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010616567.3

文献号 : CN1021625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村越健一小野刚史藤井秀和平野恭章广田诚

申请人 : 夏普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了一种能减小辉度不均匀的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多个点光源和导光板,该导光板中的预定侧面作为用于从多个点光源引入光的光入射表面。多个点光源被分类成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和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偏移。第一光源组的总辉度比第二光源组的总辉度高。

权利要求 :

1.一种背光单元,包括:

具有细长形状和安装表面的衬底;

安装在所述衬底的安装表面上且沿所述衬底的纵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点光源;以及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多个细长侧面,且被放置成使所述多个细长侧面中的预定侧面与所述衬底的安装表面相对,所述预定侧面作为将来自所述多个点光源的光引入该预定侧面中的光入射表面,所述多个点光源被分类成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且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和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在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偏移,该背光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组的总辉度比所述第二光源组的总辉度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在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偏离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中心,且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更接近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具有沿所述衬底的一个长边在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附近形成的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衬底,以及其中通过使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从所述衬底的所述一个长边相对于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向所述衬底的另一长边偏移,使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与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在所述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偏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固定部包括从所述衬底的一个长边向所述衬底的另一长边切入所述衬底的凹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具有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与所述安装表面相同的表面上的金属布线图案,且所述多个点光源被接合至所述金属布线图案,以及其中所述金属布线图案的与属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点光源接合的部分相对于所述金属布线图案的与属于所述第二光源组的点光源接合的部分从所述衬底的所述一个长边向所述衬底的所述另一长边偏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属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点光源的光通量比属于所述第二光源组的点光源的光通量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安装密度比所述第二光源组的安装密度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属于所述第一光源组的点光源和属于所述第二光源组的点光源具有相等的光通量。

9.一种显示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单元。

说明书 :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WO2006/027883A1是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0003] 作为一种显示设备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不发光,因此背光单元被放置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后表面侧上(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相反的一侧),从而该液晶显示面板被背光单元照亮,以由此实现显示操作。
[0004] 作为用作该背光单元的光源,已知由其中密封汞或氙的荧光管形成的冷阴极荧光灯。然而,当冷阴极荧光灯被用作背光单元的光源时,存在如下不便。即,冷阴极荧光灯未能获得足够的发光辉度和寿命。具体而言,低压侧上的辉度被降低,这导致难以获得均衡的辉度。
[0005] 为解决上述不便,提出了代替冷阴极荧光灯的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的背光单元。例如在JP2008-84537A中公开了这样的背光单元。当LED被用作所提出的背光单元中的光源时,可在低功耗下获得高辉度。此外,环境负荷也可被减少。
[0006] 应当注意,存在通过使用LED来产生白光的多种方法。例如,这些方法之一是结合蓝色LED(蓝-紫色LED)使用将蓝色(蓝-紫色)LED光转换成黄光的荧光体。另一方法是结合蓝色LED(蓝-紫色LED)使用将蓝色(蓝-紫色)LED光分别转换成绿光和红光的荧光体。还存在组合使用三种类型的LED即蓝色LED、绿色LED以及红色LED的另一方法。
