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21634.1

文献号 : CN1021700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山根刚志大仓健治饭田满

申请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提供一种能够薄型化的插头。插头(1)具备的金属制的壳(5)具有整体为扁平的形状的盖部(51)及臂部(52),分别从臂部(52)突设、在连接的电缆(C)排列的方向上夹着基体(3)的侧壁部(53),和从侧壁部(53)突设、在与臂部(52)之间夹着基体(3)的夹持部(54)。壳(5)在对保持作为导电部的柱的基体(3)安装时,通过相对于基体(3)向电缆(C)的长度方向中的规定方向(A1)平行移动,在各夹持部(54)与臂部(52)之间分别导入基体(3)上电缆(C)排列的方向上的端部。在基体(3)上设有卡止凸部(33a),在壳(5)上,设有在对基体(3)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壳(5)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卡止凸部(33a)的被卡止凸部(54a)。

权利要求 :

1.一种插头,与插座一起构成连接器,该插座具有分别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多个接触体、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并分别保持各接触体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插头具备:

多个柱,所述柱具有端子部和接触部,该端子部分别由导电材料构成并与朝向一致而排列的多根电线中的1根连接,该接触部能够与插座的接触体接触;

基体,由绝缘材料构成,分别保持各柱;以及壳,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材料构成,以在与基体之间夹着柱的端子部的形式相对于基体进行结合;

壳具有:

主体部,为扁平的形状,在与基体之间夹着柱的端子部;

侧壁部,分别从主体部突设,在与柱连接的电线所排列的方向上夹着基体;以及夹持部,从侧壁部突设,在与主体部之间夹着基体;

壳具有如下结构:在对基体安装时,通过相对于基体向电线的长度方向中的插入方向平行移动,在各夹持部与主体部之间分别导入基体中电线排列的方向上的端部;

在基体上,设有限制部和卡止部,该限制部通过抵接在壳上而限制壳相对于基体的、向对基体安装时的平行移动方向的位移量,该卡止部通过抵接在壳上而限制壳相对于基体的、向上述方向的反方向的位移量;

在壳上,设有被卡止部,在对基体安装的过程中该被卡止部通过壳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卡止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被卡止部分别设在各夹持部上,通过使夹持部间的距离增大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卡止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被卡止部设在主体部上,通过使主体部与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增大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卡止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基体由合成树脂构成;

在基体上,通过嵌件成型而保持有嵌件壳,该嵌件壳由导电材料构成,并为在与壳的主体部之间分别夹着各柱的形状;

壳具有与嵌件壳接触导通的接触部。

说明书 :

