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捕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110134803.2

文献号 : CN10218785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韩宝瑜崔林穆丹

申请人 : 中国计量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诱捕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通过将戊醇、-罗勒烯、苯乙醇和反-2-己烯醛作为味源物,并按比例配成诱捕剂,载于橡皮头作为诱芯,将诱芯附于嫩黄色粘板,组成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器,在叶蝉成虫的诱捕防治适宜期实施诱捕,可有效地控制全年虫口。本发明通过定性定量地鉴定了茶树气味中的13种主要组分,从中筛选了4种对叶蝉引诱活性最强的组分作为味源物配成诱捕剂,在叶蝉成虫的诱捕防治适合期实施诱捕,可以有效地制约全年虫口,而减免化学防治。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见效较快,成本较低。使用本发明方法,无公害,符合国家绿色防控原则,符合标准生态茶园的建设要求。

权利要求 :

1.一种诱捕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6 -1

(1)将戊醇、b-罗勒烯、苯乙醇和反-2-己烯醛分别配成浓度为10 g / ml ~ 10 g / ml的味源物,按1 : 0.1~15: 0.1~15 : 0.1~15的比例配成诱捕剂,载于橡皮头,作为诱芯;

(2)选用嫩黄色粘板,用细铁丝将诱芯附于粘板的中心,组成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器;

(3)将诱捕器在叶蝉成虫的诱捕防治适宜期实施诱捕,将诱捕器用细铁丝附于小竹干上,插入茶丛,粘板的下底边与茶梢等高,诱捕器间距为7 m ×7 m;其中步骤(3)所述的叶蝉成虫的诱捕防治适宜期是指在叶蝉第1、第2个种群始盛期、盛期诱捕成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捕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用嫩黄色粘板的材料选用为塑料,外形为正方形,边长25 ~ 30 cm。

说明书 :

一种诱捕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一种诱捕防治茶园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和幼虫的方法,涉及分离鉴定自然茶梢挥发物、检测其中对叶蝉具有引诱活性的组分并组配成叶蝉诱捕剂;筛选出引诱性较强的嫩黄色彩、制成嫩黄色粘板;将诱捕剂与粘板组合成诱捕器,在叶蝉种群始盛期、盛期诱捕成虫,以压低叶蝉密度。

