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65559.9

文献号 : CN1021608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稚伟邱敏孙亦彬蒋海燕

申请人 : 南京欧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很强的抗CD4依赖性HIV-1感染的能力,并且对一些临床分离株也表现为很好的活性,这其中包括B’、B’C和CRF01-AE重组亚型。另外,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CD4非依赖性的HIV-1感染也具有很好的抗感染能力。对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体外毒性实验发现,该化合物具有很低的毒性。最后,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抑制HIV-1病毒包膜蛋白gp120介导的融合过程的作用。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具有作为一种新型抗HIV-1药物及杀微生物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

1.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在制备抑制HIV-1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

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用途及其药物组

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用途,还涉及含有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作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艾滋病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HIV-1侵入靶细胞是一个特异性的生物学过程,其需要病毒表面的包膜蛋白gp120与细胞受体CD4结合,诱导gp120构象发生改变,继而与细胞表面的辅助受体CCR5或CXCR4结合,使得原先被gp120遮蔽的融合蛋白gp41发生构象变化,曝露出其疏水的N-末端融合肽序列并插入宿主细胞膜,从而启动病毒毒膜与细胞膜的融合,最终导致病毒核心结构进入细胞,建立感染。针对这一生物学过程,已有多种抑制剂被开发出来,例如针对辅助受体的抑制剂Maraviroc与PSC-RANTES,另外针对融合过程的抑制剂T20(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恩夫韦定)与C52L多肽也是很有希望的杀微生物剂候选药物。
[0003] 发现新的具有抑制HIV感染作用的化合物或天然产物,对于开发有效预防HIV传播的杀微生物剂具有重要意义。寻找创新性的先导化合物,继而开发出有效阻止HIV感染的新型杀微生物剂或药物,是本发明的目的。
[0004] 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Poly(4-styrenesulfonic acid-co-maleic acid))钠盐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溶于水,水溶液呈无色至淡黄色,耐热性好。由于该化合物携带有苯乙烯磺酸基团以及马来酸酐基团,因此其具有很高的阴离子分布密度,并具有很强的分散性,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工业上苯乙烯磺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技术非常成熟,通常分为先磺化后聚合方法和先聚合后磺化方法:前者先将苯乙烯单体磺化,然后在惰性溶液中进行马来酸酐共聚,反应温度通常为80-120℃;后者则是先将苯乙烯和马来酸酐共聚合,然后利用氯磺酸、浓硫酸、三氧化硫等对共聚物进行磺化。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在工农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去垢剂和分散剂等,但鲜有其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的报道,尤其是作为抗病毒药物。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应用,用于制备抑制HIV-1感染的药物;
[0006]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含有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作为有效成分的抑制HIV-1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还含有常规药用载体。
[000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较高的负电荷性,可以与HIV-1的胞膜蛋白gp120的V3 片段(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可以阻断V3 片段与受体CD4的相互作用,以达到阻断HIV-1病毒进入细胞的作用,或者抑制CHO-WT与MT-2细胞的融合。体外抗病毒实验证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很强的抗CD4依赖性HIV-1感染的能力,并且对一些临床分离株也表现为很好的活性,这其中包括B’、B’C和CRF01-AE重组亚型,这说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抗HIV-1的广谱性。另外,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CD4非依赖性的HIV-1感染也具有很好的抗感染能力。对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体外毒性实验发现,该化合物具有很低的毒性。最后,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抑制HIV-1病毒包膜蛋白gp120介导的融合过程的作用。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具有作为一种新型抗HIV-1药物及杀微生物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0008] 附图说明
[0009] 附图1为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 B亚型标准毒株+ + +JR-FL(R5嗜性)和HXB2(X4嗜性)对CD4 CCR5 CXCR4 Ghost (3) X4-Hi5细胞感染的曲线图;
[0010] 附图2为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临床分离毒株对CD4+ + +CCR5 CXCR4 Ghost (3) X4-Hi5细胞感染的曲线图;
