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260371.2

文献号 : CN10210487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庆江郜艳琴戴强

申请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在EMS系统中维护一张NMS系统身份标识与网络信息映射表,NMS系统下发自身的网络身份信息到EMS系统,EMS系统接收NMS系统的网络身份信息后,根据映射关系判断NMS系统的身份是否合法,在获得对应的网络信息后进行相应的处理。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后,无论是上行操作还是下行操作,均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身份信息进行判断,保证数据的有效范围和合法性。利用这种方法,既兼容了非网络共享设备的北向接口,又能解决网络共享北向的数据分离需求,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出现的北向接口网络共享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网元管理系统EMS中维护一张网络管理系统网络身份信息与网络信息映射表,NMS系统下发自身的网络身份信息到EMS系统,EMS系统接收NMS系统的网络身份信息后,根据映射关系判断NMS系统的身份是否合法,在获得对应的网络信息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于下行操作,NMS系统下发数据时附带网络身份信息,EMS系统根据网络身份信息对下行数据进行校验,只有与NMS系统网络身份信息匹配的数据才允许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上行操作,EMS系统根据NMS系统网络身份信息进行数据筛选,只有与NMS系统网络身份信息匹配的数据才允许上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运营商拥有的移动国家码MCC、移动网络码MNC信息与NMS系统的身份进行映射,将通过映射得到的映射码作为NMS系统的身份标识即网络身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运营商拥有的移动国家码MCC、移动网络码MNC信息与NMS系统的身份进行映射,采用将MCC和MNC直接拼接的方式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下行操作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NMS系统下发数据操作命令,并附带网络身份信息;

步骤102:EMS系统根据映射关系,从网络身份信息中解析出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

步骤103:EMS系统对NMS系统下发的操作数据,与该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进行比较,如果一致或者包含在支持列表中,则进入步骤104;否则结束操作;

步骤104:执行NMS系统下发的数据操作命令,并返回操作结果;

步骤105:操作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行操作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201:NMS系统向EMS系统发起通知订购,附带NMS系统的网络身份信息;

步骤202:EMS系统获取维护的NMS系统身份信息,并与NMS系统下发的网络身份信息进行比较;

步骤203:如果NMS系统下发的网络身份信息在EMS系统中不存在,则拒绝NMS系统的通知订购请求,否则允许通知订购;

步骤204:当有通知需要上报时,EMS系统根据映射关系,从网络身份信息中解析出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

步骤205:EMS系统对需要上报的信息进行判断,如果在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中,则进入步骤206,否则结束操作;

步骤206:将与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匹配的数据上报到NMS系统;

步骤207:操作结束。

说明书 :

