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接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37634.9

文献号 : CN1021656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太田稔男

申请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接连接器,其可将探针连接到与所需电缆芯连接的端子,而不用移除该端接连接器。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接连接器,其包括:多个端子,其具有接触部和引线接触部;壳体,其具有多个探针插入部,并接纳端子;以及电阻器元件,其被接纳在壳体中,并电连接到端子,其中端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探针插入部中。

权利要求 :

1.一种端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具有端子接触部和引线接触部;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探针插入部,并接纳所述端子;以及电阻器元件,所述电阻器元件被接纳在所述壳体中,并电连接到所述端子,其中所述端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探针插入部中,所述壳体包括主体和覆盖件,并且作为所述覆盖件安装到所述主体上的结果,所述电阻器元件电连接到所述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接连接器,其中所述探针插入部是沿所述端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接连接器,其中所述探针插入部在所述端接连接器的与接头侧相对的末端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端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的位于所述探针插入部中的所述部分是所述引线接触部,其沿与所述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端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电阻器元件被容置在所述覆盖件的电阻器元件隔室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接连接器,其中所述探针插入部是由所述主体和设置在所述覆盖件的下表面上的凹槽界定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端接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窗口,从所述连接器的外部通过所述窗口能够观察所述电阻器元件的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接连接器,其中所述窗口设置在所述覆盖件与所述主体之间。

说明书 :

端接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连接器内部安装有电阻器元件的端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例如工厂自动化(FA)的网络中使用一种所谓的总线型网络,其中超过一个数字设备(例如测量设备)连接到被称为总线的一个公共母线路。在总线型网络中,需要将具有与传输线路相同大小的特性阻抗的端接电阻器连接到电缆末端,以便防止来自总线电缆末端的不必要的信号反射。
[0003] 为了有利于附连端接电阻器,在连接器内部安装有端接电阻器的端接连接器是公知的。通过将这种端接连接器连接到与总线型网络末端连接的设备的输出侧,可容易地连接端接电阻器。例如,专利文献1(未审查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布No.S63-139775)描述了用于传输线路端接的连接器,如“一种绝缘插头,其具有与输出侧插头33电接触的端子,并在上部中具有用于附连电子部1a的多个端子,其中用于获得所需端接的端子电阻器50通过焊接等等连接在与这个插头1的输出侧插头33的端子相应的端子1a上”。

发明内容

[0004] 如上所述,期望一种端接连接器,其可将探针与连接到所需电缆芯的端子连接而无需移除端接连接器。
[0005] 当总线型网络中发生通信故障时,为了故障尽快恢复,有必要能够容易地分辨机器故障与电缆故障(断开)。当使用端接连接器进行端接时,诸如测试仪的测量设备的探针需要在移除端接连接器之后连接到输出连接器的端子,其中输出连接器的端子连接到所需电缆芯线路。然而,由于连接器通常具有不止一个端子,并且每个端子的应用不同,因此必须为测量选择适当的端子。例如,当通过一个连接器来执行供电和信号传输时,为了修复通信故障,有必要选择负责信号传输的端子。另外,端子在附连到设备的输出连接器的开口内以窄间距排列。因此,当试图使测试仪的两个探针接触相邻端子时,探针可能彼此接触,或可能接触不必要的端子,导致可用性差,这已经成为网络维护操作中的问题。
