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LTCC基板上实现薄膜多层布线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10251523.2

文献号 : CN10211061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汪继芳刘善喜熊爱武

申请人 :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LTCC基板上实现薄膜多层布线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基片界面处理;(2)基片清洗;(3)基板上溅射粘附层;(4)光刻导带版;(5)电镀导带;(6)光刻通孔柱版;(7)电镀通孔柱;(8)去除电镀模具;(9)光刻导带反版;(10)腐蚀粘附层;(11)、介质膜加工;(12)重复步骤(3)~(11),即可作出通孔柱互连的薄膜多层布线的LTCC基板。本发明的优点如下:实现了LTCC基板薄膜多层布线界面的可靠互连、以及多层布线之间的通孔可靠互连;解决了介质层龟裂的质量问题;通孔柱还可用于散热,对于高密度布线工艺是非常有利的,可实现六层薄膜布线,最小线宽间距20μm,最小通孔φ20μm。

权利要求 :

1.一种在LTCC基板上实现薄膜多层布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片界面处理:基片采用低温多层共烧陶瓷LTCC基板,用机械抛光提高其平整度,使基板的表面粗糙度达到0.1μm以下;

(2)、基片清洗:LTCC基板采用超声清洗,氩气等离子清洗;

(3)、在清洗过的LTCC基板上溅射复合粘附层TiW/Au;

(4)、光刻导带版:利用光刻技术,在LTCC基板的TiW/Au粘附层上制出5μm厚的导带版;

(5)、电镀导带:采用微电镀技术,在导带版上制出与TiW/Au粘附层相连的5μm高的铜导带;

(6)、光刻通孔柱版:利用光刻技术,在导带版以及导带上制出5μm厚的通孔柱版;

(7)、电镀通孔柱:采用微电镀技术,在通孔柱版上制出与导带相连的5μm高的铜通孔柱;

(8)、去除导带版及通孔柱版:采用剥离液去除导带及通孔柱的导带版及通孔柱版,留下导带及通孔柱;

(9)、光刻导带反版:利用光刻技术,在去除电镀模具的LTCC基板上,制作出导带的反版,形成导带及通孔柱的保护层;

(10)、腐蚀粘附层TiW/Au:在制出导带反版的LTCC基板上,采用湿法腐蚀的工艺去除LTCC基板上粘附层TiW/Au;

(11)、介质膜加工:a、在去除粘附层TiW/Au的LTCC基板上涂敷聚酰亚胺,b、加热固化,c、机械抛光,露出金属互连的通孔柱;

(12)重复步骤(3)~(11),即可作出金属通孔柱互连的薄膜多层布线的LTCC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LTCC基板上实现薄膜多层布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涂布有聚酰亚胺的LTCC基片采用热板固化,固化分为两步阶梯固化法:第一步为预亚胺化:温度80℃、时间3分钟,温度110℃、时间3分钟;

第二步为亚胺化:温度140℃、时间5分钟,温度170℃、时间5分钟,温度200℃、时间5分钟。

说明书 :

