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610012.8

文献号 : CN10216232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长冈智治坂上弘幸

申请人 :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在把内侧操作杆和儿童安全锁机构设置在外壳内的结构中,提高向外壳安装盖的安装性能。在把内侧操作杆(15)和儿童安全操作杆(17)配置在外壳(8)上的状态下、用盖(9)封闭外壳(8)的结构中,当把内侧操作杆(15)和儿童安全操作杆(17)向外壳(8)安装时,通过使内侧操作杆(15)向组装位置移动,把儿童安全操作杆(17)保持在锁定位置上,并且通过使内侧操作杆(15)从组装位置向待机位置移动,解除对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保持。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8);

盖(9),用于封闭所述外壳(8);

内侧操作杆(15),支承在所述外壳(8)和所述盖(9)之间,能够基于对门的车内侧打开操作手柄进行的操作从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不用基于对所述车内侧打开操作手柄进行的操作能够移动到组装位置,所述组装位置是从所述待机位置朝向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后的位置;

连动杆(16),支承在所述外壳(8)和所述盖(9)之间,能够向啮合单元(2)传递所述内侧操作杆(15)的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所述啮合单元(2)用于使所述门保持关闭状态;

儿童安全锁机构,支承在所述外壳(8)和所述盖(9)之间,能够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内侧操作杆(15)的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能够传递给所述连动杆(16),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内侧操作杆(15)的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不能传递给所述连动杆(16);以及保持装置,当所述内侧操作杆(15)位于所述组装位置时,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保持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内侧操作杆(15)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不保持所述锁定状态,或者当所述内侧操作杆(15)位于所述组装位置时,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保持所述解锁状态,当所述内侧操作杆(15)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不保持所述解锁状态,所述内侧操作杆(15)具有连接部(151),所述连接部(151)通过设置在所述盖(9)上的长孔(93)露出到所述盖(9)的外部,并且所述连接部(151)与操作力传递构件(21)连接,所述操作力传递构件(21)能够传递对所述车内侧打开操作手柄进行的操作,所述盖(9)具有宽度比所述长孔(93)宽的拓宽孔部(93a),所述拓宽孔部(93a)位于沿所述连接部(151)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所述长孔(93)的端部、且位于与所述内侧操作杆(15)处于所述组装位置时的所述连接部(151)重合的区域,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包括儿童安全操作杆(17),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17)枢轴支承在所述外壳(8)和所述盖(9)之间,能够向处于所述解锁状态的解锁位置或处于所述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移动,所述保持装置包括:浮动构件(22),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控制孔(152)和长孔(171)卡合,所述控制孔(152)设置在所述内侧操作杆(15)上,所述长孔(171)设置在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17)上;以及限制孔部(152c),与所述控制孔(152)连续设置,当所述内侧操作杆(15)位于所述组装位置时,通过使所述限制孔部(152c)与所述浮动构件(22)卡合,能够将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17)保持在所述解锁位置或所述锁定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9)具有覆盖部(94),所述覆盖部(94)从外侧覆盖所述拓宽孔部(93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装置用于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保持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中的所述锁定状态,并通过从所述锁定状态向所述解锁状态切换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使所述内侧操作杆(15)从所述组装位置向所述待机位置移动。