[0006]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其具有接触部和引线接触部;壳体,其具有多个探针插入部并接纳端子;以及电阻器元件,其被接纳在壳体中并电连接到端子,其中所述端子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探针插入部中。
[0007] 根据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端接连接器,可以不用从设备移除端接连接器就可以进行电缆故障诊断,并且测试仪的探针可以容易地连接到与所述电缆芯连接的端子。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的透视图。
[0009]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的透视图。
[0010] 图3A、3B和3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覆盖件的平面图。
[0011]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主体的透视图。
[0012] 图5是端接连接器在图2的A-A横截面处的剖视图。
[0013]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的局部剖面图。
[0014] [附图标号]
[0015] 1 端接连接器
[0016] 2 端子
[0017] 4 电阻器元件
[0018] 6 壳体
[0019] 8 主体
[0020] 10 覆盖件
[0021] 12 窗口
[0022] 26 探针插入部
[0023] 36 凹槽
[0024] 42 凹陷部
[0025] 48 电阻器元件隔室
[0026] 50 主体隔室
[0027] 52 引线接纳槽
[0028] 54 引线插入孔
[0029] 76 底部表面
[0030] 98 端子接触部
[0031] 100 引线接触部
[0032] 102 基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本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其具有引线接触部和接触其他连接器的端子的端子接触部;电阻器元件,其电连接到其中两个端子;以及用于所述端子和电阻器元件的壳体。电阻器元件的电阻值基本上匹配电连接到电阻器元件的电缆的特性阻抗。壳体配备有沿端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多个探针插入部,并且安装的端子的一部分位于探针插入部的内部。因此,通过将例如测试仪的测量设备的探针插入探针插入部中,探针可连接到与所需的电缆芯电连接的端子。另外,探针插入部在与连接器的接头侧相对的连接器末端附近开口。因此,即使在连接器从右到左或者上下高密度排列时,也可容易地执行使用测试仪的测量,而不受相邻连接器的干扰。端接连接器的壳体配备有主体和覆盖件,并且端接电阻器被容置在连接器的端接连接器隔室中。
[0034] 当端接电阻器安装在其中的覆盖件被从上安装到主体的后端时(端子的引线接触部从主体的后端露出),电阻器元件的引线经压力接触在端子的引线接触部上,这允许电阻器元件容易地附连到连接器。
[0035] 参考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端接连接器1。图1和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1的透视图。端接连接器1是近似平行六面体形状的插头型连接器,并配备有多个端子2(参考图4)、电连接到其中两个端子2的电阻器元件4以及容置端子2与电阻器元件4的壳体6。壳体6包括主体8和安装在主体8上的覆盖件10。端接连接器1进一步配备有在壳体6的上表面14上的窗口12,通过窗口12可观察安装的电阻器元件
4。窗口12是连接器1的一部分,覆盖件10的一端表面在此暴露给壳体6的上表面14。
[0036] 主体8和覆盖件10可通过任意方法(例如注塑成型)由任意材料(例如,诸如聚碳酸酯的树脂)来制造。
[0037] 壳体6的一端形成为接头16,并且接头16被接纳在插座连接器(图中未示)的开口中,端接连接器1连接到该插座连接器。
[0038] 在接头16的端面18上,多个端子插入开口20(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插入所述端子插入开口20中)沿壳体6的宽度方向按近似相等的间隔排列。在端子插入开口20的内侧上,端子接纳孔22以与端子插入开口20相同的数量设置,并且端子2位于一些端子接纳孔22(图4)中。