一种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 属于 移动通 信技 术领域,尤其 涉及通 信系 统中EMS系 统(Element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与NMS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之间支持网络共享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的演进,以及运营商运营模式的要求,移动通信设备从原有的单网络支持演变到多网络支持,即网络共享。同一台设备能够同时归属于不同的网络,供多个运营商共同使用,势必使得对网络设备的管理维护需要按运营商进行区分。
[0003] 在移动网络管理中,一般的管理模式都是设备商提供的EMS系统按照北向接口要求,上报网络信息到运营商的NMS系统,供NMS系统进行数据的管理,包括配置数据的创建、修改、删除等,以及性能数据、告警数据的上报。以前,由于设备不支持网络共享,因此所有网络数据都会上报到NMS系统。目前EMS系统已经可以支持网络共享,在不同运营商的多个NMS系统同时接入时,需要根据接入运营商的不同,提供该运营商对应的数据,对于非该运营商的数据,则进行屏蔽,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北向接口不能支持网络共享的问题,提出一种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使得EMS系统可以根据接入的运营商网络信息对数据范围及有效性进行控制,从而在网络共享系统中实现支持多运营商的北向接口。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包括:
[0006] 在EMS系统中维护一张NMS系统身份标识与网络信息映射表,NMS系统下发自身的网络身份信息到EMS系统,EMS系统接收NMS系统的网络身份信息后,根据映射关系判断NMS系统的身份是否合法,在获得对应的网络信息后进行相应的处理。
[0007] 进一步地,对于下行操作,NMS系统下发数据时附带网络身份信息,EMS系统根据网络身份信息对下行数据进行校验,只有与NMS系统网络身份信息匹配的数据才允许操作。
[0008] 进一步地,对于上行操作,EMS系统根据NMS系统网络身份信息进行数据筛选,只有与NMS系统网络身份信息匹配的数据才允许上报。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可以对运营商拥有的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络码)信息与NMS系统的身份进行映射,将通过映射得到的映射码作为NMS系统的身份标识,这样可以避免冒用其他NMS系统的MCC、MNC情况出现,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0010]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当NMS系统接入EMS系统时,需要下发运营商的网络身份信息。只要设定了网络身份信息,EMS系统就可以按照约定的网络身份信息上报该网络对应的数据,对于非该网络的信息进行屏蔽而不上报,并对NMS系统下发的操作请求进行网络验证,保证下发的操作不超出该网络范围,同时NMS系统也可以下发多个网络信息。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后,无论是上行操作还是下行操作,均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身份信息进行判断,保证数据的有效范围和合法性。利用这种方法,既兼容了非网络共享设备的北向接口,又能解决网络共享北向的数据分离需求,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出现的北向接口网络共享问题。

