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和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0980138806.4

文献号 : CN10217194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上田光浩铃木雄一郎福谷麻衣石田美菜子

申请人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其包括:通信天线,用于使用多个通信形式与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每个具有被构成为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和被构成为收发信息的标签天线,所述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中的每个类型具有不同的兼容性因数并且缺乏通信兼容性;形式切换装置,用于按照与过去使用的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依次切换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以及,信息取得装置,用于使用所述形式切换装置依次切换的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进行通过无线通信从所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取得信息的取得处理。

权利要求 :

1.一种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天线,用于使用多个通信形式与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每个具有被构成为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和被构成为收发信息的标签天线,所述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中的每个类型具有不同的兼容性因数并且缺乏通信兼容性;

形式切换装置,用于按照与过去使用的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依次切换所述多个通信形式;

信息取得装置,用于使用所述形式切换装置依次切换的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进行通过无线通信从所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取得信息的取得处理;以及;以及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由所述形式切换装置使用的、与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信息,其中所述形式切换装置根据由所述切换顺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所述切换顺序信息依次切换所述多个通信形式,其中,所述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使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使用频度较高的通信形式以较高频度出现的所述切换顺序信息,所述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所述切换顺序信息,以便重复一个切换周期多次,所述一个切换周期将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包含至少一次,其中,所述切换顺序生成装置包括:

次数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计算每个通信形式在一个所述切换周期中出现的次数;和形式分配装置,用于生成所述切换顺序信息,其中将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分配为以由所述次数计算装置计算出的次数被包括在一个切换周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还包括:

结果累积装置,用于累积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和频度信息取得装置,用于基于所述结果累积装置的累积结果来取得使用频度结果信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数计算装置根据所述频度信息取得装置所取得的所述使用频度信息来计算每个所述通信形式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顺序生成装置以预定的固定间隔生成新的所述切换顺序信息,并且所述形式切换装置使用所述切换顺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新的所述切换顺序信息,依次切换所述多个通信形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形式包括通信协议、使用的命令类型和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兼容性因数。

5.一种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还包括:

能够操作所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的操作终端。

说明书 :

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和无线标签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通过切换多个通信形式进行通信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和无线标签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已知以非接触的方式与存储信息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信息收发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系统。
[0003] 该RFID系统的一种是如下信息通信系统,其能够通过切换与例如RFID标签的各无线标签对应的通信形式而与多个不同类型的无线标签进行通信(例如参照WO2002/041158)。这种信息通信系统按照从通信次数最多开始的顺序对每个类型确定优先次序,响应于不明类型的无线标签,按照从优先次序最高的类型开始的顺序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而进行通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5]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通过切换对应于每个通信形式的通信协议而依次切换彼此不同的多种类型的通信形式。但是,这仅设法使按照等间隔切换通信形式时使用的顺序成为优先次序高的顺序,在一定固定时间段内看,每个通信形式所占有的时间比例几乎相等。其结果,例如在操作者拾取无线标签并使无线标签电路元件位于通信范围内时,无论使用频度低而很少出现的通信形式,还是使用频度高的通信形式,通信形式匹配并立刻完成信息扫描的几率都几乎相等。因此,如上所述由于向使用频度低的通信形式也过多地提供无用的大数量的通信机会,从整体来看从操作者拾取无线标签起至完成信息扫描的时间的预期值较低。其结果,并不一定能够进行迅速高效的无线通信。
[000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迅速高效的无线通信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和无线标签通信装置。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第1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标签通信系统,其包括:通信天线,用于使用多个通信形式与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每个具有被构成为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和被构成为收发信息的标签天线,所述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中的每个类型具有不同的兼容性因数并且缺乏通信兼容性;形式切换装置,用于按照与过去使用的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依次切换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以及,信息取得装置,用于使用所述形式切换装置依次切换的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进行通过无线通信从所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取得信息的取得处理。