[0011] 附图3为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 B亚型标准毒株-JR-FL(R5嗜性)和HXB2(X4嗜性)对CD4 Caco-2细胞感染的曲线图;
[0012] 附图4为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 B亚型标准毒株-JR-FL(R5嗜性)和HXB2(X4嗜性)对CD4 HEC-1-A细胞感染的曲线图;
[0013] 附图5为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CD4- Caco-2细胞产生毒性的曲线图;
[0014] 附图6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CD4- HEC-1-A细胞产生毒性的曲线图;
[0015] 附图7为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PSM)、硫酸葡聚糖(Dextran + + +sulfate)、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evirapine)抑制HIV-1感染CD4 CCR5 CXCR4 Ghost (3) X4-Hi5细胞的时间抑制曲线图;
[0016] 附图8为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在不同浓度下抑制HIV-1病毒包膜蛋白gp120介导的细胞融合的柱状统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显示实验结果的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18] 实验材料
[0019] 1.1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PSM);
[0020] 其分子式如下:
[0021]
[0022] 1.2 阳性对照样品: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evirapine)均购自SIGMA公司;
[0023] 1.3 CCK-8,Dojindo Laboratories;
[0024] 1.4 PEI(linear,25kD),购自Polyscience公司,使用时配制成5 mg/ml[0025] 的溶液;
[0026] 1.5 HIV-1假病毒系统(HIV-1 pseudotype virus)
[0027] 1.6.1假病毒骨架质粒:pNL4-3 ,构建有萤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 reporter gene ),引自美国Rockfeller university;
[0028] 1.6.2 源自不同HIV-1亚型基因序列的假病毒包膜质粒,引自清华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
[0029] HIV-1 B亚型标准毒株:JR-FL,HXB2;
[0030] HIV-1 临床分离毒株:CNE6(B’亚型)、CNE30(B’C亚型)、CNE50(B’C亚型)和CNE55(CRF01-AE亚型),均分离自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包括了中国主要的HIV-1流行亚型;
[0031] 1.6 Luciferase assay system kit 购自Promega公司;
[0032] 1.7 细胞
[0033] 1.7.1 人骨肉瘤细胞系Ghost (3) X4-Hi5,表达CD4受体,CCR5与CXCR4 [0034] 辅助受体;
[0035] 1.7.2 人结肠癌上皮细胞Caco-2,不表达CD4受体;
[0036] 1.7.3 人宫颈癌上皮细胞HEC-1-A,不表达CD4受体;
[0037] 1.7.4 人T细胞系白血病细胞MT-2,表达T细胞表面受体CD4,用于检[0038] 测HIV-1诱导的细胞融合作用;
[0039] 1.7.5 仓鼠卵巢细胞CHO-WT,表达HIV-1包膜蛋白gp120,用于检测HIV-1 [0040] 诱导的细胞融合作用;
[0041] 1.7.6 人胚胎肾细胞293T,用于包装生成HIV-1假病毒颗粒;
[0042] 1.8 细胞培养液:DMEM high glucose +10%胎牛血清;
[0043] 1.9 96孔细胞培养板: Corning;
[0044] 1.10 24孔细胞培养板: Corning;
[0045] 1.11 96 孔荧光检测板:Costar;
[0046] 1.12 GloMax 96孔化学发光酶标仪;
[0047] 1.13 TECAN酶标仪;
[0048] 1.14 Thermo CO2培养箱。
[0049] 2.实验方法
[0050] 2.1 HIV-1假病毒颗粒在人胚胎肾细胞293T细胞内的包装
[0051] 使用PEI转染试剂,将HIV-1假病毒骨架质粒pNL4-3和不同的假病毒包膜质粒共转染至293T细胞,培养48小时后收集上清,分装冻存于-75℃,即获得假病毒液用于后续实验。
[0052] 2.2 萤光素酶法测定假病毒的感染性滴度(TCID50)
[0053] 测定假病毒感染性滴度时,先梯度稀释病毒收获液,取100 ul加入96孔板,每个5
梯度4个复孔,再加入100ul Ghost (3) X4-Hi5细胞悬液,细胞密度10 cells/ml。培养48 小时后,利用Promega GloMax Lysis Buffer和Luciferase assay system kit在GloMax-96 Microplate Luminometer上测定每孔的相对荧光值(RLU),RLU大于2.5倍的背景值,判定为阳性,采用Reed-Muench方法计算假病毒的感染性滴度(TCID50)。
[0054] 2.3 PSM抗病毒活性检测
[0055] 将PSM溶解于双蒸水中,过滤除菌。用DMEM完全培养基稀释到一定浓度,分别在96孔板中进行3倍梯度稀释,最高浓度分别为60μg/ml (3μM)。然后将50μl 4000TCID50/4
ml的病毒稀释液加入到每个待测孔中,混匀,37℃抚育30min。最后在待测孔中加入10
4
Ghost (3) X4-Hi5细胞(或2×10 Caco-2和HEC-1-A细胞),37℃、5%CO2培养48h,利用Promega GloMax Lysis Buffer和Luciferase assay system kit在GloMax-96 Microplate Luminometer上检测萤光强度(萤光强度的大小代表病毒感染的程度)。
[0056] 2.4体外细胞毒性实验
[0057] 以2×104 Caco-2和HEC-1-A细胞每孔接入96孔板中,37℃、5%CO2培养24h。将PSM进行梯度稀释,最高浓度为10mg/ml,稀释倍数为3倍。再将96孔板中的培养液弃去,换成含有梯度浓度PSM的DMEM完全培养基。37℃、5%CO2培养至检测时间点(6h,12h,24h,48h),加入10μl/well的CCK-8试剂(Dojindo Laboratories),继续培养3h。最后用TECAN酶标仪在450nm处检测光吸收值,从而计算细胞的存活率。
[0058] 2.5药物抑制作用阶段实验
