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606655.5

文献号 : CN10211962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浦锦宝郑军献梁卫青

申请人 :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长度4个节的插穗,保留上部2片叶子,插穗的下切口剪成一个光滑的斜切面,用500mg/L的生根粉溶液浸泡;2)选择农田沙壤土,将插穗与地面成35°~45°角斜插,深度为下部2节,扦插完毕将周围基质稍加压实并立即浇水,扦插后15天之内保持插壤湿润,保持遮荫通风;3)每年3~4月将扦插苗移栽入田,控制栽培密度,栽培期间采用遮阳网遮蔽,移栽15天后施用钙肥。本技术方案成功繁育和栽培三叶青,既保护了野生的三叶青资源,避免了人为的狂采滥挖,又能保障临床和科研用药的需要。

权利要求 :

1.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长度4个节的插穗,保留上部

2片叶子,插穗的下切口剪成一个光滑的斜切面,用500mg/L的生根粉溶液浸泡;

2)选择农田沙壤土,将插穗与地面成35°~45°角斜插,深度为下部2节,扦插完毕将周围基质稍加压实并立即浇水,扦插后15天之内保持插壤湿润,保持遮荫通风;

3)每年3~4月将扦插苗移栽入田,控制栽培密度,栽培期间采用遮阳网遮蔽,遮蔽程度为70%,移栽15天后施用钙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插穗用500mg/L的生根粉溶液浸泡1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栽培密度为株行距20cm×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施用复合肥30Kg/亩,同时采用100mg/L硝酸钙溶液叶面喷洒,施用量500L/亩。

说明书 :