说明书 :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儿童安全锁机构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的这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内侧操作杆,根据对门的车内侧打开操作手柄(内侧手柄)进行的操作而动作;接触杆,能够把内侧操作杆的动作朝向使门保持关闭状态的啮合单元传递;儿童安全操作杆,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锁定状态能够切断内侧操作杆和接触杆的连动关系,该解锁状态能够连接内侧操作杆和接触杆,各杆在相互重合的状态下被安装到外壳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35805号)。
[0003]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门锁装置在把各杆向外壳上安装时,由于内侧操作杆、接触杆和儿童安全操作杆相互自由动作,所以在把各杆安装到外壳上后并用盖封闭外壳时,如果各杆在组装工序中偏离标准的安装位置,则偏离安装位置的杆会干扰盖的安装作业,使组装作业的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0004]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内侧操作杆和儿童安全锁机构设置在外壳和盖之间的结构中,提高向外壳安装盖的安装性能。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外壳;盖,用于封闭所述外壳;内侧操作杆,支承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盖之间,能够基于对门的车内侧打开操作手柄进行的操作从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不用基于对所述车内侧打开操作手柄进行的操作能够移动到组装位置,所述组装位置是从所述待机位置朝向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后的位置;连动杆,支承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盖之间,能够向啮合单元传递所述内侧操作杆的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所述啮合单元用于使所述门保持关闭状态;儿童安全锁机构,支承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盖之间,能够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解锁状态下,所述内侧操作杆的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能够传递给所述连动杆,在所述锁定状态下,所述内侧操作杆的朝向打开方向的移动不能传递给所述连动杆;以及保持装置,当所述内侧操作杆位于所述组装位置时,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保持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内侧操作杆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不保持所述锁定状态,或者当所述内侧操作杆位于所述组装位置时,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保持所述解锁状态,当所述内侧操作杆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不保持所述解锁状态,所述内侧操作杆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设置在所述盖上的长孔露出到所述盖的外部,并且所述连接部与操作力传递构件连接,所述操作力传递构件能够传递对所述车内侧打开操作手柄进行的操作,所述盖具有宽度比所述长孔宽的拓宽孔部,所述拓宽孔部位于沿所述连接部的移动方向设置的所述长孔的端部、且位于与所述内侧操作杆处于所述组装位置时的所述连接部重合的区域,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包括儿童安全操作杆,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枢轴支承在所述外壳和所述盖之间,能够向作为所述解锁状态的解锁位置或作为所述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移动,所述保持装置包括:浮动构件,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控制孔和长孔卡合,所述控制孔设置在所述内侧操作杆上,所述长孔设置在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上;以及限制孔部,与所述控制孔连续设置,当所述内侧操作杆位于所述组装位置时,通过使所述限制孔部与所述浮动构件卡合,能够将所述儿童安全操作杆保持在所述解锁位置或所述锁定位置上。
[0006] 此外,更优选的是,所述盖具有覆盖部,所述覆盖部从外侧覆盖所述拓宽孔部。
[0007] 此外,更优选的是,所述保持装置用于使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保持在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解锁状态中的所述锁定状态,并通过从所述锁定状态向所述解锁状态切换所述儿童安全锁机构,使所述内侧操作杆从所述组装位置向所述待机位置移动。
[0008] 按照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当向外壳安装内侧操作杆和儿童安全锁机构时,通过使内侧操作杆位于组装位置,能够使儿童安全锁机构保持在安装状态(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所以能够准确且有效地进行向外壳安装盖的作业。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0010] 图2是本发明门锁装置的侧视图。