[0008] 在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通信时,在由形式切换装置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时,信息取得装置使用每个通信形式通过无线通信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信息取得。通过这样依次切换通信形式,在通信形式与通信对象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通信形式匹配时完成无线通信,从而能够从该相关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读取信息。这样,无论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类型如何,都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可靠地取得信息。
[0009] 在第1发明中,在形式切换装置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时,按照与迄今为止过去使用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由此,在进行该切换时,能够按照匹配实际当前使用情形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以使过去使用频度高的通信形式多次出现,或使过去使用频度低的通信形式很少出现等。其结果,与不区分使用频度的高低而简单地按照相同的比例切换通信形式的情况,或按照预定的优先次序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的情况相比,例如能够缩短从操作者拾取无线标签并使无线标签电路元件位于通信范围内起至执行信息扫描为止的时间的预期值。其结果,能够进行迅速高效的无线通信。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第10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其包括:通信天线,用于使用多个通信形式与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无线通信,所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每个具有被构成为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和被构成为收发信息的标签天线,所述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中的每个类型具有不同的兼容性因数并且缺乏通信兼容性;形式切换装置,用于按照与过去使用的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依次切换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以及,信息取得装置,用于使用所述形式切换装置依次切换的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进行通过无线通信从所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取得信息的取得处理。
[0011] 在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通信时,在由形式切换装置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时,信息取得装置使用每个通信形式通过无线通信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取得信息。通过这样依次切换通信形式,在通信形式与通信对象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通信形式匹配时完成无线通信,并从该相关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读取信息。这样,无论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类型如何,都能够通过无线通信可靠地取得信息。
[0012] 在该情况下,在形式切换装置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时,按照与迄今为止过去使用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由此,在进行该切换时,能够按照匹配实际当前使用情形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其结果,在没有无用的切换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对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迅速高效的无线通信。
[0013] 根据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中,无线标签通信系统还包括: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由所述形式切换装置使用的、与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信息,其中所述形式切换装置根据由所述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的所述切换顺序信息依次切换所述多个通信形式。
[0014] 根据第11发明,在第10发明中,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还包括: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用于生成由所述形式切换装置使用的、与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信息,其中所述形式切换装置根据由所述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的所述切换顺序信息依次切换所述多个通信形式。
[0015] 由于切换顺序生成装置根据使用频度结果生成切换顺序信息的事实,形式切换装置能够根据该切换顺序信息,按照匹配实际当前使用情形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其结果,在没有无用的切换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对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迅速高效的无线通信。另外,由于切换顺序生成装置和通信形式切换装置是分开的的事实,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的切换顺序信息的生成时序与形式切换装置实际切换通信形式而进行通信的时序分离。也就是说,在切换顺序生成装置中,基于最新的使用频度结果(与是否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通信无关),以任何预定的时序,生成切换顺序信息,根据该时刻生成的切换顺序信息(与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的生成时序无关),来切换通信形式并进行通信。由此,能够更高效地进行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无线通信。
[0016] 根据第三发明,在根据第二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中,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使多个通信形式中使用频度较高的通信形式以较高频度出现的切换顺序信息。
[0017] 根据第12发明,在根据第11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中,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使多个通信形式中使用频度较高的通信形式以较高频度出现的切换顺序信息。
[0018] 因为在过去使用频度高的通信形式期望在将来也以高概率使用,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使这样的通信形式以高频度出现的切换顺序信息。因此,在匹配实际当前使用情形的状态下,能够高效地进行通信。
[0019] 根据第四发明,在根据第三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中,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切换顺序信息,以便重复一个切换周期多次,所述一个切换周期将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包含至少一次。
[0020] 根据第13发明,在根据第12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中,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切换顺序信息,以便重复一个切换周期多次,所述一个切换周期将所述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包含至少一次。