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中药材的发源地,中药材的栽培和生产历史悠久。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人类回归大自然愿望的高涨,我国传统的中草药治病方法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得到重视。给我国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独特优势的中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中药资源带来了极大压力。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全球兴起“绿色食物”、“绿色药物”的浪潮,传统医药倍受青睐。另一方面,随着中药需求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和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相对落后,致使大面积植被被毁,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加剧了野生动、植物物种灭绝的速度。甘草、三叶青、银柴胡、肉苁蓉等100多种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由于人为影响和生态环境的改变,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常用野生动植物药材资源短缺,濒危物种种类增多,造成经常使用的400余种药材每年有20%的短缺。面对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质量的要求和中药走向世界的需要,我国相继出台法律法规,实施中药现代化,要求必须通过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即从天然药物生产的源头抓起,以达到增加产量和稳定质量的目的。
[0003] 三叶青的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l Gilg的干燥块根。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其块根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肿瘤的作用。三叶青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野生状态下铺地生长或攀援在小灌木上,一般生长在深山密林和悬崖峭壁的背阴面,但郁闭度又不能太高,需要有散射光,土壤湿度要高,但又要透气,生长周期较长,自然结实率极低。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三叶青的抗肿瘤作用以为大家公认,临床上以及民间用药量急剧加大,药材价格也节节攀升,由最初的几十元一公斤,上升到近千元一公斤。利益的驱使,使野生三叶青被狂采滥挖,使野生三叶青资源濒临灭绝。目前三叶青野生资源根本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甚至研究用药都不能保障。
[0004] 目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和经验。由于三叶青结实率极低,依靠种子繁育几乎不可能。已有的报道中,利用组织培养方法对三叶青进行快速繁育,但仅限于实验室,未见推广应用。目前组织培养是中药材快速繁育的方法之一,其特点在于产苗快、产量大、不受季节限制,但是组织培养也有投资规模较大,技术门槛较高,能源消耗巨大,种苗入土成活率低和种苗生产成本较高等缺点,尤其不适于向基层药农推广。另外,三叶青植株中黄酮类和酚类成分含量较高,组培过程中极易产生褐变,难以建立持续、稳定的高效快繁体系。目前还未见到规范的三叶青田间栽培研究报道,更未见到人工栽培三叶青一定规模和产量的报道。为了保护野生的三叶青资源,同时又能充分发挥三叶青的有效用途,急需形成一个技术简便、适于推广的三叶青人工繁育技术和规范化栽培的方法,既保护了野生资源,又保障了临床用药。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叶青人工栽培方法。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 1)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长度4个节的插穗,保留上部2片叶子,插穗的下切口剪成一个光滑的斜切面,用500mg/L的生根粉溶液浸泡;
[0009] 2)选择农田沙壤土,将插穗与地面成35°~45°角斜插,深度为下部2节,扦插完毕将周围基质稍加压实并立即浇水,扦插后15天之内保持插壤湿润,保持遮荫通风;
[0010] 3)每年3~4月将扦插苗移栽入田,控制栽培密度,栽培期间采用遮阳网遮蔽,移栽15天后施用钙肥。
[0011]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插穗用500mg/L的生根粉溶液浸泡1小时。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遮阳网遮蔽程度为70%。
[0013]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栽培密度为株行距20cm×30cm。
[0014]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施用复合肥30Kg/亩,同时采用100mg/L硝酸钙溶液叶面喷洒,施用量500L/亩。
[0015] 我们利用三叶青是草质藤本,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且节上生有多数不定根的特点,认为采用传统的扦插法进行繁育较为可行。同时以三叶青药材产量、平均单个重和总黄酮含量作为指标,考察三叶青的栽培密度、遮蔽程度、元素补充和移栽时间等因素,最终确定了田间栽培条件。通过反复分析试验,成功建立了上述人工栽培方法,该项技术方法操作简便、投资规模小,容易推广实施,栽培后的三叶青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成长周期短,产量高,12个月后鲜药亩产量可达200Kg以上,折干后应在50Kg以上。解决了当前三叶青药材资源匮乏的难题,不仅能有效保护野生的三叶青资源,又能保障临床和科研用药的需要。
[0016] 以下是我们对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中各因素的分析和实验:
[0017] 1、扦插基质的优选:
[0018] 不同植物对扦插基质和生根条件要求差异很大,因为不同的基质,其保水性、渗透性、保湿性及气体含量各不相同。一般要求基质保水性适中和温度变化不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和通气性、洁净、含病原菌少以及不利于病菌活动。从表1和表2结果可见,不同扦插基质对三叶青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插穗的根系数量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对根系长度没有明显影响。生根率从高到低排列为:泥炭土+珍珠岩(5∶3)、农田沙壤土、农田沙壤土+谷壳粉(1∶1)、泥炭土+蛭石(5∶3)、蛭石、珍珠岩。从结果看以泥炭土+珍珠岩(5∶3)和农田沙壤土作扦插基质最为理想,但考虑到成本因素,以农田沙壤土作扦插基质最为理想。
[0019] 表1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0020]