[0011] 图3是门锁装置中的操作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2] 图4是表示锁定和开锁机构与儿童安全锁机构都处于解锁状态时的操作单元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13] 图5是表示锁定和开锁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儿童安全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的操作单元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14] 图6是表示锁定和开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儿童安全锁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的操作单元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0015] 图7是内侧操作杆的放大侧视图。
[0016] 图8是内侧操作杆位于待机位置、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解锁位置时的要部侧视图。
[0017] 图9是内侧操作杆位于待机位置、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锁定位置时的要部侧视图。
[0018] 图10是内侧操作杆向打开方向动作、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锁定位置时的要部侧视图。
[0019] 图11是内侧操作杆位于组装位置、儿童安全操作杆位于锁定位置时的要部侧视图。
[0020] 图12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内侧操作杆位于组装位置时的门锁装置的侧视图。
[0021] 图13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内侧操作杆位于待机位置时的门锁装置的侧视图。
[0022] 图14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要部立体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0024] 1 门锁装置
[0025] 2 啮合单元
[0026] 3 操作单元
[0027] 4 主体
[0028] 5 锁止销
[0029] 6 卡锁
[0030] 7 棘轮
[0031] 8 外壳
[0032] 9 盖
[0033] 10 电动机
[0034] 11 蜗轮
[0035] 12 锁杆
[0036] 13 第一提升杆
[0037] 14 第二提升杆
[0038] 15 内侧操作杆
[0039] 16 连动杆
[0040] 17 儿童安全操作杆(儿童安全锁机构)
[0041] 18 外侧操作杆
[0042] 19 操作力传递构件
[0043] 20 弹簧
[0044] 21 操作力传递构件
[0045] 22 浮动构件(儿童安全锁机构、保持装置)
[0046] 23 弹簧
[0047] 24 顶盖
[0048] 71 打开操作杆
[0049] 81、82、83、84 支承轴
[0050] 91 盖构件
[0051] 92 长孔
[0052] 93 长孔
[0053] 93a 拓宽孔部
[0054] 94 覆盖部
[0055] 101 蜗杆
[0056] 111、112 第一卡合凸起部
[0057] 113、114 第二卡合凸起部
[0058] 121 连接部
[0059] 122 凸起部
[0060] 123 第一卡合臂
[0061] 124 第二卡合臂
[0062] 131 长孔
[0063] 132 轴承孔
[0064] 141 解除部
[0065] 151 连接部
[0066] 152 控制孔
[0067] 152a 卡合孔部
[0068] 152b 空摆孔部
[0069] 152c 限制孔部(保持装置)
[0070] 153 被抵接部
[0071] 161 长孔
[0072] 162 打开作用部
[0073] 171 长孔
[0074] 172 操作部
[0075] 173 凸起部
[0076] 174 舌簧部
[0077] 175 凸起部
[0078] 181 动作端部
[0079] 182 车外连接部
[0080] 183 被打开作用部
[0081] 184 轴承
[0082] 185 紧固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83]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图1中的纸面里侧和图2中的左侧为“前方”,图1中的纸面身前一侧和图2中的右侧为“后方”,图1中的右侧和图2中的纸面里侧为“车外侧”,图1中的左侧和图2中的纸面身前一侧为“车内侧”。
[0084] 如图1~3所示,门锁装置1被安装在汽车的后门(以下称为门)的后端内侧,并且门锁装置1包括用于使门保持关闭状态的啮合单元2和安装在啮合单元2上的操作单元3。另外,图3省略了啮合单元2的图示。
[0085] 在啮合单元2的合成树脂制的主体4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容有:卡锁6,能够与车体一侧的锁止销5卡合;以及棘轮7,能够与该卡锁6卡合。能够与棘轮7一体转动的打开操作杆71(参照图4、5、6)被枢轴支承在主体4的前表面。如图1所示,如果关闭门,则锁止销5与卡锁6卡合,同时棘轮7与卡锁6卡合,通过阻止卡锁6向打开方向(在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使门保持关闭状态。
