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32340.9

文献号 : CN1021069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守社

申请人 : 李守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10~20份,黄芪25~35份,水蛭10-15份,桑寄生10~20份,红花10-20份,牛膝10~20份,赤芍10~15份,川芎10~15份,地龙10~20份,白术25-35份,黄芩8~12份。优选的,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当归15g,黄芪30g,水蛭12g,桑寄生15g,红花15g,牛膝15g,赤芍12g,川芎12g,地龙15g,白术30g,黄芩10g。治疗时,称取配方中的原料药,加适量水,文火煎煮约40分钟后,滤去药渣,制成汤剂。口服,每日一剂,30天一疗程。本发明配方中各组成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疗效显著。

权利要求 :

1.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10~20份,黄芪25~35份,水蛭10-15份,桑寄生10~20份,红花10-20份,牛膝10~20份,赤芍10~15份,川芎10~15份,地龙10~20份,白术25-35份,黄芩8~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制成:

当归15g,黄芪30g,水蛭12g,桑寄生15g,红花15g,牛膝15g,赤芍12g,川芎12g,地龙15g,白术30g,黄芩10g。

说明书 :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属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中风种类繁多。常见类型有,①风中经络型。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常。②气虚痰阻型。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③气虚痰阻型。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萎黄,头晕目眩,舌苔白滑,脉滑或弦。肝肾阴虚型。兼腰酸耳鸣,舌红脉细。治宜滋阴熄风。风痰上扰型。兼痰多便秘,苔腻脉滑,治宜通腑化痰。气虚血瘀型。等等。中风多属虚证,治宜回阳固脱。部分中风病人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这与病情轻重,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
[0003]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博大精深,包含甚广,绝大多数疾病都能够从中医中找到治疗途径,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中医治疗更有着治标固本的优势和经验。所以研究一种中药治疗中风的方法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本中药制剂治疗中风效果显著,特别是对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效果尤佳。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当归10~20份,黄芪25~35份,水蛭10-15份,桑寄生10~20份,红花10-20份,牛膝10~20份,赤芍10~
15份,川芎10~15份,地龙10~20份,白术25-35份,黄芩8~12份。
[0007] 优选的,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当归15g,黄芪30g,水蛭12g,桑寄生15g,红花15g,牛膝15g,赤芍12g,川芎12g,地龙15g,白术30g,黄芩10g。
[0008] 治疗时,称取配方中的原料药,加适量水,文火煎煮约40分钟后,滤去药渣,制成汤剂。口服,每日一剂,30天一疗程。
[0009] 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所采用的原料药的药理药效如下:
[0010] 当归:《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0011] 黄芪:有补气固表、通脉络、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的功能。
[0012] 水蛭:又名“蚂蟥”。在我国古书《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以干燥全体入药,含水蛭素和蛋白质,具有活血、散瘀、通经的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闭经、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病症。近年来有用活水蛭吸取术后瘀血、使血管畅通;又用水蛭配其他活血解毒药,应用于治疗肿瘤。
[0013]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错目眩;胎动不安,崩漏下血。.《本经逢原》: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故《本经》取治妇人腰痛,小儿背强等病,血脉通调而肌肤眉须皆受其荫,即有痈肿,亦得消散矣。
[0014] 红花:主治活血通径、散瘀止痛。古人常有於血在体内时,常加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煮开可用一天两次泡脚,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0015]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敌国(火)下行;利尿通淋。《本草经疏》:牛膝,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者,肝脾肾虚,则寒湿之邪客之而成痹,及病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此药性走而下行,其能逐寒湿而除痹也必矣。盖补肝则筋舒,下行则理膝,行血则痛止。逐血气,犹云能通气滞血凝也。详药性,气当作痹。伤热火烂,血焦枯之病也,血行而活,痛自止矣。入肝行血,故堕胎。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者,皆肾不足之候也。脑为髓之海,脑不满则空而痛。腰乃肾之腑,脊通髓于脑,肾虚髓少,则腰脊痛;血虚而热,则发白。虚赢劳顿,则伤绝。肝藏血,肾藏精,峻补肝肾,则血足而精满,诸证自瘳矣。血行则月水自通,血结自散。
[0016]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论赤芍为肝家血分要药①缪希雍:“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坚积者,血瘀则发寒热,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滞而成,肢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瘕自消。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妇人经行属足厥阴肝经,入肝行血,故主经闭。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
[0017] 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主治秘要》云,芎藭其用有四,少阳引经一也,诸头痛二也,助清阳三也,湿气在头四也。张元素:芎藭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故清神四物汤所皆用也。
李杲: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尤,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芎藭,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左传》言麦麴、鞠穷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药对》:芎藭,得细辛疗金疮止痛,得牡蛎疗头风吐逆。《本草图经》:古方单用芎藭含嘴,以主口齿疾,近世或蜜和作指大丸,欲寝服之,治风疾殊佳。《本草衍义》:芎藭,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丹溪心法》: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朱震亨:川芎味辛,但能升上而不能下守,血贵宁静而不贵躁动,四物汤用之以畅血中之元气,使血自生,非谓其能养血也。即痈疽诸疮肿痛药中多用之者,以其入心而散火邪耳。
[0018] 地龙: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主治平喘利尿。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0019] 白术: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0020] 黄芩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0021] 本发明的配方中,桑寄生、牛膝、当归、黄芪等用以补肾培元,以扶根本;赤芍、川芎、水蛭、地龙、红花活血通络,以除瘀阻;白术、黄芩以健脾益气、清热平肝。诸药配伍滋肾活络,佐以平肝养心;正邪兼顾、补通并用,治疗中风取效显著。
[0022] 本发明配方中各组成药药源丰富,价格低廉,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临床资料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 实施例1:制备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
[0025] 配方为:当归10g,黄芪25g,水蛭10g,桑寄生10g,红花10g,牛膝10g,赤芍10g,川芎10g,地龙10g,白术25g,黄芩8g。
[0026] 治疗时,称取各原料药,加1500g水,文火煎煮约40分钟后,滤去药渣,制成汤剂。口服,每日一剂,30天一疗程。
[0027] 实施例2:制备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
[0028] 配方为:当归20g,黄芪35g,水蛭15g,桑寄生20g,红花20g,牛膝20g,赤芍15g,川芎15g,地龙20g,白术35g,黄芩12g。
[0029] 治疗时,称取各原料药,加1500g水,文火煎煮约40分钟后,滤去药渣,制成汤剂。口服,每日一剂,30天一疗程。
[0030] 实施例3:制备一种治疗中风的中药制剂
[0031] 配方为:是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的:当归15g,黄芪30g,水蛭12g,桑寄生15g,红花15g,牛膝15g,赤芍12g,川芎12g,地龙15g,白术30g,黄芩10g。
[0032] 治疗时,称取各原料药,加1500g水,文火煎煮约40分钟后,滤去药渣,制成汤剂。口服,每日一剂,30天一疗程。
[0033] 临床资料:
[0034] 临床观察患者52例,均为我院治疗患者,其中,男27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6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2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岁。
[0035] 治疗方案:
[0036] 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脑复康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其中,阿司匹林一天一次,每次0.1㎎;脑复康一天三次,每次0.8㎎;硝苯地平缓释片一天两次,每次10㎎。并同时给予甘露醇、脉络宁输液治疗。
[0037]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实施例3所制备的),口服,每天一剂。
[0038]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