插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与插座一起构成连接器的插头(header),该连接器将电线与印刷配线板电连接。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提供了具备插头和插座的连接器,所述插头具有:分别由导电材料构成且具有端子部的多个柱(post),该端子部连接使朝向一致而排列的多根电线中的各1根;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并保持柱的基体(body),所述插座具有:分别由导电材料构成、能够与插头的柱接触的多个接触体;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保持接触体的壳体,所述插座拆装自如地结合在插头上。即,如果使插头对插座结合,则实现分别连接在插头的柱上的多根电线与分别安装了插座的各接触体的印刷配线板等之间的电连接。
[0003] 作为这种连接器,如图9~图11所示,有具备连接有多根(例如40根)同轴电缆C的插头1的结构,该多根同轴电缆C在长度方向上一致而在正交于长度方向的方向上排列为1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如果详细地说明,则插头1具有分别由导电材料构成、形成为细长的形状、连接在同轴电缆C的心线C1上的多个柱2,和将柱2通过嵌件成形(insert molding)而保持的由合成树脂成形品构成的基体3。以下,上下方向以图9为基准。即,相对于插座,将插头1所位于的一侧称作上侧。此外,将电缆C排列的方向称作左右方向。进而,将电缆C的长度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将从插头1导出电缆C的朝向称作朝后。
[0005] 各柱2分别具有在基体3的上侧露出、焊接电缆C的心线C1的端子部21,和在基体3的下侧露出、与插座的接触体接触导通的接触部22。
[0006] 此外,在基体3上,安装有由导电材料构成、用来将电磁噪声屏蔽的壳5。在连接在插头1上的同轴电缆C的编织线(編組線)C2的上下,分别焊接着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接地棒GB,从上侧观察,各同轴电缆C的编织线C2及各接地棒GB也被壳5的主体部5a覆盖。壳5具有通过对例如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左右较长而覆盖基体3的上侧的主体部5a、和从主体部5a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下方切起的结合片5b。在各结合片5b上,分别向左右贯通设置有结合孔5c。
[0007] 这里,在基体3的左右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向上下开放的凹部3a,在凹部3a的底面上突设有结合凸部3b。在结合凸部3b的上端部,设有使相对于凹部3a底面的突出尺寸朝向上方变小的倾斜面。
[0008] 在将壳5对基体3安装时,分别将壳5的结合片5b从上方对基体3的各凹部3a压入。于是,各结合片5b的下端部分别滑动接触在结合凸部3b的上端部的倾斜面上,壳5弹性变形以使结合片5b的下端部之间的距离变大,如果最终各结合凸部3b分别达到结合孔5c,则壳5弹性回位,各结合凸部3b分别卡入到结合孔5c中。这里,通过各结合凸部3b的向结合孔5c的卡入,防止壳体5相对于基体3的向上方的脱落,壳5对基体3的安装完成。
[0009]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9709号公报
[0010] 为了使采用上述那样的连接器的电子设备小型化,在上述插头1中也要求薄型化。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型化的插头。
[0012]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插头,与插座一起构成连接器,该插座具有分别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多个接触体、以及由绝缘材料构成并分别保持各接触体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柱,具有端子部和接触部,该端子部分别由导电材料构成并与使朝向一致而排列的多根电线中的1根连接,该接触部能够与插座的接触体接触;基体,由绝缘材料构成,分别保持各柱;以及壳,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导电材料构成,以在与基体之间夹着柱的端子部的形式相对于基体进行结合;壳具有:主体部,为扁平的形状,在与基体之间夹着柱的端子部;侧壁部,分别从主体部突设,在与柱连接的电线排列的方向上夹持基体;和夹持部,从侧壁部突设、在与主体部之间夹着基体;壳具有如下结构,即在对基体安装时、通过相对于基体向电线的长度方向中的插入方向平行移动、在各夹持部与主体部之间分别导入基体中电线排列的方向上的端部的结构;在基体上,设有限制部和卡止部,该限制部通过抵接在壳上而限制壳相对于基体的、向对基体安装时的平行移动的方向的位移量,该卡止部通过抵接在壳上而限制壳相对于基体的、向上述方向的反方向的位移量;在壳上,设有被卡止部,在对基体安装的过程中该被卡止部通过壳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卡止部。
[0013] 根据该发明,能够实现插头的薄型化。
[0014]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被卡止部分别设在各夹持部上,通过使夹持部间的距离增大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卡止部。
[0015]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被卡止部设在主体部上,通过使主体部与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增大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卡止部。
[0016]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的发明中,基体由合成树脂构成;在基体上,通过嵌件成型而保持有嵌件壳,该嵌件壳由导电材料构成,并为在与壳的主体部之间分别夹着各柱的形状;壳具有与嵌件壳接触导通的接触部。
[0017] 发明效果
[0018]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壳具有:主体部,为扁平的形状,在与基体之间夹着各柱的端子部;侧壁部,分别从主体部突设,在与柱连接的电线排列的方向上夹持基体;和夹持部,从侧壁部突设,在与主体部之间夹着基体;壳具有如下结构,即在对基体安装时、通过相对于基体向电线的长度方向中的规定方向平行移动、在各夹持部与主体部之间分别导入基体中电线排列的方向上的端部的结构;在基体上,设有限制部和卡止部,该限制部通过抵接在壳上而限制壳相对于基体的位移量、即向对基体安装时的平行移动的方向的位移量,该卡止部通过抵接在壳上而限制壳相对于基体的位移量、即向上述方向的反方向的位移量;在壳上,设有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在对基体安装的过程中通过壳的弹性变形而越过卡止部。所以能够实现插头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0019] 图1(a)、图1(b)分别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的立体图,图1(a)表示在基体上安装壳之前的状态,图1(b)表示在基体上已安装壳的状态。