[0007] 放置在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单元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直下型和侧光型。
[0008] 它们的结构简述如下。直下型背光单元具有紧靠液晶显示面板下方放置的光源,且从该光源发出的光穿过光学板(漫射板、光栅板、偏振板等)照亮液晶显示面板。
[0009] 另一方面,侧光型背光单元具有紧靠液晶显示面板下方放置的导光板,且具有与导光板的预定侧面相对的光源。在侧光型背光单元的照明操作中,从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的预定表面侧被引入导光板中。被引入导光板中的光被反复反射,从导光板的正面(正对液晶显示面板的表面)以平面方式出射,然后穿过光学板照亮液晶显示面板。
[0010] 这两种类型的背光单元具有它们各自的用途。着重于纤薄的液晶显示器采用有利于减小厚度的侧光型背光单元。
[0011] 在使用LED的侧光型背光单元中,多个LED被安装在同一印制板上以构成模块,且该LED模块被放置成与导光板的预定侧面即光入射表面相对。
[0012] 该LED模块的具体结构如图18中所示,且至少包括多个LED101和具有安装面102a的印制板102,在该安装面102a上安装了多个LED101。多个LED101被排列在印制板
102的纵向上。金属布线图案103被设置在印制板102的表面中安装表面102a所处的位置上。多个LED101被接合(安装)至金属布线图案103,从而彼此串联地电连接。
[0013] 印制板102还具有分别沿印制板102的长边S101和另一长边S102形成的固定部(例如凹口)102b,以便于固定印制板102。通过用螺丝等将印制板102的固定部102b固定至后盖(未示出)来固定印制板102。
[0014] 图18的LED模块需要很薄,因为如上所述,侧光型背光单元通常被用于着重于纤薄的液晶显示器。短边方向的印制板102的宽度因此通常设定为小至约10mm。
[0015] 金属布线图案103被设置在印制板102的作为安装表面102a的同一表面上。一个金属布线图案103与另一个金属布线图案103之间的距离或从印制板102的外边缘到金属布线图案103之一的距离被称为爬电距离,该距离需要足够长以确保金属布线图案103的绝缘。取决于对金属布线图案103施加的电压多高而变化的必要爬电距离在施加至金属布线图案103的最大电压为200V到300V时约为1mm。
[0016] 如果图18的LED模块在金属布线图案103的部分金属布线图案103a与印制板102的固定部102b之间没有足够的爬电距离,则金属布线图案103的部分金属布线图案103a需要向印制板102的长边S102偏移。换言之,要与金属布线图案103的部分金属布线图案103a接合的LED101(下文中称为LED101a)的安装点必须相对于其他LED101(下文中称为LED101b)的安装点向印制板102的长边S102偏移。
[0017] 例如,该偏移可如图19和20所示地建立,其中每个LED101a的安装点在导光板104的厚度方向上偏离导光板104的光入射表面104a的中心,且每个LED101b的安装点更接近导光板104的光入射表面104a的中心。然而,在该方法中,由箭头L101到L104表示的光分量之一,特别是与箭头L101相对应的光分量错过导光板104的光入射表面104a的所有区域中的从LED101a发出的光所进入的一个区域(参见图19)。另一方面,从LED101b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参见图20)利用了由箭头L101到L104所表示的光的所有分量。图
19和20中所示的箭头示意性地表示了从每个LED101发出的光。
[0018] 因此,在从LED101a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导光板104的光入射表面104a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与在从LED101b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光入射表面104a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之间的差别增大。这妨碍了光均匀地进入导光板104的光入射表面104a的所有区域,从而导致辉度不均匀。
[0019] 通过将LED101b的安装点以及LED101a的安装点向印制板102的长边S102偏移,从而使多个LED101中的所有LED在印制板102的纵向上的同一直线上对准,可防止辉度不均匀。然而,将LED101b的安装点向印制板102的长边S102偏移使得难以确保距离金属布线图案103的部分金属布线图案103b的必要爬电距离(参见图18)。
[0020] 防止辉度不均匀的另一可能方法是增大导光板104的厚度。该方法的缺点是它阻碍了液晶显示器厚度的减小。

发明内容

[0021] 已经作出了本发明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且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减小辉度不均匀的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0022]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背光单元包括:具有细长形状和安装表面的衬底;安装在该衬底的安装表面上且沿该衬底的纵向方向排列的多个点光源;以及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多个细长侧面,且被放置成使多个细长侧面中的预定侧面与衬底的安装表面相对,该预定侧面作为将来自多个点光源的光引入其中的光入射表面。然后,多个点光源被分类成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且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和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偏移。第一光源组的总辉度比第二光源组的总辉度高。辉度(单2
位:cd/m)表示亮度的强度,且表示每单位面积的发光度。
[0023] 在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第一方面的背光单元中,第一光源组的总辉度被设定为高于第二光源组的总辉度。因此,将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放置成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偏离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中心并未降低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所有区域中的从第一光源组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
