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移压力差的轮胎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078826.6

文献号 : CN10218006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晓义

申请人 : 朱晓义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包括胎壁和轮圈,还包括设置在轮胎内的压力差转移圈,所述压力差转移圈的内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大于相对应的外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由于本发明在轮胎内部设置了压力差转移圈,当轮胎高速运动时与地面瞬间碰撞使轮胎的内部气体运动并产生高压力,通过压力差转移圈把由此局部的高压力转移到内部的低压力区,从而瞬间又把压力分散到轮胎内部四周,随着轮胎的高速转动,都把轮胎与地面碰撞面产生的高压力均匀的向内部低压力区转移,又瞬间均匀地把压力分散到轮胎内部四周,从而提高轮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包括胎壁和轮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轮胎内的压力差转移圈,所述压力差转移圈的内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大于相对应的外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所述压力差转移圈包括内圈、外圈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内圈与外圈之间,所述压力差转移圈的内圈固定在轮圈上,所述内圈与轮圈四周边缘相吻合;所述外圈的内表面由多个弧面排列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弧面的左右两侧还设有排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为圆孔形、方形、菱形、椭圆形或条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多组支撑条,每组支撑条的数量为两条,支撑条上端与外圈相交固接,下端与内圈相交固接,并形成三角形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与内圈相交形成一圈体,所述圈体与轮圈四周边缘相吻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轮胎内设置至少一个压力差转移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轮圈四周之间为弹性连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轮圈四周之间为轴承连接结构。

说明书 :