[0021] 表2不同基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0022]
[0023] 注:***P≤0.005
[0024] 2、激素种类与浓度的优选
[0025] 植物扦插繁殖的成败,除了要求一定的温度、湿度、空气和营养物质条件外,还需要一些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植物激素)。合理正确使用激素可以提高生根率。表3和图1,可以看出,一定的激素处理对提高三叶青扦插生根率有利,随着激素浓度的提高生根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浓度为50mg/L时,ABT(生根粉)、IAA(吲哚乙酸)和NAA(奈乙酸)的生根率分别是70.7%、65.3%和60.7%,在浓度为500mg/L时,三种激素处理的三叶青插穗生根率均达到最高值,ABT、IAA和NAA的生根率分别是90.0%、80.0%和72.7%。
其中,使用500mg/L的ABT处理插穗,生根率最高。浓度为2000mg/L时,ABT、IAA和NAA生根率分别是50.0%、46.0%和41.3%,表现出了药害作用。方差分析(表4)结果表明,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以及激素种类×激素浓度交互作用对生根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综合结果表明,使用500mg/L的ABT溶液浸泡插穗是三叶青扦插较为合理的激素处理方式。(表
3中的空白组指的是用水浸泡,不加任何激素)
[0026] 表3激素种类与浓度对三叶青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0027]
[0028] 表4激素种类与浓度对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方差分析
[0029]
[0030] 注:***P≤0.005
[0031] 3、插条上不同叶面积的优选
[0032] 插条上的叶片和顶芽对基部不定根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无叶绿枝扦插通常不生根或生根率极低,实验将插穗分为五种留叶方式,其生根结果见表5,方差分析见表6。表中数据可见,不同插穗留叶量对三叶青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插穗的根系数量和根系长度具有极显著的影响。留2片叶的插穗生根率和生根插穗的根系数量最高。不留叶子的插穗生根率极低,留全叶插穗的生根率为53%。试验说明适当剪除部分叶片能促进插穗生根和成活,进而提高扦插效率。适当数量的叶片有利于插穗的吸水作用,增加了插穗的吸水途径和吸水量可,同时使插穗能充分利用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补充插穗生根萌叶对养分的需求,从而利于插穗生根萌叶成活。而过多的叶片虽然也能制造养分,但由于插穗根系尚未形成,而蒸腾作用又强,导致插穗大量失水萎蔫死亡。
[0033] 表5不同叶面积枝条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0034]
[0035] 表6不同叶面积枝条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0036]
[0037] 注:*P<0.05,***P<0.005
[0038] 4、不同扦插方法的优选
[0039] 采用直插、平插和斜插三种方法,表7结果可以看出,平插和斜插生根率相差不大,分别为63%和65%,效果明显优于直插,直插生根率最小,仅为43.5%,根系数量和根系长度的趋势与生根率类似。表8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扦插方法对生根率和根系数量有显著的影响,根系长度的影响不显著。所以选用平插或斜插。三叶青为藤本植物,而藤本植物节处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容易产生气生根,因此三叶青平插和斜插几乎使每个茎节均与基质紧密接触,湿度和通气性都较好,因此在每个节上几乎都可以生根且根数较多,各节生根时间要早于直插的插穗,因此平均根长也相对较长,同时平插的插穗因几乎整个插穗都掩埋在基质中,因此能保证对水分的吸收,使叶片不容易萎蔫,保持强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插穗生根成活。
[0040] 表7不同扦插方法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0041]
[0042] 表8不同扦插方法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0043]
[0044] 注:***P<0.005
[0045] 5、不同制穗方式的优选
[0046] 插穗的不同制备对扦插有着显著的影响,在制备插穗时,要求下切口平滑,以免积水腐烂,影响愈伤组织生根。不同的插穗下切口形状对三叶青扦插生根有明显影响,表9结果可见,下切口剪成一个斜面生根率最高,为69%;但两个斜面的根系数量最高,平切口插穗的生根数量少,表10方差分析结果可见,下切口形状对生根率、生根数量和根系长度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在试验中观察发现,平切口插穗的愈伤期和生根期比一个斜面的插穗晚1~2d,原因为平切口面积过小,不易形成愈伤组织,而下切口为一个斜面时增加了切口与基质的接触面积,促进了愈伤组织的形成。两个斜面插穗的生根数量最高,是因为切口面积相应增大。但三叶青插穗的平均直径仅有2mm左右,剪成两个斜面不易操作容易劈裂,在扦插时易腐烂,影响生根率。所以,在生产中选择把三叶青插穗剪成一个斜面。
[0047] 表9不同插穗下切口形状对三叶青扦插生根的影响
[0048]
[0049] 表10不同插穗下切口形状对三叶青扦插生根影响的方差分析
[0050]* ***
[0051] 注:P<0.05, P<0.005
[0052] 6、不同年龄插条的优选
[0053] 三叶青不同穗龄枝条对扦插生根有很大的影响,其结果由表11可以看出,1-2年生插穗的生根率最高为72%,所以选择生长充实的1~2年生枝条作插条是扦插成活的关键技术之一。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由表12可以看出,穗龄对生根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根系数量和根系长度的影响不显著。幼嫩插穗木质化程度最低,但由于其营养积累较低,往往在其还没能够来得及长出新的根系时其营养成分就已经消耗殆尽了,从而导致成活率稍偏低,三年以上生木质化插穗因木质化程度高细胞的分生能力极弱,且插穗上无叶片着生,从而影响其生根的能力和质量。因此,生产中应选择1-2年生插穗以保证较高的扦插成活率。
[0054] 表11不同穗龄枝条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0055]
[0056] 表12不同穗龄枝条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0057]
[0058] 注:*P<005,***P<0.005
[0059] 7、不同长度插条的优选
[0060] 表13结果表明,使用4个节的插穗扦插,生根率、根系数量、根系长度的平均值均最高,使用2个节的插穗扦插,生根率、根系数量、根系长度的平均值均最低。方差分析结果(表14)表明,不同长度插穗对生根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对生根插穗的根系数量和根系长度有显著的影响。
[0061] 三种不同茎节数插条扦插试验说明,选择适当的茎节数可提高生根率和成活率。经试验分析认为三叶青扦插时插条以4个茎节为宜,过短对扦插成活造成影响。过短的插条体小,水分、养分贮存不足;过长的插条扦插后留在地上部分太长而蒸发量大,也易造成水分、养分不足而影响生根率,同时浪费扦插床面积和插条材料。