[0024] 换言之,即使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和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偏移,将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放置成更接近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中心,同时将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放置成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偏离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中心可减小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所有区域中的从第一光源组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与从第二光源组发出的光进入的光入射表面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之差。因此,可使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所有区域上的光入射基本均匀,且可相应地减小辉度不均匀。
[0025]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单元中,优选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偏离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中心,且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更接近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中心。利用该结构,容易使导光板的光入射表面的所有区域中的从第一光源组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与从第二光源组发出的光进入的光入射表面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之差小。
[0026]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单元中,优选该衬底具有沿该衬底的一个长边在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附近形成的固定部,用于固定该衬底,且通过使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从衬底的一个长边相对于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向该衬底的另一长边偏移,可使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与第二光源组的安装点在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偏移。利用该结构,当多个点光源被接合(安装)至设置在该衬底的与安装表面相同的表面上的金属布线图案时,金属布线图案的与属于第一光源组的点光源接合的部分可相对于金属布线图案的与属于第二光源组的点光源接合的部分从该衬底的一个长边向该衬底的另一长边偏移。以此方式,尽管用于固定衬底的固定部沿衬底的一个长边在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附近形成,也能在金属布线图案与衬底的固定部之间确保足够的距离。换言之,确保了足够的爬电距离。在确保了足够的爬电距离的情况下,提高了可靠性。
[0027] 在衬底具有沿衬底的一个长边在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附近形成的用于固定衬底的固定部的结构中,该衬底的固定部可包括从衬底的一个长边向衬底的另一长边切入该衬底的凹口。
[0028] 此外,在衬底具有沿衬底的一个长边在第一光源组的安装点附近形成的用于固定衬底的固定部的结构中,优选该衬底具有设置在该衬底的与安装表面相同的表面上的金属布线图案,且多个点光源被接合至该金属布线图案,以及金属布线图案的与属于第一光源组的点光源接合的部分相对于金属布线图案的与属于第二光源组的点光源接合的部分从衬底的一个长边向衬底的另一长边偏移。该结构便于确保金属布线图案与衬底的固定部分之间的足够距离,即足够的爬电距离。
[0029]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单元中,优选属于第一光源组的点光源的光通量大于属于第二光源组的点光源的光通量。利用该结构,容易使第一光源组的总辉度比第二光源组的总辉度高。光通量(单位:lm)表示光量。
[0030] 在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背光单元中,第一光源组的安装密度可比第二光源组的安装密度高。利用该结构,容易使第一光源组的总辉度比第二光源组的总辉度高。
[0031] 在第一光源组的安装密度比第二光源组的安装密度高的结构中,优选属于第一光源组的点光源和属于第二光源组的点光源具有相等的光通量。该结构消除了准备具有不同光通量的不同类型点光源的需要。在第一光源组的安装密度比第二光源组的安装密度高的结构中,不论属于第一光源组的点光源和属于第二光源组的点光源的光通量是否相等,第一光源组的总辉度都比第二光源组的总辉度高。
[003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显示器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背光单元。按此构造的显示器的辉度不均匀的几率更低。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液晶显示器)的分解立体图。
[0034]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截面图。
[0035]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安装在背光单元中的LED模块的平面图。
[0036]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安装在背光单元中的LED模块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0037]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安装在背光单元中的LED模块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0038]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安装在背光单元中的LED模块的电路图。