一种在LTCC基板上实现薄膜多层布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LTCC基板上实现薄膜多层布线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LTCC(低温多层共烧陶瓷)基板上薄膜多层布线有如下优点:(1)布线密度高;(2)高频特性好;(3)可以制作内埋有薄膜电阻、电容、电感等薄膜无源元件以及IC芯片的埋置型薄膜多层布线基板。由于薄膜多层布线具有上述优点,在航空、通信、计算机等技术领域应用广泛。
[0003] 目前,国内的薄膜布线可实现4层薄膜布线,最小线宽间距30μm,最小通孔φ50μm。常规的工艺是在聚酰亚胺膜上刻蚀通孔图形,然后蒸发导体层,在形成布线导体层的同时也完成了通孔金属化。这种工艺简单易行,但会出现以下问题:1、通孔接触电阻大、通孔处导带易产生断路现象。2、因为LTCC基板表面不平整,而且存在收缩效应,造成LTCC通孔与薄膜布线无法实现有效的互连,即LTCC基板薄膜布线工艺兼容性较差。3、介质膜易出现龟裂,它不仅影响介质层与基板、金属层的粘附性,而且严重影响介质层的绝缘电阻,使许多布线电路中层与层的金属导带短路,失去介电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LTCC基板薄膜多层布线界面的互连不可靠问题,提供的一种在LTCC基板上实现薄膜多层布线的方法。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步骤实现的:
[0006] (1)、基片界面的处理:基片选择为LTCC基板,采用机械抛光提高其平整度,使基板的表面粗糙度达到0.1μm以下;
[0007] (2)、基片清洗:LTCC基板采用超声清洗,氩气等离子清洗的方法;
[0008] (3)、溅射粘附层TiW/Au:为提高导体层在LTCC基板上的附着性,在LTCC基板上磁控溅射一层复合粘附层TiW/Au;
[0009] (4)、光刻导带版:利用光刻胶及公知光刻技术,制作含有导带图形的导带版,即导带的电镀模具;
[0010] (5)、电镀导带:采用公知的微电镀技术,在导带版上制出与TiW/Au粘附层相连的铜导带;
[0011] (6)、光刻通孔柱版:利用光刻胶及公知的光刻技术,在导带版以及导带上,制出含有通孔柱图形的通孔柱版,即通孔柱的电镀模具;
[0012] (7)、电镀通孔柱:采用微电镀技术,在通孔柱电镀模具上制出与导带相连的铜通孔柱。
[0013] (8)、去除电镀模具:采用剥离液去除导带及通孔柱的电镀模具,留下导带及通孔柱。
[0014] (9)、光刻导带的反版:利用光刻技术,在去除电镀模具的LTCC基板上,用正胶制作出导带的反版,形成导带及通孔柱的保护层;
[0015] (10)、腐蚀粘附层TiW/Au:在制出导带反版的LTCC基板上,采用湿法腐蚀的工艺去除LTCC基板上多余的粘附层TiW/Au;
[0016] (11)、介质膜加工:
[0017] a、在去除粘附层TiW/Au的LTCC基板上涂敷聚酰亚胺;
[0018] b、加温固化,涂布有聚酰亚胺的LTCC基片采用热板固化,固化分为两步阶梯固化法:
[0019] 第一步为预亚胺化:(温度80℃、时间3分钟),(温度110℃、时间3分钟);
[0020] 第二步为亚胺化:(温度140℃、时间5分钟),(温度170℃、时间5分钟),(温度200℃、时间5分钟);
[0021] c、机械抛光,露出金属互连的通孔柱;
[0022] (12)、重复(3)~(11)的步骤,即可作出金属通孔柱互连的薄膜多层布线的LTCC基板。
[0023]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本发明工艺可靠性高,实现了LTCC基板薄膜多层布线界面的可靠互连、以及多层布线之间的通孔可靠互连;采用阶梯固化法解决了介质层龟裂的质量问题。另外制作出的金属通孔柱还可用于散热通道,对于高密度布线工艺是非常有利的,可实现6层薄膜布线,最小线宽间距20μm,最小通孔φ20μm。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在LTCC上薄膜多层布线工艺流程图;
[0025] 图2-a-图2-g是在LTCC基板上各薄膜布线各步骤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图1给出了在LTCC基板上薄膜多层布线制作的工艺流程。
[0027] 具体工艺如下:
[0028] (1)基片界面的制备
[0029] 基片选择为已抛光的多层共烧的3英寸LTCC方片。薄膜工艺加工之前,必须对烧结后的LTCC多层基板的表面进行机械研磨、抛光,使基板的表面粗糙度达到0.1μm以下,以解决LICC基板不平整的问题。
[0030] (2)基片清洗
[0031] LTCC基片通过酒精超声清洗10分钟,去除表面的杂质等对器件性能有影响的污染物,然后采用氩气等离子清洗30分钟使净化的表面与薄膜层有较好的亲合力,薄膜附着强度达到20MPa。
[0032] (3)溅射粘附层TiW/Au
[0033] 为提高导体层在LTCC基板上的附着性,在LTCC基板上用磁控溅射法溅射一层复合粘附层TiW/Au。先溅射一层0.05μm的TiW,选用功率为400W,时间为20秒。然后,再溅射0.15μm的Au,功率为400W,时间为60秒。
[0034] (4)用光刻技术制作导带版(即导带电镀模具)
[0035] 匀胶:在LTCC基片上匀胶,选用负性光刻胶,胶厚5.0μm;
