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44671.4

文献号 : CN1021671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中野润一

申请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能够得到良好的外观、提高组装的作业性且光轴的微调整容易。该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具备:前照灯(41)、覆盖前照灯周围地把前照灯固定的前罩(50)、具有支承前罩的支承部且被固定在车体架(10)的前罩撑条(60),支承部具有:支承前罩上侧的第一支承部、支承前罩下侧的第二支承部(552a、553),第一支承部具有:设置在前罩撑条的支承面(661)和从支承面向上延伸的销部(662)、相对销部而把前罩定位的上部弹性部件(544),第二支承部相对前罩撑条而能够在前后方向调整前罩角度地进行支承。

权利要求 :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鞍乘型车辆(1)具备:

前照灯(41)、

覆盖所述前照灯(41)周围地把所述前照灯(41)固定的前罩(50)、具有支承所述前罩(50)的支承部(544、552a、553、631、661、662)且被固定在车体架(10)的前罩撑条(6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544、552a、553、631、661、662)具有:支承所述前罩(50)上侧的第一支承部(544、661、662)、支承所述前罩(50)下侧的第二支承部(552a、553、631),所述第一支承部(544、661、662)具有:设置在所述前罩撑条(60)的支承面(661)和从所述支承面(661)向上延伸的销部(662)、相对所述销部(662)而把所述前罩(50)定位的上部弹性部件(544),所述第二支承部(552a、553、631)相对所述前罩撑条(60)而能够在前后方向调整所述前罩(50)的角度地对所述前罩(50)进行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部(662)位于在所述第二支承部(552a、553、631)前后方向地调整所述前罩(50)的角度时转动的所述前罩(50)的转动轴(50a)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552a、553、631)具备:

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552a)且设置在所述前罩(50)的调节撑条(55)、贯通所述长孔(552a)而把所述调节撑条(55)联结在所述前罩撑条(60)的螺栓(553),相对所述螺栓(553)的位置而所述前罩(50)能够沿所述调节撑条(55)的所述长孔(552a)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撑条(55)经由下部弹性部件(554)而支承在所述前罩(50)的下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罩撑条(60)的下部具有在与所述前罩(50)的下面不干涉的范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63),所述调节撑条(55)被安装在所述突出部(63)。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544、661、662)在所述前罩(50)的上部被设置有左右一对,所述第二支承部(552a、553、631)在所述前罩(50)的下部被设置有左右一对。