[0039]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安装在背光单元中的LED模块与导光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图。
[0040]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的示图。
[0041]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的示图。
[0042]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安装在背光单元中的LED模块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0043] 图11是根据示例1的LED模块(在为了确认本发明效果而进行的实验中使用的LED模块)的平面图。
[0044] 图12是根据示例2的LED模块(在为了确认本发明效果而进行的另一实验中使用的LED模块)的平面图。
[0045] 图13是根据比较例的LED模块(在为了确认本发明效果而进行的又一实验中使用的光源模块)的平面图。
[0046] 图14是示出为了确认本发明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的示图。
[0047] 图15是示出为了确认本发明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的示图。
[0048] 图16是示出为了确认本发明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的曲线图。
[0049] 图17是示出为了确认本发明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的结果的曲线图。
[0050] 图18是安装在常规背光单元中的LED模块的部分放大平面图。
[0051] 图19是示出常规背光单元的问题的示图。
[0052] 图20是示出常规背光单元的问题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第一实施例)
[0054] 以下参照图1到7描述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光单元的显示器。
[0055] 如图1所示,该显示器是液晶显示器,且至少包括具有显示表面110a的液晶显示面板110,以及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侧(与显示表面110a侧相反的一侧)的侧光型背光单元120。在背光单元120被安装到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侧上适当的位置处时,框130被附连至液晶显示面板110的与显示表面110a相同的一侧。在显示操作期间,背光单元120以平面方式发光,并用光照亮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后表面。
[0056] 为了描述该显示器的具体结构,液晶显示面板110至少包括液晶层、一对玻璃衬底以及偏振板。组成一对的玻璃衬底相互接合以夹住密封剂。该液晶层被保持在该对衬底之间。一个偏振板被放置在该对玻璃衬底中的每个玻璃衬底的与液晶层侧相反的一侧上。
[0057] 如图1和2所示,该背光单元120至少包括后盖1、反射板2、导光板3、光学板4以及光源模块5。
[0058] 该后盖1被形成为开口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基本盒状形状。换言之,后盖1具有底面和沿底面周长竖立的侧壁。该后盖1的侧壁包围容纳区,反射板2、导光板3、光学板4以及光源模块5被容纳在该容纳区中。
[0059] 反射板2被放置在后盖1的底面上,以覆盖稍后将描述的导光板3的后表面3b。包括该反射板2的优点在于,在存在来自导光板3的后表面3b的光泄漏的情况下,从导光板3的后表面3b泄漏的光被反射板2反射,以再次引入到导光板3中。
[0060] 导光板3具有前表面3a、与前表面3a相反的后表面3b以及连接至前表面3a和后表面3b的四个侧边。导光板3被放置在反射板2上,其前表面3a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10,而后表面3b朝向反射板2。
[0061] 在导光板3的四个侧面中,彼此平行的一对侧面3c起光入射表面的作用,用于将光引入导光板3。通过导光板3的侧面3c引入导光板3的光从导光板3的前表面3a向液晶显示面板110出射。换言之,导光板3的前表面3a起光出射表面的作用,用于使引入导光板3的光按照靠近液晶显示面板100的方向出射。在以下描述中,导光板3的前表面3a被称为光出射表面3a,而导光板3的侧面3c被称为光入射表面3c。
[0062] 光学板4是包括漫射板、光栅板、DBED板(反射性偏振板)等的一组板。光学板4被放置在导光板3的光出射表面3a上。从导光板3的光出射表面3a发出的光被光学板4漫射、汇聚以及以其它方式处理。
[0063] 光源模块5用于产生被引入导光板3的光,且被安装在导光板3的每个光入射表面3c旁边。光源模块5被构造成使多个LED7被安装在同一印制板6的安装表面6a上。印制板6是本发明的“衬底”的示例,且LED7是本发明的“点光源”的示例。
[0064] 如图1到3所示,印制板6具有以预定方向(沿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的方向)伸展的细长形状。印制板6被设置成使安装表面6a正对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中的一个。安装在印制板6的安装面6a上的多个LED7沿印制板6的纵向排列,且作为整体相比于印制板6的另一长边S2更接近印制板6的一个长边S1。因为印制板6的安装面6a正对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所以安装在印制板6的安装面6a上的多个LED7也正对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图1示出比实际数量少的LED7以简化附图。
[0065] 如图2所示,在后盖1的底面的预定部分(在导光板3的每个光入射表面3c旁的部分)中设置有L形固定支架8。印制板6被固定至固定支架8,从而使印制板6的安装表面6a(安装在印制板6的安装表面6a上的多个LED7)与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之一保持相对。该固定支架8还使印制板6的安装表面6a(安装在印制板6的安装表面6a上的多个LED7)与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之间的位置关系最优化。印制板6的安装表面6a(安装在印制板6的安装表面6a上的多个LED7)需要相对于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高精确地定位,以将来自多个LED7的光高效地引入导光板3中。