[0020]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1] 图3是表示从与图2相反的方向观察在该实施方式中拆下了壳后的结构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2] 图4是表示从与图2相反的方向观察该实施方式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3] 图5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变更例的壳的主要部的立体图。
[0024]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主要部的立体图。
[0025] 图7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拆下了壳后的结构的主要部的立体图。
[0026] 图8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中拆下了壳后的结构的其他主要部的立体图。
[0027] 图9是表示以往例的部分剖断的立体图。
[0028] 图10是表示在该以往例中拆下了壳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9] 图11是表示该以往例的侧视图。
[0030] 符号说明
[0031] 1 插头
[0032] 2 柱
[0033] 3 基体
[0034] 4 嵌件壳
[0035] 5 壳
[0036] 33 结合凹部(内面构成技术方案中的限制部)
[0037] 33a 卡止凸部(技术方案中的卡止部)
[0038] 34 卡止凹部(内面构成技术方案中的限制部)
[0039] 51 盖部(技术方案中的主体部的一部分)
[0040] 52 臂部(技术方案中的主体部的一部分,在图1~图4的例子中是接触部,在图6~图8的例中是技术方案中的被卡止部)
[0041] 52a 接触凸部(技术方案中的接触部)
[0042] 53 侧壁部
[0043] 54 夹持部(在图6~图8的例子中是技术方案中的接触部)
[0044] 54a 被卡止凸部(技术方案中的被卡止部)
[0045] C1 心线(技术方案中的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7] (实施方式1)
[0048]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1是分别连接使朝向一致而以直线状排列的多根同轴电缆C的结构,与安装在印刷配线板(未图示)上的插座(未图示)一起,构成将上述多根同轴电缆C分别对印刷配线板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
[0049] 连接插头1的上述插座具有分别由导电材料构成、通过焊接等而电连接在印刷配线板上的多个接触体,和由绝缘材料构成、分别保持各接触体的壳体。
[0050] 如图3中图示那样,插头1具备分别对例如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成的多根柱2,和由合成树脂构成、将各柱2分别通过嵌件成型而保持的基体3。以下,上下方向以图2为基准。此外,将同轴电缆C排列的方向(图2中的左下-右上方向)称作左右方向。进而,将同轴电缆C的长度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将从插头1拉出同轴电缆C的朝向称作朝后。上述插座位于插头1的下侧。另外,上述方向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并不一定与实际的使用状态下的方向一致。
[0051] 各柱2分别如图3所示,具有通过焊接而连接1根同轴电缆C的心线C1的端子部21、和能够与插座的接触体接触的接触部22。
[0052] 基体3具有左右较长而上下扁平的主体部31、和从主体部31的左右两端分别朝左右方向的外方突设的臂部32。在主体部31的下面(图3中的上面),设有向后方开放的收纳凹部30,各柱2的端子部21分别在收纳凹部30内连接在同轴电缆C的心线C1上。进而,本实施方式具备2根接地棒GB,该2根接地棒GB分别是左右较长而上下扁平的长方体形状、以从上下夹着各同轴电缆C的形式焊接在各同轴电缆C的编织线C2上并且收纳在收纳凹部30内。此外,各柱2的接触部22分别相对于收纳凹部30的开口而向下方(图3中的上方)突出,通过对插座的壳体所具有的凹部(未图示)进行嵌合,与插座的接触体接触导通。
[0053] 进而,在基体3上,通过嵌件成型而保持着对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成的嵌件壳(insert shell)4。嵌件壳4具有使厚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而大致覆盖基体3的主体部31上面的主体部41、从主体部41的左右两端分别朝向左右方向的外方突设的臂部42、和从各臂部42的前后两端部分别向下方突设并且下端部向前后方向的内侧弯曲的L字形状的结合部43。即,基体3的各臂部32在前后方向上夹在嵌件壳4的结合部43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夹在嵌件壳4的结合部43的下端部与臂部42之间,从而提高了嵌件壳4对基体3的结合的强度。
[0054] 进而,在基体3上,如图4所示,以将收纳凹部30封闭的形式(即以在与基体3之间夹着柱2的端子部21的形式)结合着对金属板实施冲切加工和弯曲加工而成的壳5,该壳5以在壳的后述的主体部与嵌件壳4之间夹着各柱的端子部21的状态结合。
[0055] 壳5具有:使厚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从下方(图4中的上方)观察而覆盖收纳凹部30的盖部51,从盖部51的左右两端分别朝左右方向的外方突设、位于基体3的臂部32的下侧、与盖部51一起构成主体部的臂部52,从各臂部52的前端分别向上方(图4中的下方)突设、在左右方向上夹着基体3的侧壁部53,和从各侧壁部53的上端分别朝向左右方向的内方突设、在上下方向上在与臂部52之间夹着基体3的臂部32的夹持部54。
[0056] 在基体3中,主体部3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臂部32大,基体3的主体部31的前后两端部分别相对于臂部32向前后方向突出,在壳5的盖部51的左右两端,在分别相对于臂部52靠后侧,向上方(图4中的下方)突设有在左右方向上夹持基体3的主体部31的夹持爪55。
[0057] 并且,嵌件壳4具有从各臂部42分别向下方突设、并在基体3的臂部32的下侧露出的接触部44,壳5的各臂部52分别与嵌件壳4的接触部44的下面接触导通。由此,壳5和嵌件壳4使电位相互一致。