[0059] 本实验采用Time-of-drug addition方法进行。首先在96孔板中接种104 Ghost (3) X4-Hi5细胞,37℃、5%CO2培养12h。在待测孔中加入50μl 4000TCID50/ml的病毒稀释液。然后在各时间点加入PSM和阳性对照药物,混匀,PSM浓度为60μg/ml,AZT为0.5μg/ml,Nevirapine为2μg/ml,dextran sulfate为300μg/ml。待培养48h后,利用Promega GloMax Lysis Buffer和Luciferase assay system kit在GloMax-96 Microplate Luminometer上检测萤光强度(萤光强度的大小代表病毒感染的程度)。本实验以各时间点加入完全培养基孔为对照。
[0060] 2.6细胞-细胞融合抑制实验
[0061] 用含有400μM methionine sulfoximine的GMEM-S培养基对CHO-WT进行培养,等覆盖率到达70%左右时,加入丁酸钠至终浓度为6mM,刺激gp160三聚体(包膜蛋白gp120+融合蛋白gp41)的表达。在刺激16h后,用0.5mM的(EDTA+EGTA)消化细胞,计数后,在245
孔板中以每孔5×10 的CHO-WT进行接种。同时将同样数目的MT-2接种于24孔板的各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SM(60, 20, 6.67, 2.22, 0.74, 0 ug/ml),37℃、5%CO2培养24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合胞体数目。
[0062] 3.实验结果
[0063] 3.1 在图1,利用携带萤光素酶基因的假病毒系统检测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 B亚型标准毒株JR-FL(R5嗜性)和HXB2(X4嗜性)对CD4 + +
CCR5 CXCR4 细胞(Ghost (3) X4-Hi5)的感染,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制EC50分别为4.988μg/ml和5.260μg/ml。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具有包膜蛋白VSV的HIV-1毒株VSV-G基本无抑制作用。
[0064] 3.2 在图2中,利用携带萤光素酶基因的假病毒系统检测聚(4-苯乙烯磺酸-共+ + +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临床分离毒株对CD4 CCR5 CXCR4 细胞的感染,HIV-1临床分离毒株包括CNE6(B’亚型,R5嗜性)、CNE30(B’C亚型,R5嗜性)、CNE50(B’C亚型,R5嗜性)和CNE55(CRF01-AE亚型,R5嗜性);发现该化合物PSM对这些临床毒株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制EC50分别为1.8757μg/ml、3.1361μg/ml、1.7050μg/ml和1.7064μg/ml。
[0065] 3.3 用携带萤光素酶基因的假病毒系统检测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 B亚型标准毒株JR-FL和HXB2对CD4 细胞(人结肠癌上皮细胞Caco-2和人宫颈癌腺上皮细胞HEC-1-A)的感染,发现其具有很强的抑制效果,如图3和图4所示:在Caco-2细胞上抑制JR-FL和HXB2的EC50分别为7.307μg/ml和9.542μg/ml;在HEC-1-A上抑制JR-FL和HXB2的EC50分别为2.050μg/ml和3.951μg/ml。
[0066] 3.4 在图5和图6中,利用CCK-8法检测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相关人细胞株的毒性,发现高浓度的该化合物PSM对人结肠癌上皮细胞(Caco-2)和人宫颈癌腺上皮细胞(HEC-1-A)毒性很小。
[0067] 3.5 在图7中,利用携带萤光素酶基因的假病毒系统确定聚(4-苯乙烯磺酸-共+ + +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感染CD4 CCR5 CXCR4 细胞(Ghost (3) X4-Hi5)的作用方式和原理,结果显示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PSM)与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的曲线走向相似,可以推测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作用方式与硫酸葡聚糖相似,是通过抑制病毒入胞来实现抗病毒作用的。
[0068] 3.6 利用CHO-WT—MT-2共培养融合检测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抑制gp120和CD4介导的细胞融合效果,在图7中,发现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能有效抑制CHO-WT与MT-2细胞的融合。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抑制HIV-1病毒包膜蛋白介导的融合过程,进一步说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是阻止HIV-1病毒进入细胞来实现抑制病毒的。
[0069] 我们的研究表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较高的负电荷性,可以与HIV-1的胞膜蛋白gp120的V3 片段(正电荷)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可以阻断V3 片段与受体CD4的相互作用,以达到阻断HIV-1病毒进入细胞的作用,或者抑制CHO-WT与MT-2细胞的融合。体外抗病毒实验证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很强的抗CD4依赖性HIV-1感染的能力,并且对一些临床分离株也表现为很好的活性,这其中包括B’、B’C和CRF01-AE重组亚型。这说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抗HIV-1的广谱性。另外,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CD4非依赖性的HIV-1感染也具有很好的抗感染能力。对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体外毒性实验发现,该化合物具有很低的毒性。最后,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抑制HIV-1病毒包膜蛋白gp120介导的融合过程的作用。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具有作为一种新型抗HIV-1药物及杀微生物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0070] 在制备抑制HIV-1感染的药物组合物时,将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作为有效成分,并加上常规的药用载体。该药物组合物可制成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或控释或缓释剂型或纳米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