[0039] 如图2所示,多个探针插入部26设置在后端24,即与壳体6的设置有接头16的一端相对的一端上。探针插入部26是沿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延伸(具体地讲,从后端24侧延伸到接头16侧)的孔。探针插入部26用于插入测量设备(例如测试仪)的探针,以便测量端接连接器1电连接至的传输线路的电阻值。在本实施例中,探针插入部26的内部空间由覆盖件10和主体8界定。由于探针插入部26形成为使得它们朝着覆盖件10的第二端面30开口,其中所述第二端面30相对于壳体6的后端24侧的端面25凹进,可以使探针插入部26的长度较短。通常,测试仪等的探针的把手形成为比尖端更厚。因此当探针插入按窄间距排列的相邻探针插入部26时,由于把手的干扰,可能无法插入到相邻探针插入部26中。然而,当探针插入部26形成为较短时,通过使两个探针朝着探针插入部26的延伸方向倾斜,从而允许在插入部的探针之间有更大的距离,可以插入两个探针,并可防止把手的干扰。
[0040] 覆盖件10配备有第一端面28,其形成与壳体6的端面25近似相同的平面;第二端面30,其通过相对于第一端面28凹进而设置;以及斜面32,其联接第一端面28与第二端面30。
[0041] 图3是示出覆盖件10的正面视图(a)、仰视图(b)和背面视图(c)的俯视图。在覆盖件10的下表面34上相邻地设置具有近似半圆形横截面形状的多个凹槽36。探针插入部26是由凹槽36与主体8面向凹槽36的底部表面76合作界定的孔。凹槽36朝着覆盖件10的第二端面30开口,并从端接连接器1的后端24侧延伸到接头16侧。在相邻凹槽36之间设置分隔壁38。
[0042] 凹槽36包括位于与第二端面30相对的凹槽36的末端中的凹陷部42。凹槽36从覆盖件10的下表面34侧延伸到上表面40侧。凹陷部42形成为比凹槽36的其他部分更深,并配备有与覆盖件10的上表面40相邻的底部表面44。由于多个各自相邻的凹槽36的长度不同,所以相邻凹陷部42关于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排列在不同的位置。如稍后描述的,凹陷部42接纳引线接触部100,即端子2的最宽的部分。通过使相邻凹陷部42关于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处于不同的位置,可以容易地确保分隔相邻凹陷部42的分隔壁38的厚度,这使得端子2的行距最小。
[0043] 在覆盖件10的前端面46上,电阻器元件隔室48被设置成容置电阻器元件4的凹陷部。电阻器元件隔室48配备有主体隔室50和引线接纳槽52。主体隔室50是中空的,但是平面形状为矩形,并容置电阻器元件4的主体56。引线接纳槽52比主体隔室50浅,并接纳电阻器元件4的引线58。第一引线接纳槽52a具有类凹槽形状,并从主体隔室50的纵向的一端50a延伸。第二引线接纳槽52b相邻于主体隔室50的另一端50b以及主体隔室50的侧面50c设置。第二引线接纳槽52b形成为超过主体隔室50的一端50a的凹槽形状,而凹槽形部分的长度比第一引线接纳槽52a的长度长。
[0044] 在各引线接纳槽52的尖端附近,排列有沿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引线插入孔54。引线插入孔54延伸超过凹陷部42,直达第二端面30附近。引线插入孔54的四个内表面在第二端面30侧的末端附近倾斜,使得引线插入孔54在末端处变窄。与第一引线接纳槽52a连通的第一引线插入孔54a在整个长度上具有近似正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对于与第二引线接纳槽52b连通的第二引线插入孔54b,在引线接纳槽52侧上的开口是以覆盖件10的竖直方向为长轴的矩形,并且引线插入孔54b的高度随着其接近凹陷部42侧而递减(参考图5),并在凹陷部42附近形成近似正方形形状。在横截面形状近似为正方形的部分,两个引线插入孔54a、54b关于覆盖件10的厚度方向设置在近似相同的位置。
[0045] 覆盖件10在两个相应的侧面60上配备有两个啮合凸起62。啮合凸起62具有与覆盖件上表面40近似平行的啮合表面64和位于啮合表面64的相对侧上并朝着覆盖件10的侧面60倾斜设置的倾斜表面66。
[0046] 如图4所示,主体8配备有接纳覆盖件10的覆盖件接纳部68和一对闩锁杆(latch lever)70。形成在主体8的后端72的覆盖件接纳部68配备有与主体8的上表面74近似平行的底部表面76、从底部表面76沿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向上延伸的侧壁78以及从底部表面76沿以近似直角与侧壁78相交的方向向上延伸的前壁80。
[0047] 在前壁80上,沿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多个端子接纳孔22的一端开口。如图所示,该实施例具有五个端子接纳孔22;然而,端子2只插入三个端子接纳孔22中。突出壁84设置在底部表面76上,与分隔两个相邻的端子接纳孔22的分隔壁82连续。突出壁84从前壁80朝着端接连接器1的后端24侧延伸。插入端子接纳孔22中的端子2通过覆盖件接纳部68中的突出壁84彼此相邻。
[0048] 多个啮合凹陷部86设置在侧壁78上。设置在主体8上的啮合凸起62与啮合凹陷部86啮合,以便防止在覆盖件10接合到主体8之后,覆盖件10从主体8掉落。
[0049] 闩锁杆70配备有基座边缘88,其在主体8的后端72附近与侧壁78接合;杆主体90,其从基座边缘88关于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向前延伸;以及啮合凸起92,其设置在杆主体90的末端。啮合凸起92是从杆主体90向侧面突出并插入插座连接器的啮合孔(图中未示)的部分,以维持端接连接器1与插座连接器的接合状态。