[0021] 通过将每个通信形式在一个切换周期中包含至少一次,即使对过去几乎没有使用过或完全没有使用过的通信形式,也能够确保最小所需通信机会。
[0022] 根据第五发明,在根据第四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中,切换顺序生成装置包括:次数计算装置,用于根据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计算每个通信形式在一个切换周期中出现的次数;和形式分配装置,用于生成切换顺序信息,其中将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分配为以由次数计算装置所计算的次数被包括在一个切换周期中。
[0023] 根据第14发明,在根据第13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中,切换顺序生成装置包括:次数计算装置,用于根据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计算每个通信形式在一个切换周期中出现的次数;和形式分配装置,用于生成切换顺序信息,其中将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分配为以由次数计算装置所计算的次数被包括在一个切换周期中。
[0024] 结果,在次数计算装置中,将每个通信形式在一个切换周期中的出现频度设定为对应于过去使用频度的值,这样以来,形式分配装置可以为设定了出现频度的每个通信形式分配顺序并生成切换顺序信息。
[0025] 根据第六发明,在第五发明中,无线标签通信系统还包括:结果累积装置,用于累积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和频度信息取得装置,用于基于结果累积装置的累积结果来取得使用频度结果信息;其中:次数计算装置根据频度信息取得装置所取得的使用频度信息来计算每个通信形式的次数。
[0026] 根据第15发明,在第14发明中,无线标签通信装置还包括:结果累积装置,用于累积多个通信形式中的每个通信形式的使用频度结果;和频度信息取得装置,用于基于结果累积装置的累积结果来取得使用频度结果信息;其中:次数计算装置根据频度信息取得装置所取得的使用频度信息来计算每个通信形式的次数。
[0027] 结果,在每次使用准备的多个通信形式中任何一个执行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通信时,在结果累积装置中累积这些结果,并且由频度信息取得装置根据这些累积结果来确定使用频度结果信息。然后,基于该使用频度信息,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的次数计算装置计算并设定通信形式在一个切换周期中出现的次数,使得在过去使用频度高的通信形式出现很多次,并且在过去使用频度低的通信形式出现较少次。
[0028] 根据第七发明,在根据第六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中,切换顺序生成装置以预定的固定间隔生成新的所述切换顺序信息,并且,形式切换装置使用切换顺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新的切换顺序信息,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
[0029] 根据第16发明,在根据第15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中,切换顺序生成装置以预定的固定间隔生成新的所述切换顺序信息,并且,形式切换装置使用切换顺序生成装置所生成的新的切换顺序信息,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
[0030] 结果,当进行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无线通信时,能够以与在那个时刻的频度使用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切换通信形式,并且能够进行信息取得。结果,能够更高效地进行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无线通信。
[0031] 根据第八发明,在第六发明中,无线标签通信系统还包括:具有通信天线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和能够操作无线标签通信装置的操作终端,至少具有形式切换装置、信息取得装置、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结果累积装置和频度信息取得装置。
[0032] 通过操作终端操作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并且经由天线进行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无线通信,并进行信息取得。具体地,在操作终端中,由频度信息取得装置基于结果累积装置的累积结果取得频度使用结果信息,且此外,根据频度使用结果信息,由切换顺序生成装置生成切换顺序信息,且此外,根据切换顺序信息,由形式切换装置切换多个通信形式,并且使用切换的通信形式进行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信息取得。结果,在没有无用切换时间的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无线通信。而且,通过划分操作终端和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之间的功能,例如由于通过安装执行在操作终端侧的每个装置的功能的应用程序能够简单地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和系统,通用装置足够。
[0033] 根据第九发明,在根据第一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中,通信形式包括通信协议、使用的命令类型和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兼容性因数。
[0034] 根据第17发明,在根据第10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中,通信形式包括通信协议、使用的命令类型和通信参数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兼容性因数。
[0035] 例如,如果对于两个无线标签电路元件,如果即使作为通信兼容性因数的通信协议、使用的命令和通信参数中的一项彼此不同,则导致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不能通过相同通信形式(不具有通信兼容性)进行通信的不同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其被构成为使得准备多个这些通信形式,并且通过依次切换该多个通信形式可以与多个类型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进行通信。因此,在该情况下,通过以与每个通信形式的频度使用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表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无线标签通信装置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0037] 图2是表示整个无线标签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0038] 图3是表示操作终端内的处理控制中的功能结构一例的框图。
[0039] 图4是表示无线标签通信系统的射频电路的详细结构的功能框图。
[0040] 图5是表示无线标签所具备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的功能结构一例的功能框图。
[0041]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操作终端管理的标签类型表的一例的图。
[0042] 图7是表示最简单的多读取排列信息(multiread sequence information)的图。
[0043] 图8是表示实施例中使用的多读取排列信息的图。
[0044] 图9是说明与图6所示的标签类型表的内容的例子对应地生成图8所示的多读取排列信息的规程的图。
[0045] 图10是表示由操作终端的CPU执行的多读取处理的控制规程的流程图。
[0046] 图11是表示由操作终端的CPU执行的多读取排列信息更新处理的控制规程的流程图。
[0047] 图12是表示图11的步骤S200中执行的分配每个类型的扫描次数的处理的详细规程的流程图。
[0048] 图13是表示图11的步骤S300中执行的分配每个类型的扫描次数的详细规程的流程图。
[0049] 图14是表示多读取排列信息的变形的例子的图。具体实施例
