增第-节流阀,B-新增第二节流阀,C-新增蒸发器,D-新增冷剂液泵。
[0066] 需要定义和指明的是:
[0067] (1)稀溶液提供器——为便于撰写第书,将诸如图1的第二吸收器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图3中的第二吸收器2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图2中的第二吸收器2以及图4中的吸收-蒸发器12统称为稀溶液提供器。
[0068] (2)冷剂液提供器——在诸如图1中的第一吸收器1拆分成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图2中的第二吸收器2拆分成吸收器和吸收-蒸发器、图18中的吸收-发生器23拆分吸收-发生器和吸收-蒸发器时,连通第一吸收器1、第二吸收器2、吸收-发生器23的冷剂液管路将被相应调整为连通拆分后的吸收-蒸发器,拆分出的吸收-蒸发器再有冷剂蒸汽与其它相关部件连通;此时为便于撰写第书,将提供冷剂液的冷剂液泵或再加上节流阀统称为冷剂液提供器。
[0069] (3)关吸收器、吸收-蒸发器和吸收-发生器——吸收器用于对外提供热负荷,吸收-蒸发器用于冷剂液的加热汽化,吸收-发生器用于溶液的加热汽化;其命名缘于其首要用途。
[0070] (4)关于溶液泵的作用——以第一溶液泵6为例,图13中的第一溶液泵6主要用于克服溶液流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的流动阻力,图1中的第一溶液泵6则要克服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的流动阻力和第一吸收器1与发生器3之间的压差。
[0071] (5)关于两端供热——第一吸收器1和第二吸收器2是对外供热所必须的两个供热端;在被加热介质初始温度较低时,诸如图13中的吸收-发生器23可考虑作为低温供热端,因其一般不提供主要供热负荷,故此时仍图13所示为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72] (6)采用以氨水溶液为代表的工作介质时,此时发生器称作精馏塔,精馏塔还要增加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所涉及到的分汽室必要时增加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具体实施方式:
[007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在具体实例表述时,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表述结构和流程,对于显而易见和有其它实施方式可供参考时不作流程表述。
[0074] 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75] 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第一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一吸收器1和第二吸收器2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和蒸发器5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76]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发生器3,余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加热进入发生器3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吸收器1、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一吸收器1的被加热介质和冷剂液,第一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来自第一吸收器1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发生器3;进入冷凝器4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4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后进入蒸发器5、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1提供,第二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流经第一吸收器1、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77] 图2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78] ①结构上,它主要由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溶液泵、冷剂液泵、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第一吸收器1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二吸收器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发生器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之后分别再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直接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一吸收器1和第二吸收器2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发生器3和蒸发器5还分别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冷凝器4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79]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发生器3,余热介质流经发生器3、加热进入发生器3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一吸收器1、吸收来自第二吸收器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二吸收器2的被加热介质和冷剂液,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发生器3;进入冷凝器4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冷凝器4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和节流阀5进入蒸发器5、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第二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之后再流经第一吸收器1、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以吸收器1提供,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80] 图3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81]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溶液节流阀和节流阀,将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一吸收器1有稀溶液管路经溶液节流阀14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将第二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第二蒸发器13连通,第二蒸发器13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第二蒸发器13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082] ②流程上,进入第一吸收器1的浓溶液吸收来自第一蒸发器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1的稀溶液经溶液节流阀14进入吸收-蒸发器12、吸收来自第二蒸发器13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12的冷剂液,吸收-蒸发器1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泵7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1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冷凝器4的一路冷剂液经第二冷剂液泵11加压后流经吸收-蒸发器12、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二吸收器2提供,冷凝器4的另一路冷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10加压后进入第一蒸发器5,进入第一蒸发器5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1提供,第二路经节流阀15进入第二蒸发器13、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12提供,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83] 图4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84]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将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85] ②流程上,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一吸收器1、吸收来自吸收-蒸发器1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一吸收器1的稀溶液进入第二吸收器2、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被加热介质,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进入吸收-蒸发器12、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2的冷剂液,吸收-蒸发器12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发生器3;冷凝器4的一路冷剂液经冷剂液泵10加压后流经吸收-蒸发器12、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1提供,冷凝器4的另一路冷剂液经冷剂液泵10和节流阀15进入蒸发器5、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分别向第二吸收器2和吸收-蒸发器12提供,形成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86] 图5所示的两端供热并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87]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第二吸收器2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之后与第一发生器3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
[0088]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稀溶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发生器3,第二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第二发生器16,第一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第二发生器16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一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节流阀A节流进入冷凝器4,形成两端供热并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89] 图6所示的两端供热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90]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
[0091]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第二发生器16,第一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第二发生器16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节流阀A节流进入冷凝器4,形成两端供热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92] 图7所示的两端供热倒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93]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新增节流阀,将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有溶液管路直接与第一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有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发生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冷凝器
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
[0094]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第二发生器16,第一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第二发生器16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第一发生器3,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节流阀A节流进入冷凝器4,形成两端供热倒串联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95] 图8所示的两端供热并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96]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第二冷剂液泵11,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第一吸收器1连通后第一吸收器1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增加节流阀15,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和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再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增设稀溶液管路分别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和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之后与第一发生器3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第三发生器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之后与第一发生器3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之后的浓溶液管路汇合,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
