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叶藻移植方法与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620662.0

文献号 : CN10213851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周毅刘鹏杨红生刘炳舰刘旭佳刘鹰张涛许强张立斌张明珠

申请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场生态恢复与重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叶藻移植方法与装置。大叶藻移植装置设有支架和大叶藻固定栅,大叶藻固定栅安放在支架中,每个支架中安放一个或多个大叶藻固定栅。大叶藻移植方法:(1)将大叶藻固定在大叶藻固定栅;(2)大叶藻植株固定在大叶藻固定栅后,将主板两端的凹槽垂直卡在支架两间隔的横梁上;(3)运用大叶藻移植装置在海区中进行海草移植。采用本发明克服了潮下带海域海草移植难的问题,结合简便有效的大叶藻移植装置,能方便快速的进行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的恢复或重建;同时,本发明大叶藻移植装置能够回收重复利用,因而能节约成本,所使用的细绳为可降解的植物材料,因而对海区不会构成污染。

权利要求 :

1.一种大叶藻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支架和大叶藻固定栅,大叶藻固定栅安放在支架中,每个支架中安放一个或多个大叶藻固定栅;支架为四条直立的立柱通过四条横向的横梁连接而成,支架相邻的两立柱之间通过横梁连在一起;大叶藻固定栅采用长条状横向的主板为主体,主板的两端设有凹槽,板条连接在主板上,板条与主板两者呈垂直状态,板条的下端及上端与主板交界处打有小孔;主板两端的凹槽垂直卡在支架两间隔的横梁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叶藻移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制作支架的材料为PVC或不锈钢,制作大叶藻固定栅的材料为PVC。

3.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大叶藻固定在大叶藻固定栅中;

将新鲜带根的大叶藻植株用细绳固定到板条上,细绳穿过板条上的小孔将大叶藻系在板条上,板条下端的小孔用以固定大叶藻植株的根部,板条上方的两个孔用以固定大叶藻植株的茎部;

(2)大叶藻植株固定在大叶藻固定栅后,将主板两端的凹槽垂直卡在支架两间隔的横梁上;

(3)运用大叶藻移植装置在海区中进行大叶藻移植;

每个大叶藻移植装置中固定的大叶藻数量按每平方米300-500棵的密度进行;在适宜大叶藻生长的海区通过潜水员将固定大叶藻的大叶藻移植装置固定在海底中,将大叶藻移植装置的四条立柱插入海底中,使大叶藻的根部触到海底表面;待大叶藻在海底扎根牢固后,并且细绳腐烂后,大叶藻移植装置从海底取回来,继续用以大叶藻移植。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叶藻移植装置固定在海底后,接着在大叶藻的根部上撒上一层泥砂,加速大叶藻的成活和扎根固定在海底。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大叶藻移植装置进行大叶藻海草恢复或重建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4-6月份。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固定大叶藻的细绳制作材料来源于可降解的植物材料,在海水中经过3-5个月的时间能够逐渐降解,细绳粗1-2.5毫米。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大叶藻固定栅为多个、且等间距排列于支架中,相邻两大叶藻固定栅的间距为4-6厘米。

说明书 :