[0050]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0051] 图1所示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RS具有:无线标签通信装置100,能够通过选择性地在多个彼此不同的通信形式之间进行切换来进行通信(在后文详细说明);和操作终端200,经由例如USB电缆等与该装置100连接,且能够操作装置100。操作终端200是一般市场出售的通用的个人计算机,具有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201和键盘、鼠标等操作部202。请注意,尽管在此例示对装置100和操作终端200进行有线连接的情况,但也可以经由无线通信对它们进行无线连接。
[0052] 如图2所示,操作终端20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203、例如像RAM和ROM等的存储器204、输入来自操作者的指令和信息的上述操作部202、显示各种信息和消息的上述显示部201、包括硬盘装置的存储各种信息的大容量存储装置205、和对经由符合USB等标准的接口连接进行的与装置100的信息信号收发进行控制的通信控制单元206。
[0053] CPU 203利用RAM的临时存储功能按照预先存储在ROM中的程序处理信号,从而与装置100之间进行各种指令信号、信息信号的收发。
[0054] 另外,装置100是一种读写器,能够如上所述通过选择性地切换多个不同的通信形式,对每个都具备存储信息的IC电路部150和收发信息的标签天线151的多个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进行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0055] 装置100具有:通信天线101,形成通信范围(未图示)并与在通信范围中存在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进行无线通信;射频电路102,经由该通信天线101通过无线通信对上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150进行访问,并且对从这些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读取的信号进行处理;和通信控制部104,对与上述操作终端200之间进行的通信进行控制。上述射频电路102和操作终端200的CPU 203之间能够经由通信控制部104、206进行信息的收发。
[0056] 另外,如下所述,在具备上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无线标签T中具有对该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唯一的通信形式。也就是说,一个无线标签T根据与其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对应的通信形式被分类为一个类型。
[0057] 如图3中所示,多个应用程序、通信处理程序、通信驱动程序在操作终端200的上述存储器(RAM)204上开启和启动,通过这些程序的启动功能性地构成的应用处理部AP、通信处理部CP、通信驱动器CD彼此能够收发指令信号和信息信号。另外,通信驱动器CD被构成为经由上述通信控制部206和104之间的接口连接而与装置100进行信号的收发。
[0058] 上述应用处理部AP响应于操作者通过上述操作部202输入的操作输入,根据预定的应用程序执行处理;并且生成对应的处理指令信号(读取命令、写入命令等);并将它们输出给通信处理部CP。通信处理部CP根据上述应用处理部AP所生成的处理指令信号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经由通信驱动器CD将它们发送给装置100,从而控制无线标签通信装置100。
[0059] 如图4中所示,射频电路102经由上述通信天线101对上述无线标签T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150的信息进行访问。在射频电路102中,对由操作终端200的CPU 203生成的、从无线标签T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150的信号读取进行处理以便读取信息,并且也经由通信控制单元206和104输入用于对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150进行访问且写入规定的信息的各种命令。请注意,在图4中为了防止混淆而省略通信控制部206和104的图示。
[0060] 射频电路102包括经由通信天线101向无线标签T的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发送信号的发送部142、输入由通信天线101接收的来自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响应波的接收部143、收发分离器144。
[0061] 发送部142是生成用于对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150的无线标签信息进行访问的询问波的框。也就是说,发送部142包括:输出频率基准信号的晶体振荡器145A、根据CPU 203的控制分频/倍增晶体振荡器145A的输出而产生预定频率的载波的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145B和VCO(电压控制振荡器)145C、根据从上述CPU 203提供的信号调制(该例子中根据来自CPU 203的“TX_ASK”信号进行振幅调制)上述产生的载波的发送乘法电路146(在调制振幅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具有可变放大因数的放大器等)、被构成为放大(该例子中根据来自CPU 203的“TX_PWR”信号确定的放大因数而进行放大)由该发送乘法电路146调制的调制波而生成希望的询问波的增益控制发送放大器147。通过这样的方案,上述产生的载波例如使用UHF带(或微波带,或短波带)的频率,上述增益控制发送放大器147的输出信号经由收发分离器144被发送到通信天线101而提供给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IC电路部150。另外,询问波不限于如上所述调制的信号(调制波),也可以仅通过单纯的载波来发送。
[0062] 接收部143包括:被构成为对通信天线101所接收的来自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响应波和上述载波进行相乘和解调的I相接收信号乘法电路148、从该I相接收信号乘法电路148的输出仅提取需要的频带的信号的I相带通滤波器149、被构成为放大该I相带通滤波器149的输出的I相接收信号放大器162、被构成为进一步放大该I相接收信号放大器162的输出并将放大的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的I相限幅器163、被构成为对上述通信天线101所接收的来自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响应波和通过移相器167而将上述载波的相位延迟90°的信号进行乘法的Q相接收乘法电路172、从该Q相接收乘法电路172的输出仅提取需要的频带的信号的Q相带通滤波器173、被构成为放大该Q相带通滤波器173的输出的Q相接收信号放大器175、被构成为进一步放大该Q相接收信号放大器175的输出并将放大的输出转换为数字信号的Q相限幅器176。从上述I相限幅器163输出的信号“RXS-I”和从Q相限幅器176输出的信号“RXS-Q”被输入到上述CPU 203而进行进一步处理。
[0063] 另外,I相接收信号放大器162和Q相接收信号放大器175的输出信号还输入到作为强度检测装置的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电路178。向CPU 203输入表示这些信号的强度的信号“RSSI”。由此,装置100能够检测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通信期间来自该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0064] 通过这样的方案,上述的射频电路102能够通过基于上述通信处理部CP的处理的来自CPU 203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与所有的通信形式对应地进行无线通信。
[0065] 如图5中所示,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如上所述包括:以非接触的方式与装置100的通信天线101进行信号收发的上述标签天线151;和连接于该标签天线151的上述IC电路部150。请注意,图示的硬件结构与各通信形式和命令类型无关地均是公共的。
[0066] IC电路部150包括:被构成为对经由标签天线151所接收的询问波进行整流的整流部152、被构成为用于存储该整流部152所整流的询问波的能量作为驱动电源的电源部153、被构成为从经由上述标签天线151所接收的询问波提取时钟信号并将由此提取的时钟信号提供给控制部157的时钟提取部154、能够存储预定的信息信号的存储部155、连接于上述标签天线151的调制解调部156、和用于经由上述存储部155、时钟提取部154、调制解调部156等控制上述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操作的上述控制部157。
[0067] 调制解调部156对经由标签天线151所接收的、来自上述无线标签通信装置100的通信天线101的询问波进行解调,并且对来自上述控制部157的回复信号进行调制,从标签天线151作为响应波(包含标签ID的信号)而发送。