[0086] 主要如图3所示,操作单元3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外壳8,俯视大体为L形,安装在主体4的前表面;合成树脂制的盖9,封闭外壳8的朝向车内侧(在图3中为下侧)的开口。在外壳8和盖9之间的收容空间中设置有电动机10、利用电动机10的驱动而能够转动的蜗轮11、锁杆12、第一提升杆13、第二提升杆14、内侧操作杆15、连动杆16和儿童安全操作杆17。此外,在外壳8的后表面上(在图3中为上表面,是与啮合单元2的主体4前表面相对的面)设置有外侧操作杆18。另外,在图4、5、6中,为了明确表示操作单元3的内部构造,省略了盖9。
[0087] 如图2、3所示,在盖9的侧面上部,沿内侧操作杆15的后面叙述的连接部151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圆弧形的长孔93,该长孔93以后面叙述的支承轴81为中心,该长孔93用于使连接部151从盖9朝向车内侧外部露出。在长孔93的后端部设置有拓宽孔部93a,该拓宽孔部93a的宽度比长孔93的宽度(在图2中为上下方向的宽度)宽,并且当向外壳8安装盖9时,该拓宽孔部93a的尺寸能够使内侧操作杆15的连接部151充裕地通过。拓宽孔部93a设置在与内侧操作杆15位于后面叙述的组装位置(参照图11)时的连接部151重叠的区域上。
[0088] 另外,在门锁装置1的使用状态下,拓宽孔部93a被设置在内侧操作杆15的连接部151不能移动的位置上,该内侧操作杆15在待机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0089] 合成树脂制的盖构件91以能够开关的方式连接在盖9的下部,该盖构件91用于遮挡锁杆12的后面叙述的连接部121、以及与连接部121连接的操作力传递构件19的端部,该操作力传递构件19由连杆或线缆形成,能够传递锁定捏手的操作力,该锁定捏手作为门的车内侧锁定操作构件。在把各零件安装到外壳8和盖9之间的收容空间内的作业中,把盖构件91打开,在把操作力传递构件19连接在锁杆12的连接部121上后,把盖构件91关闭。另外,在图2、3中,表示盖构件91处于关闭状态。
[0090] 合成树脂制的顶盖24安装在外壳8和盖9的上部。顶盖24被安装成覆盖外壳8、以及盖9的整个上表面和包含长孔93的侧面上部,在把门锁装置1安装在门内的状态下,该顶盖24用于防止进入门内的雨水从外壳8上部和盖9上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外壳8和盖9之间的收容空间中。另外,在把由连杆或线缆形成的操作力传递构件21连接在内侧操作杆15的连接部151上后,安装顶盖24。
[0091] 锁杆12、内侧操作杆15和连动杆16以分别能够独立转动的方式在外壳8和盖9之间被支承轴81枢轴支承,该支承轴81设置在外壳8上,并且朝向车内方向。另外,相对于支承轴81以锁杆12、轴承184、连动杆16和内侧操作杆15的顺序进行层叠,当由盖9封闭外壳8后,通过使紧固构件185与支承轴81螺纹连接,使外壳8和盖9相互固定。此外,儿童安全操作杆17在外壳8和盖9之间被支承轴84枢轴支承,该支承轴84设置在外壳8上,并且朝向车内方向。即,锁杆12、内侧操作杆15、连动杆16和儿童安全操作杆17都从同一方向(相对于外壳8从车内侧朝向车外侧的方向)安装在外壳8上。
[0092] 锁杆12根据锁定捏手的操作和由电动机10的驱动而产生的蜗轮11的转动,能够向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和图5所示的锁定位置转动,并且利用支承在外壳8上的弹簧20的作用力而被弹性保持在各位置上,在解锁位置,锁杆12与设置在外壳8上的解锁用止动部(省略图示)抵接,在锁定位置,锁杆12从解锁位置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并与设置在外壳8上的锁定用止动部(省略图示)抵接。
[0093] 设置在锁杆12下端部上的连接部121通过操作力传递构件19与锁定捏手连接。由此,从车内侧进行的锁定捏手的锁定、解锁操作通过操作力传递构件19传递给连接部
121,锁杆12克服弹簧20的作用力,向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或图5所示的锁定位置转动。
[0094] 凸起部122设置在锁杆12的上部,向车内侧突出,通过使凸起部12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设置在第一提升杆13上的上下方向的长孔131卡合,来连接锁杆12和第一提升杆13。
[0095] 此外,在锁杆12上设置有朝向前方延伸的第一、二卡合臂123、124。第一卡合臂123和第二卡合臂124以相互夹持蜗轮11两侧的转动面的方式沿支承轴81的轴线方向相互分开,并且在转动方向上也相互分开规定的角度。
[0096] 第一卡合臂123的转动面与蜗轮11的一个转动面(与盖9相对的面)接近且相对,并且能够与设置在蜗轮11的一个转动面上的第一卡合凸起部111、112抵接。第二卡合臂124的转动面与蜗轮11的另一个转动面(与外壳8相对的面)接近且相对,并且能够与设置在蜗轮11另一个转动面上的第二卡合凸起部113、114抵接。另外,由于第二卡合凸起部
113、114与第一卡合凸起部111、112形状相同,并且设置在对称位置上,所以用括号来表示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图示。
[0097] 蜗轮11在外壳8和盖9之间被支承轴82枢轴支承,支承轴82与外壳8设置成一体,且朝向车内方向,并且蜗轮11与固定安装在电动机10的转动轴上的蜗杆101啮合,利用电动机10的转动进行正反转。
[0098] 例如图4所示,在锁杆12位于解锁位置的情况下,锁杆12的第一卡合臂123位于蜗轮11的第一卡合凸起部111、112的转动轨迹外,并且第二卡合臂124位于蜗轮11的第二卡合凸起部113、114的转动轨迹内。
[0099] 在图4所示的解锁状态下,如果对锁定捏手进行锁定操作,则锁杆12从解锁位置向图5所示的锁定位置移动并停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停止在图4所示位置上的蜗轮11的各卡合凸起部(第一卡合凸起部111、112和第二卡合凸起部113、114)位于锁杆12的第一、二卡合臂123、124的转动轨迹外,所以即使锁杆12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也不能向蜗轮11传递锁杆12的转动。由此,蜗轮11不会反转。因此,锁定捏手的锁定操作不会承受使蜗轮11、电动机10反转的阻力,能够用很轻的力进行锁定捏手的锁定操作。