[0097] ②流程上,第二发生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之后分成三路——第一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发生器3,第二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第二发生器16,第三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三发生器21;第一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第二发生器16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发生器19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第一吸收器1,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节流进入冷凝器4;第二发生器16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9、加热进入第三发生器19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0、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一吸收器1,流经第三发生器19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节流进入冷凝器4,形成两端供热并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098] 图9所示的两端供热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099]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一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
[0100] ②流程上,第一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第二发生器16,第一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第二发生器16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发生器19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三发生器19,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节流进入冷凝器4;第二发生器16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9、加热进入第三发生器19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9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节流进入冷凝器4,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吸收器1,形成两端供热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01] 图10所示的两端供热倒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02]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三溶液泵、第四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四溶液热交换器、新增第一节流阀和新增第二节流阀,将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有溶液管路直接与第一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有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第三发生器19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第二发生器16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发生器3连通,将第一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第一发生器
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发生器16连通后第二发生器16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与冷凝器4连通——第一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二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二发生器16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三发生器19连通后第三发生器19再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与冷凝器4连通——第二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作为第三发生器的驱动热介质,第三发生器19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
[0103]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三发生器19,第三发生器19的浓溶液经第四溶液泵20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21进入第二发生器16,第二发生器16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第一发生器3;第一发生器3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加热进入第二发生器16的溶液释放并向第三发生器19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二发生器16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一节流阀A节流进入冷凝器4;第二发生器16产生的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9、加热进入第三发生器19的溶液释放并向冷凝器4提供冷剂蒸汽,流经第三发生器19的冷剂蒸汽放热成冷剂液、再经新增第二节流阀B节流进入冷凝器4,形成两端供热倒串联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04] 图11所示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05]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蒸发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蒸发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再增加节流阀,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和有冷剂液管路直接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
[0106]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吸收-蒸发器12、吸收来自蒸发器1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蒸发器12的冷剂液,吸收-蒸发器12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吸收器1;第一冷剂液泵10提供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经节流阀15进入蒸发器5、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蒸发器12提供,第二路流经吸收-蒸发器12、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1提供,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07] 图12所示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08]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一吸收-蒸发器、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连通,将第二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蒸发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调整为蒸发器5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连通,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与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第一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分别与第二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
[0109]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进入第二吸收-蒸发器22、吸收来自第一吸收-蒸发器12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22的冷剂液,第二吸收-蒸发器22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吸收-蒸发器12、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第一吸收-蒸发器12的冷剂液,第一吸收-蒸发器12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一吸收器1;第二冷剂液泵11提供的冷剂液流经第二吸收-蒸发器22、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1提供,第一冷剂液泵10提供的一部分冷剂液经节流阀15进入蒸发器5、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蒸发器12提供,第一冷剂液泵10提供的另一部分冷剂液流经第一吸收-蒸发器12、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分别向第二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蒸发器22提供,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10] 本实例也可以看作在图2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首先增加第一吸收-蒸发器12,形成与图11类似、带有一个吸收-蒸发器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再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22——即将第二吸收器2拆分成图12中所示的第二吸收器2和第二吸收-蒸发器12,形成具有两个吸收-蒸发器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11] 图13所示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12]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新增蒸发器、新增节流阀、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一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113]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新增蒸发器C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被加热介质和溶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24,分汽室24释放的冷剂蒸汽向冷凝器4提供,分汽室24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吸收器1;第一冷剂液泵10提供的冷剂液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蒸发器5、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1提供,第二路经新增节流阀A进入新增蒸发器C、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23提供,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14] 图14所示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15]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冷凝器、吸收-发生器、分汽室、新增节流阀和新增蒸发器,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泵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蒸发器5连通,蒸发器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新增节流阀A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116]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新增蒸发器C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被加热介质和溶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24,分汽室24释放的冷剂蒸汽向第二冷凝器25提供,分汽室24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吸收器1;进入第二冷凝器25的冷剂蒸汽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25的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26进入蒸发器5;蒸发器5的一部分冷剂液经新增节流阀A进入新增蒸发器C、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23提供,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17] 