[0066] 如图3和4所示,该印制板6通过利用分别沿印制板6的一个长边S1和另一长边S2形成的凹口(固定部)6b和6c固定至固定支架8。具体地,沿印制板6的长边S1的凹口6b从长边S1向长边S2切入印制板6,以与固定支架8中形成的固定凸出部8a(参见图2)啮合。
[0067] 沿印制板6的长边S2的凹口6c从长边S2向长边S1切入印制板6,以用螺丝8b固定至固定支架8(参见图2)。因此该固定支架8具有安装螺丝8b的螺丝孔,虽然并未在附图中示出。
[0068] 印制板6可利用双面胶带代替螺丝来固定。然而,考虑到在固定印制板6之后使印制板6脱离的工序(返工),螺丝是固定印制板6的更好方式。
[0069] 如图4和5所示,金属布线图案(例如铜箔图案)9被设置在印制板6的与安装表面6a相同的表面上。金属布线图案9将毗邻LED7的阳极和阴极电连接。因此,多个LED7整体上被串联连接(参见图6)。在印制板6在与安装表面6a相同的表面上具有那些金属布线图案9的情况下,不需要单独制备布线构件,从而零件数量也相应减少。
[0070] 连接至金属布线图案9的连接器(插孔)10a也被设置在印制板6的与安装表面6a相同的表面上。第一级处的LED7的阳极和最后一级的LED7的阴极经由金属布线图案9电连接至连接器(插孔)10a。
[0071] 连接至电源11和LED驱动电路12的连接器(插头)10b被插入连接器(插孔)10a。当连接器(插头)10b被插入连接器(插孔)10a时,第一级的LED7的阳极电连接至电源11,且最后一级的LED7的阴极电连接至LED驱动电路12(参见图6)。以此方式,电源11向多个LED7提供电流,且LED驱动电路12控制多个LED7的驱动。
[0072] 阻焊剂(未示出)被设置在印制板6的与安装表面6a相同的表面上,从而防止金属布线图案9遭受外部冲击或腐蚀物质影响。该阻焊剂一般为绿色,但也可以是白色,以增强印制板6的安装表面6a上的光反射率。
[0073] 如“背景技术”章节中所述,作为要由本发明解决的问题,需要在一个金属布线图案9与另一个金属布线图案9之间或在印制板6的外边缘与一个金属布线图案9之间确保足够的距离。换言之,需要确保足够的爬电距离。
[0074] 为此,如图4所示,金属布线图案9的在沿印制板6的长边S1的凹口6b附近的部分金属布线图案9a向印制板6的长边S2偏移,或线宽减小。还可通过使金属布线图案9的在沿印制板6的长边S2的凹口6c附近的部分金属布线图案9b向印制板6的长边S1偏移,或使那些部分金属布线图案9b的线宽减小来确保足够的爬电距离。使金属布线图案9的部分金属布线图案9a向印制板6的长边S2偏移使要与金属布线图案9的部分金属布线图案9a接合(安装)的预定数量LED7的安装点相对于其他LED7的安装点向印制板6的长边S2偏移。换言之,通过使多个LED7不在同一直线上(在印制板6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直线)对齐,确保了必要的爬电距离。
[0075] 仅位于沿印制板6的长边S1的凹口6b附近的预定数量的LED的该安装点向印制板6的长边S2偏移,因为使所有多个LED7的安装点向印制板6的长边S2偏移导致难以在沿印制板6的长边S2设置的凹口6c附近确保必须的爬电距离。
[0076]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其安装点向印制板6的长边S2偏移的LED7被分类为LED组7A,而安装点未向印制板6的长边S2偏移的LED7被分类为LED组7B。LED组7A和7B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光源组”和“第二光源组”的示例。
[0077] LED组A和B的安装点具有如图7所示的与导光板3的相关光入射表面3c的位置关系。在图7中,LED组7A的安装点更接近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的边缘(光入射表面3c与光出射表面3a相交的边缘),而LED组7B的安装点在导光板3的厚度方向上更接近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的中心。简言之,LED组7A和7B的安装点在导光板3的厚度方向上相互偏移。
[0078] 在第一实施例中,LED组7A的总辉度被设定为高于LED组7B的总辉度。具体而言,属于LED组7A的LED7的光通量被设定为大于属于LED组7B的LED7的光通量。
[0079] 如上所构造的第一实施例减少了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的所有区域中的从LED组7A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与从LED组7B发出的光进入的光入射表面3c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之间的差异。
[0080] 为给出具体描述,参照图8和9,因为属于LED组7A的LED7的光通量被设定为大于属于LED组7B的LED7的光通量,所以从属于LED组7A的每个LED7发出的光量(图8中的箭头数量)大于从属于LED组7B的每个LED7发出的光量(图9中的箭头数量)。在导光板3的相关光入射表面3c的所有区域中的从LED组7A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与图8中的箭头L3到L6(四个箭头)相对应的光分量进入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而与箭头L1和L2相对应的光分量损失。另一方面,在从LED组7B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光入射表面3c的区域中,与图9中的箭头L1到L4(四个箭头)相对应的光分量进入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简言之,从LED组7A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和从LED组7B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的入射光量(箭头数)基本相同。因此,从LED组7A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的入射光效率与从LED组7B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的入射光效率之间的差异小。图8和9中所示的箭头示意性地表示了从各个LED7发出的光。
[0081] 因此,使得光导光板3的每个光入射表面3c的所有区域上的光入射基本均匀,且因此辉度不均匀的几率更小。