[0050] 壳体6配备有多个键凸起96,其设置有在主体8的接头94的上表面74上的突起。这些键凸起96位于与接头9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图中未示)不对称的位置处。与键凸起96相对应的键凹槽设置在接纳端接连接器1的插座连接器(图中未示)的开口中,以便防止端接连接器1沿错误的方向插入插座连接器中。
[0051] 用于本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1的电阻器元件4是具有固定电阻值的电阻器元件,并如图3所示配备有近似圆柱形的主体56和从主体56的两端各自的纵向延伸的引线58。在主体56的表面上,通常印刷多个线条以显示电阻器元件4的电阻值。引线58是与主体
56以集成的方式设置的金属线形部分。
[0052] 如图3所示,电阻器元件4容置在覆盖件10的电阻器元件隔室48中,其状态使得引线58弯曲以具有与引线插入孔54和引线接纳槽52的排列对应的形状。
[0053] 在第一引线接纳槽52a中沿主体56的纵向延伸之后,通过在第一引线插入孔54a朝着第一引线接纳槽52a开口的位置附近以近似直角弯曲,从主体56的一端延伸的引线58插入第一引线插入孔54a中。然后,引线58的末端排列在第一引线插入孔54a附近超过凹陷部42。
[0054] 在从主体56的末端延伸之后,另一引线58立即向覆盖件10的上表面40侧弯曲,并在第二引线接纳槽52b中形成U形回转,并沿主体隔室50近似平行于主体56延伸。然后,引线58在第二引线接纳槽52b的凹槽的末端附近和第二引线插入孔54b开口的位置处以近似直角朝着覆盖件10的下表面34弯曲。然后,引线58沿引线插入孔54的延伸方向进一步弯曲,并插入第二引线插入孔54b中。这个引线58的末端排列在第二引线插入孔54b的末端附近超过凹陷部42。
[0055] 如图5所示,其为端接连接器1的剖视图,端子2配备有与另一连接器的端子连接的端子接触部98、连接电阻器元件4的引线58的引线接触部100以及联接端子接触部98与引线接触部100的基座部分102。端子2可通过弯曲例如铜的金属片材料来制造。
[0056] 端子接触部98配备有从基座部分102的一端延伸的下部104以及与下部104隔开的上部108。上部108和下部104具有近似正方形板状的形状,并彼此平行排列,使得下部104的主表面104a面向上部108的主表面108a。联接件106设置用于连接下部104和上部108。联接件106连接到下部104和上部108的一侧边缘。臂110从上部108和下部104的端子2的纵向的各端延伸。在臂110的末端附近,通过弯曲形成凸面112,以成为面向相对臂110的凸面。端子2在凸面112的表面上与插座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
[0057] 基座部分102是端子2的薄板状部分,其将端子接触部98与引线接触部100联接,并在下部104的与臂110从其延伸的端部相对的端部与端子接触部98联接。基座部分102形成为具有比端子接触部98或引线接触部100更窄的宽度。
[0058] 如图4所示,引线接触部100是端子2的沿近似垂直于基座部分102的方向从基座部分102的端部延伸的一部分。引线接触部100配备有基座边缘114和一对压力接触叶片118,压力接触叶片118彼此平行延伸,并通过基座边缘114的面内方向(即,远离基座部分102的方向)上的狭缝116分隔。压力接触叶片118形成为具有窄尖端,以使得狭缝116的宽度将在与基座边缘114的侧面相对的端部展开。狭缝116的宽度小于引线58的厚度。因此,当引线58被压力配合到狭缝116中时,压力接触叶片沿彼此远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并用它们的弹性回弹力将引线58夹在中间。因此,引线58被机械固定并电连接到端子
2。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基座部分102的长度不同的两种端子2;然而,除了基座部分102的长度之外,这两种端子2之间没有不同。
[0059] 图6是端接连接器1的局部剖面图。壳体6配备有设置在主体8的边缘表面18上的端子插入开口20,端子接纳孔22通过相邻于端子插入开口20并沿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延伸而设置在主体8内部。
[0060] 端子接纳孔22是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并设置在主体8内部的孔,所述矩形横截面形状的高度和宽度适于接纳端子2的端子接触部98。端子2的端子接触部98插入端子接纳孔22中。在端子接纳孔22的一个侧面122上,设置有接触表面124并接触端子2的联接件106。通过将端子2插入端子接纳孔22中,直到联接件106接触到接触表面124,使端子2的位置在壳体的纵向上。