[0100] 如图5所示,在锁杆12位于锁定位置的情况下,锁杆12的第一卡合臂123位于蜗轮11的第一卡合凸起部111、112的转动轨迹内,并且第二卡合臂124位于蜗轮11的第二卡合凸起部113、114的转动轨迹外。
[0101] 在图5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如果对锁定捏手进行解锁操作,则锁杆12从锁定位置向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移动并停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蜗轮11的各卡合凸起部(第一卡合凸起部111、112和第二卡合凸起部113、114)位于锁杆12的第一、二卡合臂123、124的转动轨迹外,所以蜗轮11也不反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能用很轻的力进行锁定捏手的解锁操作。
[0102] 在图4所示的解锁状态下,如果对设置在车内的操作开关或便携式操作开关进行锁定操作,则电动机10向锁定方向转动,蜗轮11从图4所示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首先因第二卡合凸起部113与第二卡合臂124的内侧部位抵接,使锁杆12向锁定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锁杆12向锁定位置移动,则蜗轮11的第二卡合部113脱离锁杆12的第二卡合臂124,并且第一卡合凸起部112与第一卡合臂123的前端部位抵接,使蜗轮
11停止在该位置上。
[0103] 此外,在图5所示的锁定状态下,在对操作开关进行了解锁操作的情况下,电动机10向解锁方向转动,如果蜗轮11朝向与锁定方向相反方向的解锁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因蜗轮11的第一卡合凸起部112与锁杆12的第一卡合臂123的内侧部位抵接,使锁杆
12向解锁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果锁杆12向解锁位置移动,则蜗轮11的第一卡合部
112脱离第一卡合臂123,并且第二卡合凸起部113与第二卡合臂124的前端部位抵接,使蜗轮11停止在该位置上。
[0104] 外侧操作杆18在外壳8的下部被朝向后方突出的支承轴83枢轴支承,并且第一、二提升杆13、14的下部以能够向前后方向摆动规定角度的方式连接在动作端部181上,该动作端部181设置在外侧操作杆18的朝向车内侧的端部上,此外,设置在外侧操作杆18的车外侧端部上的车外连接部182通过朝向上下方向的操作力传递构件(省略图示),与设置在门的车外侧的作为车外侧打开操作手柄的外侧手柄连接。由此,如果从车外侧对外侧手柄进行打开操作,则外侧操作杆18克服设置在支承轴83周围的弹簧的作用力,从待机位置(例如参照图1)向打开方向(在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
[0105] 通过把外侧操作杆18的动作端部181插入到设置在第一提升杆13下部的鼓形的轴承孔132中,把第一提升杆13枢轴支承成能够以动作端部181为中心朝向前后方向转动规定角度,并且通过使锁杆12的凸起部12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上下方向的长孔131卡合,把第一提升杆13与锁杆12连接。
[0106] 如果锁杆12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或者是进行与此方向相反的转动,则第一提升杆13与锁杆12一起从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向图5所示的锁定位置摆动或者是进行与此方向相反的摆动。此外,如果外侧操作杆18从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则当锁杆12位于锁定位置时,第一提升杆13从锁定位置向打开方向(上方)移动,此外,当锁杆12位于解锁位置时,第一提升杆13从解锁位置向打开方向(上方)移动。
[0107] 第二提升杆14被支承成与外侧操作杆18的动作端部181同轴,即,与第一提升杆13同轴,在作用于第一提升杆13和第二提升杆14之间的弹簧23的作用力范围内,第二提升杆14被支承成能够与第一提升杆13一体地向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或图5所示的锁定位置移动。此外,伴随外侧操作杆18从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第二提升杆14也与第一提升杆13一起向打开方向(上方)移动。
[0108] 在第二提升杆14上设置有解除部141,该解除部141可以抵接在能够与棘轮7一体转动的打开操作杆71上。由此,如果第二提升杆14与第一提升杆13一起从解锁位置向打开方向移动,则通过使解除部141从下侧与打开操作杆71的转动端部抵接,使打开操作杆71向打开方向转动,使棘轮7脱离卡锁6,从而能够把门打开。然而,在第二提升杆14与第一提升杆13一起从锁定位置向打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使解除部141以横穿打开操作杆71前方的方式移动,使解除部141相对于打开操作杆71的转动端部空摆,不能把门打开。
[0109] 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锁定和开锁机构由锁杆12、第一、二提升杆13、14构成,此外,锁定和开锁机构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表示锁杆12、第一、二提升杆13、14位于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状态。另外,锁定和开锁机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一体地形成第一提升杆13和第二提升杆14。