背景技术

[0002]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就是我国大陆茶园最严重的害虫,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依据多年治虫经验,业内推测每年防治该叶蝉的农药量占茶园总用药量的40%。还常常因滥施农药防治叶蝉而引发茶叶农残超标。该叶蝉数量大、为害重、难于防治,已成为限制有机茶生产的瓶颈。必须研发新的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
[0003]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就是我国大陆茶园最严重的害虫,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依据多年治虫经验,业内推测每年防治该叶蝉的农药量占茶园总用药量的40%。还常常因滥施农药防治叶蝉而引发茶叶农残超标。该叶蝉数量大、为害重、难于防治,已成为限制有机茶生产的瓶颈。必须研发新的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
[0004] 21世纪以来,有些植物源信息素陆续地用于诱捕害虫。比如,斯里兰卡就在茶园中种植诱虫植物以引诱害虫取食,从而减轻对茶树的为害(Gnanapragasam等,2004),南印度茶园中放置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菊科观赏植物Montanoa bipinnatifidaC. Koch的树枝,散发的气味强烈地引诱重要茶树害虫茶枝小蠹虫Xyleborus fornicatus Eichhoff(南印度联合种植者协会茶叶研究所网站,http://www. upasitearesearch.org)。英国洛桑实验站近20年来研讨基于植物挥发物的“吸引-排斥治虫策略”,在作物田中间作排斥害虫的植物、还间作引诱天敌的植物(Cook等, 2007),减免化学农药的使用。
[0005] 国际上,近几年少数报道表明,可以模拟寄主植物挥发物中关键组分的真实比例,研制有效诱捕害虫的信息素制剂。因此,必须精确确定寄主植物挥发物中主要的、具有较强活性的组分及其相互比例,才有可能成功组配具有较强引诱活性的害虫诱捕剂。以清新洁净的空气夹带植物挥发物、使用吸附性能强的吸附剂、以GC-MS准确地分析,都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诱捕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0007] (1)将戊醇、 -罗勒烯、-6 -1苯乙醇和反-2-己烯醛分别配成浓度为10 g / ml 10 g / ml的味源物,按1 : 0.1
15:0.1 15: 0.1 15的比例配成诱捕剂,载于橡皮头,作为诱芯;
[0008] (2)选用嫩黄色粘板,用细铁丝将诱芯附于粘板的中心,组成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器;
[0009] (3)将诱捕器在叶蝉成虫的诱捕防治适期实施诱捕,将诱捕器用细铁丝附于小竹竿上,插入茶丛,粘板的下底边与茶梢等高,可有效地控制全年虫口。
[0010] 所用嫩黄色粘板的材料选用为塑料,外形为正方形,边长25 30 厘米。
[0011] 本发明方法是由健康的整株茶树挥发物中强烈引诱叶蝉的活性组分组成诱捕剂,与比较强烈引诱叶蝉的嫩黄色粘板组成诱捕器,分别在叶蝉第1、第2个种群始盛期、盛期诱捕成虫,以便有效地控制叶蝉。
[0012] 本发明通过定性定量地鉴定了茶树气味中的13种主要组分,从中筛选了4种对叶蝉引诱活性最强的组分作为味源物配成诱捕剂,在叶蝉成虫的诱捕防治适期实施诱捕,可以有效地制约全年虫口,而减免化学防治。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见效较快,成本较低。使用本发明方法,无公害,符合国家绿色防控原则,符合标准生态茶园的建设要求。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 是健康茶树植株挥发物总离子流色谱图。
[0015] 图3是15种味源对于假眼小绿叶蝉引诱活性的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 实施例1
[0018] (1)选用健康茶树植株为试验材料,罩以干净玻璃罩,从进气口通入洁净空气,夹带茶树气味流经接于出气口的Super Q吸附柱,用色谱纯乙醚淋洗吸附柱,洗脱液在高纯氮气流下缓慢浓缩。浓缩液经气-质联用仪分析、配合标准样品定性,加入内标癸酸乙酯定量,鉴定了茶树气味中的13种主要成分;
[0019] (2)以3龄假眼小绿叶蝉若虫为试虫,分别以鉴定的这13种主要成分、以及戊醇pentanol、苯乙醇phenethyl alcohol为味源,经Y形嗅觉仪进行行为生测,结果表明:戊醇、 -罗勒烯、苯乙醇和反-2-己烯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力最强。将这4种组分配成-6 -1剂量为10 g / ml 10 g / ml的味源物,按1 : 0.1 15:0.1 15: 0.1 15的比例组配,配制成诱捕剂,载于诱芯;