一种转移压力差的轮胎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尤其涉及一种转移压力差的轮胎。

背景技术

[0002] 从古至今,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就是车轮。特别是近百年来,由于汽车的出现,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的同时,车轮爆胎事故不断发生,现在汽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中,轮胎自身长期产生的磨损以及轮胎承受车体的重量转变为内部的气压,轮胎快速转动时与地面瞬间高速碰撞使轮胎内的气体运动在此局部产生高压力,轮胎内部向外的压力和外部地面高速碰撞,在局部产生向内的高压力,特别是碰上障碍物,在此局部压力又突然增高,很容易产生突发性的爆胎事故。
[0003] “爆胎”严重时通常会导致胎壁的瞬间崩裂,从而使轮胎瞬间失去支撑力,导致车辆重心立刻发生变化,爆胎后瞬间的重心转移很可能会令车辆失控,成为各种车祸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转移压力差、防爆胎、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高的轮胎。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包括胎壁和轮圈,还包括设置在轮胎内的压力差转移圈,所述压力差转移圈的内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大于相对应的外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
[0006] 其中,所述压力差转移圈包括内圈、外圈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内圈与外圈之间,所述压力差转移圈的内圈固定在轮圈上,所述内圈与轮圈四周边缘相吻合。
[0007] 其中,所述外圈的内表面由多个弧面排列形成。
[0008] 其中,在每个弧面的左右两侧还设有排气孔。
[0009] 其中,所述排气孔为圆孔形、方形、菱形、椭圆形或条形。
[0010] 其中,所述支撑件为多组支撑条,每组支撑条的数量为两条,支撑条上端与外圈相交固接,下端与内圈相交固接,并形成三角形支撑。
[0011] 其中,所述外圈与内圈相交形成一圈体,所述圈体与轮圈四周边缘相吻合。
[0012] 其中,在所述的轮胎内设置至少一个压力差转移圈。
[0013] 其中,所述内圈与轮圈四周之间为弹性连接结构。
[0014] 其中,所述内圈与轮圈四周之间为轴承连接结构。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在轮胎内部设置了压力差转移圈,还有压力差转移圈的外圈把轮胎内部的气体分为两部分,即内部气体层和外部气体层,当轮胎与地面接触碰撞的瞬间产生高压力时,内部气体层和外部气体层形成两种流速不同的流体层,具体原理为当气体经过的路径不同时会导致气体的流速不同,气体流速不同就会产生压力差,流速慢则压力高,流速快则压力低,高压力向低压力转移,由于压力差转移圈的外圈的内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大于相对应的外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所以当轮胎高速运动时与地面瞬间碰撞使轮胎的内部气体运动并产生高压力,通过压力差转移圈把由此局部的高压力转移到内部的低压力区,从而瞬间又把压力分散到轮胎内部四周,随着轮胎的高速转动,都把轮胎与地面碰撞面产生的高压力均匀的向内部低压力区转移,又瞬间均匀地把压力分散到轮胎内部四周。还可在轮胎内设一个或多个压力差转移圈,更好的逐层把外部的高压力向内部的低压力区转移。从而提高轮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发明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实施例一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中A-A向剖示图;
[0018] 图3是是本发明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剖示图;
[0019] 图4是本发明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实施例二、三的截面结构剖示图;
[0020] 图5是本发明转移压力差的轮胎实施例四的截面结构剖示图。
[0021] 其中,1、胎壁;2、外部气体层;3、压力差转移圈;301、外圈;302、支撑件;303、内圈;304、外表面;305、内表面;306、排气孔;307、连接结构;4、内部气体层;5、轮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3] 作为本发明轮胎的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包括胎壁1和轮圈5,还包括设置在轮胎内的压力差转移圈3,所述压力差转移圈的内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大于相对应的外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
[0024]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差转移圈3包括外圈301、内圈303和支撑件302,所述支撑件302设置在外圈301与内圈303之间,所述压力差转移圈3的内圈303固定在轮圈5上,所述外圈301的内表面305气体经过的路径大于相对应的外表面304气体经过的路径。
[0025]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301的内表面由多个弧面排列形成,在每个弧面的左右两侧还设有排气孔306,所述排气孔306为圆孔形、方形、菱形、条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排气孔306只要便于压力差转移圈3内外表面的气体畅通即可,所述内圈303与轮圈5四周边缘相吻合,所述支撑件302为多个均匀布置的支撑条。
[0026] 本发明中,所述内圈303与轮圈5四周边缘之间连接结构307为弹性连接结构或者为轴承连接结构,请参阅图5,所述弹性连接结构具体为多个弹簧或其它弹性体,所述压力差转移圈3由金属材料、工程塑料、玻璃钢或碳纤维材料制成。
[0027] 由于本发明在轮胎内部设置了压力差转移圈3,还有压力差转移圈的外圈301把轮胎内部的气体分为两部分,即内部气体层4和外部气体层2,当轮胎与地面接触碰撞的瞬间产生高压力时,内部气体层4和外部气体层2形成两种流速不同的流体层,具体原理为当气体经过的路径不同时会导致气体的流速不同,气体流速不同就会产生压力差,流速慢则压力高,流速快则压力低,高压力向低压力转移,由于压力差转移圈的外圈301的内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大于相对应的外表面气体经过的路径,所以当轮胎高速运动时与地面瞬间碰撞使轮胎的内部气体运动并产生高压力,通过压力差转移圈3把由此局部的高压力转移到内部的低压力区,从而瞬间又把压力分散到轮胎内部四周,随着轮胎的高速转动,都把轮胎与地面碰撞面产生的高压力均匀的向内部低压力区转移,又瞬间均匀地把压力分散到轮胎内部四周。还可在轮胎内设一个或多个压力差转移圈,更好的逐层把外部的高压力向内部的低压力区转移。从而提高轮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28] 另一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不同是没有设置排气孔306,外圈301的外表面304流速慢产生的高压区通过四周边缘间隙处向内表面305流速快产生的低压区转移。
[0029] 作为本发明轮胎的实施例二,请参阅图3,与实施例一不同是没有内圈303和支撑件302,压力差转移圈只为外圈301,外圈301左右两侧都与胎壁1连接,把轮胎内部分割成外部气体层2和内部气体层4。
[0030] 另一实施例:与以上不同是一个以上的外圈301(未画)把轮胎内部分割成多个流体层,便于轮胎与地面碰撞而产生的高压力更好的通过至少一个外圈301逐层向内部低压力区转移。
[0031] 作为本发明轮胎的实施例三,请参阅图4,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件302为多组支撑条,每组支撑条的数量为两条,支撑条上端与外圈301相交固接,下端与内圈303相交固接,并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更为牢固。
[0032] 另外,外圈301左右延长形成左右两侧,当汽车快速行驶时,轮胎底部和左右两侧相对应的外圈301的外表面把外部气体层2低流速产生的高压力通过排气孔306和压力差转移圈3四周边缘间隙处向内高流速低气压的内部气体层4转移,这种结构使轮胎底部和两侧爆胎机率进一步减小。因为压力差转移圈3的外圈301与胎壁1之间的外部气体层2距离不大,即使轮胎不幸泄气,压力差转移圈3也能较好的在内部支撑胎壁1,因为压力差转移圈3与轮圈5连接牢固,所以也不会严重影响汽车行驶,这种轮胎比传统防爆轮胎更具有优越性,此时压力差转移圈3优选金属材料。
[0033] 另一实施例:与以上不同是设二个外圈301(未画),彼此之间一定距离,这样就更好的把来至外部的高压力逐层向内部低压力区转移。
[0034] 作为本发明轮胎的实施例四,请参阅图5,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圈301与内圈303延长相交形成一圈体,所述圈体与轮圈5四周边缘相吻合,其结构比传统防爆轮胎更牢固,不幸爆胎,可更好的在内部支撑胎壁,也不会严重影响汽车行驶。
[0035] 另一实施例:与以上不同是内圈303与轮圈5之间为弹性结构连接。弹性材料,如选用多个弹簧连接,不幸爆胎后轮胎转动也能减少冲击力。
[0036] 另一实施例:与以上不同是内圈303与轮圈5之间为轴承连接,不幸爆胎后也使轮胎滚动自如。
[003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