[0110] 儿童安全操作杆17在外壳8和盖9之间被朝向车内方向的支承轴84枢轴支承,通过对设置在儿童安全操作杆17后端部上的、朝向车内侧突出的凸形的操作部172进行手动操作,该儿童安全操作杆17能够朝向例如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或例如图6所示的锁定位置转动,该锁定位置是从解锁位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操作部172仅在打开了门时才从设置在盖9下部的长孔92和设置在门的内面板上的长孔(省略图示)向车内侧露出,以便能够进行手动操作。
[0111] 在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前部设置有大体以支承轴81为中心的圆弧形的长孔171,在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比操作部172更靠向支承轴84一侧的转动面上,设置有能够向车内外方向产生弹性变形的舌簧部174,在该舌簧部174的前端设置有朝向盖9一侧突出的凸起部173。在把盖9安装在外壳8上的状态下,通过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凸起部173与设置在盖9内表面上的凹凸部(省略图示)弹性卡合,把儿童安全操作杆17弹性地保持在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上。换句话说,如果用盖9封闭外壳8,并且不对儿童安全操作杆17施加弹性力,则在儿童安全操作杆17被设置于外壳8上的支承轴84枢轴支承的状态下,因门锁装置1的组装作业工序中的振动等,会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位置简单地偏移。
[0112] 由带凸缘的销形成的浮动构件22以能够向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与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长孔171卡合。
[01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儿童安全锁机构由儿童安全操作杆17和浮动构件22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也能够把浮动构件22变更为连杆等。
[0114] 在内侧操作杆15的上端部具有做成朝向车内侧弯曲成曲柄形的连接部151,以便使内侧操作杆15能够通过盖9的长孔93露出到盖9的外部,通过把能够传递内侧手柄的操作力的线缆等操作力传递构件21的端部连接在该连接部151上,基于内侧手柄的打开操作,内侧操作杆15从例如图4所示的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规定角度。此外,当在不把操作力传递构件21的端部连接在连接部151上的状态下向外壳8安装各零件时,内侧操作杆15不用基于内侧手柄的操作就能够向组装位置(参照图11)移动,该组装位置是从待机位置朝向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了规定角度的位置。
[0115] 在内侧操作杆15的、与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长孔171在车内外方向重合的转动面上,设置有大体为T形的控制孔152,浮动构件2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该控制孔152卡合。主要如图7所示,控制孔152包括:卡合孔部152a,朝向上下方向(放射方向);圆弧形的空摆孔部152b,从卡合孔部152a的上部向后方延伸,以支承轴81为中心;以及限制孔部152c,从卡合孔部152a的上部向前方(与空摆孔部152b相反的方向)延伸。
[0116] 连动杆16在外壳8和盖9之间被支承轴81(与锁杆12和内侧操作杆15同轴)枢轴支承,并且在连动杆16的、与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长孔171和内侧操作杆15的控制孔152相互重合的转动面上,设置有朝向上下方向(放射方向)的长孔161。
[0117] 伴随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转动,浮动构件22以能够向上下方向滑动的方式与长孔161卡合。
[0118] 如图8所示,当儿童安全操作杆17位于解锁位置时,浮动构件22进入到内侧操作杆15的控制孔152的卡合孔部152a中,浮动构件22相对于卡合孔部152a的内边缘位于能够与内侧操作杆15沿转动方向卡合的位置上,如图9所示,当儿童安全操作杆17位于锁定位置、且内侧操作杆15位于待机位置时,浮动构件22位于从控制孔152的卡合孔部152a脱离后的上方位置,如图10所示,当儿童安全操作杆17位于锁定位置、且内侧操作杆15向打开方向转动时,浮动构件22向控制孔152的空摆孔部152b相对移动,如图11所示,当儿童安全操作杆17位于锁定位置、且内侧操作杆15位于组装位置时,浮动构件22位于能够与控制孔152的限制孔部152c沿上下方向(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转动方向)卡合的位置上。
[0119] 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儿童安全锁机构的解锁状态表示儿童安全操作杆17位于解锁位置、且浮动构件22进入到控制孔152的卡合孔部152a中,儿童安全锁机构的锁定状态表示儿童安全操作杆17位于锁定位置、且浮动构件22位于脱离控制孔152的卡合孔部152a的位置。