[0068] 时钟提取部154从接收的信号中提取时钟分量,将与由此提取的相关时钟分量的频率对应的时钟提供给控制部157。
[0069] 控制部157执行基本控制,诸如解释上述调制解调部156所解调的接收信号,根据存储在上述存储部155的信息信号生成回复信号,经由调制解调部156从上述标签天线151返回该回复信号。
[0070] 如图6所示,操作终端200管理的标签类型表是仅由通信处理部CP管理的信息并且被存储在操作终端200的大容量存储装置205中。
[0071] 如图6所示,标签类型表示出了按照通信处理部CP对所有的标签类型进行登记的顺序所设定的标签类型号码(最左一列的“标签类型”)。然后,其示出了与每个标签类型号码对应的(即与每个标签类型对应的)标准、发送的命令、通信参数的通信兼容性因数,和记录实际扫描次数和频度等级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标准”、“发送的命令”、“通信参数”对于对应的标签类型是固定的(即它们与对上述的每个标签类型唯一的通信形式对应)。“实际扫描次数”和“频度等级”在扫描和累积多个无线标签T的过程中变化。
[0072] 在“标准”中,存储了被指定为无线标签T的通信协议的参考规范的标准。在“发送的命令”中,存储了基于对应的标准的命令类型或专用的命令类型。在此,作为通信协议的例子,可以引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 14443的类型A和类型B,ISO/IEC 15693,Felica(登记商标)等。
[0073] 在“通信参数”中,存储了诸如通信速度和调制因数等在无线通信中所需要的各种设定,其在对应的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可改变。并且,通过诸如标准、发送的命令、通信参数等通信兼容性因数的组合确定通信形式。因此,如果这些标准、发送的命令、通信参数的各设定中的任何一个不同,则通信形式是不同的,在使用非对特定类型的无线标签唯一的通信形式时,不能正常进行与该相关无线标签的无线通信。也就是说,为了与登记在标签类型表中的预定的标签类型进行无线通信,需要参照与该相关标签类型对应的标准、发送的命令、通信参数,以基于它们的通信形式进行无线通信。
[0074] 在“实际扫描次数”项目中,对于每个标签类型将此前经由通信天线101扫描的次数(使用频度的结果)累积并记录。“频度等级”表示该实际扫描次数的等级。在这个例子中,按照实际扫描次数高的顺序分配字母“A”、“B”、“C”、“D”。另外,不特别详细说明,但这种频度等级结合实际扫描次数来设定,并且由通信处理部CP在适当的定时(例如在每次进行无线标签T的扫描时)自动地分配。请注意,在这个例子中,对各标签类型唯一地设定频度等级(即对所有的标签类型设定各不相同的频度等级)。其结果,不仅能够使用标签类型号码个别地指定每个标签类型,还能够使用频度等级个别地指定每个标签类型,但不一定限于这些。
[0075] 接着,利用图7、图8、图9说明本实施例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RS中的通信形式(换句话说是作为通信对象的标签类型)的切换方法。
[0076] 首先,在本发明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RS中,通过预定的操作开始无线标签T的扫描处理,此后重复持续进行扫描一个无线标签T的无线通信。在此时间期间,通过始终切换作为通信对象的标签类型并且每次进行该切换时从上述标签类型表参照对应的通信兼容性因数而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在这样重复无线通信的期间,通过用户使不明类型的无线标签T位于通信天线101可通信的范围内,进行该无线标签T的扫描。由于无线标签通信系统RS始终通过切换标签类型而重复无线通信,因此在进行与存在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标签T的标签类型对应的无线通信时,能够进行恰当的扫描。
[0077] 此时,在通过切换标签类型而重复无线通信时,在这个例子中,以按照恒定周期重复相同的标签类型切换顺序模式来切换标签类型,而不是随机切换标签类型。将这种用于周期性地切换标签类型的顺序模式称为“多读取(Multiread)排列信息”。下面,将参考图7和图8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方法原理。
[0078] 图7是在现有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中执行的、最简单的多读取排列信息的一个例子,其是按照从最高频度等级开始的顺序重复所有标签类型一次的模式。在图示的例子中,由“ABCD”共4次无线通信构成一个多读取排列信息。
[0079] 但是,在该图7所示的多读取排列信息中,由于与过去的扫描结果无关地对所有的标签类型都分配相同数目的次数,因此可以预期,在过去的实际扫描次数中频度等级有很大的偏置的情况下,扫描效率将显著降低。
[0080] 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扫描次数,预期频度等级为“A”的标签类型在将来也应该按照最高的频度被扫描,但是例如即使该频度超过被扫描的所有标签的一半,如果根据图7所示的多读取排列信息,则扫描频度等级“A”的标签类型的机会只有四分之一。因此,预期到,在用户在任何时候使不明类型的相关无线标签T位于通信范围内时立刻进行与该无线标签T的类型对应的无线通信的概率预期值相当低。
[0081] 另一方面,对于频度等级“D”的标签类型,即使在将来被扫描的可能性非常低(过去的实际扫描次数为0或接近0),但是如果根据图7所示的多读取排列信息,则其扫描机会也被设置为四分之一,因此预期到,过量地重复进行成为无响应的无用的无线通信。
[0082]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无线标签通信系统RS中,由于根据如图8所示的多读取排列信息来重复标签类型切换顺序的事实,不明类型的无线标签T的扫描效率得以提高。作为该多读取排列信息的特征,将标签类型的总数(标签类型号码的最大值)的3倍的通信次数作为标签类型切换周期(即多读取排列信息的全长)的标准长度而设定,并且根据每个标签类型的实际扫描次数的比例来设定各个对应的频度等级在该周期内的通信次数。另外,即使是过去一次都没有扫描过的标签类型(即对应的实际扫描次数为0的标签类型),在本实施例的多读取排列信息中对所有的标签类型都设定有进行一次无线通信的机会。另外,这导致排列信息被设置为使通信次数设定有多次的频度等级的标签类型在多读取排列信息上均匀分布。
[0083] 图8所示的多读取排列信息的例子与上述图6所示的标签类型表的内容的例子对应地设定。按照频度等级为“A”~“D”的标签类型的数目的三倍即4×3=12次的通信次数设定切换周期长度。然后根据各频度等级“A”、“B”、“C”、“D”的各实际扫描次数为17次、8次、5次、0次的事实,按照与每个频度等级的实际扫描次数在总的扫描次数(共30次)中占有的比例大致对应的6次、3次、2次、1次(共12次)设定多读取排列信息内的通信次数。也就是说,首先,当简单地计算实际扫描次数的比例时,则对“A”等级而言(17/30)×12=6.8[次],对“B”等级而言(8/30)×12=3.2[次],对“C”等级而言(5/30)×12=
2.0[次]。另一方面,因为频度等级“D”的实际扫描次数为0次,因此如果根据同样的计算,则直接设定的通信次数为0[次]。但是基于上述的原因,在该多读取排列信息内确保一次通信,其结果在该例子中,通过设定“A”等级为6次,“B”等级为3次,“C”等级为2次,从而包括“D”等级的1次,协调(=协调校正,参照下述的图12)为共12次。并且,对于通信次数设定有多次的频度等级“A”、“B”、“C”,对于各个等级分别进行无线通信的机会在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整体上均匀分布。
[0084]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实际扫描次数最多的频度等级“A”的标签类型在将来被扫描的概率也最高,并且,预期到,在用户使该频度等级“A”的标签类型的无线标签T位于通信范围内时立刻根据与该相关无线标签T的类型进行无线通信的概率性预期值相当高。另外,对于在将来被扫描的概率高的频度等级“B”、“C”的标签类型的无线标签T,也预期到,将以顺序的适当的概率预期值来迅速地进行根据该相关标签类型的无线通信。如上所述,通过与过去的实际扫描次数对应,对频度“A”、“B”、“C”、“D”等级分别设定6[次]、3[次]、2[次]、1[次],从而能够对不明类型的无线标签T进行迅速高效的无线通信。
[0085] 下面,描述方法,通过该方法,对如上述在一个多读取排列信息中确定了设定次数的所有频度等级,使通信机会在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整体上均匀。
[0086] 图9的右半部分表示基于图6的标签类型表的内容的例子为每个频度等级分配通信次数的过程,图中左半部分表示生成作为生成对象的多读取排列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该图表示生成多读取排列信息的过程,其中,在图中右半部分中预先在多读取排列信息中设定每个频度等级的通信次数的状态下,根据预定的规则将通信机会逐一分配到图示的左半部分而紧靠图中的左侧排列。
[0087] 在此,用于分配上述通信机会的规则如下,如果预定的频度等级的剩余通信次数与包括该“预定的频度等级”的所有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的总的剩余通信次数相比被判断为非常多时,则从该相关“预定的频度等级”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分配一个通信机会,按照从最高级别的频度等级(即“A”)到低级别的顺序,重复通信机会的分配。在该例子中,上述的“非常多”的判断标准为是否大于总数的2分之1。