一种大叶藻移植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到海草场生态恢复与重建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叶藻移植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海草场(Seagrass meadows)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一起被认为是近海三大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且国际研究结果表明,海草场生态服务价值明显高于红树林和珊瑚礁的生态服务价值。海草是唯一淹没在浅海水下的被子植物,分化出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器官。繁茂的海草场如同陆地上的森林,是健康海洋环境的重要标志,是珍贵的“海底草原”或“海底森林”。海草场是高生产力区,能为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育苗场和庇护地,也有利于海鸟的栖息,同时为许多生物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海草场也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捕获和封存系统之一,联合国组织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最急迫的行动是维持和恢复″蓝碳″汇,海草和红树林、盐沼一道被优先重视。
[0003] 我国北方温带海域,尤其是山东沿海,是海草分布重要的区域。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是我国北方沿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海草,且仅分布于我国北方温带海域,如山东、河北和辽宁等沿海水域。大叶藻海草场是海参、贝类(包括章鱼)、虾蟹类和鱼类等海洋经济生物栖息、繁殖和藏身的良好场所。大叶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沉生于地势平缓泥沙质浅水海底,从潮间带到潮下带的浅水区域皆有分布,最大水深可达30m,其叶子细长呈带状,俗称海韭菜,叶长可达3米以上。
[0004] 在我国北方温带海域,如山东沿海,大叶藻海草场曾经非常繁茂,而今已经严重退化,海草稀疏呈块状分布,大都不连成片。在我国北方,沿海渔民常用大叶藻海草作建造房屋顶的材料。海草房是胶东独有的标志性民俗符号,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主要分布在威海、烟台、青岛等沿海地区。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以往海草是多么的繁茂,而如今却所留无几。据估计,山东沿海大叶藻海草场退化了80%以上。
[0005] 长期以来,海草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海草场面积已在全球范围内下降,不少海域濒于灭绝,并危及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生物多样性也随之降低,沿岸生态系统也变得更加脆弱。
[0006] 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海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对海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对退化的海草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目前有关潮下带较深海域的大叶藻海草移植技术尚为薄弱。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潮下带较深水域大叶藻的恢复或重建提供一种大叶藻移植方法与装置,以克服潮下带海域大叶藻移植难的问题。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 一种大叶藻移植装置,该装置设有支架和大叶藻固定栅,大叶藻固定栅安放在支架中,每个支架中安放一个或多个大叶藻固定栅。
[0010] 所述的大叶藻移植装置,支架为四条直立的立柱通过四条横向的横梁连接而成,支架相邻的两立柱之间通过横梁连在一起;大叶藻固定栅采用长条状横向的主板为主体,主板的两端设有凹槽,板条连接在主板上,板条与主板两者呈垂直状态,板条的下端及上方与主板相接触的地方打有小孔;主板两端的凹槽垂直卡在支架两间隔的横梁上。
[0011] 所述的大叶藻移植装置,制作支架的材料为PVC或不锈钢,制作大叶藻固定栅的材料为PVC。
[0012] 一种利用所述装置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 (1)将大叶藻固定在大叶藻固定栅中;
[0014] 将新鲜带根的大叶藻植株用细绳固定到板条上,细绳穿过板条上的小孔将大叶藻系在板条上,板条下端的小孔用以固定大叶藻植株的根部,板条上方的两个孔用以固定大叶藻植株的茎部;
[0015] (2)大叶藻植株固定在大叶藻固定栅后,将主板两端的凹槽垂直卡在支架两间隔的横梁上;
[0016] (3)运用大叶藻移植装置在海区中进行大叶藻移植;
[0017] 每个大叶藻移植装置中固定的大叶藻数量按每平方米300-500棵的密度进行;在适宜大叶藻生长的海区通过潜水员将固定大叶藻的大叶藻移植装置固定在海底中,将装置的四条立柱插入海底中,使大叶藻的根部触到海底表面;待大叶藻在海底扎根牢固后,并且细绳腐烂后,大叶藻移植装置从海底取回来,继续用以大叶藻移植。
[0018] 所述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将大叶藻移植装置固定在海底后,接着在大叶藻的根部上撒上一层泥砂,加速大叶藻的成活和扎根固定在海底。
[0019] 所述的大叶藻移植方法,运用大叶藻移植装置进行大叶藻海草恢复或重建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4-6月份。
[0020] 所述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固定大叶藻的细绳制作材料来源于可降解的植物材料,在海水中经过3-5个月的时间能够逐渐降解,细绳粗1-2.5毫米。
[0021] 所述的大叶藻移植方法,大叶藻固定栅等间距排列于支架中,相邻两大叶藻固定栅的间距为4-6厘米。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3] ①通过本发明,克服了潮下带海域大叶藻移植难的问题,结合简便有效的大叶藻移植装置,能方便快速的进行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的恢复或重建;
[0024] ②同时本发明中的大叶藻移植装置,能够回收重复利用,因而能节约成本,另外装置中所使用的棉绳是可降解的材料,因而对海区不会构成污染;
[0025] ③结合简便有效的大叶藻移植装置,使大叶藻处于直立状态,并且大叶藻的根部接触海底,可以依靠大叶藻较强的须根生长和扎根能力,使其很容易的成活,而且如果根上撒上一层泥砂,那么大叶藻的成活和扎根固定在海底将大大加速。