[01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保持装置包括:限制孔部152c,与设置在内侧操作杆15上的控制孔152连续设置;以及浮动构件22,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控制孔152和限制孔部152c卡合,通过使内侧操作杆15位于组装位置,使浮动构件22与限制孔部152c卡合,把儿童安全操作杆17保持在锁定位置上,但本发明的保持装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在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位于解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使内侧操作杆15位于组装位置,使浮动构件22与限制孔部152c卡合,以便把儿童安全操作杆17保持在解锁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替代使限制孔部152c从卡合孔部152a的上端向逆时针方向延伸的结构,而采用使限制孔部152c从卡合孔部152a的下端向逆时针方向延伸的结构。
[0121] 例如图8所示,在锁定和开锁机构与儿童安全锁机构都处于解锁状态的情况下,内侧操作杆15和连动杆16的连动关系处于连接状态。因此,根据内侧手柄的打开操作,如果内侧操作杆15从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图8所示的箭头A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控制孔152的卡合孔部152a与浮动构件22沿转动方向卡合,浮动构件22也与内侧操作杆15一起向打开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内侧操作杆15向打开方向的转动通过浮动构件22、长孔161传递给连动杆16,连动杆16与内侧操作杆15一起向打开方向转动。通过使设置在连动杆16前部上的打开作用部162从下侧沿转动方向与外侧操作杆18的被打开作用部183抵接,将连动杆16的转动传递给外侧操作杆18。如果外侧操作杆18从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则通过使第二提升杆14的解除部141与打开操作杆71的转动端部抵接,使打开操作杆71向打开方向转动,使棘轮7脱离卡锁6,从而能够把门打开。
[0122] 如图9所示,在锁定和开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且儿童安全锁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情况下,内侧操作杆15和连动杆16的连接处于切断状态。因此,即使基于内侧手柄的打开操作,使内侧操作杆15从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图9所示的箭头A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10所示,由于控制孔152的空摆孔部152b相对于浮动构件22空摆,浮动构件22也不会从该位置移动。因此,内侧操作杆15向打开方向的转动没有传递给连动杆16,即使锁定和开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也不能从车内把门打开。
[0123] 下面对内侧操作杆15、连动杆16、儿童安全操作杆17和浮动构件22的安装要点进行说明。
[0124] 首先,在预先把锁杆12安装在外壳8的支承轴81上的状态下,按照连动杆16、内侧操作杆15的顺序从车内侧将它们安装到轴承184上,该轴承184安装在外壳8的支承轴81上。然后,同样把儿童安全操作杆17从车内侧安装到外壳8的支承轴84上。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将浮动构件22安装在连动杆16的长孔161中,当安装内侧操作杆15、儿童安全操作杆17时,将浮动构件22插入到控制孔152和长孔171内。
[0125] 然后,在把连动杆16、内侧操作杆15和儿童安全操作杆17暂时安装在外壳8上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位于锁定位置。如图11所示,在这种状态下,使内侧操作杆15朝向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并组装到组装位置上。因此,浮动构件22与内侧操作杆15的控制孔152的限制孔部152c的上下边缘卡合。由此,儿童安全操作杆17被保持成不会因组装作业工序时的振动等而从锁定位置随意地移动到其他位置。由于只要把内侧操作杆15限定在组装位置,则儿童安全操作杆17不会从锁定位置移动,所以在组装作业中,各杆(内侧操作杆15、连动杆16和儿童安全操作杆17)在组装时不会从标准位置随意移动。
[0126] 接着,在把内侧操作杆15限定在组装位置上、且把儿童安全操作杆17保持在锁定位置上的状态下,把盖9从车内侧安装到外壳8上,即,从与各杆(内侧操作杆15、连动杆16和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安装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B方向)相同的方向安装到外壳8上,来封闭外壳8。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处于组装位置的内侧操作杆15的连接部151位于与盖9的拓宽孔部93a一致的位置上,所以不需要使盖9朝向与安装方向(箭头B方向)垂直的方向偏移,通过把盖9笔直地安装到外壳8上,就能够使内侧操作杆15的连接部151通过拓宽孔部93a露出到盖9的外部。与此同时,由于儿童安全操作杆17被保持在锁定位置上,所以能可靠地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操作部172通过盖9的长孔92露出到盖9的外部。