[0088] 首先,在图9(a)中,根据上述图6的标签类型表的内容的例子,如上所述对一个多读取排列信息预先设定的每个等级频度的通信次数保存在图中右半部分。也就是说,这个状态是初始状态,其中频度等级“A”、“B”、“C”、“D”的剩余通信次数分别被设定为6次、3次、2次、1次。
[0089] 在此,当应用与通信机会的分配有关的规则时,则首先判断最高等级“A”的剩余通信次数(=6),与包括该相关等级的全部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即全部等级“A”~“D”)的全部剩余通信次数的总计(=12)相比是否非常多(是否大于2分之1)。在该情况下,由于6=12/2,没有满足“非常多”的判断,因此不会从频度等级“A”的剩余通信次数分配通信机会。接着移动到下一个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B”并进行判断。
[0090] 对于频度等级“B”,与上述类似,由于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3)是包括该相关等级的全部较低级别等级(即等级“B”~“D”)的总剩余通信次数的2分之1,没有满足判断。因此,与频度等级“A”类似,不会从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分配通信机会,接着类推到下一个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C”进行判断。
[0091] 对于下一个频度等级“C”,由于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2)大于包括该相关等级的全部较低级别的等级(即等级“C”、“D”)的总的剩余通信次数(=3)的2分之1(=1.5),因此满足判断。因此,如图9(b)所示,从与频度等级“C”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分配一个通信机会“C”(从剩余通信次数减去1),并且该通信机会“C”在图中的左半部分的多读取排列信息中紧靠左侧排列(即按照标签类型切换顺序)。
[0092] 在每次这样分配了通信机会时,使判断返回到最高级别的频度等级“A”。也就是说,接下来,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判断最高级别的等级“A”的剩余通信次数(=6)是否与包括该相关等级的全部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即全部等级“A”~“D”)的总的剩余通信次数(=11)相比是否大得多(即,大于其2分之1)。在该情况下,由于6>11/2(=5.5),因此满足判断。因此,如图9(c)所示,从与频度等级“A”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分配一个通信机会“A”,该通信机会“A”在多读取排列信息中紧靠左侧(处于在先分配的“C”的右边)排列。然后,使判断再返回到最高级别的频度等级“A”。
[0093] 此后,通过重复判断和剩余通信次数的分配,如图9(m)所示,在分配了所有的通信机会时,生成所有频度等级的通信机会在整体上均匀分布的多读取排列信息(参照图8)。请注意,该图9所示的均匀分布(防止通信机会的偏置分布)的方法是一个例子,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0094] 图10描述多读取过程的控制规程。该多读取处理是由上述的通信处理部CP执行的处理之一。在经由操作部202的操作接收执行开始指令时开始该流程。另外,在该流程开始时,已经根据实际扫描次数设定了标签类型表的频度等级。
[0095] 在图10中,首先在步骤S5中,取得最新的多读取排列信息。通过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定期执行下述的多读取排列信息更新处理,能够取得与每个标签类型的实际扫描次数和频度等级的经时间变化对应地更新为最新内容的多读取排列信息。
[0096]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10,取得在上述步骤S5中取得的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排列要素数S(在上述的例子中根据标签类型数×3得到S=12)。这可以通过计数设定在取得的多读取排列信息中的全部通信次数而取得。
[0097]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15,其中将计数器变量I初始化为1。
[0098]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20,其中将对应的标签类型(换句话说是通信形式)设定为通信对象的标签类型(通信形式)。
[0099]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25,从标签类型表取得与上述步骤S20中设定的通信形式对应的通信兼容性因数(在这个例子中是标准、发送的命令、通信参数),并基于它们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扫描无线标签T。
[0100]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30,其中判断计数变量I的值是否小于在上述步骤S10中取得的排列要素数S的值,也就是说,判断对多读取排列信息内的全部排列要素否环绕一次,以及对应的标签类型的无线通信是否已经结束。如果计数变量I的值小于排列要素数S的值,则满足判断,也就是说,视为仍然处于一个多读取排列信息的切换周期当中的状态。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35中,使计数变量I的值递增1,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20,重复同样的规程。另一方面,如果计数变量I的值等于排列要素数S的值,则没有满足判断,也就是说,视为一个多读取排列信息的切换周期已经结束,并且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40。
[0101] 在步骤S40中,判断经由操作部202是否输入了预定的结束操作,如果输入了结束操作,则满足判断,结束该流程。如果没有输入结束操作,则没有满足判断,流程返回到步骤S15,重复同样的规程。
[0102] 通过进行上述流程的控制规程,能够通过遵从根据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模式顺序来切换标签类型而进行无线标签T的扫描通信,该切换周期能够重复继续进行,直到预定的结束操作被输入。
[0103] 图11描述了多读取排列信息更新过程的控制规程该多读取排列信息更新处理是由上述的通信处理部CP执行的处理之一。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自动地开始该流程。另外,在该流程开始时,也已经根据实际扫描次数设定了标签类型表的频度等级。
[0104] 在图11中,首先在步骤S200中,计算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排列要素数中与每个频度等级对应的标签类型分配的通信次数,并且执行分配每个类型的扫描次数的处理。
[0105]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300,其中执行按照类型的均匀分布处理(参照下述的图13),其中通过上述图9所示的方法使每个频度等级的通信机会在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整体上均匀分布。
[0106]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105,其中使用在上述的步骤S200和步骤S300中新生成的多读取排列信息,进行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更新。例如对旧的多读取排列信息进行重写或通过存储更新的多读取排列信息以明确区分于旧的多读取排列信息来进行更新。
[0107] 图12描述了分配每个类型的扫描次数的处理的详细规程。
[0108] 在图12中,首先在步骤S205中,取得标签类型数TS。该标签类型数TS是登记在上述图6所示的标签类型表中的标签类型的总数,也就是说与标签类型号码的最大值相同。请注意,在该流程中,通过标签类型号码来指定标签类型。
[0109]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210,其中参照相同的标签类型表,取得与每个标签类型对应的实际扫描次数作为排列信息J(1~TS)。在此,排列信息J(X)是指与具有标签类型号码X的标签类型对应的实际扫描次数。另外,实际扫描次数J(1~TS)是从实际扫描次数J(1)到实际扫描次数J(TS)的TS个信息的集合(以下类似)。
[0110]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215,计算每个标签类型的实际扫描次数的比R(1~TS)。该实际扫描次数比R(X)可以通过(J(X)/(J(1)+…+J(TS))来确定,也就是说,该值表示在过去扫描的所有无线标签T中标签类型X的比例。