[0082] 如上所述,其中属于LED组7A的LED7的光通量被设定为大于属于LED组7B的LED7的光通量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效果在于,容易使LED组7A的总辉度高于LED组7B的总辉度。
[0083] (第二实施例)
[0084] 以下参照图10给出对安装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单元中的光源模块的结构的描述。
[0085]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通过将LED组7A的安装密度设定为高于LED组7B的安装密度,使LED组7A的总辉度高于LED组7B的总辉度。具体地,LED组7A中的在印制板6纵向上的彼此毗邻的LED7之间的间隙(间距)比LED组7B中的该间隙窄。在第二实施例中,属于LED组7A的LED7和属于LED组7B的LED7具有基本相同的光通量。
[0086] 第二实施例的余下结构与以上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0087] 在如上所构造的第二实施例中,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的所有区域中的从LED组7A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与从LED组7B发出的光所进入的光入射表面3c的区域中的光入射效率之间的差异小。因此,使得光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的所有区域上的光入射基本均匀,因此辉度不均匀的几率更小。
[0088] 如上所述的其中LED组7A的安装密度被设定为高于LED组7B的安装密度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效果在于,容易使LED组7A的总辉度高于LED组7B的总辉度。
[0089]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不论属于LED组7A的LED7和属于LED组7B的LED7是否具有相等光通量,LED组7A的总辉度总高于LED组7B的总辉度。这消除了准备具有不同光通量的不同类型LED7的需要。
[0090] 为了确认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如下所述。
[0091] 在那些验证性实验中,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模块5(参见图11)首先被制造为示例1,然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光源模块5(参见图12)被制造为示例2。
[0092] 在示例1中,如图11中所示,LED组7A的安装点和LED组7B的安装点相互偏移1mm的偏移量Δ。属于LED组7A的LED7的光通量(125lm)被设置成大于属于LED组7B的LED7的光通量(104lm)。LED组7A的安装间距P1和LED组7B的安装间距P2均被设置成
8.1mm,以给予LED组7A和LED组7B相等的安装密度。具有较大光通量的LED7在图11中通过阴影表示。
[0093] 在示例2中,如图12中所示,LED组7A的安装点和LED组7B的安装点相互偏移1mm的偏移量Δ。属于LED组7A的LED7和属于LED组7B的LED7被给予相等的光通量。
LED组7A的安装间距P1被设置为7.1mm,而LED组7B的安装间距P2被设置为8.1mm,从而使LED组7A的安装密度高于LED组7B的安装密度。
[0094] 作为将示例1和示例2与之进行比较的比较例,制造了图13中所示的光源模块5。在该比较例中,LED组7A的安装点和LED组7B的安装点相互偏移1mm的偏移量Δ。属于LED组7A的LED7和属于LED组7B的LED7被给予相等的光通量。LED组7A的安装间距P1和LED组7B的安装间距P2均被设置成8.1mm,以给予LED组7A和LED组7B相等的安装密度。
[0095] 除那些光源模块5之外,制备了导光板3和反射板2,以利用反射板2覆盖导光板3的后表面3b,如图14和15所示。所使用的导光板3由甲基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三菱丽阳有限公司的产品)制成,且外尺寸测得为390mm×320mm×4mm(D1×D2×D3)。所使用的反射板2由聚对/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硫酸钡(日本帝人杜邦薄膜有限公司的产品)制成。
[0096] 在每个实验中,然后将光源模块5放置成正对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之一。光源模块5与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的位置关系使得属于LED组7B的每个LED7的顶点(圆顶的顶点)与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的中心在导光板3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基本重合。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与每个LED7的顶点之间的间距D被设定为2mm。
[0097] 对于示例1、示例2以及比较例中的每一个,利用二维辉度计(CA-2000,柯尼卡美能达传感公司的产品)30来测量导光板3的光出射表面3a上的辉度分布。在测量辉度分布时,将该二维辉度计30设置在导光板3的光出射表面3a上方,且该二维辉度计30与导光板3的光出射表面3a之间的距离H被设定为700mm。图14中的虚线Y表示实际测量点,该测量点在与导光板3的光入射表面3c相距距离d(100mm)处。图14中的点X表示用于实际测量的基准点,且对应于LED组7A与LED组7B之间的边界。
[0098] 测量结果在图16和17中示出。
[0099] 具体地,在比较例中,最大辉度(680.76cd/m2)与最小辉度(545.02cd/m2)之差为2 2 2
135.74cd/m。作为比较,示例1中的最大辉度(675.91cd/m)与最小辉度(640.17cd/m)之
2 2 2
差为35.74cd/m,且示例2中的最大辉度(688.3cd/m)与最小辉度(619.56cd/m)之差为
2
68.74cd/m。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与比较例相比,示例1和示例2的辉度均匀性得到提高,且辉度不均匀的几率更小。
[0100] 注意,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应被理解为作为示例示出,而不是对各方面的限制。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实施例的范围应被给予对本发明的最宽泛解释,以包含所有此类修改和等价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