说明书 :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详细说就是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的前罩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作为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两轮车中,固定头灯的前罩具有相对车体架而能够调整角度安装的机动两轮车用前照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这种机动两轮车用前照灯能够调整头灯的光轴。根据这种机动两轮车用前照灯,通过把头灯直接固定在前罩而能够把头灯与前罩的间隙设定在最少限度。且由于在光轴调整的前后该间隙不变化,所以能够得到良好外观。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480724号公报
[0005] 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机动两轮车用前照灯是下面的结构。即在设置于车体架的左右支承撑条形成有左右方向的轴孔。在前罩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同样的轴孔。从前罩的外侧把螺栓分别插入前罩和支承撑条的左右轴孔并联结来固定。通过松缓该螺栓来进行头灯的光轴调整。
[0006] 即,相对车体架来安装前罩的联结用螺栓兼用作头灯的光轴调整用螺栓。
[0007] 因此,从前罩的两侧外侧能够看到该螺栓的头部,给外观以不好的影响。
[0008] 且在生产线上由于若不把该螺栓暂时固定则前罩就会落下,所以组装的作业性低。
[0009] 且由于前罩相对车体架的支承轴与头灯的光轴调整轴一致,所以仅稍微松缓螺栓就使前罩的支承不稳定,难于进行光轴的微调整。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能够得到良好的外观、提高组装的作业性且光轴的微调整容易。
[0011] 本发明内容1记载发明的鞍乘型车辆具备:前照灯、覆盖所述前照灯周围地把所述前照灯固定的前罩、具有支承所述前罩的支承部且被固定在车体架的前罩撑条,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所述前罩上侧的第一支承部、支承所述前罩下侧的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一支承部具有:设置在所述前罩撑条的支承面和从所述支承面向上延伸的销部、相对所述销部而把所述前罩定位的上部弹性部件,所述第二支承部相对所述前罩撑条而能够在前后方向调整所述前罩的角度地对所述前罩进行支承。
[0012] 本发明内容2记载的发明是本发明内容1记载结构的基础上,所述销部位于在所述第二支承部前后方向地调整所述前罩的角度时转动的所述前罩的转动轴上。
[0013] 本发明内容3记载的发明是本发明内容1或2记载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二支承部具备: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且设置在所述前罩的调节撑条、贯通所述长孔而把所述调节撑条联结在所述前罩撑条的螺栓,相对所述螺栓的位置而所述前罩能够沿所述调节撑条的所述长孔移动。
[0014] 本发明内容4记载的发明是本发明内容3记载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调节撑条经由下部弹性部件而支承在所述前罩的下部。
[0015] 本发明内容5记载的发明是本发明内容3或4记载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前罩撑条的下部具有在与所述前罩的下面不干涉的范围、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所述调节撑条被安装在所述突出部。
[0016] 本发明内容6记载的发明是本发明内容1~5任一项记载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支承部在所述前罩的上部设置有左右一对,所述第二支承部在所述前罩的下部设置有左右一对。
[0017] 根据本发明内容1的发明,前罩被前罩撑条的销部定位而被支承面所支承。因此,不需要安装前罩的联结用螺栓。由此,由于从外部看不到不需要的螺栓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外观。
[0018] 在前罩的组装作业时,仅通过把前罩在销部定位就能够把前罩组装在前罩撑条。由此,能够提高前罩的组装作业性。
[0019] 前罩经由上部弹性部件被前罩撑条的销部定位并被支承面所支承。因此,在第二支承部前后方向地调整前罩的角度时,前罩能够利用上部弹性部件的弹性而转动。由此,前照灯的光轴调整容易。
[0020] 第一支承部支承前罩的上侧。第二支承部支承前罩的下侧。即用于进行前照灯光轴调整的转动轴与进行光轴调整的调整部分开。由此,光轴的微调整容易。
[0021] 根据本发明内容2的发明,在第二支承部前后方向地调整前罩的角度时前罩转动。其转动轴位于销部。由此,不需要区别于销部地设置新的转动轴。
[0022] 根据本发明内容3的发明,相对螺栓的位置而能够使调节撑条沿长孔移动。由此,在进行前照灯的光轴调整时,能够松缓螺栓而使整个前罩沿长孔地进行光轴调整。由此,光轴调整作业容易。
[0023] 根据本发明内容4的发明,使调节撑条支承在前罩的下部。由此,前照灯的光轴调整作业容易进行。
[0024] 调节撑条经由下部弹性部件被支承。由此,在光轴调整的作业中,例如多少有些调整误差的情况下,能够由下部弹性部件吸收该误差。
[0025] 根据本发明内容5的发明,把调节撑条安装在前罩撑条的下部具有在与前罩的下面不干涉范围的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因此,前罩的下面与突出部不干涉。由此,能够把固定有前照灯的前罩相对前罩撑条而从上方进行组装。由此,组装的作业性被进一步提高。
[0026] 根据本发明内容6的发明,第一支承部在前罩的上部被设置有左右一对。由此,用于进行前照灯光轴调整的转动轴稳定。由此,光轴调整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0027] 第二支承部在前罩的下部设置有左右一对。因此,前罩相对前罩撑条而合计在四个部位被固定。由此,前罩的支承刚性被提高。