[0127] 然后,在利用盖9封闭外壳8、且对儿童安全操作杆17施加用于将其弹性地保持在解锁位置或锁定位置的弹性力的状态下,即,在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凸起部173与设置在盖9内表面上的凹凸部弹性抵接的状态下,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克服弹性力,从图11所示的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由此,通过使设置在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转动面上的朝向车外侧突出的凸起部175从下侧与内侧操作杆15的被抵接部153抵接,伴随儿童安全操作杆17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内侧操作杆15从组装位置向待机位置转动。然后,伴随儿童安全操作杆17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转动和内侧操作杆15从组装位置向待机位置转动,浮动构件22从内侧操作杆15的控制孔152的限制孔部152c进入到图8所示的卡合孔部152a内。
[0128] 通常,当把门锁装置1供应给汽车制造厂等接收方时,分别把儿童安全锁机构设定为解锁状态、把内侧操作杆15设定为待机位置。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于利用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移动这样的简单作业,就能够使内侧操作杆15也同时向待机位置移动,所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门锁装置1的组装作业。
[0129] 如果内侧操作杆15向待机位置移动,则内侧操作杆15的连接部151沿长孔93向前方移动,并且从拓宽孔部93a向长孔93的中央附近移动。在这种状态下,把操作力传递构件21的端部连接在从盖9的长孔93中央附近露出的内侧操作杆15的连接部151上后,把顶盖24安装在外壳8和盖9的上部,来遮挡盖9的长孔93、拓宽孔部93a和连接部151。
[0130] 另外,在把门锁装置1安装在门内的使用方式中,内侧操作杆15根据对内侧手柄进行的操作而动作,伴随内侧操作杆15的动作,连接部151沿长孔93移动,而不向与拓宽孔部93a对应的位置移动。因此,当内侧操作杆15动作时,连接部151在动作方向上不会卡在拓宽孔部93a的边缘上,从而不会对内侧操作杆15的动作产生恶劣影响。
[0131] 图12~14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2表示内侧操作杆15位于组装位置的状态,图13表示内侧操作杆15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图14表示把覆盖部94附近放大后的立体图。另外,图12、13表示打开顶盖24的状态。
[0132] 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盖9的朝向车内侧的侧面上一体地形成有覆盖部94,该覆盖部94从车内侧覆盖拓宽孔部93a,除了追加覆盖部94以外,都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省略了对相同部分的说明。
[0133] 覆盖部94从车内侧覆盖拓宽孔部93a,并且封闭上下部和后部,使前部开口。如图12所示,在内侧操作杆15位于组装位置、使连接部151位于拓宽孔部93a中的情况下,覆盖部94从车内侧覆盖连接部151,此外,如图13所示,在内侧操作杆15位于待机位置、使连接部151位于长孔93的中央附近的情况下,连接部151从覆盖部94露出,能够进行连接部151与操作力传递构件21的连接作业。
[0134] 如上所述,在内侧操作杆15位于组装位置的情况下,由于连接部151被覆盖部94覆盖,所以不能把操作力传递构件21的端部连接在连接部151上。由此,在进行作业工序指示、以便在内侧操作杆15位于待机位置时进行把操作力传递构件21连接在连接部151上的作业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防止操作力传递构件21的连接作业产生错误作业。另外,在把操作力传递构件21连接在位于待机位置的内侧操作杆15的连接部151上后,关闭顶盖24。
[0135] 此外,由于拓宽孔部93a被覆盖部94覆盖,所以在把门锁装置1安装在门内的使用方式中,即使进入到门内的大量雨水溅到门锁装置1的上部,并且进入到顶盖24和盖9之间的间隙,也能够由覆盖部94挡住该进入的雨水。由此,能够阻止雨水通过拓宽孔部93a进入到外壳8内。
[013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门锁装置1包括:外壳8;盖9,用于封闭外壳8;内侧操作杆15,支承在外壳8和盖9之间,能够根据对内侧手柄进行的操作从待机位置向打开方向动作,并且在向外壳8上安装时,内侧操作杆15能够向组装位置移动,该组装位置是从待机位置朝向与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后的位置;连动杆16,支承在外壳8和盖9之间,能够通过第二提升杆14向啮合单元2传递内侧操作杆15的朝向打开方向的动作;儿童安全锁机构(儿童安全操作杆17和浮动构件22),支承在外壳8和盖9之间,能够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该锁定状态能够解除内侧操作杆15和连动杆6的连动关系,该解锁状态能够连接内侧操作杆15和连动杆6;保持装置(控制孔152的限制孔部152c和浮动构件22),当内侧操作杆15位于组装位置时,使儿童安全锁机构(儿童安全操作杆17和浮动构件22)保持在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利用内侧操作杆15从组装位置向待机位置的移动,能够解除对儿童安全锁机构(儿童安全操作杆17和浮动构件22)的保持。因此,当把内侧操作杆15、儿童安全操作杆17和盖9向外壳8上安装时,能够使儿童安全操作杆17的动作停止,能够提高向外壳8上安装盖9的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