[0062] 表13不同长度枝条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0063]
[0064] 表14不同长度枝条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0065]
[0066] 注:***P<0.005
[0067] 8、不同扦插时间的优选
[0068] 除6月~10月气温较高,不易成活的时间外,每月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扦插试验,平均温度25℃以上采用遮阳网遮阳,最低温度低于0℃时用钢架大棚保暖,每区组50株,重复4次,统计生根情况。表15结果可见,生根率以12月扦插的为最高,5月最低。表16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扦插时间的生根率和根长未见明显差异,根系长度差异十分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5月份气温适宜,雨水充分,生长较旺盛,所以根系长势较好。除6-10月气温较高的几个月外,其余时间都适宜三叶青扦插。
[0069] 表15不同扦插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0070]
[0071] 表16不同扦插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0072]***
[0073] 注:P<0.005
[0074] 9、不同栽培密度的优选
[0075] 表17结果可见,栽培密度株行距控制在20cm×30cm亩产量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单个平均重以40cm×40cm最高。表18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栽培密度产量和单个重量有较显著差异,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栽培密度过大,三叶青块根形成就较小,影响药材的等级,对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栽培密度过小则影响产量,也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所以综合分析三叶青栽培密度以20cm×30cm为宜。
[0076] 表17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77]
[0078] 表18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0079]** ***
[0080] 注:P<0.01, P<0.005
[0081] 10、不同遮蔽程度的优选
[0082] 表19结果可见,遮蔽程度控制在70%亩产量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单个平均重以90%最高。表20方差分析结果,不同遮蔽程度产量、单个重量和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但是两两比较发现70%遮蔽与不遮蔽产量有明显差异。不遮蔽情况下,光照较强,地上部分长势较好,叶片深绿色,藤茎较粗,节间短,地下部分块根数量较少,影响药材的产量。遮蔽程度90%时,光照不够,地上部分细长,叶片变薄,颜色为浅绿色,藤茎节间较长,直径较细,地下部分块根较少,且平均重量降低,所以综合分析三叶青栽培遮蔽程度以70%为宜。
[0083] 表19不同遮蔽程度对产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84]
[0085] 表20不同遮蔽程度对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0086]
[0087] 11、补充微量元素的优选
[0088] 表21结果可见,补充Fe、Zn、Ca能提高三叶青的产量,其中以补Ca组产量最高,平均单个重和总黄酮含量也是补Ca组最高。表22方差分析结果可见,补充不同微量元素对三叶青产量有较大影响。三叶青生长期在叶面喷以Ca肥具有明显提高产量的作用。
[0089] 表21补充不同微量元素对产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0090]
[0091] 表22补充不同微量元素对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影响的方差分析
[0092]*
[0093] 注:P<0.05
[0094] 12、移栽时间的优选
[0095] 表23可见,3月、4月移栽的三叶青产量和单个重较高,总黄酮含量也较高,6月、12月和1月移栽的三叶青产量较低,表24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移栽时间产量有明显差异,单个重和总黄酮含量未见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认为,3月-4月移栽,三叶青的产量和总黄酮含量较高。5-6月移栽,由于气温升高,雨水较多,容易引起移栽苗根部的腐烂,12月-次年2月,由于气温降低,也影响移栽的成活率,所以造成产量下降。
[0096] 表23不同扦插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0097]
[0098] 表24不同扦插时间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的方差分析
[0099]
[0100] 注:***P<0.005
[0101]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法采用农田沙壤土作为扦插基质,扦插过程在田间大棚中进行,适应性强,且设备简单,容易实施。2、生根存活的三叶青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成长周期短,产量高。3、该项技术操作简便、适于推广,容易形成产业化。4、成功繁育和栽培三叶青,既保护了野生的三叶青资源,避免了人为的狂采滥挖,又能保障临床和科研用药的需要。

附图说明

[0102] 图1是不同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对生根率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0104] 实施例1:
[0105] 一种三叶青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06] 1)选择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长度4个节的插穗,保留上部2片叶子,插穗的下切口剪成一个光滑的斜切面,500mg/L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1h。
[0107] 2)选择农田沙壤土,将插穗与地面成35°~45°角斜插,深度为下部2节,扦插完毕将周围基质稍加压实并立即浇水,满足插穗对水分的需求,并使插穗与基质充分接触,扦插后15d之内必须保持插壤湿润,保持遮荫通风,30d后插穗生根成活率达到90%以上。
[0108] 3)每年3-4月将扦插苗移栽入田,栽培密度以株行距20cm×30cm为宜,栽培期间采用遮阳网遮蔽,遮蔽程度以70%为宜,移栽15d后施用复合肥30Kg/亩,同时采用100mg/L硝酸钙溶液叶面喷洒,施用量500L/亩。12个月后亩产量可达200Kg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