附图说明

[0028]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实施例罩结构的作为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
[0029] 图2是表示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罩结构的左侧视图;
[0030] 图3是表示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罩结构的从左斜后方看的立体图;
[0031] 图4是表示图1所示机动两轮车罩结构的背面图;
[0032] 图5是图4所示罩结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33] 附图标记说明
[0034] 1机动两轮车(鞍乘型车辆) 10车体架 41头灯(前照灯)
[0035] 50前罩 50a转动轴 544上部弹性部件 55调节撑条
[0036] 552a长孔(第二支承部) 553螺栓(第二支承部)
[0037] 554下部弹性部件 60前罩撑条 63下部支承架(突出部)
[0038] 631螺母(第二支承部) 661支承面(第一支承部)
[0039] 662销部(第一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41] 首先,一边参照图1一边说明具备本发明实施例的罩结构的作为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两轮车1的整体结构。
[004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动两轮车1具备:包含头管11和车座导轨13而构成的车体架10、配置在该车体架10的前方而作为罩结构的罩结构部40、前轮21、配置在该前轮21上方的前挡泥板211、支承前轮21的前叉22、把该前叉22能够左右自由转动地与头管11连结的转向轴杆23、被配置在车体架10后方的后轮24、配置在该后轮24上方的后挡泥板241、支承后轮24的摆动臂25、把该摆动臂25能够上下自由摇动地与车体架10连结的枢轴板26、介于摆动臂25与车座导轨13之间的后缓冲器27、燃料箱28、车座29、发动机30。
[0043] 车体架10是把多种钢材通过焊接等而结合成一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车体架10具备:头管11、主车架12、车座导轨13、下行车架14、辅助车架15。
[0044] 头管11被配置于车体架10的前端部。
[0045] 主车架12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从侧面看,一对主车架12从头管11向后方延伸,且具有在中途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12a。
[0046] 车座导轨13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从侧面看,一对车座导轨13的一端侧与主车架12的弯曲部12a连结,另一端侧向后方延伸。
[0047] 下行车架14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从侧面看,一对下行车架14从头管11的后部向斜下后方延伸。
[0048] 辅助车架15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一对辅助车架15的一端侧与一对主车架12的后部连结,另一端侧向斜上后方延伸并与一对车座导轨13的后部连结。
[0049] 前叉22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一对前叉22在头管11的前方而与该头管11大致平行地配置。一对前叉22经由顶桥231、底桥232和转向轴杆23而被头管11轴支承。
[0050] 在顶桥231的上面经由车把撑条161而连结有车把16。罩结构部40的前罩撑条60(后述)被固定在底桥232和顶桥231。底桥232具有收容前罩撑条60的下部固定凸缘
611(后述)的凸缘孔232a(参照图2)。顶桥231具有收容前罩撑条60的上部固定凸缘
612(后述)的凸缘孔231a(参照图2)。
[0051] 摆动臂25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一对摆动臂25自由摇动地被悬架在车体架10前后方向的中央部,自由转动地保持着后轮24。
[0052] 枢轴板26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一对枢轴板26与一对主车架12的后部的前侧连结,支承一对摆动臂25。
[0053] 后缓冲器27被设置有左右一对。一对后缓冲器27的一端侧与一对摆动臂25的后部连结,另一端侧经由缓冲角撑板17而与一对车座导轨13连结。
[0054] 燃料箱28被支承在一对主车架12的上部。车座29在燃料箱28的后方而被支承在一对车座导轨13的上部。
[0055] 发动机30被安装在车体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该发动机30包括具有气缸头31的气缸部32和与气缸头31连结的进气部33和排气部34。
[0056] 气缸部32配置在被一对主车架12、一对下行车架14和一对枢轴板26所包围的空间。在该气缸部32的内部嵌装有能够往复运动的活塞(未图示)。活塞的往复运动经由连杆(未图示)而变换成曲轴(未图示)的旋转运动。发动机30的输出经由变速机构(未图示)来输出,并经由链条传动式的动力传递机构(未图示)向后轮24传递。