[0020] (3)在假眼小绿叶蝉盛期,使用芽绿色粘板、嫩黄色粘板诱捕,经分析,发现嫩黄色粘板诱捕的叶蝉数量较多;
[0021] (4)将载有诱捕剂的诱芯附于嫩黄色粘板上,组成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器,该叶蝉通常于5月中旬 7月下旬、9月中旬 11月中旬形成2个虫口高峰。在5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始盛期(成虫占总虫口45%)以诱捕器诱捕叶蝉,10日后再次使用诱捕器诱捕叶蝉,可有效地压低叶蝉密度,减免化学防治。
[0022] 参见图1,诱捕器由两部分组成:
[0023] (1)诱芯:载有假眼小绿叶蝉诱捕剂的橡皮头,均匀稳定地向四周缓释诱捕叶蝉的信息物质,用细铁丝附于嫩黄色粘板的中心。
[0024] (2)嫩黄色粘板:质地为塑料,外形为正方形,边长25 30 cm,色彩为嫩黄。当色空间选用绝对测量方式(L*a*b*色差系统),测得嫩黄色板的亮度L、色度坐标a、色度坐标b分别为85.2 9、–5.3 6和75.4 8。其中,对于数值a,“+” 表示红成份, “–” 表示绿成份;对于数值b,“+” 表示黄成份,“–” 表示蓝成份。
[0025] 粘板上均匀涂布无色无味昆虫胶,胶上覆盖半透明防粘纸。使用时揭去防粘纸,将诱捕器用细铁丝附于小竹竿上,色板的下底边与茶梢等高。
[0026] 实施例2
[0027] (1)分离鉴定健康的整株茶树挥发物并检测其对叶蝉的引诱活性[0028] 将盆栽龙井品种茶树植株的地上部份罩以干净玻璃罩,从进气口通入经过过滤的洁净空气,夹带茶树气味流经接于出气口的Super Q吸附柱,动态吸附8 10小时,取下吸附柱用色谱纯乙醚淋洗,洗脱液在高纯氮气流下缓慢浓缩至约20µl。吸取1µl经气-质联用仪分析、配合标准样品定性,加入内标癸酸乙酯定量,鉴定了茶树气味中的13种主要成分,参见图2。图2中:1为反-2-己烯醛(E)-2-hexenal, 2为顺-3-己烯-1-醇 (Z)-3-hexen-1-ol,3为顺-3-己烯乙酸酯 (Z)-3-hexenyl acetate,4为2-乙基己醇2-ethyl-1-hexanol,5为 -罗勒烯 -ocimene,6为芳樟醇 linalool,7为壬醇 nonanol,
8为顺-丁酸-己烯酯 (Z)-butanoic acid, 3-hexenyl ester,9为癸醛decanal,10为十四烷 tetradecane,11为石竹烯 caryophyllene,12为香叶醇 geraniol,13为十六烷 hexadecane。
[0029] 以这13种组分以及戊醇pentanol和苯乙醇phenethyl alcohol为味源,以-4液体石蜡为溶剂配成10 g/ml味源溶液,以液体石蜡为CK,使用Y形嗅觉仪进行行为测定,结果参见图3,发现:戊醇、 -罗勒烯、苯乙醇、反-2-己烯醛和芳樟醇引诱活性较强。
[0030] (2)配制并筛选诱捕叶蝉的诱捕剂
[0031] 根据专利号ZL200410018062.1记载,将按照其中色板为芽绿粘板,叶蝉诱捕剂由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樟醇组成。将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芳-2樟醇配成10 g/ml味源,取等量组成诱捕剂,载于橡皮头上,组成诱芯,附于芽绿色板上,-2
记为“原诱捕剂”;再将戊醇、 -罗勒烯、苯乙醇和反-2-己烯醛配成10 g/ml味源,取等量组成诱捕剂,载于橡皮头上,组成诱芯,也附于芽绿色板上,记为“新诱捕剂”。选择叶蝉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每100片芽下第2叶上虫口≧15头)的茶园,进行了以下4次试验:
[0032] 2010年5月30日在浙江省松阳县新兴乡选2块面积2 667 m2的茶园,这两块茶园相距100 m,事先查得叶蝉虫口密度基本相同。一块茶园按7 m 7 m 间距放入40只诱芯上载有原诱捕剂的诱捕器,另一块茶园按7 m 7 m 间距放入40只载有新诱捕剂的诱捕器,粘板下底边与芽梢等高。6月3日调查每只诱捕器上的诱捕的叶蝉数。
[0033] 2010年6月10日在浙江省武义县更香有机茶公司茶园,同法进行试验,6月14日调查。
[0034] 2010年9月25日在浙江省建德市天羽茶叶公司茶园,同法进行试验,9月29日调查。
[0035] 2010年10月3日在安徽省敬亭山茶场,同法进行试验,10月7日调查。
[0036] 综合4次试验的结果:新诱捕剂的诱效优于原诱捕剂(表1)。
[0037] 。
[0038] (3)比较芽绿色彩与嫩黄色彩引诱叶蝉活性的差异2
[0039] 2010年5月30日在浙江省松阳县新兴乡选2块面积2 667 m 的茶园,这两块茶园相距150 m,事先查得叶蝉虫口密度基本相同。一块茶园按7 m 7 m 间距放入40块芽绿色板(即专利ZL200410018062.1中的芽绿色板),色板大小为40 cm 20 cm;另一块茶园按7 m 7 m 间距放入40块嫩黄色板(嫩黄色板的亮度L、色度坐标a、色度坐标b分别为85.2 9、–5.3 6和75.4 8),色板大小为40 cm 20 cm 。6月3日调查每只诱捕器上的诱捕的叶蝉数。