图15所示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18] ①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第三冷剂液泵、第二冷凝器、吸收-发生器、分汽室和新增蒸发器,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新增蒸发器C还有余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却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19] ②流程上,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新增蒸发器C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溶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25、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25的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26加压进入新增蒸发器C、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向吸收-发生器23提供;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之后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后进入分汽室24,分汽室24释放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一冷凝器4,分汽室24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7和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第一吸收器1,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20] 图16所示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21]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第一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4连通。
[0122] ②流程上,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溶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浓溶液第一溶液泵6和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24,分汽室24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一吸收器1,分汽室24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4;冷剂液泵10提供并经节流阀15进入蒸发器5的冷剂液、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分别向第二吸收器2和吸收-发生器23提供,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23] 图17所示的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24] ①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15,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0和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5连通;增加第二冷剂液泵11,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增加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剂液泵,将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25连通,第二冷凝器25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蒸发器5连通;增加第三溶液泵、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发生器和分汽室,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将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稀溶液提供器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连通与分汽室(24)连通,分汽室(24)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分汽室(24)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冷凝器(4)连通,吸收-发生器(23)还有被加热介质管路与外部连通。
[0125] ②流程上,发生器3的浓溶液经第一溶液泵6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吸收-发生器23、吸收来自蒸发器5的冷剂蒸汽并放热于流经吸收-发生器23的被加热介质和溶液,吸收-发生器23的稀溶液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进入发生器3;发生器3的冷剂蒸汽进入第二冷凝器25、放热于冷却介质成冷剂液,第二冷凝器25的冷剂液经第三冷剂液泵26进入蒸发器5;第二吸收器2的稀溶液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之后再流经吸收-发生器23、吸热部分汽化进入分汽室24,分汽室24的浓溶液经第三溶液泵17、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9进入第一吸收器1,分汽室24的冷剂蒸汽进入冷凝器4,冷凝器4的一部分冷剂液经第一冷剂液泵10进入蒸发器5;蒸发器5的冷剂液吸收余热成冷剂蒸汽并分别向第二吸收器2和吸收-发生器23提供,第二冷剂液泵11提供的冷剂液流经第二吸收器2、吸热成冷剂蒸汽并向第一吸收器1提供,形成两端供热1.5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26] 图18所示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27] 在图13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吸收-发生器23与外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取消新增蒸发器C和新增节流阀A,将新增蒸发器C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增加节流阀15,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经节流阀15与蒸发器5连通;取消蒸发器5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28] 图19所示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29] 在图18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12,将吸收-发生器23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调整为吸收-发生器23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发生器3连通,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将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剂液泵10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30] 图20所示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31] 在图15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新增蒸发器C,将第二冷凝器2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新增蒸发器C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25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冷剂液泵26与蒸发器5连通,将新增蒸发器C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
23连通调整为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取消蒸发器5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将第一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
5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32] 在实施案例15和20中,工作溶液分成相互独立的两路进行循环,故可以采用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溶液。
[0133] 图21所示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34] 在图16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冷剂液泵11,将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取消蒸发器5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第一冷剂液泵10增设冷剂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后吸收-发生器23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35] 图22所示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36] 在图21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吸收-蒸发器12,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吸收-发生器23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将第二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剂液泵11有冷剂液管路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37] 图23所示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38] 在图17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吸收-发生器23与外部连通的被加热介质管路,增加吸收器-蒸发器,将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调整为发生器3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18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吸收-蒸发器12还有稀溶液管路与吸收-发生器23连通,蒸发器5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蒸发器12连通;取消蒸发器5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的冷剂蒸汽通道,将第一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蒸发器5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一冷剂液泵10与吸收-蒸发器12连通后吸收-蒸发器1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39] 图24所示的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这样实现的:
[0140] 在图23所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二吸收-蒸发器,将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调整为第二吸收器2有稀溶液管路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一溶液热交换器8和吸收-发生器23与分汽室24连通;将第一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第二吸收器2连通后第二吸收器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调整为第一冷凝器4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二冷剂液泵11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后第二吸收-蒸发器22再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一吸收器1连通,第一吸收-蒸发器
12增设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蒸发器22连通,形成两端供热两级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0141]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具有如下的效果和优势:
[0142] 1.在被加热介质温度范围较宽时,利用本发明提供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能够克服单一供热端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余热利用率低的缺陷,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
[0143] 2.能够实现相邻级(效)之间的联合运行,且两供热端热负荷比例可调节,能够得到合理的性能指数。
[0144] 3.本发明提供的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余热温度提升高,可利用更低温度的余热资源满足供热需求,提高余热资源利用率。
[0145] 4.提出的系列两端供热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丰富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可更好地实现热泵供热与用户用热间的相互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