[0057] 进气部33具备:与气缸头31的后部连接的化油器331和与该化油器331的后部连接的空气滤清器332。空气滤清器332配置在被一对车座导轨13、一对主车架12和一对辅助车架15所包围的空间。
[0058] 排气部34具备:基端侧与气缸头31的前部连接的排气管341和与该排气管341的前端侧连接的消音器(未图示)。排气管341在气缸部32的前方和下方弯曲,前端侧向后方延伸。消音器被配置在后轮24的右侧。
[0059]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机动两轮车1罩结构的左侧视图。图3是表示罩结构的从左斜后方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罩结构的背面图。图5是图4所示罩结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60] 如图2~图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罩结构的罩结构部40包括有:作为前照灯的头灯41、信号灯45、覆盖头灯41周围的前罩50、把前罩50向车体架10固定的前罩撑条60、安装前牌照(未图示)的牌照安装撑条70。
[0061] 头灯41具备:灯泡(未图示)、配置在灯泡后方而收容灯泡的壳体42、覆盖灯泡前面的透镜43。该头灯41被固定在前罩50。
[0062] 前罩50由树脂等形成。前罩50具备有:覆盖头灯41上面的上面罩部51、覆盖头灯41左右侧面的一对侧面罩部52、覆盖头灯41下面的下面罩部53、左右一对托架54、调节撑条55。
[0063] 如图2所示,上面罩部51把后端侧朝向后上地形成。如图4所示,一对侧面罩部52把后端宽度宽地形成。左右一对信号灯45被固定在一对侧面罩部52。
[0064] 如图2所示,下面罩部53从前罩50的前侧向后方大致水平地稍微延伸,从这里向下方稍微延伸,进而向后方大致水平地稍微延伸而形成。在下面罩部53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后方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安装面531。
[0065] 左右一对托架54被设置在一对侧面罩部52的内侧。一对托架54具有:位于大致水平的水平部541、从水平部541的前侧大致垂直竖立的前侧垂直部542、从水平部541的后侧大致垂直下垂的后侧垂直部543。
[0066] 在一对托架54的水平部541固定有上部弹性部件544。如图5所示,上部弹性部件544是大致圆筒状,具有中心孔544a。在上部弹性部件544外周面的上下之间的中间位置形成有上面和下面平行的环状槽544b。通过把环状槽544b与在水平部541的开孔541a嵌合而把上部弹性部件544固定在水平部541。
[0067] 一对托架54的前侧垂直部542和后侧垂直部543被安装在一对侧面罩部52的内侧。如图2、图3所示,一对侧面罩部52在内侧具有与一对托架54的前侧垂直部542对应的凸缘孔521和与后侧垂直部543对应的凸缘孔522。把螺钉545通过前侧垂直部542和后侧垂直部543的开孔(未图示)而旋入凸缘孔521、522,由此而把前侧垂直部542和后侧垂直部543安装在侧面罩部52的内侧。
[0068] 调节撑条55被设置在下面罩部53的内侧。调节撑条55具有:位于大致水平的水平部551、从水平部551的左右两侧大致垂直下垂的一对垂直部552。
[0069] 如图2所示,调节撑条55的水平部551经由下部弹性部件554而被安装在下面罩部53的内侧。水平部551具有一对安装孔(未图示)。下部弹性部件554是大致圆筒状,具有中心孔(未图示)。
[0070] 使螺栓555从下通过牌照安装撑条70的开孔(未图示),对于该螺栓555,使其顺次通过下面罩部53的安装面531的开孔(未图示)、下部弹性部件554的中心孔、水平部551的安装孔而由螺母556来固定,由此,把水平部551经由下部弹性部件554而安装在下面罩部53的内侧。
[0071] 在调节撑条55的左右一对垂直部552形成有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552a。
[0072] 前罩撑条60具备有:左右一对固定架61、下部连结架62、作为左右一对突出部的下部支承架63、左右一对上部架64、上部连结架65、左右一对上部支承架66。
[0073] 一对固定架61向上下方向延伸。一对固定架61的下部相对中间部而位于后方地弯曲。一对固定架61的下端部具有下部固定凸缘611。一对固定架61的上部相对中间部而位于后方地弯曲。一对固定架61的上端部具有上部固定凸缘612。
[0074] 下部连结架62在一对固定架61的下侧把一对固定架61之间相互连结。
[0075] 一对下部支承架63在与作为前罩50下面的安装面531不干涉的范围而从一对固定架61的下部向前方突出。一对下部支承架63相互的间隔与前罩50的调节撑条55的左右一对垂直部552的间隔相比而稍微被配置得狭窄。
[0076] 一对下部支承架63在与调节撑条55的左右一对长孔552a对应的位置,有开孔(未图示),且焊接有螺母631(参照图3)。
[0077] 一对上部架64向上下方向延伸。一对上部架64的下部与固定架61的中间部连结。上部连结架65在一对上部架64的上端部把一对上部架64之间相互连结。
[0078] 一对上部支承架66与一对上部架64的中间部连结。一对上部支承架66从一对上部架64的中间部延伸到与前罩50的一对托架54对应的位置。
[0079] 一对上部支承架66分别具有支承面661和从支承面661向上延伸的销部662。销部662被配置在与前罩50的一对托架54的中心孔544对应的位置。