附图说明

[0026] 图1和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
[0027] 图1为大叶藻移植装置支架示意图;
[0028] 图2为大叶藻固定栅示意图。
[0029] 图中,1、立柱;2、横梁;3、主板;4、板条;5、小孔;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实施例1
[0032] 在某海湾运用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大叶藻的移植试验。如图1-2所示,大叶藻移植装置设有支架和大叶藻固定栅,大叶藻固定栅安放在支架中。支架为四条直立的立柱1通过四条横向的横梁2连接而成,即支架相邻的两立柱1之间通过横梁2连在一起。支架的立柱1高均为21厘米,横梁2的长度均为40厘米,横梁2以下的立柱高17厘米。
为了便于在海区中固定大叶藻移植装置,支架的四根立柱1的下端被割尖。制作支架的材料其密度大于海水,如用PVC管或不锈钢等材料制作,在该实施例中是用外径为2.5厘米的PVC管制作的。
[0033] 大叶藻固定栅由长条状横向的PVC主板3为主体(以下称为“主板”),PVC主板3长42厘米、宽3厘米、厚0.25厘米;PVC主板3的两端设有凹槽6。细长的PVC板条4粘在PVC主板3上,两者呈垂直状态;PVC板条4的下端及上方与PVC主板3相接触的地方打有小孔5,小孔5的直径约2.5毫米。PVC板条4为细长的PVC板,其长、宽和厚度分别为12厘米、0.5厘米和0.25厘米;PVC主板3下方的PVC板条4长8厘米。本实施例中,PVC主板3上共粘有8根均匀排列的PVC板条4,相邻PVC板条4的间距为5厘米。
[0034] 将大叶藻植株固定在“大叶藻固定栅”的方法是:
[0035] 将新鲜带根的、高度为20-30厘米的大叶藻植株用细绳固定到PVC板条4上,即细绳穿过PVC板条4上的小孔将大叶藻系在PVC板条4上,PVC板条4下端的小孔5用以固定大叶藻植株的根部,PVC板条4上方的两个孔用以固定大叶藻植株的茎部。固定大叶藻的细绳为棉绳,其直径为2毫米。大叶藻植株固定在大叶藻固定栅后,通过将PVC主板3两端的凹槽6垂直卡在支架两间隔的横梁2上。每个大叶藻移植装置的支架中可以安放一个或多个大叶藻固定栅。本实施例中安放了8个,它们等间距排列,相邻两大叶藻固定栅的间距为5厘米。
[0036] 运用本发明“大叶藻移植装置”进行大叶藻海草场生态恢复的方法:
[0037] 每个大叶藻移植装置中固定的大叶藻的数量按每平方米300-500棵的密度进行,本实施例为每平方米400棵大叶藻。在实施海区中通过潜水员将固定大叶藻的装置固定在海底中,即将装置的四条立柱1插入海底中,使大叶藻的根部触到海底。待大叶藻在海底扎根牢固后,并且棉绳腐烂后,大叶藻移植装置就可从海底取回来,继续用以大叶藻移植恢复。而且,如果将大叶藻移植装置固定在海底后,接着在大叶藻的根部上撒上一层泥砂,那么大叶藻的成活和扎根固定在海底将大大加速。另外,运用大叶藻移植装置进行大叶藻恢复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4-6月份,这段时间大叶藻生长快扎根旺盛,恢复效果最好。在本实施例中,在5月份运用大叶藻移植装置进行大叶藻移植,结果在8月份大叶藻已经生长很茂盛,高度达1.3米,大叶藻的根已经扎到海底的泥沙中,形成一片大叶藻海草床。固定大叶藻的线绳也已经腐烂,大叶藻移植装置被从试验海区中取回来,用以继续在新的海区进行大叶藻的移植。
[0038] 通过本发明,克服了潮下带海域大叶藻移植难的问题,结合简便有效的大叶藻移植装置,能方便快速的进行潮下带大叶藻海草场的恢复或重建;同时,本发明中的大叶藻移植装置,能够回收重复利用,因而能节约成本。另外,装置中所使用的棉绳是可降解的材料,因而对海区不会构成污染。结合简便有效的大叶藻移植装置,使大叶藻处于直立状态,并且大叶藻的根部接触海底,可以依靠大叶藻较强的须根生长和扎根能力,使其很容易的成活,而且如果在根上撒上一层泥砂,那么大叶藻的成活和扎根固定在海底将大大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