[0061] 如图5所示,壳体6配备有联接孔120,该联接孔在一端与端子接纳孔22连通,在另一端与探针插入部26连通。联接孔120是在覆盖件10的下表面34与主体8的底部表面76之间形成的空间,并且联接孔120的高度被构造为低于端子接纳孔22的高度。端子2的基座部分102被容置在联接孔120中,并且基座部分102以端子2的纵向近似平行于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的方式排列。多个联接孔120与端子接纳孔22对应地设置,并且相邻联接孔120通过突出壁84划分。探针插入部26是沿端接连接器1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空间,并由设置在覆盖件10上的凹槽36和主体8的底部表面76界定。探针插入部26配备有在联接孔120侧的端部沿壳体6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凹陷部42。凹陷部42的深度大小大于引线接触部100的高度,宽度大小大于引线接触部100的宽度的。端子2的引线接触部100在凹陷部42附近近似垂直于主体8的底部表面76上升,竖直地穿过探针插入部26。
大约引线接触部100的上半部被接纳在凹陷部42中。
[0062] 电阻器元件4的引线58从引线接纳槽52穿过引线插入孔54到达凹陷部42,并与端子2的引线接触部100电连接和机械连接。在凹陷部42中,引线58被引导至端子2的狭缝116,并被压力接触叶片118夹在那里。为了使引线58被端子2的引线接触部100稳定连接,优选的是,在高度方向上朝着凹陷部42突出的引线58的位置(在端接连接器1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关于所有的引线插入孔54近似相同。原因在于,由于引线58的夹心力依赖于在引线接触部100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而变化,所有的引线58可被夹在引线接触部100的最佳位置。
[0063] 如稍后描述的,引线58从上方压力配合到端子2的狭缝116中。在本实施例中,插入引线插入孔54中的引线58通过凹陷部42的两侧上的引线插入孔54支撑。因此,在将引线58插入端子2中时,容易抵抗阻力将引线58压力配合到狭缝116中。
[0064] 相比凹槽36,引线插入孔54关于壳体6的厚度方向排列在覆盖件10的上表面40侧。由此,与凹槽36相比,引线58和引线接触部100在覆盖件10的上表面40附近连接到凹陷部42的内部。当测试仪等的探针插入如此形成的端接连接器1的探针插入部26中时,探针的尖端接触突出到探针插入部26的端子2的基座边缘114附近,但不接触端子2的通过压力接触叶片118夹住引线58的部分。因此,探针可以接触端子2,而不影响引线58与引线接触部100之间的连接状态。
[0065]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端接连接器1的装配方法。
[0066] 电阻器元件4的引线58根据电阻器元件4贮存在覆盖件10中的状态弯曲,以形成近似L形的电阻器元件4。
[0067] 接下来,电阻器元件4的相应的两个引线58插入对应的引线插入孔54中,并且电阻器元件4的主体56设置在主体隔室50中。同时,可以调节引线58的长度和电阻器元件4的位置,以使得引线58的末端将到达引线插入孔54的末端附近。
[0068] 设置有电阻器元件4的覆盖件10以覆盖件10的上表面40和主体8的上表面74近似平行的状态设置在覆盖件接纳部68上。当覆盖件10的啮合凸起62的斜面66接触主体8的边缘79时,主体8和覆盖件10可以此状态排列。
[0069] 覆盖件10朝着主体8移动,直到主体8的底部表面76与覆盖件10接触。此时,突出到覆盖件10的凹陷部42的引线58插入端子2的狭缝116中。引线58被压力接触叶片118夹在中间,并电连接到端子2。另外,覆盖件10的啮合凸起62位于超过主体8的边缘79的啮合凹陷部86中,而覆盖件10以啮合凸起62的啮合表面64与啮合凹陷部86的啮合表面87彼此面对的方式啮合在主体8中。
[0070] 根据这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可执行除上述实施例之外的广泛变型。
[0071] 对于窗口12,还可以在覆盖件10的上表面40上设置与电阻器元件隔室48连通的通孔,而不是利用覆盖件10与主体8之间的阶梯差异区域来提供。
[0072] 不连接到引线58的端子2的数量可以是任意数量,并且也可以端接连接器1具有多个电阻器元件4。
[0073] 将引线58电连接到端子2的方法不限于通过两个面对的压力接触叶片118的方法。例如,还可以使引线58夹在没有狭缝的引线接触部100的末端与凹陷部42的底部表面44之间。或者,还可以使引线58与端子2弹性接触。如果弹性接触,还可以使端子2与引线58倾斜排列,引线58的末端通过中断端子2而弯曲。或者,还可以使引线通过从侧面与引线58接触的端子2的一部分屈曲。
[0074] 在上述实施例中,排列在覆盖件10的下表面34上的凹槽36与主体8的底部表面76合作形成探针插入部26。作为其变型的实例,还可以在覆盖件10上设置沿凹槽36的相同方向延伸的孔,从而仅用覆盖件10形成探针插入部26。另外,还可以将端子2的一部分从其突出的凹槽设置在覆盖件10的上表面40上,以使得所述凹槽成为探针插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