[0080] 把上述结构的前罩撑条60固定于机动两轮车1的车体架10。详细说就是,前罩撑条60的下部固定凸缘611被底桥232的凸缘孔232a收容。前罩撑条60的上部固定凸缘612被顶桥231的凸缘孔231a收容。由此,前罩撑条60就被固定在底桥232和顶桥231。
前罩撑条60经由底桥232和顶桥231而被固定于车体架10。
[0081] 接着说明把本实施例的前罩50向前罩撑条60安装的次序和进行光轴调整的次序。
[0082] 首先,使前罩50从上方来接近被固定在机动两轮车1的车体架10的前罩撑条60。使前罩50的左右的上部弹性部件544的中心孔544a与前罩撑条60的左右的销部662对应地来对准位置。在该位置,使前罩50下降,把前罩撑条60的左右销部662插入左右上部弹性部件544的中心孔544a。
[0083] 这时,前罩50的调节撑条55的左右垂直部552位于在把前罩撑条60的左右下部支承架63从两侧夹住的位置。
[0084] 由此,利用左右的上部弹性部件544和左右的销部662而把前罩50相对前罩撑条60定位在规定的位置。前罩50把其重量由前罩撑条60的左右支承面661来支承。这样,由前罩撑条60的左右支承面661和左右销部662以及前罩50的左右上部弹性部件544就构成第一支承部。
[0085] 接着,使前罩50的调节撑条55向前后方向移动来进行头灯41的光轴调整。把调节撑条55向前后方向移动时,在前罩50被前罩撑条60的支承面661支承的状态下,上部弹性部件544的中心孔544a利用弹性而相对销部662变形。由此,前罩50把与支承面661平行的轴线作为转动轴50a而向前后方向转动。由于该转动而使前罩50在前后方向被调整角度。即固定在前罩50的头灯41的光轴得到调整。
[0086] 当头灯41的光轴调整完成,以该位置使螺栓553从外侧通过调节撑条55的左右长孔552a,并与螺母631联结。这样,由前罩50的调节撑条55的长孔552a、通过长孔552a的螺栓553、联结有螺栓553的前罩撑条60的螺母631就构成第二支承部。
[0087]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例机动两轮车1的罩结构部40,有以下的效果。
[0088] 前罩50被前罩撑条60的销部662定位并被支承面661支承。因此,不需要安装前罩50的联结用螺栓。由此,由于从外部看不到不需要的螺栓而能够得到良好的外观。
[0089] 在前罩50的组装作业时,仅通过把前罩50在销部662定位就能够把前罩50组装在前罩撑条60。由此,能够提高前罩50的组装作业性。
[0090] 前罩50经由上部弹性部件544被前罩撑条60的销部662定位并被支承面661所支承。因此,在前后方向地调整前罩50的角度时,前罩50能够利用上部弹性部件544的弹性而转动。由此,容易进行头灯41的光轴调整。
[0091] 用于进行头灯41光轴调整的前罩50的转动轴50a与用于进行光轴调整的调节撑条55分开。由此,容易进行光轴的微调整。
[0092] 在调节撑条55前后方向地调整前罩50的角度时前罩50转动。其转动轴50a位于销部662。由此,不需要区别于销部662地设置新的转动轴。
[0093] 相对螺栓553和螺母631的位置而能够使调节撑条55沿长孔552a移动。由此,在进行头灯41的光轴调整时,能够松缓螺栓553而使整个前罩50沿长孔552a地进行光轴调整。由此,光轴调整的作业容易。
[0094] 调节撑条55被支承在前罩50的下部。由此,头灯41的光轴调整作业容易进行。
[0095] 调节撑条55经由下部弹性部件554被支承。由此,在光轴调整的作业中,例如多少有些调整误差的情况下,能够把该误差由下部弹性部件554的弹性吸收。
[0096] 把调节撑条55安装在前罩撑条60的下部且是与前罩50的下面不干涉范围的向前方突出的下部支承架63。因此,前罩50的下面与下部支承架63不干涉。由此,能够把固定有头灯41的前罩50相对前罩撑条60而从上方进行组装。由此,组装的作业性被进一步提高。
[0097] 把支承面661、销部662、上部弹性部件544在前罩50的上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由此,用于进行头灯41光轴调整的转动轴50a稳定。由此,光轴调整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0098] 把螺母631、长孔552a和螺栓553在前罩50的下部设置有左右一对。因此,前罩50相对前罩撑条60而合计在四个部位被固定。由此,前罩50的支承刚性被提高。
[0099]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制,而是能够以各种形态实施。
[0100] 例如上述实施例把上部弹性部件544固定在托架54,并通过设置在前罩50侧而构成第一支承部,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把上部弹性部件544固定在销部662,并通过设置在前罩撑条60侧来构成第一支承部。
[0101] 也可以把上部弹性部件544作为从前罩50和前罩撑条60独立的零件来构成以构成第一支承部。这时,在前罩50向前罩撑条60组装作业时,能够把上部弹性部件544夹装在销部662与托架54之间。
[0102] 且上述实施例是把本发明适用在作为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两轮车,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把本发明适用在三轮或四轮的鞍乘型车辆。即鞍乘型车辆包括跨坐在车体来乘车的所有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