附图说明

[0011] 图1本发明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0012] 图2本发明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下行操作流程示意图;
[0013] 图3本发明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上行操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实现北向接口支持网络共享的方法详细说明如下。
[0015] 北向接口是位于EMS系统上与NMS系统通讯的接口。如图1中IF2所示,运营商NMS系统通过该接口对EMS系统及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在本发明方法中,通讯双方NMS系统和EMS系统都需要进行处理:NMS系统负责在与EMS系统交互过程中携带网络身份信息,下发网络身份信息给EMS系统;EMS系统负责对NMS系统身份标识与网络信息映射表的维护,根据网络身份信息对数据进行合法性校验。
[0016] 在网络共享系统中,由于一台通信设备可以支持多个网络配置,主要体现在网络标识(MCC、MNC)上,不同的运营商拥有不同的MCC、MNC信息,由于MCC和MNC是属于公开信息,如果仅用MCC和MNC对NMS系统进行身份确认,无法避免冒用其他NMS系统的MCC、MNC情况出现。因此,本实施例对MCC、MNC信息与NMS系统的身份进行映射,将通过映射得到的映射码作为NMS系统的身份标识。
[0017] 假设当前通信设备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支持两个网络的共享,对应的网络标识信息分别为【MCC1,MNC1】和【MCC2,MNC2】,上级网管NMS1对应的网络标识为【MCC1,MNC1】,NMS2对应的网络标识为【MCC2,MNC2】。RNC设备上配置了两个小区UtranCell1和UtranCell2,其中UtranCell1属于网络【MCC1,MNC1】,UtranCell2属于网络【MCC2,MNC2】。这里采用对MCC和MNC进行直接拼接这种最简单的映射关系,即可得到NMS1和NMS2的映射码分别为MCC1MNC1和MCC2MNC2,进而分别将MCC1MNC1作为NMS1的身份标识、将MCC2MNC2作为NMS2的身份标识。
[0018] 本发明北向接口支持多运营商控制流程分为下行操作和上行操作两部分。其中,下行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19] 步骤101:NMS系统下发数据操作命令,并附带网络身份信息;
[0020] 步骤102:EMS系统根据映射关系,从网络身份信息中解析出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
[0021] 步骤103:EMS系统对NMS系统下发的操作数据,与该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进行比较,如果一致或者包含在支持列表中,则进入步骤104;否则结束操作;
[0022] 步骤104:执行NMS系统下发的数据操作命令,并返回操作结果;
[0023] 步骤105:操作结束。
[0024] 以下在前述NMS系统的身份标识映射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小区属性修改为例对下行操作给予进一步说明:
[0025] (1)NMS系统向EMS系统下发小区属性修改命令,附带网络身份信息MCC1MNC1,分别修改UtranCell1和UtranCell2的频点信息;
[0026] (2)EMS系统接收到NMS系统下发的小区属性修改命令,首先解析出NMS系统的网络身份信息为MCC1MNC1,并判断其在NMS系统身份标识与网络信息映射表中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则直接返回失败;
[0027] (3)如果存在,EMS系统根据映射关系从网络身份信息中解析出该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为【MCC1,MNC1】;
[0028] (4)EMS系统解析出需要修改的小区标识号UtranCellID=1和UtranCellID=2;
[0029] (5)EMS系统根据小区标识号分别查询出UtranCell1对应的小区网络标识为【MCC1,MNC1】,UtranCell2对应的小区网络标识为【MCC2,MNC2】;
[0030] (6)EMS系统将该NMS系统的网络信息【MCC1,MNC1】,分别与UtranCell1和UtranCell2的网络标识进行比较;
[0031] (7)UtranCell1的网络标识与NMS系统一致,因此进行修改并返回操作结果;UtranCell2的网络标识与NMS系统不一致,因此不允许修改,返回错误信息。
[0032] 上行操作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33] 步骤201:NMS系统向EMS系统发起通知订购,附带NMS系统的网络身份信息;
[0034] 步骤202:EMS系统获取维护的NMS系统身份信息,并与NMS系统下发的网络身份信息进行比较;
[0035] 步骤203:如果NMS系统下发的网络身份信息在EMS系统中不存在,则拒绝NMS系统的通知订购请求,否则允许通知订购;
[0036] 步骤204:当有通知需要上报时,EMS系统根据映射关系,从网络身份信息中解析出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
[0037] 步骤205:EMS系统对需要上报的信息进行判断,如果在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中,则进入步骤206,否则结束操作;
[0038] 步骤206:将与NMS系统支持的网络列表匹配的数据上报到NMS系统;
[0039] 步骤207:操作结束。
[0040] 以下在前述NMS系统的身份标识映射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小区性能数据上报为例对上行操作给予进一步说明,北向接口为corba接口(Common Object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
[0041] (1)NMS系统订购EMS系统上的性能通道,并附带网络身份信息MCC1MNC1;
[0042] (2)EMS系统在NMS系统身份标识与网络信息映射表中查找映射码MCC1MNC1,如果存在,EMS系统根据映射关系,从映射码MCC1MNC1中解析出NMS系统的网络信息为【MCC1,MNC1】;否则返回失败信息;
[0043] (3)EMS系统保存NMS系统的通道订购信息、网络信息【MCC1,MNC1】等;
[0044] (4)UtranCell1和UtranCell2分别产生了性能数据,并上报到EMS系统;
[0045] (5)EMS系统从保存的NMS系统通道订购信息中获取网络信息;
[0046] (6)EMS系统将获取的网络信息分别与性能数据中UtranCell1和UtranCell2的网络标识进行比较;
[0047] (7)EMS系统发现UtranCell1的网络标识与NMS系统的网络信息一致,于是将UtranCell1的性能数据上报到NMS系统;由于UtranCell2的网络标识与NMS系统的网络信息不一致,所以不上报UtranCell2的性能数据。
[0048]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后,无论是上行操作还是下行操作,均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标识进行判断,保证数据的有效范围和合法性。利用这种方法,既兼容了非网络共享设备的北向接口,又能解决网络共享北向的数据分离需求,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出现的北向接口网络共享问题。
[0049]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以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的一些形象化的实例,不应被视为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同样,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可以做出各种可能的等同改变或替换,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