[0058] 此外,在基体3的各臂部32的上面,设有分别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和后侧开放的结合凹部33,壳5的各夹持部54分别收纳在结合凹部33内。结合凹部33的上下方向上的深度尺寸分别与壳5的夹持部54的厚度尺寸大致相等,壳5的各夹持部54的上面分别与基体3的臂部32的上面大致同面。此外,通过结合凹部33的朝向后方的内面,限制了壳5相对于基体3的位移量、即向前方的位移量,防止了壳5从基体3向前方的脱落。即,结合凹部33的朝向后方的内面构成了技术方案中的限制部。进而,在各结合凹部33中,在分别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内面上突设有卡止凸部33a,在壳5的各夹持部54上,分别朝向左右方向的内方突设有被卡止凸部54a,通过卡止凸部33a位于被卡止凸部54a的后侧,限制了壳5相对于基体3的位移量、即向后方的位移量,防止了壳5从基体3向后方的脱落。
[0059] 这里,在卡止凸部33a的后端部,设有使卡止凸部33a的突出尺寸越靠后方越小的倾斜面,在被卡止凸部54a的前端部,设有使被卡止凸部54a的突出尺寸越靠前方越小的倾斜面。
[0060] 在将壳5安装到基体3上时,如图1(a)所示,使壳5的盖部51位于比基体3靠下侧、并且将壳5的各夹持部54分别相对于结合凹部33如箭头A1所示那样从后方导入。由此,基体3的左右两端部分别被导入到壳5的臂部52与夹持部54之间。如果最终壳5的被卡止凸部54a抵接在基体3的卡止凸部33a上,则通过被卡止凸部54a的上述倾斜面与卡止凸部33a的上述倾斜面之间的相互滑动接触,壳5弹性变形,以使夹持部54间的距离变大。如果壳5相对于基体3进一步向前方位移而被卡止凸部54a越过卡止凸部33a,则通过壳5弹性回位,如图1(b)所示,被卡止凸部54a卡入到卡止凸部33a的前侧,在这里,壳5相对于基体3的安装完成。
[0061] 这里,在上述安装的过程中,壳5弹性变形以使各夹持部54的前端部与臂部52之间的距离变大,并且整体上弹性变形以使左右两端部相对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下方位移。并且,结合凹部33的底面(朝向上方的内面)的后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而向下方(即,使上下方向上的臂部32的尺寸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变小)倾斜,以避开随着上述弹性变形而向下方位移的夹持部54的基部(对侧壁部53的连结部附近)。
[0062] 本发明者通过上述结构的采用,成功地实现插头1的薄型化(在上述说明中的表现中所说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的缩小),能够使插头1连接在插座上的状态下的连接器整体的高度尺寸(即堆迭(stacking)高度)从以往例的1.5mm缩小到0.8mm。
[0063] 另外,如图5所示,也可以例如通过压纹加工而设置从壳5的臂部52向上方突设、与内壳4的接触部44弹性接触(弹接)的接触凸部52a。
[0064] (实施方式2)
[0065] 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是共通的,所以对共通的部分省略说明。
[0066]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止壳5从基体3向后方脱落的卡止部和被卡止部的具体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代替卡止凸部33a和被卡止凸部54a,如图6及图7所示,在基体3的各臂部32的下面(图6及图7中的上面),分别设有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开放而收纳壳5的臂部52的卡止凹部3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壳5的各臂部52分别收纳在卡止凹部34内而防止壳5相对于基体3的位移、即向前后方向的位移,各卡止凹部34的朝向后方的内面构成限制部,并且在基体3的各臂部32中比卡止凹部34靠后侧的部位构成技术方案的卡止部,壳5的各臂部52分别构成技术方案的被卡止部。
[0067] 此外,内壳4的接触部44如图8所示,不是在基体3的臂部32的下侧,而在上侧露出到结合凹部33内。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壳5的臂部52,而是夹持部54成为与内壳4的接触部44接触导通的接触部。另外,不言而喻,能够在实施方式1及本实施方式中适当变更接触部44的配置,以使得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与本实施方式同样使内壳4的接触部44在基体3的上侧露出、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内壳4的接触部44在基体3的下侧露出。
[0068] 进而,在基体3的各臂部32上,从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部分别向后方突设有导引凸部35。各导引凸部35分别为下面(图6及图7中的上面)朝向后方并向上方(即,越靠后方使上下方向的尺寸越小)倾斜的倾斜面。
[006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壳5相对于基体3安装时,在将基体3的各导引凸部35导入到壳5的臂部52与夹持部54之间的状态下,将壳5相对于基体3向前方推入。于是,通过壳5的各臂部52的上面与导引凸部35的下面(上述倾斜面)进行滑动接触,壳5弹性变形,以使臂部52与夹持部54之间的距离变大,最终随着壳5的弹性回位,各臂部52分别卡入到卡止凹部34中。
[0070] 这里,在上述那样的安装的过程中的弹性变形中,在壳5的臂部52上侧壁部53侧的端部与盖部51侧的部位相比,向下方(图6及图7中的上方)的位移量变得更小。所以,在基体3的臂部32的下面,比卡止凹部34靠后侧的部位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向上方(即,使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变小)倾斜,以避开壳5的臂部52的上述端部。
[0071] 本发明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也成功地实现了插头1的薄型化(上述说明中的表现中所说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的缩小)。
[0072] 以上,以实施例为中心说明了本发明,但在本发明的主旨及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该技术领域中可以有多种变形、变更或修正,因而,上述说明及附图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应解释为例示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