[0111]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220,其中将与标签类型号码对应的计数变量I初始化为1。
[0112]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225,其中通过R(I)×3×TS计算分配的扫描次数N(I)。也就是说,在这个例子中,作为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标准长度,使用标签总数TS的3倍的值(3×TS)(不限于此,也可以其他值)。然后,在该步骤S225中,通过对该3TS乘以实际扫描次数比R,根据具有标签类型号码I的标签类型(下面表达为“标签类型I”)的过去的扫描比例来计算在一个多读取排列信息内的该标签类型I的通信机会的分配数。另外,对该分配的扫描次数N(I),通过取整、四舍五入等适当的方法来处理小数点以后的小数,进行整数化(但并不一定限制此)。下面,将该分配的扫描次数的整数值简单表达为N(I)。
[0113]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230,判断在上述步骤S225中计算的分配的扫描次数N是否小于1。如果分配的扫描次数N(I)小于1,则满足判断,由于在多读取排列信息内需要确保标签类型I的通信机会至少一次,因此在下一个步骤S235中设为N(I)=1,并且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240。另一方面,如果分配的扫描次数N(I)为1以上,则没有满足判断,也就是说视为确保了多读取排列信息内的标签类型I的至少一次通信机会,并且流程直接进入到步骤S240。
[0114] 在步骤S240中,判断计数变量I的值是否小于标签类型数TS的值,也就是说判断对全部标签类型是否都计算了分配的扫描次数N(I)。如果计数变量I的值小于标签类型数TS的值,则满足判断,在下一个步骤S245中,使计数变量I的值递增1,然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225,其中重复同样的规程。另一方面,如果计数变量I的值等于标签类型数TS的值,则没有满足判断,结束该流程。
[0115] 通过进行上述流程的控制规程,设定了分配的扫描次数N(1~TS),其是用于生成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每个标签类型1~TS的剩余通信次数。
[0116] 图13是描述为了执行事先图9所示的多读取排列信息的生成方法而进行的均匀分布处理的详细规程。除了有特别的注释之外,均由标签类型号码来指定标签类型;当标示为“N(等级A)”时,由频度等级来指定标签类型。另外,为了避免混乱,图13图示的流程的例子是针对标签类型数TS为4个(频度等级为“A”~“D”的4种)的情况,其与在上述图6的标签类型表的例子和在图9中说明的例子对应。
[0117] 在该图13中,首先,在步骤S305中计算要生成的多读取排列信息的排列要素数S。该排列要素数S可以通过由上述图12中的分配每个类型的扫描次数的处理中计算的N(1~TS)的分配次数的和(N(1)+…+N(TS))确定,也就是说其是一个多读取排列信息中的通信次数的总数,换句话说是一次切换周期中的标签类型的切换次数。另外,由于步骤S225、步骤S230、步骤S235等中的分配扫描次数N(1~TS)的小数点以后的小数的处理,该排列要素数S可以与上述的标准长度3×TS不同。
[0118]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310,其中对多读取排列信息MD(1~S)的内容进行初始化。具体而言,将初始化定义为生成具有在上述步骤S305计算的排列要素数S的长度的多读取排列信息MD,其中,表示频度等级的字母被代入到多读取排列信息MD(1~S)中的每个要素中,并且通过将空字符代入到每个要素中来执行初始化。
[0119]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315,其中将计数变量I初始化为1。
[0120]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320,计算判断比较值XA=(S-I+1)/2。该判断比较值XA是与对应于频度等级“A”的标签类型的剩余通信次数——即N(等级:A)进行比较的值。
[0121]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325,其中判断N(等级:A)是否>XA,也就是说判断频度等级“A”的剩余通信次数(=N(等级:A))与包括该相关等级的全部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即全部等级“A”~“D”)的总剩余通信次数(=S-I+1)相比,是否非常多(是否大于其2分之1)。如果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A)大于判断比较值XA,则满足判断,也就是说,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330,其中从与该频度等级“A”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分配一个通信机会“A”。
[0122] 在步骤S330中,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的内容代入字母的“A”。也就是说,将多读取排列信息MD中的第I无线通信设定为针对与频度等级“A”对应的标签类型来执行。
[0123]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335,其中将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A)递减1。也就是说,将频度等级“A”的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A))递减1,在上述步骤S330和步骤S335中,从频度等级“A”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分配一个通信机会“A”。然后,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390。
[0124]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325的判断中,如果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A)小于或等于判断比较值XA,则没有满足判断,也就是说,不能从与频度等级“A”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分配通信机会“A”,并且流程进入到步骤S340,对作为下一个较低级别等级的频度等级“B”进行相关判断。
[0125] 在步骤S340中,计算判断比较值XB=(S-I+1-N(等级:A))/2。该判断比较值XB是与对应于频度等级“B”的标签类型的剩余通信次数——即N(等级:B)进行比较的值。
[0126] 接着进入到步骤S345,其中判断N(等级:B)是否>XB,也就是说,判断频度等级“B”的剩余通信次数(=N(等级:B))与包括该等级的全部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即全部等级“B”~“D”)的总剩余通信次数(=S-I+1-N(等级:A))相比,是否非常多(是否大于其2分之1)。如果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B)大于判断比较值XB,则满足判断,也就是说,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350,其中从与该频度等级“B”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分配一个通信机会“B”。
[0127] 在步骤S350中,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的内容代入字母“B”,在下一个步骤S355中,将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B)的值递减1。通过步骤S350和步骤S355,从频度等级“B”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分配一个通信机会“B”。然后,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390。
[0128]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345的判断中,如果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B)小于或等于判断比较值XB,则没有满足判断,也就是说,不能从与频度等级“B”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分配通信机会“B”,并且流程进入到步骤S360,以对作为下一个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C”进行相关判断。
[0129] 在步骤S360中,计算判断比较值XC=(S-I+1-N(等级:A)-N(等级:B))/2。该判断比较值XC是与对应于频度等级“C”的标签类型的剩余通信次数N(等级:C)进行比较的值。