[0036] 前烘:将涂覆好光刻胶的LTCC基片放在热板上,温度设置为90℃,时间为5分钟;
[0037] 曝光:将前烘过的LTCC基片,放在光刻机上进行图形套准曝光;
[0038] 显影:曝光过的LTCC基片,采用配套显影液显影,常温显影4分钟,再用配套漂洗液漂洗2分钟,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干燥;
[0039] 后烘:将显影后的LTCC基片放在热板上,温度设置为140℃,时间为6分钟;
[0040] 打胶:后烘过的LTCC基片,用等离子打胶3分钟,保证待镀区无残胶和底膜。
[0041] 经过上述步骤制作出的导带版如图2-a所示,其中下层为LTCC基片,LTCC基片上面溅射粘附一层TiW/Au,TiW/Au上面为光刻胶制作的导带版-即导带电镀模具。
[0042] (5)电镀导带
[0043] 采用公知的微电镀技术,在导带版上制出与TiW/Au粘附层相连的5μm高的铜导2
带。在工艺中采用1.5~2mA/cm 的电流密度,时间为60分钟。其状态如图2-b所示,其中在导带版中露出TiW/Au地方,镀有铜导带-即图中的Cu布线。
[0044] (6)用光刻技术制作通孔柱版(即通孔柱电镀模具)
[0045] 在图2-b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步骤。
[0046] 匀胶:将图2-b的基础上,选用负性光刻胶,匀胶厚5.0μm。包括将铜布线(导带)凹陷部分填平。
[0047] 前烘:将涂覆好光刻胶的LTCC基片放入热板中,温度设置为90℃,时间为5分钟。
[0048] 曝光:前烘过的LTCC基片放在光刻机上进行图形套准曝光。
[0049] 显影:曝光过的LTCC基片,采用配套显影液显影,常温显影4分钟,再用配套漂洗液漂洗2分钟,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干燥。
[0050] 后烘:将显影后的LTCC基片放入热板上烘干,温度设置为140℃,时间为6分钟。
[0051] 打胶:等离子打胶3分钟,确保待镀区无残胶和底膜。
[0052] 形成通孔柱模具状态如图2-c所示,铜布线上面有柱状孔,但此时还没有电镀Cu柱(即通孔柱)。
[0053] (7)电镀通孔柱
[0054] 采用微电镀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薄膜多层布线间的可靠互连。
[0055] 如图2-c所示,采用微电镀技术,在工艺中采用1.5~2mA/cm2的电流密度,时间为10分钟。获得5μm高度的铜通孔柱,即图2-c中的Cu通孔柱柱,此时Cu通孔柱柱与铜导带(Cu布线)相连。
[0056] (8)去除电镀模具
[0057] 采用剥离液去除作为电镀模具的两层光刻胶(即导带版和通孔柱版),温度为80℃,时间为10分钟。去除电镀模具后的状态如图2-d所示,此时没有反版掩模层。
[0058] (9)光刻导带的反版掩模层
[0059] 除电镀模具后的LTCC基片,用正胶作导带的反版掩模层,形成对后续腐蚀工艺的掩膜,保护铜导带及铜通孔柱。
[0060] 匀胶:选用正性光刻胶。为保证光刻胶与硅片的粘附性,先在图2-d状态的LTCC基片表面用HMDS进行增粘处理,然后旋转涂胶,胶厚1.5μm。
[0061] 前烘:将涂覆好光刻胶的LTCC基片放入热板中,温度设置为90℃,时间为3分钟。
[0062] 曝光:前烘过的LTCC基片放在光刻机上进行图形套准曝光。
[0063] 显影:曝光过的LTCC基片采用配套显影液显影,常温显影2分钟,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并干燥。
[0064] 后烘:将显影后的LTCC基片放在热板上,温度设置为140℃,时间为3分钟。
[0065] 经过上述步骤形成了导带的反版掩模层,即露出多余的粘附层TiW/Au、而导带及导柱被反版掩模层保护起来。
[0066] (10)腐蚀多余的粘附层TiW/Au
[0067] 把步骤(9)中露出的粘附层TiW/Au腐蚀掉,腐蚀粘附层TiW/Au前需要打胶3分钟,以去除残胶。
[0068] Au的腐蚀液为碘和碘化钾3∶1的混合溶液,温度58℃,时间为20秒。TiW的腐蚀液为双氧水,时间2分钟。
[0069] 腐蚀掉粘附层TiW/Au后的状态如图2-e所示。
[0070] (11)涂覆聚酰亚胺介质膜、加热固化及抛光
[0071] 采用旋涂法,将液态高分子聚合物聚酰亚胺,涂布在腐蚀掉粘附层TiW/Au的LTCC基片表面上,聚酰亚胺的旋涂厚度为10μm,涂布有聚酰亚胺的LTCC基片的状态如图2-f所示。
[0072] 涂布有聚酰亚胺的LTCC基片采用热板固化,固化分为两步阶梯加热法:
[0073] 第一步为预亚胺化:(温度80℃、时间3分钟),(温度110℃、时间3分钟);
[0074] 第二步为亚胺化:(温度140℃、时间5分钟),(温度170℃、时间5分钟),(温度200℃、时间5分钟);这种阶梯温度固化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聚酰亚胺介质层“龟裂”现象。
[0075] 聚酰亚胺介质膜阶梯固化后需进行机械抛光,以露出金属互连柱,如图2-g所示。
[0076] (12)、重复(3)~(11)所述的步骤,即可作出金属柱互连的薄膜多层布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