[0040] 2010年6月10日在浙江省武义县更香有机茶公司茶园,同法进行试验,6月14日调查。
[0041] 2010年9月25日在浙江省建德市天羽茶叶公司茶园,同法进行试验,9月29日调查。
[0042] 2010年10月3日在安徽省敬亭山茶场,同法进行试验,10月7日调查。
[0043] 综合4次试验的结果:嫩黄色彩的诱效优于芽绿色彩(表2)。
[0044]。
[0045] 使用香港美能达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R-331C的色彩色差计,色空间选用绝对测量方式(L*a*b*色差系统),测得嫩黄色板的亮度L、色度坐标a、色度坐标b分别为85.29、–5.3 6和75.4 8。其中,对于数值a,“+” 表示红成份, “–” 表示绿成份;对于数值b,“+” 表示黄成份,“–” 表示蓝成份。
[0046] (4)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嫩黄色粘板引诱叶蝉活性的差异
[0047] 2010年9月25日选浙江省建德市天羽茶叶公司2块面积2 667 m2的茶园,这两块茶园相距100 m,事先查得叶蝉虫口密度基本相同。一块茶园按7 m 7 m 间距放入40块嫩黄色粘板,色板尺寸为28 cm 28 cm;另一块茶园按7 m 7 m 间距放入40块嫩黄色板,色板尺寸为40 cm 20 cm。9月29日调查每块板上诱捕的叶蝉数。
[0048] 2010年10月3日在安徽省敬亭山茶场,同法进行试验,10月7日调查。
[0049] 综合2次试验的结果:尽管正方形色板与长方形色板面积相当,但正方形的诱效稍优(表3)。
[0050] 。
[0051] 实施例3
[0052] 多年来浙江省武义县更香有机茶公司的茶园禁用化学农药,通常在5月中旬春茶结束时,对茶园实施重修剪,剪取枝叶,抑制第1个叶蝉种群,9月份第2个叶蝉种群盛发时施用植物源、矿物源农药。而其公司周边无公害茶园则一直使用化学农药。做如下防治试验:
[0053] (1)诱捕试验 2010年本课题组选该公司一片叶蝉密度达到防治指标、面积2
6700 m 的茶园作为诱捕区,不修剪。田间定时调查表明,6月4日为叶蝉成虫始盛期,即成虫数量占总叶蝉虫口的16%,遂将新诱捕剂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芯,附于嫩黄粘板上,组成诱
2
捕器,按照7 m 7 m间距,在6700 m 的茶园中放置200个诱捕器;10日之后,即6月14日,茶园中原有的若虫大多羽化,成虫占总虫口数50%,同法放置诱捕器。
[0054] 2010年9月26日,叶蝉成虫处于始盛期,成虫数量占总叶蝉虫口的16%,同法放置诱捕器,10日之后,即10月6日,茶园中原有的若虫大多羽化,成虫占总虫口数50%,同法放置诱捕器。
[0055] (2)化学防治试验 更香公司茶园邻近的无公害茶园一直使用化学农药,本组记录其打药的次数、施用农药的种类。
[0056] 结果与分析:2010年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和11月的22日或23日,早晨9:00露水未干前,分别在诱捕区、化学防治试验区平行跳跃法各取10个样方,每样方是3 m茶行,在每样方内随机查30片芽下第2叶上的叶蝉数,即每次分别在诱捕区、化学防治试验区共查300片芽下第2叶的叶蝉数。
[0057] 结果表明:诱捕区使用信息素嫩黄色板诱捕器也可有效地控制叶蝉(表4),减免了化防,保护了天敌;化防区全年施药10次,其中吡虫啉5次、联苯菊酯3次、赛丹2次。施药之后,虫口很快下降,但是其茶园中天敌数量少,叶蝉虫口又会很快上升,虫口大起大落(表4)。
[0058]
[0059] 实施例4
[0060] 杭州市梅家坞是西湖龙井茶叶原产地之一,但是叶蝉为害重,村民们主要采用化学防治,而位于这个茶叶生产区的省军区茶场一贯不治虫。本课题组进行了如下田间试验:
[0061] (1)诱捕试验 2010年本课题组选省军区茶场一大片叶蝉密度达到防治指2
标、面积3400 m 的茶园作为诱捕区。田间定时调查表明,6月9日为叶蝉成虫始盛期,即成虫数量占总叶蝉虫口的16%,遂将新诱捕剂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芯,附于嫩黄粘板上,组成诱
2
捕器,按照7 m 7 m间距,在3400 m 的茶园中放置100个诱捕器;10日之后,即6月19日,茶园中原有的若虫大多羽化,成虫占总虫口数50%,同法放置诱捕器。
[0062] 2010年9月30日,叶蝉成虫处于始盛期,成虫数量占总叶蝉虫口的16%,同法放置诱捕器,10日之后,即10月10日,茶园中原有的若虫大多羽化,成虫占总虫口数50%,同法放置诱捕器。
[0063] (2)化学防治试验 省军区茶场周边无公害茶园一直使用化学农药,本组记录其打药的次数、施用农药的种类。
[0064] 结果与分析:与上述试验同法调查虫口,结果表明:信息素嫩黄色板诱捕器也可有效地控制叶蝉(表4),减免化防;化防区全年施药11次,其中吡虫啉5次、联苯菊酯5次、赛丹1次。施药之后,虫口很快下降,但一段时间之后,叶蝉虫口又会很快上升,虫口也是大起大落(表5)。
[0065] 。