[0130] 接着流程进入到步骤S365,判断N(等级:C)是否>XC,也就是说,判断频度等级“C”的剩余通信次数(=N(等级:C))与包括该等级的全部较低级别的频度等级(即等级“C”、“D”)的总剩余通信次数(=S-I+1-N(等级:A)-N(等级:B))相比,是否非常多(是否大于其2分之1)。如果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C)大于判断比较值XC,则满足判断,也就是说,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370,其中从与该频度等级“C”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分配一个通信机会“C”。
[0131] 在步骤S370中,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的内容代入字母“C”,在下一个步骤S375中,将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C)的值递减1。通过步骤S370和步骤S375,从频度等级“C”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分配一个通信机会“C”。然后,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390。
[0132]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365的判断中,如果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C)小于或等于判断比较值XC,则没有满足判断,也就是说,不能从与频度等级“C”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分配通信机会“C”,并且流程进入到步骤S 380,其中从与作为最低级别等级的频度等级“D”对应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分配一个通信机会“D”。
[0133] 在步骤S380中,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I)的内容代入字母“D”,在下一个步骤S385中,将分配的扫描次数N(等级:D)的值递减1。通过步骤S380和步骤S385,从频度等级“D”的剩余通信次数向多读取排列信息MD分配一个通信机会“D”。然后,流程进入到下一个步骤S390。
[0134] 在步骤S390中,判断计数变量I的值是否小于在上述步骤S305中取得的排列要素数S的值,也就是说,判断是否对多读取排列信息MD内的全部排列要素MD(1~S)设定了频度等级并结束了多读取排列信息MD的生成。如果计数变量I的值小于排列要素数S的值,则满足判断,也就是说,视为仍然处于多读取排列信息MD的生成中的状态。然后,在下一个步骤S395中,使计数变量I的值递增1,并且流程返回到步骤S320,在其中重复同样的规程。另一方面,如果计数变量I的值等于排列要素数S的值,则没有满足判断,也就是说,视为结束了多读取排列信息MD的生成,并且结束该流程。
[0135] 通过进行上述流程的控制规程,根据上述图9所示的方法,能够使每个频度等级的通信机会被配置为在多读取排列信息MD(1~S)的整体上均匀分布。
[0136]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图10的步骤S20中,在依次切换与多个标签类型对应的通信形式时,按照与迄今为止过去使用的每个标签类型的实际扫描次数对应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由此,在进行该切换时,以匹配实际当前使用情形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使得过去使用频度高的通信形式(上述的“A”等级等)多次出现,或使得过去使用频度低的通信形式(上述的“D”等级等)很少出现等。其结果,与不区分使用频度的高低而简单地按照相同的比例切换标签类型的情况,或按照预定的优先次序依次切换多个通信形式的情况相比,例如能够缩短从操作者拾取无线标签并使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位于通信范围内起至执行信息读取为止的时间的预期值。其结果,能够进行迅速高效的无线通信。
[0137]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生成与实际扫描次数对应的多读取排列信息MD,在步骤S20中,根据该多读取排列信息MD,按照匹配实际当前使用情形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因为过去的使用频度高的标签类型在今后也期望以高的几率使用,所以以使这种标签类型以高的频度出现的方式生成多读取排列信息MD。由此,能够按照匹配实际当前使用情形的状态进行高效的无线通信。特别是,通过在一个多读取排列信息MD中将每个标签类型包括至少一次,从而对过去几乎没有使用过或完全没有使用过的标签类型,也能够确保最小所需通信机会。
[0138]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在每次使用预先提供的多个标签类型中的任一个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执行通信时,该结果在大容量存储装置205的标签类型表中作为实际扫描次数被累积,在图12的步骤S210中,根据该累积结果,取得实际扫描次数J(1~TS)。然后,在步骤S215~步骤S245中,根据该实际扫描次数J(1~TS),以使过去使用频度高的标签类型出现次数较多、使过去使用频度低的标签类型出现次数较少的方式,计算并设定一个切换周期中的每个标签类型的次数。
[0139]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通过分别进行图11的流程的多读取排列信息MD的生成和图10的流程的标签类型(通信形式)的切换,从而能够将多读取排列信息MD的生成时序与步骤S20中实际切换标签类型而进行通信的时序分离。也就是说,在多读取排列信息更新处理中,根据最新实际扫描次数(而与是否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进行通信无关),按照预定的时序(或预定的固定间隔),生成多读取排列信息MD。然后,在步骤S20中,根据该时刻生成的多读取排列信息MD(与多读取排列信息更新处理的生成时序无关),来切换各标签类型并进行通信。由此,在对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进行无线通信时,按照与该时刻的最新实际扫描次数对应的切换顺序切换标签类型。其结果,能够更高效地进行与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的无线通信。
[014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通过划分操作终端200和装置100的功能,由于通过在操作终端200侧安装执行各控制步骤和处理的应用程序能够简单地实现本实施例的装置100和无线标签通信系统,通用装置足够。
[0141] 请注意,在本发明中,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操作终端200和装置100被分别构成并连接从而收发信息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是例如像便携式手持读取器(未图示)那样,无线标签通信装置具有将CPU 203、存储器204、显示部201、操作部202、大容量存储装置205、射频电路102、通信天线101全部集成的结构。在此情况下,设在无线标签通信装置中的CPU 203执行图11-13中指示的多读取排列信息更新处理或图10中所指示的多读取处理。在此情况下,CPU 203取得通过图10的步骤S25中的多读取排列信息更新处理取得的最新多读取排列信息,并且CPU 203根据所取得的最新多读取排列信息如上所述执行上述步骤S20和步骤S25。
[0142] 结果,当在步骤S20中依次切换多个标签类型(通信形式)时,按照与迄今为止过去使用的每个标签类型的使用频度结果对应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由此,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在进行该切换时,能够按照于实际当前使用情形匹配的切换顺序进行切换。其结果,与上述类似,在没有无用的切换时间的情况下,对无线标签电路元件To进行迅速高效的无线通信。
[0143] 另外,除了如上述图8、图9所示使标签类型在多读取排列信息MD上均匀分布的配置之外,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按照从最高频度等级开始的顺序进行组织来配置多读取排列信息MD。在此情况下,通过根据每个标签类型的实际扫描次数来设定通信次数,能够按照适当的概率性预期值迅速进行与每个标签类型对应的无线通信。在此情况下,不需要步骤S300的类型均匀分布处理,因此能够迅速且容易生成多读取排列信息MD。
[0144] 请注意,以上在图3、图4、图5等各图中表示的箭头是表示信号流的一个例子,信号流的方向并不限于此。
[0145] 也请注意,本发明不限于在图10、图11、图12、图13等中表示的规程,在不超过发明的要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规程进行增加、删除和顺序改变。
[0146] 另外,除了上述说明以外,也可以适当组合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和修改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